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只能恢复正常速度,越过唐大人上前和两位御史行礼,“梁大人和任大人怎么站在这里不进屋?” 梁御史板着脸问:“白大人和唐大人才去了哪里?” 白善便笑道:“去后面园子逛了逛,说起来我们来岐州也有一旬了,却还没逛过刺史府后院里的园子呢。” “黑灯瞎火的,白大人和唐大人倒是有兴致。” 白善笑了笑道:“虽然天黑了,但月色还是不错的。” 任御史:“月色在哪儿?” 白善下意识看了一下天上,这才发现天上星星一两颗,月亮直接在乌云之后不见踪影。 他便扯了笑容道:“星光也是挺好看的。” 梁御史和任御史对他的睁眼说瞎话喷出一口气来,冷哼一声后转身便进屋。 唐鹤微微一笑,冲白善挤了挤眉毛。 等进屋,梁御史便直接开口问:“唐大人对喻刺史杀人一事作何打算?” 唐鹤在椅子上坐下,笑道:“梁御史,本官说过了,这不是本官之责,所以本官没什么打算。” “可喻刺史一来就杀人,只怕我们这段时间才缓和下来的关系又要恶化了。” 唐鹤沉吟片刻后便道:“喻刺史已经答应会给佃户们再佃租田地,且会给他们更好的分成,因此佃户之困本官认为已经解了大半,剩下的,只要在气势上再压住各家,此事便算是成了。” 两位御史对视一眼,便知道了唐鹤的打算。 白善笑道:“梁大人,任大人,我们这次来岐州的主要目的便是安抚百姓,赎买土地,此两件事做好,我们便可以返京,剩余的事情是岐州刺史府的事。” 两位御史沉默下来,不再说话。 有差役过来请他们,“大人,饭菜都准备好了,喻刺史请诸位大人上席。” 唐大人便起身笑道:“走吧,我们可以去后院边吃边和喻刺史谈一谈。”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92章 见识 喻刺史一来就杀了三人,正巧就是这段时间一直鼓动佃户最积极的三家。 唐鹤他们有做过调查的,头两天还想着先啃下他们再收服其他人,这样一来也快点儿,谁知道一点成效也没有,他们这才改了另一条策略。 这一下喻刺史杀了人,岐州刺史府上下一片安静,第二天喻刺史还跟着京城来巡察的官员一同下乡巡视。 祝家、柴家和张家又怒又惧,但因为对这位新来的刺史不熟,生怕他在云州那样蛮夷的地方待久了也是蛮夷属性,真的会一言不合就砍了他们。 虽然最后能以此为把柄高倒他,但自家已经死去的人也不能复活呀。 他们不敢拿命去拼喻刺史的前程。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但祝家、柴家和张家并不是光脚,相反,他们家大业大,枝繁叶茂,脚上穿的是缎面的鞋子,绣花精美,别说光脚,就是站在稍微硌一些的地上都难受。 所以他们不敢。 那就只能是狠的怕横的了,显然,这一位喻刺史就是横的。 喻刺史似乎知道打铁要趁热,因此和唐鹤提议先去祝家、柴家和张家的地盘。 唐鹤欣然同意。 于是一群人转了地方。 这一次,喻刺史带来的亲兵,刺史府的官兵,他们从京城带来的禁军侍卫,直接把前段时间闹事的佃户们全赶到了空地上。 喻刺史做事可没有白善温和,大马金刀的往前一站就收到了众人仇视恐惧的目光。 喻刺史眉头都不皱一下,看向唐鹤。 唐鹤对他微微一笑,就让白善上前去宣讲。 身穿浅红色官服的白善上前,白白净净的站在众人面前,大声却又温柔的告诉他们朝廷为什么要收回这些田地,将来这部分田地会怎么处理…… 大马金刀站着的喻刺史:…… 这有点儿出乎他的预料,这些朝廷之策何必如此详细的宣讲? 他在云州时,城中百姓有相当一部分是兵士和流放的犯人,都要做到令行禁止,他只需下令就好。 他瞥了一眼白善,觉得他还用大白话语重心长的和人唠叨有些烦,于是不断用目光去迫视唐大人。 唐大人不理他。 梁御史和任御史也一脸严肃的站在一旁。 慢慢的,敏锐的喻刺史发现了不对,他看向底下站在的佃户们。 他们脸上的愤怒和忧惧消散了不少,有些人甚至仰着头认真的看着他们,眼里似乎还有泪。 白善宣讲完,指着唐鹤道:“这一位是本官的上官,也是陛下钦点来此巡察的主官,有他在,本官不敢妄言,所以你们可以相信我的话。” 又指了喻刺史道:“这一位是新来的岐州刺史,是你们的刺史大人,刺史大人怜惜尔等失地,特意赶来此处看你们。” 他看着喻刺史,喻刺史也看着他,底下的佃农们则仰着脑袋看着喻刺史。 喻刺史便上前一步道:“等这边的田地赎买回来,本官会让人与你们签订佃租合约,有意佃租的可直接和里长言说。” 他目光凉凉的落在里长身上,“凡有意之人都可佃租,你都给我记好了名字,若是漏了一人……” 里长立即跪在地上磕头道:“是,是,小的定不敢漏记。” 喻刺史点了点头。 白善等了一会儿,见他不说话了,无奈,只能上前一步,抬手压住已经渐渐高起来的议论声,道:“刺史大人怜惜你们贫弱,圣人也一再叮嘱我等要善待你们,因此这一次赎买回来的官田再佃租出去就只收四成的租子。” 此话一出,议论的声音更大了,有几个老人直接跪下磕头,大声道:“谢圣人,谢刺史大人啊——”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跪下高呼,“谢圣人,谢刺史大人——” 喻刺史高高的扬眉,先是看了白善一眼,这才和缓了脸色,从桌子搭建的高台上下去,把最前面的几位老人扶起来,叹气道:“罢了,尔等之前也是被人蒙蔽逼迫,何必与你们计较,以前之过既往不咎,从今日开始,你们好好耕种吧。” 这话很突然,但被扶着的老人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同时心中的一颗大石头砰的一下落地,他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领着所有人再次磕下头,这次要更加的真心实意,哽咽着高声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大人大恩呀。” 唐大人冲白善微微的挑眉,看吧,我就说他是粗中有细,腹中也奸得很,只这一句话便可将白善絮絮叨叨才安抚下来的民心瞬间收拢了过去。 唐大人双手拢在袖中想,只要喻刺史说到做到,将这些赎买回来的田地按照四成的租子租给他们,且不加税,不加赋,这些百姓必定誓死效忠他,便是地方大族,只怕也很难再撼动他了。 喻刺史也感受到了民心,他眼中闪闪发亮,将人扶起来后不由回头看向白善。 他不是傻子,且有过四年的刺史经验,即便云州的情况和岐州不一样,但人是差不多的,皆是普通的老百姓。 便是在云州,他四年来也才能有如此民心。 但那是他带着人出生入死剿灭土匪,和草原上时不时冒出来的突厥马贼们打出来的,打了四年呢。 但在这里,他只是往高台上一站,说了几句话罢了。 他当然不觉得直接说这几句话有这么大的效果,若是没有白善近一个时辰的铺垫的话…… 看来这一位白大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喻刺史心中一动,所以他昨日许诺人佃租的事,到底是真如唐鹤说的那样心软良善,读书读傻了,还是……故意为之呢? 喻刺史微微一笑,收回了目光。 剩下的事情就不关白善的事了,安抚下佃户,喻刺史和唐鹤转身就带着人去了祝家。 白善从大吉手里接过竹筒喝了一口水,和大吉叹息道:“满宝准备了许多药,唯独忘记给我准备润嗓子的药了。” 大吉道:“少爷,您说话太多了,不如下次让其他大人上?” 白善叹气,“让谁上?总不能让唐学兄和喻刺史上吧?” 两位御史是不用想了,他们可是来看着他们的,而且看着比唐学兄还要威严。 ※※※※※※※※※※※※※※※※※※※※ 作家的话 明天见,明天加更,先放话,以督促自己 ☆.第2593章 完成(给书友“Vicky”的打赏加更) 喻刺史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落在最后的白善,然后转头和唐鹤笑道:“唐大人带来的人果然就没有白费的,本官佩服。” 唐鹤笑道:“喻刺史谬赞了。” 喻刺史微微一笑,特意拉着马落后了一点儿,等白善上来后就问他,“白大人可有想过外放地方?我刺史府下还有许多空缺,虽比不上京中清贵,但品级却不会很低。” 不比他现在品级低的刺史府官职,那就是长史和司马了。 长史已经有人,让他去当司马? 白善抽了抽嘴角,婉拒了。 唐大人笑道:“喻大人,我还在这儿呢,你便当着我的面挖我的人不好吧?” 喻刺史笑道:“唐大人,白大人只是暂时跟着你,短则十日,长则一月他就不是你的下官了,我如何抢不得?” 抢也没用,白善连万年县县令都看不上,更不会来岐州给他当司马和长史了。 祝家离得有些远,但他们快马很快就到了。 一直有人留意着农庄那边的情况,早在佃户们的情绪被安抚下来后便有人悄悄的飞奔回去报信了。 喻刺史和唐大人特意放走的人。 因此到了祝家后,他们还算是顺利的见到了祝家的大老爷。 嗯,今日祝家正在治丧。 祝家二老爷的灵堂就布置在大堂,喻刺史面不改色的走进去,还拿着香给人家上了三炷香。 祝家人眼睛发红的死死盯着他,倒是祝家的大老爷只是脸色悲戚,脸上却很平静。 喻刺史将香插了进去,让到一边,唐大人便带着白善上前也上了一炷香。 然后他们看向祝老爷道:“祝老爷,我们今日是为官田赎买来的。” 祝老爷想要说话,唐大人却微微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先道:“祝老爷也知道,我等是从京城来巡察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耽搁不起,所以我们今日就谈一谈如何?” 梁御史冷冷的道:“朝廷布告至今已有二十三日,想来祝家也早就准备好了,今日喻刺史在此,刺史府中主官户部的胥吏也在此,当场便能切结,所以不会耽误祝老爷太长时间的。” 祝老爷道:“丈量土地也需要时间……” 任御史拿出一卷纸道:“不必了,上次我等来岐州时便调查过,有官田多少我等皆心中有数,想来祝老爷心中也有数。” 祝老爷强笑一声道:“是。” 他转身带他们去侧院,让管家去把地契和账房找来。 唐鹤站在院子里看着,微微一笑,和喻刺史道:“我们才来岐州时,第一天来的便是祝家,只可惜吃了个闭门羹,说是主人家都不在。我们去农庄里看佃户时,还没进到村里就被拦住了,差点儿械斗起来,最后只能离开。” 喻刺史道:“唐大人行事太软了。” 唐鹤微微一笑,并没有辩解。 身份不一样,位置不同,他们所能承受的后果自然也不同。 他是京官,若是行事太过强硬,激恼了岐州的百姓,他们一旦暴动起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毁坏多少庄稼。 不比喻刺史,他是整个岐州的父母官,父母管教孩子,天生就占了一股优势。 见祝家拿出了地契,唐鹤便轻轻地拍了拍掌,禁军护卫们便从车上抬下一箱一箱的钱,当着众人的面打开。 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把祝家当初从刺史府里买走的三块地总共八顷的土地全部赎买回来。 然后他们直接往佃户村里丢下两个胥吏,让他们留下给佃户们办理来年的佃租合约,最长可以佃租三年。 这一个消息很快从这一片传出去,顺着夏天的风吹过每一个村落,于是其他地方的佃农都不用他们多费口舌,只需白善上去宣讲一通,保证他们和祝家那边的佃户一样的待遇后,他们就老实的表示不会闹事了。 有了喻刺史这尊杀神的支持,他们的赎买工作做得特别的顺利。 但喻刺史也越来越看重白善了。 喻刺史兴奋的和他的副将道:“看到没,同一段话,我说得到的效果就是和白善的不一样。” 副将:……换他感受也不一样,白善要是眉眼带笑的和他说要给他升职加薪,他一定眼睛亮起来;要是大人说嘛…… 他只要想到大人要笑不笑,眼睛泛着冷意的和他说要给他升职加薪,他只想跪下求饶。 喻刺史摸着自己的短乎乎的胡子叹气,“可惜,他无意来我岐州,不然我等共事,以后就带着他出门,那能省多少事儿啊。” 副将道:“大人,我和京城那边来的禁军打听过了,这位白大人在京城受宠着呢,才入朝一年便被提拔到了中书省,而且还是太子殿下的伴读,听说他也很受太子殿下的信重,是陛下和殿下跟前的红人。” 喻刺史:“所以我们这是打眼,被唐鹤给糊弄了,还以为他真是行事不甚胡乱做出的承诺呢。” “那大人不生气吗?” “气什么,这事儿受益的也是我治下的百姓,我治下的人受益,那就是我受益,不过,我还是想留下他,回头我给陛下上个折子要人。” 皇帝是不可能答应他的。 白善想的就是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施为一番,皇帝也想看他在管束少一些的地方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自然不会把他放到岐州来。 因此直接给他批了个否字。 白善离开岐州前才从喝醉了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的喻刺史那里知道此事,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然后谢过喻刺史的厚爱。 白善和唐鹤看着人将箱子装在马车上,喻刺史来送他们,笑哈哈的道:“岐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唐兄弟,白兄弟,你们有空就来岐州找我,我请你们喝酒吃肉。” 唐鹤笑道:“喻大人怎么不去京城找我们?” “我怎能随便入京?” 唐鹤立即道:“我这个京兆府少尹也不能随便离京呀。” 喻刺史一想也是,于是看向白善。 白善还真可以,他的身份没有他们两个这么敏感,但……他不想来。 不过白善还是扬起笑脸应道:“好,我若来岐州一定找大人。” ※※※※※※※※※※※※※※※※※※※※ 作家的话 本来要去写另外一本的,结果写着写着就把这一章写完了,想着干脆更上吧,明儿见了 ☆.第2594章 回家 喻刺史将他们送出城去,白善归心似箭,一群大老爷们也都不是依依惜别之人,主要京城和岐州太近了,不是那种一别便可能是永别的场景,因此互相拱拱手便上马离开。 白善和唐大人骑马跑在了最前面,喻刺史目送他们衣袖翻飞的纵马慢慢跑远,摸了摸胡子道:“可惜了。” 副将问:“可惜什么?” “可惜人抢不过来。”喻刺史瞥了他一眼道:“你要是有白大人三分的机灵,我也就不说这话了。” 副将:“……卑职若有,那便不会去当兵了,直接读书科举,三四十岁上考中进士也不亏了。” 喻刺史:“还有脸说。” 他转身道:“走吧,回去。” 走了两步想起来,他扭头和长史道:“我这两天翻阅户籍名册,发现这两年有许多成丁未曾分到过田地,你回头让各县将名单整理出来汇报上来,三年内成丁没有分到过永业田的补发。” 长史愣了一下就问:“大人,分的田地是要从赎买的田里出,还是从别处的官田上给?” 喻刺史不在意的挥手道:“就近,他们家在哪儿,就近给他们割田分了,不过今年庄稼都已经种下,秋后再分,现在先统计下来,回头将所计划分的田地和名册都收上来,本官要亲自看过。” 长史应下,然后欲言又止。 喻刺史瞥了他一眼,很想像在云州一样不怒自威,但想到这是岐州,不是盗匪横行的云州,于是收敛了怒容,挤出一抹僵硬的笑道:“长史有话便说。” “大人,我们只能从别处官田分永业田了,因为才赎买回来的田,地契都叫唐大人带走了。” “他们拿到户部核算后自会送回来的。” 长史默默地没说话。 岐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户部时常和岐州接触,想要在岐州布置一部分职田。 京城和雍州一带的职田几近饱和,虽然天子脚下失地不严重,但也是有侵吞现象的,蚕食一样,一年一点点,一年一点点,久而久之职田就不够用了。 所以岐州这边的官员和户部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那位在户部尚书位置上坐了近十年的刘尚书,那可是雁过拔毛,三大箱的地契过去怎么可能会平平无奇的送回来? 喻刺史见他这表情也不由停下了脚步,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由跺脚,“哎呀,失策了——” 他立即转身去看已经消失了的车队。 副将也着急起来,问道:“大人,要不要去追?” 喻刺史原地转了两圈,最后还是不得不狠狠的跺了一下脚,“这时候追上去,朋友没得做了,还不一定能抢回来。” 长史也生怕这位刺史和京官发生冲突,连忙道:“不错,或许是我们想多了,刘尚书在审核过后就会把地契送回来,不然过几日我们就去公文催一催?” 喻刺史只能点头,“让各县赶紧把名单统计出来,就和户部说我们急着用地分永业田呢。” 长史应下。 主动送回去是不可能的,刘尚书背着手绕着这三口大箱子转了一圈,很高兴,手一挥道:“调几名经历过来,让他们核算一下,若是账目没有问题,那就给他们签单。” 唐大人把地契交给户部,转身便要进宫去复命,想到了什么,转身叫上白善,“走,一起进宫去。” 白善便跟着去了,不过汇报是主官的事儿,所以他没去太极殿,而是晃荡着去了太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看见他,露出笑容,纷纷行礼后道:“白大人回来了?” 白善笑着点头,目光在大堂里扫了一圈,探头看向后面的办公房,问道:“暑天炎热,太医们近来很忙碌吧?” 郑太医见他眼睛不断的瞟向后面,就憋住笑一脸严肃的点头,“是啊,暑气一起,生病的人便多。” “那太医们可得注意些,小心时疫。” 郑太医连连点头,“白大人放心,我们一直很小心。” 白善没话说了,他都站在这儿说了半天话了,满宝怎么还不出来? 那就是…… 白善又往里看了一眼,还是没忍住问道:“周大人不在太医院中吗?” “哦,原来白大人是来找周太医的呀,”郑太医笑眯眯的道:“周太医出外诊去了,估摸得到下午才回来呢,白大人要不要坐着等一等?” “不必了,不必了,”白善笑道:“我来求一瓶消暑健胃的药丸。” 郑太医笑眯眯的去给他取了,白善在一众太医满怀笑意的目光中离开。 出了太医院他就呼出了一口气,想了想,很干脆的去中书省里晃了一圈,交了差事后便出宫回家去了。 既然满宝上午出外诊,那中午肯定要回家吃饭休息的。 白善带着大吉和一个护卫回家,才下马,门里便跑出来一人。 两相一对上全都眼睛一亮,白善将马绳丢给大吉便跑上前,“你这是要出门?” 周满眼睛亮晶晶的摇头,仰着脑袋看他,摇头道:“不是呀,我听护卫说你回来了,你交差了吗?” 她以为他此时正在宫里交差呢,因此想进宫看看,谁知道他也回家来了。 白善牵了她的手转身进门,笑道:“我刚从宫里出来呢,在中书省点个卯就可以了,陛下那里有唐学兄和梁御史去回话呢。” 俩人手牵着手开心的往回走。 和皇帝恳谈了半个时辰,又因为梁御史告状在宫里耽误了一个时辰的唐大人出宫时,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他站在宫门口才想起来,“爹,白善也在宫里呢,忘了叫他出来了。” 本来他是想让白善候在太极殿侧殿,万一皇帝召见,他也可以露露脸,谁知道梁御史这么看不惯喻刺史,他才汇报完工作就告状了。 一旁守宫门的侍卫好心的道:“唐大人,白大人一个多时辰前就出宫了。” 唐大人:…… 老唐大人看了他一眼后转身道:“走吧,你媳妇在家等着你呢,看你出外差才多久,一身的邋遢。进宫面圣也不知道先把自己倒腾倒腾。” 唐大人默默地跟上。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95章 博弈 洗漱好后,白善和满宝挤在一张榻上看书,满宝嫌弃他热,于是往边上挪了挪,白善却又靠过去,看了一眼她手里的医书后问:“今天出哪家的外诊?” “赵国公夫人身体不适,出的他家的。” “郑公子的伤怎么样了?” 满宝的注意力被转开,也就不介意他再挨着她了,喜滋滋的道:“他现在已经能说话了,就是还有点儿慢,一快起来就又颠倒,不过我想只要他继续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颅内的淤血肯定会散,到时候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满宝顿了顿,“只是到底受过伤,将来怕是会落下头疾。” 而且年纪越大会越明显。 虽然这会是很久以后的事,但满宝觉得也应该思考解决的办法。 她沉思起来,手中的书无意识的落下,手指轻轻点在书上,“醒脑开窍针现在用处还挺大,可以消淤和恢复,但他骨折的那几块颅骨有两块没完全贴合,我现在也没有办法……” 通过教课室里的那个拟人模特的试验情况来看,开颅手术成功率并不是很高。 对于郑公子现在的情况帮助性不大,不开颅矫正,他还只是将来会有头疾,开颅矫正,他有可能现在就死了。 不论是从大夫还是病人的角度上,开颅都没必要。 而且,她也不确定开颅矫正骨头后他将来就不会复发头疾。 一个人的某一部分受了重伤,即便当下治愈,在特殊的环境下依旧会引动复发,这就是旧疾。 比如腰腹上的那道旧伤,平日也是好好的,没什么毛病。 可一旦阴雨连连,他身上多少会有点儿不舒服,若是再发烧咳嗽之类的,身上的旧伤很容易就被牵动引发。 而他的旧伤下的骨骼,血肉其实已经最大程度的恢复,却依旧会如此。 所以焉知他的颅骨恢复如常后不会继续引发头疾? 人的身体可真奇怪啊,随时而变,而时不仅是天时,还有地时与人时,皇帝的身体状况就不太适合去过于潮湿炎热的地方,那郑二郎,殷或这些人呢? 满宝一下坐直了身体,眼睛闪闪发亮,是啊,养生不仅在于食,还应该在于时,天时,地利,人和,若是三方都到达最佳状态,身体是不是也会处于最佳状态? 白善见她瞬间跟看到满屋黄金一样的激动起来,不由伸手在她眼前挥了挥,见她没一点儿反应便靠在了榻上,随手从旁边的桌子上翻了一本书来看。 翻了两页就没趣味了,他起身去小书房里拿了一叠文稿过来,直接放在榻上便盘腿坐在上面,和周满靠在一起,低头看着自己的东西。 西饼走过,见他们房间的蜡烛一直点着,里面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不由靠近听了听。 九兰看见,眼睛瞪大,指着她就要说话,西饼嘘了一声,拉了她到园子里说话,很疑惑,“奇怪,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九兰的愤怒消失,好奇的问道:“什么动静?” 西饼道:“小别胜新婚的动静呀。” 九兰:…… 她一脸震惊的看着西饼,“你,你……”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西饼很奇怪的看她,“我什么?” 九兰跺了跺脚,“你羞也不羞?” “这有什么羞的,大人和大人是夫妻呀。”西饼理直气壮的道:“而且不是你们说的,老夫人盼着他们生个娃娃吗?” 这么一说九兰也好奇起来,揪了一下帕子后道:“不然我们去厨房拿些糕点给少爷和娘子送去?” 西饼:“不好吧,大人说过晚上不好吃糕点的,但可以送些面条、饼子、烤肉之类的送去。” 九兰:“……这是你吧?” “这就是大人说的。” “我去让容姨煮两碗银耳汤,这会儿天气热,吃这个好。” 西饼跟在后面去厨房,忍不住嘀咕:“银耳汤和天气热有什么关系?” 俩人结伴给屋里的两个人送了银耳汤,满宝回神,拖着木屐啪嗒啪嗒的走过去,看见冒着热气的银耳汤便不是很有胃口,“这么热的天为什么要吃热的?” 白善坐在椅子上道:“不是你说的饮食也要顺应天道自然,夏天不能贪凉,冬天不能贪热吗?” 但五感的感受也很重要呀。 不过满宝还是坐了下来,搅动了一下让它慢慢散去热气,打算过一会儿再吃。 “所以这一次你们带回来了岐州大部分官田的地契?” 白善点头。 满宝好奇,“刘尚书会怎么处置?” 白善摇头,“还不知道,但我想,岐州一日不把赎买的钱还清,一日就拿不回这些地契。” 白善所料不错,岐州那边催促要回地契的公文发了两次户部都没还回去,最后一次岐州那边送来了今年秋后需要分永业田的成丁名单,户部这才松口道:“介时会送一批地契回去。” 喻刺史气得够呛,不顾自己正被御史台弹劾,直接上书弹劾了刘尚书,认为他们户部在与地方争利,竟然把手伸到岐州去了。 如果赎买回去的官田放在户部手里,那对于岐州百姓而言,赎买的意义在哪里? 刘尚书以他们欠债作为答复。 有本事你拿真金白银来赎回去。 让喻刺史出现钱是不可能的,双方就隔空,借着折子吵起来。 也就岐州离得近,折子一天能送达,所以三天两头的皇帝和中书省就能收到一封折子。 白善隔三差五就能选出一封来给皇帝送去。 吵了半个月,刘尚书终于让步,和岐州道:“为了你们方便,户部愿意先送一批地契回去,各个地段的都有,方便你们分成丁田,剩余的则还压在户部,等钱还完了再说。” 这个解决办法不还是一开始的吗,别以为你放软了语气我就没发觉,喻刺史不答应。 于是刘尚书穷图匕见,和岐州道:“你们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田来抵押债务,剩下的给我们户部打个欠条,每年秋后用租税来还。” 刘尚书还将他选中的那部分田给圈出来发回给岐州,地并不是特别好,他选得很均匀,中田为多,次之下田,再次之为上田,且分的很开,几百亩一块,并不是完全集中在一起,但都偏向京城一侧。 喻刺史一看便知道这是户部打算用作职田。 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自己遭受了世界上最大的恶意。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96章 回神 朝廷为什么要将这些土地赎买回来,因为当年卖出去的价格太便宜了呀。 这些土地,一部分的卖价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只有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全是岐州有个天灾或者大的支出时,刺史府以府库缺钱的理由卖出去的。 现在朝廷原价赎回去。 可气的是,户部要他们拿田地抵债,却不是直接以现在的市价让他们抵扣债务,而是以他们每一块地赎买回来的价格。 相当于,他们岐州以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钱将他们选中的土地又转卖给了户部。 喻刺史能答应吗? 那当然不能答应啊。 他人都气炸了好不好? 但是,这么多官田肯定不能都放在户部手中,难道每年秋后分成丁田地他都要和户部汇报一遍? 不说来回一趟耽误多少事儿,这就相当于把岐州的内务暴露在了户部的眼下,喻刺史这个父母官能答应吗? 那自然是不能答应的。 于是白善在中书省那里看到了一本将刘尚书大骂了三百遍的折子。 白善看了一遍,直接将它丢在一旁,将其归为没有营养的折子,这些折子不会过皇帝的手,他们中书省直接就能批复发下去。 秉持着共事之谊,白善给喻刺史写了一封信提醒道:“何不讨价还价?” 又不是阵前对战,辱骂能让对方发怒,心神不安好杀了对方,这是朝堂,这样掀起骂战没有一点儿效果,反而会平添仇怨。 户部既然开价了,岐州那边要是有意便可还价,若是不满这个处理方法,那他们就得提出另一个处理方法,不然就会一直被户部牵着鼻子走。 白善将信交给家中的护卫,道:“快马送去岐州,可多留两日,有回信就拿回来,没有回信就不要拿。” 满宝好奇,“你和喻刺史交上朋友了?” 不然怎么搀和岐州和户部的争斗? 因为这件事他们只在折子上隔空吵架,其他大臣全都袖手旁观,以至于它连大朝会的规格都没混上,要不是白善在中书省,她都不知道这件事呢。 嗯,她一个太医的确不会参与这种政事,也没有必要知道。 白善笑道:“这不仅是帮喻刺史,也是帮刘尚书。更是帮岐州的百姓。” 他道:“喻刺史顾虑的没错,岐州事务还是应该由岐州来处理,若是成丁田需要先过户部的手,一来一回,可能就耽误了秋后播种小麦的农时。于百姓无益。我倒觉得刘尚书也没有把持岐州事务的打算,只不过是条件苛刻些,让岐州的价还得低点儿。” “不过喻刺史可能是气得太厉害,一时没有想到这一点儿。” 喻刺史当下的确没想到,但折子送出去两天后,他胸中的怒气没那么盛,这时候便想到了。 而且长史也来提醒,“大人,户部既然开出了价格,我们不如还个价格回去,相信陛下会为我们做主的。” 可他上一封折子把刘尚书的祖宗都给骂进去了…… 恰在此时,白善的信件到了,喻刺史拆开一看,松了一口气。 长史关切的看他,“大人……” 喻刺史挥了挥手道:“没事儿,你去写折子吧,就说用地抵账可以,但要以现在的市价抵,把价格开高一点儿,来回也好还价。” 长史见他听取了自己的意见,大喜,行礼退下。 副将过来,“大人,上次您写的折子……” 他当时可是站在一旁看见的,他觉得,要是有个人这么骂他,他才不管什么讨价还价,那必定是能怎么恶心对方怎么来。 喻刺史道:“折子被白善拦下了,没有送到御前。” 他摸了摸胡子,“这一次倒是欠了他一个小人情。” 折子在中书省被拦下,负责批复的官员扫了一眼全篇都是骂人的废话后直接打了个小红叉发给了门下省。 门下省审核过后确认无误就丢到了垃圾篓里。 垃圾篓里的折子有两个去处,一个是直接丢在档案室里,等够了年限便销毁;一个是发回给个人,让写折子的人知道自己写的折子有多废,以至于连中书省都过不了。 白善现在来往两个部门多了,便知道了一些关窍,要是地方不远,且常有折子往来的,传送成本不高,他们就会给人送去。 要是离得远,且少有折子往来的,折子就会直接丢到档案室里。 要不是来往的折子都需要存档一定时间,以备将来查询,这样的废话折子他们能直接销毁了。 所以刘尚书不知道曾经有一封折子骂了自己和自己的祖宗,过了两天就收到了岐州还价的折子。 他高兴起来,事情总算上了正轨,他开始高兴的和岐州讨价还价起来。 姜显然还是老的辣的,刘焕和他们休沐日出去相聚时便道:“我祖父两日可高兴了,走路都带着风。” 周满就道:“陛下最近也很高兴,天气那么热,一顿饭还能吃三大碗。” 白善忍着笑问:“然后请你去看肠胃了吗?” 满宝道:“没什么大事,我给了他开了酸梅汤,每天午后和傍晚喝一碗就行。” 明达就道:“那我明日进宫看一下父皇。” 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周满立即凑到窗前探头往下一看,看见唐大人扶着唐夫人下车,立即高兴的和他们挥手,“唐学兄,我们在二楼。” 唐鹤抬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与唐夫人相携上楼。 看到包厢里这么多人,唐鹤半晌无言,说好的请他吃饭,结果请了这么多人? 白善高兴的将人迎接进来,大家都是熟人,也不必再介绍,互相见过礼后便坐下。 唐夫人坐在明达公主的另一边,笑道:“公主怎么不去丹阳公主的夏日宴?” 明达笑道:“我有些苦夏,姑姑也是知道的,因此就没去。” 不过长豫公主和驸马去了。 唐夫人也觉得大夏天的宴席不好玩儿,所以也找了借口没去。 唐大人坐在白善的边上,摇头低声道:“你倒是奸诈,说清楚,这一顿到底是你请,还是你们请?” “自然是我请,”白善道:“学兄,我是那种薅别人的羊毛请客的人吗?” 唐大人一想也是,笑了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半见 ☆.第2597章 粮铺(给书友“素音”的打赏加更) 白善道:“我们回京后事务繁忙,一直到现在才腾出空来,本来是要在家中请客,让大家上门叙一叙的,只是恰巧丹阳公主开夏日宴,公主和刘焕他们找了借口没去夏日宴,自然不好再去我家,所以干脆就约在了外面。” 他笑道:“我想着学兄和学嫂也未必喜欢去夏日宴,所以就叫上了学兄和学嫂。” 唐夫人听到了只言片语,扭头道:“没错,我就不想去那夏日宴,天儿那么热,太阳那么大,即便是在凉亭敞轩里也不自在,再涂些香粉,人一多,胸中便闷得很。” 满宝好奇,“丹阳公主怎么这时候开宴?” 明达轻声道:“姑姑家的表妹及笄了要说亲,所以近来姑姑热衷于开宴。” 满宝一下就懂了。 唐夫人便看向刘焕乐,“刘公子怎么也不去?你祖母没拉着你去?” 坐在一旁安静吃东西的周立如抬起头来,满宝立即道:“学嫂,他现在是我的侄女婿了。” 刘焕:……虽然是真的,但这个称呼让他很不自在啊,话说他们也算同窗吧? 唐夫人也愣了一下,然后扭头看向周立如,现在周满的侄女中只有这一个还没成亲吧? 她笑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也不宴请宾客?” 满宝笑道:“下定的时候就是两家坐在一起吃了个饭,没必要过于宣扬。” 主要是周立如现在还沉迷于学业,刘家那边也觉得刘焕心性还不够稳,所以今年不急着成亲。 唐夫人便倒了一杯酒,举杯笑道:“虽然迟了,但还是要恭喜你们一番。” 刘焕和周立如突然被提起,脸色微红的举起酒杯谢过唐夫人。 大家难得相聚,白善很是大方,点了许多的菜,还有时令瓜果。 包厢里放着冰盆,窗户打开,还有微风吹入,倒是比家里还清凉些,最主要的是,窗外便是京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 大家吃过饭还能倚窗看一下楼下的红尘,唐夫人更是招呼着大家一起玩叶子牌。 隔着一道屏风,唐大人他们几个则盘腿坐在榻上说话,谈论起近来京城好的诗文。 这会儿已经有考生入京,准备秋后的进士考了。 唐大人笑道:“这算是九福楼里最大的一间包房了吧?” 白善点头,因为请的人多,他直接定的最大的。 不是很有钱的唐大人啧啧道:“你们这一个两个怎么都这么有钱?” 虽然白善有点抠门,但不可否认他还是很有钱的,唐大人甚至能感觉到,白家比唐家还要有钱。 白善笑了笑后道:“唐学兄说笑了,你也不像是缺钱的人啊。” 他凑近了低声道:“难道是学嫂把持着家中财务大权,没给你花销?” 唐大人就紧张的看了一眼屏风外面,忍不住给了他一肘子,低声道:“你小声点儿吧。” 说完了觉得不对,小声问道:“难道你的俸禄没被周满收着?” 白善摇头,“我和满宝的俸禄都是我祖母和母亲收着的。” 没成亲前,满宝的俸禄都是周家去领,因为钱不是很多,所以都是老周头给她收着的,她成亲时,老周头让周四郎拿去换成了好看的官银给她做压箱底。 而禄米之类的则是家里和饭馆在用。 成亲之后,俸禄依旧是周家和白家一起去领,只不过俸银是刘老夫人收着,放在了公中在用,禄米依旧是放在家中的库房里,家中会吃用,饭馆那边也会用。 即便满宝已经出嫁,每年她依旧能从饭馆那里分一大笔提成。 每个月满宝和白善都能从公中领二十两的月银,这样一算,他们每个月那五六两的俸银就显得很不够看了。 要不是职田还有收入,他们完全是在啃老呀。 白善摸着下巴道:“一会儿回去得给祖母和母亲买些礼物才好。” 唐大人:…… 白善好奇的问他,“唐学兄没有月银吗?” 唐大人就挪了挪屁股,小声道:“有是有的,就是不太够花呀……” 一旁的白二郎也好奇起来,“一个月多少?” 唐大人伸出两根手指,白善和白二郎便道:“不也和我们的一样吗?怎么不够用了?” 白二郎道:“我每个月最多花五两,还能剩余十五两呢。” 白二郎在月钱只有五两的时候都能外借给同窗们收利息,更不要说现在了,每个月都结余好多的。 而且他的俸银还是自己收着的,明达并不与他要,禄米嘛,他们家吃不完的直接送到粮铺去卖。 “对了,我正想和你们说呢,我打算在雍州新城那边用一个铺子开粮铺,以后你们的禄米吃不完的可以送到我的粮铺里来卖,我给你们合理的价钱。” 白善点头。 唐大人则问他,“你怎么想起来开粮铺?” 白二郎道:“那有什么办法,外头粮铺压的价钱好低的,就这么一进一出他们一斗米就挣我们三四文,我自有铺子为何要给他们挣这份钱去?” 其实是白二郎第一次领俸禄,非常的兴奋,于是那天还特意请假去领了俸禄。 他也就领了一次就不管了,他只收钱,禄米就堆在了家中库房里。 公主府的管事疏忽,米没有保存后,上个月雨水多,库房里的米粮就有些受潮,白二郎见热闹就好奇的凑上去看了一眼,这才发现他们家好多禄米。 一部分是他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明达的份额。 明达住在京城,每个月也是有俸禄领的。 白二郎觉得他们家里吃不了这么多,这些米放着就是给老鼠吃的,于是直接让人送去粮铺卖了。 结果米价被压得很狠,别说已经受潮的米,就是没有受潮的那一部分也被压得很狠。 而已经受潮的那部分,相当于白送给米铺了。 白二郎一气之下就把米全都给送到育善堂去了,然后准备开个粮铺,拨个管事和伙计过去就能自己卖粮,多好。 他道:“反正现在新城那边的铺子也没有全都租出去,现成的铺子,收拾收拾就能卖粮食了,自家有的时候就卖,没有的时候就关门歇业,多好。” 唐大人和白善:…… 唐大人扭头看向白善,“你不劝劝?” 白善挥了挥手,不在意的道:“算了,铺子是他自家的,管事下人也都是他自家的,不亏就行。” 殷或便道:“那以后我多余的禄米就给你了。” 他顿了顿后道:“还有我爹的。” 刘焕立即道:“我的也给你。” 白二郎喜滋滋起来。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598章 岳父和女婿 唐大人很是羡慕,他一直觉得他们的财运好的有点儿过分。 不说本就家底不薄的白二郎和白善,就是周满,现在似乎也很有钱了。 他可是知道的,他们开在东市的那个铺子很是赚钱,看每个月交到县衙的税收便可知道了。 想到这里,唐大人正要提醒一下白善,就听到外面哐当的一声,然后是一声悲痛的大叫声,“娘子——” 唐大人吓了一跳,屏风外正端起茶杯喝茶的满宝也手颤了一下,然后立即放下茶杯转身跑了出去,生怕是有什么紧急状况。 白善和唐大人等也来不及穿上鞋子,直接拖着鞋子就往外跑。 一出门就看到满宝趴在楼梯的栏杆处往下看,白善跑上去,一叠声的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是噎住了,还是得了什么急病? 满宝则“嘘”了一声,继续趴在栏杆上向下望。 白善也探头看下去,就见下面正站着一个眼熟的中年男子,他将一个年轻的娘子护在身后,面前则跪着一个青年男子。 唐鹤的脑袋从上头冒出来,小声问:“这是谁?” 白善压低了声音道:“是梅先生父女?” 满宝点头。 她有片刻的迟疑,觉得这样围观熟人的八卦不太好,但见二楼所有的栏杆处都挤了人,连大堂门外都探进来好几个脑袋,包括大堂里的客人,全都好奇的盯着正跪在地上的青年和梅家父女。 满宝皱了皱眉,便扯了扯白善,示意他去看。 白善略一思索,就转身下楼,打断扯住梅先生的衣摆正哭得不行的青年,笑道:“梅先生,没想到能在此处见到先生,在下在楼上定了包房,不知可否赏脸让在下敬一杯水酒?” 脸色铁青的梅先生看到白善脸色稍霁,连忙回礼道:“原来是白大人,白大人客气了。” 说罢挣脱开青年的手,拉着梅娘子的手就要和白善上楼。 青年见状,一下扑上去就要抱住梅娘子的腿,梅先生反应快,下意识就伸脚把人给踹出去了。 青年被踢开,直接砸在后面的桌子上,本来只是被碰坏了一张椅子,这下可好,桌子也砸了。 梅娘子见状,担忧的上前一步,被梅先生一把抓住。 白善看见梅先生脸上的懊恼,正有些好奇,砸在桌子上的青年却一咕噜的爬起来,依旧跪在地上,膝行两步上前扯住梅先生的衣角,大喊道:“岳父大人,岳父大人,我对娘子是真心的,求您不要让我和娘子分开。我并不在意娘子不能有孕,真的,我可对天发誓,求求您不要让我和娘子分开啊。” 围观的人顿时眼睛大亮,这可是大瓜呀,纷纷盯着他们看。 白善见梅先生脸色铁青,拳头紧握,立即上前去扶青年,蹲下去时抬头看向楼梯,给白二郎和殷或几个使眼色,还不快下来帮忙。 白二郎和殷或立即蹬蹬的跑下去。 满宝也要去,却被唐大人一把扯住,他低声道:“你别去。” 唐大人虽然不知道梅先生父女是谁,但听这口音便知道不是京城人,那位梅娘子身上有淡淡的药味儿,脸色也不太健康。 周满结识的外人有限,基本全是病人。 那青年又吼了这么一声,周满下去不过是坐实了那位梅娘子的病情,对梅家父子来说不算好事儿,反而还把自己扯进去。 不如白善他们方便。 满宝便继续趴在栏杆上看。 白二郎和殷或刘焕下去将青年扶起来,一人一句的安慰他,“兄台别哭,有话好好说。” “梅先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兄台何必如此逼梅先生呢?” “兄台不如到楼上梳洗一下,大家坐下来慢慢谈。” 青年两眼抓瞎,根本不认识他们好不好,但四人对他热情亲切,好似他们是很熟的人一样。 白善更是招来九福楼的伙计,叹气道:“砸坏的东西算在我的账上,替我给受惊扰的客人送壶酸梅汤和一盘点心,算我们的赔礼。” 伙计连忙应下。 青年直觉不对,就要挣脱开三人的手说话,却被白二郎和刘焕一人扶着一边往楼上走,“走走走,我们楼上去说,你们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 殷或道:“知道兄台心疼梅先生和梅娘子,总不好一直让先生一直站着吧?” 大家簇拥着他们就要上楼去,青年挣脱不开,最后脸上一狠,用力挣脱开白二郎和刘焕扶着他的手后噗通一声重重的跪在地上,磕头道:“岳父大人先答应小婿,我是真的离不开娘子啊。” 一直紧抿着唇不说话的梅先生从楼梯上回头看他,居高临下的注视他片刻,看到站在下面的白善微微摇头,他便叹息一声道:“我知你心结,虽说你是入赘到我梅家,却一直想要一个传承方氏的孩子,偏巧我这女儿身体不好,我不好叫她耽误了你,如今你们已经和离,给你的钱足够你再娶妻生子了,到时候你大可以生个孩子,何必在我梅家自误呢?” 大家一听,看向青年的目光都不太对了。 梅先生见他跪着,眼泪哗哗的留下,张嘴还要说话,他就松开拉着梅娘子的手,上前去扶他,弯腰时在他耳边低声道:“你闹吧,尽管闹大,我并不是京城人,待大娘治好了病我就离开京城,你在此处坏我父女二人的名声并没有用处。” “但是,我却可以让你在京城寸步难行,你这次上京来带了多少钱,出入九福楼这么多次,你的盘缠还够回到江南吗?” 青年浑身一颤,不由看向站在他边上的四个青年。 白善他们立即抬头看天,扭头望着楼上,就是不看他,似乎没听到梅先生的这番威胁之语。 青年嘴巴颤了颤,半晌说不出话来,反而看到四人身上的穿戴,尤其腰间挂着的美玉,哪一件都不是凡品,显然出身富贵。 他嘴里就跟含了苦胆汁一样难受,身份的不对等让他难以拒绝梅先生的强势。 这是他一直想从梅先生身上得到的东西,但他和梅娘子成婚多年,他却还一直防备着他。 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们没能生下一个孩子? 他们要是有一个姓梅的孩子……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99章 见证 梅先生将他扶起来,方三郎手脚软趴趴的,在他的注视下不敢违逆,颤颤巍巍的站起来。 梅先生松开了扶着他的手,冷淡的道:“上楼吧。” 他转身上楼,殷或给白二郎和刘焕使了一个眼色,俩人立即一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狂野总统
高达之染血百合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祸国妖姬
大唐绿帽王
老师,喘给我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