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228章

第228章

肚子道:“出城的时候只买了两个肉饼吃,这会儿我都饿了。” 殷或想了想便道:“那找一家饭馆停下吃饭吧,对了,我们晚上住哪儿?” 俩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是第一次自己跑出来,以前这些都是下人安排好的,他们只管该饿的时候吃,该玩的时候出门就好了。 坐在车辕上赶车的长寿道:“少爷,我们得找个客栈住下吧?您坐了快三个时辰的车,肯定累了,晚上还要出去看花灯,怎么也得先睡一觉。” “至于白公子他们,小的让人去找便是。” 殷或和刘焕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于是让他们先找个客栈歇脚。 刘焕的小厮青玉对雍州比较熟一些,他赶着他们家的马车跟在后面,见前面的车就顺着大街往下,眼见着就要从这边的城门走到那边的城门去了,便忍不住将马车赶上去然后叫停。 得知他们是在找客栈,便忍不住道:“雍州城里最好的客栈就是福来客栈了,刚才都已经走过了,少爷们随我来吧。” 于是他们就调转马头。 福来客栈并不在主街上,而是在主街往下的第三条大街上,但这里也热闹得很,来来往往好多人不说,还有好些人在搭建花棚呢。 青玉指着前面的客栈道:“就在那儿,他们家客栈特别大,前后两栋楼,都是三层,前头是吃饭的地方,后头则是客房,再往后还有五个客院呢,不仅可以短租,还能长租。” 他道:“一些从京城来的贵人,不想住在别院里,或是在雍州城没有别院的,又不想费劲儿去租住房子,便在此包个院子,住上一两月也可以。全雍州最好的客栈就是福来客栈了。” 刘焕好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青玉笑道:“少爷,您忘了,小的哥哥是大少爷身边伺候的,大少爷就喜欢在福来客栈里租院子住。” 刘焕:……他哥哥还有这个爱好?他怎么不知道? 马车在福来客栈停下,立即有伙计出来将他们的马车拿去停好,这些伙计认人的本领都是一流,何况还有牌子呢。 长寿拿了牌子就和青玉一起伺候两位小少爷进客栈,先要了两间上房住下。 他们是临时决定来雍州的,车上只有应急带的一套衣裳,除此外什么都没有。 长寿觉得这样不行,于是道:“少爷,小的先伺候您上去歇息,然后再去去给您买些东西。” 虽然客栈里也有洗漱的东西,但他们少爷肯定是不能用那些的。 殷或点了点头,跟在他们身后往后面去客房,正要去后一楼时,碰巧前面来了一行人,似乎是要出门,双方一碰面,一抬头,齐齐惊住。 刚午睡起来没多久,养好了精神正要出去玩儿的满宝三个震惊的看着对面的殷或和刘焕。 殷或也没想到他们的运气会这么好,竟然就碰到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刘焕已经跳起来指着他们道:“好呀,原来你们在这儿!说吧,你们失约了,怎么办吧?” 一旁给他们带路的活计本来有些紧张,还以为是仇人相见了,一听这话就微微松了一口气。 ※※※※※※※※※※※※※※※※※※※※ 作家的话 缘分是一道桥啊,总能连上 ☆.第1628章 送礼 满宝三个惊奇得不行,纷纷围上来,“你们怎么也来了雍州?” 又道:“我们出门匆忙,忘了去告诉你们,先前还心焦呢。” 殷或和刘焕才不信呢,就一句话的事,他们不能亲自来通知,叫下人传句话送封信怎么了? 可见还是没把他们放在心里的。 俩人生了好一会儿气,三人都团团行礼道歉,哄了好一会儿才把俩人哄好,于是他们两个也不去自己才定下的上房了,直接去了他们租住的院子,就在白善和白二郎的屋里洗漱休息。 白善和白二郎用的东西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自然是很好的,殷或和刘焕也不嫌弃,洗漱换了一身衣服去给刘老夫人等人行礼问好,告知他们来了以后便回屋去。 白善他们本来想出去逛街的,这会儿也不出去了,让伙计给他们送了饭食过来便一起坐在白善的屋里边吃东西边说话。 殷或吃了一些,他胃口小,很快就吃饱了,然后就撑着手靠在榻上昏昏欲睡。 满宝写了一张药方吹干递给长寿,让他去抓药给他家少爷喝。 殷或只是有些劳累,并没有增加别的毛病,但他忘了带药,这会儿已经到了他吃药的时候。 长寿接了药方便出去,但其实并不用他去,他才出门,白家的下人便上前接过单子出去了。 长寿便又回身站好。 殷或动了动,挥手让长寿和青玉下去用饭,然后看向胃口极好的四人,打了一个哈欠问,“你们怎么这么能吃?” 满宝看了看自己的空碗,将最后一口馒头吃了,然后道:“我们要少吃一点儿,晚上还要出去逛街呢。” 刘焕也没午睡,此时也有些犯困,打了哈欠问,“得过了戌时天才黑吧?你们这会儿出去也没灯呀。” 白善应了一声后道:“所以你们睡吧,我们等你们醒了再一块儿出门。” 俩人听他这么说,立即安心的歇息去了,一点儿也不顾才吃了饭不好睡觉。 可谁管呢,俩人也没去他们的上房,直接霸占了白善和白二郎的床,刘焕蹬掉鞋子就呼呼大睡了。 殷或好点儿,在长寿的服侍下宽了衣服,着里衣睡下的,还算舒服。 他们这一觉便睡到了夕阳下下,醒过来时,屋里已经有些昏暗,外面倒是还有亮光,但估摸着不出两刻钟也就全黑了。 俩人连忙起床洗漱穿衣。 白善他们坐在院子里聊天,桌子上摆着笔墨,上面写了不少字和画了不少画,全是关于职田的规划。 听见他们醒来的动静,白善便将手上的数据算完,记下后便要收拾起来。 殷或一边披了外衣一边出来,瞥见他们的手稿,正好最上面是一张画,方方正正的,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便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 白善笑道:“没什么,满宝职田的图画。” 殷或这才想起来问,“所以这次你们来是为了看满宝的职田?” 三人一起点头。 殷或就抽出那张图画看,发现上面还标注了河流,在河流的一侧画了一个圆,似乎是要做塘之类的。 他疑惑,“职田能挖塘吗?” “不能,”满宝道:“这不属于我的职田范围,而是在边上,那是一块荒地,多是沙土,我想租或买都不难。” “那将来要是你的职田不在这儿了呢?” 满宝便笑道:“那就把塘转卖给别人,或是租给他人也行。” 殷或便笑,“要是既无人买也无人租呢?” “那有什么要紧,白善家里就有庄子在左近,到时候交给他家的庄户管也是一样的。” 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他们才敢计划着拿出这么多钱来挖塘。 殷或忍不住去翻了一下他们的草稿,这上面不仅有着计划要养多少只鸡鸭,连种多少颗果树都算出来了,他愣愣的问道:“你们这都是怎么算的?” “用算术算的,”这一点儿白二郎就能给他解答,“还是北方好,地势平坦,地基本上都是一亩一亩的分毫,满宝的这一千亩田地和庄先生的一百亩几乎都连在了一起,就算中间有缺,也不过是隔着几亩田地,这边不连,那边也有连着的,所以很好计算。” “这些都是熟地,拿来种果树可惜了,所以果树和桑树都是种在垄上,我们算好了距离,除了一定要分给各佃农的地埂外,其他的我们都可以拿来栽种果树。” 殷或好奇,“为什么一定要分地埂给佃农?” 白二郎噎了一下后反问,“不分地埂给他们,他们拿什么地来种桑麻?他们得给朝廷缴纳布绵的。” 殷或哪儿懂得这些,问道:“他们没有地来种桑麻吗?” 白善道:“那一片地大部分都是朝廷的职田,要想种桑麻,那就只能去荒地上种了,但上面杂草丛生,还有各种灌木和废石,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还不如在地埂间种呢。” 满宝点头。 殷或便沉默了一下后问,“你们在地埂间种果树会有收获吗?我听人说乡下的孩子会偷果子。” 满宝笑道:“也没指着这些果子赚钱,到时候给他们摘去,要是果子种得好,逢年过节我们就拿果子搭配着鸡鸭送给他们,我们省钱,他们也吃得开心不是?” 穿好衣服出来的刘焕听见笑道,“从来只听说庄子给主人家送礼,没听说过主人家给佃农送礼的,你是不是反了?” 满宝挠了挠脑袋,问道:“反了吗?可是我们在家里的时候每年都给家里的长工送东西的,刘祖母他们也从未说什么。” 白善:“没反吧,书上都写着呢,过年过节时要给手下送贴心的礼物,这样手下才能更有归属感,整整一本书都是写的怎样收服手下呢。” 殷或好奇,“这是什么书?” 白善正要说书名,想到了什么后笑道:“一本杂书,我很小的时候看的,现在不知收到哪里去了。” 刘焕依旧不相信,“每年我家庄子的管事都往我家送东西,却从没见过我家里给佃农送礼的,不信你问青玉。”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29章 冲鸭 青玉能怎么说呢? 他只能僵笑的道:“伺候主子是奴才们的荣幸,怎敢收主子们的礼。” 刘焕就得意的看着他们。 满宝三人迟疑,“是这样吗?” 这和他们从小的认知不太一样啊。 白善最先回神,挥手道:“算了,不管怎样,已经定下的事便不要轻易改了。” 他对满宝和白二郎道:“何况我们已经习惯如此,贸然改了,反倒不好管理,不如就顺势而为吧。反正我是觉着那本书还是很有用处的,至少我就觉着我们小庄子的长工比堂伯家的长工能干多了。” 这个白二郎最有发言权,连连点头道:“不错,我们的长工是比我爹的长工能干。” 于是三人便再度自信的看向殷或和刘焕,尤其是刘焕,郑重的道:“你们也学学。” 殷或默然不语,将稿子还回去给他们,“那你这官儿可得当久一点儿,桑树三年才能采摘桑叶养蚕,你这官儿要是当了两年不当了,这些佃农岂不亏死?” 满宝一想还真是,立即道:“我回去就勤勉当差。” 白善将东西收好了交给大吉,然后起身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手脚后道:“走吧,我们出去走走?” 刘焕就左右看,问道:“刘老夫人他们呢?” 满宝道:“他们早出门去了,本来我们是要一起的,你们不是还没醒吗,我们便在此等你们了。” 白二郎兴奋起来,“走走走,我们也出去看雍州的夜景和花灯。” 结果他们才开了院门,便正巧碰到一个伙计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过来,两厢看见,刘焕和殷或立即被围住。 刘焕家那边来了一个中年管事,他直接扑倒在地抱着刘焕的腿哭,“小少爷,您可吓死老奴了,您怎么能一声不吭自己就跑到雍州城来了?” 刘焕道:“谁说我没说的?我不是派人回去告诉家里我来雍州城看姑母吗?” 中年管事哭声一顿,抬起没有眼泪的脸继续哭道:“可是少爷,这儿也不是姑太太府上呀,您不知道奴才们到了姑太太府上,却找不到您时有多慌,多亏了殷大人家的家将,他查到了两位少爷在福来客栈,奴才们这才赶了过来,不然这一晚上找不到少爷,奴才们也不用活了……” 而距离他们三步不到的殷或那边却是另一幅景象。 殷家的家将冲殷或行礼过后便道:“大人让小的给少爷送贴身的东西来,还让小的保护好少爷。” 殷或点了点头,指了长寿道:“我定了间上房,正好不住,你让长寿领你们去吧,我贴身的东西就放到白公子屋里好了。” 长寿当然不可能去的,家将也是不可能走的,最后家将和下人们的东西就就给了伙计带去上房,而殷或的东西长寿则接了转身送到白善的屋里。 在此期间,家将不许他们离开,非要一起走。 刘焕头疼不已,勉强安抚下不断嚎哭的中年管事,最后应承下把他带来的五个下人全带上,绝对不乱跑后才能跟着满宝他们出去。 白家本来就给白善他们留了五个护卫,再加一个大吉,这会儿再加上他们,浩浩荡荡的往街上一站,大家瞬间离他们五个人三丈远,生怕冲撞了这不知是哪儿来的贵公子和贵小姐。 满宝三人:…… 但是,这会儿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因为耽误的这一会儿功夫,天黑了! 而打更的更夫恰时敲了一更,然后大声喊道:“一更——点灯——” 不仅这一条街的更夫,其他街道的更夫也不约而同的打起更次喊起来,于是,街上开始有人点亮了门前的灯笼…… 一盏盏灯笼在眼前点亮,霎时如同一条火龙一般延延亮起,而宽大的道路两旁做的灯棚也被一盏一盏的点亮…… 天色越来越暗,点亮的灯棚在黑夜中越发的璀璨,别说满宝这三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了,就是常年来往于京城雍州两地的刘焕都惊呆了。 他哇的一声,惊叹的小声道:“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人点灯……以前上街的时候,花灯都是早已点好的,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他尚且如此,更别说白善三个了,三人纷纷惊叹,“可真漂亮啊。” 白善感叹,“这灯竟比花还好看,灯棚比花棚还要耀眼,一街花灯可比花千树。” 满宝和白二郎只有狠狠点头的份儿了。 四人在此惊叹着,慢慢觉着有些不对,怎么好像少了一个人的声音? 于是回头看去,就见殷或早已目视前方看呆了,整个人看着前面一整条街上的花灯都回不过神来。 满宝伸手在他眼前招了招,殷或这才略微回神,他疑惑的低头看向满宝。 满宝就笑道:“你这是第一次看花灯吗?” 殷或点头,再次忍不住抬头看向前方璀璨的街道,轻声道:“我以前只在府里见过花灯。” 然而府里的花灯才有几盏? 那怎能与大街上这千万盏灯火相比呢? 何况,殷府冷清,家里都知道他不喜欢人多,所以就算是中秋元宵这样的节日也轻易不往他跟前凑,那冷清的模样如何能与大街上的这些许热闹相比呢? 白善三人这才想起来,他们三个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七里村,所以没怎么见过大城市的灯节,可是像罗江县、益州城这样的灯节他们也是见识过的,相比之下,殷或才是真的“乡巴佬”,哪怕他在京城里住了十几年,但一次灯节都没看过。 三人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后便道:“走吧,我们上街去!” 白二郎挥手道:“冲呀——” 声音不小,惹得不少人都扭头看向他,他丝毫不觉,已经举步往前冲去了,白家的护卫见怪不怪,几乎是在他喊冲的时候便有一个挤到了他身边,他一冲便也跟着他跑了。 白善和满宝想也不想就拔腿跟着冲,大吉带着人追上他们,还贴心的给刘焕和殷或留下两个护卫。 殷或第一次逛灯节,以为就该如此,于是撩起袍子便也快步跟上他们。 这会儿人多,说冲也只是跑一小段儿,冲不到哪儿去。 留下的刘焕一头雾水,拉住给他留下的那个白家护卫问道:“冲什么?” 护卫道:“冲去找吃的找玩的,猜灯谜都行,刘公子,您想去玩什么?” 刘焕一脸的玄幻,“我一个人吗?他们人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630章 灯节 白善已经拉着满宝挤在了人群之中,大吉和另一个护卫站在他们身后保护他们,俩人很快就赶上了前面的白二郎。 白二郎正站在一只烤羊腿前,他回头张望,看见俩人便招手,“快来,这羊腿看着好吃。” 满宝闻到那焦香的味道,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白善便和摊主道:“来十刀。” 摊主笑着应下,然后就翻滚了一下羊腿,拿了一张荷叶放在手心,抽出一把锋利的短刀来,特别顺溜的片了一刀,在三人的注视下便片出一张又大又薄的羊腿肉。 薄肉片被放在荷叶上,这就是一刀了,然后他接着片第二刀…… 殷或带着一群下人追上来时,他已经快手的片到了第五片…… 殷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烤羊肉是这么卖的,不由惊奇不已。 白善掏钱,白二郎已经伸手接过了荷叶,满宝则伸手拿了木签子卷了一片肉,她咬了一口后眼睛微亮,冲几人竖起大拇指,道:“不比我们在益州城吃的差。” 刘焕终于赶了上来,他自己都觉得惊奇,人这么多他们竟然没有走丢。 走丢是不可能走丢的,一条大道分两边,来往的人都只能走自己的那一边,人又多,就算是跑,也只能跑那么一小段儿,所以他们相隔的距离不会太远。 如果只有他们几个可能还要担心视线受阻,但有大吉这几个高大的护卫在,基本上就丢不了。 几人请刘焕一起吃,然后满宝挑拣了一下,直接从一张薄片上分出一小块给殷或,道:“你尝尝味儿就行。” 殷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很多东西都不能吃的。 他将那小一块肉含在嘴里,心里就已经高兴的不行了。 白善吃了一片后就将剩下的给大吉了,然后大家便踮起脚尖往前面看了一会儿,便一起往前面去。 店铺挂在门上的花灯是给人看的,但也有的店铺搭了灯棚,灯上就会有谜,看中了哪一盏灯便去猜,猜中了便可以取走。 基本上灯谜都是与自己的经营有关,有的店铺除了灯,还会送一些自己经营的东西给人,这样好炒高人气。 满宝还路过了雍州济世堂的门前,看了一下他们制作的灯谜,她基本上都可以猜出来,不过她没猜,因为他们的灯不太好看。 满宝一边和白善转身离开,一边道:“也不知道这些花灯是谁做的,可真丑。我听立如说,我们京城济世堂的花灯是和工匠定做的,其中有一盏荷花灯做得特别的好看,不知道会不会被人猜走,要是猜不走,我回去要去看一看。” 济世堂估计也知道他们的花灯比不上隔壁几家的,因此除了猜灯谜送花灯外,他们还送药材包。 一小包一小包的药材,全是配好的几味药材,有补血益气的;也有平喘生津的…… 反正好几种,你只要猜中了,拿走花灯的同时还能选择一种药包带走。 也就有这个活动满宝才没继续吐槽了。 几人欢欢乐乐的往下走,一路走,一路玩儿,再一路吃。 因为是中秋,好多手艺人都跑出来卖艺了,还有人在宽敞的街道上圈了一块地做杂耍,然后一边耍一边往下走。 几人拿着买来的东西挤到最前面去看,就见一个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身体轻盈的踩在人的背上飞起来,穿过半空中的竹圈又落下,人群忍不住爆出喝彩声。 满宝几个也连连拍掌喝彩,惊奇不已。 白善道:“这就是轻身术吧?” 刘焕道:“我家的护卫也能飞的。” 白二郎就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形,惋惜道:“我小时候也要跟着大吉学的,但大吉说我太胖了不能学,但我现在瘦了,他又说我年纪大了不好学。” 白善不在意的道:“你别想了,叫你扎马步都扎不好,我都不太能学得来轻身术呢。” 白善一直和大吉习武的,不过也就打架厉害点儿,跟崇文馆的武师傅练剑的时候学得快一点儿,真和大吉一样踩着墙就飞上屋顶的,目前还不行。 他尚且如此,更别说嫌苦喊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白二郎了。 人家能飞起来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的,于是白善掏出一把铜钱,放在了来收钱的卖艺人盘子里。 卖艺人特意制作的铜盆,打赏的东西落在铜盆上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一件对他们,对围观的人都很激励的事儿。 所以白善的铜钱落在铜盆里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时,围观的群众就忍不住都看了过来。 在人群另一侧的周立学等人一眼就看到了他们,立即招手,隔着人群就大喊起来,“小姑——” 满宝踮起脚尖去看,也看到了他们的手,就是不怎么看到脑袋,于是也招手回了一声,“你们在这儿,我爹他们呢?” 老周头才不跟他们去人群里挤呢,刘老夫人一早在最热闹的主街上的一家酒楼里定好了位置,临窗的,靠街的,坐在包厢里就能看到下面的热闹。 但孩子们对这些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周立学他们早早便下楼玩了。 这下两厢遇见,大家便汇合在了一处,然后周立学就指了不远处的酒楼道:“爷爷他们在那上面呢。” 正好这一波表演结束,大家正要各自散去,殷或有些站立不稳,满宝便道:“走,我们也上去坐坐,顺便喝口茶水再下来玩儿。” 刚才吃了不少的东西,大家也的确渴了。 于是大家顺着人群往前走,不远处酒楼的三楼处,韩五娘不太确定的捅了捅丈夫,问道:“那个是周小大夫吧?” 正抱着孩子乐呵的李三郎往外看了一眼,只看得到乌压压的人头,什么都没看到,便道:“你看错了吧,周小大夫这会儿应该在京城看花灯吧?” 韩五娘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没看错,于是扭头对丫头道:“你带上两个人下去找找,我总觉得我没看错。” 丫鬟应下,出去挑了两个婆子下去。 李三郎颇为无奈,“便是周小大夫又怎么了?” “要是周小大夫来了雍州,我自是好好的招待她的,这雍州怎么说也是我们家的地盘。”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631章 震惊 丫鬟带着两个婆子才下到一楼,打眼就看到周满和她几个小伙伴嘻嘻哈哈的过来了。 她没想到这么有缘分,愣了一下,然后店伙计比她更快的迎了上去,“几位客官是要吃饭,还是……” 周立学道:“家里在二楼上包了一间包厢,我们自上去。” 伙计的目光扫过他们身后一大群的奴仆,笑着应下,侧身让他们上楼去,不过却没立时走开,他还得看他们在哪间房,然后给送茶水去呢。 正想着,韩五娘的丫鬟已经迎上去拦住了周满行礼,“周小大夫。” 满宝定睛一看,惊诧,“咦,你不是那个香桂吗?” 香桂笑着应下,道:“我家三爷和娘子也在这儿赏灯,才在楼上娘子就说看到小大夫了,三爷还说不是呢。” 香桂邀请满宝上三楼一块儿去坐。 满宝就道:“不必,让你们家爷和娘子自去玩吧,我家长辈在二楼呢。” 主子让她来请人,怎么也要把人请去才好,于是香桂想了想后笑道:“周小大夫,我家小少爷也在呢,您自百日后就没再见过他了,不知道他现在已经能坐会爬,甚至都能抓着人站起来了。” 满宝一听,也想去看看这个第一个被剖出来的孩子,于是对她道:“你先上去,我见过了长辈就上三楼去见你家娘子。” 香桂笑着应了一声,先送满宝他们去了二楼,记下了他们的包厢号才上三楼去。 老周头正站在窗边看着底下的灯看得目不转睛呢,说真的,这么热闹繁华的灯节,他这么大一把年纪了的确是第一次见,所以自点灯后他就看得眼睛都不转了。 他不仅自己看,他还拉着钱氏看。 当然,亲家和庄先生面前他还是比较矜持的,只压低了声音和钱氏道:“快,快看那盏灯,像不像兔子?” 钱氏扭头看去,含笑点头,“像。” 老周头就小声道:“一会儿下去给你买一盏。” 钱氏抿着嘴笑,没有拒绝。 俩人认真说话,以至于满宝进了包厢都没发觉。 刘老夫人看到几人气喘吁吁的挤进包厢,便笑着让丫头给他们倒茶,笑问:“你们这是玩了多久过来?” 满宝道:“也没多久,在路上碰到立学他们就过来了。” 满宝见他们都坐着不动,就鼓动道:“先生,刘祖母,你们也下去走走呀,街上才好玩呢。” 俩人拒绝,“我们年纪大了,就不跟你们去凑这个热闹了,你们去吧。” 满宝就邀约郑姨,还跑到窗边叫上她爹娘,“爹,娘,我去给你们猜灯谜。” 老周头就迟疑起来,问道:“有兔子灯吗?” “有呀,但美人灯更好看吧。” 老周头却道:“兔子就挺好看的,给你娘猜一盏兔子灯。” 满宝笑着应下,道:“你们等等我,我上楼去见个朋友就下来。” 白善倒了一杯茶递给她,道:“我与你同去吧。” 然后让大家在这儿等他们。 刘老夫人好奇的问,“怎么,你们在雍州还碰到了熟人?” 白善道:“是李家的三爷和三娘子,满宝的病人。” 老周头他们不知道是谁,但刘老夫人却是瞬间便想到了,她笑着点了点头,对俩人道:“去吧,和人问了好就回来。” 俩人应下,然后相携上楼去了。 刘老夫人等他们走了便招待起殷或和刘焕来,这俩孩子下午突然出现在雍州把她也给吓了一跳。 满宝和白善上了三楼,才上楼就发现了候着的香桂,俩人随她去了包间。 韩五娘已经许久不见满宝了,做完百日后不久他们一家就回雍州了,只不过回雍州时也热闹了好几个月就是了。 没办法,她可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剖了肚子取子还能活着的人,别说那些亲朋妯娌了,就是她婆婆都没忍住看了一下她的肚子。 本来她还觉得她肚子遗留的刀痕挺难看的,但这会儿已经不那么觉得了。 一见到满宝,韩五娘便高兴的拉着她的手问好,然后就让李三郎把孩子抱过来让满宝看,还教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叫“姨姨”。 有外人在,李三郎不好再抱着孩子,于是转身把孩子交给奶妈抱,他则和白善在一旁说话。 主要是好奇他们怎么会在这儿的。 一旁的韩五娘则拉着满宝说起育儿的烦恼来,比如这孩子最近已经不太爱喝奶,专盯着饭桌上的肉看,“……一个劲儿的吵闹着要吃,但我记得您说过,孩子周岁前最好不要吃盐和肉,只吃些蛋羹就好,所以一直没敢给他吃。” 满宝点头,笑道:“孩子肠胃弱,五脏六腑正是发育的时候,所以这时候少用盐,小的时候,奶水便可以提供大部分的营养了,这会儿倒是可以吃辅食了。” 韩五娘之前是亲自喂养孩子的,只是他后来长了牙齿,咬得人好痛,她这才停了,开始交给奶妈喂养。 这会儿她的烦恼也不少,而他们这个包厢不小,她干脆拉着满宝到屏风的另一边说悄悄话,末了道:“可惜雍州也没个像你一样的女大夫,这种事儿我也就只能和身边的婆子说,可她们只会跟我说,女子都有这一遭,熬过去就好了……” 满宝也叹气,“太医署就快要建起来了,希望到时候可以多招几个女弟子,学成了便也可以放到各地医署去。” 韩五娘目光微闪,压低了声音道:“周小娘子,你看能不能从我身边挑两个人进太医署?” 满宝惊诧,一脸的疑惑,“啊?” 韩五娘就笑道:“这寻常百姓家中的女子少有识字,只怕她们不会去考试,考了也得从识字开始学起,也太耽误工夫了,但我们身边的人不一样,她们从小就学过一些字的,又聪明伶俐,一进医署便可以开始学医术,岂不是比从外头选的要好吗?” 满宝就若有所思起来,问道:“还可以这样吗?” “当然可以。” 满宝不动声色的问道:“可她们是奴籍,不是良籍呀。” 韩五娘就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放了她们的籍就是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632章 补漏洞 满宝一脸的疑惑,问道:“放籍,那她们还是你们的人吗?” 韩五娘就笑道:“她们的老子娘都还在府上呢,虽然放了她们的籍书,但学成后自然还是要回府上的。” 满宝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想送人进太医署的人多吗?” 韩五娘便叹息道:“这医官谁嫌少呀,自然都想送进去的,只是太医署现在是太子殿下管着的,这挑选的规矩还没定,所以各家就算是想送人,一时半会儿的也送不进去。” 满宝就笑着点头,道:“这些事情都是萧院正他们管的,我年纪小,只管修书和给陛下娘娘们看病,这些事情还轮不到我管的。” 韩五娘也猜出来了,毕竟满宝年纪还小,不过,“这女弟子将来是你来教导吧?作为先生,这太医署又是你上的折子建起来的,你说话太医院那边应该也会考量一下的。” 满宝思索片刻后便道:“我回头和萧院正商量商量。” 商量把这个漏洞给补上。 韩五娘不知满宝心中所想,她得了解惑,又将一直以来压着的心事告诉了满宝,便开开心心的把人拉到屏风外说话。 而这一会儿功夫,白善也和李三郎建立了基本的友谊。 知道他们是打算自己管理周满的职田,李三郎便表示他会叫人帮忙照看一下莆村。 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而李家在雍州不仅是地头蛇,还是强龙。 叙话完,满宝和白善俩人便笑着告辞了,李三郎和韩五娘将人送到楼梯口,看着人下楼才转身回房。 李三郎叫来酒楼的伙计道:“他们的账记在我的账上,再让人送一些酒菜过去,就说是我给的。” 伙计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韩五娘笑道:“早知道他们定了咱家的酒楼,应该安排在三楼才是,这儿的视线才好呢。” 李三郎道:“今年是来不及了,再让他们换也太折腾,来年他们要是还来雍州过灯节,便给他们定三楼的厢房。” 而并肩走下楼梯的白善拉住了她的手,牵着她往下走后扭头问道,“你想什么呢,也不看脚下。” “我在想太医署招生的漏洞要怎么填上去,”她左右看了看,见周围人多,便道:“等出去了再与你说。” 俩人这一次拉着老周头他们一起上街去了,满宝和白善去给他们猜灯谜,他们则先自己逛着。 满宝特意点了老爹看上的兔子灯,猜了灯谜后将花灯拿在了手上,见白善也猜了两盏灯,便与他一起慢悠悠的往回走,将刚才韩五娘托她的事儿说了。 “太子和杨大人已经在商议着每一学年给太医署的拨款了,”满宝道:“我看过萧院正拿到崇文馆的公文,上面不仅有教学所用的耗材,药材等的花费,还有给学生的济米,也就是说,进太医署学医的学生不仅不花钱,每月还能从署里领一份济米回家。” 白善略一思索便道:“这是鼓励家贫之子学医呢。” 满宝点头。 “若是照韩五娘这样,将家里的奴仆送进太医署里学习,朝廷和太医院费了那么大劲儿教出来的学生最后却进了他们这些世家和权贵的私宅,那太医署成立最初的目的岂不是就废了?” 白善沉吟,“恐怕有这想法的不止是韩五娘,她尚且不知有错,何况他人呢?” 满宝点头,“得想办法堵上这个漏洞才好。” 满宝想到这里一笑,“说起来这次还要多谢她,要不是她提,我都不知道原来他们竟有这样的想法。” 白善:……只恐怕韩五娘不会很开心。 不过这会儿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了。 俩人提着灯笼回去,满宝把兔子灯笼给她爹,就见她爹转手就送给了她娘,正拿着白善塞过来的一盏灯笼的满宝一滞,看了眼手里的灯笼。 白善见了笑道:“伯母既然有了,那你就自己拿着吧。” 满宝便只能自己拿着了。 殷或他们也跑去猜谜去了,他以前在家的时候也猜谜,不过他并不喜欢,也就是为了讨祖母欢心所以随大流跟着猜一两个而已,并不觉得猜谜有什么意思。 可这时看着灯棚上架着的灯笼,他猜中一个谜便能得到一个灯笼,转身就能把灯笼送人,他觉得很有趣。 于是就拉着白二郎和刘焕他们一块儿猜谜去了。 当然了,主要是他猜,白二郎和刘焕给他拿灯。 但白二郎见他一连猜了好几个都猜不中,忍不住把他推到一边,自己亲自上。 白二郎选了简单好猜的灯谜,一连猜了三盏灯后看向殷或,“这猜谜和做文章是不一样的,你得会想象知道吗?” 殷或:不知道。 不过他倒是挺开心的,三个谜里总能有一个能猜中,而且和根据灯来选谜的白二郎不同,他很快找到自己的规律。 甭管灯棚上挂的灯好看还是难看,他就看着谜猜,猜中了就取灯。 转手送给周立君几人,他们要是嫌弃丑,他就随手送给过路的孩子,他们要是不嫌弃就送给他们。 周立君和周立如自己也会猜灯谜,但却来者不拒,谁给的都拿,不一会儿手抓满了转身就叫卖,不拘四文钱,还是五文钱,能卖出去就行。 老周头没料到还有这种操作,也跟着周立君几个跟在殷或的屁股后面,他猜中了灯就接过手,转身也卖了。 钱氏:…… 满宝和白善都惊呆了,然后相视一眼,撸了袖子就上前帮忙。 论猜谜,谁比得上他们两个呀。 一直到打了三更,他们要回家了,几人回神一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好几条街,基本上把雍州城的灯棚都逛了一圈。 三更过了,大街上的人便渐渐的散了,殷或和白二郎几个给他们赢的花灯全叫老周头他们卖得差不多了,大家兜了一兜的铜板要回家,老周头笑眯眯的道:“等回去给你们买甜水喝。” 殷或这一晚上说了不少的话,喉咙都有些哑了,闻言连连点头,他的确想喝水了。 于是大家回客栈去。 刘老夫人和郑氏他们早从酒楼里回去了,刘嬷嬷听见动静还出来告诉满宝和白善:“老夫人让告诉你们,洗漱后睡下把门窗关好了,夜里别着了凉。” 又道:“还有,今儿我们落脚的酒楼是李家的,所以今晚在那儿吃的酒菜茶水他们家全付了,老夫人让少爷和满小姐记在心里,下次好还礼。” 满宝打着哈欠应下了,决定下次给韩五娘送一瓶祛疤的药膏,将她肚子上的刀痕再消一消。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1633章 姻亲 因为十五玩得晚,他们第二天双双睡迟了。 等起床时,外面又是一片热闹了,他们倒也不急着回庄子里去,一群小伙伴呼朋唤友的分了好几拨出去将雍州城逛了逛,买了些不太贵重却又乱七八糟的东西。 到了下午太阳没那么大了,看着凉爽了些,大家这才退了客房离开。 殷或和刘焕并不想立即就回京城去,反正已经出来了,那就多玩两天呗。 殷家的下人倒是不催殷或,但刘家的下人忍不住催促刘焕啊。 不过刘焕是充耳不闻,他悄悄的和小伙伴们道:“反正回去后一顿打是免不了的,既如此,自然是要玩够本才好,晚两天再挨打也是好的呀。” 白善几个深以为然,于是带着他们两个一块儿回了庄子,还翻过来帮刘焕劝刘家的下人,“既来之则安之,等回去以后你们把这些事都推到刘焕的身上就是。” 刘家的下人:………… 到了白家的庄子,刘焕和殷或跟着他们趁着天没黑又跑到果园里摘了些果子,然后绕着庄子走了半圈道:“你家这庄子也不怎么大嘛。” 白善道:“能在京城和雍州之间买到这一个庄子算不错的了,我祖母可是等了好久才等到的机会。这两城之间的地,通常才出来便有人抢,反正是不愁卖的。” 刘焕道:“我家在京郊就有庄子。” 白善笑道:“知道,我家在这方面自是不能与你家比的。” 殷或道:“你祖籍陇州,陇州离这儿也不是很远,你家里在那里没有田产吗?” “有的,我家里的田产多数还是在陇州,”白善道:“不过陇州距离京城还是有点儿远了,这个庄子主要种些蔬果和惯常吃的瓜豆,可以应季送到京城。不过粮食也种,倒在其次了。” 殷或点头,不由问:“那满宝的职田主要种什么?也是瓜果菜蔬吗?” 白善:“……一千亩的职田呢,哪能主要种这个,自然种的粮食了。” 白善将主要规划给他们说了一遍,刘焕对这种不是很感兴趣,殷或却听得津津有味。 白善道:“刘贵去陇州取麦种了,这会儿应该已经往回走了,最多两天就送回来。正好中秋过了,大家也可以开始耕种了。” 种地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却也不容易,自然不是他们说可以种了就可以种了的。 第二天是十七,老周头天还没亮就起来,把大儿子叫醒以后换了一身干活的衣服便要带着几个儿媳妇和孙子孙女们到莆村去看看。 庄先生竟也换了一身衣服要同去。 本来想赖床借口要读书练字的满宝几个也只能从床上爬起来,默默的换了衣服一块儿过去。 刘老夫人她们才不去呢,决定在庄子里给他们打理好内务。 等到了莆村,满宝几个基本上插不上话了,因为各家已经定下了要佃租的田亩数,连地都分好了。 朝廷的职田规划得特别方正,一亩就是一亩,这样每有官员要替换时,再重新分配职田就要容易得多,数着块数就行,哪儿来的那么多人力物力还给你重新测量一遍? 当然,这样是挺快速的,但弊端也是肉眼看得见的,职田很容易被侵夺,有的职田种着种着就没了,就是因为一些大官儿在分配到职田后会出钱把分布在职田中间或周围的私田买下,然后种着种着,他家的私田就越来越多,职田就越来越少。 过个几年或十几年,官员外放,或者致仕,再或者因为别的原因不分这块职田了,户部来收回时就发现职田缩水了大半或是直接就没了。 此时户部就有两条路走,一条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和问责一大批户部官吏的代价将这批职田找回来,然后牵扯出更多的事儿; 再一条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报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职田被毁,需要重新勘选新的职田。 天真浪漫的满宝白善几个坐在村里搬出来的椅子上,一边盖章确定佃租合同,一边听乡民们说起他们十几年前为什么会搬到这里来。 就是因为他们的地紧挨着一大块职田,后来那一大块职田变成了一位崔老爷的私田,然后他们的田地就被朝廷赎买去当了职田,而衙门买了他们的地去当职田后却不愿意让他们佃租。 有一个老人悄悄的道:“里长说,官老爷们不让我们种,是怕我们在那儿闹事,所以就把我们迁到这儿来了。”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对视一眼,总算明白了一些书上为什么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起始都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活不下去后才造反的。 这才是本朝的第二代呢,就已经有人侵占了大量的职田,再下去,岂不是要明目张胆的圈占良民土地了? 白善皱紧了眉头。 殷或和刘焕显然没看过那些书,对他们仨的心有灵犀不了解,他们只觉得震撼。 殷或道:“这有违律法吧,刘焕,你祖父竟也不管吗?” 他祖父是户部尚书。 刘焕涨红了脸问道:“姓崔?难道是崔氏?” 殷或就不说话了,崔氏是名门望族,最要紧的是,他家的姻亲遍布朝野,远的不说,坐在他面前的刘焕,他有个堂叔娶的就是崔氏的女儿。 朝中的魏知魏大人,他的长媳也出自崔氏,还有杨学兄的妻室、韩尚书和陈国公家都有一个儿媳妇出自崔氏,这还是青中年一辈,更别说老一辈了。 各家盘根错节的关系更是没法儿说,殷或的祖母,她娘家一个嫂子也出自崔氏。 所以,就是殷或本人,见到崔家的人,也得论着关系叫一声表兄弟或表叔之类的。 可以说,崔氏是真正的靠着姻亲连接起了整个朝堂。 殷或因为体弱没有背氏族志,但也是看过的,加上家里有六个姐姐,京城的这些关系他想不知道都难。 更别说白善了,他可是把整本氏族志和白氏的族谱都背下来的人呢。 对了,白氏也和崔氏联络有亲。 这么一想,白善自己都惊呆了。 满宝听说之后啧啧称奇,道:“崔氏比我们镇上的马老爷家还厉害呢。”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634章 心机 马老爷是白马关镇上的人,他有九个闺女,只有一个儿子。 前年满宝从益州城回家过年的时候偷听到了一耳朵,说是马老爷想为他儿子求娶满宝,原因是满宝上头有六个哥哥,不过老周头嫌弃他家净生闺女不生儿子,所以不太乐意。 当时满宝悄悄的听着她嫂子们议论了好一通马老爷家的事,据说因为他家有九个闺女,姻亲就遍布了整个白马关镇,还有两个闺女嫁到了罗江县呢。 满宝以为马老爷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崔氏比马老爷一家还要厉害呀。 白善这会儿也才能感受到崔氏或者说,是世家的力量。 他咽了咽口水,和满宝道:“我们还是来商议一下这职田的事吧,其他的东西还不急,但鸡却是可以养起来的。” 白二郎道:“没那么多鸡苗。” 满宝道:“买种蛋回来孵吧,种蛋的钱我们出,再买上一些要抱窝的母鸡就行。” 以前他们的小庄子要养鸡时就是这么干的,不过种蛋是他们买的,母鸡却不是。 当时都交给了老周家的母鸡帮忙孵化。 满宝盖完了章,将佃租的文书都交了一份给里长,这才要去找她爹说这事儿,就见她爹已经跟人在地里忙碌起来了。 老周头这会儿看见满宝就忍不住念叨起来,“你怎么把地都租出去了,一亩也没给我们留?” 满宝一呆。 老周头道:“你不给我们留地,我们留在这儿干啥?” 满宝呆住,半响后道:“爹,你留下管他们呀,这有一百户佃农呢,他们种着我们家和先生的一千两百亩地呢,您得看着呀,对了,我们是不是要沤肥了?” 满宝看向白善,白善立即道:“没错,是要沤肥了,周伯,您看这地多肥呀,但如果肥料不够,再好的地也会种贫瘠的。” 老周头立即被转移了注意力,转身去找那些佃农,他得问问,他们今年准备了多少粪肥来沤肥。 老周头有事忙起来,立时顾不上他们了。 钱氏看了眼他的背影,招手叫过满宝,看了她一会儿后伸手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其他的事也就算了,以后你爹他们过来看地的时候住哪儿呢?” 满宝立即道:“我找地方给爹盖个房子?” 钱氏道:“随便搭间茅草房就算了,这地毕竟只给我们耕作,并不在我们名下,能种多少年还不一定呢。” 满宝则想起了她要挖的塘,忍不住看向白善。 俩人目光交流了一阵,然后笑着应下。 钱氏看了看俩人,道:“有钱也不是胡闹的,虽然家里现在不是太缺钱,但你也不能乱花费。” 满宝保证道:“娘你就放心吧,我什么时候乱花钱过?” 钱氏勉强信她。 满宝转身却跟里长商量起买地的事儿来。 里长一听说满宝想要买地就头脑发昏,对她的好感唰的一下落到了最低点。 满宝指了远处的荒地道:“那块砂石很多,不知是能买,还是能租。” 里长还在心里想着怎么拒绝她,听说她要买那块荒地,就忍不住一愣,然后戒备的问道:“周大人买那块地能干什么呢?” “建房子吧,”满宝道:“没办法,我看你们村的房子都好紧凑,以后我家里人要过来管庄子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还是在左近好,从白家的庄子过来得要三刻钟呢。” 里长就松了一口气,笑道:“那是块荒地,倒是可以建房子,也不贵,周大人意思意思给一些就行了。” 满宝眼珠子一转,就问道:“那我要是买大一点儿,要在那里挖一个大塘呢?” 里长道:“地倒是不贵,但挖塘的花费可不少,而且这会儿干旱……” “就是因为干旱才要挖塘储水,”满宝道:“这附近的田都是我的职田,明年还不知光景如何,若能储下水,多少能缓解一些旱情不是?” 她道:“能救得一亩地是一亩地。” 里长觉得她钱多人傻,于是便笑道:“周大人觉得好便好吧。” 然后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的把那块啥用处也没有,走路还嫌硌脚的荒地卖给了满宝。 因为想搞好关系,他还只取了最低的那份钱,然后就给开了地契,到时候上衙门就能备案。 至于钱,一般是放在他这儿,将来村里有什么需要时会从公中出。 老周家人对这些一无所知。 老周头和周大郎跟着村里人认真的将这一千亩地走了半圈,和他们确定了今年要种的冬小麦亩数,勉强心里有数后才回庄子里去。 白善已经开始计划着塘要挖多大多深了,白二郎则在纸上乱画着给满宝计划要盖几间房,“就算是砂石地,那也不能就光秃秃的盖几间房,你尽量多当几年官,这么大一块地,将来有桑田,有果树,还有麦田稻田和各种瓜果菜蔬,我们休沐时完全可以来住。” 他在纸上画着,道:“所以我要有一间房,白善也要有一间,还有你和先生,这园子里总得再种些花草才好看,我看就种蔷薇吧,那个一株就能长好多,也好养活……” 满宝道:“别忘了还有我家里人呢。” “知道,还得给周四哥他们留房间,他现在都把生意坐到夏州去了,从夏州到京城必要经过雍州的,要是天晚了还能在这里歇脚,第二天一早启程回京城正好赶在午时前进城,从从容容,多好。” “嗯,那再往旁边盖一点儿。” 白善抽空看了一眼,忍不住拍他,“你这么建,我池塘都没地挖了。” 殷或正帮他们整理文稿,见了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