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同,不仅在于花草,还在于兽禽,我都想见识见识。” 要是能都抓到收录了最好。 孔祭酒总算见识到了她对于物种的执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俩人在办公房里谈了近两个时辰,午饭都是内侍送来的,虽然房门是打开的,但崇文馆里没人敢来听孔祭酒的墙脚,所以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反正最后周满出来时兴高采烈,一脸兴奋高兴的模样。 相比周满和杨和书的忙碌,唐鹤就太闲了。 他最近正在与人交接工作,但刚从江南回来,京兆府这边的事情本来就接的少,工作自然也没多少,所以很快就弄好了。 至于刑部那边,因为他常和刑部打交道,对那边的事太熟了,他又是要出去巡视的,除了各地交上来的案卷外,他的政务就更少了。 所以他每天除了看一下案卷外就闲着了。 闲着闲着,唐鹤就想体验一下当左相公子的威风,于是穿上便服,摇着扇子在大街小巷里逛。 周满从宫里出来,正想找些好吃的时,就看到他一脸忧伤的站在状元楼下。 周满忍不住勒住马,好奇的问道:“唐学兄,你怎么了?” 唐鹤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忧伤道:“是你啊,出宫了?来吧,陪我楼上坐坐,喝喝茶?” 周满:“吃饭可以吗?” 唐鹤:“……可以。” 周满立即下马,将马绳交给大吉便跟唐鹤进状元楼。 状元楼的伙计见唐鹤又回来了,立即弯着腰上前,“唐大人,您这次是要坐二楼还是三楼?” 唐鹤道:“在二楼找个包厢吧。” 伙计觉得唐大人终于正常了,于是高兴的应了一声是,殷勤的给俩人引路。 路上,不少人和唐鹤打招呼,还有人和周满打招呼。 有今年新入京参加科考,没见过俩人的书生不由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呀,这么多人认识?” “没听大家的称呼吗?唐大人和周大人,这满朝文武,一女子能被叫做大人的,也就一个,至于这唐大人嘛,自然是京兆府的唐大人了,听说已经高升到刑部右侍郎了。” “这么年轻的刑部右侍郎?” “看见他身边跟着的娘子没,更年轻,官品一样的,还有郡主的爵位呢,那可全是自己的功绩,不是祖传的。” 俩人进了包厢,唐鹤和明理道:“去请长博来,让他下衙了过来一块儿吃饭。” 明理应声退下。 周满:“唐学兄,你愁什么呀?” 唐鹤一边给她倒茶一边道:“你刚上来没听见大家的议论吗?” “听到了呀,”周满高兴道:“全是夸我厉害的,嗯,也有夸学兄的。” 唐鹤:“……我不需要他们夸我厉害呀,我就想让他们提一句,我是唐左相之子。” 周满:“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有啊,听着多威风?而且我若有这名声,出去巡视人家也要多卖我爹一个面子,结果现在都没人议论,显然已经忘了我是我爹的儿子了。” 周满:“……唐学兄,你想太多了,该记得的还是会记得的,不过你现在能力也不弱,所以大家不提而已。” 她好奇的问道:“为何如此介意这点?” 唐鹤忧伤的叹道:“想当纨绔。” 杨和书推门进来,闻言道:“你别理他,他就是闲的,加之不愿离京,这才想闹出些事来。” 周满立即戒备起来,“唐学兄,最近朝中事情多,尤其是我们太医署的事情多,你可别闹事。” 她还想速战速决呢,他要是闹事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那又不知道得耽误到什么时候了。 唐鹤:“……我是那种闹事的人吗?” 他叹气道:“我就是伤心不甘,这一走,我起码三年不能回京城,我爹要是能干,在左相的位置上做得稳稳的,我说不定得巡视个五六七八年,回来后还得继续外放个五六七八年……” 周满:“……倒也没那么久吧?” 杨和书也点头,“你想太多了,最多五年你就能回来了。” “那时间也不短,而且还是在外奔波,并不是固定的地方。” 周满羡慕不已,“多好啊,我就想有个这样的差事,不知道将来我能不能巡视天下医署。” 唐鹤一滞,显然周满不能理解他的痛苦,于是他看向杨和书。 杨和书冲他微微一笑,问道:“决定了吗,带上家小吗?” 唐鹤一把握住他的手,“我就知道,还是你懂我心中的苦啊。” 周满:…… 唐鹤虚假的抹了抹眼角,和他道:“小的是别想了,他们要读书,而且旅途奔波,孩子体弱,我也担心,所以得留下。夫人嘛,现在就在纠结中,我既想她跟着一起,又觉得把孩子单独丢家里不好。” 他要是固定地方外放,那就可以把家小都带上,可现在就是不固定啊,巡视天下,查询地方案件,那一个地方最多待上一两月就要换,花费在旅途上的时间太长,对孩子很不好。 杨和书想了想道:“随行半年,在京半年?” 唐鹤摇头,“车马太慢,那样耗费在路途上的时间也长,而且她这样奔波我也不放心。” 天下不是那么安定的,匪徒强盗还是有不少的。 周满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这有什么呢,路途上也别有风景,多好啊,一年至少能出去游玩一次,算上来回路途,那就是三次了,是我肯定开心。 唐鹤和杨和书扭头默默地看着她。 周满回望他们,“是真的,我不骗你们,这次要不是时间紧,我身上还有公职,我是很乐意沿途游玩的,途中还能拐去汴州看看,那可是中原最中的地方,听说好东西不少呢,民风也与他处不同。” 唐鹤长叹一声道:“世上如你这样想的能有几人?” 推己及人,周满觉得应该挺多的,“您要不问问唐学嫂?说不定她和我一样喜欢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3148章 交接 唐夫人本来也在焦心,她既舍不得丈夫,也舍不得孩子,结果听唐鹤这么一问,她就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她说的倒也没错。” 唐鹤眼睛一亮,立即握住她的手道:“所以你要随我外出了?” 唐夫人道:“看你去什么地方吧,要是有旧友,我说不定还能趁机访友。” 俩人瞬间不焦心了,老唐大人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过,当年他代刑部巡视天下时不也带上唐鹤吗? 当时唐鹤也才十来岁,当时他都能把他照顾好,现在他们夫妻两个还能照顾不好两个孩子? 所以他和唐鹤道:“你们啊,还比不上周满豁达,你媳妇和孩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何必忧心这么多?不说出门在外,在家里尚且有喝水噎死的危险,难道他们连水都不喝了?” 他道:“我让人把你们的行李都打点好了,全是方便出行的东西,你要巡视也从近处开始,把一家子都带上吧。” 唐鹤:“……爹,果然是您想得开。” 老唐大人哼了一声,不太严厉的训他,“我听闻你这几日都无所事事的到处乱逛,实在闲得无聊就去把大理寺一些破不了的卷宗也拿出来看,将悬疑之处记下,以后巡视天下,若能遇到破解之法,说不定那些高悬起来的案子就破了。” 唐鹤低头应下,“是。” 老唐大人挥了挥手,“去吧,明日不许再偷懒了。” 唐鹤却没走,而是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问道:“爹,外头有些传言,说您提前从周满那里知道了左相人选,所以才……” 他顿了顿,盯着老唐大人认真的问,“爹,传言是不是真的?” 老唐大人实话实说道:“我问过周满,但她一句话都没说。” 唐鹤正要松一口气,却突然觉得他爹这态度和话术不对,一句话都没说,而不是直接拒绝。 但有些事,不必说出话来,可以意会的东西太多了。 唐鹤恍然大悟,挤到了他爹身边,和他挤在一张榻上,“爹,因为这个,所以你才替她说话,促成太医署向国子监派遣女弟子一事?” 老唐大人瞥了他一眼,一脸的嫌弃,“你爹我是如此徇私的人吗?” 他问道:“太医署和国子监交流学习,你觉得有问题吗?” 唐鹤摇头,“没问题啊。” “既然你都觉得没问题,为何会觉得我本来会反对?” 唐鹤道:“前年太子妃曾上书要在女官中选人接管一些司农寺和太常寺事务,您给上书否定了,去年太子妃再提,您再否,理由都是女子不便参政。” 老唐大人强调道:“是后宫女子不便参政,那周满是后宫女子吗?” 唐鹤摸着下巴道:“其实太子妃提议接管的职位是太常寺负责宫中礼仪的职位,还有司农寺里上林署的职位,都与皇宫有关,由宫中女官负责也方便……” “不行,”老唐大人道:“别小看了这些职位,虽然都很小,但很关键,前朝后宫本来就要分开,如此混杂在一起,将来若遇幼主或耳根软的君王,这些都是大隐患。” 他不能只看当下的便利,总要看到以后的。 唐鹤却往后一靠,懒懒的道:“盛衰有命,君王要学坏,便是没有这些职位,也会有别的位置,而且爹,说实在话,历朝历代,王朝真坏在女人手里的才有几代?坏在男人手里有多少?” 老唐大人就把手上的书一卷,狠狠的拍在他脑袋上,“少与我辩这些,还不快去收拾东西,虽说要等着张尚书回京交接,但你也不得太过懈怠……” 唐鹤抱着脑袋跑了,心中觉得他爹就是说不过他才这样的。 剑南道节度使在收到圣旨后便把手中的事务交接给手下的人,然后带着护卫先轻骑简从的跑回京城任职。 他回来时,太医署的事情已经定了,周满拎着两坛菊花酒就上玄都观里赴宴,和唐鹤他们喝了一通酒,下山时便遇见唐家的下人跑来找唐鹤,“郎君,张尚书进京述职了,刑部那边来人找您,说是让您找个时间去交接呢。” 唐鹤就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这么急?张尚书回来不多休息几天?” 周满道:“或许是因为和学兄是旧相识,所以想叫你去叙叙旧?” “……算了吧,”唐鹤道:“虽然我们同在益州好几年,但他是节度使,我就是个小县令,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要说旧,那实在是没有多少。” 杨和书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应该是为了卖世叔一个面子,早点儿见你以示看重。” 唐鹤:“……这一点儿就不必特别关照了吧?” 纨绔没当成,还因为有个左相爹要早早的去应付上级,缩短假期…… 哦,他没有假期,只是看上级啥时候让他去交接,他就可以离开。 唐鹤一脸舍不得的看着杨和书和周满,他不好拉周满的手,便去拉杨和书的手,“这一去见,我过不了几日就要走了,这一分别便又是几年……” 杨和书想把自己的手抽出来,发现抽不出,就稍稍用力,无奈的道:“之前我在夏州几年,不也靠着书信往来吗?” 周满安慰他,“没事儿的,我过不了几日也要走了,唐学兄,你要不要与我同去青州?” 唐鹤沉思起来,“你这样邀请我,郭刺史听到会很不高兴吧?” “没事儿,我们不让他知道是我邀请的就行,就说你听闻青州有奇案,所以闻声而来……” 唐鹤一想也是,笑着一口应下,“等我一路巡视过去,你们且在青州等着我。” 他松开了杨和书的手,好奇的问她,“你也要离京了?” 周满颔首,神清气爽道:“太医署改制以及和国子监交流学子的事都谈妥了,我明日去看看药坊,没其他的要事我就要启程回青州了。” 在离开前,周满还是去魏府里拜访了一趟,主要是给魏知上一炷香,然后看一看长豫公主。 ☆.第3149章 小话 “可惜你们正在守孝,本来想着这趟回来请你去青州游玩的,那里有海,有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码头上交易,好东西特别多。” 长豫也叹气,“明达给我的信上也写了,还说你们在海边修建了一个别院,坐在阁楼上便可观海,那里的珍珠和一些海货极便宜。” 周满拉着她的手道:“等你出孝可以去看看。” 长豫没说话。 周满便探头去看她的神色,“这是怎么了?” 长豫叹息道:“驸马要守孝,朝中的官职已经停了,他已经与我商量好了,孝期过后起复他要谋外放官职,到时候我肯定要跟着的,青州,怕是去不了了。” 周满笑道:“这有什么,你就和驸马告两个月的假来看我们不行吗?难道你们就要时时刻刻在一起,一刻也分开不得?” 长豫忍不住挠她,“尽笑话我,哪家不是妻随夫行,丈夫去哪儿,妻子就去哪儿的?” 周满心中暗道:她就不是。 她想了想道:“明达就不是。” 明达和白二之所以会去青州是因为明达想去,所以白二才混到太子出差的队伍里,后来太子离开青州,白二干脆和翰林院告假留在了青州。 说起来白二这假请的有点儿长啊,要不是他岳父是皇帝,恐怕早被裁了。 长豫见她突然发起呆来,便推了推她问道:“你想什么呢?” “我在想要不要帮白二在青州谋个官职。” “算了吧,”长豫道:“明达心大,只怕不愿只留在青州,到时候她要是还想去别处,驸马有官职在身反而不好走。” 周满一听也是,但进宫和皇帝辞行时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下明达和白二郎在青州的丰功伟绩,“……医署、育善堂和官田码头等建设都有公主和驸马相帮,陛下,您有没有想过赏他们一个官儿当当?” 皇帝就掀起眼皮来看她,“朕倒是不介意给公主和驸马官当,但朕觉得郭刺史介意,要不你去问问郭刺史,他愿不愿意要个公主和驸马当下官?” 周满立即不吭声了。 皇帝一脸嫌弃的挥手道:“行了,知道你明日要走,朕今天就不多留你了,去东宫辞行吧。” 周满没想去东宫的,但皇帝都提了,她便也只能去东宫辞行。 从太极殿到东宫要路过太医院,她干脆转进去和同僚们辞行。 太医院比以前热闹了一点儿,周立如和几位医助在院子里切药和整理药材,看到周满立即起身迎过去,“小姑!” 周满对她点了点头,问道:“萧院正和刘太医他们在吗?” “在的,”周立如压低了声音道:“罗大人也在呢。” 周满颔首,低声道:“下衙以后你和刘焕回家用饭吧,我明日就要走了,晚上我们家吃个团圆饭。” 周立如应下。 周满去找萧院正几人辞行。 罗大人看到她,连忙起身行礼,“周大人。” 周满回了一礼,和几人笑道:“我明日就要离京,今日来和诸位大人辞行。” 罗大人笑道:“这一次周大人可谓满载而去。” 周满恭维道:“是萧院正和罗大人大方。” 萧院正挥手道:“别拍马屁了,再说下去,我心疼起来,那些东西就不给你了。” 周满立即闭嘴。 刘太医笑道:“周大人前日和昨日去看了药坊,不知可有建议?” “没有,”周满摇头道:“他们做得很好,尤其是做青霉素的工艺,他们比我还熟练,而且改良了器具,使生产的速度更快了。” 罗大人突然道:“听闻吐蕃最近动作频繁,几次和陇右起冲突。” 周满挑眉,“罗大人是担心军中耗费的药材增加,需要成药?” 罗大人点头道:“周大人,您觉得我们应不应该让药坊加大生产量?” 周满若有所思,“是应该早做准备。” 萧院正:“……我去兵部问过,只是入冬前的惯例冲突,应该不会形成大战。” 他道:“我大晋现在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吐蕃岂敢来犯?成药是有时间限制的,做出来太久不用,那药性就散了。” 周满道:“三年左右的时间呢,而且就算军中不用,地方上的花销也不少,完全不怕没销路。” “成药太贵了,有些丸药的效果还比不上汤药,生产这么多,谁能销去?” “您就放心吧,”周满道:“别说这只是一个药坊,便是再多开两个,生产的成药也能卖出去,我大晋这么多人,其中商旅出门在外,还有些富贵人家备药,那都是可以用成药的。” 罗大人连连点头,和周满一起劝萧院正,“而且自军中有太医署的学生进去后,耗费的药材就更多了,其中成药的数量也在增加,就算没有大战,这些药也能消耗完。” 周满:“我大晋又不是今年才兵强马壮,安居乐业,这些年什么时候断过战事?您就放心吧,我们的药不缺人买。” 萧院正:……这话说的,好似他盼着打仗,盼着将士们受伤一样。 萧院正最后被俩人说服,药坊要扩大生产。 罗大人呼出了一口气,果然叫上周满是对的,为了这事儿,他都磨萧院正两个月了,结果他就是不愿意扩大生产。 萧院正将周满送出太医院,其实是和她说悄悄话,俩人沿着宫道慢悠悠的往东宫去,他压低了声音道:“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我一直没能问你,你觉得陛下脉象如何?” 周满左右看了看。 萧院正道:“别看了,这条宫道开阔,没人能听到我们说话。” 周满这才小声道:“比之我上次离开京城时虚了很多,这是气虚亏空,或许是因为陛下上次生病,病灶未除,将来只怕会经常生病。” 萧院正点头,“我也有此担忧,所以我打算劝陛下出去过冬。” 周满惊讶,“您打算用汤泉治病?” “对,陛下痰湿严重,却又气虚亏空,用药,怕是会虚不受补,反而会引起别的病症来,”萧院正道:“所以最好的法子是出宫过冬,到时候配以针灸慢慢调理。” 周满点头,“这的确是个好法子。” “针法上你可有建议?” “还真有,”周满小声道:“大人下午要是有空,等我见过太子后便去找您探讨一下针法。” ※※※※※※※※※※※※※※※※※※※※ 作家的话 今晚太晚了,还有一更明天再补上,晚安 ☆.第3150章 秘密 她顿了顿后道:“陛下的身体不好用药,却可以用药膳配以针灸,在他未去汤泉宫前用此法调理。” 萧院正点头,叹息道:“近来陛下虽不怎么表现,但魏大人过世,陛下还是很哀恸的,心神皆伤,身体更虚了。” 俩人说着话走到了东宫门口,萧院正远远便停下了脚步,和周满道:“陛下的身体状况是个秘密,近来连刘太医都不能近前探脉了,你……” “您放心,我知道的,我连白善都不告诉。” 萧院正就放心了。 他在东宫门口停下脚步,“周大人去吧,我去崇文馆找些资料。” 周满点头,转身进了东宫。 郭詹事正拿着一封折子要去见太子,见一个内侍小碎步疾走,便拦住他问,“怎么了?” 内侍微微弯腰道:“太医院的周大人来求见太子殿下。” 郭詹事若有所思的点头,和内侍一起去见太子。 太子对内侍点了点头道:“让她进来吧。” 等内侍退下才看向郭詹事。 郭詹事将折子奉上,“殿下,这是盐运司的折子。” 太子接过,“孤看完了让人送去给你。” 郭詹事站着没动,太子抬头,疑惑的看向他。 郭詹事:“殿下,自魏大人去后,陛下多有伤神,由此念及以前的功臣,连侯集的家人都被赦免,可以准许回京了。各地藩王皆上表劝慰,但陛下这几日似乎依旧不开怀。” 太子:“郭詹事到底想说什么?” 郭詹事顿了顿道:“殿下,臣听闻自魏大人去后,陛下那里就不用萧院正以外的人请脉了,倒是周大人,陛下常召她见面不说,也不拒她请脉,陛下的身体,除了萧院正外,最了解的应该就是周大人了。” 太子收起脸上的笑容,面无表情的合上折子,“郭詹事慎言。” 郭詹事躬身道:“殿下,臣并不是窥视陛下圣体,而是想着有备无患,殿下是东宫,是国本,有些事应该要做到心中有数才是。” 太子抿了抿嘴角,门外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有内侍在外禀报,“殿下,周大人来了。” 太子面无表情的将折子扔到一旁,冷淡的道:“进来吧。” 周满入内,看到郭詹事,习惯性的就扬起笑脸,先和太子见礼,然后面向郭詹事行礼。 郭詹事也笑着回礼,“周大人。” 然后转身面对太子,“殿下,臣先告退了。” 郭詹事一走,周满才看向面无表情的太子,“殿下心情不好?” 太子掀起眼皮看她,问道:“你找孤何事?” “哦,我明日要回青州了,所以来和殿下辞行。” 太子点了点头,挥手道:“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周满挠了挠脑袋,觉得太子今天心情不是很好,不适宜闲聊,于是行礼告退。 周满一走,太子便冷哼了一声。 一直缩在一旁当不存在的吴公公心惊胆跳的上前给太子添茶。 太子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问道:“庄学士在崇文馆里吗?” “是,在上课呢。” 周满去偷瞄了一下庄先生上课,得到他两个警告的眼神后便跑去找萧院正。 萧院正还没找到书呢周满就过来了,他有些惊讶,“这么快?殿下没见你吗?” “见了呀,就一句话的功夫,能有多久?” 萧院正:“……观你以前和殿下话挺多的,还以为这次没半个时辰出不来呢,那我们走吧,此时便出宫去太医署?” “好。” 到了太医署,萧院正便找来两个男学生当试验体。 周满道:“两套针法,其实功效差不多,只是针对的情况不一样而已。” 周满让学生把衣裳脱了,在他们身上点着穴道讲解,她还亲自扎了一遍,萧院正在一旁记下,时不时的提问。 萧院正沉思,“这套针法没见过。” 周满道:“我去年才学到的,我试过,调理身体湿痹很不错。” 她道:“北海县临海,有一个渔村又在低洼处,四周有山,水汽散不去,那里的人又经常下海,所以体内湿气很重。这套针法便是当时为了治病学的。” 萧院正不知道她哪儿来的这么多针法学习,不过这种可能涉及传承的机密事他是不会问的,“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有,针的进深有很高的要求,若是过深,反而对身体有毁伤,损及元气。”周满叹气道:“太极殿的位置太不好了,地处低洼,四方水汽汇于此处,散不去,风又吹不进,一到春夏,既潮湿又闷热,别说长居于此的帝后,便是我等臣属,在此办公时间长了对身体也不好。” 她道:“其实从风水上来说,太极殿的位置也不好,对了,今年陛下怎么不去大明宫避暑?他要是去,今年夏天这一遭病说不定就不会发了。” “今年事情太多了,尤其是江南的事,那段时间大朝会隔三差五的开,一开就吵架,江南那边有不少家族入京,还有关陇和中原一带的世家族长入京,陛下根本避不开,所以他就没去大明宫。” 周满摸了摸下巴问,“大明宫还没修建好吗?” 萧院正轻咳一声,小声道:“今年就没动工。” 毕竟皇帝准备对江南动手,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少,为了以防万一,国库和私库都预留了一些钱,所以大明宫的修建又停了。 现在江南的事倒是完了,但国库和私库的钱也被用作他项,差不多用完了。 萧院正小声道:“比如我们太医署,今年医署申请的款项比去年多了两倍,照你提议的改制,明年的花销只会更大。” 周满沉默,在心里同情了一下皇帝,然后安抚的拍着萧院正肩膀道:“您放心,明年太医署的花销虽大,但赚的肯定也多,应该能自付一部分。” 萧院正颔首,将案桌上的针袋收了,“我都记下了,回头我再找人练一练手,过段时间便动手给陛下扎针,你觉得多久一次比较好?” 周满沉思道:“五天吧,先看看效果,到后面可以略拉开一些时间。” ※※※※※※※※※※※※※※※※※※※※ 作家的话 有起点或者用起点的小伙伴们, 起点APP,发现页,活动中心,里面有个活动,大家可以选择推满宝并写不超过二十字的推荐语,每天都可以给自己或者别人点20个赞,,点满20个赞可以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为起点币或者经验(希望大家都给陌颜点赞u0014?) 点赞流程:活动页内往下拉,有个“选出你心目中的名言金句”点女频,点最新发布那,选择“最热推荐”然后按加号拉满点赞值,点完赞就可以去抽奖啦…(当然也可以别的小伙伴点赞的)…每天都可以点20个赞呦 ☆.第3151章 学规 萧院正收好了东西,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周满就抬头看他,耐心的等着。 萧院正皱着眉头:“周大人,有件事我心中有些疑虑,但我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毕竟没有依据,完全是我的猜测。” 周满突然抬手止住他的话,快步走向一扇窗户,刷的一下打开,才靠上来的几个脑袋被这一吓,砰的一下撞在了一起,几人发出通呼声。 萧院正快步上来,看到这五个少年,脸色一下阴沉下来,“好大的胆子,谁让你们在此偷听的?” 五个少年捂着脑袋,笑哈哈的就认错,“院正,我们知道错了。” 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去看周满,眼中全是好奇,“我们就是听说周大人来了,所以想来看看周大人长什么样。” 周满上下打量他们,见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样子,便知道他们是才进太医署不久的学生,应该是这两年进的。 这两年的新生的确没见过她,于是她对他们笑着点了点头,“现在你们见到了?” “见到了,见到了,原来您就是周大人,我们常听学兄学姐们提起大人,您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 还以为是一个超严厉,超端庄,超稳重的女先生呢,没想到…… 小小的圆脸,皮肤白皙,脸上是和煦的笑容,眼睛弯弯的,看上去就比他们大几岁,一点儿也不像是他们的先生,而是好看的邻家小姐姐。 一个少年咽了咽口水道:“我们现在上课用的书,有两本是大人您写的,我们以为您是比院正还要严厉的人呢……”毕竟这么厉害。 周满心里很骄傲,“虽然你们夸我夸得我很高兴,但我依旧不能对你们网开一面。” 她笑眯眯的道:“太医署的规矩,看来你们没往心里去啊。” 她扭头看向萧院正。 萧院正脸色很阴沉,目光生冷的盯着五个少年看。 五个少年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五人对视一眼,迟疑的道:“我,我们知道错了……” 不就是偷看被发现吗? 他们也没做什么太坏的事,问题不大吧? 五人跪在了院子里,萧院正脸色铁青的看着他们道:“太医署第五条学规是什么?” 五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人答得上来。 周满眼睛微眯,“新进学的学生,现在不用背学规了吗?” 太医署的学规是创立之初周满和萧院正等人一起定的,此后几年有过增减,当然,减的少,增的多。 但不管增加多少,有一条规矩却是没变,新进学的学生,进学后头一件事就是背学规,理解学规,就是不认字的学生,也从背学规开始。 萧院正也低头看他们,“你们没背学规?” “背,背过了,只是过了大半年,我,我们忘了。” 周满见他们虽然脸色有些发白,但神色间很是不服气,显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罚。 她便笑道:“学规的前三条就不说了,是每个大夫都要遵守的医德,第四条和第五条则是医者在太医院里生存的法则。” 周满道:“第五条,不得窥视病患隐私,泄露脉案,此脉案不仅包括自己接诊的病人,也包括别的医者的脉案。” “我们没有窥视病患隐私,泄露脉案啊。” 萧院正暴跳如雷,“还敢狡辩,我和周大人在说话,谁许你们偷听窥视的?” 幸亏周满及时发现,不然他真的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这几个孩子往外一传,不仅他和周满可能活不成,整个太医署都有可能被牵连。 萧院正道:“我看是这段时间对你们的管理过于松懈了。” 周满退到一旁,由着萧院正指着五个少年骂了个狗血喷头,胆子真大啊。 她自认胆子够大了的,但当年进宫也不敢故意去偷听别人说话呀。 等萧院正训他们训得口干舌燥之后,周满只说了一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就算你们将来不做医者,不用守学规,也该记得这是基本的礼仪才是,行了,自己去学监那里领罚吧。” 等五人垂头丧气的走了,周满才看向怒气未消的萧院正,“就算学生们入学已有一段时间,学规也不能忘了,每半年便考他们一次吧,那上面的学规都是诸位大人的殷殷叮嘱,他们就算暂时不理解,也应该记在心里才好。” 萧院正点头,“这是需要记一辈子的东西,我回头就让博士们抓紧此事。” 周满点头,等人都散去了,这才问萧院正,“您刚才想与我说什么?” 萧院正迟疑了一下后道:“没什么,只是我的一些胡乱猜测罢了。” 周满等了一会儿,见他打算略过这事不提,便好奇的追问,“什么猜测啊?您放心,这会儿没人偷听,您放心大胆的说。” 萧院正伸手揉了揉太阳穴道:“可能是我想多了,当时陛下生病,我摸脉时觉得体虚阳盛,燥热过重,但那天之前我每三天便为陛下请一次平安脉,不应该阳盛才对。” “阳盛过燥,加之太极殿湿热,那几天太阳又大,陛下出门晒了半天就发病了。”萧院正道:“但仅从那一次的脉象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连着以前的平安脉看,我总觉得有哪儿不对。” 周满摸着下巴道:“或许是那天陛下心中不静,所以生了欲望……” 萧院正一脸的一言难尽,他觉得他和周满谈论这个就是个错误,还不如找刘太医说呢。 不过当时刘太医没摸出不对来,加上太医守则,所以他没说。 果然,连周满也不应该说的,虽然陛下也信任她。 “罢了,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就是真有问题也不可能追究,天色不早了,周大人,我送你回去?” 周满点头,和萧院正一起往外走,路上都是才下学的同学,大部分人都认得周满,纷纷停下脚步和俩人行礼问好,不认识她的也认识萧院正,连忙站在一旁避让。 周满一路看过去,感叹道:“学生越来越多了。” 萧院正颔首,“是啊,依旧你的建议,又新开了两个课程,专门负责疫苗研究和药物研究。现在太医署的事情越来越多,希望周大人早日结束青州的事回来。” ☆.第3152章 一家三口 周满今天辗转各处,所以没让大吉跟着。 来太医署是坐萧院正的马车,萧院正便把她送回周宅,“明日我就不去送周大人了,一路保重。” 周满笑着应下。 刘三娘和周立如已经提前到家了,听说周满下午是在太医署,刘三娘便笑道:“早知道我就多留会儿,还能和师父一块儿回来。” 周满就将那五个少年的事说了,道:“我和萧院正说好了,以后学规每半年考一次,不仅学生,先生也要考的。” 正在太医署里兼职博士的刘三娘:“……师父,这两年您虽不在太医署里,但依旧是学中最负盛名的先生。” 周满高兴的扬眉:“果真?” “对,因为太医署里现在上课用的书,有三分之一是您修撰的,去年您寄回来用作考试的题目让不少学生生不如死,学规的事一出来,学里念叨您的学生会更多的。” 周满道:“我的愿望之一就是成为像孔孟一样,凡读书人必读孔孟;将来,凡学医者,必看我周满写的书。” 周立如笑道:“小姑现在就实现了呀。” 庄先生在一旁听得笑了笑,将一本小册子递给周满。 周满一脸疑惑的接过,“这不是我们太医署的学规吗?” “是啊,既然都要考,那你也重新记一记吧,最好将其抄写几遍,深深地记在心里。” 周满翻开册子认真的思索起来,“先生,是我最近做的什么事触犯了学规吗?” 庄先生摇头,“虽然你的话总是很多,但不该说的确没说出来过。不过既然是学规,那就要铭记于心,何况这学规还是你参与定下的,更要记住了。如此方能不忘粗心。” “去青州的路上无聊,正好可以背一背,抄写一下,”庄先生道:“抄两份吧,自己留一份,还有一份,下次写信回来的时候附送回来,我检查。” 周满没想到还给自己找了个抄书的活儿,她不无聊啊,她可以看医书,还能进教学室里上莫老师的课,可忙着呢。 但庄先生布置的作业她也不敢不完成,于是默默地应下了。 第二天周满便辞行众人出京,只有周四郎把人送到城门口。 他道:“我还得进些货物,再过几日才启程。” 周满点头,和他挥了挥手便上车坐好。 回来的时候是骑马,回去的时候周满不赶时间,因此基本就在马车上度过,只偶尔在车上累了才下车骑一段时间散散心。 在车里,周满可以看一些手稿和医书,也能靠在枕头上将意识沉进教学室里学习。 等傍晚停下车住宿,她还要点灯抄学规,编录医书,日子可以说过得超级充实。 她都没多少感觉,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看四周的美景便进了青州。 大吉勒停车,问道:“娘子,要在青州城停留吗?” 周满突然就特别的想念白善和孩子,明明之前没多少感觉的,但此时人就距离她不远,一颗心便十分的想念起来,“不停,我们直接回去。” 大吉高兴的应了一声,打了一个响鞭,马快跑起来,穿过青州城,从另一道城门出去,上了官道便直接往北海县去。 等他们进城时已是傍晚,街上人多,到处是出来吃饭的人,大吉不得不压慢了车速。 白善抱着女儿在一个摊位前挑东西,本来乖巧的女儿突然转了转自己的脑袋,抱住白善的脖子便用力往后翻,也不知道看到了什么,直接在他怀里剧烈的挣扎起来,小胖手指着一处啊啊的大叫起来。 白善抱住她,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就见不远处迎面而来一队人马,骑在马上的人显然是白家的护卫,马车上驾车的是大吉。 白善眼睛瞬间一亮,抱着女儿往上轻轻地抛了抛,拍着她的小屁股夸道:“大姐儿眼睛好厉害,一眼就看到了你娘,走,我们接你娘亲去。” 周满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撩开窗帘往外一探头,正看见父女两个避开人群走过来,她立即敲了敲车壁,“停下,快停下。” 大吉也看到白善了,停下车让周满下来。 周满跳下车,冲着父女两个便跑来,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开心得不行。 大吉等他们的激动劲儿过来才道:“郎主,娘子,我们先回去了。” 周满挥手,“回去吧,回去吧,你和家里说一声,就说我在外头玩一会儿再回去。” 白善笑道:“让家里不用准备她的晚食了,我们在外头吃。” 周满看了一下时间,“还没吃饭?” “我们吃了,但你没吃啊。” 白善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牵着她,挤开人群往酒楼去。 上了二楼包厢,白善这才把女儿放在周满怀里。 白景行有一段时间没见到母亲了,这会儿正稀罕的摸母亲的脸,还无师自通的凑过脸去要亲母亲。 周满躲开,捏着她的脸笑眯眯道:“娘才从外头回来,风尘仆仆的,可不能亲。” 她掂量了一下,惊奇道:“她是不是又胖了?” 五月纠正道:“娘子,小姐这是这是长大了。” 周满拿起她的手看,“看这一小节一小节的,都快成藕节了,还不胖啊?” 白善看了眼女儿的脸色,轻咳一声道:“你不能再说女儿胖了,她现在已经能听懂人说话,你看,她不高兴了。” 周满立即改口,“不过胖嘟嘟的好看,而且我们大姐儿好白呀。” 白善见女儿脸色立即阴转晴,高兴的在她怀里拍起手来,不由摇头失笑,“喜欢听好话的性子倒是跟你像了十成十。” “天下人谁不喜欢听好话啊,你不喜欢吗?”周满仔细打量了一下女儿后道:“不过,可以喜欢听好话,但不好的话也得听进去啊,白景行,你就是胖了,我得控制一下你的饮食了,不要仗着年纪小就不加节制呀。” 这句话太复杂了,白景行没听懂,还以为母亲是在和她玩儿,小屁股敦敦的在她腿上砸了几下,周满差点儿没抱住人。 白善便把她接过去抱在怀里,问道:“京城那边怎样了?” ☆. 第3153章 差点儿(补更) 京城距离青州有一定距离,所以收到的消息要慢一些,而且也会有些缺漏。 魏知病逝的消息青州这边的官员多是在邸报上先看到的,然后才是通过在京城的亲友得知详细的消息。 所以因为消息的滞后,等郭刺史知道地方医署升品,以青州为首例时,已经是尘埃落定后的半个月了。 他还是从京城送来的公文上知道的。 一道来的还有收集新稻种,推广新稻种的公文。 郭刺史前不久才上书告诉朝廷新稻种的事,这一来一回,他们都不验证一下就要全面推广了? 郭刺史觉得不对,连忙叫来心腹,“近来京城可有信来?” “正要和大人说呢,这两天府上收到了不少信件,还有人送来了礼物,只是大人去龙池码头巡视,所以……” “快拿来我看看。” 师爷忙去拿信。 信不少,有的还附上礼单,不是十分贵重,但也是一份心意,尤其是当中还有两个是不怎么联系过的亲戚。 师爷小心的看着郭刺史的脸色,觉得他这会儿的脸色太难琢磨了,他竟然一下没看懂。 “大人,是……出什么事了吗?” 郭刺史将信丢在桌子上让他看,“出了大事儿了。” 师爷连忙去拿来看,“是好事还是坏事?” 郭刺史一脸的复杂,“算好事吧。” 的确算好事,白善在治下种了这么多新稻种,都算丰收,作为青州刺史,这份功绩自然有他的一份。 但……这件事前不久秋收时白善才上报,京城那边比他更早知道消息不说,还那么快确定了新稻种的可行性,在他没来得及参与时就已经把国策定好了。 总觉得这个刺史当得很憋屈呢。 郭刺史坐在椅子上,老半天后叹气,“一开始就错了。” “啊?”师爷一头雾水的抬起头来,“大人,什么错了?” 郭刺史挥挥手,“我想错了,一开始我担心路县令会妨碍到我,所以注意力都在路县令身上,可现在看来,白善才是扮猪吃老虎啊。” “这才两年的时间,白善都做了多少事了,现在北海县还是以前的北海县吗?” 师爷小声道:“可是大人,白县令做的都是好事吧?这里头都有您的一份功劳在……” 郭刺史摇头,心中有些不安,“只怕陛下不这么想,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 皇帝此时的确想换一个青州刺史。 周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想起这件事来。 他和老唐大人道:“郭成此人,守成还行,创业怕是不好。现在白善和周满都在青州,他们两个可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再留郭成在青州,只怕会成为拦路石。” 老唐大人却更求稳,想了想后摇头,“陛下,郭刺史才到任两年,刚刚熟悉青州事务,青州的官民也刚熟悉他,此时把人调走,只怕对青州更不好,而且谁又能保证新任刺史就能比郭成更适应青州呢?” “咦?”皇帝惊奇的去看老唐大人,“唐卿不是素来厌恶郭成吗?朕要是没记错,上次他被罢官便是唐卿弹劾的。” 老唐大人:“……陛下,上次臣是秉公执法,这一次也是从大局出发。” 他道:“虽然臣很不喜欢郭成为人,但不得不承认,此时他留在青州比离开更好,他调配能力不弱,有他在,青州的新稻种和新麦种推广应当不成问题;” “他还识时务,公主和驸马此时在北海县,白善和周满有陛下和太子做靠山,他不会和白善硬碰硬,更易妥协。”老唐大人道:“再另外派人过去,对方未必能有此气度,毕竟白善许多事都算越矩。” 远的不说,就说北海县的盐场,碰上一个强势一些的刺史,直接接手盐场也不是不可能。 而白善只是一个县令,刺史府要接手盐场,他还真就只能让步。 不是所有人都像郭成识时务的。 “不过他还是能淡薄名利一些就好了,”老唐大人道:“臣也知道,追至清则无鱼,但太浑浊,水里的鱼也是会被闷死的。所以陛下可去密函警告一二,让他的手别伸太长,莫要忘了他上次是因何被罢官的。” 皇帝还是能听得进建议的,沉思了一下后点头,“好吧,那就暂时用他,本来朕想让镇守渤海的刘将军兼任一下刺史的。” 老唐大人想了一下后打了一个抖,“不妥,不妥,刘将军为人虽正直,但手段铁血,性格强硬,白善虽然看着温和,但性格也倔得很,这样两个人撞在一起……” 而白善做事还总是喜欢做大,做深,经常会越过刺史拿主意,一个不好,到时候针尖对麦芒…… 皇帝便扭头和古忠道:“把郭刺史的折子找出来,朕给他批复,顺便说些小话。” 在折子上夹带一些私货,对皇帝来说不难。 古忠瞬间明白,很快翻出一封祝愿皇帝重阳安康的折子来,这是郭刺史前不久送进京来的请安折子。 皇帝打开便回复了一个一切安好,然后就开始和郭刺史说“心里话”了。 折子发下去,会原路送回去,相信郭刺史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到了。 和郭刺史一样差点被换的还有罗江县现任县令。 不过可惜,他没有郭刺史的直觉,也想不到更深的地方去。 在七里村大丰收,京城因为新稻种派了人过来宣旨把周立重叫到京城时,他只有兴奋。 “这都是我的政绩啊。” 师爷也很高兴,连连应是。 周立重被调到京城,没过多久便被从一小吏擢升为六品司农寺丞,官品比他这个县令还高了。 说真的,县令羡慕得眼睛都快要红了。 然后他就一直尽心尽力的组织七里村的村民秋收,晾晒,称重,然后写成折子送到京城。 他就开始焦急的等着京城的嘉奖,心底还暗暗祈祷这一次能够升官。 但他从八月等到九月,从九月初等到九月末,冬小麦都开始下种了,京城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来。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54章 国策 “大人,大人,京城来人了。” 罗江县县令一下站起来,高兴的问道:“在哪儿?快请进来,是公文还是圣旨?” “是户部的大人,绵州刺史府的官吏陪同,说是来收购和安排新稻种的……” 县令身子一僵,“啊?” 七里村种了不少新稻种,其中以周家为最,周立重前脚被宣进京城,后脚县令就让人去村里说了,要把新稻谷留着,不许人随意售卖。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让人和七里村的人接洽,想要购买新稻谷以留作种子,不过因为他开的价低,所以买到的不多。 他能够禁止七里村往外卖新稻谷,却不能从他们手上强买,要是以前,七里村的村民或许会心慌,不敢不卖。 但现在他们却不是很怕。 一是村子里的人不是很缺钱,这些年他们跟着周家种姜,种山药,种女贞子等药材赚了不少钱; 二是因为他们有周满做靠山。 周满的官职可比县令高多了,他们才不怕县令呢,不许他们往外卖,那他们就换好了。 给亲朋换一些新稻谷,一斤换五六斤,再把换回来的稻谷卖出去就是。 不行还能交给白老爷。 县令可管不到白老爷身上,听说白老爷已经挑好了新稻种往外卖,价格是一般稻种的两倍还多呢,特别赚钱。 户部下来的官员联合绵州刺史府一起去七里村收购新稻种。 周家这边的新稻谷都是按照谷价的正常价格收购,其他村民家则由他们谈去。 不过有白老爷在,朝廷要和白老爷收购新稻种,不会太亏待对方,白老爷也不好太占亲家便宜,所以这里进行得还算顺利。 谷种被送到绵州库房,然后便开始计算各县需要分发的稻种…… 罗江县县令在这一件事上虽能参与,却不太有话语权,他回到县衙时肠子都悔死了。 “当初周立重提议播种新稻种时我就应该同意的。” 师爷和县丞也懊悔不已,“县令,只能看来年了,第一批新稻种毕竟是在七里村种的,那里的农户肯定留有不少新稻种,明年我们县播种新稻种的面积肯定在其他县之上,这也是一个政绩。” 县令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相比之下,青州这边要更顺利一些。 因为新稻种基本都是在北海县播种,且多是官田,郭刺史亲自出面,白善只留下一批供给明年的稻种,剩下的全部按照市价卖给了刺史府。 刺史府再分发给各县。 等这些事情做完,青州已经入冬,周满裹上了披风,白景行小朋友更是穿得像个圆球,坐在被圈出来的榻上玩彩色的木块,自己用木块搭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的东西。 白若瑜坐在另一边,他就一直往上叠,等叠到一定高度,木块哗啦啦的掉下来,他就呆了一下,然后扭头去看白景行的。 身子前倾,小手一扫,就把白景行搭起来的木块也扫塌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于是白景行都不带停顿的,扭过身子握起小拳头就揍他。 白若瑜啊啊的大叫起来,两个孩子就滚做一堆,白景行压着白若瑜打。 下人们连忙将俩人抱起来分开,白若瑜哇哇大哭。 一旁的明达很是淡定的给他擦眼泪,
相关推荐:
小怂包重生记(1v2)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老师,喘给我听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虫族之先婚后爱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