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437章

第437章

管理和试验,所有的试验数据皆出自他的手。” 皇帝便忙问道:“也就是说周立重识字读书了?” “也是,朕记得周满有两个侄子,前两年还考中了明经,是他们当中的?” “不是,”魏知无言了一下,他就说刚才皇帝没听到他的话,他只能又说了一次,“周立重现在只是罗江县一吏员。” 皇帝:“恩荫进去的?” 周满做到了这个位置,恩荫侄子一个小吏还是能做到的。 “不,他自己考进去的。” 皇帝赞赏的点头,“倒有志气。” 他顿了顿后道:“宣庄侍讲进来。” 魏知便出门去找古忠。 古忠很快将庄先生请了过来。 皇帝兴致勃勃的问道:“既然试验田是在莆村,那现在应该还在吧?” 庄先生含笑回道:“在。” “那莆村可有这一株新稻种?是全都收割完了,还是……” “已经开始收割,但并没有收割完。”庄先生道:“今年莆村庄子里的水田都种的这一株新稻种。” 皇帝立即起身,“走,我们出宫去看看。” 魏知一愣,“现在?” 皇帝心急,“不现在去,等明天他们全割完了怎么办?朕要亲眼去看一看。” 虽然皇帝不觉得白善会撒谎,但他还是想亲眼去看一看,主要是这稻种对他来说是突然出现,他有点儿不敢相信。 魏知一想也是,他也想亲自去看一看。 于是同意了,“陛下是要仪仗,还是……” “仪仗太麻烦,等他们准备好,朕都快马到莆村了,让殷礼准备,我们即刻出城。” 庄先生垂眸思索片刻,还是抬手行礼道:“陛下,就是要微服,也不能私自出宫,皇后和宗室一处……” 皇帝嫌弃的挥挥手,想要驳掉,魏知已经道:“庄侍讲说的对,宗室便罢了,皇后那里却不能不说。” ※※※※※※※※※※※※※※※※※※※※ 作家的话 上一章我看到了大家的留言,但是,你们不要光看美人啊,上一章就是两个伏笔,主角是皇帝和古忠啊,我连名字都没给她取 ☆.第3125章 超过 皇帝只能将古忠叫进来,和他道:“派人去一趟大明宫,悄悄与皇后说,朕要出宫微服,快的话晚上就能回来,不快明天一早也必定能回。” 他顿了顿后又道:“此事不小,也告诉太子一声,朕今晚要是没回来,让他守好大明宫。” 现在太极宫这边只有皇帝和太子住,皇后和几个皇子女早在夏天刚起时就搬去了大明宫,皇帝偶尔乘船过去找皇后玩儿,其实也是今年江南的事牵制,太过繁杂,朝臣们来往大明宫不方便,不然皇帝和太子也要去大明宫避暑的。 太极殿地处洼处,既潮湿又闷热,每年夏天皇帝呆在此处都心烦气躁,恨不得去行宫里居住算了。 古忠应声而去。 皇帝重新去换了一套方便出行的衣服,出来时,殷礼已经一身便服的带了侍卫们在等着了。 “陛下,车马都已备好。” “不用车,我们快马加鞭,看日落时是否能回宫。” 他是皇帝,时不时的溜出去玩一下还没什么,要是夜不归宿,那就让人害怕和担心了。 殷礼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儿,对身后的下属点点头,一行人便纷纷上马。 庄先生:…… 一脸病容的魏知也上了马,大家一起看向庄先生。 从来都是坐马车、坐骡车、坐牛车,再不就是骑驴的庄先生默默地看着他们,算起来,他已有二十来年没骑过马了。 庄先生还算顺利的爬上马,皇帝都看得担心,于是对殷礼道:“让人把马车再赶回来吧,魏大人身体不好,和庄侍讲一起坐马车前往。” 魏知立即道:“臣并无不妥,可以骑马,不过庄侍讲年纪大了,倒的确应该坐马车。” 庄先生道:“臣也可以骑马,陛下和大人们不用管臣,只管先行一步,我慢慢骑。” 皇帝直接冲几个侍卫挥手,“请魏大人和庄侍讲去乘车。” 几个侍卫立即下马请人,庄先生没有反抗的下马,魏知却据理力争了好一会儿,最后被侍卫们架到了马车上。 皇帝满意了,打马就走,“你们保护魏大人和庄侍讲前行,我们先行一步。” 魏知撩开窗帘看着皇帝带着殷礼几人一溜烟就跑了,忍不住捶胸顿足,“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老实去莆村了。” 庄先生迟疑道:“粮食一事如此重大,陛下应该不会懈怠,大人放心。” 魏知才不放心呢。 皇帝和殷礼快马跑出皇城,进了内城后人就开始多了,且也不能快马,于是一行人压着速度往前跑。 跑着,跑着,皇帝压下了马速,和落后大半个马身的殷礼道:“朕记得上次出宫时吃的馄饨……” 殷礼:“……就在前面。” 皇帝立即道:“我们先去吃碗馄饨,朕,我中午还没用过午食呢,走。” 殷礼默默地带人跟上。 这家馄饨很好吃,因此摊位虽小,吃的人却很多,除了在摊子上吃的,还有外带的,摊子的位置不够多,有的人买了馄饨后就蹲在路边吃。 殷礼付了钱,因为馄饨是提前包好的,他又有三口锅同时煮,速度并不慢,很快就端了上来,一脸抱歉的道:“客官,小的摊子小,暂时没位置了,您看……” 一个侍卫掏出一块银子道:“让他们腾出一张桌子来。” “哎,”皇帝伸手拦住侍卫,笑道:“哪有你这么败家的,一碗馄饨才多少钱,你这块银子都能把人摊子买下来了。” 吓了一跳的摊主也连连点头应是,忙推辞道:“可不敢收这么多钱。” 皇帝端起他的馄饨,抽了一双筷子后笑道:“我们也在路边吃就好,赶紧吃,可别让魏知赶上来,要是让他知道我们在路上吃馄饨耽误赶路……” 皇帝蹲在了路边,殷礼便也端了一碗面蹲在皇帝身边。 俩人吃得津津有味,出了一身的汗,殷礼拿出帕子擦了擦嘴巴,又掏出一张帕子递给皇帝,近距离看到皇帝的脸色,他微微皱眉,“老爷身体不适吗?” 皇帝吃得心满意足,将碗递给他后笑道:“天热,有些闷燥罢了,不是什么大事。” 殷礼点点头,拿着碗去找店家打了一碗温水过来,“老爷喝些温水吧,周大人说夏秋季节应该多饮温水。” 皇帝接过,一饮而尽,摇了摇头道:“看来殷卿也被她医嘱过呀,走吧,我们快去快回。” 一行人上马离开。 魏知早他们一步出了城,马车正在官道上驰骋,皇帝从后面赶上,目不斜视,只当看不见,一踢马肚子,带着人就快马超了过去。 魏知本来正闭目在摇晃的马车中养神的,结果因为这快速的马蹄嘚嘚声,他没忍住往窗外看了一眼,正好看见皇帝和殷礼带着一众侍卫快马加鞭的从他的马车边超了过去。 魏知:…… 护卫马车的侍卫们:…… 要不是他们平时训练严格,他们差点儿丢下马车跟着皇帝和殷礼跑了。 两队人马一言不发,默契的的“汇合”又分开,护卫马车的侍卫们也只当没看见。 皇帝他们快马,先一步到了莆村。 此时已经申时,过了日头最毒的未时,不少农人都出门到了地里劳作,或是收割稻谷,或是绑扛稻谷,还有不少人挎着篮子在田里拾荒。 皇帝压下了马速,让马小跑着往前,看着田里的金黄色,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看样子,这的确是丰收啊。” 殷礼也笑开了,“恭喜陛下。” 皇帝心情舒畅,也不觉得闷燥了,往前跑了一段后正巧路边稻田里就有人在收割,他便停下马下去。 田里的佃户也好奇的看着他们,因为周家和白家常有人过来,周四郎的商队更是每年来回住两三趟,村民们对车马进村已经习以为常。 最尊贵者,他们还见过太子公主呢,驸马更是常见,这些人看着虽富贵,但再贵能有太子公主和驸马贵重吗? 所以佃农们虽然好奇的看着皇帝,却并不胆怯,而是不卑不亢的直起腰来,握着手中的镰刀高声问道:“贵人这是从哪儿来,要去往何处啊?” 把他们当做问路的了。 ☆.第3126章 打听 皇帝跳下田,也高声回他,“老丈,我是来找亲戚的,听说京城太医院周太医家的庄子在此处?” “哎呀,你们是来找东家的?”佃农立即热情的迎上来,笑容满面的问道:“你们是从哪儿过来的亲戚?怎么不去京城?” 皇帝顿了顿后道:“我们从雍州过来的,是要去京城的,但偶尔听家里说起,周家在这边有个庄子,所以想着过来探探亲。” “这就是啊,”佃农豪气的挥舞着镰刀画了一个大圈,笑容满面的道:“看到没,这一大片都是我们东家的职田。” 皇帝已经低头看脚边的水稻,他用掌心捧起一株稻穗,心脏砰砰直跳:“老丈,你们今年的水稻长得好呀。” 正要热情给他们引路的佃农一听,注意力立即被转移,狠狠的点头道:“可不是吗,这是我活了五十多年来见到的最好的收成了。” 殷礼眼尖,立即踩进稻田里,伸手扯了一株稻穗,“陛,老爷,您看!” “哎,你怎么随便扯我的稻子啊,”佃农看见,大急,“这好的稻穗是要留作种子的,你还给我。” 殷礼看了皇帝一眼便笑着递给佃农,笑道:“我们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长和饱满的稻穗,一时新奇,老丈,你们这水稻是怎么种的?一眼看过去,稻穗都比我们那儿的长,还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大丰收啊。” 东家并不拦着他们外传,甚至还和他们说了,凡是有问的,都可以回答,顺便推荐一下他们的新稻种,所以佃农一点儿磕巴都没答,就嘚吧嘚吧的把新稻种的事儿说了。 “……说起来这新稻种还有我婆娘的功劳呢。” “哦?这是怎么说?” 此时皇帝和殷礼已经坐在了田里,正好挨着稻子做,这株稻子还算高,勉强挡一下脸上的阳光,但还有半边却是晒得通红。 佃农本想一边割稻谷一边和他们聊的,但见他们都蹲坐着,殷礼还掏出了一把铜钱,他便也跟着蹲了下去,将铜钱塞进怀里后道:“我媳妇心细,被东家请了去给水稻除草除虫,这可不是就有她的功劳了吗?” 皇帝忍不住笑了一笑,问道:“听说周家在庄子里设了好些试验田,专门拿来培育粮种的。” 佃农就怀疑的看了皇帝和殷礼一眼,语调慢了许多,“贵人来了这么久,怎么不去找东家啊?” 殷礼微微一笑道:“周大郎这会儿应该在田里吧,我们就是去了庄子也未必能见着他,这不是正好看见了这大收成,忍不住问一下吗?” 佃农立即问,“你们家和东家是什么亲戚?” 皇帝面无异色的道:“姻亲。” 他道:“我有个女儿,嫁给了他们家的姑爷的堂兄。” 佃农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这亲戚关系,这个关系对他们来说并不难算,于是拍了一下大腿道:“哎呀,那不是妯娌两个?是亲戚,的确是亲戚。” 佃农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于是也不避讳啥了,直接起身,指着远处一个院子道:“您看到那处院子没,那就是我们东家的院子,现在周大爷肯定在田里忙活呢,不过也不远,那田就在屋后头不远。” 皇帝:“试验田也在那边?” “在呢,那一片现在都成试验田了。”他道:“一开始就两三亩田,后来要试的种子越来越多,就越种越多,嘿嘿,实不相瞒,在今年之前,我们还担心将来东家自己就把这一片职田都拿去做试验田,我们要没田种了,没想到他们试出来的新种子竟然这么好。” 皇帝抚摸着眼前的稻穗,深情的问道:“这一块田在今年的收成了算好的,还是算不好的?” “一般一般吧,要说最好的,那还得是周大爷他们自家种的那几块试验田,嘿,可惜了,那几块地都收得差不多了,好像还差一块没收,那才是沉甸甸呢,一穗撸下来得有三百粒谷子,一株水稻有十穗、十五穗呢,您说厉害不厉害?” 反正到最后他们也没数出来一株水稻到底有多少粒种子。 皇帝:“你们数过?” “数过呀,不过不是我们数的,是里正数的,嘿嘿,我们数不出来,周大爷也数不出来,每次都数到一百多就乱了,最后还是里正数出来的,比我厉害。” 皇帝就好奇起来,“你能数到多少?” “八十!”他忙到:“快到一百了,不过我小孙子厉害,他现在能数到一百开外了。” 提起小孙子,佃农就有些坐不住了,摸着镰刀问,“贵人,您还有什么话要问吗?要是没有我就要割稻谷了,我家人在另一块地里收稻谷,一会儿就该过来了……” 过来要是看见他没动镰,反而在这儿吹牛聊天…… 皇帝扭头看了一眼这黄橙橙,沉甸甸的稻穗,笑着起身,“好,我们去找亲戚,老丈先忙吧。” 殷礼扶着皇帝上了路,“陛下,太阳太大了,我们还是先去周家的庄子吧。” 皇帝微微点头,上马。 周大郎和周五郎正在地里割稻谷呢,听到马蹄声,他们便抽空抬头看了一眼。 然后就呆了一下,立即起身。 他们虽然不认识皇帝,但认识殷礼呀! 周大郎连忙从田里上去,“殷大人,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的太阳,快快快,快到屋里坐一下,老五,别割了,快回去烧水。” 周五郎应下,一边抹着汗一边小跑着要上田埂。 皇帝忙道:“不忙,我们是来看水稻的。” 殷礼却道:“老爷,还是先进屋里凉快凉快,喝些水吧,您脸色有些不好。” 周大郎和周五郎好奇的看了皇帝一眼,闹不明白殷礼为啥叫他老爷。 皇帝对上他们迷茫的目光,便笑着应了一声,不过临走前还是指着才割下来的一堆稻谷道:“抱一把回去,我要数一数一穗上到底有多少粒种子。” 侍卫便下去抱了一把。 周大郎和周五郎也不介意,只是一头雾水的把他们往家里领。 这庄子里现在就住着他们兄弟两个,更多的时候其实是住着周大郎一人。 周大郎领着他们进大厅,让周五郎去烧水,他则拎着一个茶壶给他们倒水,道:“这是早上烧的水,这会儿已经凉了,你们要是不介意就先润润口,一会儿少了水给你们泡茶喝。”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啦,晚安 ☆.第3127章 数稻谷 周大郎刚给他们倒好水,外面便又响起车马的声音。 不等周大郎去开门,庄先生他们已经推门进来,看到庄先生,周大郎大喜,提着的一颗心瞬间放下,丢下皇帝和殷礼就上前,“庄先生,您过来了。” 庄先生笑着颔首,和魏知上前和皇帝见礼,扭头见周大郎呆站着,便道:“这是陛下,还不快来拜见?” 周大郎一下瞪大了眼睛,手足无措,直接跪在了地上,抬起手便是一拜,“拜见陛下。” “快免礼,”皇帝让人把周大郎扶起来,笑道:“说起来我们两家还是亲戚呢,这又是在宫外,没那么多的规矩,来,大家都坐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新稻种种出来的稻谷。” 周大郎就觉得皇帝很可亲,跟他们村里人差不多,开口先论亲戚。他悄悄看了一眼庄先生,见庄先生微微颔首,便道:“陛下,我们挑有留作种子的稻穗,您要不要看那个?” 皇帝眼睛微亮,“哦?快拿来看看。” 每年从田里挑选种子是正常的事,以前都是挑选的稻穗长,谷粒饱满的那一种,但自从周立重接手之后就不一样了,满宝不知道打哪儿找来一些农书和资料给周立重。 每年周立重挑选的稻穗都很奇怪,有长得特别好的,也有长得不好的,分好以后绑起来挂在廊下晾干,然后再慢慢脱粒。 周大郎不太会挑选他们的那种,所以他都是挑的最好的,这次自然也是。 此时稻穗就挂在隔壁院子的廊下,那是他和周五郎住的院子。 皇帝有些坐不住,就跟着他过去,一进院子,不用特意抬头就能看到挂在廊下的稻穗,金黄色的,那长长的稻穗垂下,谷粒在阳光的照射下几乎闪着金光。 皇帝脚步都放轻了。 周大郎却是脚步不停,反而加快上前,直接把最好的一捆勾下来给皇帝看,“您看,这就是留到明年的种子。” 皇帝解开,拿起一株稻穗来,问道:“这一株有多少颗谷子?” 周大郎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道:“我们数不出来,以往这些都是孩子们数的,今年几个孩子还没过来,所以先挂着。” 皇帝回神,“你们每年都数?” “是啊,满宝说这叫试验数据,一株有几穗,一穗有几颗谷子,统共有多少颗,甚至连稻穗多长,稻株多长都要量好了记录,”周大郎道:“以前这些事都是我大儿子干的,不过现在我大儿子不在京城,我们又数不清楚,所以……” 周大郎生怕皇帝不高兴,连忙道:“不过前两日我们里正帮忙数了一下,一穗上有三百零八颗谷子,当时那株有十一穗。” 皇帝就拎着稻株和魏知几人道:“既然他们数不清楚,那我们来数。”很是兴致勃勃。 魏知瞥了一眼皇帝,倒是没反对。 周大郎见他们坐在廊下就数,连忙去搬来十几张小凳子,“来来来,坐着数,我,我去厨房看看水烧得咋样了。” “不忙,”皇帝一边分着手上的稻穗,一边笑道:“我们来说说话。” 皇帝很好奇的问,“你们是用什么稻种培育的这一株稻种?培育了多少年?” 周大郎道:“就是用的丁号种子,现在拿的这一株,今年是种的第四年了,去年是亩产七石,前年是亩产六石七,今年还没收完,但已经收割的两亩田我们算了一下,生稻谷总共是十九石,晒干以后亩产能比去年还高呢。” 庄先生便和皇帝道:“新稻种都是在莆村培育的,它肯定更适宜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产量才能比北海县和罗江县的要高。” 对于这个产量,皇帝虽然很激动,但他并没有被转移注意力,而是敏锐问道:“丁号种子是哪里来的?” 周大郎看了一眼庄先生,老实回答道:“满宝带回来的。” 皇帝挑眉。 至于周满从哪儿来的,周家人从不问,满宝带回来的东西可就太多了,总不能每拿出一样他们就问一次吧? 皇帝一看周大郎的神情便知再细问他也不知道了,于是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垂下眼眸,拎着手中的稻穗仔细的数颗粒,避开了皇帝的目光。 皇帝的手指头敲了敲膝盖,“既然有丁号种子,那肯定也有甲乙丙了,不知它们是什么样的?” 于是不多会儿,皇帝就站在了几块田之间,周大郎指着田头的牌子道:“甲乙两号种子已经不种了,那种子不好,头年还好,第二年就孬了,我们种了三年,一直想办法,但就是救不好,这是丙号,丙一三四二一号种子。” 皇帝盯着牌子上那丑丑的字看了一会儿,问道:“这是谁写的字?” 他那小皇孙都写不来这么丑的字啊。 周大郎很不好意思的道:“我写的,以前都是立重写的,他不在家里,我就写了。” 皇帝点了点头,赞道:“写得不错。” 他问道:“这数字是什么意思?” “是我儿子编的,我只管照着号拿种子,丙是最一开始拿回来的种子编号,后面的数字也都是编号,我们当年种的时候拿了哪一号的种子便在上面多添一个号。” 众人有听没有懂。 见大家都很迷茫,周大郎有些着急,不知道要怎么解释。 庄先生便笑着解释道:“陛下,这块田是二号试验田,您看旁边这块已经收割去了的,是一号,那是三号,每一号的试验田耕种条件都会不一样,期间还会做差异化培育,最后收获时留下的种子,便会在原来的号上再添一个数字,那个数字代表的是它们出自哪块试验田,培育它们的条件。” “周立重会将其归纳,选出最优种子继续培育,还能总结出最优耕作条件。” 这一下皇帝听懂了,指着牌子上的字道:“所以这是丙号种子耕作了五年,第二年选用的是一号试验田的种子,第三年是三号试验田的种子……” 周大郎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满宝说编了号才不会乱,每年的种子这么多,要是不编号,就是我们都认不出来。” ☆.第3128章 问政 皇帝便仔细的看了看这株稻谷,皱了皱眉,“这株稻谷很比不上之前的丁号呀,这么矮,稻穗也不是很长,不过看着倒是饱满。” 周大郎点头,“但立重还是要我们种,还不许我们浇太多水,说是有些地方很是缺水,丁号缺水太严重就缺产,还不如丙号呢……” 皇帝心中震动,就指着另一块试验田里没收割的稻谷问,“那个呢,我看它长得也不是很好,它是为什么地区培育的?” 周大郎憨笑道:“那个是新种子,是前年满宝叫人送过来的,编成了癸号,今年是种的第二年,它是什么样的还得再看看,有的稻子啊,特别的招虫子,有的则不是很招,还有的口感软糯,有的则是硬实的,满宝说,这种地的学问大着呢,弄好了产量还得看其他的,抗旱的,防涝的,招虫子和不招虫子的,口感不同的,有的甚至连颜色都不同。” 见皇帝可亲,问的又都是种地的事,周大郎一不小心就把话说多了,“听满宝说,有一个地方种出来的谷子里头是红色的,满宝一直想让人带一些回来试着种种看,但一直没找到人带回来……” 皇帝道:“红米,朕记得岭南一带有,以前吃过一次,那口感……” 皇帝回味了一下后道:“朕觉得那个米可以不用种。” 魏知瞥了一眼皇帝,问周大郎,“不知府上可有新稻种碾出来的米?我们也尝尝它的味道。” “有啊,有啊,去年我们种了不少,现在家里吃的就是。”周大郎立即道:“我这就回去做饭,您等着。” 周大郎转身便往回跑。 皇帝:…… 众人:…… 庄先生阻止不及,只能看他火急火燎的跑了,没办法,他只能充作东道主继续为皇帝介绍。 好在他也了解一些试验田的情况,倒不至于两眼抓瞎,但要他多详细却是不可能了,于是他道:“陛下,要谁对试验田了解最深的,莫过于一直负责的周立重,其他人,就是周满也知之不多。” 那孩子就是给种子,偶尔指点一下方向而已,具体去做的一直是周立重。 皇帝微微颔首,从试验田走到了佃农们耕种的田地里。 水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了一半还多,但是一眼望去,依旧是金黄的一片,走得越近,那沉甸甸垂下来的稻穗给人的震撼感就越强。 皇帝背着手站在田埂上,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胸中顿生豪情,“若是天下的水田都能有此丰收……” 魏知只是略一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握紧了拳头道:“那天下或从此无饥馑。” 这是多少辈人奋斗的目标啊。 皇帝道:“下诏,召周立重进京。” 他顿了顿后道:“周满,让她也回京来,朕很感兴趣,她是怎么想起来培育粮种,又是哪里来的这么多稻种的?” 庄先生垂下眼眸,手在袖中握紧,魏知已经躬身应下,“是,臣回去就拟旨。” 皇帝微微点头,这才转身往回走,回去的时候皇帝才有闲心看别的地,看着,看着,皇帝停下了脚步,“周满这职田……” 皇帝左看看,又看看,眼睛微微眯起来,“水系发达啊,这沟壑似乎连通了不少田地,那边也是旱地,但怎么都种着树?” 庄先生忙道:“陛下,这沟壑都是这几年陆续挖修的,周家出一些钱粮,村里的佃农出力修的。” 看了一眼皇帝指的方向,头更低了一些,“那边那块是旱地,土地贫瘠,就是种豆子也难有收获,所以周满让人在那里挖了池塘养些鱼和莲藕,上面种着的是果树。” 皇帝:“……朕隐约记得,官员职田不得大改,挖池塘,许吗?” 他看向魏知。 魏知沉默了一下后秉公回答道:“不许!” 庄先生:…… 皇帝微微点头,背着手就走回别院去。 一进门,被留下数稻谷的侍卫立即上前禀报,“陛下,臣那一株数出来了,一共是三千六百十二颗。” 边上另一个侍卫满头大汗,一直不停念叨,他刚汇报完,他立即上前道:“陛下,我的也数完了了,三千四百八十二颗。” 好险,差点儿就忘了,早知道带点儿纸笔出门了,数完了就记下…… 殷礼瞥了他一眼,微微摇头。 其他侍卫也纷纷上前汇报他们数出来的数字,都在三千到五千颗不等。 皇帝就捏着一颗谷子道:“一粒种子能收获如此,的确是出乎朕的预料,这是朕之幸,亦是万民之幸啊。” 魏知深以为然的点头。 皇帝却是突然看向庄先生,问道:“庄侍讲,而今盐政已经开始,江南一事也已平定,如今又有了高产粮食,你说,大晋接下来该做的是什么?” 庄侍讲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提问他,他顿了好一会儿后才慢悠悠的道:“陛下,春种秋收是时节,亦是轮回,每年秋收结束,一家之主就要开始想着明年耕作之事,耕作之后,顺应气候,该浇水浇水,该除草除草,每年皆是如此,年复一年,似乎从未有过改变。” “但是,每年的收成不一样,家里发生的事即便大体相同,也总有差异之处,或是有了婚嫁喜事,或是有了灾病坏事,不过是顺应着往前,出事了便寻找解决之道,平稳时便想着积累,不仅可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灾祸,也可使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好。” 庄先生说得很缓慢,皇帝却听得很认真,“治国如治家,臣认为国也应当如此。” 所以不必要想着接下来要做什么,因为时事会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 皇帝静静地看着庄先生,半晌后微微点头,“太子能得庄先生教导,是太子之幸,亦是朕之幸,大晋之幸。” 这个评语就很厉害了,便是淡定如庄先生都没忍住起身跪下,“臣不敢当。” 皇帝连忙上前两步将人扶起来,抓着他的手道:“说起来朕和先生相识很早,却很少有深谈的机会,这是朕的疏忽,朕的过错啊。” 皇帝想起当年在路上和庙里与周满他们相遇的事,心中叹息,是他疏忽了,能教导出周满和白善这样弟子的老师,又怎会是无能之辈呢? ☆.第3129章 想加封 皇帝一下抓紧了庄先生的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道:“庄先生,以后太子要托付与你了,那孩子脾气急,又大,朕最怕的就是将来他听不进去人的劝诫。” 庄先生有些感动,也握紧了皇帝的手,“陛下,劝诫太子本就是臣的本分。” “先生,啊,那个陛下,”周五郎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见皇帝和庄先生手握着手,院子里的二十来号人全都扭头看向他,他一时有些紧张,磕巴道:“那个,饭煮好了,我就想问问你们吃啥菜,我去摘。” 庄先生瞬间回神,立即想起周满还有个罪名,他忙道:“去抓两只鸡,再捡几个鸡蛋,抓几条鱼,村里也没什么肉,便先这么准备着吧,你们俩人做不来,可到村里找人帮忙。” 庄先生吩咐完,扭头和皇帝笑道:“陛下,村子偏僻,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水果也不少,您要不要去看看?就在那池塘边上,种了好些瓜果,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 皇帝:……庄先生什么都好,就是公正奉公这一点儿上比不上魏知。 不过皇帝还是点头了,带着人去逛了一下周满他们的果园子。 说是果园,其实并没有分界线,就是围着池塘种了好几圈果树而已,最外面还种有麻。 皇帝看了一眼,问道:“你们不种桑吗?” 周五郎摇头道:“养蚕太费功夫,村子里人手不足,所以不种。” 皇帝停下脚步,算了一下这片职田的大小,平均到每户的田亩数,他微微眯眼,“比朝廷分的永业田还要少,就这样都凑不出人力来吗?” 庄先生道:“陛下,他们田亩少,但精耕细作,每一亩地耗费的时间都很多,收成也要高些,” 皇帝微微颔首,没有再问。 这里种有桃树、梨树、苹果树,还有石榴,这会儿正是吃石榴的时候,他们一进去就正好看到三棵石榴树,上面结了不少的果子。 树不是很高,皇帝抬手就能摘到一些,他伸手摘了一个,低头踢了踢脚下的土,挑眉道:“这土……” 庄先生就等着他问呢,立即道:“这一片是旱地,地薄,之前一直是种豆子的,头年还能租出去,第二年村里的佃户都知道周满脾气好,所以都不愿意再租种这一块地。” 他笑道:“每个大人名下的职田总会有几亩下等的田,这也是为了公平,这几亩地不耕浪费,要耕却又没人种,周满便让周家人在这儿挖了一个大池糖,可以供村里人浣洗衣物,也能够养一些鱼和莲藕。” “挖出来的泥堆在四周,土厚了些,周满便让人种了果树,为了让果树长得好,又让人在这里面养了鸡,鸡粪可以养土,如此五六年,这才有了现下的样子。” 皇帝便笑了一声道:“朕早听太子和魏大人提起过,周满这职田经营得有声有色,比户部经营的可好多了。” 庄先生微微放下心来,虽然占用职田挖了一个池塘不算大错,但此时正值论功之时,庄先生还是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她。 皇帝抛着一个石榴去看周五郎捞鱼,看着,看着,他抬头看向天色。 魏知瞥了一眼后道:“已经晚了,今晚想要赶回京城是不可能了。” 殷礼也道:“陛下,夜里赶路太危险,我们今晚留下吧。” 皇帝:“……不是你们说的不能在外过夜吗?” 魏知和殷礼:……那也得安全为上啊,要不是你又是要亲自数稻谷,又到田里转悠了这么久,他们现在肯定已经在半路上了。 皇帝也不需要他们作答,摇了摇头后道:“走吧,我们回去再看看稻田,那别院四周的试验田朕还没看完呢。” 回到别院,庄先生便去安排皇帝晚上的住处。 周大郎听说皇帝晚上要住在这儿,一下就惊住了,“皇帝老爷子要住在我家?” 庄先生安抚他,“别怕,皇帝的女儿也没少来别院里住,现在做父亲的来女儿住过的院子里住一晚也没什么。” 周大郎听庄先生这么一解说,紧张的情绪瞬间解了。 而此时,皇帝正带着魏知和殷礼在田埂上晃悠,侍卫们远远的跟着。 “此稻种既然能在绵州和青州同时播种,那剑南道、和河东道一带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皇帝道:“又是我们这里培育的,应该也能适应中原一带的气候。” 他长出一口气道:“魏卿啊,说心里话,朕心里是真高兴啊,有了这一株稻种,中原和朝廷现在的危机能解一大半。” 魏知也赞同的点点头。 “但中原的人还是太多了,地少粮少,长此以往不是办法,”皇帝叹气道:“朕本想问计庄洵,看他想不想动土地,可听他的意思,他竟是想要顺其自然。” 魏知道:“陛下不是夸他了吗?”都那么夸他了,显然是赞同他的观点的。 皇帝微微颔首道:“朕自是希望太子能如朕一般,最好将中原上人和地的矛盾解决掉,可朕也知道,太子不是朕,他要是做了朕现在想做的事,大晋只怕危矣。” “他是对的,”皇帝道:“对于太子来说,顺其自然,润物无声的进行细微改变才是上策。” 魏知也点头,“此次因为盐政,江南动荡,其实不仅江南损失惨重,朝廷也损失良多。” 虽然没打仗死人,但损失的东西也不少,那些因为没有完成交易而消失的价值,那些被他们贪墨掉的赋税,这些都是损失。 “若不是陛下威望甚重,只怕江南真的会生变。”但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不是当今,没有当今的威望和权势,江南都不能这么平息下来。 皇帝扭头看了一眼魏知,见他脸色疲惫,脸上的病容到现在都未曾消失,忍不住叹息一声。 萧院正早和他打过招呼,魏知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 所以他得给太子留下些人。 皇帝一直不曾考虑庄洵,一是因为他没有外放的经历,教书育人还行,其他的,恐怕不行; 二是因为他年纪太大了。 虽然他精神头看着不错,但年纪这么大,谁知道啥时候就病了,就没了呢? 但现在,皇帝在考虑了。 庄洵对于他的问政,回答得极对他的心思,最主要的是,听他说让太子守成,顺应时势,他一点儿也不反感,和在朝中听别人说让太子收敛锐意舒服太多了。 皇帝摸着胡子思考半天,最后道:“朕想加封庄洵为太子少傅。” ※※※※※※※※※※※※※※※※※※※※ 作家的话 明天见了,晚安 ☆.第3130章 不值钱变值钱 魏知和殷礼:……这跳的也太高了,直接从六品到二品? 要说太子少傅这个职位,朝中不少人都有,这是个虚衔,从二品,就是教导太子读书的,和庄洵做侍讲同一个职能,就是名分有点儿不一样。 朝中不少人都有这个虚衔,比如魏知和殷礼都有,除了他们俩,还有李尚书等人。 早年,这个虚衔还是很值钱的,毕竟是从二品,哪怕没有实权,也没太高的物质奖励,但也很好听和尊贵呀。 但后来太子荒唐,皇帝就热衷于给太子请各种老师。 朝中他认为好的大臣,全都请去教太子,民间有名的大儒,世家里有德行的才子,凡是觉得好的,他都给太子请去当老师。 既然是当老师,自然要给职位,因为后来太子越来越荒唐,和朝臣及皇帝的矛盾越来越大,很多人都看不上太子。 为了能请到这些人,皇帝只要能请到一个就送太子少傅的虚衔,以至于朝中太子少傅泛滥,然后变得很不值钱。 其实到后来也不怎么值钱了,像魏知,现在都还偶尔去崇文馆给太子上一节为君之课呢,但他都没俸禄拿,更不要说那些早就不给太子当老师的人了。 虚衔彻底成为虚衔。 但再虚,它也是一个名分,和侍讲是不一样的。 尤其现在太子改邪归正,储君之位已经坐稳,只要中途不发生意外,他必定是下一任皇帝。 那太子少傅就是仅次于太子太傅的下一代天子之师了。 所以现在太子少傅又有点儿值钱了,而且它是从二品啊。 魏知略一思索就提醒道:“陛下,庄洵只有六品,您要是加封虚衔,他的实职……” “所以朕决定擢升他为崇文馆学士。” 很好,实职也长了,不过这个有数,从四品嘛,跳的不是很离谱。 魏知拢起手,不再反对。 他不反对,皇帝却又忧愁起来,“可是朕现在把该封的都封了,等到太子登位,他还怎么加封?” 魏知:“那您留着给太子加封?” 皇帝摇头,“不行,万一太子嫌弃他说教,不愿意加封呢?而且由朕来加封,指使他教导太子,他也更名正言顺。” 魏知叫他如此纠结,就问道:“陛下打算这次怎么赏周满和周家?” 他道:“一次稻种,还有一次麦种,两颗种子都意义重大。封赏不能低,尤其是周满,她如今已是从四品编撰,爵位县主,再往上……陛下也要将此功留待太子将来封赏吗?” 皇帝就不客气的哼了一声道:“新麦种和新稻种都是在朕任期出来的东西,为何要留给太子封赏?” 他自觉自己身体还不错,还能再活很多年,怎么好让功臣等这么久? 而且皇帝也不乐意将此丰功伟绩让给太子,于是皇帝道:“朕心中有数了,将周满和周立重宣召入京吧。” 魏知应下,表示回去就草拟旨意。 周大郎请了村里的人一起帮忙做了一顿饭,忙跑去田边招呼皇帝回去吃饭,此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很不好意思,“我们兄弟很少下厨,可惜我六弟不在,不然一定能更早的让陛下吃上饭。” 皇帝笑着在桌旁坐下,让周大郎和周五郎也坐下,道:“不碍事,朕在宫里吃饭时间也晚。” 他扫了一眼桌上的菜,笑道:“还挺丰盛的。” 周大郎憨笑道:“现在日子好过了,村子里养的牲畜多,所以即便不赶集市,想吃肉也不难。” 皇帝:“哦,你们这里都养有什么牲畜?” “牛就不说了,那是不能吃的,村子里的话,鸡鸭都有人养,还有羊,不过不多,就那么一些,今年好几家新添了养猪,可惜我家人都有别的活计,养猪也臭,不然我也想养一些的。” 皇帝吃了一筷子鸡肉,满意的点头,“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畅快,朕便高兴了。来来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就算只为新稻种,也值得我们同饮一杯。” 杯是不可能的,周满他们不爱喝酒,所以别院里没有藏有酒,周大郎最后是到里正家里扛了一缸米酒回来,是他家准备秋收过后娶亲用的。 米酒嘛,自然是用碗喝的才爽,所以他们面前上的都是碗,皇帝一举碗,大家便也跟着举碗,痛快的喝了。 周五郎见皇帝的酒碗空了,立即给续了一碗…… 最后周大郎和周五郎是被侍卫扶回房间的,皇帝虽然脸有些红,却精神奕奕,一点儿醉的样子也没有,还拽着魏知道:“难得如此畅快,魏卿,今晚我们秉烛夜谈,顺便一同饮酒如何?” 魏知也喝了不少,主要是真的高兴,不过他还知道分寸,因此摇头,“陛下,醉酒不好,明日一早我们还得赶回京城呢,今晚还是早些歇息吧。” 说罢把自己的袖子抢出来,转身晕陶陶的走了。 皇帝就看向殷礼。 殷礼起身道:“陛下,臣送陛下回房吧。” 皇帝点头,“也好,正好我们君臣也谈一谈。” 于是皇帝拽着殷礼走了,回了屋,愣是又喝了两碗酒,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才放殷礼走。 一直降低自己存在感的庄先生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扶着门框也回自己屋去了,明天还得快马回京城呢,马车一快起来可颠簸了,唉,早知道前些年三个孩子学骑术的时候他就应该把骑术重新捡起来,这会儿也就不用坐马车了。 庄先生在心里后悔了一下,决定回去就练一练骑术。 一夜安眠,第二天天还没亮庄先生就被人摇醒了,周五郎很焦急的道:“先生,刚才侍卫找我请大夫,好像是皇帝生病了。” 还迷糊的庄先生一下清醒过来,立即掀开被子起床,急匆匆的往皇帝住的院子去。 殷礼已经起身,正坐在院子里,看见庄先生一脸焦急的过来,他便微微一笑道:“庄侍讲不用着急,魏大人只是旧疾复发,已经服了药,此时刚睡下,只等大夫到了给看看。” 庄先生:“是魏大人生病了?” 殷礼微微点头 ☆.第3131章 都病了 魏大人的确生病了,但病的不只是魏大人,皇帝也病了。 一大早起来他就觉得喉咙不舒服,侍卫伺候他洗漱时一摸,发现他额头滚烫,便立即禀报给了殷礼。 从莆村赶回京城,快马需要一个多时辰,皇帝现在显然是不能快马回去的,坐马车最少要两个时辰。 他可不敢让皇帝高热时在路上奔波两个时辰,所以他让人去请了大夫来,开了药熬了喝下去后,便立即带着大夫一同护送皇帝和魏大人回京。 殷礼没有告诉庄先生皇帝生病的事,与他道:“陛下心急新稻种的事,庄先生还是协助周家将关于新稻种的培育写成折子呈上去吧。” 庄先生心领神会,拱手应道:“是,那下官留在别院里整理资料。” 殷礼点点头,让人将魏大人扶出来。 皇帝虽然发热,但除了脸色微青外基本看不出来,他笑吟吟的走出来,大踏步走向马车,和庄洵道:“朕给你多放几日假,将折子写好一些。” 庄先生应下,目送他们一行人离开。 周大郎和周五郎跟着站在一旁,见车队都走没影儿了,庄先生还看着,俩人便也探着脑袋往路上看了又看,“先生,皇帝他们都走远了。” 庄先生这才转身回去,“大郎,套上骡车,我们也回京城。” “啊,皇帝不是让我们写什么折子吗?” 庄先生微微一笑道:“折子可以迟一些日子再上,这是你们周家的大事,可以等满宝和立重回来后由他们整理成册上交陛下。” 周大郎:“可殷大人刚刚说让您上折子,万一皇帝见您迟迟不上折,怪罪您怎么办?” 庄先生叹气道:“只怕接下来一段时间陛下没功夫关心此事了,还是等周满他们回来再说吧。” 虽然殷礼说生病的是魏大人,但他又不是傻子瞎子,何况周满是他弟子,他多少也会些医理的,陛下一看就是身体不舒服。 庄先生头疼起来,昨日皇帝脸色就不是很好,莫不是中暑了? 殷礼也怀疑是中暑了,所以上车后一直灌皇帝喝水。 皇帝都快烦死了,一早上不仅只能喝粥,还得喝药,喝完药又得喝水,每隔一刻钟就要被劝着喝一碗水,好烦啊。 皇帝下车解放了一下自己,回到车上,看到殷礼又拿着水囊上来,顿时脸都青了,“守节啊,你也别光盯着朕,你看看魏卿,他可比朕病重,你也关心关心他。” 靠在车壁上的魏知掀起眼皮来看了皇帝一眼,又垂下眼皮去,并不太想与他说话。 殷礼道:“臣已经关心过魏大人了,陛下,您该喝水了。” 皇帝盯着递到眼前的水囊没接,道:“水喝多了还得停车,有这功夫不如早些回宫。” 他道:“虽然有些发热,但朕并不觉得很严重,你们也太大惊小怪了。” 魏知慢悠悠的道:“陛下,你身上有旧疾,而且前些年便因为咽喉疼痛差点儿危及性命,此次岂能儿戏?” “可朕现在精力旺盛,精神也好,不管远看近看,你看朕像是生病的样子吗?”皇帝道:“倒是魏卿你,你脸色都发白了,唉,早知道你会受累生病,做题朕就不该叫上你一起来。” 殷礼继续举着水囊,提醒道:“陛下,萧院正和周太医都说过,咽喉疼痛,多饮温水有缓解之效,臣不指望这水能治好您,但至少不能让您加重了病情,不就是路上多停几趟车吗?臣停!” 而且马跑累了也得歇一歇不是? 皇帝见拗不过俩人,只能默默地接过水囊,早知道就不把古忠留在宫里了,应该把他带着。 一行人终于赶在午时前后进宫,萧院正和刘太医被紧急召进宫中。 皇帝一看见他们就指着偏殿道:“先去看魏卿,快去!” 一头雾水的俩人便又转身去了偏殿,一旁的殷礼欲言又止,古忠已经上前伸手扶住皇帝,一脸忧心的道:“陛下,您也要保重身体才是,怎么才出去一日就都生病了?” 魏知是受了寒气,加上他本来就生病,这一受寒,病症就更重了,被送到偏殿时,整个人都有些神志不清了。 萧院正和刘太医忙给他扎针用药,只是他身体很不好,给他开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禁忌太多,有些药是适合病情,却又不适合他的身体。 便是都适合,药效也比用在一般人身上要小很多。 等魏知病情稳定,萧院正叹息着收回针,还没来得及把那口气叹完,古忠已经连忙拉着他道:“萧院正,快去给陛下看看吧,陛下这会儿又烧起来了。” “又?”萧院正瞪眼,“陛下也生病了?” 他还以为他就是进宫给魏知看病的呢。 萧院正忙带着刘太医去看皇帝,一边走一边道:“太医院里这么多太医,您怎么不请其他太医前来?竟然一直等着?” “陛下更信服萧院正和刘太医的医术。” “那为何不早点儿将我们其中一人召过去?” 古忠道:“陛下说此时魏大人更要紧。” 萧院正没话说了,去给皇帝问诊。 皇帝的病症则正好和魏知相反,他是热着了。 殷礼呼出一口气,问道:“是中暑了吗?” “不是单纯的中暑,”萧院正摸着皇帝的脉,眉头微微拢起,道:“体内痰湿严重,又着酷热,加之过喜,不免损伤心气,而且……” 萧院正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道:“陛下昨晚一夜未眠吧?” 那就更伤身体了。 皇帝:“……朕就是一时高兴睡不着。” 这个一时持续时间也太长了。 萧院正斟酌了一下后去开方,知道皇帝此时咽喉难受,于是让人去太医院里取了西瓜霜来给皇帝服用,先缓解一下。 古忠亦步亦趋的跟着,等他开完方子便问,“陛下没事儿吧?” 萧院正斟酌的道:“这几日要好生静养,不可食荤腥,清淡些,先看用药的情况吧。” 因为皇帝有过病情恶化的先例,所以萧院正也不敢下定论,他道:“这几日要多留意一下陛下的旧伤。” 古忠应下。 有医助配好药拿过来,萧院正检查过后拉着刘太医就一起去煎药,“不知是不是我把错了,我总觉得陛下阳过盛,但气虚,燥热过重,加之体内痰湿,又中暑,这才发了这场病。” ☆.第3132章 加急 刘太医仔细想了一下后摇头,道:“我并未察觉异状,而且男人嘛,这不是正常的吗?” 萧院正沉默半晌后摇头,“不,陛下……以往的脉象并没有如此,除非……” 刘太医等了半天,见他没了下文,就推了他一下,“说呀。” 萧院正蹙眉道:“算了,陛下是从宫外回来的,谁知道是在外面接触了什么人?我们先治病吧。” 刘太医瞪大眼,压低声音道:“你是说陛下出宫去猎艳?” 萧院正横了他一眼道:“我可没这么说,还有,刘太医,你何时和周满一样口舌如此多了?” 刘太医立即收住话口,默默地没再说话了。 俩人沉默的给皇帝熬药。 等皇帝喝下药,那边太子和大明宫那边都知道了皇帝生病的事。 太子过来请安,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高达之染血百合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媚姑   归宿(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她太投入(骨科gl)   缠绵星洲(1v1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