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439章

第439章

随道:“我们走回去,让车夫自去吧。” 他扭头看向周满,“周大人,我们同行?” 周满点头,“老唐大人请。” 俩人便穿过人群离开,周满问道:“唐学兄和杨学兄何时回京?” 老唐大人看了她一眼后道:“朝廷已经去了公文,这会儿应该在路上了,不日就能到京。” 周满点了点头,看坊门那里还有普通百姓送来的花,微微一叹,问道:“下一次大朝会是什么时候?” 老唐大人摇头,“不知,可能下旬,可能要等魏大人出殡吧。” 他停下脚步看向周满,“魏大人病逝,门下高官官为天下左相,不能空缺,周大人觉得何人能胜任?” 周满也停下脚步,皱紧了眉头思索,半晌后抬眼看向他,沉默的看了他许久,作揖行礼道:“下官先告退了。” 老唐大人笑着目送他离开。 跟在老唐大人身后的长随一头雾水,忍不住问:“大人,周大人怎么就突然走了?” 老唐大人微微一笑道:“她已经回复我了,走吧,回去收拾一些东西。” “收拾什么东西?” “一些书啊,成药啊之类的,衣裳鞋袜也不能少。” 长随:“大人要出外差吗?” “不是我,是知鹤。” 唐鹤和杨和书还是赶上了给魏知吊唁,俩人进京后先进宫回禀事宜,出宫后便去了魏府。 杨和书叹息道:“若是没有魏大人在朝中斡旋,我在江南所做的事不会那么顺利,甚至可能都去不了江南。” 皇帝和魏知相信他,不代表其他朝臣也信他。 朝上的反对全靠魏知挡着,皇帝压了下去,他才能全身心的放在江南上。 唐鹤也叹息了一声,“不过魏大人能撑到现在已是奇迹,听说周满他们种出了新稻种,魏大人还亲自去看了,算是走得无憾了。” 杨和书拢眉,“不知陛下可选定了左相,我们是留在京城,还是继续外放。” 唐鹤问道:“你想外放还是想留在京城?” 杨和书想了想后道:“我先去见一见周满吧,问一问新稻种的事,若是和新麦种一样,留在京城的作用更大。” 唐鹤点头,“你外放多年,的确应该回京了。” ☆.第3140章 大朝会 唐鹤眼珠子转了转,道:“我和你一起去见周满,听说陛下和魏大人最后一面,身边除了太子外,就是周满和萧院正在了。” 作为前一任左相,皇帝肯定会问魏知推荐人的,他们君臣得宜,皇帝又念旧情,肯定会听一听魏知的意见。 杨和书无奈的看着他,“和你打一样主意的人只怕不少,她又不傻,还能告诉你?” 周家最近几天也是门庭若市,很多客人上门来求见。 有借口是来求医的,也有说是想了解一下新稻种,还有说来为周大人接风洗尘的。 周满在见过两个求医的人后便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了,于是开始让周家闭门,谁上门求见都不见。 要求医,有本事通过太医院请她,要么就去济世堂里等着。 万田上前敲门时,门内的门房都不开门,直接道:“我家主人身体不适,不见外客。” 万田道:“我们家老爷是周大人学兄杨和书。” 门房一听,打开门探头往外一看,看到站在外面的杨和书和唐鹤,立即将两扇门都打开,“是杨大人和唐大人啊,快里面请,小的这就去禀报。” 周满听闻,高兴的来接人。 杨和书已经好几年没见她了,这一下看见忍不住道:“小姑娘长大了呀。” 周满不好意思的抿嘴一笑,“学兄是什么时候回到京城的?” “今日一早。” 周满给他们倒茶,“已经去吊唁过魏大人了?” 俩人一起点头。 唐鹤在她的书房里转了一圈,问道:“听闻你们周家种出了一株新稻种。” “其实不是一株,而是两株,不过产量都差不多,所以大家直接当成一株看了。” 杨和书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周满在书案上找了找,找出两沓纸给他看,“丁二三三号很高,所需的湿度更高,辛二一二号要矮很多,但它的稻穗也很长,更耐旱。还有就是味道,我觉得辛二一二号更好吃,但我爹娘更喜欢丁二三三号。” “其他的区别,还得在研究,现在只在陇州、青州、剑南道和雍州种植有,不知道在其他地方的种植情况会怎样。” 唐鹤挑眉,“陇州?” 周满点头:“那是白善家呀。” 唐鹤冲她竖起大拇指,袍子一撩坐到了椅子上,“早听你们说过试验田的事,早两年都说培育结果不是很好,没想到悄无声息的,你们竟然培育出来了。” 杨和书已经低头看完了纸上的数据,收好后还给周满,“我要留在京城。” 唐鹤眨眨眼,“户部?” 杨和书点头,“只有在户部才能更好的推广新稻种,之前新麦种便用了很长时间才推广开来,甚至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未曾试过新麦种。” 唐鹤皱眉,“户部……没有空缺吧?”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不能凭空变出一个坑来呀。 周满却思索起来,半晌后道:“也不是不可能……” 杨和书和唐鹤扭头看向她,周满冲俩人摊手,“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太医,闭紧嘴巴是基本素养。”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和她道:“多谢。” 唐鹤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她,“你这话和全都说了有什么差别?嗯,还是有差别的,比如,下一任左相是谁?” 周满不理他,她怎么知道是谁?不过老唐大人有很大的几率接任就是了。 她觉得,如果她是皇帝,她就会听从魏大人的建议选择老唐大人,可这样一来…… 周满看向唐鹤,一脸的同情。 唐鹤对上她的目光,生生打了一个抖,身子往后一仰,“你,你干嘛这么看着我?” 周满道:“回去吧,你们今天刚进京,又是进宫,又是去吊唁的,肯定累了。” 杨和书也不与她客气,起身道:“那我们先告辞了。” 唐鹤直到走出周家都还一头雾水,“你说周满刚为什么那么看着我?” “不知道。” “猜一猜嘛,”唐鹤实在想不出来,“以你的聪明才智帮我想一想。” 杨和书就替他想了想,“或许是见你形容消瘦,所以可怜你?” 唐鹤一脸怀疑,“你不也瘦了,她怎么不这么看着你?” 唐鹤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了。 魏知临走前留了话,不要魏家大办丧礼,无奈前来吊唁的人多,皇帝又让礼部前去帮忙,所以声势更大。 但魏家还是坚持只停灵七日,然后就出殡了。 魏知下葬后,皇帝便下令开大朝会。 周满一大早便穿好官服,领着第一次上朝的周立重跟在庄先生身后进宫。 到了太极殿,周满指着门边一个位置道:“你的位置,醒神些,多听少说话,我们不是重臣,只需上大朝会,就是来长见识的,很少会叫到我们。” 反正她上大朝会多年,在大朝会上被问道的次数少之又少,一双手脚便可数得过来。 周立重应下。 庄先生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周满看了一眼,微微松了一口气,离得有些远,而且她的位置还在后面,好开心。 周满舒出一口气,在自己的位置上才坐下,便见到了唐鹤和郭县令。 周满直接略过前天才见过的唐鹤,看向郭县令,“郭大人,好久不见了。” 郭县令笑着颔首,“是啊,好久不见周大人了。” 大家站着说了一下闲话,外面便唱名皇帝来了。 百官立即站好,在皇帝站定后跪下行礼。 皇帝让百官坐下,叹息一声道:“魏卿病故,门下省需要人接手,诸位爱卿可有推荐的人?” 百官沉默,他们倒是想要推荐一下自己,但他们敢吗? 周满低着头坐着,听着大殿的寂静无声,好久皇帝才道:“魏卿倒是为朕推荐了几个人。” 他道:“朕思虑许久,最后更属意唐爱卿,诸位觉得如何?” 当然有人有意见,皇帝开了一个头,当即有人出列道:“陛下,臣有推荐……” 坐在周满右前方的唐鹤却如遭雷击,他僵硬的扭过头来看周满。 周满往上面看了一眼,见皇帝没注意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伸手将他脑袋推回去,低声道:“看前面。” 唐鹤心底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爹要当左相了! 然后是,他是左相之子,但已经过了纨绔的年纪。 最后才想起来,他爹是左相,同朝为官,且官职不低,又才立了一个大功的他怎么办? 唐鹤心底泪流满面,他终于知道周满前天为什么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了。 ☆. 第3141章 官职调动 皇帝用了半个大朝会的时间定了左相人选,老唐大人从御史台调往门下省。 刑部封尚书调往御史台接任,接手刑部的却不是左右侍郎,而是剑南道节度使张世德,刑部左侍郎外调,右侍郎擢升为左侍郎,唐鹤被点为刑部右侍郎,加巡按御史,代天子巡视天下州县,为刑部复核案件…… 其他部门也随之变动,户部左侍郎一职空缺出来,由杨和书接任…… 等调完官职,皇帝开始点明新稻种一事,周立重已被封为从六品司农寺丞,但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知道新稻种的主要功劳还是周满白善等人。 不过新稻种是在周满的职田里种出来的,听吩咐做事的又都是周家人,听闻她素来喜欢花草植物,平日里出门踏青都要带上药锄,只要是没见过的她都要挖回家去研究。 所以这新稻种多半是她让培育的。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直接略过白善等人封赏了周满。 崇文馆里,从四品编撰已经到头了,再往上就是馆事了,那是孔祭酒的职位。 皇帝不想再给周满封一个司农的官儿,所以直接封赏爵位,从县主封为郡主,封地依旧在栎阳。 至于周满折子中提到的白善、白二郎和殷或三人,皇帝给了他们金银赏赐。 官职太少,而且他们四人,除了周满和白善还算勤勉外,其他两个可都是光占坑不那什么的人,皇帝可不想把官职给他们糟蹋,就是虚衔也不行。 这一次大朝会开得尤其长,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中午时内侍送来工作餐。 这还是周满第二次在朝会间歇吃午食,一如既往的不好吃。 趁着大家都在用心吃饭,唐鹤转过身来面对周满。 周满捧着自己的饭盘,想了想,挑了一块还算好的肉放在他的饭盘里,安慰道:“唐学兄,你别伤心,巡视天下其实没什么不好的,你的理想不就是想天下无冤案吗?这个官职正对你下怀啊,而且你还能趁此机会遍访天下朋友,去到青州就来找我们玩儿。” 唐鹤道:“你看一看我的脸,黑也就不说了,你看看还有几两肉?” 他道:“我倒不是介意出巡,而是……不是那么急的出巡,好歹让我养一养身体呢?我的伟岸英俊全都没了。” 一旁的郭县令放下筷子,抬头看向他,“唐大人,我要吃饭的,你别害我。” 唐鹤:“我害你什么了?” “害我喷笑,损坏食物。”郭县令指着不远处坐着的杨和书道:“你在他的面前说英俊?” 唐鹤强调道:“我说的是伟岸!” 杨和书道:“你这是累的,便是出巡,只要多注意休息,过不了多久肉就回来了。” 周满则是认真想了想后道:“我给你开张方子?” 唐鹤心中一紧,“你不是说是药三分毒吗?难道我现在的身体已经严重到要吃药了?” 周满:“药膳方子,没有让你吃药。” 唐鹤,“不还是放了药吗?” 周满:“你知道羊肉、鸡肉和鱼在医者眼中也属于药吗?” 唐鹤立即紧闭嘴巴,见周满低头吃饭许久不说话,他就暗示道:“我觉得以鱼入药最好。”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摇了摇头后和周满道:“唐夫人不喜鱼腥,所以他家很少食鱼,但他又喜欢吃鱼,你给他开个药膳方子吧,有个你的方子,他在家里就可以想吃就吃了。” 周满点头道:“没问题,你等着,回头我给你开张方子。” 她扭头问杨和书,“杨学兄,你要不要?” 杨和书摇头,“我不需要这个。” 崔氏很爱重他,只要他在家里,饭桌上永远有他喜欢吃的几道菜,还能换着来,不重复的那种。 杨和书提醒唐鹤,“张尚书要交接益州事务,又要进京,只怕你等不得,所以趁着封尚书还未离任,一会儿你就去问一问巡视的事吧。” 唐鹤叹气,“陛下总不能让我立刻出京吧?” 郭县令道:“倒不至于,这一次各部都有变动,连太医署都动了两个官员,事务繁杂,不是一时半刻能理清的,应该能多留你一段时间。” 周满道:“找着机会亲自问一下陛下呗,看看他希望你啥时候出京。” 唐鹤:“……要不你帮我问问?” 周满想了想后觉得这事儿不大,于是点头。 唐鹤被噎住,好半晌才道:“你还真打算去问呀?” 杨和书对她道:“你别去,还有老唐大人呢,这种事轮不到我们。” 唐鹤点头,“前两天挺聪明的,别人问什么都不回答,这会儿却揽事。” 周满是真的觉得这不是问题,皇帝这段时间既伤神又伤心,加上前段时间生病,所以最近身体感觉很疲倦,不太好。 周满和萧院正轮流为皇帝调理身体,尤其她扎针时间又长,君臣便有许多闲话要说,她觉得唐鹤这个问题就很闲话,完全可以在扎针时问一问皇帝嘛。 不过杨学兄和唐学兄都这么说了,她也就压下了这件事。她抬头看了一眼上面,发现皇帝已经放下筷子喝茶,立即埋头扒饭,“赶紧的,陛下吃完了。” 其他三人一听,连忙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吃饭。 皇帝往下扫了一眼,发现还有不少人在吃,便又拿起筷子和空盘子,看着底下的众臣吃饭。 他以前行军打仗,习惯吃得快些,而且这饭又不是很好吃,必定要吃得更快。 皇帝捧着空盘子有半刻钟,看大多数人都吃好了,剩下的也差不多了,于是放下筷子和盘子。 百官们见状,纷纷放下,将碗筷收到食盒里放在身侧。 内侍鱼贯而入,将食盒一一收下去。 皇帝问道:“各地秋收都陆续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秋税,今年因江南盐场出问题,荆州一带又出现水患,为疏浚黄河拨了不少钱粮,如今国库空虚……” 大朝会一直开到申时结束,周立重从自己的位置上起来时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周满走向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后伸手在他后腰和后背的几个穴位上拍了拍,周立重立即觉得呼吸过来了,他压低声音道:“小姑,这上朝比我大暑天的下地还要辛苦啊。”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42章 讨价还价 皇帝招周满回京,一是为了魏大人的病,二就是为了新稻种之事了。 他也知道周家是周满做主,如果只是封赏,颁了圣旨送去青州是一样的,之所以把她叫回来,是为了和户部、司农寺商量稻种培育和稻种收购一事。 大朝会才结束,周满正想着出宫回家歇一歇呢,结果才出殿门就被古忠拦住了。 他弯腰笑道:“周大人,陛下要见您。” 不过他还没走,而是等了一会儿,等杨和书出来后,对他道:“杨大人,陛下召见。” 俩人对视一眼,和一同出来的唐鹤点点头,与古忠一起去了后殿。 皇帝坐了快一天,虽然中途休息过,也上过茅厕,但这会儿还是累得不轻,正转着脖子四处走,一转头见太子稳稳的坐在椅子上,便指着他道:“你也动一动。” 太子:“……父皇,儿臣不累。” 皇帝不信,正要说他,杨和书和周满就到了。 皇帝让人进来,招呼俩人坐下,“午膳没吃好,朕让人备了些饭食茶点,我们边吃边说吧。” 周满和杨和书躬身应下,在太子的对面坐下。 不论是周满和杨和书,都有和皇帝同桌而食的经验,倒也不至于紧张,只是略有些拘谨而已。 皇帝今天也累了,不想寒暄,因此直接道:“朕看过那记录的数据,如今能用的两株稻种只在你们几家里有,朕会让户部和你们购种,此事由长博负责,子谦啊,你也知道,今年国库花销甚大,如今库中已经没多少银钱……” 周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话是对着自己说的,皇帝很少叫自己的字,这一叫她还有些不习惯,她打了一个抖,忙道:“陛下别这么说,价格我可以在常价上便宜些的,为陛下分忧嘛。” 一旁坐着的杨和书便清了一下嗓子,吸引了周满的注意力后问道:“这个常价是种子的常价,还是粮食的常价?” 皇帝也眯着眼睛笑眯眯的看向周满。 周满:“……陛下觉得呢?” 皇帝就扭头看向太子,“太子觉得呢?” 太子:…… 杨和书脚微微一移,脚踩住了周满的脚尖微微用力,周满就笑嘻嘻的道:“那当然是按照粮食的常价了,陛下厚恩,臣一家无以为报……” 皇帝就笑眯眯的道:“也不能让你太吃亏了,就按照常价来收吧,不必便宜,免得户部以后欺负你。” 杨和书:……户部不还是您的户部吗? 大头都让了,周满也就不在意小头了,所以推辞了,坚称这是她应该做的,她是自愿的。 皇帝高兴,便指着一道鱼羹让古忠给她盛两勺子,笑道:“这鱼羹好吃。” 周满吃了一口,暗暗呼出一口气,抬起头来就冲皇帝笑,“是很好吃,陛下,臣也有一事禀报。” “什么事?” 周满放下勺子道:“青州医署现在已经开了三所,但还是不能让全青州的百姓享受到医署之利,更不要说其他地方医署了。” “各地医署需要不少医者,除此外,还有医署所需的管理、打杂的官吏,皆缺乏得很,”周满道:“臣想请陛下扩大太医署的招生范围,或者在国子监考试中增设一项,到时候监署合作,为太医署培养一些人才。” 这事儿不小,虽琐碎,却影响深远,皇帝也放下了筷子,那帕子擦了擦嘴巴后问,“还有吗?” 周满就嘿嘿一笑道:“还有就是州县医署改制之事,臣先前有上折陈明此事的。” 皇帝就看向太子,“朕记得你先前为此背书,各位大人可答应了?” 太子不动声色的道:“有不少人赞同此意。” 皇帝眯着眼睛看太子,“那不赞同的人呢?” 太子道:“父皇,如今太医署学生入军中作用极大,加上太医署所出成药,虽还不能盈利,但也能抵去不少花销,儿臣觉得此举可以。” 周满连连点头,劝说皇帝,“陛下,您别看现在医署是亏本在运营,时间长了,肯定赚钱的,就算不赚,也不会像现在亏得这么厉害的。” “而且您想想,医署能救多少普通百姓啊,这些亏的钱也都是用到您子民身上,他们可也都是您的孩子……” 皇帝正喝汤,直接就给呛到了。 太子暗暗瞪了周满一眼,和古忠一起服侍他爹擦了擦衣襟。 皇帝遥遥点了点周满,气乐了,不过略一停顿后道:“朕听人说白家在陇州也种了许多新稻种,且收成比之青州和绵州一点儿不差。” 周满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咬咬牙道:“行,常价给您。” 皇帝强调道:“是常价给户部。” 周满敷衍的点头,不都一样吗? 这一顿饭,宾主尽欢,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皇帝等杨和书周满走远了便和太子叹气道:“要是朝中那些老狐狸也如周满一样爽快就好了。” 太子腹诽了一句,有事子谦,无事周满。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也赞了一句,“她到底年轻,对私利看得不是很重。” 而和杨和书往宫外走的周满正掐着手指头做心算。 杨和书看了她好几眼,忍不住问道:“你算什么呢?” 周满:“我算一算新得的郡主封地我要种多少年才能回今天舍出去的钱。” 杨和书听了忍不住一笑,“那你肯定是赚的,不算荣誉,只算封地价值的话,用不了几年就赚回来了,而那封地是一辈子的,你努力活个八十岁,那就还有近六十年的时间,若是皇恩浩荡,到时候你的爵位能有人袭,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那就更赚了。” 周满一听,心顿时不痛了,连连点头道:“好主意。” 杨和书笑出声来,问道:“这样一想是不是高兴许多了?” 周满点头,见他笑成这样,不由道:“杨学兄,你刚才跟着陛下一起坑我。” 杨和书道:“在其位谋其政,我现在是户部的人了,我是买家,你是卖家,我自然是要户部利益最大化的。” 周满一想也是,略过此事,“学兄,我价钱已经很低了,到时候你们户部可不能压我的钱。” 杨和书笑道:“放心,一定如数准时给你。” 周满就放心了。 ☆.第3143章 有所为 回到周宅,天都快黑了,周立重正被周家人围着说大朝会,看到周满回来立即围上去,“累了吧,快去洗漱休息?” “要不要先吃饭?我听立重说,你们这一天都在开会呀。” 周满挥了挥手表示没事儿,先回屋换了便服,然后便去见刘老夫人,将她把陇州的新粮种卖给户部的事儿说了。“ 刘老夫人对钱执念不深,若能用钱换仕途,对她来说是很划算的事情。 所以她只问一句,“我们一粒种子也不能留下吗?” “不,我们可以自留稻种,”周满道:“选种时多选一些,祖母,栎阳那边我又分了些封地,虽说我只收税不直接打理,但封地下的百姓过得好,我也有益处,所以我打算来年开春分一些粮种下去。” 刘老夫人就明白了,问道:“那边你打算怎么打理?” 她道:“之前你是乡主、县主,封地不是非常大,可以全权交给县衙,但现在你封地扩大如此多,只怕还全部交给县衙不妥。” 县衙在封地上收不到财政,未必会多上心,到时候损失的不仅是周满,还有封地内的百姓,对周满的名声也不会很好。 周满想了想后道:“要与县衙官府打交道,我兄嫂们都不合适,立君那里已经很忙,我总不好什么事都麻烦她,祖母觉得白氏这边可有合适的人?” 刘老夫人嘴角微挑,和她道:“你要是放心便将此事交给我,我来替你选人。” 周满笑道:“我当然是相信祖母的,那我全都交给祖母了。” 再不会有比刘老夫人更合适的人了。 周满起身,“我去和我爹娘说一声,我家里这边也要留下足够的种子,剩下的都要卖给户部。” 她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道:“祖母,我只卖了我娘家和咱家的粮食,堂伯那里……” 刘老夫人微微一挑眉,笑道:“我会与他写信的。” 周满就高兴的走了。 白老爷手上的那些粮种就囤积居奇吧,还有立君手上的。 有杨学兄在,这些粮种到了户部手上,分发到各州肯定是公平的往下平分,有些消息灵通的富贵人家肯定会想办法从它处买的,这时候白老爷手上的那批稻种就派上用场了。 周家人对于周满把粮食卖给户部的事没什么意见,这么多粮食还是常价呢,多好。 除了周立君和周四郎,周家没人能想到当年新麦种的价格上。 等众人都散去,周满就叫上周立重一起去书房里议事,周立君和周四郎已在。 周立重往外看了一眼,“小姑,怎么只叫了我们?” 周满道:“我们四个就够了,人多嘈杂。” 她扭头看向周立君,“你们在向家那边的庄子收成如何?” “产量不比村里的低。” 周满点了点头,和她道:“杨学兄素来公正周全,他肯定会颁法令打击假的新稻种和新稻种价格,你们自己要心中有数,钱可以挣,但不要失了本分。” 周立君应下,“小姑放心,我知道的。” 周满点了点头,这才对周四郎道:“新稻种不能出关,江南一带未曾试验过,也不能流到那边去,你要卖只能在中原一带卖。” 周四郎,“难道他们还能堵住流往江南的路径?” “不用堵,只是不能大量的流入,以免新稻种在江南不适应出现灾情,要是有人想要试种,我们也不会拦着,”周满道:“司农寺稍后会在各个地方选择试验田,以试种新稻种,等明年秋天就知道江南适不适应这新稻种了,我不想你们去淌这趟浑水。” 周四郎就摸了摸鼻子,“好吧。” 周满伸手拍了拍周立重的肩膀道:“明天我带你去司农寺报到,陛下一下封你为司农寺丞,只怕你会不习惯。” 她道:“官场中的习性,便是我入朝多年也有不习惯的地方,所以你没必要太过迁就他们,我们虽然入朝为官,但并不是为了什么远大前程,你往近处看,这只是我们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罢了,所以先前在庄子里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她道:“我不能在京城久留,等新稻种和医署的事确定后我就要回青州去,你要是有什么疑惑便去请教庄先生。” 周立重点头。 周四郎问她,“你什么时候去青州?” 周满摇头,“我也不知,看朝中议事的速度吧。” 医署改制一事,她和太医署已经运作半年多了,却还是没能完全确定下来,虽然这一次征得了皇帝的同意,可谁知朝中诸臣速度有多慢呢? 商量完事情,周满让他们离开,她坐在椅子上思索片刻,拿出信纸来给白善写信。 见字如晤后便是委屈的抱怨了一声,陛下出面,我将我们的所有新稻种按照粮食常价卖给了户部,先前我们想着用它像当年的新麦种一样大赚一笔的事要不成了,你那里,应该不日也会有公函过去…… 北海县那边,新稻种基本上都被白善用在了官田上。 官田所出,除了他的职田那一份外,其余的收成全部都属于县衙。 朝廷要是想强征,那是连钱都不用付的。 周满写信让白善做好心理准备。 等周满写完信封好,以至深夜,她伸了一下懒腰,将信封上后才回屋睡觉,她决定明天睡懒觉! 作为被召回来的外放官员,她不用上衙门点卯的,就连崇文馆那边都没做要求。 所以周满一觉到大天亮,要不是被西饼推醒,她能睡到中午。 她勉强睁开眼睛,问道:“怎么了?” “娘子,宫里来人了,说是让您去上朝。” 周满将薄被拉到头顶,翻身将被子都卷在身上,声音闷闷的道:“你被骗了,昨天刚上完大朝会,今天怎么可能还上?” “不是大朝会,是小朝会,娘子,快起来吧,内侍还在外面等着呢。” 周满一下掀开被子坐起来,一脸懵,“小朝会?我不用上小朝会呀。” 话是这样说,她还是急忙起身,匆匆忙忙洗了一把脸换上官服,套上靴子就往外跑,“娘子,老夫人给你准备了吃食,您带上吃。” ☆.第3144章 进击小朝会 周满看到内侍一脸焦急的等着,哪里还敢带上饼啃? 她抢过西饼手里的两包装了点心的纸袋往袖子里一塞,跑出去,接过大吉手里的缰绳就上马。 “陛下怎么突然召我小朝会?” 来的内侍是古忠的人,因此他详细的解释道:“陛下一早就召见诸位大人开小朝会,大人当时便在名单上,但通知的内侍去了太医院不见人,又去了崇文馆,还是没人,最后去了太医署……” 周满心都凉了,她就睡了一次懒觉…… 打马往皇城去,她还不敢快马加鞭,压着速度跑到宫门口,一下马就把缰绳扔给大吉,一进宫门撒腿就往太极殿跑。 巡逻的侍卫和路过的内侍:…… 在他们跟前这样跑,他们到底是抓,还是不抓?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周满已经跑到太极殿下的台阶,开始往上跑,侍卫们便睁只眼闭着眼的当看不见。 哼,以为太极殿那台阶是好跑的? 周满上到太极殿时,气都喘不匀了,她拿出帕子擦了擦汗,靠在大柱子上冲看着她的侍卫挥了挥手,指了指书房的门口。 侍卫好心告诉她,“小朝会已经快一个时辰了,您进去吧。” 周满摇头,一边调匀呼吸,一边咽口水润嗓子,“还是进去禀报一声吧。” 万一皇帝不想她参加小朝会了呢? 侍卫见她就是不肯挪步,也不敢勉强她,转身进去禀报。 古忠很快出来,看到周满靠在大柱上的样子,不由一乐,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大人这样进去岂不是殿前失仪,还是到偏殿梳洗一下吧。” 周满连连点头,求之不得。 古忠就带了周满去偏殿,让人打一盆温水来。 周满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去后才感觉好些,她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问道:“古大人,陛下为何突然想起召我开小朝会?” 古忠笑道:“周大人忘记昨日和陛下说的太医署的事了?” 周满一拍额头,“我以为这些事只要和萧院正、罗署丞谈就好,怎么还要找我?” 毕竟她现在太医署中只是青州医署署令而已。 古忠压低了声音道:“还有些别的政务,陛下说不定也要问政的。” 周满若有所思,“不是太医署的事情,与我问政,朝中大臣不会反对吗?” 古忠没说话,热水上来后亲自拧了布巾给她,周满立即回神,连忙接过,“多谢古大人,我自己来就好。” 古忠微微一笑,退后一步。 朝中上下文武百官,会叫他古大人的没几个,周满算其中一个。 周满擦了擦脸,将头发重新拢了拢,把官帽带好,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这才挺直了腰背和古忠进去面见皇帝。 皇帝掀起眼皮看她,“周大人,这一大早你去了何处?朕派了三路人马去找你都没找到。” 周满老实的跪下认错,“回陛下,臣犯了懒性,没有到衙门点卯,请陛下降罪。” 底下坐着的大臣们都没说话,有人知道老唐大人和周满关系不错,尤其最近私底下有流言,觉得老唐大人肯定是在周满那里听到了些风声才能在皇帝问策时更强一头,从而摘得左相这颗果实。 当时魏府吊唁,不少人都看到俩人一起走了,虽然只是在路上走了一段,但谁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老唐大人不动如山的坐着,不过作为前御史台大夫,他也没参周满怠政。 坐在刘尚书旁边的杨和书就躬身笑道:“陛下,周大人自回京后便一直忙于政务,今日难得偷得半日闲,她素来只参加大朝会,不知道小朝会召见也是情有可原,何况,她还是外放官。” 外放官回京不用点卯也是规矩。 周满老实的跪着。 刑部左侍郎道:“我记得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这可不是外放官。” 他道:“周大人平时在青州也就算了,管不到崇文馆编撰的事,好容易回一趟京城,怎么也要打理一下崇文馆的政务吧?” 周满诚实的道:“陛下,崇文馆修撰医书的事臣从不敢懈怠的,今年的稿子都已经上交。” 萧院正立即道:“不错,崇文馆已经将稿子交到我们太医院,由太医们共审,没有问题便可印刷,今年周大人已经上交有两册,上册医书已经印刷出来给学生们用了。” 皇帝本来就不是很生气,因为周满的确是他临时叫来的,于是抬手道:“平身吧,坐下听一听,一会儿要谈地方医署改制之事。” 太子突然道:“父皇,周大人是外放归京,没有约束,下次小朝会再想找她还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呢,太过费事,不如下令让她每日进宫小朝会议政,倒省了不少人力。” 周满:…… 皇帝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场下令。 周满只能低头应下,然后起身走到杨和书旁边的席位上盘腿坐下。 老唐大人和刘尚书勾了勾嘴角,对此事并没有意见。 李尚书看了周满一眼,欲言又止,皇帝已经道:“继续吧,说到哪儿了?” 老唐大人道:“盐运司进江南,改变制盐之措的事。” 周满眉头便是一跳,垂下眼眸老实的听着,心里却不由冒出刚才古忠说的话。 问政吗? 她当官好多年了,但大朝会上她基本不参与其他政务,除非皇帝点名问到,不然除了医药的事外,她基本不开口。 因为她知道,对于女子参政,朝中是有不少人有意见的,她之所以能安稳站在大朝会上,就是因为不涉及到医药之事,她基本不主动开口。 周满习惯性的听他们议政,她就坐在位置上一边听着,一边走神思索。 她知道太子的意思,明为训她,实际上却是让她进了小朝会。 皇帝的小朝会可不是谁都能进的,就连萧院正,十次里也有三四次是不在列的。 这是让她也参与别的政事? 不知道白善知道后什么感觉,嘿嘿嘿,她好似又先他一步了呢。 正胡思乱想,周满听到皇帝说起了地方医署改制之事,她立即端正坐好,抬起头来看向斜对面的萧院正和罗大人。 ※※※※※※※※※※※※※※※※※※※※ 作家的话 晚安 PS:起点有一个推书活动,“我爱的书我来推”大家可以选择推满宝并写不超过二十字的推荐语,每天都可以给自己或者别人点20个赞,,点满20个赞可以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为起点币或者经验。 陌颜的推荐语也上榜了,大家可以进去看看,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金句点赞,当然,我希望大家能选择《农家小福女》的推荐语 ☆.第3145章 议政 地方医署改制,周满不是第一次说这事儿了,萧院正和罗大人也时不时的在朝中提起,但因为各种原因,此事一直被搁浅。 此时再提起,或许是大家都收到了消息,知道皇帝那边已经应承周满,所以今天的小朝会进行得还算顺利,反对的人不多,只是对地方医署的职权有异议。 周满与他们谈论了许久,到最后也没能定下所有的异议。 皇帝看了一眼沙漏,古忠瞬间明白,上前道:“陛下,时辰不早了,您看是不是先用午食?中书省那边送来了不少折子,都等着您批复呢。” 皇帝点了点头,暂时退朝,有事明天再商量。 众臣退下,周满刚出门便被刘尚书叫住,他笑眯眯的道:“周大人,秋收已经结束,秋粮晒干入库,此时正是交秋税的时候,您看我们何时交易新稻种合适?” 周满道:“随时都可以。” 她看了眼刘尚书身后的杨和书,微微一笑道:“不过下官职田的稻种还好说,陇州和绵州那头,还需户部派人去称重和押运。” 杨和书道:“陇州的新稻种会运输进京,罗江县的则入库绵州,我会派官员去称重分派,那边……” “我二哥和三哥皆在家中,我会给他们写信,到时候大人只管上门。” 杨和书就对刘尚书点了点头。 三人结伴往宫门去,出了宫门,刘尚书便和周满笑道:“周大人,恭喜了。” 周满愣了一下后拱手道:“皆是为国办事。” 刘尚书笑了笑,对杨和书点了点头后便去户部工作。 周满好奇的看杨和书,“杨学兄不去户部吗?” 杨和书摇头,“我与你同行,下午要去莆村看看你们的新稻种,你家派谁与我同去?”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大哥和立重吧。” 她忍不住一笑,“你们也太急了些,稻种留在那里又不会跑。” “事关民生,不敢怠慢,”杨和书冲后面招了招手,万田和大吉牵着马上来,俩人上马,一起溜溜达达的往皇城外去。 杨和书道:“你进了小朝会,以后说话行事要更谨慎些,今日你就做得很好。” 周满呼出一口气,“我还以为你要骂我呢。” 杨和书便一笑道:“我骂你做什么,你是外放官回京,睡懒觉是人之常情,宫里又没有提前让你准备小朝会?不过你能这么快认错倒是出乎我意料,做得不错。” 周满道:“毕竟让这么多人找,我若是不认错,难道让那些内侍担责吗?” 反正她刚卖了皇帝一个大面子,最近和他关系融洽,认个错就能解决的事,没必要扯别人下水。 杨和书忍不住笑起来,轻轻踢了踢马肚子加快速度,“你越发周到温柔了,不错。” 杨和书让人拿着户部的帖子去司农寺请了周立重,带上周大郎便要去莆村,离开前,他和周满道:“也不知你能在京城留多久,唐鹤过不多时也要离京,有空我们聚一聚,你学嫂也经常念叨你呢。” 周满点头,“行啊,您选时间和地点。” 杨和书想了想后道:“玄都观就不错,正好秋天登高,听闻观里的道长螃蟹做得特别好,到时候我送几篓上去,大家可以边吃螃蟹边赏菊。” 周满立即道:“我婆婆前两年做的菊花酒还埋着呢,到时候我挖出两坛来带上。” 郑氏喜欢养花,养出来的花除了做各种饼子外,剩下的便是晒干做香囊,不然就是酿酒了。 杨和书和周满一时都忙得很,每天都要去上小朝会,除了医署的事外,周满也开始参与其他政务,其实倒不是她想参与,而是皇帝会问到。 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周满培育出了新稻种,且不管是现在的新稻种,还是之前的新麦种,都有她的影子在,所以在推广,以及一些土地之政上,甚至是税收上,皇帝都开始问政于她。 同列小朝会的官员虽然有些有意见,但见皇帝支持她,太子又是她靠山,连老唐大人都没吱声,他们也只能忍下不适。 李尚书就是不太喜欢周满入小朝会的人之一,他觉得这样不合礼仪。 所以这几天对着周满他都冷着一张脸,出入太极殿都把脑袋瞥到一边不理她。 这种不满在周满提议国子监和太医署联合办学,或是国子监选用适合太医署的人才进入太医署学习一段时间,或是太医署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国子监学习到达了顶峰。 因为周满更属意第二种,而且她拟定派出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女学生。 孔祭酒都没说话,李尚书已经忍不住暴跳如雷,“国子监从未有过女学生,周大人,你这样岂不是乱我朝纲……” 周满:“谁说国子监没有女学生的?新罗皇女不就曾在国子监上学吗?她随行了两个女学生呢。” 李尚书噎住,好一会儿道:“那是外邦女子,不是我朝中人。” “连外邦女子都能进国子监学习,为何我朝女子反而不能进?”周满抬头和皇帝道:“陛下,太医署中的学生如今只学医术和药学,于民生管理一道上到底差上许多,这也是太医署进入地方后和县衙关系不睦的原因之一。” 她道:“圣贤之道便在国子监中,医者行的是治病救人的圣贤之行,却苦于口拙,又因见识有限,许多事做得不尽如人意,为何就不能让他们进国子监中学习圣贤之道,拓宽自己的见识呢?” 李尚书:“男学生可入,女学生不行。” 周满严肃着脸道:“李尚书,下官也是女子,我可以,她们为何不可以?” “圣贤之道是那么好学的吗?”李尚书道:“周大人是从小跟着庄学士读书,这才能立在这朝堂之上,但她们都那把年纪了,且还要学习医术,有那个精力吗?” 周满:“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娃娃,怎么不行了?人生百年,他们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只要没死,都可以进去学。” ☆.第3146章 有教无类 太子被自己的口水给呛住了,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其他大人也忍不住笑起来,让李尚书又气又好笑,一时竟找不到自己的语言了。 周满直接扭头看向上首的孔祭酒,“孔祭酒都没反对呢。” 她瞥眼看向李尚书,你个尚书越俎代庖,在这儿反对什么? 这句话虽未说出口,但神色表露无疑,李尚书气得够呛,坐在她边上的杨和书压低了声音道:“国子监是礼部管的……” 周满沉默了一下,抬头看向孔祭酒,一脸严肃的问,“孔祭酒以为呢?” 孔祭酒慢悠悠的道:“圣人言,有教无类,女子自然也可入学。” 李尚书:“孔祭酒!” 孔祭酒对李尚书笑道:“宫里的公主,宗室女皆从小学习经义子集,民间也不乏从小读书识文的女子,既然私学都可如此,为何国子监反而要将她们拒之门外?” 周满狠狠地点头,决定了,孔祭酒以后就是她的知己! 此事赞成李尚书的人有,赞同周满的人也不少,皇帝倒没想这么多,礼教对他的约束其实没那么大。 他只从实际出发,想到地方医署改制,按照周满折子上所言,派到地方上的医者男女要尽量各占一半,如此一来,为了让地方医署能够更顺利的发展,让她们学习经史算术是必须的,不然只会看病,不会打理医署,过个几年,地方医署能不能继续都是问题。 作为皇帝,他自然是希望像周满这样的聪明人越来越多,蠢笨的人少一些才好。 而周满又不会分身术,天下这么大,太医署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不然所有的官员都从他处选,他们不知医理,要是再看清医者,时间长了问题也大。 这就和派不会打仗,又看不起士兵武人的官员去监军一样。 皇帝心思电转,便略过以李尚书为首的意见,和孔祭酒周满道:“国子监和太医署私下再商量一下派遣的人数和教学的方式吧,不论男女都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 李尚书:“陛下,这……” 周满已经高兴的出列跪下,“谢陛下,臣代太医署众学子谢陛下隆恩。” 萧院正也起身谢恩。 罗大人皱紧了眉头,还是跟着出列了。 等退朝,罗大人不由拦住周满,“周大人,此事您先前未曾与我们商议过。” 周满眨眨眼,看向萧院正,“我没和你们商量吗?” 萧院正愣了一下后忙道:“是我疏忽了,罗大人,此事周大人和我提过,不对呀,联合办学之事我也是和你提过。” 罗大人:“大人没说还要派女学生过去。” 萧院正微微蹙眉,“为何要特别点明?都是我太医署的学生,自然是择优派过去。” 周满笑问罗大人,“怎么,罗大人也觉得女子不该学圣贤之道吗?” 罗大人对上周满笑眯眯的眼睛,脊背一僵,他立即扯出笑容道:“自然不是,只是觉得此时提出这事阻碍甚大,很有可能影响到地方医署改制。” 周满挥了挥手不在意道:“现在朝中不就答应了吗?接下来就是和孔祭酒谈派遣的学生人数和学习内容了。” 罗大人又不傻,自然不敢当着周满的面说贬低女子的话,只是当周满走了,他还是没忍住和萧院正道:“女子为官到底多有不便,远的不说,等他们嫁人生子后还能一心放在政事上吗?此时将名额给她们,岂不是浪费?” 萧院正笑眯眯的道:“罗大人,眼光放长远些,周大人不也嫁人生子了吗?您看她现在可有怠政?太医署里和她一样嫁人生子的人不少,除了有孕和刚生产的一段时间里有些特别,其余时候她们该做的事也不少,至于怀孕生子,那也是为我大晋添加人口,亦是大功不是?” 眼光窄了吧,和他当年一个样。 他当年还觉得周满不过是个女娃,走不长远,进太医院就是个打酱油的呢,供着就好,结果现在呢。 供着供着,她现在的威望都不下于他了,可见啊,人得看长远些,不然脸会很疼。 萧院正背着手走了。 周满却没出宫,而是跑去追孔祭酒,一路追到了崇文馆,“孔祭酒,我们来谈一谈他们的课程设置呗。” 孔祭酒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周大人,你也太心急了,此事刚定下,离来年春天进学还远着呢,何必这么着急?” 周满:“可我也不能留到明年开春啊,此事早些定下早了,我还得回青州呢。” 孔祭酒摇摇头,“不是还有萧院正和罗大人吗?” 周满笑眯眯的道:“萧院正就罢了,他潜心医术,这些小事儿不好劳烦他老人家,至于罗大人,那就更忙了,我正好外放在京,事情少,这事儿我们先谈好。” 孔祭酒眯眼:“你能定下?” 周满颔首:“我们谈好也就差不多了。” 罗大人那里她不管,但萧院正那里却是已经谈好了的,他愿意将此事交给周满。 孔祭酒坐在了桌子后,手指敲了敲桌子,却没有谈课程这件事,而是问道:“周大人,当着众同僚的面我不好问,此时却不由想要问周大人一句,女官,你是只想着限于太医署,还是想要她们也进入其他部呢?” 周满愣了一下后笑道:“孔祭酒,其他部的事我也管不着啊,我只管太医署和太医院的事。” 她道:“我是太医,是医者啊。” 孔祭酒摇了摇头道:“周大人,你还是崇文馆编撰,以你现在的功绩,假以时日,崇文馆是留不住你的,崇文馆外面是翰林院,再往外则是三省六部。” 要是以前,孔祭酒是不会这样想的,毕竟周满在崇文馆里也都是编撰医书,其他的事一概不管。 但现在她与新粮种扯上了关系,而且观这段时间她在小朝会上的表现,不论是对什么政务她都有自己的见解,不下于朝中诸臣。 那么,在有皇帝和太子的赏识之后,谁知道她能不能更往前一步,离开崇文馆,离开太医署,走得更远呢? ☆.第3147章 推己及人 周满仔细的想了想,许久后摇头,“不会,不瞒孔祭酒,我也就喜欢在太医署里治病救人,等以后我是要离开的。” 孔祭酒疑惑:“离开?” 周满一脸严肃的点头,“不错,等太医署走上正轨,我以后是要走遍天下,浪迹天涯的。” 孔祭酒:“……周大人果然浪漫,一个人去?” 周满摇头,“当然不是一个人了,白大人答应了陪我的。” 孔祭酒忍不住好奇了,问道:“去干什么呢,阅尽天下山川?” “倒也不是,”周满道:“我是想见识更多未曾见过的生物,世间万物,因地理不同,季候不同,生长的东西也不

相关推荐: 小怂包重生记(1v2)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老师,喘给我听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虫族之先婚后爱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