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279章

第279章

间屋里所有的太医盯着周满手里的那本破书全都目光炯炯起来,目光灼烈恨不得烧了她的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03章 明珠 满宝顾不得外面的忙碌和热闹,立即捧了书走到灯边看,萧太医和刘太医仗着身份高和她亲近也挤上去。 三人小心翼翼的翻开两页,勉强辨认上面的文字,“似乎是真的,这个方子……” 萧太医不由凑近了些,在心里辩证了一番后道:“且不说方子,只他在用药前用石头先灸过这一点儿便比我们先用药要好一些,再看看后面的。” 《青囊经》是华佗记载的医疗经验,里面不仅有药方,还有各种其他治疗方法,有风寒、头疾这样的重症,也有类似于耳朵爬进虫子这样的稀奇病症,就是一个人打了两三个喷嚏这样的小病症也有记录。 治疗方法也是有复杂,也有简单的,有的直接拿了鹅卵石烫热,用布一包灸穴道就可治疗;有的则需要开腹,动刀动剪子。 三人凑在一起站在灯下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直到脖子实在酸得不行,再一动,只觉得脚底密密麻麻的麻意上涌,三人一时都没好动弹。 满宝轻轻的挪了挪脚,她到底年轻,所以最先恢复过来。 她看向俩人,小心的合上医术,眨了眨酸涩的眼睛问,“要不要扶?” 刘太医和萧太医就一起伸手。 满宝就小心的把书放到一旁的架子上,一手一个将人扶到桌子边坐下,立即跑回去把她的医书给拿来。 三人坐在了桌前,萧太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一口喝下去透心凉。 他看了眼杯中苦涩的茶水,一点儿也没嫌弃它是冷的,和周满道:“应该是真的,就算不是真的,这也是一本假借华佗之名写出来的真医书。”其用处也不小。 满宝和刘太医也是这么认为的。 满宝叹息道:“可惜娘娘给得太迟了,要是早些,说不定还能循迹找到下册。” 没错,他们刚才翻了翻最后几页,这本手抄本只是上册而已,根本没记完。 萧太医若有所思道:“太后出身显赫,更不要说前面几十年战乱,典籍孤本流落在外的不少,这样一本医经夹杂在别的书中,想要找到来历怕是不易。” 不是不易,而是几乎不可能。 医经不像其他的书,在这些贵族士族的眼里怕是远比不上一本好字帖贵重。 连素来好脾气的刘太医都没忍住叹息一声:“明珠暗投啊。” 满宝却喜滋滋的拿着书道:“现在是明投了。” 萧太医和刘太医:……突然间有点儿嫉妒怎么办呢? 正说着话,一个医助进来禀报,“刘太医,前面有几位王爷身体不适。” 刘太医现在只是代理院正之职,所以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刘太医,但太医院的事儿现在的确是他管着的。 他起身道:“走吧,去前面看看,我们也该忙起来了。” 灵堂布置好以后在宫中的皇亲就要开始哭灵了,包括太后的亲儿子亲孙子儿媳孙媳曾孙等,也还包括不是亲的儿子和孙子,以及各种皇室宗亲。 挺多的,老的幼的都有,这个晕一下,那个不舒服一下,太医们就忙了。 满宝正要将书放回箱子里和他们一块儿去,想起了什么,立即先把盒子放进去,然后才把六本医书小心翼翼的放到上面,她这才抱着往屏风那边走。 那里面有一张小床是给人休息的。 萧院正看了一眼,皱眉道:“这东西放在这儿不安全,人多手杂的,不然让人给你送回太医院或崇文馆去?” “宫人们都忙得脚不沾地,哪儿有空呀,搬来搬去的更不方便,还是放在里面吧。” 满宝搬进去,然后蹲下去再次打开箱子,左右看了看后问科科,“他们能看见吗?” 科科:“他们已经先走了,现在屋里没人。” 满宝立即把六本医书全都藏在了空间里,两个盒子太大,她没收起来,而是盖上箱子后将它推到了床底下。 谅也没人敢偷老子像和佛像这么打眼的东西。 满宝小跑着去追刘太医他们。 灵堂已经搭建起来,皇帝和皇后领着皇子女和妃嫔们跪在最前面,后面则是按照亲疏远近跪着的。 因为皇家能生,所以人一溜儿的跪到了外面院子里,此时夜露深重,中秋过后天已经凉了,青壮年还好,但外面还跪着好几位上了年纪的老王爷和年纪较小的皇亲。 不舒服的就是几位老王爷。 他们是真的不舒服,养尊处优多年,有几人还沉溺于酒色,本来年纪就大了,再一跪,身体便不舒服了。 他们已经跪了有半个时辰了。 确认人是真的不舒服,该开药的开药,该扎针的扎针,不仅他们,医助们也忙得不行。 忙到后半夜,皇帝这才开口让人都下去休息,明日一早还有哭灵。 他看了一眼殿内跪着的孩子,对太子妃道:“你抱着鹰奴回去吧,孩子小,别让他受惊了。” 让恭王妃也带着她儿子回去。 然后皇帝在恭王的腿上看了看,到底没舍得让他跪灵,让他和明达长豫一起回去了,只留下了太子陪着他。 明达不想走,皇帝就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好孩子,你祖母知道你的心意,只是你体弱,要是跪出病来,你皇祖母反倒伤心。” 于是让长豫将她带走。 等他们都走了,皇帝这才让人把云凤郡主也带走,偌大的大殿里一下只剩下帝后和太子了。 皇帝也不舍得让皇后守全场,一直低声劝说她回去休息,但皇后素来贤惠,婆婆去世怎么可能不跪灵,全都摇头拒绝了。 最后皇帝皱着眉想了想,到底没敢强硬的把她弄走,他知道,真强制她离开,她怕是心里更不好受,一着急,病可能更不好。 既然皇后都在这儿,周满就不能去休息了,皇帝让她在大殿中值守,皇后身体要是不舒服,转身就可以找她。 周满领命,在大殿里陪着他们一家三口守灵。 刘太医和萧太医则收了手上的活儿,给她派了一个医助后就先回侧殿去休息了,他们白天也还有得忙呢。 明日一早百官要进宫哭灵的,谁知道哪位大人需要太医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04章 准备 外面天色渐亮,晨光照了进来,宫人们小心翼翼的进出将灯笼熄灭后带走。 皇帝和皇后默默地烧最后一把纸钱,太子起身去烧香和添灯,脚步转过殿中的一个大柱时脚步一顿。 服侍着太子去添灯的吴公公微微一抬头就看到周满仅靠着大柱,脑袋侧靠着大柱睡得正香,也不知她何时拖过去一个蒲团在膝下垫着,但跪也不好好跪,直接像是坐着,一手还搭在左手的药箱上…… 因为殿中挂着白帐,这柱子上绑了白麻,垂下来正好挡住她,昨天晚上谁也没留意到她竟是躲在这里的。 太子见她睡得嘴巴微张,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实在伤眼,便快步从她身边走过,走过时脚尖轻轻的碰了一下她。 满宝瞬间惊醒,一下就坐直了,她一脸懵的扭头看了眼太子的北影,一抬头就对上正冲她挤眉弄眼的吴公公,她还没领悟呢,吴公公就跟着太子跑了。 满宝挪了挪身子,让跪麻的双腿缓解,半响才扶着柱子起来。 太子将殿中需要添的灯都添好,回来时就见周满将蒲团移出了柱子后面,跪到前面去了。 只是因为靠着柱子睡,她半边脸还有印子呢。 太子瞥了她一眼后当没看见,走上前去将燃好的香递给皇帝和皇后。 皇帝和皇后上了一把香,磕了头后才相携着站起来。 皇帝还要去沐浴更衣到前面去见百官,皇后一会儿也要去见官眷,互相带着各自的手下哭灵,所以皇帝没有和皇后多言,只是点了跪在后面发呆的周满道:“周满,照顾好娘娘。” 满宝回神,立即应下,等皇帝和皇后太子走过才从垫子上爬起来,然后拎着药箱跟皇后回了太极殿。 满宝给皇后看过脉,和她偷懒不同,皇后是实打实的守了一夜,所以此时身体有些虚弱。 尚姑姑也知道这一点儿,一会儿还要见官眷诰命,所以她让满宝给皇后看一下是否需要吃药。 这时候也不能吃药膳,因为补气血的药膳许多都要用到荤腥之物,所以满宝还是开了药,然后让皇后去沐浴更衣,给她扎了针,又吃了早饭后才吃药。 等忙完这一切,皇后就靠在榻上闭目养神,等着时间去前面见官眷诰命。 可能是因为既扎了针又吃了药,也有可能是因为一夜没睡,一向浅眠的皇后竟然靠着软枕沉沉的睡起来,因为大家都听到了轻轻地鼾声,这是很少见的。 于是宫人们手脚都轻了起来,悄悄退了出去。 尚姑姑就拉了满宝轻轻的退出去,她笑道:“让娘娘睡半个时辰,周太医先去用饭吧,一会儿你还要陪着娘娘去跪灵呢。” 满宝应下,转身去偏殿用饭。 等皇后醒来时,前面已经准备好了,皇后去了灵堂,太极宫上的广场上已经分两边站满了人,皇帝和皇后领着宗室中的人站在了灵堂前,满宝跟着尚姑姑她们站在了侧边,隔着一个大殿,对面就是负责照看皇帝的萧太医。 刘太医已经轮班下去休息了。 礼部尚书主持丧礼,指引着帝后下拜,外面则有传令官传令,百官和百官家眷听令下拜,然后是哭灵。 满宝一直到正午才跟随皇后下去,在她下去休息时趁机回了一趟灵堂的偏殿,这里已经是他们太医院的临时办公房和休息的房间,此时里面都是趴着睡和坐着休息的太医和医助。 郑辜郑芍和刘医女也在,三人是一大早领命进来帮忙的,才去给人熬完提神汤和消暑汤,看见师父进来,立即上前。 满宝便招了他们上前,师徒四个将床下的箱子拉出来,她查看了一下里面的东西没什么错漏,这才让郑芍抱出去给吴公公,托吴公公让人先帮她带回东宫。 吴公公要派人回东宫拿太子的欢喜衣裳,接了东西后压低声音道:“殿下让你看紧了娘娘和小皇孙。” 满宝点头,“我会注意的。” 吴公公满意,让人抱了东西后转身离开。 满宝这才回头安排三个弟子,“郑辜,我和萧太医说好了,你去给他打下手,郑芍,你去跟着郑太医,三娘你跟着我。” 将只能熬药打下手的三人安排的妥妥帖帖,屋里还坐着休息的医助们羡慕得不行,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了。 满宝回身看见,想了想后去找萧太医,“刘太医说今天还不显,但过两天生病的人肯定很多,不如轮着来,分批留在后面抓药熬药,这样前面后面的人都可以休息。” 萧太医明白周满的意思,她是想培养更多的太医,但是,“百官,勋贵,还有各家女眷都在宫中,陛下要是体贴,七天也就散了,陛下要是孝顺,那九天就是最少的,跪在最前面的那些老大人,病了谁我们都不好交代,所以我们不仅要速度快,医术也要好,这些医助没经验,带到前面去还得重头教……” 这也是他们不喜欢带没经验的医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不出事而已,他们最多受一点儿气,可要是耽搁了谁,或是失手做错什么,自然不是医助的错,只可能是主治太医的错。 郑辜三个还好,不说他们在济世堂时就被周满带着坐堂过一段时间,他们还长时间进宫给宫女内侍们看过病,对切脉,下方,针灸,熬药等各种步骤都不陌生,脉案也都能写得很详尽和规矩。 但其他医助就不一样了。 满宝想了想道:“所以还是得教。” 她转身道:“您和刘太医早就应该带着他们了,这样有事儿才不至于太忙乱,将来这样的事儿说不定还多着呢,不如从现在开始。” 萧太医知道她是觉得他们没有好好培养医助,可他谁的医术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些医助又不是自家的子侄,学东西本来就要靠自己,他们平时该带的也带了好不好? 就是现在,他也不是给周满白带徒弟的,他愿意教郑辜还是她说的过后会一起研究《青囊经》。 有些话不好说,但萧太医看着周满,目光便表露了一切。 满宝领悟过来后叹道:“好吧,那我再选两个医助带在身边?” 萧院正便笑道:“周太医愿意操劳我自然是没意见的。” 满宝也不再勉强他,进去又挑了两个她觉得医术品行都还不错的医助,让他们跟着她一起走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005章 守丧一 满宝私心里准备着辞官的事儿,到时候出门游学不一定会带弟子,所以他们最好的前程就是留在太医院里,或是领命去地方太医署。 但不管是哪一种,太医院里多些人才和人脉是不会有错的。 和打算一辈子扎根在太医院的众太医们不一样,满宝可没打算一辈子留在太医院里。 所以她一点儿也不避讳教授医助,也没有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 被选中的蔡医助和尹医助见周满比以前更详细的指点他们,全都打起精神来,一点不敢松懈的认真听着。 其实说白了,他们站在这儿就是留意大家的脸色,看到崔老夫人脸色不太好,满宝就一边让宫女去问,一边和站在身后的三人道:“看到了吗,像崔老夫人这样的,应该是消渴症,她这是胃里没东西犯病了,手都打抖了。这时候怎么办?” 这个他们知道,吃东西就好,但吃什么东西就很有讲究了。 三人低声的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宫女便扶着崔老夫人去了旁边休息的偏殿,其他人继续跪着,等到了时间就哭。 满宝站着没动,对刘医女道:“你带着尹医助去看一下,要是处置不了就让人来叫我。” 刘医女低声应下,和尹医助一起去了偏殿。 尹医助有些兴奋,压低了声音和刘医女道:“刘医助,周太医对你们真好。” 刘医女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她祖父都不肯教她医术呢,师父全教了,从不藏私。“ 满宝觉得明达脸色哭得太厉害,趁着中途休息,叮嘱蔡医助盯着人后就进去找明达,将她和长豫带到偏殿。 她见俩人眼睛红肿,就问宫人拿了一块冰包了给她们敷眼睛,然后安慰道:“你们节哀,要是哭坏了身体,太后娘娘反倒走得不安心了。” 明达和长豫是真的伤心,毕竟太后一直也挺疼爱她们的。 尤其是明达,因为她是嫡公主,她和云凤在太后那里地位差不多的,甚至因为陪伴太后更多,其实比云凤还要更亲近两分。 只是太后怜惜云凤,所以显得云凤更受宠而已,但昨天晚上分遗产,其实她分到的仅次于太子和新庆郡王,尚且比云凤的厚了两分。 俩人谈兴都不高,满宝也不惹她们说话,让她们休息了一下,给明达扎了几针后就让她们回去了。 因为和太子妃关系好,满宝也总是会让人去扶太子妃去偏殿,小皇孙并不用守灵,但一天三次还是要出现,由嬷嬷抱着跪下磕头,也很折腾。 加上外面的哭声一阵一阵的,灵堂又全是檀香味儿,没两次小皇孙就吓哭了。 满宝只能抱着他一下一下的顺他的后背,给他按摩穴道止惊惧,然后开了药给奶娘喝,让他吃了奶后才慢慢安慰下来,但因为哭得久,就是睡着了也一抽一抽的,时不时的从满宝的肩膀上吸吸鼻子抖起来。 太子和太子妃看得心疼不已,皇帝和皇后也心疼,可皇帝不好下令,只能看向皇后。 皇后就下令,宗室中七岁以下的孩子不必来哭灵和守灵,太后心疼子孙,必不愿孩子们受到惊吓。 于是小皇孙就被送回了东宫,灵堂中孩子的哭声也少了一些。 太后病逝,皇帝悲戚,亲自哭了七天,百官和百官家眷便陪着哭了七天,头三天还好,从第四天开始就不断的有人因为熬不过倒下,太医院便越发忙碌。 满宝和众太医轮值,但每天睡觉的时间统共也不超过是两个时辰,到第七天时,她走路都感觉在闭眼睛,但有人倒下,她愣是能最快发现。 礼部尚书开始上书表示皇帝应该国事为重,不应太过悲戚,不然太后走了也不安心云云…… 朝中其他大臣跟着上书,皇帝被劝了三次,这才不亲自守灵哭灵,于是百官也开始恢复秩序。 太后的灵堂依旧摆着,护国寺的僧人和玄都观的道长们依旧在念经和做法事,但除了皇室和宗室外,百官不再进宫哭灵,而是开始正常上班。 官眷们也终于可以不用一大清早进宫,傍晚才出宫了。 皇帝取消了大朝会,只每日还会和大臣们开小朝会,然后披折子,时不时的想起太后来还要哭一场。 是真的哭,满宝因为皇帝伤心和萧太医赶着跑了两次小书房后非常确定皇帝是真的伤心,不仅眼泪哗啦啦的流,连脉象都看得出来很伤心。 满宝代入想了一下,觉得要是她娘也出事,她一定会哭死的,所以特别理解的安慰皇帝,然后就给他开苦苦的安神药,希望不喜欢喝药的皇帝能够在喝了药后为了不喝药想开一点儿。 想开是不可能想开的,一直到满宝可以离开皇宫回家休息时,皇帝还会时不时的跑去太后的灵堂那里哭。 她把太后送她的箱子搬回了家,然后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最后让她大哥在一个好位置上装了小木房子,然后把太后送的佛像和老子像分别放进去。 每尊像前都有一个台子供着香炉和供品。 满宝对家里人道:“太后娘娘送的,以后我要是不在家,你们记得帮我上香。” 郑氏愣愣的,看呆了,“哪有一个屋子供着的……要不要分开?” “我给他们分别修了房子的,而且我觉得佛经和道经都有共同之处,他们在一起说不定还能探讨探讨呢,不要紧的,”满宝道:“只要我们上香时虔诚就好了。” 小钱氏也是这么认为,和满宝道:“大嫂给你上。” 满宝就笑眯了眼,“谢谢大嫂。” “你有什么愿望告诉大嫂,大嫂给你许。” 满宝就严肃了道:“希望太后给我的医书都是真的。” “啊?” 满宝认真的道:“就许这个愿望,希望太后给我的医书都是真品,尤其是《青囊经》是真真的真品,要是我还能得到下册就更好了。” 白善惊讶,“太后手里有《青囊经》,还送你了?” 满宝点头,“不止《青囊经》,还有五本医书,只是最近太忙了,我还没来得及看。” 但有《青囊经》在前,其他的医书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她决定一会儿就看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06章 国丧 因为太后病逝,不仅崇文馆,国子监也暂时放假,皇帝随后颁发诏令,民间守孝三月,三月不得饮宴办喜事; 官员守孝六月,六个月内不能嫁娶饮宴; 宗室和官员一样,但皇室子女要和皇帝一样守足二十七个月。 本来应该排除出嫁女的,但因为太后临终遗言,皇帝也知道她想云凤郡主趁此机会养身体,所以便并没有加这一条。 没有加,那出嫁女不必受满足孝就只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守不守的就看各人的情分了。 知道内情的窦嬷嬷就和云凤郡主暗示道:“明达公主和长豫公主都要守足二十七个月,娘娘一向疼爱郡主,郡主要不要守足?” 云凤郡主眼睛红肿的道:“我当然要守足孝,嬷嬷为何这样问我?” 窦嬷嬷就安抚道:“奴婢是担忧您和郡马生分了,但您和郡马感情深厚,应当不至于,是奴婢想差了。” 云凤抹着眼泪道:“她们都守得,我必然也守得,就算他下令不让我守,我也必守。” 听到这句有些怨忿的话,窦嬷嬷吓了一跳,连忙道:“郡主有这个孝心陛下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拦着呢?” 云凤没说话。 窦嬷嬷只能叹息一声,太后临死前将窦嬷嬷给了云凤郡主,本意就是让她照顾云凤郡主,也规劝好她,不过现在看来这个任务有点儿难。 她本来想在云凤郡主这里荣养来着。 云凤郡主自己私底下哭过一场后,转身又去太后的灵前哭。 皇帝让太后停灵了四十九天,然后才亲自扶棺去皇陵下葬,回来以后皇室中人就开始守孝。 因为这一场丧事,京中不少人都生病了,当然,大多数都是累到的毛病,都用不着太医去,只是满宝听郑辜说最近济世堂常出外诊,丁大夫他们赚了不少诊费。 满宝也就听了一耳朵,当时她正在琢磨手上的《青囊经》呢,这本医书的开头有几页字有毁损,她只能带去翰林院里请人帮忙修复,一些字实在潦草,不认识的也要请教。 只是翰林院里的人也忙,满宝在翰林院也不太有面子,一连跑了半个月也没效果,最后还是白善带着她去求孔祭酒,然后孔祭酒带着俩人去找了翰林院的张翰林,他负责的是稽查史书和录书,学识丰富,为人也方正,除了太忙没别的缺点。 但有孔祭酒出面,张翰林还是答应帮忙了,只是他对医书只是略有了解,所以他可以先修复,但后面校对就需要周满配合了。 满宝求之不得,只是可惜张翰林时间不多,满宝也忙,俩人对了一下时间,终于找出一个时间来校队。 于是满宝就更忙了。 白善也忙,他已经决定明年和白大郎一起试着参加进士考,所以学业会很重,不仅庄先生,就连孔祭酒都有意加深了他课业的难度。 于是,有意参加明年进士考的白善、封宗平和易子阳等人的功课就和其他人的分开来了。 白善拽着白二郎一起,一开始他还能跟得上,后面他就跟得有些艰难了,他想放弃来着,其实他一点儿也不介意和赵六郎他们上一样的课的。 可白善道:“我们是师兄弟,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 白二郎快哭了,“对我是难,但对你不是啊,一样的功课,我都要熬夜,你还能跑去给满宝查资料,太不公平了。” 不能过于劳神的殷或闻言笑了笑,他和他们上一样的课,只是他从没有课业,先生们也很少考问他,因为知道他不会参加考试,甚至以后都不会出仕,所以他是最不能理解白二郎痛苦的。 看见他笑,白二郎更无力了,直接趴在桌子上自己伤心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自己爬起来继续做课业。 虽然白善和满宝都没说出口,但他隐约知道,他们这一二年可能就要出去游学了,游学之前考个试,不管成还是不成都好。 成了,出去游学回来再参加礼部和吏部的考试,然后就可以选官出仕;不成,有了一次经验,出去游学心里也有底儿,多少有些侧重。 他也很想和他们一起出去游学的。 因为忙,等京城的第一场雪下来时,他们才惊觉时间竟过得这么快,然后宫里就给他们提前放旬假了。 学生们有点儿高兴,但也有人担忧,赵六郎就没忍住悄悄的找满宝打听,“这两次旬休都不对时间,我听说陛下也两次不上大朝会了,甚至连小朝会都推了三次,周满,陛下是不是生病了?” 满宝道:“是不是生病了,你回去问你爹不是更清楚吗?或者左转去问你表哥。” 赵六郎:“……我爹要是会告诉我,我还能问你吗?” 太子更不用说了,他问都不敢问好不好。 满宝就道:“你爹都不告诉你,我更不会告诉你了。” 赵六郎竟然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也琢磨出一些味儿来了,陛下肯定是身体不好,不然周满肯定说皇帝身体好得很,何必还跟他扯这些? 赵六郎心里难受得不行,转身便走。 满宝看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找了白善问,“赵六郎何时对陛下感情这样深厚了?” “深厚什么呀,”白二郎道:“他是伤心不能去平康坊。” 满宝:…… 白善笑道:“你忘了中秋那天晚上他和我们借了一千两,十六他来接大堂哥去赏花宴时不是顺手把钱拿去了吗?” 满宝:……她还真忘了,谁让十六那天晚上太后就病重了呢? 白善就道:“他前脚拿了钱,后脚就遇上国丧,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平康坊,现在还是国丧,但外面管着没那么严了,虽然没人敢光明正大的饮宴,但平康坊的生意也不少,他肯定动了心思。” 满宝:“他胆子真大,他要守的可不是三个月,是六个月!” 还真是,胆子是挺大的。 白善笑了笑,“他主要是舍不得那江南十美吧。对了,陛下是真的生病了吗?” “不是,”满宝对自己人并不隐瞒,道:“不过也算病吧,是皇后生病了,加上太后病逝,他心情不太好,不过没事儿,心情低落谁都有的,过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07章 好吃的 皇帝的心情一直到过年时才好一些,或许是因为心情不好,这四个多月来他有些怠政,将很多政事都交给了太子做。 整个皇室都在守孝,太子也没别的事儿干,突然收到这么多工作,除了一开始因为忙碌心情烦躁过一阵外后面就慢慢适应过来。 不仅皇帝,连朝臣都对太子越发满意,皇后见状,终于和皇帝提让恭王过完年回封地的事儿。 恭王的伤已经好了,只是腿到底还是有些跛,慢慢走时还不太看出来,但只要速度快一点儿就看得出来。 板子拆了以后恭王为此哭了两天,因为腿是皇帝亲手打断的,他也难受了一段时间,为此满宝还得给他多开了两天的凝神药。 因为官员们还在国丧期,所以便是过年也很少有人聚集饮宴,就是有,那也是悄悄的不敢让外人知道。 反正周满他们三家就很低调,因为过年,白大郎也搬到了周宅,三兄弟一起读书,满宝也从太医院里休假回来,正在研读太后送她的医书,而且太医署那边开春以后会很忙。 太医院已经决定,开春以后就将以郑辜为首的十二个学生招入太医院做医助之职。 他们在进学之前就学过好几年医术,基本都是各家的弟子,他们进入太医署后不过半年就被挑选出来单独成一班,教学进度和别的班级不一样。 这一年多的学习,虽然还是有很多东西没学到,但萧太医几人都觉得他们再在太医署里看书学习也学不到多少东西去了,当下可以试着坐堂开方,接触真正的病人了。 而郑辜他们三个都进太医署里做了快一年医助了。 但宫中的病人就这么多,所以太医署决定开春以后组织几次义诊,既然是组织义诊,那就还得有药才行。 免费是不可能免费的,用皇帝的私库维持太医署运转已经很耗费了,再让他出钱出义诊的药材是不可能的。 而且萧太医和满宝他们私下商量过,都觉得到了秋冬时他们就可以准备去到各地的医署任职,到时候肯定又有一笔花费。 不管这笔花费是从皇帝的私库出还是国库出,肯定不好拿到,所以这时候就要苟着点儿,不能给大家一个太医署很费钱的印象。 所以太医院里的太医们凑在一起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找京城里的各大药铺帮忙。 当然,不是让他们白出药材,药是会便宜一些。 他们的学生开方,拿着方子去合作的药铺里买药,他们得便宜一些。 济世堂那边有郑太医在,很大可能可以说服,所以刘太医就给满宝分了一个保和医馆。 理由就是之前她在济世堂坐堂时好像和隔壁的保和医馆挺要好的。 满宝昨天刚休沐,决定今天再休息一天,明天就去保和医馆逛一逛…… 既然济世堂答应合作,那请保和医馆应该不难,毕竟是邻居嘛,不仅是邻居,还是同行。 满宝翻开一页医书,一边看一边记下些要紧的知识点。 白大郎觉得眼睛有些累了,放下书伸了个懒腰,抬头见他们三个都还坐着低头认真看书,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三人头都没抬,也不说话。 白大郎都不好意思再扭脖子了,他只能静悄悄的偏头去看窗外,正好看到妻子端着一个托盘走来。 他连忙起身去开门。 托盘里放了两盘点心,成氏对丈夫笑了笑,和屋里的三人道:“这都下响了,歇一歇吧,吃些点心暖暖胃。” 三人也闻到了香气,抬起头来就看到盘子里还冒着热气的糯米糍和肉饼条。 三人眼睛一亮,纷纷放下手中的书,也不嫌弃书房里的水冷,直接伸手在木盆里净手,然后上去捏着肉饼条吃。 这肉饼条是小钱氏最近学会的点心,姑且算点心吧。 因为满宝在书中看到了一个方子,说是用鸡肉裹着面粉油炸很好吃,于是当时从宫里哭灵出来已经很久没吃肉的满宝就没忍住缠着小钱氏给她炸鸡吃。 小钱氏拗不过,不仅杀了一只鸡给她炸了,还拿其他的东西照着这个方子炸,什么猪肉、羊肉和鱼,最后满宝最喜欢吃的是用面粉裹着鱼炸的和裹着鸡炸的味道。 可惜,后来再想吃小钱氏就不是很乐意做了,因为太费东西了,一次要一只鸡也就算了,还费油。 鱼倒是也可以,但京城的鱼比罗江县的贵太多了,还总是买不到,所以小钱氏最后就不太想炸了。 但她还是琢磨了一下,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琢磨的,她揉了面粉,先往里填肉馅,然后切成一条一条的蒸过一遍,然后又下锅炸一下,因为提前蒸熟,油炸过后耗费的油不多,也没有炸鱼的那种腥气。 主要是耗的肉其实也不多,因为肉馅里她还加了其他的东西呢,而且填多了反而腻,就是这一点一点的,反倒更让人想。 这肉饼条外酥里嫩,只有表面一层是酥脆的,轻轻一咬,里面便是麦面的清甜,最里才是微咸的肉,这一种新点心出来,不仅满宝白善和白二郎喜欢,刘老夫人和庄先生也都很喜欢。 一直跟着白家这边一起用饭的庄先生为此去周家吃了一旬,最后容姨学会了这门手艺,时不时的炸出来给大家当点心吃他才回来。 白大郎也很喜欢,几乎是三口一个,只是他们吃得不急,细嚼慢咽的。 成氏笑眯眯的看着,白大郎便拿了一个给她,成氏接过,咬了一口后忍不住微微蹙眉,她忍了忍,最后咽了下去。 满宝扭头看了她一眼,上下打量她过后看了一下她的脸色,问道:“师嫂,你是不是才起呀?” 成氏不好意思的点头,“冬日午睡容易睡过头。” 满宝将手上的肉饼条都丢进嘴里,吃下去后才问,“我记得早上白师兄过来书房时说你还睡呢。” 成氏脸都红了,“……冬日容易犯困。” 满宝却抓起她的手道:“我来给你看看吧。” 说罢搭在她的脉上,好一会儿后问道:“您这个月的月事来了吗?” 成氏一愣,想起了什么,有些期盼的看着她摇头,“你不说我倒忘了,好似迟了五天。” 但她惯常会迟七天左右的,所以她和丫头们都没太在意。 满宝就放下手道:“日子太浅了,再等等,不过的确是滑脉。” 不仅成氏和白大郎,连白善和白二郎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2008章 过年一 白善看了看手里还没吃的肉饼条,递给白大郎道:“大堂兄,这个给你吃吧,补一补。” 白大郎根本不理他,伸手握住妻子的手一脸激动的道:“我,我要当爹了!” 白二郎也回过神来,这会儿才惊喜的道:“我,我要当叔叔了?” 满宝也很替他们高兴,不过见白二郎这么惊喜,她还是矜持的道:“我也要当姑姑了。” 白二郎道:“你不是一直都当姑姑吗?” 满宝道:“我六嫂也有孕了,不过还没满三月,所以没往外说。” 白二郎:“……上次旬休你已经说过了。” 周六嫂怀孕是上次满宝旬休时诊出来的,当时全家上下就全都知道了,自然包括了白家。 说是不往外传,也只是不往外面传而已。 白善见他们连这个都要争个先后,再看一眼旁边已经扶着成氏坐下嘘寒问暖,根本不理他们的大堂哥,他干脆将俩人拽出去,“我们再去厨房看看还有什么好吃的。” 将空间留给了人家夫妻。 白大郎和成氏是真的很兴奋和高兴,俩人自己在书房里坐了有两刻钟,等兴奋劲儿过了一些后白大郎就小心翼翼的扶着成氏回屋,只是他还是感觉手软脚软,整个人轻飘飘的。 成氏反而比白大郎还要稳得住,至少她觉得自己是踩在实地上的。 说起来俩人成亲已经有一年多了,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七月白老爷和白夫人他们在的那会儿还悄悄的托满宝给俩人看过呢。 但其实不用他们问,成氏就悄悄的拉着周六嫂找满宝看过,满宝确定他们四人一点儿毛病也没有,还反过来安慰了一下两个嫂子,“我娘说孩子是看缘分的,有时候缘分到了孩子就来了。” 安慰俩人不要急。 周六嫂还罢,老周头和钱氏都不催,主要他们家孩子太多了,周六郎暂时不生孩子也不显眼。 周六郎自己也不急,每天家里饭馆的跑,有空就跟小钱氏学着做一些菜,偶尔还拉着周六嫂出去玩儿。 所以周六嫂自己紧张了一段时间后也放开了,倒是成氏的压力一直很大,尤其是在上旬传出周六嫂怀孕之后。 夫妻两个相互扶着回道屋里,而去厨房里转了一圈的满宝三人端着好吃的离开没多久,家里上上下下就知道了这件事。 周家这边现在是小钱氏当家,她想了想后道:“既然吃肉饼条会吐,那就是想吃清淡点儿了,正好你大哥才从庄子上拉了不少白菜回来,我给她打个白菜汤,一会儿让立君送去给她。” 刘老夫人也知道了,立即把俩人院子里伺候的人找来,道:“院子里的冰一定要铲干净了,身边多跟着两个人,出入的时候要扶好了人。” 在他们家里没那些腌臜事儿,但这些意外也要随时注意着,不能大意了。 又说了一下孕妇应该的注意事项,然后道:“现在日子还浅,暂时别往外说,满了三个月再说。” 下人们都应下。 因为不能往外说,很想写信回去告诉爹娘的白大郎只能忍了下来,甚至连在家里都不怎么说这件事,听说是不能经常念叨,不然送子娘娘会被惊走。 因为周满是官员,还在国丧期,所以第二天大家一起吃饭时白大郎也没请她喝酒,而是请她喝了一碗汤,自己喜滋滋的喝了一杯酒。 满宝:…… 她只能接过汤,以汤代酒接了白大郎的谢意。 和京城这边的诸多顾忌不同,七里村那边是一片热闹景象,民间只需服孝三月,这会儿早过了。 所以前面因为国丧而推迟的婚事都集中在了年前这两天办,娶个媳妇好过年嘛。 七里村也一样,进入腊月后就一连办了三场喜事,还有隔壁村的,有沾亲带故的都要去喝酒,钱舅舅家也有两个孙子今年要娶媳妇。 也因为这个,回家的周四郎没能上京,干脆留家里过一个年,明年开春后收一波茶叶再走。 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老周家的年货早已准备好,剩下的就是厨房里做好各种东西准备过年。 今年小钱氏不在,家里又实在嫌弃冯氏的手艺,最后还是钱氏自己进了厨房,让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给打下手准备着。 老周头没什么事儿做,就坐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和人吹牛,这里不仅人多,太阳也好,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和人说话。 七里村的人现在都喜欢围着他说话,主要是白老爷太矜持了,他也不爱和他们坐在一起说话呀。 而他们村里,目前到过京城享福,见多识广的也就老周家的人而已。 “金叔,你见过太子,那你见过皇帝吗?” 老周头惋惜道:“没见过,那皇帝是谁都能见的吗?也就满宝,每天都进宫才能见到。” 众人听了惊叹起来,都觉得神奇得不行,毕竟周满可是他们看着长大的。 不过周满从小到大都很聪明就是了,主要是她爹也很聪明。 年纪大的那些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满脸褶子的周金,觉得他虽然没有他弟聪明,但运气好呀,竟然养出了这么一个闺女。 有人就道:“还是娶的媳妇好啊。” “是啊,可惜钱家生的孙子多,孙女少,不然……” “看下一辈吧。” “不容易啊,金叔家现在也没几个孙女。” “咦,对了金叔,二丫说亲了没有?” 周金就挥手道:“还没呢,她的亲事我和她奶奶都不好说了,得满宝来提。” 才起了心思的众人不由问:“为啥?” “太能干了,”周金毫不避讳的道:“她现在一个人能赚的钱比她四叔还要多,要是说了一般人家也太委屈了,我和她奶奶认识的人少,所以交给她小姑了。” 周立君年纪不小了,在京城的时候老周头不是不急的,但经过周六郎,他和钱氏的忍功都高了不少。 而周立君从草原上回来就找老两口算了一笔账,主要是算了一下她今年赚的钱,以及这一趟草原她都干了啥。 然后直接和老周头钱氏道:“爷爷,奶奶,我不想回去种地了。” 老周头当时没领悟过来,直接道:“谁让你回去种地的?是不是你娘?” 钱氏则听懂了孙女的意思,略一思索后便道:“你的婚事我让你小姑上心一些,你自己也留意,不想种地就不种吧,我们一年到头干的还比不上你出门一趟赚的零头,你能养活自己就好。”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09章 过年二 老周头在村头说的话没过多久就冯氏就听说了,她立即去找钱氏,“娘,满宝要给二丫说亲呀,说的是什么人家?” 钱氏:“……还没影儿呢,不急。” “二丫都那么大了,还不急呀,村里和她一样大的姑娘都当两个孩子的娘了。” 钱氏手上的动作没停,继续揪着面团,“怕什么,六郎成亲也晚,不也说了一门好亲事吗?自己有本事,就是再晚也会有好亲事的。” 冯氏若有所思,觉得婆婆说的倒也没错,可是……她也有两年没见过女儿,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冯氏忍不住问,“娘,翻过年您和爹还去京城吗?” 钱氏想了想道:“不急,家里事情要是多就不去了。” 冯氏很想他们去,便是她不能跟着去,他们去了也能看着孩子一点儿,二头二丫都在京城,他们年纪都不小了,也该说亲了。 钱氏将儿媳安抚住,就扭头对正在修农具的周三郎道:“三郎,天不早了,去把你爹叫回来。” 以前这种事都是家里孩子去做的,但现在孩子们都不在家,周三郎只能先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喊爹。 老周头被叫回去时还有些意犹未尽,村里人也都意犹未尽,几个和他玩得好的人还跟着一起往回走,然后站在老周家的围墙外面又说了半天话才散了。 现在老周家在七里村是很体面的,人缘看着也比以前更好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满宝当官了,是七里村最有出息的一个人,还因为老周家对七里村的影响。 村里现在许多人家都种了药材,山药、生姜和女贞子都是几亩几亩的种,收起来的药材,一部分是给周二郎卖到县城、府城和邻县;另一部则是交给周四郎卖到更远的地方。 这两年因为这个他们就赚了不少钱,所以这次周四郎回来带的十几头牛光村里就有四户人家买了。 其他的则分别卖给了附近几个村子。 因为都是乡亲,老周头做主少了一些,每一头牛比县城牛市里卖的少了一百文左右。 老周头做出这个决定时也是有点儿心疼的,但他却对几个儿子道:“这儿才是我们家的根儿,你们往外做生意,满宝在京城当官儿,但不论走到哪儿,以后总要回到这里来的,所以该给乡亲们的好处就要给。你们兄弟现在大半都在外面,乡亲们盖房子、娶媳妇、送老人,你们全都帮不上忙,情分就只能从别的地方给了。” 周二郎等人点头应下。 老周头话音一转道:“但也不能给太多,家里的钱都是你们卖命赚来的,出去做生意危险着呢。” 钱氏却是道:“升米恩斗米仇,就是带着你们几个表哥表弟,也要注意分寸,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不要给,不然好好的人要别你们养坏了。” 这次回来,周四郎打算带钱家两个表哥出门,主要是进出草原,很多事儿还是自己人才会卖命。 他们也并不是一点儿危险没有遇见的,上次他们因为人手不够增加了两辆车,人就是现雇的,结果一遇到危险就跑了,还顺了他们一些货物。 倒是他带着的三子几个和向铭学手底下的那些人稳得住,所以周四郎觉得还是自己人好用。 周二郎现在负责附近几个县和府城的药材生意,每次出门请的都是村里的青壮和舅舅家的人,不过他只秋冬的时候忙,毕竟他们种的药材都是那时候收。 因为这些,老周家现在村里很有威望,连村长有些什么事儿都喜欢过来找周二郎商量。 当然,在老周头他们回来以后变成了找老周头商量。 村长这次就找老周头商量着今年祭祖要不要给老祖宗供一个猪头。 七里村以前很穷,祭祖的时候有鸡有肉和有鱼,但就是没怎么供过猪头,毕竟猪头很贵。 上次给老祖宗送猪头还是因为听说满宝当官了,村里自己就热闹了一次。 上上次是因为周银沉冤得雪,还被追封为绵州牧…… 村长提这个就是和老周头商量一下,顺便让他出钱,不至于出全部,但要出大头。 这也是村里约定成俗的规矩,谁家更富裕,那就出得多一些,毕竟老祖宗保佑嘛。 以前老周家都是出的不多不少,属于中间的那一拨。 不过老周头在这个上一点儿也不抠门,想也不想就应承了下来,都不用问钱氏拿钱,自己就把钱掏了,还和村长道:“您可得让老祖宗保佑我们家荣华富贵,家里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村长:……他要有这本事还用得着找他吗?自己就把老祖宗们的祭品全弄好了。 不过嘴上却道:“金叔就放心吧,老祖宗一准保佑你们家。” 七里村很是热闹了一把,从大年三十开始放炮,到初一那天早上祭祖时放得最多,一直噼里啪啦的放到初三才减弱些。 京城这边也很热闹,却是普通百姓热闹,官员们今年只简单的碰面拜年,作个揖就差不多了,除了自家亲戚官员间连节礼都没收。 至于饮宴,除非关起门来偷偷喝,不然谁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喝酒欢庆。 不过初八衙门一开印,还是有七八个官员被弹劾国孝期间饮宴,还有一人是国孝期间纳妾的。 然后满宝新年来的第一次大朝会就是见识到了八个官员的被贬,那个纳妾的直接被贬出了京城,从五品一下被贬到七品,外放到一个下县当县令去了。 满宝很是提了一下神,然后有些不确定起来,退朝后就紧追两步赶上唐县令。 唐县令好奇的扭头看了她一眼,问道:“怎么了?” 满宝将他拉到偏僻处,压低了声音问,“我知道国孝纳妾算犯忌,那同房算吗?” 唐县令面目扭曲了一下,也压低了声音,“闺房之事,不闹出人命来谁会去窥探?” “那要是闹出人命了呢?” 唐县令:…… 他上下打量周满,小声的问道:“谁呀,求到你这儿来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10章 定下 满宝摇头,小声问道:“不是官员,就是一般的小老百姓。” 唐县令的腰背就直了,鄙视的看了满宝一眼后道:“这种事别说民不告官不究,就是民告了,官一般也不怎么究的。” 当朝对国孝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只是不允许办喜事,只要你不要想着在三个月国孝内说亲、成亲、开店、乔迁等大宴宾客的事儿,一般这种夫妻之间的事儿是不会管的。 整个大晋近四百万户的人,其中普通的老百姓占了九成,你还真能要求这么多人三个月来跟个和尚似的? 唐县令盯着满宝看,小声问道:“你家里要添丁了?” 满宝便想了想道:“嗯,日子还浅呢,才一个月,所以不好往外说,我只告诉了您。” 唐县令:……骗鬼呢,才一个月干嘛问他国孝? 不过她是大夫,她说是就是吧。 满宝回到崇文馆就去找了一下庄先生,和他说了一下怀孕初期的注意事项。 庄先生认真的听了,回去就找了周大郎,和他道:“满宝说你六弟媳妇的日子和大郎媳妇的一样,差不了两天。” 周大郎不解,“不是早了一月吗?” 六郎他们还计划着过了正月就告诉邱家那边呢。 庄先生却道:“就是和大郎媳妇的一样,现在才一个半月,所以不好诊脉,再等两个月再往外说吧,就是邱家那边也先不说。” 他道:“毕竟和国孝期太近了,满宝又是官员,不好说。” 周大郎这才明白,立即应下道:“多谢先生,我这就回去和六郎说。” 周六郎哪里想到还有这种事,他们以前就是很普通的老百姓,知道国丧的时候不能说亲,不能办喜事,却不知道连……咳咳都不可以。 周大郎问他,“你岳父母那边知道六弟妹有孕的事了吗?” “……没有,”周六郎道:“因为大嫂说日子还浅说出去对孩子不好,所以我们谁都没说。” 也就满宝憋不住话,一诊出来就高兴的和白善白二郎说了,然后其他家都知道了,不然也就老周家这边知道而已。 周大郎就松了一口气,和他道:“那就把日子再往后推一个月,这样也好,孩子大一些再往外说,稳当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