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我出的就是一百二十两……” “你买就得一百五十两,”他道:“这铺子我放着慢慢的卖,一百八十两都卖得,你却砍了这么多,我不乐意卖你。” 那人气死了,叫道:“石晓恩,你都倾家荡产了,这时候还傲呢,这铺子沾了晦气,我买了生意能不能做起来还不一定呢……” “所以你这么嫌弃,干嘛还要买?”石晓恩倒不是跟钱过不去,而是讨厌他砍价时说的那些贬低他家铺子说的话,又恰好看到了周六郎和满宝,干脆就改了主意 而且就算周六郎他们不买也没啥,大不了再卖给别人呗,一百二十两的铺子他不信卖不出去,要知道这地段可好着呢。 他要不是急用钱,也不会这个价格往外卖。 石晓恩对呆住的兄妹俩抬了抬下巴道:“我今日不急着拿钱,你们可以回家商量一下,要是要,明儿把钱拿上来给我,要是不要,我明儿就卖给别人了。” 那买家气坏了,转身就要走,可又不太舍得,毕竟他都把价格砍到这份上了,其实一百五十两也便宜了许多。 他正犹豫着,一直看着他们的满宝突然就道:“行啊,我们要了,我明天一早就拿钱给你。” 这下换周六郎和白善宝白二郎瞪圆了眼睛,纷纷去看她,“满宝,这么多钱呢,你不问问家里?” 满宝摇摇头,眼中闪闪发亮,“这个铺子我要自己买。” 周六郎挠着脑袋问,“你买了干什么?” “送人!” 周六郎捂住胸口问,“你,你要送谁?” “送大嫂啊!”满宝目中生辉,“送给大嫂开铺子,专门卖吃的,到时候我让大嫂天天给我做好吃的,吃不完的就拿出去卖,一点儿也不浪费,爹就不会拦着我吃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 今天没有码字的欲望,因为平时跟我拼字的人,不是出去旅游,就是出去过七夕了,只有我一个单身狗在码字,好忧伤啊 ☆.第五百零六章 铺子 现在的满宝可不缺钱,庄子里的鸡蛋能卖钱,庄子里的鸡也能卖钱,还有冬小麦及春秋两季的收成。 不说那些水稻豆子的收益,只今年卖给杨县令和白老爷的麦种,他们的小农庄就赚了不少。 而这些钱他们全部是三人平分,只有分不了的那部分才丢到公中做庄子里买东西的资金。 现在那些钱就堆在系统里呢,可惜,一百二十两的银子太重,钱就更重了,她找不到随身携带的理由,要不然当场就能买下。 不过,满宝也仔细的问他了,“现在县衙已经不上衙了,你得把地契给我,还得写好契结文书。” 石晓恩不料她还知道这一点儿,愣了一下才笑道:“放心,我石晓恩不会坑你的。” 他靠在门框上微微侧了一下身子,问道:“你要不要进去看看?” 这个铺子并不是满宝上次见的那家,她往里探头看了一眼,高兴的应下。 周六郎等自然兴致勃勃的跟上。 门框还站着的前买家气得不轻,顿了半响后追上石晓恩,憋屈的道:“一百五十两,我买了!” 石晓恩就顿了一下,眉头皱了皱,沉默了一会儿道:“不卖了,已经应了给别人,我石晓恩可不做背信之人。” 满宝就好奇的回头看他。 见前买家甩袖而走后,便继续回头去看这个铺子。 这个铺子还算宽敞,里面只还放着零星桌椅,旁边还有个挺大的木架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满宝仔细的在记忆中找了找,问道:“我记着这以前也是卖布料的?” 石晓恩领着他们往二楼去,道:“是做成衣的,只这家店铺就养了六个绣娘,我家的绸缎在城里也是出了名的。” 他指着二楼里被隔开的几间小单间道:“这里头是招待贵客所用的,来选样式的女客可在此小憩,你买了店铺打算做什么?” 石晓恩道:“要是用不着自己拆了,我可不负责拆的。” 周六郎伸手摸了摸那木隔板,咋舌道:“这么好的小房间干嘛拆了呀,可以收拾出来给我们住呀。” 石晓恩鄙视的看他,随手指着后院道:“一般看店的人都住在后头,不过后头狭窄,你们要是自家住,估计不行,得自己再买一个房子。” 然后他们就去看狭窄的后院。 满宝看到后院的那棵竹子,哇的一声问:“这还小呀?” 院子虽然比不上他们家的大,但在里面蹦蹦跳跳是没问题的,一边的墙角里丢着两捆柴,旁边是一间厨房,而与厨房排成一列的还有三间房。 一间特别的小,里面只有一张床,而另一间倒是挺大,但很空,什么东西也没有。 石晓恩道:“这以前是库房,放布料的,里头的架子等都被搬走了。” 不说满宝了,就是一开始不太愿意的周六郎都喜欢得不得了,摸着铺子里的那个木楼梯问,“石大哥,这么好的铺子你就这么卖了?” 白善宝也道:“好铺子难寻,很少会有人变卖祖业的,这路段又好,就算不做生意,留着出租也能挣钱,为何要卖?” 石晓恩一屁股坐在楼梯的台阶上,只抬着下巴问满宝,“你还买不买?” “买,”满宝也坐在他身边,歪着头问他,“石大哥,你不会是又赌输了吧?” 这会子石晓恩没说话。 满宝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 周六郎也皱起了眉头,道:“满宝,我们回家吧,这事总得给爹娘说一声吧?” 满宝点头,和石晓恩约定了明天一早在此交易。 逛了这么一圈,大家觉得不那么撑了,便顺道去旁边的点心铺子里买了一些点心,一边提着吃,一边走回家去。 大吉默默地跟上,一直出了城门,大吉才拉过一辆牛车。 不错,他们今日进城坐的是他们小农庄的牛车。 刘氏不太同意他们进城吃东西,所以就不愿意给他们安排马车,几个孩子还嫌弃马车坐多了呢,很干脆的换了自己农庄的牛车。 大吉赶马车的时候就不怎么挥鞭,让马慢慢地走,等轮到牛车时,那就更不挥鞭了,很干脆的坐到车辕上就开始半闭着眼睛,一晃一晃的,看着就跟睡着了似的。 牛车慢悠悠的往回走,白善宝就问满宝,“你怎么跟赌徒做生意?书上说,赌者皆不可信。” 满宝点头,“赌者是不可信,但石晓恩如今还可信。” 周六郎也点头,“石大爷在坊市里可有名了,还是很讲道义的,他既说了卖我们,就不会坑我们。” “但人心不得不防,”白善宝不是很相信一个赌徒,道:“不如我们先回去问堂伯,问明白了交易铺面所需的手续,事后再和杨大人报备一下,以免将来有纠纷时你们吃亏。” 满宝点头,“真是奇怪,这次石大爷卖铺子,怎么没人出来拦着他了?他家那么多下人呢?” “我近来很少入城,这事问四哥可能知道。” 这个问题一出,他们还没从周四郎那里知道消息,周四郎先从他们这里知道了他们要买铺子的事,一时惊得不行,连忙问道:“他只卖一间?还是卖许多间?” 满宝:“我们就见卖一间。” “哎呀,你们没见着不代表他不卖,你们该多问一问的。” 满宝道:“我就只买一间,问那么多干什么?” “你是不是傻,要是他家的铺面地段好,又不贵,家里也是可以买的呀。” “管钱的是爹,又不是你,”满宝道:“你说了不说。” 周四郎便想了想道:“我去和爹说。” “啥?”老周头惊得差点把烟枪敲在周四郎的脑袋上,瞪眼问道:“满宝要买铺子,然后你也想买?” “爹,不是我也想买,是咱家买。”他道:“您忘了去年我跟您说过的,家里这么多钱留着也没用,不如拿去买铺子……” “可拉倒吧,”老周头打断他的话,道:“谁说没用的,你知道今年光供大头他们读书就去了多少钱吗?” ☆.第五百零七章 理由(七夕快乐?) “那钱不是大哥他们自己出的吗?” “是啊,可不还是我和你娘把钱分下去的吗?这羊毛还是出在了我和你娘身上!”老周头可不傻,道:“你娘都说了,等开年冬小麦收了,家里的粮食接上来了又分一次钱,我上哪儿给你们找这么多钱去买铺子?” “爹,铺子买下来可以做生意,也可以租出去收租子呀。” “我们家能做什么生意?” 周四郎立即道:“大嫂可以卖吃食啊。” “满宝刚说了她送你大嫂,不用我们家买了。” “……”周四郎:“那我们家还可以卖杂货呀。” “去年不是说过了吗,你二哥都说了,家里卖的那些菜蔬之类的东西摆摊更好卖,你费百多两的银子就为了买一间铺子卖杂货,你不觉得亏得慌啊。”老周头道:“你知道我们家以前要攒多久才能攒下一百两吗?” “那我们家这已经不是从前了呀,铺子不做也可以租嘛。” “老二,县城的铺子,一个月要多少钱?” “不一定,看位置和大小,好的,一月二两三两也是有的,差的,一两左右也能租下来。” “你看,满宝啊,给你四哥算一算,二两银子的铺子一年能有多少租子?” “二十四两。” 老周头就一拍大腿,“所以要我说你那铺子也不必买,买了这不是费钱吗?那些饭食不挣钱,几文钱几文钱的挣,一天得多少人吃饭才能把这百多两挣回来?” 周四郎说不出话来,他总觉得老爹这账算得不太对,但又说不上来。 满宝也觉得不对,她想了想道:“爹,铺子也是能往下传的,就跟地似的,就算出租,七八年租金就回来了。” “可你钱使进去了,我们家家底还薄,万一出个什么事急用钱呢?” “再卖呗,”周四郎道:“好地段的铺子不愁卖。” 老周头就笑,“那现在石大爷家的铺子位置好不好?” “好!” 老周头:“好,你先前说他那铺子值多少钱?” 周四郎:“……一百八十两是没问题的,遇上好的卖家说不定能卖出二百两也不一定。” “所以你看,他现在就卖一百二十两,为啥?”老周头拍着大腿道:“因为他急用钱啊,啥叫急用钱,要点便在一急上。” 老周头道:“我们家家底儿薄,家里有这么多人,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今儿掏家底买了铺子,明儿家里出事急用钱,你再倒腾出去,你还能卖之前的价吗?” 周四郎沉默。 老周头道:“你们想买铺子可以,家里如今的地也够多的了,足够我们一家老小种的了,并不用再买地。但那也得等我们家存够了家底再说,什么时候花个一二百两不至于碰到家底的时候,我一定买。” 不过老周头还是忍不住嘟囔,“那铺子买来干什么哟……” 钱氏瞥了他一眼后对周四郎道:“听你爹的。” 周四郎便只能叹气,然后问道:“那满宝还能买自己的铺子吗?” 老周头倒是想反对,但略一想,便把话头收回去,反而问满宝:“你们今天进城干嘛去了?” “吃好吃的了。” “花了多少钱?” “也不多吧,也就百多文。” 这一百多文还是四个人一起花的呢。 老周头却很心痛,立即道:“买,满宝想买就买。” 买吧,反正闺女的钱也到不了自己手里,留着四处撒钱花着玩儿,还不如买铺子买地呢。 老周头问:“买了给家里用吗?” 满宝摇头,“不给,这是送我大嫂的,我要给大嫂在县城里开吃食铺子,爹,你可不许抢大嫂的铺子。” “不抢,不抢,我才懒得抢呢,我又不会做吃食。”老周头背着手起身,然后对红着眼眶的小钱氏道:“老大家的,你不会记账,回头让大头大丫给你记账,每月刨去成本,收益可是要交公五成的。” 小钱氏连忙应下,“我知道爹。” 老周头满意了,晃晃悠悠的出门去,“行了,余下的事我不管,你们孩子间的事自个解决吧。” 老周头一走,钱氏便也起身,笑道:“满宝,明儿让你二哥和四哥陪你们一块儿去,这外头的事,他们知道的比你们多。” 说罢也回屋去了。 两个老人一走,小钱氏立即把满宝抱进怀里,脸上又哭又笑,压低了声音道:“你这小妮子,怎么,怎么想着给大嫂送这样的东西?” 满宝就挺了胸膛道:“大嫂,我以后还要送你更多的东西呢。” 冯氏忍不住吃醋,“小姑,我们对你也好,你就不想着送我们?” 满宝纠结起来,心痛道:“一个铺子好贵的,二嫂要是想要,不如让二头二丫给你买,不然你得等我好久的……” 冯氏气乐了,点着她的额头道:“真是小没良心的,白给你做了这么多鸡蛋水喝。” 满宝整张脸都苦起来了。 二头哈哈大笑起来,道:“娘,小姑不喜欢喝鸡蛋水,你做的还没有大伯母做的好吃,小姑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才不给你买的,哈哈哈……” 周二郎同情的看着他儿子。 冯氏气炸了,撸了袖子就揍他,“你也没少吃我做的饭菜,吃的时候不嫌弃,现在倒嫌弃起来了……” 小钱氏也破涕为笑,摸了摸满宝的脑袋道:“铺子给嫂子做,不用给嫂子,明儿你拿着家里的户籍去记在你的名下,等你出嫁了可以做嫁妆。” 满宝摇头,小声道:“我不要,大嫂,我以后要是想要铺子,自己再买就是了,这个是给你的,我以前说过,要给你买大房子住的。等以后我有钱了,再给你买,这次先给你买铺子。” 小钱氏忍不住小声道:“先给爹娘买才行啊。” 满宝就挥手道:“爹娘的不急,反正以后爹娘要跟我住的,以后我给自己买了,爹娘自然就有了。” 周大郎:“……满宝,我才是长子,爹娘是跟我住的。” 满宝就连忙道:“我知道,我知道,大哥,你肯定跟我们住呀,不然我怎么吃大嫂做的饭菜?” 周二郎立即搭着周三郎的肩膀道:“三弟,咱走吧,幺妹根本已经忘了我们了。” 周三郎也起身,唉声叹气的道:“走吧,走吧,老四老五老六,我们都走吧。” 周六郎:“我才不走呢,大嫂,回头你铺子开了我给你帮工去,你也包包子卖好不好,然后中午卖红烧肉,晚食就卖豆腐酿……” 边说边呲溜着口水。 满宝也咽了咽口水,连忙道:“还有炖鸡,新做的红烧鱼也好吃。” 周二郎就扭头对冯氏道:“知道为什么满宝没给你买铺子了吗?” 冯氏:……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的九点左右 ☆.第五百零八章 商议(给书友“雨?寒'◇”的打赏加更) 周二郎脱掉了鞋子,将被子拉过来,见冯氏还是闷闷不乐的,忍不住问:“还生气呢?” 冯氏就冲他哼了一声。 周二郎躺在床上舒服的出了一口气,枕着手臂道:“别气了,满宝就是大嫂带大的,带她的时候,比疼三头还要多呢,那能一样吗?” 冯氏就踢了他一脚,差点把他踢到床底下去,“我能不知道吗,我就说了这么一句酸话,你用得着拿我的厨艺说事吗?” 周二郎有些尴尬,他轻咳了一声道:“我那不是怕你下不来台吗?” “你说我做菜难吃我就下得来台了?”冯氏哼道:“你等着吧,等大嫂去县城开铺子,我天天下厨。” 周二郎:…… 说什么给小钱氏铺子是为了能经常吃到好吃的,那只是满宝那么一说,大家也就那么一听。 这个原因估计占了不到半成。 真是为了吃的,满宝多买些食材回来才是正经,不然小钱氏去了县城,家里的饭菜谁做? 说到底,主要的还是满宝想孝敬小钱氏,想要她过得更好。 冯氏是忍不住羡慕泛酸,但嫉妒还不至于。 满宝是小钱氏喂养的,那会儿婆婆晕厥病重,所以吃喝拉撒睡都是小钱氏手把手的打理,对她,比对三头还精心些。 因为她体弱,小钱氏还早早断了三头的奶,只专心喂养满宝。 满宝小的时候倒是不会叫错娘,却也更黏小钱氏多一点儿,要说吃醋,那也该是婆婆吃醋吧? 这么一想,冯氏就忍不住小声问周二郎,“哎,你说娘生不生气?” “不会吧,”周二郎挠了挠脑袋道:“我小叔在的时候,也是把娘当亲娘孝敬的。” 他忍不住乐,“满宝这一点儿像她爹,不过比她爹强点儿,小叔小的时候直接管我娘叫娘,可把祖母气得不轻。” 冯氏道:“真是有奶便是娘。” “有本事你当初晚生二头两年,正好赶上奶满宝。” 冯氏当真把周二郎给踹下了床。 冯氏心里的酸意都散了,剩下的几个更不会有什么想法了,不说方氏和陆芝是后来的,没养过满宝,就是何氏都没多想。 当年满宝回来时她刚进门没多久,新媳妇整个人都是懵的,战战兢兢的跟着一起瞒下这么件大事,等缓过神来的时候她又有了身孕。 等把四头生下来,满宝也已经能扶着墙壁走路了。 如果说冯氏也接手养过满宝,何氏却是没出多少力的,所以她没多想,周三郎想的也开,正悄悄和她说呢,“等大嫂去了县城,厨房里要不就你和四弟妹和五弟妹轮流管着吧,不然让我大姐专门管着也行。” “干嘛?” 周三郎苦恼,“二嫂做的饭菜最不好吃,大嫂一走,家里就她最大了。” 他这么一说,何氏也忧心起来,想了想道:“不是还有大姐吗?大姐做的菜也不错,要不让大姐管着?” 隔壁小院里,大家伙儿也在商量这件事,毕竟是涉及全家吃喝的大事。 周四郎埋怨满宝,“你也不早说,让大嫂再多教教你四嫂她们,大嫂这一去,厨房里谁管?” “又不是买了铺子马上就能开,现在学了也来得及呀。” “买了铺子不马上开,还留着费钱呀,你知不知道,这铺子多留一天你就多亏一天的钱?”周四郎立即道:“不行,明儿让二嫂三哥他们都一起去,铺子一买下,我们立即收拾,把该买的东西买了,过了初二就开张。” 周五郎连连点头,“县城每年的元宵都热闹得很呢,到时候卖吃食肯定能挣很多钱,所以这做生意是宜早不宜迟。” “所以你看,你合该早些告诉我们的,等大嫂一走,家里就二嫂最大了,二嫂做的菜那能吃吗?” 连二头和二丫都摇头,“不能。” 满宝愤愤,“那能怪我吗?我也是今天进城才碰到石大爷的,他不卖铺子我能想得到买铺子吗?” 周四郎叹气,“有钱就是好啊,说买铺子就买铺子。” 周五郎和周六郎深以为然的点头。 周四郎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按说,你挣的钱也要上交六成,怎么你就能存下这么多钱呢?我们家里也有百亩地呀,同样养着鸡鹅,一年到头所有的出息都在爹手里,那也没有这么多呀。” 满宝道:“你是不是傻,你吃的不是粮食吗?我们小农庄里出来的东西就养三个长工,连白庄头都是在白家吃的饭,你数数我们家有多少人。” “每年买肉去的钱,吃去的鸡蛋,给侄子侄女们买的布料,还有因为家里生病去的药钱,这些可都是爹娘出的钱,可我们农庄全没这些支出……咦?”满宝若有所思起来,“我们的农庄现在有了收入,按说长工的衣服什么的不该我们出吗?” 周四郎立即打断满宝的思考,高声问道:“你觉得那些吃食定什么价格合适?” 满宝就被转开了注意力,先把刚才的问题压在了心底,和大家探讨起开铺子的事。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那三长工一年最多做两套衣裳,但两套也很多了,省下来的钱平分成三份,他们家幺妹(小姑)也能得到一些不是? 该抠的时候还是应该抠一些才是。 不,不对,这不叫抠,这叫节约! 这边小院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睡不着觉,一墙之隔的周大郎夫妻也没睡,见妻子眼眶还是红红的,周大郎就忍不住道:“还哭呢?” 小钱氏抹了抹眼泪,道:“我就是没想到先收的是满宝的孝敬儿,你和爹娘说了吗?” “说了,户籍都拿来了。” 小钱氏松了一口气,“明儿你绊住满宝,你和老二亲自去,记得把铺子记在满宝的名下。” “我知道,你就放心吧。” 小钱氏彻底放下心来,靠在床上道:“虽然这是满宝的孝敬,但爹娘都还没有呢,记在满宝名下,以后她出嫁了给她做嫁妆。” 周大郎就看着她笑,“你想的可真够多的,特特的记在满宝名下,难道还怕爹把铺子昧下?” ※※※※※※※※※※※※※※※※※※※※ 作家的话 来来来,这位被加更的书友,我们来聊一聊,你到底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字符,我找了十分钟竟然才能找到三分之一的字符,还有四个我没找着。 没错,说的就是你,一定知道我说的就是你 最后,晚安吧 ☆.第五百零九章 热闹 小钱氏脸一红,嘟囔道:“说什么呢你,爹可不是那样的人。” 她顿了顿后道:“只是我想着,家里人越来越多,如今大家是一条心,但孩子们渐渐大了,这人一多,想法就不免多些,就算知道那铺子是满宝出钱买的,该给满宝做嫁妆。” “可时间一长,经年累月的,不免就有忘记的。等满宝要嫁人,最少还得等上六七年呢,我估摸着爹娘心疼满宝,或许要上八九年才嫁也是可能的,到那时候再把爹名下的铺子给满宝带去做嫁妆,恐怕家里有人心里不舒服。” 小钱氏低声道:“既如此,不如一早就记在满宝名下,到时候她要带走铺子也是名正言顺。” 别说什么记在她的名下,这铺子既不是她带进来的嫁妆,也不是他们大房自己用私房钱买的,等以后公爹婆婆百年了,这些东西都是要拿出来分的。 小钱氏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想着,若为了这么一间铺子乱了家里的人心不值得;若真要乱,实惠也该落在自己人这边。 而满宝显然是被划归为自己人的。 当然,这话小钱氏就不会和周大郎说了,因为在周大郎心里,妹妹是自己人,弟弟们侄子们自然也是自己人的。 反正这会子夫妻俩已经商定,是必要把铺子记在满宝名下的。 第二天一早,周四郎便叽叽喳喳的和他爹商量,让大家都去县城里帮忙,“里头的桌椅板凳得买,里外还得打扫,看有什么东西需要置办趁着年前就给办好了,一过完年就可以开张。” 老周头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挥手道:“行,除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在家带孩子外,其余人想去的都去吧,对了老大,顺道再买些吃的东西回来,家里之前备下的年货或许不够。” 他道:“你们这两日吃的也太多了些。” 他决定铺子买下来得去村里好好的逛一逛,这一来一回肯定是要拎些东西的。 而且,他们家在县城里买了铺子,也是要上报给里正知道的,上门的时候也得拎些好的点心才行,最好还得拎一条腊肉…… 想着这些人情往来,老周头是痛并快乐着,叮嘱了一番周大郎要买的东西,就挥手让他们走了。 周大郎决定架着牛车去。 满宝不与他们一起坐,直接跑到了村口和白善宝他们一块儿坐着去,至于钱,一大早的,她刚装好背篓就被周二郎拎过去了。 这么多的银子,就这么丢在背篓里,他哪里放心,所以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全。 这种事满宝是不操心的,爬上了牛车便和白善宝商量一会儿等她办完了事去哪里吃好吃的。 白善宝道:“不是说拿了契结文书后去找杨县令看一看吗?我们去杨县令家吃好吃的?” “咦?好呀,好呀,”满宝乐道:“听说杨县令要娶媳妇了,我们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白二郎哈哈的笑问,“你们去做滚床童子吗?” 白善宝就推了他一把道:“做滚床童子怎么了,这是福气!” 满宝道:“成亲的事多着呢,你一看就是家里没办过喜事的,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们能帮的事多了去了。” 白二郎:“……哼,过不了几年我大哥也要娶亲了,介时我自然知道。” 这边说得热闹,后头的牛车里更是吵轰轰的,周大郎都忍不住走远了点儿,让坐在车上的大头自己架着车。 周六郎跟他们说够了话,就跑到前面去蹭白善宝他们的牛车坐,孩子们一看,二头和三头也爬下牛车溜了过去。 一群孩子上上下下都不用等车停,蹦下去跑过去就又一蹦,便又上了牛车。 孩子们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看到路边的一朵野花,他们也能揪着说半天,明明是那么的常见…… 这下大吉都觉得头疼了。 一群人吵吵闹闹的往县城去,刚到城门口,他们便在城外找了个棚子停下,交了两文钱让人代为保管看守牛和牛车。 这是今年秋收后才搭起来的棚子,听说是城里一群无所事事的混混搭起来的,因为杨县令去了入城费,每到农闲时候或是过节,进城的人就很多。 一些牲畜拉着车就进去,以至于城里的街道上都有一股牛粪味,后来杨县令便有了规定,“凡是进城的牲畜,包括但不限于牛、马、驴、骡,只要当街拉屎,须得主人清理,若不能清理,那就要交给当街巡逻的衙役两文钱,以做清扫街道的费用,一次收一次钱。” 后来便有人在城外搭了这个棚子,离城门口不远,但也不是很近,就在道路两边,特别的宽敞,而后头还有无数的空地可供使用。 不论停下的是牛车、骡车、还是驴车,全是一辆两文钱,嗯,马车除外,据说是根据车的豪华程度来收钱的,反正他们上次架着马车来时被收了五文钱。 把车和牛留下,拿好了作为凭证的竹条,大家便呼啦啦的进城去了。 坐在铺子跟前的门槛上发呆的石晓恩一抬头,看到带着一大群人呼啦啦走来的满宝张大了嘴巴。 他就是卖个铺子而已,至于吗? 知道周大郎他们是来收拾铺子的,石晓恩松了一口气,拿出了写好的文书和房契,道:“我请了里正来做见证人,一会儿应该就到了。” 满宝看过,确认契结文书没问题,便要在上面填下大嫂的名字,小钱氏连忙道:“满宝,这个让你二哥来吧,你不是要和小公子他们去看县太爷吗,总得买些东西去吧?” 小钱氏笑道:“你们先去买东西,这铺子我们自己弄就行。” 周二郎笑着问,“石大爷,满宝,是已定了一百二十两契结吗?” 石晓恩看了他们一眼,慢慢的颔首道:“对。” 周二郎就接过满宝手里的笔,笑道:“快去吧,不要跑远了。” 满宝就悄声道:“二哥,我们还想去找杨县令看一看文书呢。” ☆.第五百一十章 贵重的笔架 周二郎同样低声道:“不用如此麻烦,有里正做见证,石大爷在县城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会骗我们的,且一会儿我们就拿了契结文书去县衙上录了。” 满宝一呆,问道:“今儿不是休衙吗?” “是,但你四哥认得一个书记吏,虽然休衙了,但你四哥去找,他应该愿意帮忙上一下文录,所以今天就能办好。” 满宝很是惊讶,挠了挠脑袋问,“这么急的吗?” 周二郎笑着点头,“我们虽然不是很急,但能定下的时候自然是定下心里安定些,且爹娘还在家里等着呢。” 石晓恩一直站在一旁等着他们商议,他们的声音很轻,但他也能听到些只言片语。 他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对满宝道:“你哥哥说的不错,能定下自然是定下比较好,不过我的人情现在城中不值钱了,也找不到帮你办理文书的人,你们能找到人自然是最好的。” 满宝眨眨眼,点头应下。 她直觉这里头有什么东西是她还不知道的,她决定事后问一问哥哥们。 于是她走了,白善宝和白二郎连忙跟上,道:“我们还得买东西给杨大人?那钱不够了。” 满宝就大方的挥手道:“没关系,我有钱。” 她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一串钱,拿着道:“我们去看看集市上有什么东西卖。” “买些点心吧。”白二郎提议。 白善宝却道:“他们家厨娘出做的点心比外头的还好吃,我们送点心他也不吃,有啥用?” 满宝点头,道:“可惜现在集市上没什么果蔬,不然买些果子去也是好的。” 三孩子逛着逛着就走到了书铺,三人下意识的往里探头一看,满宝就一眼看到了一个雕着小猴子的笔架。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看到了,三人一起冲上去看,看到一个笔架上有三个形态各异的小猴子,或是嘴巴,或是尾巴,或是脚正接着口子,笔一挂上,就好似是三个猴子的嘴巴、尾巴和脚在挂着笔一样。 三个孩子看得哇哇的,眼睛闪闪发亮。 书铺掌柜看到熟人,立即笑眯眯的从柜台后走出来,笑看三个孩子,“小公子小娘子们又进城玩儿来了?” 三人一起点头,满宝问:“掌柜伯伯,您这样的笔架还有吗?” “没有了,”他笑道:“就这一个,整个罗江县再没有第二个了。” 三人惋惜得不行,不约而同的伸手摸了摸那笔架,同时表达出一个意思——想要! 掌柜笑得眼睛都快要眯起来了,问道:“两位小公子和小娘子可真有眼光,这笔架可是很难得的,亦是我求了许久才得的。” 三人一听这话就有不妙的预感,白善宝收回了手,问道:“这个笔架售价几何?” 掌柜笑眯眯的伸出两根手指头道:“二两银子。” 这下满宝也恋恋不舍的收回了手,道:“用的木料很普通啊。” “正是因为普通才二两银子啊,要是用料讲究,以这雕工可就不止是二两了。”掌柜的将笔架对准三人,指着上头的祥云及惟妙惟肖的猴子道:“就这雕工,要是匠者用的是上好的紫檀木,那二十两也是卖得的。” 满宝瞪眼,那都能买几头牛了? 白二郎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问白善宝和满宝,“要买吗?” 白善宝想了想,道:“我们承他关照许久,送一个贵重的礼物也是应该的。” 满宝一想也是,先看向掌柜,“能不能再便宜些?” 掌柜惊诧的看他们,“你们要一起买?” 不应该是竞价吗? 三人一起点头,道:“我们要送人的,掌柜伯伯,你便宜些呗,干脆一两半卖给我们吧,正好我们也好分派,一人半两银子。” 掌柜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瞪着满宝道:“哪有这么砍价的,一砍就是一小半去,不行不行,二两……最少给你一两九百钱。” 白善宝:“一两六百钱呗。” “就一两九百钱。” 白二郎道:“那就再多加一百文,一两七百钱呗?” 白善宝和满宝想踩他的脚,奈何他们和掌柜的之间没有格挡,不太好不动声色的踩。 掌柜的笑眯眯的道:“一两九百钱。” 在三人的软磨硬泡下,掌柜的总算是让了一步,一两八百钱给他们。 三人便开始凑钱。 掌柜的一边给他们包礼物,一边问,“你们这是要送给谁啊,也真是够大手笔的。” 罗江县很小,别说一两以上的东西,就是五百钱以上的东西就算是大件了。 三个孩子一起凑钱买了这么贵的礼物,就算是见多识广的掌柜都有些惊讶。 白善宝道:“送给县太爷的。” 掌柜的就忍不住眯着眼睛乐,看着三孩子连连点头,“有前途啊,有前途。” 小小年纪就知道送礼走关系了。 三人可不知道掌柜的想法,他们拿了礼物便回去找周大郎他们,他们觉得这么贵的礼物不能白出,于是决定提前去一些,这样也好让杨大人家的厨房准备他们的午食。 周大郎他们已经等到了里正,在他的见证下签了契结文书,把购置铺子的一百二十两银子拿出来当着里正的面交给石晓恩。 里正看他们交接完,拿了石晓恩和周大郎给的红包便背着手走了,临走前看着石晓恩摇头叹息,却是什么话都没说。 满宝他们回来时,石晓恩也走了,周大郎他们正带着人上上下下的清理铺子。 满宝跑进去,问道:“文书签了吗,在哪儿呢,给我看一看。” 小钱氏就笑道:“已经交给你二哥四哥带去县衙上录了,你们给县太爷买了什么东西?” 满宝轻咳了一声道:“我们凑钱给他买了一个笔架。” “只买了笔架吗?应该再买些点心之类的带上的,”小钱氏道:“去人家家里做客可不能失礼。” 在小钱氏看来,笔架是很廉价的东西,他们家里孩子们用的笔架都是周二郎用竹子给大家做的,简单得很。 满宝没敢告诉他们笔架多少钱,上下看了一圈,每个人都嫌她碍手碍脚,她便往外走,“那我走了。” “走吧,走吧,”连小钱氏都挥手,“不过也别玩得太晚,最迟申时就要回来了。” 她知道三个孩子身后一直有大吉跟着,放心得很。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五百十一章 踩呀踩 县衙休衙,杨和书这两天都没什么事儿做,满宝他们找上门来时,他正在家里自己弹琴作乐子呢。 一见满宝他们,便立即招手笑道:“你们来得正好,我正觉得无人陪我说话呢。” 三人跑上去,杨和书坐在敞开的亭子里,但脚边却放着一个火盆,见满宝眼睛亮晶晶的盯着他的琴看,便笑问,“想学吗?” 满宝点头,白二郎摇头,白善宝却道:“我会。” “哦?”杨和书看了看白善宝,笑道:“你这样的年纪的确也应该学音律了,你们先生还没开始教你们?” 三人一起摇头,白善宝道:“但我祖母有教,偶尔习之而已。” 杨和书点头,“学些音律好,闲时可抒散心情。” 白善宝眨眨眼,但他祖母教他时不是这么说的,祖母说的是,读书人都会些音律乐器,不然以后出去会被人耻笑。 杨和书兴致起来,干脆给他们讲起琴来,讲了好一会儿才收口,问道:“你们今儿怎么有空来找我玩儿?” 白善宝就从大吉手里接过礼物,道:“我们还给你带了礼物呢。” 三人将他们决定吃遍整个县城的主意告诉了杨和书,杨和书看着三个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真是难得的童趣,你们昨儿都吃了什么好东西?” 县城就那么大,就算现在摆摊的小摊小贩多了,也不够长居此处的杨县令吃的,所以不论他们说起什么吃食,杨和书都吃过。 四人一边讨论起美食,一边拆了礼盒。 看到里面的笔架,杨和书怔了一下。 三个孩子都特别得意,问杨和书,“好看吧?整个罗江县可就这一个笔架,我们花了好多钱才买下的。” “……”杨和书忍不住问:“花了多少钱?” “反正很贵就是了,”白善宝道:“够我平日买十副笔架的了。” 杨和书点头,“那是挺贵的了。” 可惜他有点儿欣赏不来呢? 杨和书又盯着那充满童趣的笔架看了好一会儿,摇头失笑起来,将其交给下人,道:“摆到书房里去吧。” 下人应下,小心翼翼的把笔架抱下去。 知道满宝要在县城置办铺子了,杨和书便一乐,“你家的日子现在是越发好过了,已能买铺子了?” “是我买了送我嫂子的,我爹可舍不得买。”满宝将她爹的那番话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杨县令,道:“我估摸着,不攒上三五年的钱,我爹是不会舍得拿出钱来买铺子的。” 杨和书便笑道:“你父亲的话原也没有错,这世上有天灾人祸,亦有旦夕祸福的说法,家里多留些现钱总是好的。对了,你大嫂那铺子打算拿来做什么?” “做吃食。” 杨和书便一拍掌,大乐,“我猜也是,到时候我一定去捧场。” 满宝便开怀的笑起来,“杨大人,你也觉得我嫂子做的饭菜特别好吃是不是?” 杨和书侧首想了想道:“倒也不是十分的美味,我吃过比你嫂子做的饭菜更好的,且不知凡几,可你嫂子做的味道也不差,最主要的是,不知为何,吃得让人很尽兴。” 杨和书哈哈的笑道:“也有可能是因为每次吃的时候,你们家的人用饭都香甜,我看着便也觉得好吃了几分。” 杨和书统共在老周家吃过两次饭,还是因为要和老周家买麦种的时候才去吃的。 说实在话,他还是挺喜欢吃小钱氏做的饭菜的。 满宝骄傲起来,道:“到时候大人去了,我让我大嫂给你算便宜些。” 杨和书笑着点头,“好。” 四人叽叽喳喳的说话,便到了用午食的时候,杨和书特别大方的请他们一起留下用午食。 厨房老早就知道今天有客人在,于是很尽心的置办了一桌席面。 实在是后院主子太少了,就杨和书一个,他要求又多,既要种类多,又要节省不能浪费,每次厨房给他做饭菜都要思考了再思考,都快要烦死了。 所以厨房是最喜欢来客人的。 一有客人,他们能做的菜式就多起来,且不用很控制量,以至于做菜的时候束手束脚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满宝他们最喜欢在杨县令家里吃饭了,不仅是饭菜好吃,感觉厨房里的下人也很热情呢。 因为有人作陪,杨和书胃口大开,边吃饭边与他们说话,“今春和今秋与你们买的麦种已经发到各户手中,我以勒令收到麦种的农户种植冬小麦,可惜数量不多,还是差了一些。” 满宝就道:“那是因为大人太挑剔了,其余麦子也可为麦种,你若是嫌弃没有挑选出来的麦种好,我们便宜些卖你就是了。” 杨和书却摇头,“那麦种是在你们七里村变异而得,并没有在其他地方试种过,还是谨慎些好,先每户种上一些,若是来年产量果然也高,届时再大量购入。” 杨和书笑道:“所以你们可不要把所有的麦种都预购给了白老爷呀。” 白二郎就道:“我家的庄子里今年也种了好多新麦,产量也很高的,并不用再往外买麦种。” 杨和书就笑问,“那今年两收,你父亲怎么还跟我抢?” 白二郎正要说话,白善宝就暗暗踢了他一脚,他到嘴边的话便顿住,眨了眨眼,没说话。 杨和书也并不要他的回答,只对满宝笑道:“这事还得烦请你回去与你父亲,及村里的人说一声才好。” 满宝看了看白善宝,点头道:“我会说的,杨大人,其实今年种新麦的人家不止我们村而已,其他村子也有人种的。” 杨和书点头,“我知道,那种子都是从你们村流出去的,我已去查问过了,今年种新麦的那些地收成的确比旧麦要好,但范围还是没出白马关镇,所以我们不急。” “我爹就没这么多讲究,”白二郎就被白善宝踩住脚,就连坐在白善宝旁边,跟他隔了一个位置的满宝都伸着脚踢了他一下,白二郎瞬间眼中带泪,委屈得不行。 三孩子桌子底下的动静不大,却也不小,杨和书发觉了,见白二郎眼中带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我知道,我知道,但我与你父亲不同,他做的是商事,我行的是官责。” 所以他得更小心一点儿。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五百十二章 兵丁(给书友“艳清,清清”的生日加更) 满宝见了很好奇的问,“杨大人,不是说民商要分开吗?” 杨和书摇头失笑,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这世上的事哪儿分得那么开?白老爷只要不是自己组了商队走商,那就没人能改他的籍。” 杨和书看着她笑道:“比如你给你嫂子买的这个铺子,也算不得从商,难道民商分开就要把街上偶尔进城来挣些零花的也算在内吗?” 三人连连点头,赞同不已,白善宝看着他,“那大人怎么还一脸忧色呢?” 杨和书就摸自己的脸,“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三人一起点头。 见白二郎都点头了,杨和书就叹气,“看来是放松日久了,我忧的不是罗江县,忧的是朝堂。” 杨和书起身,看着亭外小池塘里有些枯黄的荷叶,幽幽的叹道:“罗江县贫困,并无大士族大豪绅,民为民,商为商,民与商之间的界定看似模糊,却很清晰,但其他地方并不是。” 他叹了一口气,一回头,就见三孩子已经吃饱,却又忍不住伸手去摸点心来吃,正吃得津津有味。 杨和书:…… 算了,他和三个孩子说什么呢? 这样的愁事,别说他们听不懂,便是懂了,此时又能做什么呢? 杨和书转移开话题,“善宝,如今你读的书也不少了,可有想过来考县学?” 白善宝摇头,“祖母和先生都说,我如今能与先生读书,以后直接去考益州的府学。” 杨和书微讶,不过一想到庄先生便又释然,“庄先生的学识并不比县学里的训导差。”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白二郎身上,笑问,“你呢,要来考县学吗?” 白二郎连连摇头,道:“我可不来,我更喜爱和庄先生一起读书。” 杨和书便哈哈大笑道:“你也该努力些才是啊,将来可去京城求官。” 白二郎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连我都能求官?” “但有所能,圣上都会用的。” 白二郎便沉默起来,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杨和书看向一旁安静的满宝,不知为何,心中很是惋惜。 因着这股惋惜,杨和书起身笑道:“走吧,我与你们去县城里走走?” 三人刚吃饱,正好有些犯困,出去走走消消食也不错。 因为过两天便是除夕,不少人来县城准备年货,城里来来往往皆是人,热闹不已。 早上还不显,这会儿午时还未过,正是县城里人最多的时候。 满宝差点被人冲散,吓得白善宝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将她拉到身边道:“小心被拍花子拍走。” “那拍花子好有胆子,敢当着杨大人的面拍我。” 白善宝:“他们又不知道他是县令。” 他紧紧地牵着她的手,“走吧。” 俩人追上更前几步的杨县令和白二郎,感慨的道:“杨大人,现在城里好热闹啊。” 杨和书也笑着点头,“是很热闹,比去年好多了。” 几人说着话往前走,正碰上一群兵丁吵吵闹闹的挤过来,把他们给挤到了一边,杨和书差点摔到地上去,抬头便见一群兵丁正推开众人挤进一家小饭馆里。 杨和书不由皱了皱眉。 满宝睁着大大地眼睛看他们,然后道:“他们不像是罗江县人。” 杨和书惊讶的看她,“你怎么看出来的?” “听他们说话不像,人长得也不太像。” 杨和书便又看了一眼那饭馆,领着他们进了一家茶楼,正是那饭馆的斜对面,叫了茶后才道:“他们其实也是罗江县人,便不是,也多是绵州其他县的。” 杨和书接了茶,看着满宝笑道:“不过你说他们说话不像却也不假,这些兵都是前不久才调派回来的,他们少时从军离开,如今被分拨回乡,在外十年,或十数年,乡音改了是正常的。” 白善宝很好奇,“为何要把士兵调派回乡?” “这是朝廷的一项福政,圣上仁厚,容许年过五十和身有残疾的兵丁卸甲归家,除一些边关重镇外,其余地方都要削减兵丁,被削减的兵丁可调派回乡入驻军。” 县城的驻军一般是从本乡里征集的,和做衙役及差吏不一样,没人会喜欢去当兵,哪怕是在当地的驻军也一样。 所以各县驻军很难满额,尤其是他们这种非边关,又非战略要地的地方,想驻军满额就更难了。 空的名额多半是地方校尉和县尉一起吃了,所以上面调派下来士兵,杨和书没有多忧虑就接收了。 因为养这些兵丁的军饷本来就是被校尉及县尉吃了,如今多了这些人,县衙的支出也并没有多多少,只是县尉和校尉少吃了一点儿。 可这会儿看见这些兵丁,杨和书却有些忧心了,他很喜欢和自己这三个小朋友分享心事,因此叹气道:“他们若把恶习带来县城,恐怕有些难以管教。” 满宝靠在窗口那里看那些兵丁,有一个似乎嫌弃茶水不好喝,随手将碗里的茶水往外一泼。 泼到了人身上,反倒比被泼的人还凶,瞪着眼睛喝问:“看什么看,再看把你眼珠子给挖了!” 满宝啧啧道:“好凶,你会打他们板子吗?” 杨和书背着手站在她身后,微微摇头道:“这种兵丁打不服的,而且,他们不归我直接管。” 这才是他最忧心的。 虽然县尉及校尉都要听他的,但一般情况下,县令一般不直接管驻军,他总不好这些小事也去插手,那就太过霸道,县尉和校尉也会有意见的。 满宝看着看着疑惑的问道:“他们吃好多,又是酒又是肉的,是不是要像当初来我家的那个坏衙役一样白吃白喝?” 杨和书:“……不是,他们来城中也有两月多了,从没听说过他们赊账不给,只是说话行事霸道些倒是有的。” “兵丁这么有钱吗?”满宝很疑惑,“我爹常说,当什么都别当兵,穷不说,还有可能丢命。” 白善宝看了一眼便道:“衙门刚发了兵饷吧,过年他们会多发一月的饷银过年的。” 杨和书点头,“不错。” 深受老周家的影响,满宝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他们竟然拿这么多饷银来吃饭喝酒,不拿回家吗?”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五百十三章 不用操心(给书友“小佳”的打赏加更) “我大哥他们要是在外头挣了钱不拿回家,直接去买酒买肉吃了,回家估计连门都进不了,不说我爹,我嫂子们也不会放过他们的。” 杨和书若有所思,饮了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狂野总统
高达之染血百合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祸国妖姬
大唐绿帽王
老师,喘给我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