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快就到了院子,见没人领她进屋,就扭头看向管事嬷嬷。 嬷嬷脸色微僵,立刻去撩开帘子,先钻进去禀报,“夫人,周太医来了。” 上次已经怠慢过一次,这次可不好怠慢了。 屋里的人立即反应过来,世子夫人高声道:“快请进来。” 她扶着丫头的手坐起来,靠在枕头上咳嗽了好几声。 满宝和刘三娘入内,先是笑着和她行了行礼,然后就问道:“您是哪儿不舒服?” 世子夫人脸色有些苍白,但看着还好,她有些不自在的道:“就觉得胸闷,总是咳嗽,夜里也睡不安稳。” 一旁的丫鬟立即补充道:“我们夫人请了大夫来看,说是受寒,开了药吃,但总也不见好,今天早上起身还晕过去了,这才请的太医。” 满宝又看了一眼她的脸色,便给她把脉,摸过脉后就问,“夫人中午吃了什么?” “我们夫人病着,胃口不佳,所以午食没有用。” 满宝问:“那早食吃了什么?” “早食就吃了一点粳米粥。” “一点是多少?” 丫头愣了愣后道:“三勺这样吧。” 满宝就问,“那昨晚上吃了什么?” “昨晚上吃了一碗燕窝粥。” 满宝:“只吃燕窝粥呀。” “还有药,”丫头道:“那药败胃口,所以夫人吃不下去饭食。” 刘三娘忍不住抬头看她们。 满宝忍不住想,这是要做天上的仙女啊,直接饮风食露就可以了。 满宝收回手,和丫头道:“没事儿,你们夫人之所以会晕是饿的,你去叫厨房熬一碗粥,剁一些肉沫放进去一块儿煮了,再加些油盐和葱花,做好以后送来。” 丫头一愣一愣的,不由看向她们夫人。 世子夫人从听到周满说她是饿的以后就脸色涨红,见丫头还磨磨蹭蹭的不肯下去,不由怒,“愣着干什么,没听见周太医说话吗?” 丫头立即行礼退下。 饿着肚子,满宝就是想扎针都不行,她干脆去开方子,开好了方子后交给世子夫人,道:“这是驱寒止咳的,饭后吃!” 满宝强调道:“你放心,先吃饭再吃药,这药再苦,它也不可能败你两个时辰的胃口,也不用怕,我还给你加了点儿开胃的药,吃了我的药以后你一定能吃得下东西的。” 世子夫人:……总觉得她阴阳怪气的。 满宝就坐着等,等他们家的下人总算做好了肉粥端上来,她就看着她吃。 世子夫人吃了一口热乎乎的肉粥,别说,口齿生津,胃口竟然开了! 世子夫人就在周满的注视下吃下了一碗粥,呼出一口气后就拿帕子矜持的擦了擦嘴唇道:“周太医,我吃好了,我们扎针吧。” 满宝:“你不用扎针。” 满宝道:“你看,吃下东西你就出汗了吧?这是食物在补充你身体里的阳气,将寒气逼出来呢,以后要是吃不下东西就吃肉粥,这个可好吃了。” 吃上三天,保准你看什么吃的都是绿的,恨不得一口吃下去。 不吃东西也是病,不论是脾胃虚弱还是心病,那都是病,得治! 满宝留下方子就走了。 世子夫人咬了咬牙,转头吩咐贴身丫头,“去包一封红封给她送去。” 丫头便小声道:“之前给包了五两的红封……” “换一锭大的。” 丫头便明白了,赶紧将原先那个准备给太医的荷包拿出来,想起柜子里没有十两一锭的大银块了,干脆往里又塞了一个五两的银锭,然后就跑去追满宝,在她出二门前笑着将荷包塞进了她手里。 满宝照例推辞,“这是我等的分内之事。” 毕竟给权贵们看病也是他们太医院的职责之一,只要单子他们接了,他们就得出来看。 “是,”丫头笑道:“但劳烦周太医跑这老远,我们夫人很是过意不去,所以给您准备了车马费,或是拿着钱去喝杯茶也是好的,您就拿着吧,不然奴婢回头该不好交代了。” 虽然太医们上门看诊是责任,但一直以来的规矩,请了人上门都会给些车马费。 要是上门的太医不接受,那才完蛋呢,要么,你是得罪了宫里,要么,你就是得罪了太医院了。 满宝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两下就接受了,带着刘三娘出门。 刘三娘都不理解师父图什么,所以出门就忍不住问,“师父,您为什么要上门给她看病?” 刚才她看过那方子,除了又苦又酸外没别的毛病,是一副很好的药方。 满宝:“郑太医派的单子呀。” 刘三娘:“……那要是郑太医不派您呢?” “那我就不来呗,”满宝一脸莫名,“难道我还强来呀?” 刘三娘一脸的懵。 满宝就抛了抛手中重重的荷包道:“傻子,这是给他们赔罪的机会呢,而且我这次再上门,不过是把她打我的脸还回去而已。” “可您什么都没做。” “就是什么都没做才是打脸,我要做了,那就是打我们太医院的脸了,还有可能犯法,会被要求去县衙或者刑部几日游。” 刘三娘:“……师父,您想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418章 赐封 满宝笑了笑,“我知道,你看这个,他们家给的车马费都比邳国公府的多一锭呢。” 满宝打开荷包,送给刘三娘一个。 刘三娘倒没推辞,收在自己的荷包里。 满宝上了马车,回到周宅侧门后还拿出一块银角给车夫,“你送三娘回宫去吧。” 车夫不想收,满宝就笑道:“拿着吧,今儿我有喜事,就当是喜钱。” 车夫一听,立即收了钱,笑吟吟的和满宝行礼,“小的恭喜大人高升。” 显然,早朝上的事,宫里差不多都知道了。 满宝笑着点点头,让他和刘三娘走了。 满宝和郑太医说过,可以明天再进宫,但刘三娘显然不可以,她还要工作呢。 目送他们的马车走远,满宝就转身,老早就开了门等候的门房立即殷勤的上前帮满宝拎着药箱,“满小姐,周老爷,周太太,还有周大奶奶他们都在家呢。” 以前周家的侧门都是关着的,刘老夫人考虑到这边侧门进去就是周家人所住的宅院,怕门房嘴不严实往外漏事,所以门房都是守在里面,外面的人敲门了才知道。 但自从上次门房被白善罚过一次后,门房就改了,刘老夫人选了嘴巴更严实的三个人一起守着侧门,门大部分时候都是开着的了,他们也会和其他家的门房一样坐在门槛上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以至于现在周家人连隔壁的杜家一天出了几趟车都知道。 满宝一进门,坐在院门不远处的老周头就和她对上眼了,他立即放下烟杆,跑上来问道:“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满宝就抬头看了一下太阳所在的位置,知道现在宫里通知的人应该还没到,于是道:“爹,咱家今天有喜事。” 老周头,“你又升官了?” 满宝:“……倒也算不上升官。” “哦,”老周头扬起的声音就落了下来,有些失望的道:“那是皇帝又给赏赐了?” “爹,你知道的真多。” 老周头就得意的道:“那是,这都是你刘祖母说的,她说你这次立了大功了,还让我们提早做一下准备呢,我还以为你又要升官了呢,想着你要是又分职田,那能不能选个近一点儿地方的,到时候我们好种菜……” “虽然我没升官,但我封爵了,” 老周头听不太懂,“啥爵?” “满小姐,宫里来人了。”满宝还来不及解释,守着侧门的门房就赶紧跑来。 一个小内侍跟在他身后进来,看到周满拎着药箱站着便笑道:“周大人也在家,那倒好了,再有一刻钟圣旨就到了,您准备一下吧。” 满宝客气的应下,让门房去通知管事打开大门。 然后就拉着她爹回去准备接旨,“把娘也找来,赶紧准备接旨的东西。” 老周家也不是第一次接旨了,还是很有经验的,老周头来不及问是什么圣旨,忙去和钱氏准备香案,等他们准备好,宣旨的人也到了。 这次宣旨的却是礼部的官员,只是后面跟着内侍而已。 对方和周满不熟,不过对周满还算客气,对周满笑了笑后便展开圣旨宣读。 满宝领着老周家一堆大小跪着听旨,长篇念下来,除了满宝和休沐在家的周立学和周立固,没人听得懂圣旨的意思。 “……温正恭良,珩璜有则,礼教夙娴,医者仁心,谦虚恭顺,于国有功,现奉为圣喻册封为栎阳乡主……” 周立学和周立固都是一呆,但圣旨还没完,继续念道:“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亦人子之至情……周金乃崇文馆编撰兼太医院太医周满之养父,仁义慈善,与人不苟……兹特封为奉政大夫,远增林壑之光,益享桑榆之乐。” 这下换满宝呆了,她一脸惊诧的抬头看向礼部官员,所以这就是礼部官员来宣旨的主要原因? 但这还没完,拿着圣旨的人顿了顿,咽了一下口水后继续道:“母氏劬劳,义实兼乎教育;朝廷宠数,礼特重于褒荣……钱氏乃崇文馆编撰兼太医院太医周满之养母,惠朗知义,温恭守礼……兹特封为罗江县君,茂膺冠帔之华,永示家庭之式。” 满宝眼含热泪,恭恭敬敬地向圣旨磕了一个特别响的头,真心诚意的道:“臣,谢陛下隆恩!” 宣旨官便笑着将圣旨合拢,双手交到周满手中,笑道:“周大人,恭喜您了。” 又对还不懂发生了什么的老周头行了一礼,叫了一声道:“周大夫,回头下官可要来讨一杯水酒喝的。” 满宝立即道:“我回头就去礼部发请帖。” 宣旨官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满口应下。 满宝只准备了一个荷包,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好在周立学和周立固机灵,已经悄悄的往后退,直接拉了小钱氏走,小声道:“娘,还需要再封两个红封,还有铜钱,家里还有多少铜钱都拿出来,一会儿外面的人都给他们几串。” 小钱氏:“……给这么多?” “哎呀,娘,这可不是一张圣旨而已,那上面封了三个人呢。” 小钱氏一头雾水,不过她还是带着儿子去拿钱了,就在满宝说话的功夫,他们拿了一包袱的钱来分下去。 跟着来的内侍和侍卫们也只是推辞一下就塞怀里了,这是喜钱,不拿的话反而不好。 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散了。 老周头这才说话,“这位大人是不是喝酒了,怎么冲着我叫大夫?” 周立学:“爷爷,刚陛下封了你做奉政大夫。” 老周头心一颤,有些害怕,“这,这是做什么的?难怪我刚才似乎听到我名字了呢。” 满宝立即安抚他,“爹,这是恩荫,就是一个封号。” 周立学已经叫道:“爷爷,我不是常说以后要当官给我娘挣个诰命吗?这就是诰命了,您受小姑恩荫成了奉政大夫,以后您也是有品级的人了,见了县太爷都不用跪,人家也要叫您老爷的。” 老周头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就觉得眼有点儿晕,半晌才咽了咽口水问,“怎,怎么恩荫的是我?那你娘呢?” ☆.第2419章 食邑(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一) 钱氏比他冷静多了,虽然也激动,不过却并没有失态,而是眼睛亮晶晶的问满宝,“我似乎也听到了我。” 满宝狠狠地点头,“娘,陛下封你做县君了,五品的诰命!” 老周家这一家大小才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立即围上来团团恭喜老周头和钱氏。 满宝都被挤到外面去了。 满宝蹦了蹦,发现爹娘被兄嫂和侄子们围得很严实,便不得不拖了一张椅子过来,直接站在上面往里看,“爹,娘,我还有话没说完呢……” 没人听见她说话,周五郎很兴奋的道:“爹,这是大喜事,晚上我们家吃酒吧。” 老周头连连点头,“好好好,吃酒,吃酒,让你大嫂做。” 周立学则道:“爷爷,奶奶,这么大的喜事该发喜钱的。” 老周头还是点头,“好好好,发钱,发钱……” 钱氏也道:“我回去拿钱。” 老周头根本没清醒过来,还是连连点头,眼睛都有些红。 但周立君已经在外面兴奋的接口道:“奶,不能要你们的私房钱,要公中的,我去取钱。” 于是周立君随手拉上周立威和周立固,去库房里抱钱。 满宝趁机跳下椅子要挤进去,结果五头领着六头七头几个立即顶着脑袋钻了进去,直接将缺口填得满满的,“爷爷,奶奶,还有我们,还有我们。” 满宝…… 等周立君带着两个弟弟抱来一怀抱的钱,直接塞在老周头和钱氏手里让他们发时,老周头才回过神来。 他一下抱住钱不舍得给了。 钱氏也没想到周立君抱来这么多的钱,她以为的钱是几百个钱,到时候这么多儿孙一人发几个就可以了,但是这…… 钱氏抱着钱,手上按着一吊钱,一时没有动作。 老周头这才想起他闺女来,看了一圈后大叫道:“满宝呢?” 满宝蹲在椅子上闷闷的道:“我在这儿呢……” 大家让开一条道儿,这才发现她因为穿着官服,还戴着官帽,所以不好挤进来。 大家立时不好意思的一笑,连忙将她拉进来。 她看到老周头和钱氏怀里的铜钱,也乐了,“爹,娘,你们就发呗,我也要。” 老周头就摸了摸铜钱,一时没有动作,钱氏却是拿起一吊钱直接塞给她,笑道:“行,给你,拿去吧。” 老周头这才恋恋不舍的给她一吊,然后问道:“满宝,那什么大夫有钱拿吗?” 满宝摇头,“那是诰封,又不是真的当官,不过节假日朝廷会给您送礼的。” “送什么礼?” “不一定,会送米面,会送肉,会送布匹和衣裳,各个地方的都不一样,有时候也会有喜钱发。” 周立学:“爷爷,这诰封最要紧的是体面,您只要往外说您是奉政大夫,外头的人就知道您有个孩子最少得是五品官。” 周立固,“而且还当官当久了,不然就是很得圣心的官,毕竟诰封也不是谁都能得的。” 这下连满宝都点头了,她是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皇帝还会诰封她父母的,所以才会那么惊喜。 有些官员和礼部申请诰封,可能申请七八年都未必能下来,并不是你当了官,朝廷就会诰封你的父母妻子的。 这是恩荫,何为恩荫? 先有功,后有恩荫。 不管是实打实的功劳,还是苦劳,都得先立了才有资格和礼部申请,礼部还未必会批准。 而且,官员的功劳恩泽是有限度的,你这边要求封赏父母和妻子了,轮到儿子恩荫时,礼部就不会给了。 所以很多人会将这个权利保留着,以后给孩子读书用或者恩荫出仕用。 反正,礼部那边都有一笔账呢。 所以满宝特别理解,她最大的官职是从四品编撰,诰封她父母却都走的五品。 等老周头和钱氏终于理解了诰封不容易得时,刘老夫人已经扶着郑氏过来恭喜他们了。 老周头和钱氏立即起身和她们见礼,老周头一脸不好意思的炫耀道:“都是满宝这孩子,要我说有恩荫这种东西以后留给孩子们多好,何必这时候用了给我们呢?” 刘老夫人就笑眯眯的道:“这是孩子的孝心,而且您二位养育她长大,这本就是亲家您该得的荣誉。” 刘老夫人说话好听,老周头被夸得飘飘然,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钱氏拉着刘老夫人笑得:“亲家祖母,您快别夸他了,一会儿他该更得意了。” 刘老夫人一是过来恭喜,二则是来和他们商量办酒的事的。 她笑道:“如今我们三家算是三喜临门,所以这顿喜酒可得好好的办起来。” 老周头歪头疑惑,“三喜?不是四喜吗?” 他掰着手指头算,“白善封爵,二少爷封爵,我和孩子他娘得了诰命,这是四喜啊。” 刘老夫人:“……” 她笑着纠正道:“亲家和亲家母诰封是一喜,满宝升官是二喜,满宝和善宝二郎一起封爵是三喜,这不是三喜临门吗?” 钱氏一怔,连忙问道:“满宝封爵是什么意思?” 都已经被热闹得忘记这事的满宝立即反应过来,将怀里的两吊钱塞进周立君的怀里,让她帮忙抱着,“爹,娘,我也有爵位了。” 老周头立即道:“对,我还听到你的名字了,三次呢。” 满宝:“……只有第一次是封我的。” 钱氏便问:“封你什么了?也是县子之类的吗?” “不是,是乡主。栎阳乡主。” 老周头他们孤陋寡闻,都不懂,“乡主是什么?” 满宝噎了一下后道:“就是一种爵位的名称,和白善他们的县子差不多,也只有五品,我有五百户的食邑呢。” 老周头他们不懂食邑是什么,满宝就道:“就是在栎阳县下,县令会分拨出五百户的人给我,这些人缴纳上来的租税是给我的。” 老周头立即领会,“那口分田的田租?” “对,还有丁税和赋等,他们交上来的税赋不会上交给朝廷,而是交给我。” 当然,她也只能拿东西和钱,对食邑下的人是没有管辖权的,他们依旧归栎阳县来管理。 老周头和钱氏张大了嘴巴,这种几乎一人即可代一国的爵位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半左右 ☆.第2420章 栎阳(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二) 满宝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和老周头钱氏解释清楚爵位和官职的区别,为了让他们更能够理解,她顺手提了恭王做例子。 “恭王现在身上就没有实职,他之前是亲王,封地在洛州是好大的一片,封地内的赋税等都是属于他的,他虽然没有管辖权,但因为那里头都是他的食邑,他要是有什么想法也是可以和那里的县官说的。”满宝道:“比如给免个赋税,少点儿捐赋之类的,还是可以说的。” “后来他是郡王,封地被收回去一部分,被收回去的那部分里的百姓,他们就不再向恭王缴纳赋税,而是向朝廷缴纳。” 老周头呆呆的,“你都是王爷了?” 满宝:“……爹,我就是个五品的乡主,食邑就五百户,相当于六个我们村,或者三个大梨村这样的。” 钱氏也呆,“那也很厉害了,比你爹还厉害呢,我说的是亲爹。” 老周头回神,立即扭头问刘老夫人,“亲家,善宝也有那什么什么邑吧,他有多少户?” 刘老夫人就笑道:“有的,和满宝一样,也是五百户。” 老周头立即问道:“那在哪儿呢?” 他也扭头问满宝,“我们家那五百户在哪儿呢?你知道谁家是谁家吗?” “就在栎阳,”满宝道:“回头我去问问栎阳县令,白善的封地在陇州呢,不在这儿。” 满宝说到这儿反应过来,咦了一声道:“陛下怎么把我的封地放在栎阳?应该放在罗江县才对呀。” 刘老夫人就笑着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傻孩子,在栎阳还不好呀,天子脚下好营生,他们缴纳的赋税也多些。” 栎阳属于雍州,距离京城很近,万年县过去就是栎阳,距离京城的外城不到百里,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比到他们的庄子还近。 当然,栎阳也不小,还得看那五百户划分在哪里,万一划分在另外一个角落,骑马上一天才能到的也有可能。 不过刘老夫人觉得不会这样,她笑道:“你正受恩宠,礼部和栎阳县县令不会太过为难你的。” 何止不会为难,栎阳那边收到旨意,因为皇帝没有指定具体的地方,只是给了封号栎阳,栎阳县令便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周满以后怕是还会升。 于是他仔细的研究起公文来,在琢磨了半天过后,终于确定礼部也没指定地方,于是他就拿出栎阳县的地图琢磨起来。 半天过后在临近万年县的地方小小的圈了一块地方,打算那五百户就从这里拨给周满,将来她要是还升爵,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给她拨。 栎阳县令喜滋滋的想,反正周满就是一个外臣,她将来顶天了能升到县主,食邑千户,正好把这一片都给她做食邑才好呢。 而与此同时,郭县令正对着他的师爷唉声叹气。 师爷:“……大人,您怎么了?” 郭县令道:“我们想从栎阳抢的那几个地方怕是抢不到了。” 师爷:……他的大人为什么总是想从栎阳那边抢地盘呢? 不过他还是连忙问道:“户部那边明确拒绝了?” “不是,”郭县令郁闷的道:“陛下封赏周满为栎阳乡主了。” 师爷不解,“这和我抢栎阳的地盘有什么关系?难道周大人要给栎阳县令做主?” 他家大人不至于就此害怕了吧? 怕什么,上啊! 郭县令就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要是不指定食邑的具体地方,栎阳那边很可能会把和我们万年县接壤的那几块地方划给周满。” 师爷反应过来,脸色冷漠了下来,“哦。” 那是抢不到了,都是周满的食邑了,他们抢过来也没用,又不能征税,也不能干别的,何必吃力不讨好呢? 郭县令很可惜,本来户部那边已经有些松口,都快答应把临近他们万年县的那个乡划归他们万年县了,谁知道突然天降一个栎阳乡主? 栎阳县令要是不傻,就一定会拿她隔开两县,到时候他彻底不能吞并栎阳的地盘了。 真是可惜。 栎阳县令却很高兴的第二天就让人把划好的名单给呈递上礼部和户部了。 就在满宝送完白善去参考,转身去给邳国公夫人看病回宫时,栎阳那边来的官吏就已经把文件送到了礼部和户部。 因此等满宝在宫里忙碌完,萧院正宣布给她和卢太医放六天假时,礼部和户部已经检查过文件批复了下去。 满宝特别高兴的早退了,出宫的时候顺便绕道去礼部,想问一问她的封地可有具体的位置。 礼部的那封文件还没收起来呢,闻言拿出来给她看,“这是五百户的名单和人数,您看一下。” 满宝就翻开看,先是看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记下地方后才开始看他们的名字,随口问道:“这是陛下划的地方吗?” 礼部官员就笑了笑道:“不是,这是栎阳县令划的地方,说起来这几个村所在的武屯乡还很有名呢。” 他道:“栎阳古城便在此处,一千多年前它曾是秦国的古都,不过那里荒废了许多,先帝时,栎阳曾并入万年县,不过后来又分给了雍州……” 反正就是分来分去的,所以……很穷。 当然,这个穷是和京城周边的县相比的,比之罗江县还是好太多了,好歹属于中县呢。 分给周满的四个村也还不错,只是因为被分来分去的,所以之前上级官员都没有很认真的打理,所以有点儿穷。 因为礼部是太子管着的,基于周满是太子的人的认知,礼部的官员们就天然对她有好感,毕竟他们是自己人嘛。 所以被满宝拉着问的礼部官员很尽心的和周满科普,“这武屯乡因为有古城,前朝时商业很发达,来往长安的客商很多都会在那里停留,说是乡镇,其实比当时的万年县还要热闹。” 京城是经过战乱的,当时京城打起来,很多人都搬到附近的向村里躲避,久而久之,武乡县反倒发展得比万年县还要好了。 “于是先帝登基后,见万年县实在冷清,就将栎阳并入万年县,当时的万年县县令就将栎阳那边的人和客商都引流到了万年县……”礼部官员顿了顿后道:“但后来因为县太大,不好管理,而且长安县和万年县,该当以长安县为主,加之雍州要为陪都,于是先帝又将栎阳归到雍州,单独成了一县。” 但之前聚集在栎阳的客商,权贵,官员等都跑到万年县去了,他们是不可能再回去的,于是栎阳古城就一日比一日荒废,到现在已经和普通的乡镇没两样,甚至比它们还要显得破败。 满宝:“……我,我就吃个食邑而已,这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吧?” 礼部官员愣了一下后就颔首笑道:“是,的确是县令们该操心的事。” ※※※※※※※※※※※※※※※※※※※※ 作家的话 万更第五天,我终于完成了,欧耶 晚安哟 ☆.第2421章 请教 像王府有长史之类的,那是朝廷委派去给他们管理食邑的官员,但像周满这样的,当然是没有的,食邑她得自己和栎阳县县令相商, 像白善和白二郎,他们得的食邑,直接就让人给当地的县令传话,一切遵照朝廷的法令来办,他们只管到时候查账本拿税赋就行。 当然,他们要想管理也可以,但也都要通过当地县令,比如益州王,他以前要给封地加税,也要先和州县的长官打个招呼。 当然,也并不是他想加就可以加的,县令要是觉得他的要求无理,可以给皇帝上折子告状,然后皇帝或者皇室宗正申饬对方,拒绝他的加税。 反正就是,它自有一套运行的规矩,满宝第一次做乡主,不太有经验,所以对这些规矩不太懂,便偶尔和新晋的县子和县男交流一下。 白善和白二郎很干脆的当撒手掌柜,“我们的食邑远着呢,在陇州,一切照旧就行,我们也管不到。” 满宝就去找明达和长豫说,“你们的食邑可比我大多了,到时候要怎么管?” 长豫道:“有长史呢。” 哦,对,公主府也是有长史的。 明达道:“努力发展农业,满宝,你之前不是说过,你们在七里村的小庄子赚了好多钱,你一开始读书游学的钱都是从那来的吗?” 满宝点头。 明达便道:“我的庄子和食邑更多,可以用的土地和人更多,我是不爱做生意的,与民争利总会伤民,倒是农为国之本,也可支撑我的花销。” 长豫:“可我的奶嬷嬷说,种地的人穷,做生意的才富呢,你种一顷的土地,一年的收益都没有走商一次来得多呢。” 满宝道:“听你这么说,好似行商就不会输一样。” 她道:“这世上的事,有大利益,那就有大风险,行商也没我们看到的那么好。” 满宝这一趟去西域可是看到过不少的,她道:“有的人来回一趟是赚了,但更有人出去一趟,不仅丢了兄弟伙计的性命,还亏得血本无归。世事无常,你怎么就知道,你次次经商都可以顺利呢?” 长豫公主道:“你四哥……” “那是因为他运的都是不太值钱的商品,赚的多是辛苦钱。”满宝走了一趟才知道像她四哥这样的,亏是不容易亏的,但同样的,赚的也不比别人的多。 最赚钱的行当还是布匹茶叶瓷器这些,特别是布匹,好似不管你运多少出去都能卖出去一样。 但同样的,也最容易抢。 毕竟在外面,布匹有时候可是能够代替钱花用的。 可是,市场对它的要求也最为严格,只要有一点儿瑕疵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被雨淋了,或者受潮了,有污渍了…… 而且也最容易被抢。 也就周四郎进的最多的是药材,这东西基本上只能卖给药铺,而且单价并不高,只要他们带的人够多,基本上没人冒险抢他们。 长豫就问,“那怎么不做来钱多的生意?” 满宝道:“药材、粮食、茶叶这些都可以自证是自家和亲戚们种的,就算量大些,也还算是耕农,要是经营太多别的东西,我四哥可能要被分出去立商户了。” 随着满宝的官越当越大,他们也越发的小心谨慎起来。 尤其是从西域回来的路上,满宝和白善他们都讨论过,还请教过庄先生,她现在官越来越大,其中一个还是很清贵的编撰,那就更要爱惜名声。 所以生意可以做,但最好都跟农副产品挂点儿关系,比如粮食、药材、牛啊羊啊之类的东西,像布匹绸缎瓷器这些,尽量少一些,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 满宝鼓动长豫,“农副产品也很赚钱的,不信等你去我家,我给你看我这两年职田庄子的收入。” 长豫立即问道:“你们家什么时候开宴?父皇已经答应我们了,你得给我们送帖子吧,那天我们能不能上街上玩儿?” 虽然赚钱重要,但玩乐更重要。 明达也是这么认为的,封地离她还有点儿遥远,还是当下更重要些。 满宝就道:“我有六天假呢,从明天开始,明天白善他们也有空了,我们后天就设宴。” 满宝很有心机的道:“我都算好了,后天大家都要上衙呢,他们最多只能中午来吃一下酒,下午就要回去办公的,到时候我家就只剩下几个亲近些的女眷,你们也不用怕被人看见,我带你们去游一下园子,然后我们就去护国寺那一片游湖看景。” 长豫和明达眼睛都是一亮,“还能游湖?” “当然可以,护国寺的湖光春色还是挺好看的,湖边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吃宴的时候别吃太饱,留着一点儿肚子,我们出去吃好吃的。” 一旁的宫女姑姑们:……头一次见人摆宴主人家劝客人少吃一点儿的。 明达和长豫却都很兴奋,一边心动,一边小声道:“这样不好吧,这样算游乐了吧?” 满宝便道:“我们还可以上护国寺给太后上香,祈愿她在西天快乐幸福。” 顺便看看智忍大师,从西域里回来,他们还没见过智忍大师呢,不知道戒嗔的伤好了没有,他的功夫这么厉害,不知道练了多少年,也不知道能不能传授他们一些…… 明达和长豫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这样一来,她们也就算不得玩乐了。 等满宝终于回到家时,太阳都快要下山了,正在写请帖的白善很稀奇,“我们从吏部出来时路过礼部,他们明明说你出宫来要回家了,你是怎么走着走着一直到现在才回家的?” 满宝:“我走到一半,想起来不知道要怎么管食邑,所以又回头请教明达和长豫去了。” 白善:“她们有建议?” 满宝摇头,“她们虽然是公主,但现在也没封地,所以不知道,打算什么都交给长史去办。” 满宝将那份长长的名单拿出来给白善看,“诺,我的五百户食邑。” 白善看了一下,隐隐有些羡慕,“你的食邑近,真好。”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422章 通过 吏部考试大半天就结束了,第二天下午大家的成绩就陆续出来,等到第三天,也就是周满设宴的当天早上就出来了。 吏部考试没有排名,只有通或不通两种结果。 通过则是可以开始等着选官了,不通过自然就要等待明年再考了。 白善从未怀疑过自己会不通过,所以一早,他就慢悠悠的洗漱,都准备好以后才约上满宝去看成绩。 他有信心通过,之所以叫上他们,是因为想着去拿成绩时顺便问一下有什么缺,选一下他要补哪个地方的官。 刘焕也参加了吏部考试,所以路上他们顺便叫上了他。 刘焕走在俩人旁边,很有些失望,“可惜白二和殷或在宫里读书。” 满宝道:“他们请假了,一会儿就出宫,你要是愿意,还可以去接他们。” “哦,对,”刘焕:“你们家今天设宴,也同样是白二的好日子。” 跑来吏部看成绩的人不少,但他们没想到白善也来得这么早,不是说他们家今天要设宴吗? 白善却不管他们的想法,拉了满宝就上前看,当头就看到了他的名字,于是压低了声音高兴的道:“看到没,排在这么前面,我的成绩肯定很好。” 可惜吏部考试不排名,通过就可以上榜。 虽然榜单上不排名,但各部批卷子的官员们却是知道他们底细的。 每年吏部考试都是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选官的途径,各部门的长官都看着呢,有的甚至亲自来批卷子。 所以谁答得怎么样,诸位大人心中都有数。 白善暗搓搓的想要早点儿来打招呼选好外放的位置,可人家也早给他选好了位置。 白善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后,立即拉着满宝去找人,想要通过满宝先看一下现有的缺。 一听说他们想看外放的缺,吏部官员便笑看了刘焕一眼,赞道:“小郎君好志气呀。” 刘焕:……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可不想外放。 看在同朝为官的周满,以及白善和刘焕的爵位的面子上,吏部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把现在外放的缺拿出来给他们看。 白善立即低头看起来,看了半天后发现现有的缺离得都好远呀,不是在江南,就是在岭南地区,中原和北方几乎没有。 白善就摸着下巴思索起来,最后有些失望的指了一个地方道:“大人,这个瑞安县是在括州?” “不错。” 白善就咬咬牙道:“那就选他了。” 官员没想到他这么干脆,不由看向刘焕,“选定了?” 刘焕:“……他选的,您看我做什么?” 官员:“……不是你要外放吗?” 刘焕瞪眼,“谁说我要外放了?我,那,那户部和工部要是没缺了,我也是可以去礼部的呀。” 官员:…… 官员就看向白善。 白善也一脸莫名的看着他,道:“这是我选的,他不外放,我外放呀。” 官员:“……白县子,你的缺已经安排好了。” 他直接收了单子不给他们看了。 白善惊讶,“我还没求缺呢,怎么就有缺了?” “上面大人们安排的,”官员道:“这官位嘛,自己求是求,上予便是给,您这缺还不差,多好。” 白善:“什么缺?” “翰林院,”官员有些羡慕和嫉妒的看着白善道:“这是魏大人亲点的,陛下也点头了,恭喜白县子了。” 兜兜转转,还是要读书。 已经在心里设想好自己当了县令要如何如何做的白善就如同被人泼了一桶冷水。 他呆怔了一下,就扭头去看满宝。 满宝特别理解的看他,只能拍着他的手安慰道:“别伤心了,翰林最多三年,陛下要是喜欢你,肯定要放你出去历练的。” 一旁的官员:……直接进入翰林,一下就成了天子近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刘焕也很不解,不过当着外人的面,他没有问出口,一直陪着他们走远了,空空的皇城大道上只有他们三个人和随性的护卫时,他才问,“进翰林院不好吗?每天就读书、修书,还能给陛下起草诏书,被陛下问政,多好呀,我要是能进翰林院,我祖父能够大摆筵席七天七夜。” 白善:“这么好,你想去吗?” 刘焕直接摇头,“我就算了,我不爱读书。” 白善就嘀咕了一句话,可刘焕没听清,就问他,“你说什么?” 白善维持着高冷的表情道:“没什么。” 满宝就道:“他说他也不爱读书了。” 白善就横眼看过去。 刘焕一脸的不相信,“不可能,你怎么可能不爱读书?我见你看书从来都是津津有味的。” “那是因为看得兴致起来了,我也总也有没兴致的时候,”都已经被知道了,白善干脆也不瞒着了,道:“我就是不想做功课了,这世上好看的书还是挺多的。” 说白了,他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因为功课而看书,而且,“我学了这么多,尤其是律令法度,我就想着到地方上一展身手,在翰林院,和在崇文馆读书也不差多少。” 只不过后者每天见到的是太子,前者每天见到的是皇帝;后者是要陪着太子读书,前者是要陪着皇帝读书,顺便被皇帝抓壮丁去写些诏书。 他自然知道,在翰林院积累到的人脉是外放远不能比的,更不要说他就近在皇帝身边培养起来的感情、见识之类的。 可是,他就是想外放。 就好比,一间敞开的屋子里,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这世间所有的珍贵之物都在房间里,一进去,那些东西就是他的; 而屋子外面则放着一匹马,只有一匹马,然后是一眼望无际的草原,骑上马,你就可以奔驰于草原之上。 你吃的喝的,所有的一切都要很辛苦的去获得,你想得到房子里那样多的财富需要付出比走进去花费的时间多十倍,甚至是百倍。 但,他依旧愿意去骑马。 奈何,现在有人将绳子套在了他身上,直接把他往屋子里拉,白善…… 他叹息一声,想顺势进去。 满宝就凑到他耳边道:“我皇庄里还有试验呢。” 白善就回过神来,好吧,心底的不甘愿又淡去了不少,他总不能真的孤家寡人一个外放去吧。 得等等满宝。 刘焕突然停步:“等一下,榜单上有我的名字吗?” 白善和满宝停住脚步,齐齐扭头看他。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423章 一起 满宝和白善不住的劝他,“既然大人能够以为是你要外放,那你肯定是在榜单上的。” 刘焕还是很郁闷,他怎么能忘记看自己的名字呢? 三人又急匆匆的回到吏部。 榜单前的人已经都散了,能考到吏部考试这一关的就没有傻子,就是没有人脉,趁机在吏部转一转,多认识几个人也好呀。 回头来选官也有话说不是? 于是大家都散了。 白善他们就可以直直走到榜单上,刘焕吸了吸鼻子,从后面往前面找。 白善就从前面往后面看,满宝则从中间往后看,不一会儿满宝就找到了,她高兴的上前点了位置道:“看,在这里。” 白善和刘焕立即凑上去看,看到上面“刘焕”两个大字,俩人都大松一口气,白善道:“你看,我们没骗你吧?” 李茂约站在廊下看着三人,半晌才颇为无语的咳嗽一声,问道:“周大人,白县子,今天你们家不是设宴吗?这时候还不回去?” 满宝就抬头看了一下天空中的太阳,自信的和李尚书道:“不要紧的,这会儿大家还在上衙呢,肯定没去。” 李茂约看了她好一会儿,“哦”了一声后道:“我才从宫里出来,连魏大人都和陛下说,要早点儿结束政事去讨你们一杯水酒喝呢。所以宫中的小朝会已经结束了。” 满宝这才想起来,对啊,今天可是放榜,作为吏部尚书,李茂约肯定要参加小朝会的,他这会儿都在这里了…… 满宝瞪眼,拉了白善转身就走。 白善匆匆和李尚书行了一礼,立即跟了出去。 刘焕有点儿怕这些和他祖父差不多大的老大人,于是讨好的和李尚书笑笑,也撒腿去追俩人了。 满宝站在大道上,一脸的纠结,“你说我们是要立刻回去待客呢,还是去皇宫那儿赶紧接上白二?” 白善已经拉了她往皇宫去了,“走吧,今天是三家的喜事,可不是一家的,今天一大早堂伯和堂伯母他们就从常青巷过来了。” 白老爷和白太太前几天才到的京城,行李是放在周宅这边了,人却是暂时住在常青巷那边。 因为大儿子夫妻都住那边,他们为了看孙子,也跟着住在了那边。 老周家这边,除了留在老家的周二郎夫妻和正收购茶叶的周四郎外,其他人也都在京城。 周满请的人多是同僚和京中认识后相处得还不错的夫人们,白家这边来的人那可就多了。 所以这一次,宴客其实是分了两部分的,一部分就是周家的亲戚和白家这边的亲戚。 从白善前年考中进士后,陇州那边就和他们家联系上了,不仅白善,连白二郎这一支已经分出去的在族中都有了排行呢。 更不要说这次白善他们从西域回来,直接封了男爵和子爵,且食邑都在陇州,虽然不大,只有那么几个村,但也足够白氏震惊了。 所以他们早两个月就到京城了,就等着参加白家庆祝的宴会呢。 而随着他们的到来,一些白氏的姻亲也冒头,于是,白家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本来,他们要是没有请帖,便是来了也没用,可本家那边提前打了招呼。 刘老夫人沉思过后,想到还在陇州那边的产业,便应了下来。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既然他们主动找上门来,那他们就穿上他们最漂亮的衣服,拿出他们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们。 曾经从她这里拿走的东西她都要一一取回来才行。 所以刘老夫人就制作了很多的帖子专门发给他们。 她一力承担下筵席的办理,老周头和钱氏一开始还想分担一些,但在见过刘老夫人分派的东西后,俩人就不说话,干脆全权交给她来办了。 他们这样的人家,连哪一桌用什么杯盏都有讲究,而老周头和钱氏连谁是谁都还不太分得清楚呢。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觉得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确帮不到满宝,不给她惹麻烦就行了,于是他们就叫上孩子们,都交给刘老夫人调理,让她有事只管吩咐他们去做,主意他们那边拿定就好,他们负责干活儿。 刘老夫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笑着和老周头钱氏应下,转身就将周五郎几个都用了起来。 老周头一看,高兴了,认为刘老夫人果然和他们是一家人,不会见外。 刘老夫人也和郑氏道:“也是亲家大方,这是周宅,满宝又是主角之一,却能够把事都交给我们来打理,并不会和别家一样计较长短,将来你给满宝他们当家,也要好好的和亲家相处,他们都是好说话的人。” 郑氏乖巧的应下。 反正就是,今天来的人很多,其中以白氏宗亲最多,所以作为主角之一的白二郎说什么也要跟着他们一起出现才好。 于是满宝他们站在宫门口,找了一个内侍,让他赶紧去崇文馆传话,让白二郎随便收拾一下就赶紧出来吧,昨天就请假了,一早上就应该出来了,肯定是睡懒觉了。 三人一起懒洋洋的靠在宫墙上等着,白善说她,“你太懒了,你都能进宫的。” 满宝哼了一声,扭头看向另一边,她走累了,她才不要走那么远去崇文馆呢。 三人等了许久,都快半个时辰了白二郎才出来,不过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大一群人,除了同样跟他一起请假出来吃酒的同窗外,还有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 明达公主一本正经的道:“我们要去护国寺上香。” 满宝愣愣的点头。 等大家都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以后,满宝就骑着马追上去,悄悄的钻两位公主的马车。 公主们的护卫和宫女们便将头扭到一边假装看不见。 满宝和明达挤在一起,问道:“你们怎么提前出来了?” 长豫就指了明达道:“问她。” 明达不太好意思的道:“我想把给你们准备的礼物交给白二带回去,谁知道正说着话,表哥他们来了,他们一听说我们也要出宫,就,就一起了。” 满宝就安慰她,“没事儿,一会儿我把他们支走,你们直接跟我回家。” ※※※※※※※※※※※※※※※※※※※※ 作家的话 明天要去大出血,所以今晚要存稿,周一再开始加更。 每当有大笔支出时,我就想朝着天空伸手,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写八天八夜。 明天见了 ☆.第2424章 宾至 满宝就钻出去,上了自己的马后跑到后面去找赵六郎他们,“你们想吃什么茶点,我们先回去准备,一会儿你们换了衣裳过来正好可以用。” 并没有打算回去换衣裳的赵六郎等人一愣,问道:“换什么衣裳?” 满宝就嫌弃的看着他们道:“给你们的帖子都送到你们家里了,而且你们就打算自己上门呀,不带你们的媳妇吗?” 有两个道:“我们没有媳妇。” 满宝:“带你们娘亲!” 众人沉默,只能点头答应,于是出了皇城后各回各家,打算和他们家的家眷一起上门。 满宝他们则先到了大街上,明达和长豫下车来,只带了两个护卫和四个宫女,然后就坐了满宝雇来的马车低调的去周宅了。 周家的大门打开,两边侧门也开着,不过客人都是从大门进去的。 满宝他们就偷偷溜到了东侧门,从那里溜进去。 东侧门进去绕过一个院子就是庄先生住的地方和他们学习的大书房,再往下就是后院,是刘老夫人他们住的地方了。 满宝让白善他们去待客,她则牵着明达和长豫去找郑氏玩儿。 郑氏果然在后院,正在带着下人清点单子上的东西,看到她们来,立即笑着上前,先和明达长豫行礼,然后就小声道:“我让人布置好花房了,现在后头花园没人,你们去看看,还缺些什么告诉我,我给你们准备。” 满宝高兴的应下,拉了明达她们就去看。 花房里的东西被搬走了不少,里面只还有一些开得比较好的花,用很好看的花盆装着。 自从知道公主们要悄悄的来参加宴会开始,郑氏就开始收拾了。 花房两边的窗户都被打开,连原先屋顶上御寒的茅草都被挪开了,所以此时有阳光从屋顶的缝隙中倾泻而下。 东南方向的窗户大开,大片的阳光照射进来,将两边摆放的木质长椅都洒上了阳光。 明达和长豫都是第一次见这样有野趣的房子,高兴的拎起裙子跑进去,“你这哪里是房子,分明和敞轩差不多了。” 明达数了数窗户,乐道:“她这一边开了八扇窗户,可不是跟敞轩差不多了?这样冬天怎么能做花房?” 满宝道:“冬天的时候窗户不仅关着,外面还用茅草挡住缝隙呢,这屋子有烧火的地方,你看,那是烟囱,烧火以后屋中暖和了,烟却从那里透过去。” 明达:“倒和宫中的花房差不多,只不过宫中的花房有一面是用琉璃做的,这样可以透阳,还能保暖。” 满宝咋舌,“花销也太大了。” 长豫好奇的问:“你们家养了什么好花?” “花房这里吗?就几盆牡丹和兰草,除了麻烦点儿,费些木柴,其他倒还好。” 郑姨和她一样,也喜欢花花草草,只不过她是喜欢挖,郑姨是喜欢种而已。 这个花房就是她无聊时自己弄的,房子都是自己设计的,特意多开了几扇窗户,想着最后花房要是做不成,打开窗户,再拆了另一边的木墙,那就能成一段游廊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湖水,还能看到对岸的梅花,倒也很有野趣。 郑氏对于美,总有自己独特的见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