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死生契阔 > 第305章

第305章

说什么,设身处地,他恐怕也会有胡乱杀人的心思,先后两次大手笔的布局,上次是杀燕文鸾,这次杀徐凤年,北莽江湖的顶尖高手差不多折损了一半,关键是都没能建功,那张从南朝一路蔓延到北凉的蛛网也给牵扯得支离破碎,老人再怎么修生养性,也难免怒火中烧。白发老人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自嘲一笑,轻声道:“北院大王,容我最后赌一把,赌那姓徐的不甘心就这么打个平手,会亲身涉险,在这雪莲城等我们上钩,徐偃兵和澹台平静大概需要六个时辰后到达,在这期间,如果徐凤年不但主动露面,而且故意卖弄破绽跟咱们绕圈子,我可以答应你,不论机会看上去如何千载难逢,我都会收手,安心北返。在徐偃兵澹台平静入城前撤离雪莲城。” 拓跋菩萨点点头,就他个人而言,这场两人转战千里的生死搏杀,在那一剑飞至之时就已经收官落幕,拓跋菩萨输得起也放得下,大不了将来换一盘棋局再战便是。拓跋菩萨经此一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心境还是修为,都大受裨益。当然,自己同时成为徐凤年砥砺武道锤炼气数的磨刀石,也在所难免,将来那场换命厮杀,只会更加凶险,拓跋菩萨对此心中有数。但是李密弼既然有救命之恩,拓跋菩萨也就顺着这位影子宰相的心意一路南下,他不会刻意为了那场争夺天下第一人的两人之战而养虎为患,如果能早早杀掉徐凤年,拓跋菩萨不会有任何心结,就像他先前对徐凤年所说,在他眼中,江湖从来不算什么。跃马中原,成为新北莽的开国功臣第一人,继而成为后世史书上当之无愧的“武功”第一人。八百年来,大秦失鼎,各国逐鹿,中原兵法大师和沙场名将不计其数层出不穷,佼佼者如大奉王朝的中兴三将,大奉王朝覆灭前差一点就成功力挽狂澜的双璧,大楚开国后在青云阁上挂图的十二位将军,春秋九国对峙争雄,诸子百家中纵横家和兵家趁势而起,两枝并茂,前期东越号称以一人之力独敌大楚的军神李公麟,数次率领骑军扬鞭大漠的无双儒将韩渔夫,接下来便是春秋四大名将,人屠徐骁,西楚兵甲叶白夔,东越驸马王遂,顾剑棠。如今又有曹长卿、董卓、卢升象等人开始拿十万数十万甲士做手中棋子,谈笑间引领江山格局,甚至连种檀、谢西陲、寇江淮这些年轻人也火速崛起。 李密弼举头望去,那是一栋高楼翘檐处的月色灯火两相争辉,老人突然轻声笑道:“听闻北院大王向来不喜好附庸风雅那一套,唯独收藏了大奉朝开国功臣袁风神的一幅字帖。后世好事者喜好给先人排列座次,被大奉开国皇帝誉为‘边疆长城’的袁风神,因为英年早逝,相比同代武将,名声不显于青史,故而名次极为靠后,心眼比天高的黄三甲也曾有兵家两憾一说,把袁风神与及冠之年便临危受命手握一国命脉的驸马爷王遂,并列为时不待我的‘命奇’武人。” 拓跋菩萨对李密弼此人并无好感也无恶感,无需畏惧,也无需讨好。在北莽,能够做到拓跋菩萨这种心态的人物,一只手,屈指可数。前任北院大王徐淮南,先后两任南院大王黄宋濮和董卓,就都做不到。为了北莽千秋大业鞠躬尽瘁半辈子的老人感慨道:“我从来就不喜欢什么江湖,大概跟年少时负笈游学的所见所闻有关系。春秋九国,对辖境内江湖人士都有招徕,大楚视为笼中雀,南唐看做堂前燕,后来离阳也颁发给那些江湖草莽一只绣鲤的袋子,意义浅显,你们不过是赵家的池间鲤而已。” 老人松开马缰,搓了搓手,呵了口气,笑眯眯道:“这些年来,我就像一个渔翁,帮着陛下照看庭前那座小池塘。也难怪离阳人自负,总说北莽无江湖,因为他们有李淳罡,王仙芝,邓太阿,曹长卿,如今又有徐凤年领衔的一大拨后起之秀,我们确实北莽没有真正的江湖人,五大宗门里的四个,都是陛下的裙下臣,你这位北院大王是武将,洪敬岩是柔然共主,好不容易出了呼延大观和洛阳,也都跑到了离阳去。害得连你这位北莽军神都得在凉莽大战前专程跑去离阳江湖走一遭,去那徽山看一看。” 拓跋菩萨有些讶异,印象中李密弼一直是个信奉百言百当不如一默的幕后人。自己凭借战功第一次走入那座宫城,看到两个两鬓灰白的长者竟然就那么坐在殿外台阶上啃着大枣,其中手握半国兵马的徐淮南并不陌生,拓跋菩萨年轻时能够在北庭军伍中扶摇而上,在那群头顶慕容耶律两大姓氏的勋戚权贵中脱颖而出,徐淮南不偏不倚的袖手旁观起了很大作用。那次觐见皇帝陛下,大半光阴都在殿外耐心等候,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跟徐淮南一起囫囵吞枣的老人,见到他后,老人那种斜眼一瞥的审视眼神,如同一尾盘踞在阴暗角落吐信的蛇,尤为冰冷。从头到尾,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徐淮南在和颜悦色与他寒暄客套,另外那个老人,难得从潮湿穴中滑出晒一晒太阳的老蛇,就那么面无表情一口一口啃着干枣,等到拓跋菩萨被召入大殿面圣,后背脊梁仍是阵阵发冷。 李密弼大概不会知道自己曾经给未来的北莽军神带来那种震撼感触,转头笑道:“春秋尾声那场洪嘉北奔,我北莽坐收渔翁之利,但是不少遗民都自认为无根浮萍,一心想着重返故土,就算活着做不到,死了也要子孙把骨灰带往南方。我李密弼跟徐淮南一样,也是遗民,只不过他们有心叶落归根,我从来没有这个念头,医书上有一种植物,治疗毒虫蛇伤,叫蒲公英,种子离开枝叶后随风远飘,落地即生根,落在何地,何地便是家乡。” 拓跋菩萨虽然以从不涉北莽两姓“家事”为女帝信赖器重,但是北庭南朝这些年的风吹草动,拓跋菩萨不是没有察觉。李密弼的言外之意,拓跋菩萨大致猜得出其中深意,事实上二十年来,北庭大族打压南朝那些个后进成为甲乙两等的膏腴华族,多半就是使用这类伎俩,捕风捉影泼脏水很是熟稔。只是从作为北莽谍子祖宗的李密弼嘴中说出,拓跋菩萨就不得不万分重视了。 老人扯了扯马缰,坐骑减缓速度,忧心忡忡道:“这些年来,就做了两件事,明面上照看鱼塘,暗地里清扫庭院落叶,后者可以说是捕捉那些在他乡破茧的蝶,一只一只收入笼中,我一直乐在其中,但是可惜成效不大,到最后连陛下都觉得是我大惊小怪了,虽然还不至于猜忌成是那养寇自重,但这几年越来越兴趣缺缺,尤其是徐淮南的死,让陛下很是伤感,我知道,陛下对于此事是有愧疚和怨言的,愧疚是君臣二人没能善始善终,让徐淮南死于非命,怨言是朝我来的,因为正是我的提防和怀疑,才让那姓徐的年轻人有机可乘,拿走了徐淮南的头颅,让整座北庭蒙羞。但是我有一种直觉,哪怕我挖了二十年也没挖出一根笋鞭,可在王庭和南朝,肯定有那么几条居心叵测的漏网之鱼,隐藏极深,在苦苦等待某个时机。” 拓跋菩萨皱眉道:“既然连先生都挖不出,就算真有几条漏网之鱼,已经相隔二十年,他们如何能够成事?” 老人缓了缓语气,笑道:“我比不得那位太平令,也不同于你拓跋菩萨和董卓,对军政两事都是外行人,更谈不上什么高瞻远瞩,但是常年做着那些好似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脏活,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好习惯,那就是务求先把近在咫尺的人和事都弄清楚,否则就会寝食难安。我一门心思盯着那些个起起伏伏的大族豪阀,不像你们当中很多人,还在跟北凉铁骑死磕,就已经把眼光放到了更南边的太安城,中原,和那条广陵江。我有句话一直想问,但又不能问,今日只有我跟北院大王两人,不知能否解惑?” 拓跋菩萨沉声道:“先生请问。” 李密弼语气格外生硬,“难道除了我李密弼,就没有人想过北凉会赢,北莽会输吗?” 第758章 确定王遂是北莽东线的定海神针后,徐凤年虽然看上去云淡风轻,但心中却是波澜汹涌,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了,比起得知上阴学宫齐阳龙入京成为顾命大臣,毫不逊色。中原陆沉,无数英雄风流被大浪淘沙,要么为国尽忠,要么避世逃禅,要么背负两姓家奴的恶名进入离阳庙堂,还有很多人则就此隐姓埋名,在山林草莽中和市井陋巷间籍籍无名,天下第十一的王明寅,南唐第一名将顾大祖,远遁北莽的西蜀太子苏酥和陆秀夫,在北莽落草为寇的蓟州韩家唯一遗孤,都是如此,若非徐凤年走入江湖,搅起风波,他们可能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座座小泥塘中就此沉寂,不会再次闯入世人的眼帘。王遂的复出,蛰伏二十年后的横空出世,无疑最为突出,尤其是此人选择了北莽,必然会对整个天下的格局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个风流倜傥的东越驸马爷,昔年的春秋四大名将之一,用兵最为出神入化,最擅长以少量兵力战胜强大敌人,是春秋兵家“楚越奇正”中的那个奇,真真正正与兵家叶白夔并肩而立,就事论事,当时尚未封王的徐骁,更多是凭借所向披靡的徐家铁骑著称于世,个人的调兵遣将,无法跟叶白夔王遂两人相提并论,对此徐骁在子女面前也从无遮掩,极少称赞同辈人物的人屠甚至从不掩饰自己对王遂的欣赏,就连李义山也说如果把处处以王道之师自居的叶白夔,换成精于偷袭奔袭、喜欢大幅度转移兵力、善于骑步结合灵活运用、从不去打背水一战的王遂,徐家兵马都没办法完成西垒壁之战的合围之势。 王遂竟然身在北莽,自然是大不幸。但不幸中的万幸,则是王遂没有出现在凉莽正面战场上,而是在东线牵制顾剑棠的三十万两辽边军。 按照离阳宗藩法例,有藩王不许私见藩王的规矩,但是在更早之前,当时东越国祚犹存,就已经有一桩王不见王的趣事,一位是东海之滨某座城的女婿,姓王,一位是东越皇帝的女婿,恰好也姓王。王仙芝和王遂,一位从不过问庙堂荣衰的江湖宗师,一位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实权驸马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人不知为何闹得很僵。 看到徐凤年陷入沉默和越来越凝重的脸色,姜泥平淡道:“当年北莽那趟游历,我和曹叔叔拜访过王遂,曹叔叔劝过王遂,希望他能够为大楚效力,但是被拒绝了,王遂说东越输给离阳,是大势所趋,非战之罪,至于东越覆灭,他没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但是输给顾剑棠,是他王遂继年轻时输给王仙芝后的第二件奇耻大辱,他要在兵力相当大势相当的情况下,跟顾剑棠再打一次。” 徐凤年自言自语道:“都是花甲之年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孩子气。军国大事,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今天你打了我一拳,明天我就要多踢你一脚。”姜泥神情古怪,“王遂提到过你,他听说你练刀以后,跟曹叔叔打了一个赌,王遂赌你将来肯定可以成为武道大宗师。” 徐凤年笑道:“这有什么好赌的,不是明摆着板上钉钉的事情吗?你那位棋待诏叔叔这也愿意跟着押注,不是当散财童子冤大头吗?赌注是什么?” 姜泥没好气道:“曹叔叔没有说你无法成为宗师,只是把你的成就放到了跟他自己一般的高度,但是王遂却说你能够跟王仙芝干一架。” 徐凤年摸着小半旬没刮的扎手胡渣,“王遂眼光独到啊,有机会一定要请这个老家伙喝酒,就冲他这份眼力,我可以先干为敬三大杯。” 姜泥破天荒笑眯眯道:“你知道为什么王遂这么看好当时不过一线金刚境界的你吗?” 徐凤年哪里猜得出王遂这么个成精的千年老王八是怎么想,随口说道:“相貌?” 姜泥好似遭受重创,憋气得无言以对。 徐凤年震惊道:“王遂真是以貌取人?” 姜泥心情大坏,不愿意再说话。 徐凤年开始自顾自推敲琢磨起来,“王遂出身高门士族,年少时放浪形骸,为气任侠,及冠后才浪子回头,习武仅五年,刀剑枪弓十八般武艺样样炉火纯青,尤其是剑术不俗,连剑池宋念卿和柴青山也颇多赞誉。王遂年轻时又是东越公认的美男子,朝中那些个身世出众的妇人女子,都喜欢昵称为檀郎。这么说来,跟我是同道中人啊,难怪难怪……” 姜泥忍不住就要踹上一脚,徐凤年早有预料,转头就是一个瞪眼。大概是早年被欺负惯了,哪怕如今是如陆地神仙御风千里的女子剑仙了,也当场就下意识缩回脚。徐凤年犹自气呼呼道:“说,你这毛病跟谁学的?是曹长卿,还是老太师孙希济?” 姜泥冷着脸小声嘀咕道:“要你管?!” 徐凤年揉了揉屁股,不久前小巷中那一脚,让他好不容易经营出的高手风范毁于一旦,突然满脸愤愤,阴阳怪气地哼哼道:“听说你们西楚庙堂上有个年纪轻轻的小白脸,姓宋,名头很大,大到连太安城都‘闻其面至白,美姿仪,萧萧肃肃如松下清风,高而徐引’,很多人吃饱了撑着说这家伙经常游历山川,被那村夫樵夫误认为仙人下凡。连齐阳龙也在赵篆面前为其扬名延誉,说那姓宋的文采斐然,天下年轻士子一辈,作诗词文章,如同龙宫探骊龙,唯独此人获珠,其余不过是麟爪。所以现在离阳有龙章凤姿一说,就是说这家伙的文采,以及……” 姜泥假装一脸茫然,打断了徐凤年的絮絮叨叨,“龙章我是听说过的,宋茂林嘛,大楚史上最年轻的翰林院学士,如果不是曹叔叔珠玉在先,他也会是最年轻的棋待诏,但是至于什么‘龙章凤姿’啊什么‘北徐南宋’啊,什么宋茂林的文章某某某的姿容交相辉映啊,我是都不知道的。” 徐凤年气笑道:“那小白脸也好意思跟我并列?我一只手就能撂倒一千个宋茂林。不就是写了篇马马虎虎的檄文嘛,我看也就那么回事,谪仙人个屁!” 姜泥依旧那副眼神无辜的模样,“这样啊,如果我没有记错,孙老太师夸过他一篇檄文可当十万兵呢。” 然后她开始低头扳手指,“离阳中书令齐阳龙说他文采好,有谪仙人之风,门下省坦坦翁说此人的科举制艺水平不输孙寅,国子监左祭酒姚白峰说他‘知书且达理’,加上我们大楚的孙老太师说他檄文写得有气势,曹叔叔说他棋艺只逊色范长后一线,天底下最有学问的十个人,这就有五个人说他的好话了,我再数数看,好像还有……” 徐凤年白眼道:“打住打住,那小白脸也就是在士林文坛有丁点儿的名气,你再看看你所谓的某某某?” 姜泥故意左看右看,就是不看徐凤年,“谁啊,哪里哪里?我怎么看不到?” 徐凤年伸手轻轻按住姜泥的额头,不让她摇晃脑袋。 姜泥拍掉他的爪子,鄙夷道:“你无聊不无聊,去关心一个远在天边的广陵道读书人?北莽百万大军都一股脑压在北凉边境上了,你顾得过来?” 徐凤年看着姜泥的眼睛,轻声问道:“据说你们西楚庙堂上有大半文臣都建言姓宋的与你……” 姜泥再一次打断徐凤年的言语,她脸色如常,平淡的语气,好像在说一件置身事外的小事,“之前还有人提议寇江淮,接着是谢西陲,然后才是他宋茂林。” 徐凤年脸色阴沉,沉声问道:“他曹长卿在做什么?如果说是他太忙,顾不上你这位大楚公主,也没见他一路打到太安城脚下。如果说他很闲,那么连庙堂上几张破嘴都管不住?就这样,还想复国?” 姜泥摇头道:“曹叔叔已经很好了。” 徐凤年欲言又止。 姜泥轻轻吐出一口气,望向灯火渐暗的街道远方,“怎么说?是主动迎战,还是慢慢耗着,等他们找上门来?” 徐凤年瞬间恢复吊儿郎当的模样,“先前好不容易积攒出那么一口气势,结果给你一脚踹没了。那就等着吧,雪莲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概还有个把时辰。” 姜泥疑惑道:“不走?反正我们都逃了一路,不在乎这次吧?” 徐凤年没有说话,返身走回巷中,姜泥默然尾随其后。马家堡的千金小姐马上弓,和贫寒少年洪树枝都还在,那名中原剑客也赖着没离开,显然是对那棵雪莲没死心。看到剑仙“前辈”和容颜绝美的背匣女子返回后,神情复杂,中年汉子心知肚明,两位神仙中人也是奔着雪莲而来,抢是绝对抢不过的,求也多半求不来,但他一想到那个每月必须靠着辽东老参吊命的她,汉子一咬牙,对徐凤年抱拳道:“前辈,那棵雪莲能否割爱给在下?晚辈邵牧,愿意拿性命来换!” 徐凤年愣了一下,摇头道:“这株雪莲我必须要,没什么好商量的。” 邵牧神色悲苦,闭眼后猛然睁眼,毅然决然道:“那在下只好跟前辈请教一二了!” 徐凤年摆摆手笑道:“你不妨等上一晚,如果到天亮时分我还留在城中,你可以拿命去换刘怀玺府上那棵雪莲,如果我已经离城,你再跟那个孩子做买卖,无非是帮他去马家堡走一趟,以你二品小宗师的实力,随意拿捏一个私人堡寨想必不难。” 有个古怪名字的少女壮着胆子反驳道:“我们马家堡的护院教头江湖人称魏铁枪,一杆芦叶枪,精铁铸成,长一丈二,仅是枪头就有一尺三寸,厉害得很!我曾经亲眼见过魏教头一枪洞穿三具铁甲!再说了,我马家堡还有一支来去如风的骑军!就算雪莲城的那座刘将军府邸,也不敢小觑咱们马家堡!” 邵牧一笑置之。 倒是徐凤年蹲坐在邵牧身边的台阶上,笑眯眯道:“听上去你家十分兵强马壮啊,问个问题,祖上就是当地人,还是从中原迁徙过来?” 少女小心翼翼道:“你问这个作甚?” 徐凤年见她不愿意回答,也就不再追问,开始凝神养气。 邵牧犹豫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好奇问道:“前辈难道是真要跟那北莽拓拔菩萨一较高低?” 徐凤年嗯了一声。 饶是自认见惯大风大浪的邵牧也咋舌。 既然能跟北莽军神过招,最不济也该有一品指玄的修为,甚至有可能摸到那传说中的天象境门槛了吧? 姜泥本意是看不惯这家伙的故作高深,冷哼着拆台道:“已经打了大半旬还是一个月来着?还不是没分出胜负!” 邵牧两颗眼珠子差点都迸出眼眶,咽了咽唾沫。 徐凤年笑着不说话。 虽说在远离中原江湖消息闭塞的雪莲城待了几年,邵牧也委实想不通谁有这份通天本领,难不成是自己有眼无珠,身边坐着的这位前辈,是那桃花剑神邓太阿?否则用剑的高手中,剑池宋念卿和东南第一剑客柴青山都是老头子,棠溪剑仙卢白颉还不至于有这份能耐,岁数仍是对不上。邵牧从中原赶赴雪莲城期间,在西蜀境内倒是听说吴家剑冢的剑冠吴六鼎,带着一名女子剑侍开始行走江湖。刚才那个死在“前辈”剑下的老家伙,也是如此猜测,提及了养剑和飞剑,不过邵牧不觉得吴六鼎短短几年内就可以达到跟拓拔菩萨全力厮杀大半旬的高度,再惊才绝艳的武学天才,没有一场场命悬一线的搏杀,没有经历多位最顶尖武道宗师的“喂招”,凭借天赋跻身一品境界不难,但拥有武评十人修为,仍是难如登天。 半个时辰后,少女昏昏欲睡,少年强撑着眼皮子。徐凤年抬起手臂,那头六年凤穿破夜空斜坠而下,徐凤年取出那截纤细竹筒内的密信,如释重负。 姜泥投来询问视线。 徐凤年开怀道:“徐偃兵撇下所有人,单枪匹马杀到雪莲城外了,最多半个时辰后就可以入城。” 姜泥哦了一声,“那我等半个时辰。” 徐凤年摇头道:“不用,既然徐偃兵比我预料早这么多赶到,那你可以放心返回广陵道了。” 然后徐凤年转头分别对少年和邵牧说道:“洪树枝,去把那株雪莲拿来,我自然会帮你完成心愿。邵牧,最迟明早我就能给你要来刘怀玺的那株,记得送完雪莲后,立即赶往北凉,你在幽州或者陵州随便一座驿站自保名号,到时候会有人把你带到我面前,总之你邵牧的这条命,我收下了。” 少年一半雀跃一半忐忑,涨红了脸,“当真?” 徐凤年轻轻振臂,让那只海东青重返夜空后,点了点头,“我的剑术如何,你是亲眼见过的。” 少年欢天喜地蹦跳起来,火急火燎去屋内捧出一只铁匣子,匣内储冰,冰裹雪莲。徐凤年接过匣子,交到疑惑不解的姜泥手上,“送你的。” 徐凤年指了指她脖子上的伤口,又指了指自己的脸颊,笑道:“雪莲大概是世间女子最好的养颜之物了。” 不给姜泥拒绝的机会,徐凤年看着她,平静道:“还有,捎句话给曹长卿,就说让他放心,有些地方,北凉铁骑熟门熟路。” 徐凤年眨了眨眼睛,“要是不介意再帮我捎句话的话,麻烦你跟那姓宋的小白脸再说一句,什么丰神玉朗的谪仙人,我会打得他爹娘都认不出来。” 姜泥抱着匣子,不说话。 徐凤年笑道:“撑半个时辰而已,我其实需要单独面对拓拔菩萨和李密弼打一架,我要让拓拔菩萨的心境彻底受损,下一次捉对厮杀就有更多胜算了。放心,一旦见机不妙,我要跑很容易。这一路我始终在休养生息,足够我跟他们玩半个时辰的猫抓老鼠了。” 姜泥还是沉默。 徐凤年打趣道:“怎么,不舍得走?” 姜泥呸了一声。 徐凤年挥挥手,“去吧去吧。” 姜泥表情僵硬生冷,转过身,大凉龙雀飞出紫檀剑匣,横浮在身前,她轻轻跃上,转瞬间便如虹而逝。 邵牧又一次呆若木鸡。 又他娘的是一位剑仙?! 啥时候咱们离阳江湖里陆地剑仙这般满大街了? 少年对少女咧嘴傻笑道:“我就说吧,真是神仙姐姐!” 少女一脚踩在少年的脚背上,少年金鸡独立,呲牙咧嘴。 约莫半炷香后,少女看着那个站在台阶上始终望着仙子消失方向的男人,轻声问道:“你是骗她的,对不对?” 徐凤年笑了笑,转身对邵牧说道:“你带着两个孩子去雪荷楼,说我答应给你一株雪莲,宋夫人会不计代价帮你跟刘怀玺讨要,然后让雪荷楼安顿好他们。走吧,从后门走。” 在邵牧带着少年少女离去时,依稀听到一阵马蹄声从远处小巷中传来。 第759章 两骑入巷后,马蹄渐缓。 城中灯火渐淡,愈发显得月华正浓。 李密弼轻声笑道:“姓徐的后知后觉,总算意识到正是那女子的浓郁剑气,泄露了他们两人的踪迹,这才让她率先远离雪莲城。百里之内,那把大凉龙雀就算藏剑在匣,在我眼中仍是那十丈外晃萤火,依稀可见。不过以此可见,西楚姜泥虽是百年一遇的剑胚,但距离那传说中达到天下共主的境界,还差些火候。没有姜泥从旁压阵,那年轻人绝无胜算,关键就看老天爷给不给他再次逃出生天的好运了。” 一路上猫抓老鼠,己方掌握绝对主动,此时死战在即,徐凤年竟然仓促间出现一手昏招,自折羽翼,但是拓拔菩萨的脸色似乎并不轻松,“应该没有这么简单,这些年里一场场搏命,第五貉,杨太岁,韩生宣,王仙芝,黄青加上铜人师祖,也尽是稳操胜券的境地,可是最后活下来的都是他徐凤年,这不是简单运气两个字可以解释的。” 说到这里,拓拔菩萨洒然笑道:“如果不是先生及时赶到,我也不例外,会成为徐凤年的又一块垫脚石。今夜一战,先生不妨隐伏暗中,我已经恢复七七八八,足以跟徐凤年来一场硬碰硬的厮杀,不论是徐凤年和姜泥藏有什么后手,还是他自认走投无路,只想着与我同归于尽,先生都能够从容应对。” 李密弼略作思量,点了点头,毫不拖泥带水,身影在马背上一闪而逝。在这位多年盘踞北莽那张蛛网正中央不断吐丝收网的谍子祖宗看来,徐凤年与拓拔菩萨那一战,如果自己不横插一杠子,以生死论,是徐凤年赢了,但以胜负而言,其实始终是拓拔菩萨略胜一筹的。因此拓拔菩萨对于自己的出手,并没有什么心结,那份圆满无瑕的无垢心境也未裂开缝隙,李密弼本身就是离阳韩生宣死后的指玄第一,比谁都清楚破镜难圆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淳罡那样心境跌落后恢复巅峰,这便是所谓的“气机可全无,耽搁几日功夫。心境不可损一丝,百年也难全。”况且徐凤年受伤远比拓拔菩萨惨重,想来气机充溢和体魄痊愈的速度皆要比拓拔菩萨慢上许多,雪莲城一战,李密弼实在找不出徐凤年能够侥幸胜出的理由。不过要是徐凤年执意避战逃窜,李密弼仍是没有自负到以为可以让徐凤年有死无生。不入一品,甚至哪怕是一品金刚境,永远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井口外天空的风景壮观,武夫只有成功跻身指玄境,察觉天地运转的脉络,才算已是井上人,方可顺势而动,如一尾游鱼在恢恢法网中恣意穿梭,至于天象境界和更逍遥的陆地神仙,那就更是可以跟老天爷坐地还价了。李密弼有些遗憾,因为是北莽的影子宰相,这辈子做了太多也许顺己心但肯定违背“世道”的事情,一直不敢进入天象境,怕就怕到时候反而作茧自缚,李密弼相信韩生宣一辈子都没有真正跨过天象门槛,应该也是有这层顾虑。李密弼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阴私太重,必然为天道所不容。 李密弼神出鬼没地来到一栋高楼的飞檐翘角处,脚下的翘檐背脊,没有雕刻有麒麟这类常见辟邪祈福的灵兽,而是一条姿态活泼的鲤鱼,大概是寄予了中原建筑独有临水而居的亲水之风,檐下有绳系挂一盏风铃,随风而动,叮叮咚咚,悠扬轻灵。此处跟那条小巷那栋小屋不过五百步的直线距离,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李密弼可以对那边的形势一览无余。那场没有惊动雪莲城的战事一触即发,李密弼除了关注那场双方同为大宗师的顶峰之战,眼角余光一直留意着姜泥御剑远去的方位。 李密弼突然笑出声,一时间感慨良多。如今是江湖的前所未有“大年”,高手如云,哪怕年老一辈死得很多,但年轻一辈冒出得更快,是毋庸置疑的千年最盛况!武评十四人,四大宗师和十大高手,这十四人,竟然无一例外都是大天象甚至是陆地神仙,且不说御剑千里的姜泥,就说已经是货真价实天象境界的轩辕青锋之流,搁在以前的江湖,那绝对是不但进入十大高手之列,还会名列前茅,但不幸撞上了这么一个时代,如果加上白衣僧人李当心这些深藏不露的江龙湖蛟,轩辕青锋恐怕连前二十内都没有一席之地。除了这些已经冒尖为人熟知的宗师大宗师,更有那个继魔头洛阳之后在北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的“天下第一美人”,高深莫测的武当年轻掌教李玉斧,站在东海武帝城头打潮的江斧丁,从天师府走下山的龙虎山三代祖师传世的赵凝神,游历民间的齐仙侠,剑冢剑冠吴六鼎和那剑侍女子,甚至连徐凤年的三个徒弟,也逐渐崭露头角。 如果世间高手任选两人捉对厮杀,李密弼眼前这场北莽军神对上北凉王的两人之战,恐怕就只有儒圣曹长卿跟剑仙邓太阿的巅峰之争,堪堪可以媲美。 李密弼不知为何弯腰盘腿而坐,不再理会那场小巷中的动静,闭上眼睛,清风拂面。满头霜雪的老头从怀中掏出一张干饼,悠悠然轻轻咀嚼着,听着近在咫尺的风铃叮咚,老人摇晃脑袋,好似乐在其中。吃完了干饼,抹了抹嘴,老人缓缓起身,仰头看着月明星稀的夜空,开怀大笑道:“噫吁嚱!此世此景,危乎高哉!” 远处小巷。 干脆利落的雄浑一刀待客迎接拓拔菩萨。 于无声处起惊雷,于平地上升月辉。 拓拔菩萨拔离马背高高跃起,几乎同时,徐凤年一刀将那匹慢跑在巷弄中的高头大马劈斩两截,穿过大马尸体后脚尖在墙壁一点,对着高出地面十多丈的拓拔菩萨又是撩起一刀,分不清是刀芒还是月辉,僻静巷弄的上空白茫茫一片。拓拔菩萨双手握拳做捶打之势,朝着雪亮刀芒和清亮刀锋一锤而下,徐凤年双手而握的那柄旧式北凉刀没有硬抗这记锤击,顺势连人带刀一转,旋转出一个大圆,两人刹那间互换位置,来到拓拔菩萨身后更高处的徐凤年一刀向下斩向后背。 拓拔菩萨气沉向下,身形下坠速度竟是比那刀芒还要快上许多,双脚触及地面后,保持蹲姿的北院大王那已经分离的双拳在地面上各自一敲,也是身体一转,在那一刀气势衰竭几分的时候,迎头而上,背对地面,一脚如鞭,砸向招式已老但仍不愿收刀换新势的徐凤年。后者松开握刀一手,贴在刀背上,微微一拧,刀锋侧转,与拓拔菩萨鞭腿轰撞在一起,顿时响起一阵金石之声,如巨钟长鸣。 徐凤年和拓拔菩萨同时如同两颗流星斜斜坠地,恰好一人站在小巷头一位落在小巷尾。 同时前冲。 奔跑途中的徐凤年毫无颓丧气态,意气风发,神采夺目。哪里有先前姜泥在身边时候那种强弩之末的疲惫,更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家伙会在走路时踉跄,需要扶墙而行。 两人相距十步时,徐凤年身形拧转,刀随人转,在短暂时光内为那斜劈一刀增添了充沛气势。便是拓拔菩萨也没有直面这股锋芒,背靠墙壁,脚步不停,在与徐凤年擦肩而过的时候,一掌推出,推向徐凤年的太阳穴。徐凤年低头弯腰,原地旋转,一刀横腰而斩,一拳落空的拓拔菩萨不做纠缠,继续前冲,依旧没有硬抗那一刀。徐凤年追尾而去,左脚微微加重力道,斜冲到墙壁,伸出一脚踩在巷壁上,下一瞬间身形就撞在另外一侧墙壁上,如此反复,向前尾随而掠,他和拓拔菩萨就在这条不知名的小巷中一高一低,展开了一场无声无息的厮杀。 从双方落地后的对撞开始,徐凤年两刀没有在小巷地板和墙壁上留下任何痕迹,拓拔菩萨那一拳也没有在墙上留下窟窿,甚至连指头大小的陷坑都不曾出现。 接下来依旧是如此异常温吞的诡谲形势,只容两骑并肩而行的狭窄巷弄,徐凤年虽然滚刀而走,但没有绽放出任何刀芒,偶有月辉照射在凉刀上,才映射出一抹白光。分明可以打出那种气吞天地气势的拓拔菩萨攻少守多,可徐凤年也没有以往跟人死战时那种玉石俱焚的气焰,两人除了出手快,收手更快,快如疾电惊雷,就再没有拿得出手的亮点了。这样含蓄至极的厮杀,简直还比不得两名称雄州郡的二品小宗师之间的打斗,两个有资格跟天地君王不用讲礼的大宗师,在这条巷弄中,彬彬有礼,收放有度,既不逾矩一点也不过界一寸,如君子清谈。 没有任何力拔山河的雄壮,没有大开大合的酣畅,只有点到即止的内敛,反而如同女子针绣,只有毫发之争。 但是一旦功成,世间也许就要少掉一名大宗师。 两人很有默契地画地为牢。 小巷是牢笼。 一场笼中斗。 双方只求一针刺在对方心境之镜上。 当今天下四大宗师,除了他们这正在交手的两位,儒圣曹长卿以王道入霸道,分明是取死之道

相关推荐: 苍穹之怒   斗罗:圣皇归来,开局清算比比东   伪娘神座   帝王业(H)   疯批稳定剂(合集)   穿成被吸干的气运之女[七零]   你好,河豚小姐【SP 1V1】   炮灰,但万人迷[快穿]   贱不过三(H)   燕南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