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晚安啦,明天见 ☆.第3080章 开始 周四郎住进了别院,让人把货物都理好了,然后就带着大家一块儿去看海。 站在海边,吹着凶猛的海风,海浪一下又一下的冲上来拍在岸边的岩石上,潮水退去的一瞬间,不知打哪儿来的妖风,直接把他们的头发反着吹起来,啪的一下就糊在了他们脸上。 周四郎努力把头发从脸上扒拉下来,这才合上大张的嘴巴,“这,这风一直这么大吗?这要怎么行船?” 刘贵道:“没有,平时没这么大,”他顿了顿后又道:“但有时候也有比现在还大的海浪。” 周四郎一听,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那要在海里翻船……” 刘贵一脸沉痛的道:“那多半是不能活了。” 周四郎:…… 海上果然比陆上危险多了。 龙池码头外停了几条船,除了三条是莱州给的外,其他的,还有两条,不知白善给出了什么条件,将船从莱州码头那里抢了过来; 剩下的则是官船了。 刘贵领着周四郎去看了一下码头,又晃悠到海司,这才小声和他道:“官船有三艘,是太子殿下从青州抽调下来给郎主的,他们主要北去沧州、平州一带,南边则要去到潮州一带,所以四舅爷要是想去江南,就得找商号的海船。” “船资贵吗?” “得看您带的货物和人,占的地方大价钱自然要高一些,”刘贵已经从青州来龙池,把青州的铺子交给了底下的人,他现在虽不往外走商,却是打算把白善买下的铺子用起来的,所以这方面都打听好了。 他将各家的价格,去的地方,耗费的时间都一一报给周四郎听。 周四郎直接省去了打探的功夫。 “这样一算,走海路的确要比陆路便宜呀。” “可不是,”刘贵笑道:“不仅便宜,速度也要快一些,而且在床上还省了路上住店的钱,全部花销都算上,同是江南,走海路能便宜一大半去。” 刘贵问:“四舅爷,您想好去哪儿了吗?” 周四郎一脸纠结,“有白善和满宝的关系,走官船自然最好,但……我想去江南看看。” 听说江南繁华着呢,也就仅次于中原,他已经见识过中原一带的繁华,却还没见识过江南的。 而且听说那边的绸缎锦绫也不同于他们这边使用的,别有一股风情。 刘贵便笑道:“这有什么,您速度要是快,一年可以进出两趟,先走商号的海船,以后再走官船也是可以的。” 周四郎这才想起来问,“那官船走的是官家的生意?” 刘贵摇头笑道:“这个小的就不知了,小的只知道,官船得听郎主的调遣,有资格上官船的客商都需要郎主亲自审批,但我想四舅爷应该是没问题的。” 倒不是周四郎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天然的属性,他们是一伙儿的。 上官船的商队,那一定得是自己人,不然,白善宁愿不赚那份额外的钱。 目前为止白善就没找到可以合作的客商,不过,他也不急就是了,船上的空间并不空。 他们需要运出大量的盐去。 春暖花开,春回大地,这会儿春忙已经开始,正是各地需要卖力气的时候,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都是盐巴高消耗的时候。 而这时候,江南毫无预兆的和各地前来采购的衙门说,江南盐场欠收,暂时提供不了他们所需的盐了。 消息传回各地,各地衙门都有些焦急,只能一边写信给采购官员,让他们尽量斡旋,一边上书朝廷,弹劾江南官盐和江南的盐政。 御史台看过折子,转手交给了中书省,中书省便压下,转手交给了皇帝。 皇帝冷笑一声,交给太子,道:“让白善出船吧。” “是。” 皇帝叮嘱道:“事要机密,在盐到前,不能泄露了风声。” 太子应下,便给白善写了一封密信,夹在了给明达的礼物里。 皇帝这才想起来,“明达和驸马怎么还不回来?” 太子面不改色的道:“孩子才两个月呢,那么小,怎么好在路上奔波?我看就让他们留在青州吧。” 也好帮着白善镇一下牛鬼蛇神。 皇帝却皱眉,“北海县的盐一出去,白善怕是会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在那里万一被误伤怎么办?” 太子想了想后道:“让殷大人再派些禁军过去?殷或也在那里,毕竟是殷大人独子,他应该也挺担心的。” 皇帝想了想,最后还是叹息了一声,觉得孩子大了,翅膀一硬就要飞离家。 儿子也就算了,不得不就藩,留在京城怕朝臣想多说闲话,现在连女儿都留不住。 皇帝怅惘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不过太子没有调遣禁军的权力,所以得皇帝自己找殷大人来说。 信快速的送到北海县,这段时间一直在准备的白善收到信后立即去了一趟大家洼。 周立威因为媳妇不在身边,比三个月前更邋遢了,胡子都不刮,整个人显得很狂放,看到小姑父,他就没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脸。 白善抽了抽眼角,感觉太过伤眼,挥手道:“快去梳洗一下,让人开始装车,我们明日就启程。” 周立威立即应下。 一辆又一辆车被拖了出来,拉到库房那里放好,由士兵们亲自装车。 等所有的四轮车子都装满了,士兵们还推出了不少手推车,将盐装了上去绑好……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浩浩荡荡从大家洼出去往龙池去,走的是去年征役丁修的一条道儿,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这条路因为岔开了官道,所以走的人不多,除了沿途几个村庄的村民会走外,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没人。 白善和聂参军亲自押队,俩人走了一天,特意在半下午时停下休息,入夜后继续走,最后凌晨摸着黑到了龙池。 龙池这边的人早就收到消息准备好,看到有火光过来,方县丞便带人迎接上来,“大人,官船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白善微微点头,左右看了看后问,“没有惊动人吧?” “没有,这几月都照大人的吩咐,让人听钟声而歇,听钟声而起,其余时候随意走动,就按盗贼处置。” ☆.第3081章 猜测 白善颔首,侧开身,让身后的车队上前,叮嘱道:“轻声一些,在天亮之前全部装船。” “是。” 大家小心的将运到码头上,然后扛起就往船上装。 船上的士兵也下来帮忙。 押船的刘参军也下船来和白善聂参军相见。 “这都是盐?” 白善颔首,“都是官盐,接下来就有劳刘参军了。” 刘参军微微一笑道:“白大人客气,我们既接了命令自然会全力以赴。” 一袋又一袋的官盐被炕上船,周立威拿着本子和官船上的书记员一起计数,等一艘船装满,俩人核对过彼此数的数一样后便一起签字画押,各自拿了一张条子便下船去。 书记员:“将军,都数好了。” 周立威也道:“小姑……白大人,卑职也数好了。” 白善微微点头,拿过来看了一眼,便从袖子里拿出自己的印章在上面盖了一个。 刘参军也如此,俩人交换了一下,这艘官船就被放出了港口,另一艘官船便悄悄的从另一侧过来,慢慢停稳。 休息了一下的长工和士兵们又开始扛包活动,周立威鼓励他们,“等装完回去,补发你们五天的工钱。” 大家都精神了一些,继续努力的扛包。 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天亮前把所有的盐都装上了。 官船缓慢的驶离港口,刘参军也拿着两张条子上了官船,远远的和他挥了挥手。 白善呼出一口气,回头看了一眼累得直接坐在地上喘气的众人道:“走吧,我们先离开这里。” 众人直接把手推车堆到了牛车马车和骡车上,然后你扶着我,我扶着你慢慢离开了龙池码头。 等走出一段距离,天终于慢慢亮了,白善前后看了看,觉得这会儿不会有人到这儿来,便让大家坐下休息一下,顺便吃一些干粮。 白善也摸出一张饼,咬了一口,嚼了半天也没咽下去。 他就有些忧伤的看向别院的方向,从这里还能隐约看到些屋顶之类的。 周立威也看过去,问道:“四叔还在那里吗?” “嗯,他决定去江南,商船还在揽客,所以还没走。” 周四郎还在别院里酣睡,并不知白善和周立威来了又走。 龙池码头的大多数人都没察觉,天将亮未亮时,钟声响了,听到钟声的长工们陆续起床,和他们一样要出早工的人也都赶紧起身,整个龙池都活了过来。 崔大人听到仆从上楼的声音,将目光从海上收了回来,转身回去穿衣裳。 仆从敲了敲门,得到许可后便端了水进来,服侍他洗漱过才道:“老爷,后半夜码头那里有些动静,小的远远的看着,倒像是官兵们正往官船上搬什么东西,刚小的去码头那里看了一眼,停在外面的官船好像走了两艘。” 崔大人将手擦干净,把帕子交给他,面无表情的问,“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仆从皱眉道:“小的这不是担心有人胡作非为连累老爷吗?” 崔大人道:“整个龙池都在白善的掌控之下,不必我们去费这个心,我们只要做好建码头的事就成。” 他截断仆从的话,道:“去备马,一会儿我要去检查新到的石料。” 仆从便咽下了到嘴边的话,应了一声后躬身退下。 其他人却没有崔大人这份淡然,尤其是还停留在龙池没有离开的各商旅,“你听真切了,真有动静?” “是,老爷是知道我耳朵的,最灵通不过了,当时来的车马和人都不少。” “码头上少船了?” “少了两条官船。” “我老早就在疑惑,那官船是打仗用的,怎么这时节停在这里?还以为是海上有盗匪,白大人用关系请了他们来给商船保驾护航,可现在看来不是啊。” 有察觉到的人都私下疑惑,“那是运的什么东西?竟然这么悄悄的?” 周四郎本来对此一无所知,他是带着石大爷和三柱几个下来吃早食,正吃包子的时候听到有人来问摊主,“今天龙池可有陌生人过来?这包子够卖吗?” 摊主笑道:“看客官说的,在龙池的,除了长工和我们两个村子里的人,来的商旅这么多,小的哪里认得过来?” “我问的是今天一早可有突然多出很多眼生的人?” “没有。”摊主想了想道:“昨天好像就来了两个小商队。” 对方便道:“来五个包子,带走的。” 等人走了,周四郎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离开的人,扭头问石大爷,“觉得怪吗?” 石大爷想了想道:“像是打探消息的。” 三柱喝了一口汤,不在意的道:“不就是说两句闲话吗?” 周四郎拿起包子塞进他嘴里,“你少说话。” 他和石大爷道:“快吃,吃完了我们去找刘贵,这龙池是白善好容易建起来的,可不能让人捣乱。” 刘贵也不知道白善他们昨晚来过,白善素来公私分明,这是公事,所以他只告诉了方县丞。 “四舅爷放心,我一会儿就去找方县丞禀告,”刘贵并不是很担心这事儿,笑道:“这里的人都是我们郎主的人,衙役、官吏都是我们郎主亲自挑选派到这儿来的,长工也是郎主招的,虽然这里商旅多,人员复杂,但整个龙池都在郎主掌控下的。” 周四郎:“那我就放心了。” 刘贵问,“四舅爷,您的商船什么时候走?” 周四郎撇撇嘴道:“说是要选个黄道吉日启程,哼,我看就是他们还有空位,所以要等人。” 刘贵就笑道:“的确也要选日子的,要水手看过天气,最好顺风顺水时出发,那样安全,速度快。” 他们这边才说,商船的伙计立即找了上来,通知他们,“明日就是好日子,可以启程。” 其实是,昨天到的两个商队都被他们商号拉到了,船上已经满,明天日子也不错,所以他们就决定明天启程了。 周四郎一听,又紧张又高兴,扭头和刘贵道:“那我们回去准备了,回头你告诉满宝他们一声,我出海去了。” “是。” ☆.第3082章 卖盐 周四郎回去就让人收拾好东西,第二天便在约定时间里到达码头,有苦力上前来拉工。 周四郎选了几个人帮忙一起扛东西。 因为是第一次出海,周四郎虽然带的东西不多,但人却是一个都没落下,不似其他商队,到了这里后会留下一些伙计,只带几个上船。 三柱他们也很紧张,等把东西都扛上去,将车马交给刘贵带回去,这才小声问道:“四……四叔,我们都去?” 周四郎:“你不想去啊?” “不是,我看其他商队带的人都少,我们带这么多人,看着好凶,像要打架。” 周四郎横了他一眼道:“这不是很好吗,看着就不好欺负,正好没人敢欺负我们。” 船上的人一看他们这么多人带这么点儿货物便猜测他们是第一次出海,再仔细一看,果然,什么都不懂,为首的那个还拿着个小册子在找船舱,便忍不住笑起来,还真是第一次出海啊。 不过周四郎也不怂,拿着他记录下来的海船注意事项看了看后便道:“先找个船工问问我们的船舱在何处。” 周四郎说的不错,虽然他们人多看着就像是第一次出海的,但也因为他们人多,没人敢欺负他们。 他进了自己的船舱,给石大爷倒了一杯茶后道:“我们人少,人家就看不出我们是第一次出海了?所以还是得人多。” 石大爷一口喝了,道:“你有钱高兴就好。” 周四郎就摸了摸绑在手臂上的一个袋子,那是周满给他的,里面是黄金,还有他从京城带来的一些钱,到了江南,要是碰见好东西可以多进一些货,一来一回就赚回来了。 这么一想,周四郎放心心来,不是那么心疼了。 白善和周立威带着人回到大家洼,整理了一下剩下的盐,白善把路引交给聂参军,“着人送出去吧。” 聂参军应下,挑了五十个士兵带了剩下的盐走陆路离开。 他们是要将盐送往中原的,如此一来,海陆分开,凡是需要仰仗江南官盐的地方都可以得到补充。 各地官衙采购的人还留在江南,努力的想要买到一些盐,但他们虽然松口了,开的价钱却很高。 这钱也不是他们的,采购的官吏犹豫了一下没答应,先写信让人送回去,问过上司再做打算。 这么贵的盐,就算不赚钱,平价给百姓,百姓们也吃不起啊,最后这个责任是谁的? 所以他们都没敢下订单。 他们的信是从江南往回送,虽然路途遥远,但送信的速度可比押运官盐要快,就在各地官衙都气愤的私下咒骂江南的官吏世家时,有人来报,“大人,有青州盐运司的人过来,说是奉朝廷的命令来交易官盐。” 脸色铁青的刺史立即起身,“果真?人在何处?” “才进城,此时正住在驿站里。” “走,我们去看看,”刺史走了两步觉得不对,又停下,“去将人请来,仔细看一看他们带了多少盐来。” 整整十五车! 刺史非常高兴的在大厅里见了人,看过对方的路引和官帖后,刺史便知道他们的来历了。 青州北海县啊,白善。 刺史嘴角微翘,脸上闪过讥笑,天下谁不知白善是太子伴读,和他夫人一样是太子的心腹。 哼,江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要拿他们做刀,却不知他们早已是案板上的肉,太子的刀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这么多盐白善是怎么来的? 刺史只是略一想便决定不管了,和押运官盐的士兵道:“这官盐作价几何?” 士兵报了一个数,这个价格是白善定下的,不能修改。 刺史就摇头道:“这不行,太贵了,得便宜些。” 士兵:“……大人,此是我们大人定下的价格,大人要是觉得贵,那我们只能离开去往下一州了。” 他道:“来前我们大人就叮嘱过,价格不能多一文,也不能少一文。” 又道:“我们大人还说了,要是有大人觉得价格过高,下一季度可以自己派人去青州北海县取官盐,价格比现在的一斗要便宜十文钱。” 刺史:“……下一季度?” “是,”士兵老实的道:“我们大人说了,现在送来的只是这一季度的,所以一州最多只能买三车盐,下一季度,若是让我们送盐,每一斗要比现在多增加五文。要不是太子殿下有命,我们大人是不会送的,现在我们北海县正缺人呢。” 在选人之前,白善叮嘱过聂参军,选的领队一定要老实、忠诚,最好一板一眼,上头吩咐什么,他便坚决执行。 但白善没想到他能这么老实,直接把他私下叮嘱他们的话也给说出来了。 刺史拉着人磨了半天,最后还是没能多买下一车盐,更不要说价格了,可真是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他只能买下三车盐,无奈的目送他离开。 有人很不服气,“大人,我们直接把盐车扣下又怎么了?” 这种事他们又不是没干过,东西已经扣了用了,谁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又不是没付钱。 刺史横了对方一眼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官盐,你当是以前呢?” “我尝过了,这盐虽然比江南给的略好一点点,但还是盐啊,有什么不一般的?” “这盐上带着毒呢,”刺史道:“朝廷和江南搏斗的毒,这时候我们不离得远远的,你还上赶着找麻烦,找的还是陛下太子和朝廷的麻烦,嫌命活得太长了?” “那这盐……” “把我们的人叫回来,别在江南耗着了,既然青州有盐,那就从青州拿,离得还近些,也比江南的便宜,哼,我倒要看看,我们都走了,谁还会要江南的盐巴。” “不过,”刺史摸了摸下巴,很是不解,“青州哪里来这么多官盐?我记得他们那儿只有一个盐场,大部分只够供需本州的。” 有一人道:“大人,年前不是有一则似是而非的消息说海边出了一个新的制盐法,说是可以放在田里,和种庄稼一样种出盐来。” 刺史:“……这样的胡话你信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晚安 ☆.第3083章 忌惮 “……下官不信。”那您说青州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盐? “算了,别想了,让县令们来买盐吧,按以前的量给他们分下去,下一季让人提前一个月去青州,打探打探消息,要是有最好,没有就去江南,到时候正是夏收的时节,很耗费力气,盐必须要充足。” “是。” 从青州往西去的冀州、相州,以及往南去的郑州、滑州等地都收到了白善送去的大礼车,士兵们在相州南下,到了郑州后往东回,经滑州、兖州和郓州后回到青州,因为他们带的盐不够多,兖州分了最后三车盐巴,所以到郓州时他们便空车进去。 士兵直接给郓州的刺史送了一封官帖去,还有白善的一封信。 郓州刺史看完,半晌无言,“所以到我就没了?” 士兵安慰郓州刺史,“郓州距离青州不远,大人要是急用盐,不如派了人和我回去取。” 郓州刺史思索了一下,还是点头应下了,然后调派了一支队伍和他们一起去青州取盐,嗯,带上了钱和车马。 等将人送走,师爷有些忧心,“青州真的有这么多盐吗?” “十天后就知道了。” 从郓州到青州,来回撑死了六天,四天时间足够他们采购盐了,十天后他们要是还不回来,或是回了没带盐,那他们就得往别的地方找盐了。 “江南那边……” “哼,让他们继续磨,对了,让他们住到驿站去,反正吃住都是驿站出的,想要涨价,别说门,窗户都没有。”郓州刺史的脸色很不好看,冷笑道:“他们要和朝廷斗法,那就斗去,只是拿中原,拿所有缺盐地方的百姓性命做赌,也难怪陛下容不得他们了。” 中原和关陇的世家贵族够豪横了吧? 他们势力更大,也不太把皇室和皇帝放在眼里,但谁敢拿天下百姓的盐来做赌? 不怪陛下先对着江南动刀子,实在是毫无底线。 郓州刺史气呼呼的甩袖转身回了衙门,然后研墨开始写弹劾江南盐政的折子。 此时,杨和书正在尽力周旋,想要掌握盐场的各家和各级衙门出盐,为此他还冒着危险亲去盐场巡视,然后就看到了被炸锅,以及被清空了木料的盐场。 接待杨和书的官员一边抹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道:“大人也看到了,不是下官们推脱,实在是因为盐场老旧,木柴难寻,所以盐场不得不暂停煮盐。” 官员看着面无表情的杨和书,斟酌的道:“还求大人上书为我等美言几句,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杨和书收回目光,低头静静地盯着他看了半晌,就在官员脸上的汗越流越多时,他微微点了点头道:“本官知道了。” 杨和书转身便走。 等骑马走出老远,他这才压了压马速,带着人慢悠悠的在官道上走,不多会儿,便有两骑从后面追了上来,他勒住马。 两个侍卫在马上抱拳行了一礼,打马上前,凑到杨和书耳边压低了声音道:“库房中有盐,且不少,占了三分之二的库房。” 也就是说快堆满了。 杨和书握紧了手中的缰绳,低声吩咐道:“让人盯着路口,他们若是转移了官盐,务必要盯住,本官倒要看看,他们之后要怎么处理这些官盐。” 回去以后,杨和书便给各地盐场发了一纸公函,让他们写明盐场如今的库存量,以及现在盐场中的工人数量,每日的消耗等…… 顾淮收到消息,沉吟了片刻后便道:“先拖一拖,看看他想做什么。” 一旁泡茶的陆炳华不在意的道:“还能做什么?不过是想逼他们出盐而已,但各个盐场都找好了理由,上至官吏,下至管事长工,都被封住了口,就算杨和书知道其中有问题,没有证据,他也奈何不得我们。” 坐在他对面的朱鸿儒摇头笑了笑,“陆兄对杨大人也太过凶狠了,说起来我们几家还有些情谊呢。” 杨氏是关陇世家,当年衣冠南渡时,杨氏便有一支落在了他们吴郡,此后各家联姻,陆家就有姑太太嫁进了杨家,杨家也有女子嫁入陆家,远的不说,陆炳华的一个婶婶便是出自杨氏旁支。 这也是杨和书在这里既危险又安全的原因之一。 想要杀了他以绝后患的人不少,但因为亲情和其他的利益,想要保住他的人也不少。 皇帝派杨和书过来,可真是打中了他们的七寸,人还没到的时候,各家的声音就混乱起来了。 对于和朝廷相抗,有陆炳华他们这样打算死扛到底,想要牢牢把握住江南的;自然也有想要退一步,与朝廷、与皇帝和睦共处的。 别说这是好几个家族,便是一个家族,甚至同父同母所出的兄弟姐妹之间意见都不一样。 去年皇帝借由太子遇刺和被陷害一事,可是在江南抓了不少人,陆家、朱家和顾家都有损失,其中陆炳华的亲弟弟更是因为涉嫌谣言太子造反,伪造信件等罪名被抓,虽然人没死,但判下来也流放去了辽东。 这辈子,除非皇帝大赦天下,不然可能都回不来了。 陆家为此不得不分出一支随他弟弟去了辽东,让他在那边安置。 陆炳华脸色很不好看,显然生气了。 顾淮这才道:“还是小心一些,杨和书的能耐我们都是见识过的,去年要不是有他相助太子,又迷惑了我们,我等也不至于惨败。” 朱鸿儒慢悠悠的喝了一口递到跟前的茶,浅笑道:“杨和书可是关陇中原世家公认的第一人,与他相斗,能平手就很值得我炫耀了,所以顾兄说的没错,对他,我们还是应该小心一些。” 陆炳华心中虽不服气,但嘴上没说出来。 顾淮便只当他同意了,因此传令下去让人拖延时间。 但杨和书也不是全无手段,各盐场官员才拖延了两天不到便纷纷和顾淮诉苦,拖延不下去了,再拖下去,杨和书便要直接接管盐场,到时候别说他们这些官员都要被换,连盐场的控制权也都要落在杨和书手里了。 他是淮南道巡检,是有权力这么做的。 ☆.第3084章 齐名 顾淮只能松口,但这公函怎么填却是一个问题。 不能填有盐,有就须得交出来,但填无…… 那被他们藏在盐场里的盐要么不被发现,要么就只能转移地方,另寻藏匿的地点了。 杨和书预判了他们的预判,特意逼他们做出选择,钻进他结的套子里,他们才一动,杨和书便收到了消息。 上次太子离开给他留了不少人,他将一些人放在明面上,一些人则藏在了暗中,此时就全都用上了。 各盐场动作还没停,一直赖在驿站里不肯走的采购官员收到了长官送来的信,一看是让他们回去,不必在江南采购官盐,他们立刻把行李一收,带上人就走,都没和江南这边的盐运司言语一声。 还没收到信的其他采购官员羡慕的看着他们离开。 结果,没两天,又送来了两封信,又一天,又来了一封…… 采购官员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开,盐运司正忙着悄咪咪转移官盐,根本没注意到,最后还是顾陆两家觉得最近很安静,一直想要走通他们的关系和盐运司要盐的人竟然许久不上门了。 陆炳华没在意,顾淮却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下人便去驿站看了一眼,不由面色大变,跑回来和顾淮道:“郎君,驿站里的大人们大多走了,现在里头就只剩下三位大人。” 顾淮一听,面色一沉,不由坐直了身体,“可说去了何处?” “听说是回去了。” 顾淮心底有些不太好的预感,“你去问一问留下来的人,他们同住在一起,必定知道原因。” “是。” 留下来的三人还真知道,便是他们不说,同来购盐的走了一个又一个,好些个走的时候脸上还一片轻松,他们三个也能猜出来一些。 他们三个之所以不走,两个是没收到信,他们的官衙距离江南太远了,要收到信估计还得一段时间; 另一个则是收到了信,却是让他继续留在江南,不必高价买盐,就呆着,不把关系恶化就行。 他一听就明白了,上司这是有了靠山啊,就是靠山还没定的样子。 再从别的已经走了的采购员那里打听一些消息,三人便猜出朝廷正从别的地方给他们调盐呢,而且似乎盐量还不少,完全可以代替江南的官盐,已经走的那些采购员是州府已经收到盐了。 不过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告诉顾淮呢? 真当他们这段时间求爷爷告奶奶的求人心中很乐意吗? 所以顾家的下人来打听,还是那样一副倨傲的模样,三人根本不鸟他。 顾家下人:…… 他们只能转换态度,弯下腰去讨好的笑道:“小子无状,让大人们见笑了,只是小子实在是好奇,那些大人不是来买盐的吗?盐没有买到,怎么就走了?” 三人都不理他。 顾家下人:…… 他运了运气,只能道:“听说三位大人想要采购两车盐,小的虽是下人,却是吴郡土生土长的人,倒也有些人脉……” 三人继续不理他,哼,当谁稀罕呢?好吧,他们的确稀罕,但他不过是个下人,消息给出去了,人家转头就能把你忘在脑后。 他们要真原因给盐,之前他们闹得这么大的时候早给了。 他们官位卑下,下州九品,中州和上州也才八品,就是被气狠了,也得先告诉上官,再由上官上书弹劾,一来一去,耗去了多少时间。 而这段时间,最受气的还是他们,几乎每一天都在受气,哼,他们是只有八品、九品,但他们就没脾气吗? 三人成功将顾家的下人气走,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其中一人不无恶意的讥讽道:“那顾家大郎,还妄想和杨氏宗子齐名呢,也不想想他配不配得上。” “就是,差不多的年纪,杨大人都建功立业了,他却连科举都不敢参加,还号称世家子呢,”另一人道:“真是好人,就算不入仕为君为民,至少也不会把持盐政侵害天下万民。” 他咬牙切齿的道:“现在正是春忙的时候,各地都忙碌了起来,百姓都要耗费力气,要是没盐吃,下地没几天就要无力,更不要说不吃盐还会生病,这样把持盐政只为私欲的人也配和敢与天花拼命的杨大人比?” 这是扬州的驿站,就算顾淮不特意探听,他的耳目也会将这番话传到他耳边。 顾淮脸上闪过难堪,不过很快就收敛了神色,面无表情的吩咐道:“让人再去问,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我一定要知道那些人离开的原因。” 下人应下,躬身退了下去。 这一番话,自然不会只传到顾淮脸上,其他家的主人也听到了,陆炳华忍不住讥笑,和左右道:“不知道顾淮听到这话是什么表情?” 这里是陆炳华的书房,左右也都是心腹,并不怕人传出去,所以左右也跟着嘲笑了一声,然后问道:“郎君觉得那些人为什么会走?” “还能为什么,”陆炳华冷笑道:“人不能不吃盐,盐就和粮食一样,缺一样都不行,他们现在走了,说明他们有盐了。” “他们哪来的盐?朝廷提前囤的?” 陆炳华目光幽深,心中也是这么怀疑的,“看来朝廷早有准备,肯定是提前从别处囤了盐,但天下的盐场是有数的,他们要囤盐,必定要委屈另外的人少食盐,或者不食盐。” “哼,说我们把持盐政侵害百姓,他们又能好到哪里去?” “那这事儿……” “我们不管,”陆炳华道:“江南盐场最多,我不信他们可以囤一个季度的盐来代替江南的产盐,还能囤两个季度,三个季度,甚至是一年不成?比的就是谁心更狠,更沉得住气。”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当顾淮不知?他却还是锲而不舍的派人去问话,不过是想知道朝廷的盐从哪里来,想办法断了他们的后路才能逼得他们尽早做决定。” 毕竟这事儿拖得久了,对他们也不利。 正当他们思绪万千时,杨和书直接派人去驿站里把三个采购官给接进了自己的府邸。 他对三人道:“你们要想等信就在这儿等吧,驿站那边就暂时不要住了。” ☆. 第3085章 啃脚脚 三人后背冷汗直冒,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们这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一人反应过来,惊叫一声道:“大人,我们的人还留在外面呢。” 杨和书不在意的挥手道:“放心,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那些人也不会为难他们的。” 三人便松了一口气。 其中郓州的采购官忧伤的道:“我们上官让我不要得罪了人,我这算是得罪人了吧?” 另外两个点头,同情的看他。 郓州的采购官想哭,“距上次收到信已经过去三天了,我们大人为什么不让我回去,而是留在这里啊?” 因为他们的上官也才把盐运回郓州,还没得及给他写信呢。 郓州刺史看到他带回来三车盐,检查了一下质量,发现比以前从江南采购的还要细一点点,满意不已,“怎么样,看到北海县的盐场了吗?产盐量如何?下一季度还能不能买到?” “回大人,下官特意去看了一下北海县的盐场,超级超级大,还看到人收盐了,我觉得不仅下一季度,下一年,甚至下下一年都应该没问题。”他又道:“不过我们这批盐不是在北海县盐场买的。” 郓州刺史皱眉,“那是在哪儿买的?你还过二道手?” “没过手,这是青州寿光县所产,”他惊叹道:“下官到了青州才知道,原来现在产盐的不仅是北海县而已,不过盐场最大的还是北海县。” 他们跟着北海县的士兵到青州时,并没有立即往北海县去,对方直接把他们带到了青州刺史府,然后和里面的官吏说,他们是来买盐的。 于是就乱了。 接下来的事太过混乱、嘈杂,让他许久没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稀里糊涂的在青州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寿光县县令,同时一起来的还有几车盐。 他一脸复杂的道:“听人说,以前青州只有北海县产盐,所产海盐除了供应本县外就只供给青州刺史府,再由刺史府下发各县,偶尔有多的便供应给最近的齐州。” 郓州刺史端着茶翘着腿坐在椅子上,一晃一晃的闲适问道:“然后呢?” 其他人也好奇的竖起耳朵听故事。 “然后今年年初,北海县已经一口气把上半年他们该上交的盐都上交了,刺史府就按照惯例下放盐,偏寿光县去年从北海县那里学到了新的制盐法,也制出了不少盐,他们没经验,这一下子,他们的盐暂时卖不出去不说,还得按照惯例从刺史府里花钱买盐呢。” 郓州刺史:“……这是因为春耕忙碌,所以把脑子也给忙掉了?” 官员也嘿嘿一笑,然后道:“所以他们一听说卑职是去买盐的,立即就把盐运过来了。” 郓州刺史微微坐直了身体,严肃的问道:“他们既然这么着急卖,那你就没压一压价钱?” 官员:“……我压了,可没压住呀。” 他道:“当时领着我去的士兵也去,那就是个愣头青,我还给他塞了一串钱呢,结果他一转身全秃噜出来了,说我们早商量好了价钱……” 官员一脸悲伤的道:“当时青州的郭刺史也在,卑职不好过于无赖,所以……” 郓州刺史惋惜的撇撇嘴,“无赖怕什么,那又不是郓州,丢脸不到亲朋面前。” 官员只当没听见,继续道:“不过下官还是担心下一季度的盐,所以便去了北海县一趟。” 他压低了声音道:“大人,您知道北海县的盐是怎么制出来的吗?” 见他如此神秘,郓州刺史就掀起眼皮问,“田里种出来的?” 他一拍大腿道:“虽不对,却也不远矣。” 郓州刺史眼睛一亮,将翘着的腿放了下来,其他人也好奇起来,“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亲眼所见的,他们开出了一块块田,引海水入田,听说就是暴晒,中间再加上几道工序,盐就出来了。” 郓州刺史:“什么工序?” “不知道,我当时只能粗略一看,看到有长工在铲盐便跟着看了一下,但那毕竟是人家的机密,吃饭的本事,我便是问了那盐场的周管事也是但笑不语。”他道:“不过我也可以确定了,青州的盐很充足,而且听说,现在不仅青州在制盐,莱州和登州也都在制盐,全是用的北海县的制盐法。” “他们管那方法叫晒盐法。” 郓州刺史回过味儿来,“白善好胆,为了给太子挑担,给江南找麻烦,这是把吃饭的本事都交出去了呀。” “还有什么?你都一口气说了吧?” “北海县新建了一个码头,我听人说,北海县的官盐就是从码头那里出去的,往北,往南,凡是之前需要仰仗江南官盐的地方全部被北海县替代了。” 郓州刺史听得心绪起伏,激动的狠狠拍了一下椅子扶手,大乐道:“江南要完啊!” 官员也咧开嘴笑,“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那还愣着干什么,写信让我们的人回来,不用伺候那群大爷了。” “是。” 而此时,通过官船出去的盐,在通过陆路转运之后,终于到了他们该到的地方。 盐一到地方,各地长官便拆开来看质量,确认质量不差后,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上书,一边是感谢陛下,感谢太子,感谢北海县县令;另一边则是弹劾江南盐政…… 白善静等着各方反应时,府里变化最大的便是两个孩子了,那是迎风就长,蹭蹭的,只是七八天不见,等他从大家洼盐场和龙池码头回来时,白景行已经会翻身了。 而且她还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吃自己的脚。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最近很沉迷于啃自己的脚,一个不注意,她就抬起自己的小脚脚,两只手抓住,然后掰到自己面前,张嘴就啃…… 本来文静稳重的白若瑜和她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也跟着学会掰自己的脚吃了…… 但他肢体似乎不是很协调,很多时候需要很费劲才能吃到,于是在努力了几次发现还是吃不到后,他很干脆的翻了半边,侧对着白景行,然后张嘴就啃她的脚,就当是自己吃到了…… 白善进屋时,白景行张嘴就哭,白善正好目睹,坚持认为是白若瑜吓哭了他闺女,于是上前去把俩人分开…… ※※※※※※※※※※※※※※※※※※※※ 作家的话 晚安,明天见啦 ☆.第3086章 来啊,造作啊 白二郎跟在他身后进屋,看到他伸手拎起他儿子,赶忙上前双手接过,还不客气的拍了他胳膊一下,“你小心点儿啊,他脑袋才立住。” 白善就竖着把他闺女抱起来给他看,“都快过百日了,你别总抱他,小心把他脾气养大了。” 白二郎理直气壮的道:“我们家又不缺下人,我累了他们还可以轮着来,没必要让孩子为这个哭。” 又道:“有本事你别抱大姐儿啊,是不是啊大宝,哎呀,你怎么流这么多口水?好恶心,来人,快来人啊……” 候在一旁的下人立即上前,接过手,把白若瑜抱下去擦干净嘴巴,把手也擦了一下,还换了一下被他滴湿的衣裳,包好了才给白二郎抱上来。 白二郎抱上重新香喷喷的儿子,坐在榻上和抱着女儿的白善道:“我这两天仔细看过了,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什么事?” 白二郎叹息道:“大姐儿的手脚特别有力,比大宝厉害,她踹人的时候可疼了,大宝都被她踢哭好几次了。” 白善就低头看女儿,白景行也仰着脑袋看她爹,乌溜溜的眼睛特别有神,父女俩的目光对上,她估计觉得白善在和她玩儿,咧开没牙的嘴就乐,小脸上是白善和白二郎特别熟悉的灿烂笑容。 白二郎看见,立即叫道:“对对,就是这样,每次我们一教训她,她就冲我们这样笑,跟周满小时候一模一样,然后谁都舍不得训她了,哼,这奸诈与你如出一辙。” 白善笑着点了女儿的脸颊,惹得她咯咯的笑后道:“她还什么都不懂呢,而且孩子本来就不能控制自己的力气,你跟她置什么气?” 白善道:“等她懂事一点儿,能听懂人说话了,到时候再教她控制力气。” 白二郎自然也知道这点儿,哼哼的应了一声。 “还有呢?” “还有就是我总觉得大姐儿长得比大宝快,她这会儿已经会抱着手叽里咕噜的和人说话了,虽然没人听懂她的话,但有时候她醒着吧,别人说一句,她就能咕噜咕噜的回一句。”白二郎有些忧伤的低头看着他儿子道:“相反,大宝现在只偶尔回几句。” 他迟疑了一下后道:“我有点儿担心。” 白善扭头看他:“担心什么?” “我担心是因为我,他才显得比较笨拙的,明达那么聪明呢。” 白善想了好一会儿后伸手拍他的肩膀,“别伤心了,你只管放心,大宝不比别的孩子差,只是因为大姐儿是我和满宝生的,所以才显得格外的聪明,这不能怪你,该怪我和满宝。” 白二郎那点点忧愁瞬间消散得一干二净,他横了眼白善,“不要脸。” 白善理直气壮的道:“这是事实,你试想想,这世上比我聪明的有几个?” 见白二郎张嘴要说话,他立即道:“我知道,还有很多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嘛,但你也不可否认我也很聪明。” “好话坏话都叫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这世上像我这样聪明的人虽然有,但数量是以个来计算的,而不是像其他聪明人还能用万来计数。” 白二郎:…… “而满宝和我一样聪明,这天地间这么多聪明人,正巧又有这样两个聪明的人成亲生子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像我们大姐儿这样正好继承了我们聪明才智的,更是万中无一……” “行了,行了,你别说了,”白二郎这会儿真的什么伤感情绪都没有了,他低头看着他儿子道:“大宝,你要记住,以后你可以不聪明,但绝对不能和你堂叔一样自恋。” 白善纠正道:“是师伯。” “呸。” 白善笑眯眯的道:“而且论起自恋,谁比得上你?” 他道:“当年在七里村的时候你都能横遍罗江县无敌手,现在他还是明达公主生的呢,也不需要多豪横,对自己才智的自信总该还是有的吧?” 白二郎略一想也是,“也对,我虽不是十分的聪明,但明达聪明啊,这孩子未必就遗传到我,说不定是遗传了明达呢,明达就很内敛。” 白善瞥了他一眼,明达公主哪里内敛了? 她那是受限于身体,被迫表现得内敛好不好? “遗传到你也没什么,儿不嫌父丑,这都摊上了,没办法。”白善笑眯眯的抱起女儿道:“走吧,我们带他们出去溜达溜达,满宝说多带他们出去看看外面的时间,他们会变得更聪明些。” 白二郎:“……可她不是说孩子尽量不要外出,以免被外邪侵体吗?” 白善:“我说的是去花园,或是在北海县城里逛一逛,你以为去哪里?” 白二郎嘀咕,“那不也是外面吗,我哪儿知道你们说的外面是怎么定义的?” 不过他还是抱着儿子跟上了。 一出门,便是“内敛”的白若瑜也兴奋起来,坐在父亲的怀里,指着不远处一朵花便啊啊啊的说。 白二郎听不懂他的话,于是上前毫不客气的把花摘了塞他手里,让他拿着玩儿。 白景行更兴奋,不仅手舞动起来,屁股还一上一下的欢喜跳跃,要不是她还小,白善怀疑她想直接下地行走了。 当然了,她此时还做不到。 俩人抱着两个孩子在花园里玩一圈就耗费了大半个时辰,夕阳快西下了才抱着孩子要回屋,他们得洗澡了。 周满和明达一起从医署里回来,才进院子便听见一间房里孩子咯咯咯的小声和白善白二郎的惊呼声。 俩人推开门,就见白善和白二郎卷着袍子蹲坐在两个大木盆边抓着孩子的胳膊,扶着孩子的脑袋,那两个小孩儿则咧着嘴咯咯咯的笑,另一只手臂正不停的拍水,两条腿都用上了,就跟在水里跳跃起伏的鱼儿一样欢乐。 听到推门声,两个孩子都安静了一下,转着脑袋看过来,看到熟悉的母亲,俩人更激动了,两只脚就跟脱线的陀螺一样蹬水,另一只手也啪啪的打水,一时间屋里水飞扬,白善和白二郎一下被拍了一脸的水… ☆. 第3087章 奖励 两个孩子终于被拎出来,用布包起来擦干穿好衣裳,抱出去后就饿了。 俩人同时吃奶,眼睛慢慢就闭起来了,最后周满和明达轻轻地拍了拍他们的后背,确认不会打奶嗝后就把人放到小床上睡。 白善和白二郎浑身湿透,干脆去洗澡换了一身衣裳。他们为自己的狼狈找了一个借口,“孩子长得太快了,力气也大。” 明达是第一次当母亲,也觉得最近孩子变得很重,力气也大,不由看向周满,“他们是不是快可以走路了?” 周满:“还早着呢,至少还有半年。” 明达就有些失望,“他会翻身了,我还以为很快就能走路了呢。” 周满:…… 明达如此,更不要说白善和白二郎了,他们都是家里最小的,虽然周满有许多侄子侄女,但他们那时候也很少留意。 郑氏过来看孩子,见他们围着孩子说得热闹,便把他们都赶了出去,“没见他们眉头都皱起来了吗?别在这儿吵他们,要说话出去外面说,对了,殷公子来了,正在前面等你们呢。” 白善他们便出去见殷或。 殷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来了好些人,全是他爹新派过来的禁卫军,不过不知为何,他们没走官途,而是私下过来的,到了这里便直接找了殷或,却是奉命来保护明达、白二郎和白善周满的。 当然,他也在保护之列。 所以他直接把人带了过来,和白善道:“你安排一下吧。” 白善大概猜出他们为什么派禁卫军过来,点了点头道:“我这边不必担心,我出入都带着人,又多是热闹地方,就算有暗杀,他们也不敢动手,倒是你们要小心一些。” 他道:“你们四个,谁在我这里出事,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正喝茶的周满一顿,睁着大眼睛去看他,“还包括我?” “当然包括你了,”白善道:“你可是定海神针。” 周满被他夸得自得起来,高兴了一会儿后便道:“我这里你不用担心,我决定给大姐儿换奶嬷嬷喂养了。” 她道:“我要准备种痘的事了,现在正农忙,所以先做准备工作,在县城内的官吏家属和士绅家属中试点,等夏收结束,我们就开始一个里一个里的接种下去,只要北海县能推广得开,那青州城也要开始。” 其他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她步子迈得这么大。 周满哼哼道:“到时候我日常便是与天花痘种为伴,他们要是不怕死就只管来吧。” 那是挺可怕的,不会医术,也不了解的人,只要听说她日常接触的是天花,只怕连靠近都不敢。 白善问道:“种痘的地方你打算定在哪儿?” “我觉得你在郊外的职田就不错,或者你把附近的官田庄子和空地拨给我使用?” 白善倒没什么意见,颔首道:“行吧,不过你能劝服他们接种痘苗吗?” 周满自信满满:“一定可以的。” 京城这么多人都接种了,其中不乏皇室和权贵世家子弟,有他们做榜样,他们还怕什么? 白善就看向明达白二郎和殷或,道:“现在各地肯定都收到官盐了,没收到的,肯定也收到了朝廷的公文,他们不日就会到青州来买盐。江南那边肯定也已经知道出事,等他们查到这里来,我们都有危险,你们要不要考虑住到县衙里来?” 白二郎是没什么意见,就是怕明达觉得挤。 殷或淡然的道:“这有什么,让方县丞他们搬个家就行了,要是空间还不够,就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狂野总统
高达之染血百合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祸国妖姬
大唐绿帽王
老师,喘给我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