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危险。 满宝和白善一左一右的扶着庄先生爬上去,足有半个时辰才爬上去。 大家畅快的呼出一口气,便回头看。 殷或和刘焕白二郎还在半路上,等他们两个终于扶着殷或一左一右上来时,白善他们都将茶煮好了。 满宝看了一眼殷或,见他虽气喘,但脸色还好,而且眉目飞扬,显得很开心的样子,她便笑着招手,“快来喝茶。” 刘焕和白二郎显得比殷或还累,扶着城墙一步一步挪上去,一屁股坐在席子上道:“可太累了。” 殷或也走了过来,不过他没坐下,而是靠着城墙看着下面的崖壁和远处大片的草原。 满宝给他倒了一杯茶,起身端给他,也看了一下绵延而去的山峰和草原,笑道:“觉不觉得很神奇?” 殷或不解的看过来。 满宝道:“已经修建好的长城,我们走上来都困难,但沿着山脊延伸而来的长城全是人修建的,这么长的长城,全是人一砖一石修建起来的,不觉得神奇吗?” 殷或点头,“是很神奇。” 他又看了一眼陡峭的岩壁,沉默了一下后道:“他们很厉害。” 白善也站在城墙边展目看着长城外的吐蕃,再回头看他们的凉州,不由扭头问一旁的段丞等人,“吐蕃会从这里进攻凉州吗?” “不会,”段丞道:“至少这二十年来,吐蕃从未从这里进攻过。” 长城并不是都连在一起的,中间也有些地方没修建,所以有缺口,他们会派重兵把守。 虽然重兵难以突破,但似乎比长城还要容易些。 要是越过长城,辎重和粮草基本上过不来,只过来人,其实用处不大,何况人还不是那么好过的。 白善:“所以我们凉州的兵马也很难从这里进吐蕃了?” 段丞愣了一下后点头,“对。” 不过他们凉州的兵马没事儿去吐蕃干嘛? 郭田也忍不住去看白善,这一位是什么意思,想收了吐蕃吗? 不过突厥都灭国了,连高昌国那么远的地方都归于大晋了,再收回吐蕃也没什么不好的。 白善其实就是好奇的问一问,好确定心中所想。原来长城真的不仅拦住了敌人,也拦住了自己啊。 别说,虽然长城上只有砖头,但站在这上面远远望着两边的山脊和草原,尤其是面向吐蕃那边的草原时心情很畅怀,同时生起些雄心壮志来。 连殷或都按着城墙道:“恨不能驰马疆场,建功立业。” 白善琢磨了一下后道:“不说你,连我都有些难,想想习武也挺好的,不知道我现在再努力些是否还来得及。” 庄先生就道:“为将者看的是勇谋,为帅者看的就是智谋了,你武艺不好,大可以以智谋补足。” 他道:“为师还记得几篇兵书,不如我默下来给你看一看。” 白善:…… 白二郎在一旁幸灾乐祸的笑,庄先生就扭头和他道:“你和白善一起学。” 白二郎:! 刘焕就乐了。 庄先生的目光扫过去,他立即低头缩着脖子,悄悄往殷或身后躲了躲,假装自己不存在。 但庄先生也没放过他,连满宝都要跟着学。 段丞想了想,趁机道:“我家里也有几本兵书,白公子想看,可以借阅。“ 对于书这种东西,白善从不嫌多,不管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他笑着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段丞微微一笑,就决定回去以后就把书找出来让人给他送去。 一行人在山上待到了午时,将这一片都逛过以后,也休息足够了就下去。 下长城比上长城容易多了,虽然看着更危险了,但走着不累呀,只要脚够稳当就行。 殷或第一次站在这么陡的地方往下,一时心绪复杂以至于没动弹。 殷家的家将见了,不敢再让刘公子和白二公子胡乱扶着他们公子,亲自站在公子身边,前后护着他。 白善依旧扶着庄先生。 庄先生却挥了挥手道:“不必。” 自己扶着城墙就下去了,看着比殷或还矫健些。 白善就和满宝一起手拉着手下去,刘焕看得羡慕不已,和白二郎强调道:“我也要说亲了。” 白二郎问:“你这都出来了还怎么说亲?” “反正说亲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在不在有什么关系?” 白二郎:“……你好想得开,万一你爹娘给你定了个不好看的女孩儿怎么办?” 他看了眼前面相携而下的满宝和白善,道:“而且,就算你定亲了,你说亲的姑娘能跟你来爬长城?” 刘焕想了一下京中贵女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有些迟疑起来。 周立如越过他们往下走,“建议你说一个有功夫的武将家的小姑娘,那样她不仅能够陪你爬长城,说不定还能扶着你爬长城呢。” 刘焕就下意识低头看了眼白二郎搀扶他的手,立即推开,强撑道:“我自己就能爬。” 但居高临下看着还好高好高的阶梯,他就觉得有点儿腿软。 奇怪,早上他往上爬的时候怎么没发现这么高?当时他和白二还扶着殷或呢。 看着好陡啊,要是不小心滚下去,不会停下来吧? 他颤颤巍巍的迈不动腿了。 殷或看见,就指了一个家将道:“你去扶一下刘公子。” 家将过去了。 大家就这么颤颤巍巍的下到山脚下,抚着胸口道:“总算知道这一段为什么没有士兵把守了。” 郭田笑道:“就是我们这些经常来爬长城的人对这一段也心惊胆战得很,敌军想从这里敌袭过来,只怕不容易。” 说罢,也不知是不是受白善的影响,他默默地在心里接了一句,当然,他们想袭击过去也难。 大家一起回城,还一起共进午饭,感情加深了不少。 ※※※※※※※※※※※※※※※※※※※※ 作家的话 晚上七点见 ☆.第2152章未雨绸缪 段丞回到家就先去找他爹,将今天的事儿细细地说了。 段刺史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怀疑道:“难道陛下有对吐蕃出兵的意思?” 段丞表示不知道。 “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段刺史揪着胡子低声喃语,“陛下还是年富力强之时……” 大晋这些年其实一直在陆陆续续打仗,不算皇帝登基前的战争,就是他登基以后,也就中原一带安定下来而已,四方,尤其是北方,战争就从未断过。 头五年是突厥撩拨他们,后来陛下扶持薛岩陀等部反了翔利可汗,运作了好几年就又轮到他们大晋出兵,最后才灭了突厥,现在只有残部跑到康居。 驿站里,白善他们也在说这事。 白二郎见他真的在翻箱子要找兵书,然后满宝还真拿出了两本兵书来给他,“手抄的。” 还真是手抄的,是以前他们在国子监抄录的书,打算拿来传家的,因为这书他们家里没有。 这上面还是他的笔迹呢,不过时间太久,当时只是抄写,所以现在只有大致的印象,里面的内容却是大多记不住了。 白善就一边翻开看一边好奇的问:“你怎么还带着这两本书?” 满宝轻咳一声,有些不自在的道:“拿来翻一翻,当故事书看的。” 白二郎却是一脸惊悚的看着她,问道:“你何时变成这样了,你要是想白善,扭头看就是了,竟然还随身带着他抄写的书。” 满宝就瞪了他一眼道:“你可以不说话的。” 刘焕一脸的复杂,“你都考中进士了,怎么想着看兵书呢?” 以他的聪明和人脉,只要过了礼部和吏部的考试后就可以一飞冲天了,何必要去从武? 白善翻了一页书后道:“谁说我要从武了?这是有备无患,说不定将来我为一地主官时需要打仗呢?” “这怎么可能,我大晋国力强势,几十年都没打过仗了……” 大家就一起扭头默默的看他。 刘焕声音渐渐小下来,问道:“怎么,我说错了吗?” 满宝就道:“我没记错的话,前几年陛下不是刚打下高昌吗?高昌皇族还被献俘了呢。” 白善道:“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半年前高句丽勾结粟末部攻打营州,要不是夏州疫情严重,陛下都想御驾亲征了。这不是仗吗?” 刘焕:“……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白二郎:“你这还是在京城呢,我在夏州不知道情有可原……” 刘焕立即道:“白善也在夏州,他怎么知道?” 白善道:“我们回去后不是去詹事府里帮忙抄录过一段时间的文书吗?有营州来要战备的文书,当时好几册都是我们几个抄的,你们忘了?” 白二郎和刘焕:……抄文书就抄文书,字不出错就行,为什么还要去记内容? 抄完还得送到各部去,再去记内容,他们还要不要脑子了? 殷或问道:“你以后要求职北方重镇?” 不然打仗也不与他相干吧? 虽然四方一直战争不断,但这些年其实都是小战,和中原关系不大,不说征兵,连税赋都没增长过。 所以中原是真正的承平了二十来年。 白善道:“这个还早呢,得看吏部怎么安排。” “所以你想外放?”殷或看向满宝,问:“那满宝怎么办?她不能出京吧?” 难道夫妻两个要分开? 满宝不在意的挥手道:“到时候再说,大不了异地呗。” 正想说话的白善:…… 殷或和白二郎刘焕就一脸同情的看着白善。 白善转移开话题,和他们道:“其实我们的国家没有我们感受到的那么安定,难道这段时间你们没感觉吗?” 白善以前是真的觉得他们大晋是和平强盛的,战争什么的离他们太远了,到了京城后,接触得多了才知道中原之外的地方其实还总是有战争发生。 不说那些小打小闹,边关还不会上报的小摩擦,就说那些会报到京城的战事也不少。 但那些都还只是文字上的,他有感触,却没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直到上了草原。 他看向殷或,嘴角忍不住微微一挑,压低了声音道:“聂参将和你家那几个家将不是在打探草原上的情况吗?” 殷或眼睛瞪圆,“何时的事?” 见他似乎真的不知,白善就道:“那应该是殷大人的嘱咐,你继续当不知道好了。” 他道:“这一片土地,汉时是我汉人的疆土,但后来南北混战,这一片土地被胡人占去了近六十年,期间不知换过多少主人,现在重新回到我们大晋手中,但其中生活的人,能有归属感的却不多。” 看图图部就知道了,他们只是官之子,对方就很戒备他们了,要是知道他们是官,还不知道要怎么怀疑呢。 他道:“突厥和我们的恩怨说不清楚,当年陛下登基,翔利可汗逼近京城,陛下让步许多,和他签订了盟约,他逼至京城城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回去许多珍宝,你说陛下恨不恨?” 虽然如今这一段的史料还在修撰,但满宝是崇文馆编撰,去翰林院那边找书时曾经看过史官们修撰的笔记。 有个史官在小本本上记了,皇帝受此大辱,一直记着,因此翔利可汗才离开没几个月,他就趁着草原遭受雪灾之故,帮助薛岩陀等部反了翔利可汗。 薛岩陀等人和翔利可汗打了五年,其中离不开皇帝的暗中支持,对方缺粮他给粮,缺兵器他暗中送兵器…… 史官还在皇帝的名字后面记了小字,认为他很记仇。 白善道:“后来陛下派李尚书出兵突厥,将这一大片领土收回,突厥国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臣服了,有人逃去了康居。” “一路上他们内部你杀我,我杀你,光可汗就换了三个,等到康居安定下来后陛下还大方的封赏了他们,可是,突厥强盛过,一度可以逼得中原南缩,你觉得他们会甘心缩在康居国内?” 刘焕举手问道:“康居国在哪儿?”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153章 伪造 “我知道,”满宝也举手,“在高昌国更北的地方,听说高昌国之所以被灭,就是因为听了突厥人的挑唆不按时纳贡,还和他们勾结起来想反,或私下或公开的轻辱我大晋,陛下才派人灭了高昌的。” 不过突厥人打仗比较厉害,而且离得更远,所以皇帝就柿子捡软的捏了。 这么一想,他们的皇帝似乎不是那么正直哈。 “所以外面的世界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安定,”白善摇了摇手中的书道:“有备无患,大晋这么大,如今安定的也只有中原和江南,我未必能去那些地方就职,所以还是多准备一些的好。” 白二郎就想到自身,他不太想给自己增加课业,因此问道:“我能只看先生写的吗?” 那是先生要求的,他不能拒绝。 白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我也没强求你呀。” “那你不能在先生面前看这些额外的书,不然先生看到肯定会想到我的。” 满宝道:“还有我,我最近好忙,也不想增加课业。” 白善知道她最近在看闲书,要不是车厢摇晃不宜看书太久,她恨不得一天六个时辰都坐在车上看书。 他瞥了俩人一眼后道:“你们的要求太高了。” 满宝便眼珠子一转道:“我给你把书封包起来?” 白二郎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和满宝来做,这书的厚度,嗯,我给你做成《左传》的书封怎么样?” 不待白善拒绝,满宝和白二郎就殷勤的去给他制作封面去了。 白二郎的书箱里有蓝色的空白封面,是他借着和书铺老板的关系拿的,他那么多闲书之所以都能包上先生们都看不出来的封面,就是因为这个。 他拿出一张给满宝,满宝就小心的折起来,然后抢了白善手里的书去丈量,折好以后就开始研墨在封面的空白处添上字。 这个任务自然是交给满宝的。 白二郎给她磨墨。 白善坐在一旁看,见满宝拿着笔在空白处比划,似乎是在构图,他便上前抓住毛笔道:“我来吧。” 满宝立即把位置让给他。 殷或和刘焕就见识了白善伪造封面的全过程,真的是一笔就写成啊。 他吹了吹墨,吹干后给他们看,连殷或都忍不住道:“还真像。” “那是当然,”白二郎很自豪的道:“我们从小看的杂书,有一大半的封面是他写的。” 剩下的一小半才是他和满宝各自伪造的。 主要他们悄悄的不想让人知道,可以让小伙伴也知道的书,基本上都是白善来伪造封面。 殷或和刘焕抬头注视白善,一脸的“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白善”表情。 白善将封面交给白二郎,让他去包,收了笔道:“我其实就是写字好。” 大家:……哈哈? 不管怎么说,反正书包起来了,庄先生果然没留意白善在看什么书,主要他们这会儿看书的时间也不多。 傍晚吃晚食时他们又出去逛了一趟,凉州城并不大,就一天半的时间他们就把凉州城逛了一遍,哪儿有什么东西他们基本上心中有数了,然后开始为他们的离开做准备,开始大包小包的往驿站里提东西。 连刺史府里的段刺史都知道他们买了好多东西,第二天双方见面时,段刺史就哈哈大笑的问周满,“周大人可有看上我们凉州城的什么东西?回头我让人给你们准备一些土产。” 满宝就笑道:“凉州城的馕饼好吃。” 段刺史一滞,不确定她是认真的,还是在说笑。 满宝已经在回味,“听说有的人家还会用牛奶,糖和芝麻来做,更好吃。” 段刺史就确定了,她是认真的。 他琢磨了一下后道:“这个倒是不难,我家里厨娘就会做,周大人喜欢吃,回头我让人送一些去驿站。” 他又笑问:“周大人下一次想在何处落脚?” 满宝笑道:“可能会经过肃州境内,正迟疑着是拐弯去肃州城,还是径直往前,只在其辖县停留。” 段刺史就帮他们提议了一下路程,他是凉州刺史,对这一带的路况更了解,满宝很认真的听。 他们把魏行人等人也带来了,行程这种事,自然要问过聂参军和魏行人等人的。 就着这件事,大家相谈甚欢,最后满宝他们还真改了一下行程,主要是听说他们原先选定的那条路上最近马贼比较多。 一顿饭下来,双方感情急剧升温,段刺史趁机请周满去给他母亲看一看病。 他提议的时候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以他的身份似乎还不足以能请动一个五品太医来给家眷看病,他怕周满介怀。 其实他母亲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凉州天气太冷,骨头也有点儿冷。 满宝倒没多想,一脸高兴的应了,然后带着周立如去看段老夫人。 段刺史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更亲切了两分。 白善和庄先生却是看出了段刺史的小心思,嘴角翘了翘,端起茶来喝了一口。 殷或看着对面动作整齐划一的师徒二人,也垂下眼眸看了一下手边的茶。 段刺史却是很高兴的扭头过来和殷或说话,“……我也许久不见殷大人了,没想到这一眨眼世侄就这么大了。” 段刺史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殷礼手下干过,算是有一份渊源。 殷或笑着应付他。 段刺史是真的感叹,没想到殷或到现在还活着,更没想到他竟然能出远门到凉州来,甚至还要往高昌去。 这事要是放在八年前他说什么也不信,只怕其他人也不会相信,殷或从小到大都准备过多少次棺材了? 段刺史一个也没落下,在和白二郎交流了一下太子的近况后,他终于看向了白善和庄先生。 对这两位,他却不叙旧了,也多了两分郑重,他知道,这两位在这支队伍中的地位和周满这位主官一样的。 所以三人说起沿路的一些情况来,尤其是凉州的情况。 白善便提了自己一直压在心中的疑惑,“一路走来,我看沿途的驿站分得很开,有些驿站已经破旧不堪,有些驿站看着还能住人,却是大门紧锁,并没有人经营,所以很好奇这是怎么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154章 哭穷 段刺史没想到白善问起这事来,叹息一声,倒也不隐瞒,“因为刺史府金钱有限,沿途的驿站能拆的我都让他们拆了。” 其实并没有拆,只是关了起来,因为拆也是要钱的,留着以后需要开的时候也省一些钱。 要是其他官员,段刺史肯定要一点儿脸的,但对着周满他们嘛,段刺史就很不要脸了。 一来,他们一个两个都跟皇帝亲近,哭穷可以让皇帝知道凉州很穷,急需支助; 二来,大家都是太子的人,四舍五入就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有了难处自然要让自己人知道的。 于是段刺史就很专心的和白善及庄先生哭穷,连一旁的白二郎殷或等人也听怔住了。 凉州很穷,表现在方方面面。 凉州辖下本来有一片土地肥沃的水田,不是很大,但衙门每年还是能够从其中收到一定税收的,百姓也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但这两年凉州雨水少,那一片水田是在湖边的,那有两片湖,相距不是很远,有河道和沟渠从湖边往水田里引水。 农田本来距离湖边就有一定位置,是为了防止水土入湖,湖反而萎缩。 结果这两年先是干旱,产量减少,然后去年还生了许多小虫子,粮食的产量更是不能看。 除了那一片田地外,其他地方都只有零星田地,糊口都不够,更别说收税了。 除此外就全是牧民。 牧民的税收本也不低,去年雪灾,还有疫情,朝廷给灾区赈济的药材根本不到凉州。 所以凉州得自己负责天花病人的治疗。 药方子京城那边倒是送来了,但买药需要钱,病人的吃喝,包括其家人的吃喝也需要钱。 不然他们没死在天花上,却死于饥饿和苦寒,那也是他政绩上的一大过错。 所以段刺史年前一清点,发现自己没钱了。 没钱了也就算了,当时情急,他暂时挪用了要上交给朝廷的税和捐,想着能借口沿路要过疫区推一段时间,过后再借口雪灾推一段时间…… 反正这种事,他们这些离得远的州府经常这么干,通常都会不了了之。 大晋疆域辽阔,夏州以北以西的地方基本上收不上税来,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户部时不时的就要接济一下,只是逢年过节给皇帝上个贡,送个礼物就行。 段刺史没少这么干,他这次的确也成功了,开春后不久,一语成谶,北地的确又下雪了,还下得挺大,凉州损失巨大,不少牧民家里新生的小羊羔冻死了,连成羊都冻死了。 加上天花疫病的损失,凉州根本没缓过劲儿来。 于是段刺史上书请罪加哭穷,意思是,准备运送进京的税收和捐没有了,为了抗击雪灾和天花,他不得不挪用了,但现在还不够,请求国家支援。 然后户部来文书表示了对他挪用税收的谅解,知道今年特殊,但以后要补齐,顺便提了一下,凉州这八年来已经有三年不上缴赋税的记录,今年是第四次,希望他们将来一次性补足。 对于凉州请求帮助的事户部回绝了,并表示户部现在也很难,抗击疫情国库付出很大,现在是开春,各地都需要钱,目前已经腾不出钱来给凉州,希望他能自己坚持一下,开源节流吧啦吧啦…… 反正就是没钱。 段刺史叹息道:“因此,我才将驿站里的人都召回,实在是没钱了,除了驿站,一些关口里的人我也缩减了人数。” 驿站继续开着,不仅驿丞和伙计需要吃喝,木炭这些东西,还有配备的马匹等也要喂养。 路过的是客商或私人还好,勉强能赚一些,回不了本钱也能补贴一些花销,要是周满这样的官员,住进去他们不仅收不到钱,还得负责他们的吃喝,牲畜的粮草等。 花销很巨大的。 所以段刺史干脆把人全召回,把驿站给关了,可是,他还是穷,所以他急需皇帝和太子的帮助。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善。 白善:……他就是好奇的问一问,毕竟本来可以每天都住进驿站里,就算没有热水洗澡,最起码也要热饭吃,但一路下来,从走过怀远后他们就在风餐露宿了。 钱这种事,皇帝是不能一人做主的,而且户部应该也没说错,别的地方比凉州更需要补贴。 于是他的目光扫向刘焕。 刘焕立即低头当什么都不知道。 白善只能表示有机会他会和太子汇禀的。 段刺史就松了一口气,白善却忍不住问道:“难道凉州这边就没有土产可以和外界做生意吗?我记得凉州这边有铁矿。” 段刺史就一脸复杂的道:“凉州这边的铁矿早在大德年间就卖出去了。” 那是先帝时候的事了,白善表示明白,那段时间混乱得很,凉州今天是大晋的,明天可能就是突厥的,后天可能就被吐蕃给占去了。 大晋一定是在占领之后缺钱用,干脆就把辖内的铁矿卖给了本地的大族。 大晋未必守得住凉州,但本地的大族应该能守得住自家的铁矿,守不住也没什么,反正大晋拿了钱,亏的总不会是他。 谁知道陛下登基后慢慢稳定了局势,不仅重新把凉州抢了回来,还扩大的疆域,把本来属于其他藩国的地方也给抢了回来,咳咳,总不能言而无信,又把铁矿收回来不是? 地方也是要长治久安的。 白善也不敢给他瞎出主意,只能道:“或许可以找他们捐助一些,好歹先过了今年再说。” 段刺史暂时还不打算拉下脸来去求那些人,先等朝廷的援助,没有的时候再说。 满宝已经给段老夫人看完病了,她就是风湿,所以天气寒冷和下雨时腿脚骨头难受,这个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满宝给对方扎了一套针法后就给她开了泡脚和口服的药方。 她道:“不知凉州城内可有会针灸的大夫,若有,我留下一套针法,他可以给老夫人扎一扎,一旬一次,配以用药,效果要好很多。” 老夫人这会儿感觉好了许多,腿上有些暖洋洋的,不似之前那么难受,闻言立即道:“周太医肯留下方子自然最好,我们之后就去请大夫。” 这套针法主要是扎下肢,老夫人年纪又大了,就算是男大夫,也是可以试一试的。 就是背部不好扎,老夫人扭捏了一下后问,“不知有没有不扎后背的针法?” 满宝想了想后道:“我可以精简一下,只是效果没有这一套针法好。” 老夫人惋惜的叹了一声,不过还是接受了,将裤腿撩起来她还能接受,当着男大夫的面撩起衣裳却是不行的。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155章 方子 段刺史将人送出去时便问了:“周大人打算何时启程?到时候我们给大人送行。” 满宝笑道:“我们后日一早就走。” 段刺史没想到这么快,愣了一下后道:“那明日我在来客楼里设宴,请别驾长史作陪给周大人送行。” 满宝婉拒了,明天他们要准备行囊,也要再购买一些东西,而且他们送行也是吃吃喝喝,他们又不缺拿一顿饭的钱,彼此间也不熟,大可不必去吃这一顿饭。 周满拒绝得很坚决,而今天他们交流得也顺畅,段刺史知道她不是不给他面子,而是无意做这些应酬,想了想也就不勉强,笑着将人送走。 不过第二天,他就让人送了两篓馕饼去驿站,还有两条腌制的羊腿。 满宝他们对羊腿不太在意,在草原上,他们还真不缺羊吃,就算许久碰不到牧民,也可以打野羊,有科科在,他们总能找到羊的。 但对送来的馕饼很喜欢,两篓的数量也不少,不是放在餐桌上的那种小竹篓,而是可以背在后背上的大竹篓。 里面垫了一张白麻,做好的馕饼层层垒在竹篓里,将麻布一合,热气暂时散发不出,送到驿站的时候还是热腾腾的。 满宝忍不住拿了一个洒了黑芝麻的品尝。 一张馕饼足有她的脑袋那么大,一个够她吃两顿的,显然,段刺史很有诚心。 于是满宝也很有诚心的多写了两个方子,交给下人道:“这是两张药酒的方子,凉州苦寒,这两张药酒方子可以散寒气,不过要小心,药材需要炮制,得去药铺里买,不能自己炮制,不然炮制得不好是有毒的。” 下人将话记下,然后拿了方子跑回去交给主人。 段刺史额外收到这药酒的方子,看了许久后和段丞道:“这位周大人倒是个妙人。” 段丞不知道哪儿妙了。 段刺史却摸着胡子笑道:“明日你再和府学请一日假,我带你亲自去送他们。” 见他儿子还没明白过来,段刺史就点了点两张方子道:“这样的方子可是能传家的,一般人家里要是有这么一张方子,那就生计不愁了,她却因为两篓馕饼拿了出来……” 可见这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情对情,对方既然有情,他自然要有义的,段刺史道:“明日我让人护送他们出凉州好了。” 白善也没想到满宝会直接给方子,不由问道:“怎么这么大方?” 大夫们手中的方子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看病的药汤方子都可以给,偏远一些的地方,大夫们对自己的药方子都很看重,除了富贵人家必须留下方子看情况外,其他人看病是不给药方子的,直接写了只有药童看得懂的字让药童抓药。 益州城、京城这样的大地方,一来是不介意这些普通的方子外流,二来是为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所以会给病人将药方带走。 但有一类药方,就是宫中的太医也不会轻易给人的,就是这种成品方子。 药膏、药丸、药酒这一类成品方子是可以大量制作并售卖的,因此大多作为秘方掌握在个人的手里,并不会外流。 就是太医院里有不少药膏、药丸的方子,那也是放在太医院的资料室里,只有到达一定品级才能查看。 别说白善这种外面的人,就是本院的医助和小太医等,想看都不能看。 满宝不在意的挥手道:“我昨天看过了,不仅段老夫人,段刺史身上也有风湿之症,我前天和立如去药铺里买药,虽然没给人诊脉,但听了前去求医的一些病人说的病痛,大多人身上都有风湿,本来我就迟疑着是不是把方子给他们,现在给了做人情也不亏。” 白善便问,“这药酒祛湿的效果很好吗?” “主要是祛除寒气不错,”满宝道:“这边太冷,冬天和春天时寒气侵袭,这时候喝一点儿药酒可抵御寒气。” 白善就伸手道:“给我一份。” 满宝就去研墨给他写,好奇的问,“你要这个做什么?” “既然是想造福凉州百姓,你怎么只给刺史府?” 满宝手就一顿,和他道:“你想传出去?这个不行的。” 虽然这样说,但她还是将药方写了下来,她道:“这药方里用到的药里有两种有毒,需要特殊的炮制方法才能去除毒性,一般人很难炮制得好,所以我才不外传。” 普通百姓得了药方子,很可能自己出去挖了草药洗一洗就泡进去了,这样做不异于自杀。 她给刺史府,是因为刺史府有能力做出正确的药酒,也可以把方子传给能够做出正确药酒的人家。 她道:“这东西只能小范围流传。” “谁说的?”白善道:“药铺总能泡出正确的药酒来吧?” 他道:“我一会儿就把方子卖给药铺去,由他们来售卖成品酒不就好了?” 满宝:“……你想多了。” 白善:“难道这方子在你们大夫那里是公开的,其他药铺手里也有?” “这倒没有,这张方子是我从太医院里找出来的,外面有差不多的,却不完全一样。”又道:“这张药方更温和些。” “那不就好了,你等着收钱就好了。” 满宝欲言又止,但见白善兴冲冲的,干脆也不阻止,和他一起去药铺,不过她没进去,而是让他和大吉去,她自己则坐在外面的一个摊位上,叫了一碗面一边吃着一边等。 不多久,白善笑着和大吉出来了,告别了送他们出门的掌柜便径直朝满宝来。 满宝一碗面还没吃完呢,抬头看着他,“这么快就出来了?” 白善坐在她的对面,问了大吉一声,“大吉吃面吗?” 大吉拒绝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主子们这么能吃,前不久他们才逛街吃完午食,回到驿站有他们几个又分吃了一个馕饼,这才多久又要吃面? 满宝似乎看出大吉的疑问,和他道:“我们正在长身体呢,你看我们最近是不是又长高了?” 白善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我们长高了?” 满宝肯定的点头,“不错,长高了。” 大吉这才留意起来,少爷和满小姐似乎是长高了一些,连堂少爷都长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156章 白得的 他们这些人都没及冠,所以都还在长身体,刘焕还罢,他应该长够了,但不论是年纪最大的殷或,还是年纪最小的满宝,这段时间都有长一些。 满宝一边吃面一边道:“我总结了一下,一是因为我们年纪还不大,都在长身体的阶段,尤其是我们三个,殷或则是以前生病没怎么长,现在身体好一些,也开始长了。” “二是因为我们最近吃的肉多。”出门在外,除了野菜外,他们很少能在草原上找到人买菜,所以大多是吃肉。 有时候为了好消化,就喝肉汤,也就是他们也才能吃肉汤烫出来的野菜,护卫们连野菜都没的吃的。 “三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动,还晒太阳。” 白善:“这和晒太阳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花花草草要晒太阳才能长高,人也一样的。” 白善:“……我们和花花草草一样?” 满宝点头:“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光,只是光多光少,光明光暗而已。” 白善就若有所思起来。 满宝问道:“药方你卖出去了吗?” 白善就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从袖袋里掏出一个钱袋来给她,“卖出去了。” 满宝惊讶的瞪大眼睛,立即将钱袋打开一倒,里面三个银锭,两个二两,一个一两。 满宝惊呆了,“你真卖出去了?” 白善就盯着她看,“很惊讶?” 满宝心虚起来,不好意思的道:“我是觉着你太自信了,想着你去试一试也好。” “那你怎么不与我进去?”本来还想着是不是因为她前天来药铺买了许多药材,不好再进去卖方子,谁知道…… 他进门问起药酒,掌柜便暗示他们药铺不做药酒的生意,他本还想着他们是因为没有方子,好在当时直觉不对,所以他多问了两句…… 满宝道:“药酒也是酒,自家泡着没什么,但药铺售卖药酒还得和衙门报备,这也就算了,药酒的泡制需要一定时间不说,药材的选择上也很严格,我们做大夫的大多自己泡了自家用,或者送些亲朋也没什么,有需要的病人也可以在药铺里用,但要买回去用却很难。” “一来,药酒的质量不好把关,就是同一批药酒,因为药材间有些差异,药效也是不一样的;第二还是因为泡制的药材有毒,炮制不好会生毒素,而对大夫和药铺来说,出手的东西若不能保证安全是不能出药铺的。” 因为白善是自己人,满宝直言不讳的道:“谁知道卖出去的药酒会不会被另外添加什么东西?那可真是有理说不清了。” “而开的汤药和药膏要是有问题却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前者可以查看药渣,后者同一批次的质量也是一样的,而且药膏不能一次性用完,有人往里添加东西也大抵能查出来。” 药酒就不一样了,都是用乌头泡出来的药材,顾客买走后要是再往里加一个没炮制干净的乌头,泡上一段时间后捞出来,好药酒变毒药酒,药铺和谁说理去? 所以药酒一类的东西,目前病人只能在药铺内使用,通常情况下药铺是不会向外售卖的。 “也有例外,”满宝道:“比如我信得过的人家,我去看病,自觉药酒的用处更大,就会给他们开,然后自己泡好了卖给他们。” 白善问,“不过药铺的手?” “看情况,要是我出诊,自然不过济世堂的手,但要是郑大掌柜去看诊,应该会过药铺的手,都是不一定的,”她道:“药酒这种东西变量太大,药铺一般不会和大夫争这点利益。” 所以她才很惊讶白善竟然能卖出去,而且还卖了五两这么多。 满宝忍不住又摸了摸银锭,咧开嘴乐,“都是我的?” 白善的面正好上来,他就从她手里拿过一个二两的银锭收进自己的荷包里,“六四分,你六我四。” 满宝没意见,主要她就没想过药铺真的会买这方子,而且,这方子是太医院里抄出来的。 满宝很好奇,“你怎么卖出去的?” 白善淡淡的道:“也没什么,就是听说他们这里没有药酒就惋惜了一下,我说我们一行人要去西域,可能需要冬后才能回来,我们没想到北方这么苦寒,所以想购买一些药酒御寒,药铺既然没有药酒,不知道可有辛辣一些的酒水卖,我们再买了药材自己泡。” 满宝兴致起来,立即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聊起来,”白善瞥了她一眼道:“凉州并不大,因为夏州天花,近来从南和东边来凉州的人并不多,我们这一行人很显眼,何况这两天又是添置东西,又是去逛长城和刺史府做客的,药铺的掌柜知道我。” 白善想起了什么,微微一笑道:“自然也知道你。” 满宝一愣,他道:“知道这方子出自你的手,他就出五两银子买下了,还答应免费给我们泡两坛药酒,现在开始准备药材和酒水,天黑前应该能送到驿站去。” 满宝眨眨眼,“我这么有名吗?” 白善道:“听说昨天我们走后刺史府请了大夫入府看方子和问针灸的事,他们家的大夫也去了。” 所以前天周满他们去药铺买药材时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她是谁,但昨天之后应该都知道了。 满宝琢磨了一下,自得起来,“原来我这么厉害呀。” 白善点头,“是很有名。” 俩人埋头吃面,一边商量着,“我看过,凉州一共两家药铺,我们要不要去另一家也走走?” 白善倒是没什么意见,五两银子也不少,够他们买好多东西了。 大吉却道:“少爷,时辰不早,我们该回去准备行囊了。” 白善和满宝二人只能表示惋惜。 俩人吃了一碗面回去,白二郎他们正在整理行囊,看见俩人便道:“先生让我们把行李再整理一次,这样后面取用东西时方便些,今天上午买了好多东西,还有之前的也得整理……咦,你们身上怎么有羊汤味儿?” 刚才他们吃的面是用羊汤煮的。 满宝二人惊讶,“我们走回来的,吹了一路的风,这样你还能闻到?”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157章 听到 傍晚的时候,药铺送来了泡好的两坛酒,满宝开封看了一眼,然后才封上,“药是好药,酒闻着也不错,先泡着,越久越好。” 于是他们把酒塞在了行李的最里面让它好好的相互作用。 启程就要起得很早,第二天天未亮他们就都起来了,这让习惯他们晚起的驿丞好一阵不习惯,要知道他们住在这儿几天可都是日上三竿才起的。 嗯,除了爬长城的那一天。 好在他们昨晚临睡前就告诉了驿丞他们起身的时间,所以驿丞还是提早起来给他们安排早食了。 朝廷官员住驿站,能带的家属,每一顿可以吃到的菜色和数量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外带的数量也是有规定的。 越大的驿站越遵守这种规定,多余的要付钱。 因此满宝他们吃早食的时候,他们的管事就去和驿丞算账,将这几天他们额外的花销补足。 吃饱喝足又拿了不少后,大家便启程离开驿站往城外去,才走出一段就碰到来送他们的郭田等人。 双方都惊讶,白善:“没想到郭兄岳兄和全兄会来送我们。” 郭兄三人:……我们也没想到你们会起这么早。 不过这话他们是不会说出来的,三人跟着送他们出城,到了城门口就发现段刺史父子早等在城门那里了。 一行人将他们送出城外,段刺史欢迎他们再来,段丞则和郭田三人站在一起羡慕的看着他们,不知道他们何时也能和他们一样出去游学。 不过游学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还要解决金钱问题。 毕竟不是谁都能和周满他们一样出行不仅有朝廷的官兵保护,还能免费吃住驿站。 就是段丞,出门太久也会烦恼金钱的问题,更别说郭田三人了。 满宝挥手和他们作别,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凉州城。 段刺史派了两个衙役给他们引路,他们道:“前面有一段路不好走,大人怕大人们走错了。” 到了下午,夕阳都冒出来后,他们就到了需要分叉的那个路口,满宝他们终于知道段刺史为什么派人给他们引路了。 只见前方一条虽长了不少草,却还能看出车轴的大路沿着前面一座青翠的山向前,一直深入山中,看不见去向。 但是,两个衙役却是一转弯,指了旁边长满草的地方道:“这里有一条小路过去,也能走马车的。” 满宝几个下车,盯着草地很认真的看了,白善还假装很懂的蹲下去盯着草地看,半晌后不得不放弃,“这哪里看着像一条路?” 衙役道:“很少有人走,就是一些经常过路的客商都不知道,也就我们这儿的人因为常到这边来放牧,偶尔会走到这边来,所以知道一些。” 两个衙役道:“这条路要远一些,绕过去是一片丰美的草地,所以有不少牧民会去那里放牧,要接到官道上,要比这条大路多走近一日的路程,不过大人们不往肃州城去,可以再多走一天,绕到另一个方向的官道,那样也就迟个大半天左右。” 庄先生眯着眼睛看了一阵,问道:“可是这条官道有什么不妥?为何不能走这条路?” 两个衙役笑道:“倒没什么不妥,就是山里有些马贼,时不时的下来惊扰过路的客商,我们大人剿过几次,但他们狡猾,每次兵马一来就往山里躲,这山虽不大,但林密,想要在林子里找到他们也不容易。” 这就是平原的坏处了,放眼望去,除了这边起伏的两三座不高的山外便都是一望平川的草原,兵马一来就能看见,根本不能潜行。 而且草原上的马贼马都不错,想要把他们全都剿了还真的不容易。 而只要逃了一个,过一段时间他又能带回来一帮人,衙役一边给他们领路,一边抱怨道:“也不知道他们上哪儿招来这么多人,每次打跑了,过个一年半载又带了一伙人回来。” 白善他们几个不坐车了,这条路有些颠簸,坐车不如骑马,连殷或都骑在了马上,让它踢踢踏踏的往前走。 因为路不好,大家都是缓行,白善抬头看着山上的密林,道:“招兵买马最需要的就是钱,山贼也是一样的,逃掉的人能招到兵马靠的就是有钱吧?把他们藏起来的东西都起了,他们没钱,就算逃掉了也不招不到人,自然就偃旗息鼓了。” “公子说的是,”衙役笑道:“我们大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两次剿匪,两次都进山找东西,可这山看着不大,要找到藏东西的地方也不容易,所以……” 满宝眉眼一动,勒住马,她一停,大家便也不由停下,身后的马车也停了下来。 白善扭头问她,“怎么了?” 满宝不知道要怎么和他们说,顿了一下,干脆“嘘”了一声,小声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大家便一静,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白善有些不太确定的道:“鸟叫声?你要抓鸟吗?你听得出来这只鸟你没见过?” 满宝不仅喜欢没见过的花草树木,也喜欢没见过的虫鱼鸟兽,不对,应该是小岳父喜欢。 满宝:“……你想少了,我是问你们有没有听到人呼救的声音。” 大家一听,立即精神起来,纷纷侧着耳朵努力的去听,半晌后大家一起摇头,连殷或都忍不住开口质疑,“你是不是昨晚没睡好?”所以幻听了…… 满宝道:“没有,我耳朵可好了。” 不过她也竖着耳朵认真的听了听,嗯,也没听到,但是科科说的总不会有错,看来人离他们还很远。 白善认真了好久也没听出来,干脆放弃,直接和她挤眉弄眼,“是你听出来的,还是小岳父听出来的?” 满宝眨了一下眼睛,白善就明白了,是小岳父的本事。 白二郎几人静静的看着他们打眉眼官司,等他们打完了便直接问道:“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 白善已经道:“行了,既然听到人救命,我们就不能不理,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我们不是,我们没听到。 但白善已经扭头吩咐护卫去中间找聂参军,然后问满宝,“你能听得出来人多人少吗?”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158章 心动 满宝当然听不出了,她到现在都一丝声音听不见呢,于是问科科。 科科:…… 它本意是给宿主示警,让他们赶紧跑,免得撞上这些人危险,结果他们没跑不说还要迎上去。 满宝迟迟听不到科科的声音,不由歪了歪脑袋,“科科?” 科科只能道:“逃命的有六个人,现在正面向你们的左前方逃命,如果他们不改变方向的话,直线过来正好落在你们前方不远处。” “追他们的有一小伙儿人,共有八人……”科科扩大了扫描的范围,然后道:“另外还有三个方向有逃命的人,十二点钟方向和九点钟方向分别有两个人,七点钟方向有三个人。” 满宝惊叹,“这么多人啊?” 然后问:“那我们这是几点钟方向?” “三点钟。” “哦,”满宝一直弄不懂这个,也不太用心,她更喜欢前后左右的说方向,不过挖花花草草的时候不觉得,这时候就感觉到不方便了。 满宝心中有什么一闪而过,但闪得太快,她一时没抓住那个灵感,她想了一下没想起来,便对大家道:“就在我们前方不远处,有六个人冲我们逃过来了,有八个人在追他们。” 至于其他方向的,听着就知道离他们很远,她就是有心救也知道听不了这么远的动静,所以还是先把这六个人救下来再说。 白二郎等人都没怀疑,以为她刚才歪着头安静下来是在听动静,他们又认真听了一下,依旧什么都听不到,于是忍不住惊叹,“你耳朵这么厉害?” 聂参军骑马上前来了,“周大人,怎么了?” 对于他们时不时就停下的行为这段时间聂参军已经习惯了,以为他们又是要进山挖什么花花草草,他很大方的道:“大人想进山就去吧,多带几个护卫,不要进太远,我们在前面汇合就行。” “不是,我们是听到了人喊救命的声音,”满宝道:“应该是有人碰到马贼了,我们得救人。” 聂参军立即扭头去问一旁的两个衙役,“这里面有山贼?” “有,我们大人剿过四次,有两次都把他们赶走了,但他们过后又回来。” 聂参军立即皱眉侧耳认真的听,没听到什么动静,他便看向斥候。 斥候立即离队打马向前,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他们眼前。 “大人的安全要紧,既然有马贼,那我们先退出这一段。” 满宝略一想便道:“对,先生年纪大了,不能涉险,你让人把先生和殷或护送到后面,我们带人去救人。” 聂参军:“大人,这是马贼,很危险的。” 满宝道:“我知道呀,要是人多我也就不去了,对方只有八个人,怕什么?” 他们很多人的好不好,大吉他们就不说了,这其中还有聂参军带的兵马,还有殷家的家将,一人一刀都能把对方剁成肉沫了。 聂参军想问你怎么知道只有八人? 一个斥候快马回来禀道:“参军,山里有贼寇正追着五六个人往我们这边来,打头那个是尤老爷。” 满宝就“哎呀”一声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狂野总统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军师威武
我以力服仙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媚姑
下弦美人(H)
沦陷的蓝调[SP 1V1]
心情小雨(1v1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