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上周满的眼睛,俩人互相眨眨眼,顺势扯开话题,“我们还是来说婚嫁生孩子的事吧,虽说我现在没有儿女,但也不差几年了,你们平时养孩子觉得他们毛病最多的是什么?” “哭!”好几个正带小孩的小娘子道:“总是被路过的鬼神惊吓到,时不时的大哭……” “这是惊悸,也有可能是饿了或者害怕,”周满也没说他们喊魂的行为不对,只道:“平日要多注意一些,他们有可能是被大人骂了心中害怕,被惊吓到了,也有可能是肚子饿了,或者肚子难受不消耗,你们可以……” 现在围着周满的都是成了婚的娘子,对这些话题都特别有兴趣,周满在她们之中可以说是混得如鱼得水,又有明达公主在身边偶尔来一句佐证,大家更是信服不已。 宋太太全程微笑,见周满和公主没注意到她,她就拍了拍大儿媳的手背,让她留下来,她则扶着丫鬟的手悄悄起身离开了这一圈。 她出了宴客厅回头看了一眼后吩咐丫鬟,“好好照顾公主和周大人。” 她则转弯去了前院的书房,她没有进去,而是站在院子外面让下人进去叫人。 不多会儿,宋老爷脸色不太好的从书房里出来。 他刚和白善在谈判,虽然过程平和,但结果让他很不满意。 “怎么这会儿子到这儿来?我正招呼白县令呢。” “三郎是不是在里面?” “嗯。” 宋太太就道:“刚才在后头,周大人嘴快不小心说出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宋太太就凑到宋老爷耳边低语起来,宋老爷脸色更难看了。 宋太太道:“我也不是怀疑三郎,他毕竟是你侄子,可侄子到底不是儿子,何况中间还隔了几层,所以你要小心些,别被人蒙在了鼓里。”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好好招呼公主……和周大人。”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926章 退让 宋老爷等宋太太走了以后,想了想,还是没转身回书房,而是转身去了隔壁院子,然后招来一个下人道:“找个借口过去书房里把宋主簿请来。” “是。” 宋主簿一头雾水的过来,不明白宋老爷为什么这时候丢下白县令跑到隔壁来与他私会,不,是私见。 宋主簿此时不太想和白善做对,觉得把人晾在书房太久不好,因此提醒道:“伯父,让白县令他们在那边久等不好吧?” 宋老爷抬起头来看他,“你倒是挺为白县令着想的。” 宋主簿微微蹙眉,直觉这话有些不太好听,但又说不出哪里怪异,只能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看向宋老爷。 宋老爷垂下眼眸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放下茶杯后才问道:“三郎啊,说起来我们才是一家人,刚才白县令的话你也听到了,现在他想要的可不是盐场,而是我们宋家的田地,所以你给伯父交个底,大家洼那边的盐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宋主簿精神一振,想到他前不久才偶然听到的消息,不由压低了声音道:“听说白县令得到了一个新的制盐法子,不用煮盐,不费柴薪,也能得到海盐,而且产量还不低,现在大家洼那边库存的盐已经足够给刺史府交差,甚至还有多余的呢。” 宋老爷一下握紧了手中的茶杯,问道:“你为何不早些告诉我?” 宋主簿皱眉,“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伯父,那白县令和路县令不一样,他身后还站着太子,我们还是别和他硬碰硬了。我听人说,他打算关了龙池盐场,在那边建渡口呢。” “我们安排在盐场里的人全然没用了,若是还和他作对……”他顿了顿后道:“我们好似也没办法和他作对了,他要是关了龙池盐场,我们总不能还煮盐吧?” 没有县衙背书,那可就是私盐了,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宋家在北海县还没这样的本事,私自大量的煮盐还能瞒住,白善自己也不是瞎子。 宋老爷定定的看着宋主簿,直看得宋主簿浑身不自在,他动了动自己的身子,避开宋老爷的目光,问道:“伯父,您到底怎么了?” 宋老爷看了他半晌,最后扯起嘴角一笑,“没什么,白县令果然厉害,够沉得住气,手上有这样的好东西竟然舍得现在才拿出来。” 本事更大的是,他还能把太子请来给他撑腰,要不是京城的贵人到来,就算他手里有新的制盐法,宋老爷也能向青州城那边砸钱,就算不能和白善相抗,至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被杀得片甲不留。 甚至连自家的侄儿都背叛了自己。 宋老爷盯着宋主簿道:“三郎啊,你是我们宋家费了好大的力气推到主簿这个位置上的,不论到了何时,你都要记住,你是宋家的人!” “伯父这说的是什么话,我自然不会忘了自己姓什么,难道您还怀疑我数典忘祖不成?” 宋老爷哈哈大笑起来,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莫要多想,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今日过寿,又见识了白县令的年轻有为,心中一时感慨罢了,也不知我宋家什么时候能出个这样的人物。” 那可难了,人白善还是世家子呢,他们宋家连人家家世的边都没摸到。 宋主簿垂下眼眸乱想着,宋老爷已经收回了手,将手背到身后,脸上的笑容也收了起来,“走吧,去见一见我们这位白县令。” 白善和方县丞正在书房里喝茶,对于主人消失这么长时间,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方县丞却有些不安,走到门口往外看了看,回头看向白善,“大人,驸马和殷公子在前面会不会等急了?” 白善只抬头往外看了一眼便道:“放心吧,不会急的,一整天的时间呢,这才哪儿到哪儿。” 说是一整天,但谁来贺寿还真过一整天才走? 大多数不都是吃了一顿饭就走吗? 这都过了午时多长时间了…… 方县丞正有些焦躁不安,宋老爷带着宋主簿回来了。 这一次宋老爷要干脆得多,笑着和白善道:“县令的意思老夫明白了,您说的是,作为北海县土生土长的人,北海县有所需,宋家必倾尽所能。” 白善一听,大喜,笑道:“宋老爷大义,北海县的百姓都会记得宋家和宋老爷做的贡献的。不过您放心,陛下和朝廷都是有规定的,朝廷和当地衙门和士绅赎买土地都是有公文的,本县一定不会委屈了宋家和宋老爷,所赎买的土地皆按照市价给付如何?” 宋老爷扯了扯嘴角应下。 说是按照市价,但市价多少却是没有定数的,北海县穷,土地比较稳定,很少流转的。 更不要说像宋家这样大片大片的田地了。 他们家之所以能有此规模,便是在前两任县令在时花钱买进了大量的荒地开垦。 荒地和露地不一样。 露地是从未被耕作过的土地,荒地是以前耕作过,后来因为失去了主人而荒废下来的土地,一般又被县衙收回去了。 但收回去的土地大多数还是会交给所辖的里正和村庄,等他们有男丁成年了便分下去。 七里村里周四郎他们分的荒地就是这样的。 七里村以前经过灾祸,死了不少人,加上前朝战乱丢荒的土地,有些荒地看着就和露地一样,全是杂草。 周四郎等人成丁后,村里会组织开荒,将那些荒地开出来后分给他们。 而北海县很多好位置的荒地都叫宋家和赵家等几个比较大的姓氏占了,前面的县令不太注意,大量的卖出荒地,让现在的白善想分地给成丁的百姓只能去分不太好的荒地,甚至是开垦从未耕作过的露地。 他要从别的地方迁移人口过来,承诺了给人田地,那拿出来的田地就必须能够种出粮食,太差了,不说坑人,万一来的人一看见那地转身就走怎么办? 所以他需要不少数量的田地。 ※※※※※※※※※※※※※※※※※※※※ 作家的话 本来想两章一起更的,但发现差的好像有点多,所以还是十点见吧 ☆.第2927章 气病了(给书友“慕容qingqing”的打赏加更10) 白善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先从宋家身上扯下一块肉来,这样其他家才会主动割肉给他呀。 宋老爷心中在滴血,只是对着白善也只能扯出笑容来,俩人言笑晏晏,根本看不出一点儿矛盾来。 这个寿辰过得宋老爷是头痛心疼,特别是心,只要想到那大片大片才被耕作了五六年的田地他的心就一抽一抽的。 那田那地养了五六年,可才刚刚养好呀。 哪怕这一场寿宴有公主和驸马参加,不仅是北海县,还是青州城的头一份,他也实在高兴不起来。 但他心里再不高兴,当着人前的面,他还是热情的将公主驸马和白善周满送到大门外,眼含热泪的目送他们离开,在其他人眼中,端的依依不舍,感情深厚。 宋大郎却很敏感的感觉到父亲的情绪不对,伸手扶住他的胳膊,低声唤道:“父亲?” 宋老爷收回了目光,对宋大郎微微点头道:“去送其他客人离开吧。” 宋大郎应下,扶着宋老爷去送其他客人。 其他人都在惊叹于宋老爷的面子,艳羡不已,“宋老爷真是好排面啊,连公主都来给宋老爷祝寿了。” “是啊,是啊,宋老爷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乡亲啊。” 宋老爷心头滴着血的应付着,等把所有人送走,他才回到正院就倒下了。 宋家人大惊,连忙扶着他上床躺下,宋大郎转身就要派人去叫大夫,宋老爷伸手叫住他,阻拦道:“我没事,就是头晕一下,别忘了周满是干什么的,你这时候请大夫,明日县衙那边就都知道了。” 宋大郎:“……那以后我们家人生病还不能请大夫了?” “能请,但不是现在,不是今日,”宋老爷缓了一口气道:“这不仅是给白县令看,也是给赵家,给整个北海县的人看的。” 不然才送完客人他就病倒了,外头还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呢。 宋家已经丢了里子,不能连面子也一起丢了,两样总要保住一样。 白善神清气爽的回到家门口,还要请白二郎和明达公主,“晚上在我家吃饭吧,我做东,直接从饭馆里点菜。” 白二郎眼睛微亮,“喜事?” 白善矜持的颔首,“大喜事。” 进到自家门内,白善彻底放松下来,高兴的与他们道:“我今天的目的达到了,宋老爷答应让县衙赎买回一批田地。” 周满也很高兴,“我今天的目的也达到了,还邀请了不少人过段时间来医署里听我讲课,宋太太还说要给医署捐一批药材呢。” 俩人对视一眼,皆愉悦的笑了起来。 白二郎看不过眼,抖了一下后摸了摸自己的胳膊道:“你们这是坑了宋家多少东西啊?” 周满挥手道:“我是没有多少的,他们捐的药材不会多贵的,不过我的主要目的在人,在传播医理,并不在意那点药材。” 白善坑的就多了,他笑眯眯的道:“现在议定的是十六个村里大概四百亩左右的田地。” 周满一愣,“这么多地?都是他们家开荒出来的?” 白善点头,“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已经是我能争取到的最多的了,再多宋家恐怕宁愿和我撕破脸皮也不给了。” 所以他很懂得适可而止。 当然,宋家既然愿意为北海县做出贡献,之前把持龙池盐场的事自然也翻篇了。 白善总算开始处理龙池盐场的后续,他直接关闭盐场,派人去将盐场里的灶台全拆了,然后将盐场里的房间和库房全都整理出来,之后建渡口,这些都还能用。 龙池那边的村民和长工没想到县令竟然会关闭盐场,一时如遭雷劈。 本来他们还以为是他吓唬他们的,可看到来的衙役将灶台也拆了,一时忍不住了,跑进县城里找宋老爷,“宋老爷,盐场怎么能拆呢?拆了盐场我们上哪儿干活去?” “是啊,宋老爷,我们可是听了您的话才罢工不做的,现在白县令将盐场拆了,那我等怎么办?家里还等着我们拿工钱回去买米下锅呢。” 大家鼓噪起来,才舍出去一大片家业的宋老爷直接气病了,宋大郎也急得团团转,问道:“父亲,这事儿怎么办?” 宋老爷看他这样不由更生气,“你一把年纪了就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吗?问我怎么办?你怎么不去问白县令怎么办?他也就比你儿子大几岁,他都能从你老子手上抢走这么多地,你怎么连几个混子都打发不了?” 宋大郎:…… 宋老爷骂完了,见他还杵着,便挥手道:“将他们赶走,就说盐场的管事们也都被革了,盐场是县衙的,不是我宋家的,自然是白县令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 他顿了顿后又道:“告诉他们,我们家的地里还缺长工,也没要是实在找不到活儿干,就来我们家做长工,让他们放心,我们宋家给的工钱不会少了。”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多简单的事? 宋大郎领悟后出去交涉,将人都打发走以后才回去回禀。 宋家距离县衙又不是很远,巡街这样的事又是董县尉手底下的衙役们干的,所以没多久白善就从董县尉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他摸了摸下巴,和董县尉道:“告诉留在龙池那里的衙役们一声,让他们传出话去,县衙对龙池另有安排,之后会招募大量的工人,工钱不少。” 他本来就缺人,怎么可能让宋家再把人搜罗去当长工? 就算要当长工,那也该是给他、给县衙当的。 董县尉应下,又禀告道:“大家洼那边来了信儿,说宁御史守着的那块盐田已经晒出盐来了,他要带那些盐走。” 白善微微蹙眉,片刻后释怀,“让他带,做好记录就行。” 正好他现在缺钱,急需要卖盐,有宁御史带着盐出去宣传更好不过了。 宁御史没想到白善打的这个主意,他此时细致的将自己晒出来的盐装在细布袋里,然后让侍卫们将盐抬到马车上,给周立威签字画押后抬头打量了一下对方。 他伸手拍了拍黑黝黝的周立威,含笑道:“小子,你运气好,将来前途无量啊。” 周立威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928章 留下 宁御史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他傻人有傻福,但这段时间他与周立威同吃住隔壁,知道他做这盐场管事有多辛苦,有此前程似乎也是应该的。 但这样的机会却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个好姑姑和好姑父。” 说罢转身哈哈大笑的离开。 周立威挠了挠脑袋,觉得这些读书人说话都喜欢留半截,他摇了摇头,看马车走远后就转身回去继续去记自己的账本去了。 宁御史带着盐先回到了北海县衙,白善在县衙里见了他,顺便请他吃了一顿工作餐:“太子去了登州。” 那是跑得挺远的了,莱州还要再往东呢,算是大晋最东的地方了。 宁御史想了想,干脆不急着走了,“那我留在此处等太子殿下吧。” 白善:……他虽然不惧御史,但宁御史在此处还是多少有些不自在的,比如他每天要是提前处理完了公务,到底是早退回家,还是继续在县衙里耗时间呢? 不过他面上不显,依旧笑着应了下来,道:“我送宁大人去驿站。” 北海县的驿站距离县衙并不是很远,却不是在主街上,而是在主街入内的一条比较小的街道旁。 也非常的小,上下两层,前后两个院子,后头住的是驿丞和他的家人们。 驿站的厨子、伙计都是他的家人兼任的。 往来公干的官吏住驿站是免费的,但北海县太穷了,除了偶尔会有青州城的吏员过来传递公文住一晚上外,大部分时候驿站是接待不到官吏的。 所以他们会接待外客,而且为了和主街上那些条件更好的客栈抢生意,他们将价钱压得很低。 吸引的是来北海县探亲或是不太有钱的客商。 白善将宁御史送到驿站的时候,里面正骂骂咧咧的走出一伙人,表情似乎很愤怒,“坑人呢这是,去年我们来的时候还是五文钱一斤,今年就六文钱了?我们进价要六文,那卖出去至少要十二文钱,人家要是舍得拿十二文钱,为何不去买新鲜的鱼肉,非得去买这臭烘烘的咸鱼?” “就是,十二文,连猪肉和鸡肉都买得了,何必吃鱼? “再晾晾吧,这边别的不多,就是海鱼多,等再过两月,他们的鱼卖不出去就知道降价了。” 白善皱了皱眉头,目光在那些人脸色一扫而过,宁御史也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进门的时候和这些人错身而过。 驿丞正拿着笔在柜台上小心翼翼的记账,他不敢写错了,不然废纸,纸也是很贵的。 一个衙役率先上前敲了敲桌子,驿丞头也不抬的道:“本店只接受住店的客人,不住店要吃饭出门左转去大街上。” 衙役:“……驿丞,是大人来了。” 驿丞掀起眼皮来看,看到一身便服的白善,立即放下笔来,“原来是县令大人,快请进,快请进。” 白善请宁御史先行,抬头看了一下他这楼后道:“这是宁御史,京城里来的官员,给宁御史安排一间安静宽敞又通风的房间。” “有有有,宁御史楼上请。” 虽然驿站接受外客,但他都会预留出两个好房间,以免碰上官员上门投诉没好房间的。 他带着人上二楼,走到了最里面的房间打开门,请几人进去看房间。 房间很宽大,里面一张床一张圆桌占了一大半,靠窗的位置还有一张木榻,另一边则是屏风隔开的盥洗室,里面放着木桶和架子,架子上放着木盆,空间也不小。 窗户推开,正对一条巷子,似乎很少有人走,但往远处看,穿过巷子就是主街,的确是安静。 还是闹中取静。 白善扭头看向宁御史,笑问:“大人觉得如何?” 宁御史很满意,便定下了这个房间。宁御史的长随将他的行李抱进来,侍卫们也转身去选自己的房间里,本来就不大的驿站一下便把空房间都占满了。 驿丞连忙将客满的牌子给挂了出去。 宁御史看着他忙碌,扭头问白善,“咸鱼这么便宜?” 他这段时间在盐场里,偶尔也和盐场里的长工们聊天,知道他们打渔,经常会将打掉的好鱼给送到北海县和青州城去买,价格不定。 有的海鱼便宜,十来文就能买一斤,有的则很贵,需要上百文一斤。 长工们说起来最多的就是谁家出海的时候打到了一条特别稀罕的鱼,连夜用海水泡着送到了青州城外,第二天天一亮就送进城里去,一斤能卖出二百文,那一条鱼也不大,两斤出头,能卖近五百文,抵得上他们晒一百斤的咸鱼了。 他以为那只是夸张的说法,用来衬托那鱼的珍贵,却原来不是那鱼太珍贵,而是咸鱼太便宜吗? 现在正是开始捕捞的季节,白善也在头疼呢,就是算上青州城,对鱼的消耗其实也有限,所以更多的渔民还是将鱼晒成鱼干出售给来收购的客商。 但他们将价格压得太低了。 渔民们不仅要捕鱼,捞上来以后还要晾晒风干…… 这么辛苦,一斤鱼也才几文钱。 “当下道路难行,运输的成本很高,客商们接了货,至少要把价格往上翻一番才能赚到钱。”白善也不是不知人间烟火的人,自然知道客商也有客商的困难,因此道:“所以我想等龙池渡口修出来就好了,到时候北海县通往外面的官道也要修一修,咸鱼的价格应该可以往上提一提。” 宁御史坐到了桌子边,问道:“还有呢?” 白善一笑,坐在了他对面,“不愧是宁御史,下官的确还有别的打算,我一直想,咸鱼为何就不能比别的鱼肉贵重呢?它不仅仅是肉,它身上还带着盐呢。” “一道菜中有一道咸鱼,那是连盐都不用放了的,所以它更贵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宁御史:“贫寒之家没有机会吃到咸鱼,暂时想不到这个方法,会冒险去买咸鱼想要尝一下海里的鱼的人家又不是很缺钱的人家,不缺那点盐。” “所以咸鱼卖给谁,送去什么地方卖也很有讲究,”白善道:“下官现在就在找这样的客商。” 宁御史便笑道:“你不是有个舅兄常往来西域草原?或许他可以帮你。”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2929章 提醒 白善脑海中瞬间浮现唐鹤那天走时与他说的话,“盐政一事一旦闹开,不仅杨和书,你和周满也都会引人注目,毕竟你们二人是始作俑者。” 他道:“可你们二人能力都不错,也不贪赃,他们怕是很难在公事上攻讦你们,那便只能从你们家里边入手了。” “你的家族,周满的家人都是很好的突破口,至善,有心算无心是很容易成事的,从今日开始你们要开始小心了。” 白善略微回神,拿不定主意宁御史是在提醒他,警告他,还是别的意思,所以他不动声色的笑道:“宁御史玩笑了,我那四舅兄只是将家中种植的多余药材卖出去,再顺便帮乡亲们买卖些别的东西,他又不是专门的客商,哪里会做这种生意?” “是吗,只是我在京城总听说周大人的兄长生意做得极大,原来是谣传?” 白善肯定的点头,“就是谣传。” 宁御史笑了笑,暂时略过这个话题。 白善回到县衙便进了办公房沉思。 董县尉下衙回家时见他还留在办公房,不由敲了门探头进去,问道:“大人公务很忙?” 最近不是已经闲下来了吗? 县令又把一部分县务交给了方县丞和他,按说这会儿不该忙了呀。 白善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放下笔,将写到一半的信折起来塞怀里,招来一个衙役道:“将笔洗干净了。” 董县尉总觉得县令的心情称不上好,摸了摸鼻子,跟在他身后一起往外走。 白善回头看他,“我回家。” 董县尉愣了一下后道:“下官也回家。” 白善就抬了抬下巴,董县尉便尴尬的一笑,转身朝县衙大门去,他这不是跟习惯了,一下没改过来吗? 白善从县衙的小门回家,白二郎他们都在,崔瑗住在靠近小门的位置,出来散步时看到白善一脸沉思的模样,大喜,上前问:“郎主可是有什么难处?” 白善看见他,略一挑眉,这才想起来自己也是有幕僚的人,想了想后笑道:“还好,做决策并不十分困难,只是要实现会耗费一定的力气,事情也繁琐,所以有些头疼罢了。” 崔瑗立即道:“崔某愿为郎主效劳。” 白善就把他带上了,他是幕僚,有些事情还是应该要了解的。 他将崔瑗介绍给白二郎他们认识。 白二稀奇的看着他,“之前我们住在县衙后院并没有看到崔公子啊。” 白善:“……我一开始想着太子也要住在此处,连我和满宝都搬出去的,院里的其他人自然也搬出去了。” 只是最后太子没住,所以白善和周满才没搬,崔瑗也就在白二郎他们搬走后住了回来。 白善将写到一半的信给周满看,道:“你们也知道,北海县官盐过不了多久就会闻名天下,我家里的情况你们多半还不知道吧?” 这话主要是冲崔瑗说的,他道:“我出身陇州白氏,是旁支,一旦晒盐法闹开,我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在我这里找不到口子,只能从我族中寻找。” 崔瑗有些紧张,连忙问道:“郎主和本家关系如何?” “一般一般吧,”他道:“虽然这几年联系多了一些,但少有见面,而且我家如今主要居于京城,更早一些则是住在绵州。” 崔瑗一听就明白了,这哪里是一般一般啊,分明是很差嘛。 “那他们威胁不到郎主。” 白善颔首,“是威胁不到,但该做的提醒还是要做,”白善看向周满,“我打算给祖母写信,只是这晒盐法和盐政有变的事还不能从我们这里传出去,所以……” 所以他要找什么理由呢? 崔瑗想了想后道:“太子巡察吏治并不是秘密,来青州更不是秘密,何不以此事为借口?” 白善觉得这个理由不错,欣然采纳。 等送走崔瑗,只剩下他们五人时,其他四人就一起看着白善。 白善回身看他们,挑眉,“看我做什么?” 殷或喝茶不说话,白二郎就嘿嘿笑问:“你这是在考你的幕僚?这样的理由我都能找出来,你能没想出来?” 满宝也嘿嘿笑:“难为你还装作一脸苦恼为难的样子。” 白善:“……我是真的苦恼。” “啊?”周满疑惑的看向他,殷或也好奇的抬起头来。 白善就叹出一口气道:“倒不是因为白氏,而是因为你家。” 周满指着自己的鼻子问,“我家?” “对,”白善坐在她身边道:“我和本家关系一般,甚至不睦这样的事并不难打听,他们能给我找的麻烦,恐怕也就是撺掇着族里人找上门来邀利,但你不一样。” 周满问:“我家的问题……四哥手里的商队?” “不错,”白善道:“虽然四哥已经压着商队的规模,但每年赚的钱还是一年多过一年。” 从周满每年分到的钱就可以看出来。 “即便我们说他卖的多是地里和村里的产出,也属于农作物,但规模过大还是会被认定为商籍,”白善道:“现在周家不仅是你当官而已,还有立学和立固,三娘和立如,将来还会有立重和立威,甚至四哥的孩子将来也会走仕途,所以家里是一定不能落商籍的。” 虽然周满和周立如已经出嫁,对她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周家一体,尤其周满和周立如对家里的感情都很深。 所以这种事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他道:“四哥最好把手里的商队交出去。” 周满转了转眼珠子,“比如和你们家的商队一样记在别人的名下?”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对。” “但你们家没有世仆,现采买的下人肯定不能信任,就算你们留下他们的家人,又有对方的卖身契还是会有风险,所以只能交给亲族。”白善道:“或者从七里村选一户亲近的人家来帮忙,或者……” 他看向满宝,满宝也抬头看向他,眨眨眼,“全部交给立君?”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不错,其实长远来看,交给亲族比交给立君要更好,出嫁女很少插手娘家的财政生意的,但你们家有些不同。”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930章 不一样 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时会继承一些家产——嫁妆,就当是她分家出去了,就算是世家大族家大业大,女儿出嫁后也不会让他们再插手家中的财政。 但周家不一样,周立君还没出嫁时就有了自己的私产,且她的私产和周家的产业勾连在一起,在她出嫁后也没有分开,到现在,生意做大,就更难分开了。 现在周家的总账目都还是她在管着呢。 所以白善来回对比后道:“不管是从关系上,能力上,立君都是最好的。” 而且向铭学的人品能力摆在那里,显然比七里村的亲族更适合。 周满想了想,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也坐到了书桌前打算写信。 白善就给她摊开纸,又拿出墨条来研墨,兴致勃勃的道:“来,我伺候你写信。” 周满接过他递过来的笔,问道:“若是立君挂名所有的生意,那以后商队岂不是想做什么生意都可以了?” 白善想了想后道:“只要四哥他们能拿到资质。” 周满便嘿嘿一笑,一边写信一边道:“去年郭小将军给我们来信,说我的成药特别好用,想要代军中大量采购,于是我给他推荐了济世堂的郑大掌柜。” “但书信往来了两次,这门生意总是谈不下来,归根结底就是没人能将做好的成药送到西域,济世堂派人专门送去花费太大,药价也会大幅上涨,”她道:“郭小将军的人也不能和京城这边私自联系,本来交给四哥是最好的,由他送到草原或者西域,再由郭小将军派人到沙漠边上取是最好的。” 但成药量大,涉及的金额大了,周四郎就不能随意带着进出关了,多来几次,账上的钱多了,肯定会被查户籍的。 如果生意都放在周立君名下,周四郎只是作为一个管事去押送货物的话,那能做的生意就多了。 像这种成药,只要济世堂打个招呼,缴足商税就可以进出关了,很简单。 白善道:“连我们北海县的咸鱼也能通过四哥他们的手出关去。” 周满:“……你想把咸鱼卖到草原和西域?” 白善颔首,“你不觉得咸鱼和他们很配吗?” 他道:“那边缺盐,每次做菜时只要撕下一些咸鱼放菜里就有味儿了,盐不能多卖往草原,但咸鱼的限制要少很多。” 周满,“那可得小心有人接着咸鱼走私盐。” 白善颔首,“我也有此顾虑,但不能因噎废食,当下最要紧的是将咸鱼卖出去,还不能压低价。” 他有心让渔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想提高一下咸鱼的价格,他道:“除了草原和西域,还有一些少盐,盐贵的内陆之地也是好地方,可惜我所知地方还是太少,回头等见到了唐学兄请教请教他。” 周满点头,一边写信一边问:“这会儿唐学兄他们到哪里了?” 白善想了想道:“还在登州吧?” 他预估的不错,此时太子就站在登州的海边望着远方,唐鹤和夏御史走到他身边,提醒道:“殿下,时间不早,我们该走了。” 太子却没动,而是指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大海问,“对面就是新罗和百济?” 唐鹤道:“理论上来说,对面是的。” 太子瞥了他一眼,转身下了这块大石头,回到路上后上马,“走吧,我们快马回去。” 说是快马就是快马,他们一路过来时不说慢悠悠,但绝对是到了城池就停下巡察一下,但回去时,他们几乎不多做停留。 等他们回到青州城时也才六月十八。 太子换了衣服梳洗过后就问来请安的郭刺史,“白善将官盐上交了吗?” 郭刺史愣了一下后摇头,“没有。” 他解释道:“六月过去前都在时间允许范围内。” 不过太子不提他都还没留意,虽说七月之前都不算误时,但那届县令会在有足够官盐的情况下还一直拖着不给? 现在已经过了六月十五了呀,白善一点儿都不着急吗? 郭刺史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哼笑了一下,吩咐道:“派人召他来青州城吧,就说孤回来了,要见他。” 郭刺史应下。 白善收到刺史府的信,立即派人去大家洼传话,“让周立威将盐运来,”他强调道:“亲自运来!” 白善将崔瑗派过去帮忙。 涉及官盐的事就没有小事,崔瑗精神一振,问道:“要运多少?” 白善想了想后道:“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崔瑗一听,将县衙里能抽调出来的车都带去了大家洼。 周立威将库房里大半的盐都装上了,由士兵和衙役们一起押送着往县城去,罗巡检则带着剩下的士兵看守盐场。 周满看到这么多盐,便猜出太子估计要离开,于是道:“我也要去一趟青州城。” 就医署的事和太子说说话,顺便送送人。 明达和白二郎就更要去了,于是第二天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殷或看了眼跟在后面的长长车队,收回视线后问白善,“你想好怎样出手剩下的官盐了吗?” 白善道:“既然去了青州城,自然是卖给青州各县了。” 太子来的时候是悄悄来的,但他这段时间去了青州不少地方,又去了莱州和登州,再要离开时动静就大了。 郭刺史见这么多县令都想亲自来送太子,他也不厚此薄彼,直接给所有县令送信,让他们来送信,顺便表达一下对太子的重视。 除了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剩下的盐是给其他县的。 和北海县不一样,其他县要么产盐量不高,要么干脆就不产盐。 那些县衙每年都要从外地调拨官盐的,说是调拨,其实也是要给钱的,相当于购买。 各地官盐要由官府出面和盐场或其他官衙购买,然后放到盐铺里售卖。 不由官府控制的盐在市面上悄悄流通,那便是私盐了。 官盐,即便是官衙之间买卖,那也是不便宜的,他可是指望着这笔钱充盈县衙的库房,还得支付和宋老爷赎买土地的钱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31章 讨价还价 车队浩浩荡荡的进了青州城,白善没将官盐运去刺史府,反而住进了驿站里,他们的车占满了驿站的空间还不够,董县尉只能跑上驿站二楼找白善,“大人,驿站放不下啊。” 白善探头往下看了一眼便道:“将该给刺史府的那一份带上,走,我们去刺史府。” 明达和白二郎已经直接去刺史府里找太子了,白善他们押送盐要慢一点儿,到了之后直接找的郭刺史。 郭刺史便也去看官盐交接。 本来这是小事,不足以让郭刺史亲自出面的,但这一批官盐有些特殊,加上太子此时就住在刺史府里,他就亲自来看了。 郭刺史站在一旁看着书记员打开盐袋检查质量,记了一个上等后便称重让人扛进库房。 因为运输途中会有损耗,所以白善特意多装了十几斤的盐,称到最后,还余下九斤多的盐,差役们盛在布袋里还给北海县的人。 北海县的衙役看向白善,白善微微颔首,冲他们道:“拿回去交给崔先生入账。” 衙役应下。 郭刺史微微挑眉,和白善笑道:“白县令倒是规矩森严。” 白善恭敬的道:“涉及盐税,下官不敢轻忽。” 郭刺史便看向院中的差役,敲打道:“听到白县令的话了,盐税大事不得轻忽,以后我们便是不亲自盯着,也要账目清晰,不得糊弄。” 差役们连忙应下。 等他们将官盐入库,郭刺史这才问白善,“听人说你这次带了许多官盐过来?” “是,”白善道:“北海县贫穷,既要修路也要修水利,又缺田地,因此需要很多钱,刺史大人也知道,北海县除了盐,现在也没别的能拿得出手,所以下官只能在这上面找补回来。” 郭刺史不管心里信不信,反正是点头了,还提醒了一句,“寿光县县令也到了,他也住在驿站中吧?” 白善低头笑道:“臣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其他同僚。” 这就是他喜欢住在驿站里的原因了,难道白善没钱在青州城买房子吗? 不过是因为住在驿站里行事更方便罢了。 他先去求见了一下太子,太子正忙着,所以没空见他,他就高兴的回驿站去了,顺便在路上拎了一壶酒。 周满看见酒就盯着他看。 白善立即道:“不是我喝,是要请其他县令喝。” 除了路县令外,也就博昌的孙县令在青州城里有住处,不过或许是考虑到其他同僚都住在驿站里,消息更灵通,所以孙县令也不住到自家的别院,而是也挤进了驿站。 这倒是方便了白善。 白善叫人搬出一袋官盐来请他们品鉴。 衙役用盘子挖了一盘官盐就端上来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六人就一起看着桌子上的这盘白花花的盐。 孙县令用拇指和食指搓了搓,颗粒很均匀,看颗粒大小,可排在中上,他问道:“这就是晒盐法晒出来的盐?” 白善颔首,问道:“农忙在即,正是卖力气的时候,诸位大人不趁机进一些官盐吗?” 几位县令对视一眼,问道:“你们北海县能供的上这么多盐?我记得以前你们北海县的产出只够本县和临淄县千乘县吧?” 白善道:“盐场扩大了,虽说有些紧张,但你们要,我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其他五位县令怀疑的看着他,迟疑了一下后问道:“都是这样的质量?” 白善道:“不敢保证一定一样,但能保证一定合格,就是下等盐,质量也在以前的上面。” 博昌县令沉吟,“作价几何?” 白善微微一笑道:“价格还和以前一样。” 便有人看向千乘的县令,道:“这样不妥吧,以前你制盐还需要烧火,消耗木柴,但现在可是直接晒出来的。” 白善便一脸严肃的道:“现在是不需要消耗木柴了,但耗费的人力也更高了,而且我们还要开垦盐田,挖沟渠,耗费的材料也不少,又占去了不少土地……” “两下一抵充,其实成本是差不多的。” 当时郭刺史只带了路县令去北海县,虽然其他各县县令早听说过北海县的盐场现在不是煮盐,而是晒盐了,却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操作,所以白善这样说,他们虽然有所怀疑,但找不到证据。 白善提醒道:“你们从别的地方进盐也是这样的价钱,还要自己运输,我们同为青州人,路途短,花费不更低?” “不,”寿光孙县令道:“寿光从齐州购盐不仅路途更近,官道也更好走。” 白善略一想还真是,北海县近海,太偏了,好似离寿光县还挺远。 白善一脸纠结的样子,沉默了半天后咬牙道:“行,那我就便宜些。” 大家一起坐直了身体,问他,“便宜多少?” 白善道:“一斗,我给你们少算两文钱。” 孙县令便往后一靠,“白县令,你这也太小气了。” 其他县令也歇了那口气,应和道:“就是,就是,一斗才两文钱。” 白善道:“现在刺史府并没有让降低盐价,我现在少的可都是诸位赚到的。” “那也太少了,从寿光到北海县要走好长的路呢。” 白善道:“积少成多,谁家县衙去进官盐不是用车拉着的,这都多少斗了?” 其他县令一口咬定,“不行,太少了。” 白善就问,“那你们说多少?” 五位县令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脸皮最厚的博昌县令道:“一斗少十文!” 白善:“……您抢劫呢?这不行,我最多给你们三文。” 孙县令:“十文不算多了,白县令,你想想你以前只能供两个县的官盐,现在一下提供六个县,这就多赚了多少,你吃了肉,也得给我们喝汤不是?” “你们也不能光看着我赚钱,看不到我花钱啊,”白善道:“为了建盐田我花费了这么多人力和地力,不得往回买粮食?到时候你们粮食能少我吗?” “哎呀,粮食和盐不一样,盐是官盐,粮食却是要和粮商们买的。” “是啊,是啊。” “所以诸位大人也体谅体谅我,一斗少十文钱,那可都是盐场长工们的血。” “罢了罢了,大家都各退一步,一斗少七文如何?” 白善:“五文!” 大家为了那两文钱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孙县令他们退了一步,主要白善砍价的时候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像是世家公子,不就两文钱吗,用得着那么墨迹?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 第2932章 悄悄话 白善让人去拿了笔墨纸砚来写合约,“诸位看何时支付定金和尾款?” 孙县令问,“这一次白县令带了多少盐来?” 白善笑道:“不多,但也足够几位的第一批货了。” 几位县令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和他道:“等我们下次派人来拿货时交货款。” 白善并不怕他们赖账,盐这东西每天都要用的,各县官衙每隔三月就要进货一次,一次不给,难道他不能卖给别的县衙吗? 除了必须提供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和其他县衙的交易都是自愿的。 孙县令他们也没想赖账,和白善定好合约后便笑道:“我看这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出去一起用个晚饭?” 驿站的饭菜不香吗? 他还从外面买酒了,就不能在驿站吃吗? 几位县令已经道:“白大人,我们今日都是大出血,只有你赚了钱,这饭资……” 大家正撺掇着让白善请客,一个侍卫蹬蹬的找上来,冲着白善抱拳道:“白县令,殿下召见。” 县令们立即严肃起来,和白善道:“白县令先忙去吧,我们回头再聊。” 白善也连忙起身,和大家团团行礼过后便要和侍卫离开。 侍卫道:“还有周大人和殷公子,殿下在等着呢。” 白善便去楼上请周满和殷或下来。 孙县令等人目送他们离开驿站,眼中有些羡慕,“应该是好事吧?” “总不会是坏事吧?” “但那侍卫看着很严肃啊。” 周满也觉得侍卫很严肃,于是问他,“太子心情如何?” 侍卫瞥了她一眼后道:“殿下在酒楼里等你们。” 那就不是坏事了,她送了一口气,因他是东宫侍卫,俩人也算熟悉,便道:“那你何故板着一张脸?” 侍卫脸色更冷了,“我本就如此,废话少说,赶紧的吧,殿下要等急了。” 说罢打头走在了前面,将他们领到酒楼就指了楼上道:“三楼。” 不用他亲自带人,掌柜的知道他们是太子的客人,立即弯着腰来请人。 包房里,白二郎和公主也都在,但唐鹤和两位御史都不在,也不知道太子这请客的人选是怎么选的。 三人进去后和众人行礼,在剩下的三个位置上坐下。 太子道:“孤后日一早便启程离开,盐场上的事你们多费心。” 他并不拐弯抹角,在他看来,坐在这房间里的都是自己人,殷或算半个自己人,但他父亲是殷礼,是皇帝的心腹,他现在做的事并不惧皇帝知道,所以不必隐瞒他。 虽然白善和周满从不觉得自己是太子党,奈何太子不这么认为,他对白善道:“晒盐法对江南盐税很重要,如今适合大规模晒盐的地方,除了青州便是莱州和登州一带了,孤去看过,两州的吏治还算清明,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派一些人过来北海县,到时候你教他们怎样晒盐。” 他道:“一旦江南盐场震动,所需的盐不是北海县一地能出产的。” 白善应下,问道:“臣是要免费教吗?” 太子就看向他,“你可以要东西,自己去谈。” 白善就有些兴奋,然后压低了声音问,“他们知道江南盐场会有变吗?” “孤没有露过口风。” 白善就明白了,他们估计不知道,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等了。 太子不知道他心里在憋着什么坏主意,也不想知道。他只要不知道,那这件事就跟他没有关系。 所以叮嘱完白善,他直接就扭头和周满道:“明达留在此处,你多关照她的身体。” 周满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 太子感受了一下青州的夏天,心里其实是很有意见的,但这会儿天气更热了,再让明达赶路回京城只会更折腾,因此他对明达道:“回头让白善他们给你寻摸些山里的好地方,看有没有现成的避暑别院,买一栋,这青州太热,你别来避暑反而中暑了。” 明达抿嘴一笑道:“不会的,太子哥哥放心。” 太子一点儿也不放心,但明达坚持留在此处,他也没别的办法。 他还要去别的地方巡察呢,并不能带着她。 既然已经交代了要照顾明达,太子干脆就又多叮嘱了一句,让周满多照顾一下殷或。 白二郎就抬起脑袋来眼巴巴的看着太子,太子看见了,顿了顿,还是道:“也多照顾一下驸马。” 白善和周满就一起扭头去看白二郎,眼中有些嫌弃,但还是应了下来,还安慰太子,“殿下您就放心吧,白二是我们的师弟,我们还能不照顾他吗?” 太子很放心,他一点儿也不担心这个,不过是白嘱咐几句罢了。 吃过饭,太子便带着明达回刺史府,白善和周满特别贴心的将人送到刺史府的大门,目送人进去了才转身回驿站。 才到驿站门口,他们就看到边上的墙角下站出一人来,几人吓了一跳,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明理:…… 他瞪着大眼睛看了白善他们一眼,行礼道:“白公子,我家老爷在此。” 连鬼都不怕,为什么要怕他这么个人? 白善三人这才看到抱着双臂靠在墙上的唐鹤,因为他整个人站在阴影里,此时天又有些黑了,所以大家一时没看见。 白善和周满松了一口气,抱怨道:“唐学兄,您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吗?” “你们的胆子什么时候这么小了?以前敢深夜抓鬼,还敢反杀刺客,这会儿连个站着的大活人都怕?” 白善道:“任是谁冷不丁的看见一人突然出现也要被吓一跳吧?不信你问殷或。” 殷或就有点儿纠结,他是说怕呢,还是说不怕呢? 唐鹤就扫了殷或一眼,然后道:“他不怕。” 白善和周满:…… 俩人一起扭头瞪他,殷或便试探性的往后退了一步,“我怕?” 白善和周满便收回目光看向唐鹤。 唐鹤不理俩人这个目光,直接略过这个问题,道:“找你们说说悄悄话。” 既然是悄悄话,那就不能去酒楼饭馆茶楼一类的地方了,白善想了想后道:“我记得再过去几条巷子有一条街,那条街上住着的都是富贵人家,街道宽敞,但人少,没商铺,我们去散散步?” 唐鹤瞥了他一眼道:“不用,直接去你们的房间就好,难道在驿站里还能叫人偷听去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933章 路上 殷或也住在驿站里,就在白善他们隔壁。或许因为白善来得最早,所以驿站将临街的那间房给了他,那是最靠里的,隔着殷或一间房,还真没人能从这间房里听到什么秘密。 唐大人进房后扫了一圈便道:“叫些吃的,我们边吃边说。”还撺掇周满,“你也是官,何不和驿丞要一间房来住?” 周满一呆,问道:“我为什么要另住?” 白善也扭头看向唐大人。 唐大人一脸严肃的道:“天色渐晚,聊得太晚了我晚上就在此留宿,” 周满呼出一口气,正要应下,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喘了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倒刺
御用兵王
姑母撩人
阴影帝国
小公子(H)
宣言(肉)
军师威武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