第295章
快。 寇江淮没有露出情理之中的恼羞成怒,反而有些遗憾又有点释然。这个年轻人就那么沉默着站在院子里,略显孤单萧瑟。 徐凤年走下台阶,问道:“知道为什么曹长卿不让你领兵吗?” 寇江淮语气淡漠道:“他觉得我只是一员将才,而非帅才,应该看到更远的太-安城,而不是广陵道的那点得失。” 这下子轮到徐凤年讶异了,好奇道:“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寇江淮平静道:“我只知道一点,只有西楚本身之力,打到太-安城下又如何?” 褚禄山啧啧称奇道:“你小子也不笨啊。只不过比起兢兢业业的谢西陲,你寇江淮的胃口更大。” 寇江淮看着这座“小山”,反问道:“身为武将,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徐骁,和一生之中百战百胜最终仅有一败的叶白夔之间,你选择做谁?” 褚禄山点头道:“有道理。” 寇江淮满是自嘲笑了笑,然后直接转身就走。 徐凤年直到他走出院子,也没有出声。 褚禄山低声问道:“真的就这么让这条过江蛟溜走了?” 徐凤年轻声道:“相比寇江淮,我还是更欣赏任劳任怨的谢西陲。” 褚禄山嗯了一声,“谢西陲用起来安心,寇江淮就不好说了。” 徐凤年突然喊道:“寇江淮,进来吧,出院子后的脚步那么慢,给谁看呢?” 寇江淮果真重新返身出现在院门口。 徐凤年笑着说道:“能带走多少北凉骑军,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从今天起,不但怀阳关,还有柳芽茯苓两镇的骑军都归你调动,刨去北凉损失,你能杀多少北莽人,到时候我就给你多少大雪龙骑和两支重骑兵之外的任意骑军。不过事先说好,那些骑军不是让你拿去打太-安城的,只不过是帮你留下一些西楚元气。然后你得带着所有人返回这里,事实上你我心知肚明,广陵道不适合你寇江淮,北凉恰恰适合。这笔买卖,你做不做?” 寇江淮脸色阴晴不定。 徐凤年伸手指了指,“行了行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伎俩,我徐凤年一样是你的前辈,你寇江淮从一开始就是打着这主意来的,我也没怎么讨价还价,你就知足吧。” 寇江淮笑了,“我是不擅长演戏,可你徐凤年也别得了便宜卖乖,一旦西楚败亡,大势已去,你真放得下我们公主不去救?不一样要带兵去抢人?我只不过是帮你找了个台阶下罢了。” 徐凤年一本正经点头道:“嗯,看来咱们都不是什么好鸟?” 褚禄山看着眼前这峰回路转的一幕场景,有些无语,现在的年轻人啊。 满身尘土的寇江淮很不见外地说道:“有没有睡觉的地儿,我先好好睡上一天一夜,领兵杀北莽蛮子的事情,等我睡饱了再说。” 褚禄山笑骂道:“你才是大爷啊。” 等到寇江淮被领着离开,徐凤年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陷入沉思。走下台阶后褚禄山也不出声打搅啊,安静站在旁边闭目养神。 许久过后,徐凤年缓缓道:“就算寇江淮用化名,以后利弊还是不好说。” 褚禄山有些疑惑,“朝廷那边咱们不用管,现在差不多就已经是最坏的局面了。一个寇江淮当一万骑用,其实还真不是那小子吹牛,青河重冢那一线有周康顾大祖坐镇,不用担心什么,但怀阳关这边真要有大战,黄来福等人不行,就只能由我亲身上阵了,有个寇江淮咱们也能轻松许多。为何还有此说?” 徐凤年苦涩道:“可能是我想得太远了。” 褚禄山很快便心领神会,感慨道:“是有些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徐凤年点头笑道:“也对,咱们还是先用寇江淮解决掉燃眉之急。” 褚禄山犹豫了一下。 徐凤年拍了拍他的肩头,走出院子。 褚禄山站在原地,喃喃自语道:“是怕我褚禄山有一天真把三百斤肉丢在沙场上,才答应寇江淮留下来吗?” ———— 临近清明节。 今年此时北凉无雨。 北凉道的人心也趋于稳定,凉州虎头城始终稳如泰山,葫芦口那边摇摇欲坠的霞光城也守下了。流州青壮陆续进入各州边军,而柳芽茯苓两镇主将头顶突然多出一个姓寇的实权将军,名义上的头衔是凉州副将。有幽州郁鸾刀在葫芦口外的显赫战功珠玉在前,凉州边关对此也见怪不怪。这也侧面证明年轻藩王对北凉军政的掌控力越来越大,这绝对不是仅仅因为他姓徐就可以做到的。 清明这个节气,位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正值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有此名。在往年,北凉与中原大致同俗,除了扫墓祭祖这个传统,还有夜灯祈福、插柳辟邪等事,但是今年北凉道各个州郡官府都专门下令不许插柳戴柳一事,也没有解释什么。清明本就是鬼节之一,又在柳条抽芽泛绿的时分,于是“杨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一语,脍炙人口。只不过如今的北凉许多刺头角色要么早已离境,要么就是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也就没有什么风波异议了。 祥符二年,凉州清明无雨,天气柔且嘉。 但是凉州清凉山所在的州城,有一种无言的肃穆,不断有大人物带着亲骑涌入城中。除了北凉都护府褚禄山留在怀阳关,骑军主帅袁左宗没有南下,还有步军主帅燕文鸾坐镇幽州边境,其余边关大将几乎无一例外都赶赴这座州城,周康,顾大祖,何仲忽,陈云垂,幽州刺史胡魁,幽州将军皇甫枰,甚至连经略使李功德和陵州刺史徐北枳也都陆陆续续赶到。 这是徐凤年世袭罔替北凉王后,清凉山王府第一次如此将星荟萃,盛况空前。 第二天便是清明节,来自凉北边关的两骑在夜幕中悄然入城,由南城门进入后,沿着主街一直向北,直奔那座对离阳朝野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北凉王府。 化名寇北上的凉州副将寇江淮在骑马缓行时,转头对身边的徐凤年笑道:“现在还有人去王府刺杀你吗?应该没有了吧。天下四大宗师之一的徐凤年,不管是不是北凉王,都没谁敢自寻晦气啊。” 徐凤年一笑置之。 真跟这个寇江淮熟识以后,徐凤年才发现别看这家伙长着一副生人勿进的冷酷模样,其实是个话痨,话匣子不开则已,一打开那就关不上。这一路同行,徐凤年第一次游历江湖时候的故事糗事,差不多都给寇江淮打破沙锅问到底了。反倒是对于北凉军政,寇江淮从不主动询问,偶尔说起足以牵动天下人心的广陵军务,也总是吊儿郎当的架势,让徐凤年大开眼界,原来在陷阵无双的猛将和羽扇纶巾的儒将之间,还有这么一种将领。练剑的寇江淮对于徐凤年不但与李淳罡结伴游历江湖,还跟邓太阿有过交集,那叫一个两眼放光,恨不得徐凤年把先后两任剑神的喜好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都问清楚,所以当徐凤年说那个羊皮裘老头喜欢抠脚挖耳屎的真相后,当场崩溃的寇江淮沉默了约莫整整半天时光,好不容易重新振作起来,絮絮叨叨说着“原来那才是高手风范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难怪能练出世间头等剑,看来我也得穿件破败皮裘才行”,结果当徐凤年又说了那位桃花剑神的相貌一点都不风神如玉,其实比他寇江淮还“平易近人”后,寇江淮又开始沉默了。等到寇江淮好不容易疗伤完毕,徐凤年又来了一句自己练武不过三四年,是碰运气练出了个大宗师。这让剑术其实颇为不俗的寇江淮悲痛欲绝,彻底闭嘴。直到当下进入凉州城,寇江淮总算有些还魂。 在可以依稀看到清凉山灯火后,寇江淮突然如释重负道:“虽然你故意说得轻巧,但其实我知道你有今天风光的来之不易。” 徐凤年淡然笑道:“要是这么说能让你心理平衡一点,那你就这么理解好了。嗯,容我粗略算一下,大概我自上武当练刀开始,从二品小宗师起,至陆地神仙之上的天人境界,真算起来,六个境界,好像不止一年破境一次嘛。对了,你貌似如今还是小宗师,没到金刚境吧,‘运气好’的话,四五年后,你有可能就是天下第一的高手了。” 于是寇江淮不说话了。 这位凉州副将在进入气象万千的王府时,依旧是病怏怏的。 两头年幼虎夔兴匆匆跑来迎接徐凤年,昵称金刚的那头虎夔更是直接扑向徐凤年怀中,姐姐“菩萨”也亲昵轻轻咬着徐凤年的袍子。 然后徐凤年把寇江淮留在听潮湖,带着两头欢天喜地的年幼虎夔去了趟梧桐院,二姐徐渭熊和陆丞燕自然都在,跟那些有“女翰林”美誉的年轻女子一起忙着批红,二姐只是抬头看了眼徐凤年就低下头去,徐凤年走到陆丞燕桌旁,让他意外的是王初冬这丫头也在梧桐院有了一席之地,书桌就在陆丞燕隔壁,好像在撰写一部注定不被离阳文坛关注的《北凉英灵集》,徐凤年搬了椅子坐在她们之间的时候,小丫头还提着笔怔怔出神,那很认真去发呆的俏皮模样,让徐凤年和陆丞燕相视一笑。 不远处徐渭熊忙完一份谍报批示后,放下笔,揉着手腕,轻声说道:“陆诩就在这几天会进入京城,你当时就应该让糜奉节和樊小钗把他绑来清凉山的,宋副经略使就会轻松很多。” 徐凤年举起双手,求饶道:“我这不是拐了一个寇江淮回来嘛,也算将功补过了。” 徐渭熊瞪眼道:“寇江淮不来北凉,只是‘不得’,但是帮赵珣呈上疏策的陆诩到了太-安城,为赵篆所用,却会有害北凉,是‘有失’,两者岂能混淆?” 徐凤年一脸苦相,不敢反驳。 陆丞燕也不帮着言语解围,只是朝他微微一笑。 那位后知后觉的“一书夺魁”王东厢王大文豪,终于发现了徐凤年就坐在近在咫尺的地方,惊吓得身体后仰,连人带椅子一同向后倒去,徐凤年轻轻伸手一虚拉,把椅子拉回原位,闹笑话的王初冬满脸无地自容,似乎想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像一只惊慌失措的小狐。徐凤年朝她做了个鬼脸,她马上便灿烂笑起来,眼眸眯起月牙儿,脸颊也有了酒窝。 徐凤年笑道:“你们别太累了,记得劳逸结合。那套武当山拳法,你们空暇时也能练一练。” 徐渭熊没好气道:“少站着说话不腰疼。” 徐凤年小心翼翼朝陆丞燕和王初冬翻了个白眼,桌子位于那个方位的梧桐院丫鬟都忍俊不禁偷偷笑着。 徐渭熊正要继续训话,徐凤年赶忙起身道:“我到宋先生那边瞧瞧去。” 看着带着两条虎夔一溜烟跑路的北凉王,梧桐院的氛围无形中轻松了许多。 徐凤年在宋洞明那边的待遇跟梧桐院遭受的冷落,当然是一个天一个地,如今在副经略使大人担任下属的官员,多是事功学问都在北凉出类拔萃的年轻士子,各有所长,只不过相比江湖年轻一辈更多崇拜和羡慕徐凤年的大宗师身份,这些读书人更多是在深入了解北凉现况后,对徐凤年这位三十万铁骑之主的由衷敬畏。所以当徐凤年和忙里偷闲的宋洞明相对饮茶时,那些年轻人都关注着年轻藩王的一举一动。宋洞明双手徐凤年亲手烹制而且亲自倒茶的茶杯,不急着喝茶,只是用以祛除春寒,轻声道:“所有赴凉士子都到了,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也到了。这其中有些言语声音,肯定少不了,还望王爷不要放在心上。” 徐凤年点了点头。 有些风言风语,就像很多人当初听说他去葫芦口外就觉得是以匹夫之勇逞威风,是同一个腔调,对此徐凤年是真的不愿意去理会。 有些是苦极而泣的声音,这些,徐凤年是不敢去听。 聊了些北凉政务,宋洞明起身跟徐凤年走出屋外,这位曾经被元本溪当作储相栽培的中年人犹豫了一下,说道:“以前是我想当经略使,以便更好施展手脚,与李功德相处后,觉得还是希望他能够继续担任经略使,我在凉州,李大人在陵州,并不会误事。” 徐凤年点头道:“既然宋先生说了,那就没有问题。” 宋洞明停下脚步,笑道:“我还有一大堆事务要处理,就不远送了。” 徐凤年笑道:“理当如此。” 宋洞明对着徐凤年的背影说道:“以前只知道北凉是个武人用兵之地,现在宋洞明和很多读书人,都发现北凉同样是个文人‘下得笔’的地方。我要替这些人,与王爷道一声谢。” 徐凤年转过头,开心笑了。 宋洞明突然眨了眨眼睛,强忍着笑意,说道:“王爷,我宋家有几位晚辈女子,性情也都贤淑,都写信给我了,说就算偷,也要让我给她们寄回几样王爷的印章字帖之类的小物件。胆子最大的一个,自幼就向往行走江湖和做那女侠,她说就算给她寄去一件王爷的衣衫,那才最好。若是没有东西寄回,她就要跟我这个伯伯绝交。” 徐凤年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额头。 宋洞明笑声爽朗,撂下一句,“衣衫我看就算了,王爷随手写四五个字的字帖送我几幅就成。” ———— 这清明前一夜,徐凤年独坐山顶,看着山脚那满城灯火渐起又渐熄,喝尽了一壶绿蚁酒。 第743章 天微亮,徐北枳缓缓走到山顶,看着披了件厚重裘子的徐凤年,走到石桌坐下,晃了晃那只已经喝光的酒壶,轻声道:“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浑身酒气早已被冷冽山风吹散的徐凤年叹气道:“我昨夜在想如果以后换了人做皇帝,哪怕那个人跟我曾经是要好的朋友,他能不能容忍一个别姓之人手握数十万精兵。” 徐北枳摇头道:“你最好别抱希望,省得失望。因为就算那个人能忍,他身边所有人也不会答应。怎么坐上龙椅和如何坐稳龙椅,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北凉总觉得离阳赵室三任皇帝是一个德行,都喜欢狡兔死走狗烹,这种看法倒也没冤枉他们,只是且不说刚刚登基的赵篆,赵殷赵惇既然注定会是后世史书上的明君,自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寻常平头百姓,想要打理好一个门户,想要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尚且需要殚精竭虑,更何况是偌大一个王朝。赵殷也许信得过徐骁不会反赵家,但赵殷信不过徐骁的儿子还会心甘情愿镇守西北,赵惇也许知道你的底线并不低,但一样信不过徐家下一位异姓王就一定不会骄纵难制,他肯定在想,有没有可能北凉王会不会哪天一个兴起,就跑去挖断赵家的墙根。” 直言不讳的徐北枳瞥了眼欲言又止的徐凤年,冷笑道:“可能你会说徐骁不会反,我徐凤年一样不会反,以后我的后代也一样。” 徐凤年苦笑无言语。 徐北枳依旧是言辞刻薄,“人心隔肚皮,没谁是你徐凤年肚里的蛔虫,天底下也没有谁必须要相信谁的道理可讲,尤其是那些生在帝王家的龙子龙孙,不生性多疑,怎么坐龙椅?怎么去跟藩镇、外戚、宦官还有满朝文武斗心眼?再说了,一份家业,宁肯被子孙败光,也不愿被外人抢走。这种阴暗心态,也不是皇帝独有的。你徐凤年敢说自己就一点都没有?” 徐凤年笑道:“也对。” 徐北枳突然问道:“你不是四大宗师之一的高手吗,怎么,也会怕冷?” 徐凤年自嘲道:“流州那一战后,实力大跌,终日骨子里生寒,裘子其实不御寒,之所以披着,不过是聊胜于无。就像很多江湖退隐的迟暮剑客,喜欢经常去看一看搁在架子上吃灰尘的佩剑,卸甲归田的将军也会经常去摸一摸铁甲和战刀。” 徐北枳问道:“那个凉州副将寇北上是怎么回事?” 徐凤年打趣道:“新欢嘛,咋的,橘子你这个旧爱是来兴师问罪了?” 徐北枳面无表情盯着徐凤年。 徐凤年只好收起玩笑脸色,无奈道:“就是广陵道那个西楚寇江淮,跟我做了笔买卖,算是各取所需。” 徐北枳脸色稍缓,沉声道:“流州只有三座修缮还未齐整的军镇作为依托,却要面对柳珪的十万大军和拓拔菩萨的数万嫡系精锐,三万龙象军的两个副将,王灵宝仅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李陌藩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但在流州凉莽双方兵力悬殊,李陌藩也不是撒豆成兵的神仙,龙象军依旧是独木难支的险峻局面,需要寇江淮这种具备春秋顶尖名将潜质的将领去雪中送炭。” 徐凤年点头道:“等寇江淮在茯苓柳芽怀阳关防线打出一点名气声望,我也有让他去那边当流州将军的打算。在凉州北关,我们跟北莽其实可以灵活用兵的空间都极受局限,说到底就是死磕硬拼,那么多边镇关隘和驻军,双方都束手束脚。但如同白纸一张的流州不一样,有着让寇江把军事才华发挥到淮淋漓尽致的充裕‘留白’。” 徐凤年冷不丁笑问道:“橘子,其实你是怕在青苍城的陈锡亮出意外吧?” 徐北枳反问道:“难不成非要我成天算计同僚,你这个北凉王才安心?” 徐凤年一拍桌子,怒目相向道:“橘子,你不能在陵州受了气,给人骂成买米刺史,就逮住我撒气好不好?!咱俩好好说话行不行?!” 在清凉山随心所欲散步的寇江淮凑巧看到这一幕听到这番话,没来由感到一阵毛骨悚然,难道那姓徐的跟姓徐的“有一腿”?要不然一个没啥根基的刺史能让堂堂藩王委屈到这地步?寇江淮脚底抹油,就要转身撤退。结果被徐凤年喊住,然后三人围着石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架势。寇江淮一脸你们打情骂俏就是老子是聋子瞎子哑巴当我不存在的表情。 徐凤年望向假装目不斜视的寇江淮,指了指徐北枳,笑眯眯介绍道:“陵州刺史徐北枳,被宋洞明宋先生赞誉为是那种可以宰制士庶安定邦国的人物,可惜酒量不行,酒品更不行,有次在陵州鱼龙帮喝酒,还是我亲自背他回去。” 寇江淮正色道:“见过徐刺史。” 徐北枳也恢复平时清雅出尘的气度,微笑道:“寇将军来到北凉边军,无异于如虎添翼。” 徐凤年促狭道:“不是为虎作伥吗?” 徐北枳冷笑道:“呦,厉害啊,一骂骂三个,连自己也不放过。” 寇江淮也一本正经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见王爷用兵很……不入流。” 徐凤年洋洋得意道:“只动嘴皮子,就能跟你寇江淮和徐北枳玉石俱焚,还不入流?动手的话?嗯?要不然试试看?” 这时候,刚刚登顶清凉山的一大帮人纷纷起哄。 “试试看!一定要试试看。” “寇将军,我看好你!赢了这一仗,可就是天底下一只手就数得过来的大宗师了。” “别说凉州副将,凉州将军也做得!要是还嫌官小,我陈云垂的步军副统领,让给你。” “寇将军,咱们不服气王爷很久了,咱们是年纪大了,就算赢了王爷也胜之不武嘛,今天就你跟王爷是同龄人,一定要帮我们出口气啊。大不了,回头我何仲忽亲自抬你下山便是。” 转头看着这一大拨北凉最为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刚刚到北凉的寇江淮嘴角有些抽搐,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在广陵道,不论是早年在上阴学宫求学,还是之后置身大楚庙堂,都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老头子合伙起来坑一个年轻晚辈的场景。在感到有些荒谬和好笑的同时,寇江淮心底同时也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大概可以称之为壮怀激烈吧,眼前这些老人中,有旧南唐第一名将顾大祖,有锦鹧鸪周康,有以八千骑大破后隋四万步卒的何仲忽,有每逢大战必披甲陷阵的陈云垂!四位北凉边军副帅之后,便是身披文官公服的经略使李功德和副使宋洞明,有离阳地方言官“良心”美誉的黄裳,除此之外,寇江淮依靠官袍和装饰依次辩认出了凉州刺史田培芳,幽州刺史胡魁,幽州将军胡魁,陵州副将韩崂山等人。可惜寇江淮始终没能见到那北凉骑军主帅的白熊袁左宗,还有那个步军大统领燕文鸾,当然没能看到那个郁家最得意的郁鸾刀,寇江淮难免也有些遗憾。 要知道寇江淮在上阴学宫求学时,不知多少次挑灯夜读,都是在翻阅顾大祖的形势论,在推演周康何仲忽陈云垂等人造就的那一场场经典战役,荡气回肠,足以下酒! 寇江淮看到在更后边,还站着二三十名武将,大多是相对年轻的三十四岁,应该是北凉改制后更显金贵的实权校尉。 不知为何,寇江淮情不自禁地站起身,对这些人猛然抱拳行礼。 是何仲忽率先抱拳回礼,这之后所有人也都笑着抱拳。 寇江淮无意中发现哪怕是田培芳这样的文人,与武将一同抱拳时也毫无凝滞。 然后众人一起登楼,俯瞰这座州城。 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散去,到了正午时分,最终又只有徐凤年徐北枳和寇江淮三人,还有那两条围绕着徐凤年活蹦乱跳的年幼虎夔。最后徐北枳也出楼前往宋洞明所在的半腰官邸议事,无所事事的寇江淮也跟着下山,去听潮阁那边赏景。徐凤年则在楼内等到了一伙人,五个人,徐偃兵加上一家三口和一个北莽青年。徐凤年看着那个已经完全像是一个离阳百姓的北莽武道宗师,眼神复杂,说了一句“果然是你。”正是呼延大观的中年男子咧嘴一笑,没有说话。倒是他的女儿瞪大眼睛,使劲盯着徐凤年这个她“钦定”为自己师父的年轻公子哥,抬起小脑袋目不转睛看了半天,似乎有些失望,老气横秋叹了口气,嘀咕道:“原来跟我爹一样啊,瞅着都不怎么厉害。” 徐偃兵平静道:“打了两架,没分出胜负,最后那一场,我跟他都不急。” 徐凤年如释重负,笑道:“是不用急。” 徐凤年望向那个拂水房谍报上经常提及的铁木迭儿,看着他腰间那柄稀拉平常的佩剑,用北莽腔调说道:“好剑。” 铁木迭儿只当是客套话,仅仅冷着脸点了点头,但这个年轻人的神情仍是有些难以掩饰的局促,毕竟眼前这个离阳王朝兵力最盛的藩王,不但是整个北莽的死敌,更是战胜了武帝城王仙芝的武道宗师。 在高楼外廊,呼延大观扶着他女儿,让她站到栏杆上。 徐凤年看到一个身影后,告辞一声就走下楼。 徐渭熊坐在轮椅上,瞥眼楼上的那些人,轻声道:“一旬前,西蜀那边递话给梧桐院,要你去陵州边境一趟。我没有理会。” 徐凤年皱眉道:“他要见我?” 徐渭熊淡然道:“如今他和谢观应,还有那个春帖草堂的女子,三人已经进入陵州,他说会在陵州和凉州接壤处等你。” 徐凤年笑道:“那就见一见好了。” 徐渭熊点了点头,“带上徐叔叔,还有澹台平静。如果呼延大观愿意同行,是最好。” 徐凤年嗯了一声。 祥符二年的清明节,黄昏时,清凉山后山,数万人缟素。 北凉王徐凤年带领近百名文武官员,一起为战死于流州的龙象军、死于蓟北和葫芦口外的幽州骑军、死在葫芦口内卧弓城鸾鹤城内外、死在虎头城内的边军,祭酒。 那座碑林,三十万块无名石碑,已经写上了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二个名字。 夜幕中,一盏盏祈福的许愿灯在凉州城内缓缓升起。 五骑出城后,徐凤年停马回望了一眼,摘下酒壶,痛饮一口。 一年后,北凉边军还会有多少人喝不上这一口酒。 数年后,北凉千万人,又会有多少人在死前惦念着这绿蚁酒? 此时此刻,徐凤年眼中那幅画面,如同满城升起火灵。 第744章 徐凤年,徐偃兵,呼延大观,澹台平静,铁木迭儿。 五骑南下陵州。 其中三人跻身武评十四人,澹台平静如今是世间最具气象的练气士宗师,还有一位则是北莽最有希望问鼎剑道的天才青年,登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阵容,比起大破北莽万骑的吴家九剑,仍是胜出许多。铁木迭儿不知道为何要有这一趟南行,内心深处也颇为抵触那个年轻藩王,只不过呼延大观说要他随行,铁木迭儿就只能老老实实跟着。北莽传言那姓徐的不但继承了李淳罡的两袖青龙,邓太阿也传授了飞剑术,虽然徐凤年一直习惯佩刀示人,但铁木迭儿毫不怀疑徐凤年真要用剑的话,自己根本不是对手。铁木迭儿一路沉默寡言,数次想要询问从不愿承认是自己师父的呼延大观,想问这个男人自己这辈子有没有可能在剑道造诣上超越徐凤年,铁木迭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练剑起少有胜负心的他,不一样了。五骑驰骋在那座被誉为塞外江南的陵州驿路上,铁木迭儿一直在细心观察徐凤年的言行举止,不是没有发现蛛丝马迹,比如徐凤年虽然把凉刀悬佩在左腰,但这位北凉王其实是个隐蔽的左撇子,他与人为敌时是右手刀还是左手刀,必定有着天壤之别。再就是徐凤年虽然看上去气机流淌缓慢而干涸,如逢枯水期,水面极浅,几乎见底。但是铁木迭儿却清楚,如果说自己的气机运转如正值汛期的一条河水,乍一看气势汹汹,那么徐凤年便是那离阳的那条广陵江,越是无水,越见峥嵘,水道之深之广,让人悚然。 五骑在陵州最北部一处停马,折出驿道,沿小路转入一座山脉,山路上不断有健壮凉地健儿在北凉士卒的护卫下,用将那石条、石块、石板从大山中运出。为五骑领路的是一位早就守候在入山口的拂水房谍子,是个貌不惊人的中年汉子,反而没有太多谍子该有的精明,散发着近山之人独有的粗粝气息。汉子姓刘,是拂水社二等房的一名谍子小头目,他只知道自己要接人,但到底是接谁事先并无告知,等到遇到那夹杂有各地口音的五骑后,这名谍子也吃不准是来什么来头,可既然统领陵州谍报的拂水社甲字房大珰,都破天荒说了几句重话,他也就小心翼翼陪着那五骑入山。汉子一路上字斟句酌给他们介绍着这座采石场的历史,说这儿在当地叫见鱼山,陵州士子喜欢称为大屿洞天,从大奉王朝在北凉更西的地方设立西域都护府后,如今青苍临谣那几座军镇的打造,石料大多都是从此开凿而出,后来清凉山王府的建造是如此,凉州边关那边耗时六年的虎头城更是如此。 徐凤年五人到最后不得不牵马而行,来到一座山顶俯瞰峰峦,开春后,满眼景象郁郁葱葱,只是视野所及,就如他们脚下这座一枝峰,其实早已是个空壳子,自大奉起,经过将近五百年的石料开采,这个位列道教三十六福祉之一的大屿洞天,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洞天,由十六-大洞群和近千个洞体组成,在侧峰一枝峰望去,羊肠小径的栈道爬满山脉,主峰那边偶有屋檐飞翘的道观掩映在一笼绿意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北凉数以万计的采石匠人在此为了生计劳碌奔波,而问长生之人则在此出世修道。 徐凤年站在山巅,怔怔出神,大屿洞天从年初开始灯火通明疯狂开采,迎来了采石量的最高峰,为此连那素来不问世事的几座道观真人都坐不住了,生怕那个年轻藩王真要铁了心把整条山脉给彻底挖空,到时候他们上哪儿找洞天福地去?在清明前夕,就有三位年迈真人联袂拜访陵州刺史府邸,言辞委婉跟徐北枳提出异议,甚至不惜用上了此举有伤北凉根基气数的理由。徐北枳以礼相待,但是官府该用什么进度采石还是照旧如常。作为罪魁祸首的徐凤年当然深知其中秘辛,他放出话去,要在第三条重冢防线后再起一座虎头城,而且只用三年时间,由经略使李功德和一位墨家巨子担任督监,他徐凤年则会亲自担任副监,尚未命名的新城会枕蘅水而面崧山,比虎头城规模更加宏大,届时便会成为新的西北第一巨城。城池会不会建造?当然会,徐凤年就是要以此告诉北莽北庭和西京尤其是南院大王董卓,北凉要在他们哪怕成功摧毁虎头城、柳芽茯苓和重冢三线后,依旧要再破一城才能进入北凉道境内。本就并不宽裕的北凉财政赋税会不会因此而绷断?答案也是当然,但是徐凤年本就是在孤注一掷,整个凉州除了三线边军和镇守关隘的军伍,其余所有人都要奔赴蘅水崧山一带,为建造新城而添砖加瓦。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一年后那场葫芦口决战打掩护做铺垫。徐凤年必须逼迫北莽不得不把视线都放在凉州一线。为此,徐凤年甚至跟褚禄山讨论出了一个凉州胜流州输的惨烈方案,因为流州只有胜和输,才有纵深意义,僵持态势下,流州没有任何战略价值,当然流州即便输,也只能让北莽和柳珪赢得只有惨胜,那么寇江淮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正是寇江淮的到来,促使褚禄山生出这个对敌人很对自己更狠的念头,然后徐凤年答应了。 这意味着三万龙象驻军,流州青苍三镇,尚未迁入北凉旧有三州的十万流民,必定会陷入险境。 而他徐凤年的弟弟徐龙象,首当其冲。 所以当徐凤年答应的时候,褚禄山神情复杂。之后在清凉山梧桐院,徐渭熊之所以对徐凤年没有什么好脸色,未必不是她内心深处对徐凤年这个决定有所抵触。 徐凤年指了指远处的一个洞窟,转头对澹台平静笑问道:“自我听说大屿洞天的采石后,就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洞窟那么宏伟,洞口却那么狭小,当年只听师父说过,在洞里采石其实没外人想象那么艰辛,用子承父业、徒循师业的采石人的话来说,那就跟刀切柔软豆腐差不多,只不过石材给吊到洞外后,就会很快坚硬如铁。澹台宗主,你知道这里头有什么玄机吗?” 澹台平静轻声道:“许多保存千百年依旧完好无损的坟冢古物,重见天日之时,都会烟消云散。山腹石料出山变硬,大概是相同的道理不同的呈现,是物气相溶的结果。” 徐凤年欲言又止,强忍着笑意,憋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年少时性子无良,又口无遮拦,琢磨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解释,觉得那些石料由软绵转为坚硬,其实就跟雏儿在青楼里见着世面后,脱了裤子一般。结果跑去听潮阁这么一说,被师父罚抄了好几万字的圣贤经典,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一袭白衣如仙人的澹台平静深呼吸一口气。 呼延大观坏笑着把大致意思跟货真价实的“雏儿”铁木迭儿一说,后者翻了个白眼。 徐凤年转头问道:“澹台宗主,再问一个问题行吗?” 练气士大宗师冷笑道:“不回答行吗?” 徐凤年只好厚着脸皮问道:“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在湖底不吃不喝十几二十年?最上乘的道家辟谷食气,或者是佛门面壁禅定,能否做到?你们练气士有没有类似神通法门?” 澹台平静默不作声。 倒是呼延大观开口说道:“只要不是在湖底,就都有可能。” 徐凤年陷入沉思,那锁骨穿链牵刀的楚狂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这是自他去武当山练刀起就很好奇的事情,当时只以为是自己境界不够,不懂一品修为武道宗师的厉害,可当他达到金刚境界后,发现就算跻身金刚境也万万做不到,之后接连晋升指玄境界和天象境界,徐凤年仍是没能得到合理的答案。后来在高树露封山解开后双方一战,他成就天人之身,才知道要做到楚狂人那个地步,唯有擅长养气的陆地神仙才能勉强做到,但事实上楚狂人的武道境界在如今的徐凤年眼中,其实并不算太高明,一品是有了,可绝对不到天象境界。这就足以让徐凤年百思不得其解了。当初镇压与河
相关推荐:
诱你深入
柔弱恶雌被流放?众兽夫舍命护她
打马御街前
春潮夜涌[先孕后爱]
夫富何求
知易行难(NPH)
综漫之弟弟难为
白色禁区 完结+番外
水仙百合(GL,BG三角)
囚宠之姐夫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