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66章

第66章

先生喝醉了,拉着我哭了半晚上,你我都小看庄先生,他是一位极好的先生,只是可惜大郎跟他没缘分,不然我还真想把大郎从府学里带回来继续让庄先生教。” 白太太一怔。 “可就是这么好的庄先生,前儿拉着我的手说,满宝是他见过的悟性最好的孩子,不论是为人,还是读书。” 白太太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 “而善宝也很优秀,他读书比子启还厉害些,现在二郎左边坐着满宝,右边坐着善宝,进学堂有庄先生教着,出学堂也多是跟他们两个一起玩耍,你这时候压着他,不是为他好,而是在害他。” 白太太沉默起来。 ☆.第四百四十六章 想偷回来 白二郎哭了半晚,第二天眼睛红红的起床,恹恹的扯了书箱就出门去,根本都不吃早饭。 小厮忧心不已,只能去厨房包了一包点心跟上。 等白太太让人送银子过来时,白二郎早出门去了。 难得的,他是今天最早到达学堂的,比满宝和白善宝都早到,这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了。 待俩人一到学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屁股坐在学堂前的石阶上一动不动的白二郎。 俩人忍不住对视一眼,纷纷上前关心的问他,“你怎么了?” 满宝见他眼睛红红的,关切的问,“不会是被打了吧?” 白二郎的眼泪哗啦啦的流,抽泣道:“我娘把我的钱偷走了。” 白善宝和满宝同时瞪大了眼睛,显然都惊得不行。 俩人之中,不论是出身富贵的白善宝,还是出身贫寒的满宝,那都是没有见过贼的。 所以俩人一时也拿不出来主意来。 满宝皱着自己的小眉头道:“那是你娘,总不能报官吧?” 白善宝道:“报官也没用,母为上,白二要是去告了反而不孝,衙门也不会管的。” 满宝带入自己想了想,觉得钱氏要是拿她的钱——那就给娘好啦! 不过好像娘亲不会不问一声就偷拿她的东西的,这种事情一般只会发生在她爹身上。 于是满宝道:“你跟你爹告状吧,每次我爹翻我五哥六哥的私房钱,我五哥六哥就会和我娘告状。” “我告了,我爹也站我这边,可我祖母给我娘撑腰,我爹也拿我娘没办法。” 满宝便叹气道:“那我没办法了,因为我没见过我奶奶。” 她和白二郎一起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也苦恼的皱着眉头,“我也没办法,因为我娘也喜欢听我奶奶的,但我娘不会偷拿我的东西。” 白二郎伤心的哭着,两个小伙伴只能一起安慰他。 半响,白二郎一抹眼泪道:“我知道我娘把钱藏在哪里,我要去拿回来。” “那不还是偷吗?”白善宝道:“这是不对的,好人怎能做贼?” 满宝也点头,“不然等下学我们一起去和你娘讲道理?我觉得你娘平时人挺好的。” 白善宝也点头,“总是给我们各种好吃的。” 满宝:“而且很和善。” 白二郎愤愤,“你们到底站哪边?” “你这边!”俩人异口同声。 白二郎怀疑的看着他们,“果然吗?” “那是当然,我们不说谎的,”满宝起身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多做一些准备,我们问一问先生吧,若母偷盗孩子的东西,那作为孩子要怎么跟母亲讲道理。” 白善宝也没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例子,觉得只能请教庄先生了。 庄先生,庄先生也被难住了啊。 才下了早课,他就被三个孩子围住,并丢了这么一个难题。 庄先生觉得,端午,不,是过节果然不适合授课。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你们待为师想一想,等想到了再告诉你们。” 三人眼巴巴的问,“久吗?”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晚食之前告诉你们?” 三人很失望,“先生,不能下学前告诉我们吗?” 庄先生笑,“为师尽量。” 三人便满腹心事的去上课,不过很快他们就没精力想心事了,因为庄先生的课又加重了,他似乎是在试探三个孩子的极限,然而三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为了跟上先生的进度,他们只能更加集中精神听课,并在下课后还要翻一翻课本才能巩固一下才学过的知识。 午食过后,庄先生今天没有与他们一起午休,看着他们半眯着眼睛要睡着的样子,庄先生便背着手悄悄的出了小院。 太阳正当空,晒得不行。 庄先生直接顶着大太阳往白家而去,等见到白老爷时,他已经出了一身的汗。 庄先生苦笑道:“失礼了。” “哪里,哪里,庄先生也太客气了,快进屋消消暑。”白老爷把人请进去,问道:“先生顶着烈日来访,不知有何事?” 庄先生喝了一口茶才将三个孩子的问题告诉白老爷。 白老爷脸上有些尴尬,苦笑道:“让庄先生见笑了,内子见识短浅,不过昨晚我已经劝住了她,今儿一早她就把银子还回去了的,只是二郎那孩子太心急,昨夜也没睡好,一大早饭都没吃就上学去了。” 庄先生一听放下心来,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他顿了顿后笑道:“民间有句谚语说得不太对,却也有些许道理,但或许会冒犯白老爷和白太太。” “庄先生只管说。” 庄先生顿了下后道:“龙生龙凤生凤,在我看来,不止是遗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子女都会学习父母,坏人也总是把自个的孩子往好里教的,却忘了言传身教才是这世上最厉害的先生。” “孩子会听,会看,也会想,而二郎这孩子性子单纯直接,他此时年纪尚幼,还不知是非对错,所以以后白老爷教子还应该再仔细些。” 白老爷听明白了庄先生潜在的意思,红着一张脸应下,连连告罪的将庄先生送出门去。 等庄先生走了,他才看向一旁伺候用茶的小厮,道:“你去后院,将刚才庄先生来拜访说的话一五一十的传给太太听。” 只是负责上茶打扇的小厮:…… 他磨磨蹭蹭的往后院去了。 而一路艰辛挺到下午下学,一脸慷慨就义模样要回家的白二郎被庄先生叫住了,他笑道:“回家后先回自己的房间看看,然后去与你母亲请安认错,知道吗?” 白二郎瞪眼,“先生,怎么我还有错了?” “怎么没有?”庄先生道:“为人子者,再如何,也不该对着父母大呼小叫,有理便好好的说理,撒泼打滚算怎么回事?” 白二郎还要辩解,满宝却在一旁问,“先生,你去找过白老爷和白太太了?” 庄先生含笑不语。 白善宝也雀跃的问,“是不是白太太把银子还给二郎了?” 庄先生依旧不语,但白二郎也反应过来了,乐道:“真的吗,真的吗?先生你可真厉害!” ☆.第四百四十七章 衙役到访 庄先生却笑道:“不是我厉害,而是你父母通情达理,我去时,你母亲早将银锭给你送去了,只是你早食都未吃就出门,这才错过了。” 庄先生道:“这便是你的第三错,为这么点事你不吃早食,伤的是自己的身,也伤了父母的心吧啦吧啦……” 庄先生兴致上来,干脆就拉着三个孩子讲了一通孝经,三个孩子都焦心不已。 庄先生见他们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才大手一挥道:“行了,回家去吧。” 三个孩子就背着小书箱一起冲出去,白二郎比他们都大,跑得最快,一马当先的跑上桥,飞奔一般的冲他家跑去。 白善宝和满宝略落后两步,但也紧随他之后。 一口气冲回自己的房间,白二郎连书箱都没放就去找银锭。 白太太的丫头就放在内室的桌子上,白二郎的小厮也没怎么收拾,所以白二一冲进来就看到了。 他冲上去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熟悉的银锭,忍不住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宝和满宝也为他高兴,俩人一起帮他想藏钱的地方。 俩人觉得,好东西藏在床底下是最不安全的,因为是人都能想得到要把东西藏在床底下。 像她爹的私房钱,就从来不藏在床底下。 “那剩下的二十九块银锭,你要不要拿回来自己管?” “不要,”白二郎道:“我要再等等看,如果没人再打我的钱的主意,我再拿回来,你先帮我保管呗。” “没问题,钱放在我的书房里,你要想看自己去看就行。” 白二郎有些忧心,“安全吗?” “放心吧,不会有贼的。” 谈完了正事,白善宝邀请两个小伙伴儿一起回他家喝雄黄酒,“据说端午就要喝雄黄酒。” 满宝很好奇,“你能喝?” “不能,但我也准备了,到时候让大吉喝给我们看。” 满宝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因此拒绝了。 白善宝很惋惜,道:“我祖母过几天就回来了,唉,先生的课怎么就这么重了呢?” 刘氏就是压在白善宝头上的一座大山,没有祖母在家的日子里,他就是家里的王霸,谁也管不到他头上的。 而现在王霸就快要变成王八了。 满宝却有些想她了,道:“刘奶奶去了好久,你都不想她吗?” “想,但我更想在家里当大王。” 满宝和白二郎:…… 刘氏比他们所有人想的都更早回来,才初七,巳时都没到,车就进了七里村。 这两天都没有旁听的学生,所以庄先生便在小院里教他们,四面围墙围着,虽然只有三人,但读书声音挺大,因此并没有听到村口那里车马喧哗的声音。 一直到刘嬷嬷拎着一个食盒亲自找来。 跟在刘嬷嬷身后的丫头还捧着不少东西,都是给庄先生的节礼。 刘嬷嬷笑道:“我们老太太这一去益州,多亏了先生照看我家公子,这些东西都是老太太从益州带回来的土产,还请庄先生不要嫌弃。” 然后就提了给白善宝请假的事,“我家老夫人久不见公子,心里想念得紧,且有些事想要问他,因此想和先生请半日的假,待下午上课时再将他送来。” 意思是上午可能要提前早退。 庄先生看了一下沙漏,本来离中午下学也没多长时间了,也就三刻钟左右,因此点头笑道:“好,你把他带回去吧。” 刘嬷嬷笑着把东西留下,还和满宝白二郎打了招呼,笑道:“堂少爷,满小姐,老夫人也给你们带了东西,中午下学了就去家里,老夫人带了不少好吃的回来呢。”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却不住眼的去看庄先生。 庄先生失笑,挥手道:“行了,你们都一块儿去吧。”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今日上午便给你们早退,不过你们得先回家一趟,和父母家人说了再去找善宝玩儿。” 人家是祖孙重聚,总要给人家说话的功夫不是? 满宝和白二郎狠狠地点头,能早退他们就很开心,很开心了。 满宝背着小书箱乐滋滋的跑回家。 钱氏见她满头大汗,连忙把她拉到厨房门口,一边给她把书箱拿下来,一边道:“这么大热的天怎么回来了?” “刘奶奶回来了,她给善宝请了小半天的假,先生就给我们也放假了。” “那今儿中午在家里吃了?” 满宝点头。 钱氏就笑道:“也好,娘给你煮些小麦粥吃,这大热的天,吃干的胃口不好。” 满宝连连点头,提要求道:“我要吃大嫂做的咸菜配粥。” 钱氏点着她的鼻子笑道:“你可真够挑的。” 钱氏回屋正要煮粥,大门便被人敲了敲,一个人从外头探头进来,高声喊道:“这是周金家吗?” 钱氏笑着应了一声“是”,走出去,待看到站在门口的衙役时笑容一顿,然后又忐忑的挤出笑容来,“是,周金是我当家的,不知道官爷找他什么事?” “他人呢?把他找回来,这儿有他一份公文。” 正在屋里休息或干着各种活计的各房媳妇们推开门带着一串孩子出来。 衙役看见院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么多女人孩子吓了一跳,皱了皱眉道:“问这么多干什么,我看你们家户籍上有挺多男人的,他们呢?” “他们上山去了,”钱氏怕他误会,连忙道:“山上有些野菌野果什么的,他们上山去找了,这一时半会儿的我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 其实是上山找茯苓去了,早上太阳还没大的时候去地里除除草,太阳大了,媳妇们就回家,男的则背着背篓和锄头上山去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茯苓。 去年他们家可是因为茯苓赚了不少钱。 当然,周二郎不在,他进城卖豆腐和菜蔬去了。 所以钱氏说的是真的,这一时半会儿她还真没法把人给找出来。 她看了一眼衙役身后,确认只来了他一人后,钱氏便咬咬牙,侧开身子请他进门。 她笑道:“这太阳太大,总不好叫您在门口等着,还是进来做吧,喝口水也行。” 又道:“我让我孙子去把村长叫来,我们村的村长跟我家同出一族,男人们不在,您告诉他也是一样的。” 衙役脸上这才好看,跟着钱氏进到堂屋。 ☆.第四百四十八章 报丧 钱氏看了小钱氏一眼,小钱氏立即拉过大头和大丫,小声道:“你们两个一块儿去找村长,让他请人去山上把你爷爷和爹叫下来,你们可不许自己往山里跑知道吗?” 俩人点头应下。 小钱氏又低声道:“把村长叫来,快去吧。” 两个孩子手拉着手一起跑了。 小钱氏进厨房里打了一碗豆腐花,忍痛撒了一把糖进去,搅拌好了给衙役送去。 衙役没吃过这东西,吃了一口后惊讶得不行,“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像豆腐,却又不像。” 钱氏便笑道:“这是嫩豆腐,我们叫豆花,放了糖很解暑的,劳烦您一路走来,还请官爷不要嫌弃才好。” 衙役的脸色就更好了,也放松了许多,见钱氏一脸忐忑,便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说到这儿一顿,又挠了挠头道:“也算大事吧。” 钱氏的心随着他的话一上一下的,她捏紧了衣角小心问,“那敢问官爷,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算坏事吧。” 钱氏的心一下就沉到了底部,她强笑一声问,“是不是我家不小心犯了什么事?” 衙役怀疑的看着她,“你家有人犯事了?” “不不不,”钱氏连忙摇手,一脸担忧的道:“这不是我家开春那会儿跟县衙赊了一头牛吗?是不是因为这赊牛的事……” 满宝站在钱氏的身后,暗道:赊牛是不会有问题的,前儿初五爹还进城问过呢,只是县衙过端午节,所以没人办公,但守门的衙役说过,三年之内还上钱就行。 因为他说,进了初一就算一月,不管满不满月都算一个月的利息,所以老周头特别小气的决定等到二十九时再去衙门还钱。 所以赊牛能有什么问题? 果然,衙役一听说是赊牛的事,他便挥了挥手道:“那是县太爷办的事,能有什么问题?你也别胡思乱想,我就是个报信的?” 满宝见娘亲实在紧张,就忍不住问道:“是机密吗?” 衙役这才看到站在钱氏身后的满宝,总觉得她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所以他摇了摇头。 满宝就道:“既不是机密就告诉我娘好了,我家都是我爹娘一块儿做主,我娘知道跟我爹知道一个样儿。” “那不行,上头指明要找周金,那我就得找周金。” 满宝就忍不住逗他,“那我爹在山上十天半个月的不下来,我们也找不着,你怎么办?住我家?” 衙役一呆,恼怒道:“怎么可能有人待山上十天半个月?” “怎么没有,猎户就会呗。”满宝的目光不由落在他身后,惊讶的问,“你背着个包袱,不会真的要住我家吧?” 衙役:“……这不是我的!” “那是给我家的?”满宝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不是有人给我爹寄了东西,所以驿站要送来?也不是呀,驿站只给官儿送东西,难道给我爹寄东西的是个官儿?” 衙役真是怕了她了,连连道:“行了,行了,你别猜了。” 他不就是想要点儿打点的钱吗? 怎么就这么难? 他瞪了满宝一眼后道:“是有人给你爹寄了东西……” 此话一处,屋里坐着的钱氏,屋外头围着的小钱氏等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然后忍不住在心底埋怨这衙役,真是的,寄东西有什么不能说的? 衙役吃了一口豆花后才继续道:“你们家是不是有个叫周银的?” 钱氏和小钱氏等人的心又猛的一下提起来,钱氏甚至眼前眩晕了一下,她一把抓住满宝的手臂,而满宝已经高兴的应声道:“是啊,是啊,他是我小叔,很久以前就卖身走了,是他给我爹寄的东西?我小叔当官儿了?” 这不可能! 当初周银的脸虽被划了十几道,但是不是他,钱氏还能认不出来吗? 那可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衙役却同情的看了满宝一眼,反正打点的钱可能无望了,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很干脆的把包袱拿下来,打开道:“这就是周银的东西,是从梁州送来的,三年前梁州闹匪患,周银带着家小出门时遇匪全死了,去年冬,梁州剿匪,这是从匪窝里找到的东西,这里头有周银的路引及一些东西。” 衙役见钱氏脸上怔然,满宝更是张大了嘴巴,便撇了撇嘴道:“梁州衙门觉着人死了总得通知其家人,便照着路引查了查,最后查出周银是我们罗江县人,怎么样,他是你们家的吧?” 满宝就拿起路引看,连忙给她娘念了一遍,问道:“娘,这是小叔吗?” 不是! 两个字在舌尖转了转,钱氏便想到去年来村里的那俩人,还想到山上的那座没有名姓的孤坟。 钱氏的眼泪一下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的往下落,她转而去捏着包袱里的东西,那里面有两身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有一双虎头鞋。 那衣服不知道是谁塞进去的,所以钱氏一把握住了虎头鞋,哽咽着点头道:“是你小叔,是你小叔,这路引上写的样貌与你小叔一模一样……” 钱氏转而一把抱住满宝,大哭道:“我的心肝啊,我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出去了这么些年都没回来看一眼,我还以为你是忘了回家的路,原来却是这样……” 门外的小钱氏和周喜也立即也哭了起来,姑嫂两个抹着眼泪就进去扶住钱氏,冯氏等全跟着哭起来…… 大人们一哭,孩子们就忍不住跟着哭,一时老周家哭声震天,急忙赶来的村长才到门口就听到这哭声,吓得一个激灵,连忙奔进去,高声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满宝也哭了,她哭得哗哗的,虽然没见过这个小叔,但毕竟是自己的亲人,而且娘哭得这么伤心,满宝便也忍不住跟着哭起来。 但她还好,便开口道:“村长大哥,我小叔死了。” 村长一脸的茫然,“你小叔是谁?” 钱氏已经反应过来,连忙高声哭道:“就是周银啊!” 村长瞳孔一缩,钱氏已经连珠炮似的哭起来,“衙役说,我家周银三年前就被土匪杀死了,难怪他一直不回家,也没信儿回来,原来他早没了,我以后可怎么去见公婆啊……”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中午十二点,真是,第一次发现复制粘贴也好累啊! ☆.第四百四十九章 贪占 一时之间,村长脑海中闪过各种念头,乱糟糟的,让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在想什么。 他只听得见钱氏在哭,“村长,当家的回来我怎么和他说呀,周银连个尸首都没有啊……” 这一句话好似劈开了村长的任督二脉,让他一瞬间通达起来,谁说周银没有尸首的? 当时周四郎抬回来的人一定是周银,哪怕对方的脸被划花了,但前一天才见过的熟人怎么可能会认不出? 但那个周银,是被官差找过,定性为盗匪的人;而这一个,却是被盗匪杀了的人…… 村长脸上要哭又哭不出来,只能对周喜和满宝道:“快让你娘别哭了,官爷还在这里呢。” 衙役是有些不耐烦了,但毕竟是人家家里死了人,他不好阻拦。 等钱氏的声音慢慢低下来了,他这才道:“县尉大人让我来通知你们,回头去县城消了周银的户籍,把该办的都办好,近来县太爷对民事关心的狠,你们可别给县尉大人惹麻烦。” 钱氏一脸胆怯的点头,问道:“需要带什么东西去吗?” 衙役这才从怀里拿出一个告示单拍给她,道:“拿着这个去,还有你们家的户籍,村人的具保书就行。” 村长还没问,钱氏便已经开口,“怎么还要具保书?” “当然要具保书,不然谁知道周银是不是你们家的?”衙役一脸理所当然的道:“这个具保书直接说明这路引上的周银是你们家的周银就行。” 没有这个东西,谁知道他们的东西是不是送错了人? 村长一听,立即看向满宝手里的路引。 满宝连忙给他看。 村长眯着眼读了老半天,心中各种念头都闪过,然后在衙役越来越狐疑时点头道:“这个就是她家的周银,这,这字可真别致,哈哈,哈哈……” 衙役一听,便知道他是不太认字,也没有多计较,他起身道:“行了,既然你们的村长也来了,那这事就算了结了。” 钱氏连忙挽留,“这都快午时了,官爷不如留下用饭,我让家里的小子去买条肉回来,这大热的天劳烦您跑一趟……” 衙役闻言一顿,就犹豫起来,没有钱,能吃肉也行啊。 钱氏见了,越发尽心的挽留,一叠声的吩咐小钱氏,“去给二头二丫拿些钱,算了,让老二家的亲去,买些肉回来,你再把鸡蛋拿出几个来给官爷炒个菜……” 衙役听了道:“你们家还养有鸡呀,鸡蛋多吗?” 钱氏闻言,顿了一下后赔笑道:“有几只。” 然后转头对小钱氏道:“算了,让你二弟妹去鸡窝里抓只鸡来杀了,再去菜园多要些菜蔬。” 衙役连忙道:“这鸡要嫩些的好吃,最好是头年下蛋的鸡,不然这有了年头的鸡虽然闻着香,但那肉太柴。” 钱氏应了一声“是”,和小钱氏道:“让你二弟妹抓只嫩一些的母鸡。” 满宝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胸中有股气冲撞着,她张嘴就要说话,却被眼尖的周喜一把捂住。 听到动静,衙役看过来。 钱氏立即道:“快把你幺妹带下去,这孩子哪看过这样的阵仗,一定是吓坏了,带回屋去,晚上拿了饭去村口叫她。” 周喜应了一声,半抱半拖的把满宝给带下去了。 门外的二头和二丫等人脸上也有些愤怒,但被娘亲和婶娘们瞪着,也被拦了一把,没有闹出事来。 冯氏瞪了他们一眼,压低声音道:“还不快带着弟弟妹妹们过去?就在房间里陪小姑玩儿,哪儿都不要去。” 周喜把满宝拖回房间,这才放开她。 满宝心中又是委屈,又是气恼,眼泪就哗啦啦的流。 周喜抱着她安抚道:“好孩子,这事不同其他,我们不能闹脾气知道吗?” 周喜不太明白,“就是因为事情不一样,我们才更应该生气呀。” 在她的记忆里,便是遇到不好的官差,爹娘和哥哥们虽然也会点头哈腰,却也会不软不硬的顶回去,这回子怎么把身段放得这么低? 满宝道:“他不过是个报丧的衙役而已,我还认识县太爷呢。” “这事不一样,这事不一样,”周喜不知道怎么跟满宝解释,只能给她擦了擦眼泪,道:“你可别出去坏娘的事。” 周喜道:“你看娘那么低头,就不能把这事给搅黄了。” 满宝这下垮下肩膀了,半响才点头道:“好吧,我不骂他,也不生气。” “好孩子。” 满宝抬头问周喜,“大姐,那真是我们小叔吗?我看路引上写着他是商州人,既是商州人,怎么又是我们家的小叔?” 周喜一愣,却是想起爹娘曾经说过,小婶是商州人氏,前些年日子刚好过一些的时候,他们就提过想要去商州找一找夏家的亲眷,只是商州那么远,他们连商州在哪儿都不知道。 不仅老周头和钱氏,就是胆儿比较大的周四郎也害怕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念头一闪而过,周喜想到了什么,立即起身道:“满宝,你就在屋里看书,等你五哥六哥回来带你玩儿,我去隔壁看看。” 一出门,看到二丫二头领着几个小的嘟着嘴不高兴的过来,连忙道:“别在外头晒太阳了,快进屋去陪你们小姑,别到处乱跑知道吗?” 周喜急匆匆的赶到隔壁,钱氏又让小钱氏盛了两碗豆花出来,衙役一碗,村长一碗,让俩人坐着说话。 看到闺女站在门外给她使眼色,钱氏就抹着眼泪出去…… 周喜把母亲拉到一边,低声将满宝问的问题说了,“娘,这路引我们也看不懂,总要问清楚才好,不然回头发现弄错了……” 钱氏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想留他多待一会儿,等你爹回来,话就好问了。” 钱氏说到这里眉头一皱,看着门外道:“你爹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要不我去山上找一找吧。” 钱氏想了想,点头道:“行,你去看看吧,你一个人,别走太深。” ☆.第四百五十章 相似 “我知道,这附近几座山头都小,不会有猛兽的,我又不去绵山那儿。” 周喜说到这儿一顿,绵山便是出了村后往县城那个方向的山,那一片是山连着山,倒是不高,记得小时候他们没少往那上面找野果,野鸡兔子之类的,那里面都比别的山多。 甚至还有野猪狍子和狼一类的东西。 但七里村的青年们胆子都挺大,并不会因此就不去绵山,呼朋唤友,只要人多,他们敢从这边一路越过绵山到另外一个县去。 可自从周银夫妻的尸首在上面被发现后,七里村的人就下意识的避开了那里,好些年了,很少有人再往上去找东西。 周喜急匆匆的出门。 钱氏依靠在墙壁上出神了一会儿。 老周家的孩子都被赶到了隔壁小院儿,大院儿这边只有四个儿媳在忙碌。 冯氏抹了鸡的脖子,正等着开水脱毛,方氏正在烧开水,何氏去菜园摘菜了,小钱氏则在和面。 家里早就没有米了,自然不能蒸米饭,最近一直吃的面片或烙饼,偶尔老周头会容许他们奢侈一把,让小钱氏给每人扯一碗面条…… 隔壁的小院里偶尔传过来几声孩子说话的声音,遥远得却像是天边传来,钱氏本来已经停下的眼泪突然就跟决了堤的河水一样哗哗的往下落,怎么止也止不住…… 老周头领着一众儿女赶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子,他忍不住高声问,“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屋里的村长和衙役听了声往外走,钱氏泪眼朦胧中先是看到了紧随其后的周喜,见她点了头,便知道已经和老周头说过了。 她便很干脆的靠在墙壁上没说话,她现在不想说话,更不想搭理老周头。 老周头看了她一眼又一眼,先在村长的介绍下和衙役互相认识了一下。 衙役惊讶的看着他身后一大群大小伙子,咽了咽口水后道:“好说,好说。” 满宝听到隔壁的动静,丢下一众侄子侄女就往隔壁跑…… “小姑!”二丫抓不住她,正要追上去,被放在床上的五头和六头就齐齐啊了一声,二丫便只能跺了跺脚,让二头去追小姑,自己回去继续看着两个堂弟。 满宝冲到堂屋,看到老爹,直接扑进他怀里,哇的一声哭出来。 老周头心疼得不行,连忙问道:“怎么了,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 钱氏擦干了眼泪走过来,拉过满宝给她擦了擦眼泪道:“别哭了,让你爹招呼客人。” 满宝依偎在母亲怀里抽泣起来,偷偷的偏了一下头,悄悄瞪了衙役一眼。 衙役没发现。 在看到老周头的六个儿子之后,衙役对老周家的人客气了许多,因此对钱氏上桌没说什么,对靠在钱氏身上的满宝也没说什么。 虽然已经告知了村长和钱氏,但衙役还是正式和老周头又重申了一遍,着重强调他们要带着东西去县衙里办理消籍手续。 虽然已经提前从周喜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他也估摸出了老妻的意思,但老周头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虽然名字一样,可到底不是自个的亲弟弟不是? 可当年周银死后找到村里来的官差却又让他如鲠在喉,此时便有一个机会让他,让老周家,甚至让整个七里村摆脱那个困境。 村长在桌子底下轻轻地踢了老周头一下,提醒他道:“金叔,官爷问你话呢。” 老周头闷闷的应了一声,“这具保书要多少户主签字啊?” “至少五户。” 老周头想抽烟了。 钱氏抹了抹眼角道:“官爷,我当家的兄弟情深,这会子还有点儿缓不过劲儿来。对了,我家周银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旱灾出去了,虽然路引上的样貌写的是我家周银,可那地方好像是商州……” 衙役喝了一口豆花后道:“可不是商州吗?梁州的衙门都查证过了,本来这些东西是已经发往商州了,但商州那边县衙的人说,这周银不是本地人士,是从我们绵州过去的,在当地娶了一个姓夏的娘子,夏家父母亡故后就带着家小搬走了,据说就是要回绵州来。” 老周家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衙役一拍大腿道:“结果也不知怎的,人去了梁州,一家三口还都遭了山匪毒手,要不是年前梁州剿匪,恐怕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死了呢。” 衙役不太有诚意的安慰了他们一声,“你们节哀顺变,好歹这会儿知道生死了不是?” 老周头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 钱氏却是率先回过神来,点头道:“是,是,您说的有理。” 钱氏起身,拉住满宝对衙役笑道:“您先坐着,我去厨房看看……” 家里人多,小钱氏做菜便很快,不一会儿就置办了好一桌席面,然后端了上去。 老周头只点了周大郎一块儿坐下,其他儿子自个去厨房端了一碗面片汤蹲在院子里吃。 衙役对此毫不在意,他啃了一个鸡腿,乐道:“我就说嘛,这鸡就得吃嫩的,你们家养的鸡可真够好吃的,这算是爷今年吃过的最好吃的鸡了。” 老周头对他笑笑,将另一个鸡腿也夹给他,笑道:“官爷觉着好吃就多吃些。” 村长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暗道,这要是钱婶儿在这儿,便是再不舍,钱婶儿也会送给他一只鸡提走。 不过,管他呢。 村长低头吃面,周银的情况,除了老周家,他是最了解的一个,刚才衙役说的,要不是确定周银是七年前死的,他也几乎要以为衙役带来的就是周银的遗物了。 情况这么相符,还怕啥? 衙役吃饱喝足,最后还是带了东西走。 因为他觉着豆腐也很好吃,于是老周头便让小钱氏给他包了好几块豆腐,还得搭送他一个篮子。 人家还看不上小篮子,非得要他们家放在屋檐下的一个大篮子。 老周头一一忍了,反正这些东西不贵重,但想要鸡是不可能的。 才杀了他一只刚下蛋的小母鸡,可把他心疼死了,还想要拎走一只,做梦呢? 衙役见暗示明示都没用,便撇了撇嘴冷哼一声走了。 显然一顿饭才发展起来的情谊立刻烟消云散了,甚至印象可能还往下掉到了负数。 ☆.第四百五十一章 怀疑 人一走远,老周家立即把大门给关上了,周四郎往门外啐了一口,暗骂道:“吃不死你!” 钱氏脸一沉,喊道:“老四!” “哎——”周四郎立即满脸笑容的转身,“娘,您有啥吩咐?” 钱氏将满宝交给他,道:“送满宝去白家和小公子们读书。” 周四郎立即殷勤的上前提过满宝的书箱。 满宝嘟了嘟嘴道:“娘,我不想去。” “怎么不去?”钱氏板着脸道:“你才不是说刘奶奶回来了吗?你也应了人家要过去请安问好的,不去岂不是失信又失礼?” “去吧,太阳太大,午休也不必回家来,下午直接一块儿去先生那里上学,”钱氏道:“如今家里乱糟糟的,我和你爹都还没一个章程,你留家里也没用。” 满宝却觉得娘似乎是有事瞒着她,但她不能违背娘亲,便只能闷闷不乐的跟着周四郎走了。 周四郎走在她的身侧,顶着大太阳给她遮阳,一路安慰她,“你是不是因为那个衙役很讨厌才不开心的?” “没错!”满宝道:“还有,小叔死了。” 小叔早死了。 周四郎暗道,不过他还是做出一脸惋惜的样子,“这事其实爹娘和家里早有预料了,毕竟这么多年没消息。” “衙役说小叔都娶媳妇了,还有一个孩子,那些山匪也太可恶了,连孩子都杀。” 周四郎连连点头,“不错,他们都是坏人!” “那个衙役也不是好人,娘这么伤心,他还光顾着从我们家里捞东西。” 周四郎就给她出主意,“满宝,你不是跟县太爷挺熟的吗?下次去县城你去找县太爷告状,我刚才问过村长,知道了他的名字。” 周四郎冷哼道:“这样坏的差爷,继续在衙门里当差也是害人居多。” 满宝狠狠地点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问道:“四哥,他叫什么名字?” 兄妹俩边说边上桥,而此时,钱氏让冯氏把一众孩子拘在了小院儿,大院这边只留下了六个儿子和小钱氏。 一大家子和村长坐在堂屋里开会,连说话的声音都特意压低了一些。 村长将那张路引看了又看,心里还是很疑惑,“你们别说,这上头写的是很像小银叔啊。” “银叔就银叔,你还非得加个小,”老周头嘟囔了两句,道:“样貌像有啥,反正这路引上的样貌来来回回不就那几句话吗?什么五官周正,肤白,鼻子微挺……奇怪的是,这个周银怎么也是我们罗江县人,还是从我们这儿过去商州娶媳妇的……” 村长忍不住问,“对了金叔,我记着小银婶就是姓夏吧?” 老周头闷闷的应了一声,“所以你说巧不巧?” “巧!”村长放下路引,脸色也有些沉重,“这也忒巧了,就是县城酒馆里说书的都不敢这么说啊。” 屋子里一下沉默下来,都不知道要说啥。 从满宝那儿听过各类故事的周五郎和周六郎左右看看,忍不住小声道:“爹,娘,会不会小叔是得罪了什么人,但小叔也有朋友,这是小叔的朋友帮忙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家不要担惊受怕的?” 老周头生气道:“那前几年怎么不来,非得等到现在?” “或许是前几年没找到我们?”周五郎猜测,“去年咱村不是出事了吗……” 周五郎的话没说完,村长和老周头的脸色同时一变,也想到了去年灾后的事。 俩人竟然觉得周五郎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村长愁得不行,问道:“小银叔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老周头气愤的道:“他能是干什么的?就是读了几年书,会种地,会做些小本买卖而已,难道你还真信那些官差说的他去打家劫舍了?我家二郎是那样的人吗?” 村长没说话。 老周头愤愤道:“他回来时你也看到了,就他得意的那样子,他像是说谎的吗?而且那些来村的官差自己就很不对劲儿,你又不是不知道……” 说到后面,老周头的声音越来越小,虽然一直坚信周银不会做坏事,但这么多年来,他还是有些心虚的。 当时周银在家的日子太短了,他虽然说了那些年他的经历,可更详细的他们都还没来得及问,而且也没人能证实他说的是真话。 这些年也就靠着他早年间在村里的好名声,大家才会潜意识的相信周银不会干坏事,更不会做那些官差嘴里打家劫舍的山匪。 可别说让老周头拿出证据了,更详细一些的经历他都说不出来。 老周头抱着脑袋不想说话了。 村长便叹了一口气,转而问道:“那这事你们打算怎么办?” “给他治丧,”钱氏突然道:“给他招魂,就往外说立个衣冠冢,这些年我们也只敢偷偷的给他烧些纸钱香蜡,都没能好好的拜一拜,现在既然衙门让我们去消籍,那就把这些都办起来。” 村长想了想,点头,“这样也好,落实了这事,村子里的人也就了了一桩心事了。那具保书呢?” 钱氏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想了想道:“还得麻烦你给我签一个,剩余的四份我再去找其他家,放心,将来要是出事,你们咬死了被我家蒙骗,我一力担下来。” “金叔说的这是啥话,就算出事,那也不是咱的错,是县衙告诉我们人死了的,之前那么多年我们都咬死了扛过来,没道理时间越久,反而还怕了。” 这种事,事发的头一年是最容易被翻出来的,这会儿都七年了,县衙这次又送来了这么好的借口,没道理反而要翻车。 不过要人签具保书,这东西的确风险较大。 老周头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看向钱氏,商量道:“你去开钱盒,拿出一吊钱来。” 村长惊讶的看着老周头,这可真舍得出钱啊,一吊呢,这还是他那抠门的金叔吗? 老周头当然也心痛,但自家弟弟就要能吃到他们给的鸡鸭鱼肉和馒头白饭了,以后家里也终于可以不用太避讳谈起他,头上的那把利刃也被挪偏了点儿,所以这个心痛减轻了很多。 ☆.第四百五十二章 安排 钱氏拿出一吊钱,和小钱氏一起把这一千个铜板给分成了十串,一串一百。 村长忍不住看了又看,见婆媳两个数得飞快,忍不住沉思,村子里很少能有人数数这么快的,哪怕是数钱。 好像自从满宝念书以后,老周家的人数数就特别厉害了,有时候在村子里都能听到老周家的孩子一二三四……的数着。 这桩事压在心头这么多年了,老周头自然也等不住,将衙役带来的包袱抖了一下,把里面的两身破衣裳和鞋子抖出来,将钱放进去,还有衙门给的告示单,然后就和村长一起往外走。 站在门口,村长问,“你想找谁家?” “先去找来叔,看看他愿不愿意……”老周头已经想好了顺序,都是照着跟他家的关系亲疏来的。 村长也没意见,点了点头道:“周虎家应该也没问题,还有大亮他爹那儿……” 村长自然也想了一下,知道这几家跟老周家关系都挺不错,而且多少都受过周银照顾。 老周头点头,顶着大太阳便先往来叔家去。 而此时,满宝正有些闷闷不乐的低头吃奶酪,因为是冰过的,凉丝丝的,吃了好几口她的心情才算好起来。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都坐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 刘氏站在窗外看了一眼,转身走了。大吉沉默的跟在了后面。 刘嬷嬷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到了正院,刘嬷嬷站在了屋檐底下,让丫头们跑泡茶,或是去拿冰盆,院子里的人一下就被她指使走了。 大吉跟着刘氏入内,垂着手站在一旁。 刘氏将手放到了桌子上,一封信被她按下,她拿过茶碗喝了一口,问道:“满宝有说什么吗?” “说衙役来报丧了,周家的人已经接了告示单,”大吉顿了顿后道:“满小姐抱怨来的衙役太贪,在周家又吃又拿,还言语不逊,她有些生气。” 刘氏笑了笑道:“孩子嘛,有意气才是正常的,看来魏大人也只是在梁州做了布置而已。” 大吉低着头没说话。 初三那天,正是家里乱糟糟的在做生意的时候,一封信送到了他的手中,他一看那信的落款便知道是京城送来的,本来还犹豫着是不是要立即送到益州去,但见没有加急的字样才按捺下了。 今儿上午刘氏刚回到家坐下,应付完了儿媳回到院子,大吉就悄悄的从学堂那里回来了,把一直随身带着的信交给刘氏。 信是魏知派人送来的,里面有益州一事的最新消息。 去年犍尾堰决堤的案子年前就判了一半,益州刺史闫大人被判了斩立决,抄家,三族之内流放;而底下还牵连出了无数的官吏,也都是砍的砍,流放的流放。 而益州节度使和益州王的判决一直未下,朝廷为了这事前前后后吵了快一年,益州节度使黄大人一直被收押,而益州王则是被留在了京城,除了不能出京以外,他都人身自由。 四月,皇帝终于判了,黄大人被流放,而益州王则是被训斥一顿,同时被收回了一个县的封地以做惩戒。 魏知告诉刘氏,六月是皇太后千秋,皇帝是不可能砍益州王的,别说他们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犍尾堰的决堤和益州王有关,就是有…… 在没有叛乱的情况下,皇帝也不可能砍了益州王。 刘氏捏紧了手中的信,半天才压抑住情绪继续往下看,信的最后,魏知告诉刘氏,他已经为周银安排好了新的来历,可以确保周家脱离这一事。 但刘氏得保证周家的人要接衙门送去的文书才好,县衙认准了梁州死的是周银,那也要周家认下来才行。 不然周家一口咬定那不是自家的人,县衙便只能再查,不可能强迫他们认下。 可其实,七里村这里的情况反倒是最好把握的,周家人的心态,甚至整个七里村村民的心态都很好把握,只要抓住了他们想在这件事中想要的,想要达成目标就很简单了。 而他们想要的也极简单。 就是安全! 果然,周家都没多犹豫就顺势应下了这件事。 刘氏喝了茶,心情这才略微好一些,她将桌上的信收起来,打算藏好。 这些东西,将来若是翻案都是证据。 她安慰自己道:虽然前路依然渺茫,但她好歹知道了当年那对伸手帮她儿子的年轻夫妻是谁;还在朝中找到了一个有身份的同盟;现在还将周家从这件事中暂时摘了出来,让他们安全了许多…… 这都是好事不是吗? 最主要的是,她的孙子在长大,很平安,很健康,还很聪明的长大。 三年翻不了,那就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 刘氏缓下情绪来,抬头对大吉道:“你平日跟紧了少爷和满小姐,别让他们太调皮,要好好跟庄先生读书……” 大吉躬身应下。 刘氏这才挥手让他下去。 刘嬷嬷轻手轻脚的进来给刘氏添了一杯茶。 刘氏对她笑笑,问道:“刘贵还在地里吗?” 刘贵是刘嬷嬷的儿子,本来是在陇州管着庄子的,去年年底来会账,不知为何,刘氏将他留了下来。 白家不远处的那几亩种着瓜果蔬菜的和些许麦子水稻的地现在就是他管着的,他悄无声息的在那附近起了几间石头房子,平时就住在那里,都没有住在白家的下人房里。 那块地出去都是白老爷的田地,所以七里村的人基本都不过去,加上白家也没有在村里请人去修建房子,一直到开春后,村里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那里起了三五间石头房子。 一问才知道是白家建来住下人和养牛养羊的。 村民们知道后都忍不住咋舌,觉着白家的牛羊住的都比他们人好。 因为很少过去,所以没人知道,其实那边住着七八个人,平时只有一两个会出现在人前,其他人很少往村子里,或白家这边走。 刘嬷嬷并不知道老太太在做什么,她也不会去打听,她只是躬身道:“在地里呢,说是家里种的甜瓜长了虫,正在捉虫。” “让他来一趟,我问问他地里的事儿。” “是。” ☆.第四百五十三章 治丧(一) 刘氏小心翼翼的用着每一个人,甚至都不敢让他们彼此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刘贵很快就来了,这一次依旧是刘嬷嬷守着门外,屋里说话的声音很轻,她哪怕是全神贯注的去听,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 但刘嬷嬷并不想听,她会往前走一点儿,直接坐到栏杆外头去,然后看着院子里盛开的花发呆,这样就不会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小的带着人仔细的翻找过一路上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东西,近来我们每日进山,开始搜地皮,打算一点儿一点儿的翻过去。” “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不知道,”刘贵低头道:“绵山很大,里头树木茂密的地方不少,连人都下不去脚,所以这样搜很慢。” 刘贵没有说的是,想要在这一片山里找一包东西,比在大河里摸一滴水还要难,有可能这一辈子都找不到。 刘氏闭了闭眼后道:“我知道了,你们尽心尽力就好。” “是。”刘贵悄悄地退下。 刘嬷嬷看见他便笑开来,亲自送他出去,“天儿太热,你别总在外头晒太阳,多往树底下走一走……” 刘贵应下,也关心了一下母亲,“您年纪也不轻了,才和老夫人从益州回来,也得好好的歇一歇才行。” “我知道,我知道,我跟在老夫人身边也没做什么,就是捧捧茶,我自己都有小丫头伺候着,能辛苦到哪儿去?”刘嬷嬷看着他的脸道:“倒是你,我怎么瞧着你比初一那会儿更黑了?” 刘贵嘿嘿的傻乐。 刘嬷嬷愁得不行,“这才几天呀你就黑成了这样……” 刘嬷嬷把刘贵送到院门前,就迎面撞见了三小孩儿,双方忍不住一顿,白善宝已经看到了刘贵,揉了揉眼睛,干脆蹬蹬的飞跑过来,盯着他的脸问,“这不是刘贵叔吗?你什么时候来家里的?” 刘贵笑道:“少爷您忘了,我年前就来了,现在后头那块地就是我管着的。” “啊?你放着家里的大农庄不管,怎么来管这几亩小地?”而且还悄无声息的,要知道在大吉以前,白善宝和刘贵可是最好的。 他怀疑的看着刘贵,“你不会是犯错误了吧?” 刘贵脸色一僵。 白善宝见了却以为他不好意思承认。 他叹了一口气道:“你犯什么错误了,要不要我帮你和祖母说说情?” “不用,不用,”刘贵连忙道:“少爷,我就是舍不得老夫人和您,而且我娘也在这儿呢,在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平时种种地,给老夫人跑跑腿儿。” 白善宝便转了一下眼珠子,道:“要不,我把你要过来,你来替我当庄头怎么办?” 本来只是站在一边发呆的满宝一听,不乐意了,庄头怎么能随便换呢? 于是伸手拽了一下

相关推荐: 宣言(肉)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老师,喘给我听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修仙有劫   御用兵王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倒刺   我以力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