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人,小的说的是蝗灾闹得不是很大,但这些蝗虫还是吃得挺肥的。” 满宝便问,“村里没有养有鸡鸭吗?” 里长愣了一下后道:“养是养有,大人要吃吗?” 满宝捏着蚂蚱笑道:“不是我吃,是这个可以被吃。” 满宝看了看手里的蚂蚱,到底没有捏在手里太久,而是将它丢在地上,一脚踩死了。 白二郎还有些舍不得,捏着他抓到的道:“我记得小时候立重和立威带我们去烤过蚂蚱,也挺香的。” 满宝便低头看着蚂蚱的尸体,略微有些惋惜,“你不早说。” 白善已经扯了一根草将手里的蚂蚱绑起来递给白二郎,指着路上道:“他们也到了。” 里长和村民们被这三个公子小姐弄得有些心悸,他们这样儿让他们有点儿恍惚。 尤其是满宝刚才踩死那只蚂蚱时,总让里长心里有种很怪的感觉。 白善一指,里长和村民们也忍不住扭头看去,就见大路上慢慢来了四五辆马车,他们微微一愣。 马车上的人似乎也看到了他们,在离他们最近的路上停下,然后车上便下来了不少人。 满宝几人迎上去,冲已经兴冲冲走过来的老周头叫了一声“爹”,然后和庄先生、刘老夫人行礼。 刘老夫人微微颔首,举目四望,微笑的问:“这就是你的职田?” 满宝笑着应下,然后和里长介绍,“这些都是家里的长辈,正好我们来附近的庄子里小歇,便顺道过来看一看,这是家父,这是家母。” 里长一愣后立即去和老周头行礼。 老周头对里长也很客气,甚至还有点儿小心翼翼,这是在家里养成的习惯。 老周头看地更仔细,他在地里跺了跺脚,然后就随便找了根棍子挖了点儿土,放在手心里搓了搓,然后看着这满地的野草叹息不已。 他找了找,这一块田应该是种的稻子,他仔细看了看地里的情况,挖了好几个地方都没发现肥,再到旱地上挖了一阵也没发现,便对满宝道:“就这,你还说不自己管,你看看这地都种成什么样了?” 一旁的里长有些尴尬,村民们却有些不忿,张嘴想要说话却被里长瞪了一眼。 白善看到了,便撞了撞满宝,示意她去看。 满宝与他对视一眼,和里长笑道:“太阳大,长辈们不好久晒,还请里长带我们进村歇歇脚,讨一碗水喝。” 里长自然愿意,将来这大片职田都是他管辖之下,而这些职田现在都是周满的,和她搞好关系是必然的。 于是里长躬身请他们进村。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进村去,直接去了里长家里歇脚。 里长的儿子和儿媳妇连忙烧水泡茶招呼众人,老周头干脆就拉着里长说起话来,主要说的还是种地的事儿。 那么好的地他们那么种实在是太糟践了。 刘老夫人笑着低头喝茶,钱氏也喝茶,等老周头念叨了一阵才打断他的话,和声问里长他们这里今年的收成如何,几月开始播种,几月可以收获…… “这一地风俗不同一地,我们老家不在此处,也不知道你们这里气候如何。” 今年的收成还不属于周满,是属于上一任官员的,所以里长便是怎么惨怎么说,“周老爷是没看到,之前我们这里的河都断流了,也是今年运气不好,交了定租后,这脚钱还没着落呢。” 正看着屋内摆设的白善回过头来,问道:“脚钱?是丁税的脚钱,还是职田定租的脚钱?” “自然是定租的脚钱了,”里长道:“这些定租是要送到京城去的,由衙门里的大人们来收取,再统一押送进京,这都是需要脚钱的,每一亩地都要一升的米做脚钱。” 白善微微点头,看向满宝,俩人便一起出门去了。 满宝见不少村民都围在里长家的围墙外看热闹,便和白善一起出去,人群立时散开离他们远了点儿。 满宝看了看他们脸上戒备的神色,便伸手进袖子里,从系统空间里摸了一把糖出来,直接找了几个比他们小的大孩子,将糖分给他们吃。 这个糖和刚才分的糖似乎不太一样,刚才没怎么分到糖的孩子们看了一眼大人后便呼啦啦的围了上来。 满宝给白善手里塞了一把,跟出来的白二郎看见了,便冲满宝伸手。 满宝看了他一眼,也给他抓了一把。 白二郎就一边分糖一边嘟囔,“你明明都带糖了,刚才还装作没有,可真够奸诈的。” 白善则是看了一眼满宝的袖子,推了一把白二郎,“废话这么多,我们到一边去。” 白二郎剥了一颗糖塞自己嘴里,然后跟着俩人慢慢往外走,很快就将一群孩子引到了远离大人们的地方。 虽然知道了周满是官儿,但因为她是女孩儿,年纪又小,村里的村民们对他们也没那么高的警惕性了,反倒对屋里的老周头等大人很在意,所以都围在屋外看情况。 三人用糖将村里下至能走的孩子,上至还没成亲的青年都给引来了。 身边围了一大群人,满宝看了眼手上剩下的几颗糖,自己也剥了吃一颗,剩下的就给了两个一看就是才两岁左右的孩子。 然后她好奇的问一个少年,“他们为什么都围着里长家呀。” 少年便看了满宝一眼后道:“你们是贵人,我爹说得去看看明年种谁家的地。” “你们不想种我的地了?” 少年想也不想便回道:“不想。”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621章 摸排 哪怕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满宝依旧被噎了一下,有些许的伤心,“为什么?” 少年吭吭哧哧的说不出来,半天才道:“种这些田太累了,还吃不饱。” 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旁年纪稍大一些的几个青年便代他回答,“职田不好种,出了这一片有个方老爷家,租他家的地只用交五成的租子。” 满宝问道:“朝廷和你们要多少定租?” “这一片职田土还不错,所以他们都定的六斗米和五斗面” 六斗米,快一石二斗的谷子了,一块田也就是二三石的收获,也算是五成,但如果不论旱地和水田都定的这个定租的话,其他种豆子的地就不值当了。 青年继续道:“可人家方老爷给我们一半的粮种,一百亩还分一头牛给我们用,农具坏了也出一半的钱修,衙门啥都不给我们,种子和农具都得自己出全部的钱,一年四季每一季还得给你们职草……” 白善三个特别好奇,“什么是职草?” “连职草都不知道?就是你们的马吃的草,”青年道:“每年光给你们准备草都得费去好多的工时,亏得您不是武职,不然家里的马一多,所用全堆在我们身上,我们连过年都得给你们打马草呢。” 满宝咽了咽口水,“原来还有职草这种东西啊?” “那可不,东西可太多了,有时候大人们还会下来看,看到我们养了鸡鸭,也要分鸡蛋鸭蛋和一部分鸡鸭去,说这些鸡鸭也都是用职田养起来的。” 白二郎和白善就一起扭头看着满宝。 满宝汗颜不已,小声道:“这跟我可没关系,我现在才开始接手职田呢。” 白善便问青年,“你家在哪儿,我们能去你家看看吗?” 青年将手里的糖全吃了,觉得他们虽然也是贵人,但跟他们在雍州城里见过的贵人都有些不一样,还挺和气的,于是便毫不在意的带他们去了他家。 这些房子都是才修起来十多年,但看上去很老旧了,因为都是草混着黄泥搭建起来的,房子很低矮,整个村子除了三家外,其他人家全是茅草屋顶。 白善不算特别高,但进屋的时候都要微微弯腰才能进去,进去后发现屋里很昏暗,这才发现窗户特别的小,青年见他们看窗户,就道:“哦,窗纸坏了,那个太贵了,这会儿天又不冷,所以没糊上。” 满宝问,“你们的窗户怎么开得这么小?” “难道还往大了开吗?冬天那么冷呢,开大了屋里的热气留不住。” 三人只能接受了这个说法,点了点头后转身出去。 满宝干脆找齐一起跑来凑热闹的孩子,开始一家一户的参观过去。 满宝和白善都发现了,村里养鸡鸭的特别少,也不知道是怕被朝廷分去,还是养不起。 几人在村子里走了一圈,等他们回到里长家门口时,大人们已经说完了话,天边都出现了夕阳,显然是太阳快要下山了。 里长已经从几个儿子那里知道周满正跟着村里的孩子们四处看的事儿,他本来想拦的,但后来一想,村里也没什么是不能让他们知道的。 村民们就是不愿意租种他们的田地,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除非他们能够说动县里的衙门,让县令强摊职田。 这就是自己管理和朝廷管理的区别了,若是朝廷管理,户部给县衙里去一封文书,里长就得为这职田的事儿跑断腿。 但要是个人,那职田能不能租出去就全靠自己的本事了。 反正职田是已经交给你自己经营了,盈亏自负。 老周头看到满宝,立即上前将满宝拉到一旁,小声道:“满宝,爹刚才和里长说了一下,结果他竟然说大家都不是很乐意租咱的田,说是大家已经定了要去租一个什么方老爷的田了。” 老周头很有些愁,“我今天问了一下庄头,雍州城里人倒是挺多的,可没人愿意来种职田呀。” “也真是怪了,这职田不也是田吗?我看那地挺好的呀,怎么大家却不愿意种呢?” 满宝道:“爹,这事儿交给我,现在天色不早了,您和娘他们先上车回去,我和里长说说话。” “那……” “您放心吧,天黑的没那么快,我们骑马,很快就追上你们了,而且还有大吉他们在呢。” 老周头这才同意先回去。 庄先生则叫来三人训了一场话,道:“做官的,要与民为善,但也不可过于软弱,你们长处是年纪小,脸皮薄又心地善良,短处也在于此,在谈前先定好章程,定了,底线就不要轻易更改。” 庄先生意味深长的道:“有所失就要有所得,不然就得不偿失了。” 三人若有所思起来。 然后庄先生和老周头他们一起先乘车离开了。 白二郎扭头看向俩人,问道:“先生是什么意思?” 白善道:“先生让我们不要太心软,不要因为他们日子过得苦就没有底线的相让,那样会害人害己的。” 满宝道:“先生说,我要是让利给他们,那他们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或责任,这样才算有失有得。” 白二郎一脸的怀疑,“是吗,我怎么没听出来?” 白善和满宝都没理他,而是齐齐露出一个客套的笑容后回头面向里长。 目送老周头他们的马车离开,正笑着要送走周满三人的里长对上俩人的笑容,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满宝道:“里长,不如我们和您及村民们谈一谈吧。” 里长一愣,问道:“谈什么?” “谈佃租的事儿。” 里长脸微僵,僵笑道:“周大人,这佃租的事儿得靠自愿不是,因为您来得晚了些,先前他们已经定好了租方老爷家的地。” 才怪呢,这粮食刚收上来没多久,怎么可能就定好下家了? 而且那些孩子都说了,大人们都担心得很,所以才围在里长家门外的,他们都不想再租种职田。 满宝便在门口和里长笑道:“我不收定租,您也知道,这职田现在是我单管的,所以不干衙门的事儿了,我只要在任上,这地怎么种我都能做主。” 她道:“我不要定租,而是要四成的租子,您看怎么样?”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1622章 考虑(一月月票加更4) 四成的租子! 此话一出,里长还稳得住,一直留在附近的村民们却忍不住意动起来了,颇有一种想要开口的冲动,只是被旁边的人拦住了,大家嘈杂了一阵,然后目光炯炯的盯着满宝和里长看。 里长迟疑,问道:“四成?周大人,您要知道,要是明年再遇上今年这样的旱灾,四成,一亩地可能连一筐的谷子都没有的。” 满宝淡淡的笑道:“要是明年还是这样的旱灾,四成我也不要了,权当是为陛下分忧了。“ 她对里长道:“本官是官儿,家国天下的理儿还是知道的,百姓生计艰苦,我又怎能再逼迫你们?” 她这么一说,里长便有些激动,眼眶也忍不住红起来,“这,那,这件事周大人能做主吗?要不要再与家里人谈一谈?” “您放心,我会和家人说的,”满宝笑道:“我父母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他们都懂的。” 里长跟老周头谈了一下午,可不觉得他是通情达理的人,相反,他觉得他跟村里管的部分老头也没多大区别。 不,还是有的,人家有个能干的女儿,竟然能当两个五品和六品的官儿。 不过,他看了一眼周满,再看一眼站在一旁的白善。 虽然着一下午他们说的话不多,可里长还是隐约感觉出来了,这两位说话还是挺管用的,所以周满应该是可以做主的。 再看一眼周满的年纪,里长暗道:小姑娘家总是容易心软些,也难怪乎在村里走了一圈后便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于善良的人,甭管心里怎么想,里长内心深处还是很喜欢和这样的人来往的,尤其善良的对象还是他的时候,他就更喜欢了。 因此里长立即满面笑容的道:“若是四成,那村民们或许愿意多耕种一份土地,毕竟大人的职田离家近,出入也方便些。” 满宝见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便道:“不如我们搬了椅子来,坐下说一说?” 里长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邀请几人进屋去做,又呦喝着几个儿子让他们去杀鸡。 白善谢绝了,道:“我们说完话就回家去了,天黑不好走路。” 满宝点头,指了这一片空地道:“就在这儿说吧,也让他们听一听。” 里长思考片刻,应下了,让人回屋搬了四张椅子出来,他和三人一起坐下谈话。 满宝只和白善对视一眼便道:“我不仅只收四成的租子,谷种我也出一半,麦种我出所有的,我还会想办法多买几头牛来,到时候分给大家耕用。” 里长越听眼睛越亮,立即道:“哎呀,周大人可真是菩萨心肠,我们能遇上大人真是我们三生有幸,大家还不快谢过周大人。” 村民们也越听越激动,跪下就要磕头。 满宝连忙起身要拦,见拦不住,就对里长道:“里长,先不忙道谢,我做这些也是有要求的。” 里长笑哈哈的道:“大人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做。” 满宝道:“这地要怎么种,你们得听我们的。” 此话一出,大家顿时一静,众人瞪大了眼睛,一个农户忍不住高声问,“大人,难道这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拔草也得听您的?” 满宝笑道:“差不多吧。” 不少人便打了退堂鼓,“这,这不是胡来嘛,万一您指得不好,我们还得听您的,到时候一粒粮食都种不出来怎么办?” “就是呀,您是大官儿,不缺吃不缺喝的,我们却是不行,一年要是没收成要饿死的。” 满宝点头道:“我知道,所以我会尽力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除非天灾,不然在我的职田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祸的。” 她道:“大家刚才也都见过我父母和兄嫂了,应当也看得出来,我家就是种地的,我们这几个也打小看着家人种地长大的,我们呢,也不是没下过地,所以你们放心,谁都有可能糟践地,就我们不可能。” 这话一处,大家越发迟疑了,既想相信她,又有点儿害怕。 他们租种土地,虽然东家或衙门偶尔会指手画脚,但其实怎么做,大部分还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愿,他们也知道农时,职田种不好,一半是因为老天爷闹干旱了,一半则是因为他们不想种,人力有限,也实在是种不好。 可现在东家只要四成的租子,要是种好了…… 可要是她指挥得不对,又给种坏了,那才是要了命了。 白善道:“我们也不瞒诸位,我们从小便自己经营过农庄,对种地并不陌生,现在是中秋,在十月前,地里的小麦最好种下去,不然麦子不能在第一场雪前冒青,种子怕是就冻死了。也是因为这个,我们才愿意将租子定在四成。” 他道:“我知道,职田有诸多要求,你们不仅得割职草,有时候怕是还得给户部额外提供一些布绵,日子肯定艰难,但在我们这里不会,我们在家乡经营的庄子,都不会和长工要他们自己种的桑麻,更不用说你们是佃户了。” 一个人便高声问道:“也就是说,你们不分我们的布绵了?” 白善笑道:“种在沟壑边上的桑麻,我们是不会分的。” 此话一出,大家大松一口气,纷纷看向里长。 里长便知道他们更心动了,其实他也心动,他迟疑了再迟疑,想到了什么,问道:“大人刚才说这麦种您来提供?” “没错,市面上不是有一种新麦种吗,我看了一下你们收上来的麦子,似乎都没有换成新麦种。” 里长便苦笑道:“那个得花钱买,谁有那个钱呀。” 满宝不解,“可现在新麦种也并不贵了呀,就跟普通的麦种差不多一样的价,就差那么几文钱一斗。” “我们也不买普通的麦种的,”里长道:“我们用的麦种都是自家留的。” 所以不用花钱。 满宝:……果然够省钱。 不过她也能理解,朝廷收的是定租,如果一文钱和一粒粮种都不出,都让佃农自己买的话,那个花销是不少的。 丰收时还好,要是遇上今年这样的旱灾,那真是哭都没处哭去。 满宝道:“新麦种我来想办法,到时候你们决定租种我的地了,我会分给你们的,你们今晚可以想一想,明日我过来要答复。” 满宝直接起身,“天色也不早了,我们便先回去了。” 临走前,她和里长,也是和村民们道:“明日就是中秋,中秋过后还有大约一个月的小麦播种时间,你们可以考虑一下,不过时间也不等人,希望你们能够尽早下决定。”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623章 劝说 三人上马离开,留下一地沉思的人。 他们的马才跑远,村民们便忍不住围上里长,纷纷讨主意,“里长,您说怎么办呀,是租她家的职田,还是去租方老爷家的地?” “四成呢,到底比方老爷少了一成,而且麦种全给的。” “话是这么说,可这种地的事儿全听她的,万一她不会种地咋办?” 这才是大家最担心的一点儿。 里长伸手压下大家的议论,道:“没听周大人和那位白公子说话吗?他们是知道农时的,那就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里长显然比村民们聪明,也比村民们更有见识些,道:“毕竟是京城里的贵人,他们总不会一直留在这地里头盯着我们,多半还是要派人来看管,那位周老爷,我看他倒是像一个庄稼把式,大家也都是种地的人,都知道,这种地啊,只要看准了农时做了该做的事儿就算会了,又不难。” 大家一想也是,“那就租她家的?” “就租她家的吧,我看这位大人倒像是好说话的。还给了我家小子还几块糖吃呢。” “也别太高兴了,真要好说话也就不会提出啥都得听她的话了,那是为了让我们听话,这才给了这么低的租子的。” 但是,有了第一个人同意,剩下的人便也能很快拿定主意了。 满宝几个乘着夕阳打马往庄子的方向回去,白二郎追上他们问,“你们还打算亲自来管庄子不成?” 满宝道:“我们做做规划就行,还有我爹和大哥在呢。” 她道:“你也看到了,近八百亩的地都在这一片,也就中间缺了几块,剩下的基本都能连在一起,这么大一块地还都是熟地,好好的经营,收益必定不少。” 白二郎道:“现在你也不缺钱呀,别的不说,现在立君卖出去的润白膏,三个月赚的钱就够你这地劳作一年赚的钱了。” 满宝没好气的道:“我又不单是为了钱,你不觉得看着土地有所产出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吗?” 白二郎一边打马一边沉思起来。 一旁的白善道:“二郎,我们不能什么都以钱来衡量,你要知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国基,你看我们今天看到的莆村,这天下便是由千千万万个莆村构成的。” “要是这世间都以钱来衡量,怕是无人愿管他们,无人再愿出苦力种田了,到时候天下人都吃什么,喝什么?到时就算有钱也买不着一粒米,那这世道也就崩溃了。” 白二郎一想,片刻后大声回道:“所以你这是要提前做父母官了吗?” 白善大笑道:“有何不可。” 满宝打马超过他们,直接向着天边的夕阳奔驰而去,大笑道:“管庄子和治理一地可不一样,将来你们做了父母官要是把县城当庄子管,先生会气得不认你们的,哈哈哈哈……” 三人你追我赶的在大道上奔驰着,大吉带着两个护卫跟在他们三人后面吃灰尘,一句话都没有。 六人六匹马,不过两刻钟便回到了庄子。 满宝勒住马,从赤骥身上跳下,摸了摸它的脖子后就拉到马厩里喂它吃了一些豆料,然后就跑去找她爹娘。 庄子里还在弄他们的晚食,虽然这会儿吃晚食算晚了,但大家并不觉得饿,老周头正在和周大郎计划着这么大一块地要怎么种。 “……那些人要是不愿租种,咱还得去别的地方找找看有没有长工呀。” 满宝跑进来,笑道:“爹,我已经和村民们说过了,让他们考虑一晚上,明天我们先去另外两里看看剩下的一百多亩地,还有先生的那两百亩呢,也得找人租种下去。” 一旁的庄先生闻言笑了一下,放下茶杯问,“你是怎么说动他们的?我们今天看着他们并不是很愿意租种职田,你现在竟能让他们考虑了。” 满宝道:“我跟他们说我要四成的租子。” 老周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白老爷在七里村和大梨村租给佃户的地也是四成的租子,不过大家都不怎么缺地,所以大多数是租个几亩比较好的田意思意思。 相比需要自负盈亏的租种,他们更喜欢给白老爷打短工,甭管当年是否风调雨顺,是否丰收,我们出工了白老爷就得给工钱,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现在轮到老周头做地主了,他就不太乐意请短工了。 这还没看见收益呢,就给出那么多钱,那多亏得慌呀。 还是佃租好,他们只出地,再监督佃户们种好地,除好草,上好肥,保证水,那一年以后就能白分得四成的租子,这才是稳赚不赔的。 所以四成他也很满意了的。 反正这地又不是自家的,是朝廷的,满宝当一年官他们就收一年的租子,多好啊。 “四成就四成,不过得说好了,地得咱来管,那些佃农得听我们的才行,你看他们多懒,那么好的地给弄得杂草丛生的,多费地力呀。” 满宝希望他们将来可以友好相处,因此替他们说话道:“也不怪他们,朝廷朝他们收的是定租,除了米面之外,他们还得给脚钱,还得给大人们收割晾晒牧草,连自己养的鸡鸭都得分人家一半。” 老周头忍不住张大了嘴巴,“这,这怎么听着跟乱军似的?” 庄先生忍不住轻咳出声,小声道:“周金兄,这样的话可不好说。” 钱氏就瞪了他一眼,老周头便立即不敢说了。 刘老夫人笑道:“没事儿,这都是家里人,不会有人出去乱传的。” 这样的话传出去倒也没什么,只是会比较容易得罪人而已,当然,得罪皇帝还是其次,主要是会得罪拥有职田的大人们。 刘老夫人看了满宝一眼,笑了笑,不过这位小大人显然不在其中。 满宝还是挺赞同她爹的话的,她也觉得职田的管理很混乱,对租种职田的百姓很不公平,也难怪他们不愿意租种职田了。 “所以爹,咱对他们和蔼些,到时候再多买几头牛分给他们耕种,把关系搞好,这种出来的粮食也更好。” 老周头就嘟囔,“还要买牛啊……” 牛可是很贵的。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我也想爆更,奈何精力和手速有限呀,只能尽力加更了 ☆.第1624章 我的志向 满宝没管她爹这句话,她还没告诉他,她还会给他们提供麦种呢。 她直接找了白善出去悄悄商议,“你家能供上所有的麦种?” 白善道:“问题应该不大,这才秋收呢,今年京城附近干旱,陇州也受了一点儿影响的,祖母肯定没有将收获的麦子卖出去。“ 所以几百亩的麦种他应该是凑得齐的。 白善问道:“这也是件大事,不告诉周伯吗?” “等过完中秋吧,”满宝道:“总要让我爹过个好节。” 白善一想也是,等他们把麦种拉过来,周伯就算是心痛也会用的。 白善转身去找他祖母商量。 刘老夫人早就猜到了,当初三个孩子就是靠着那新麦种挣了不少钱,现在新麦种基本上已经普及开来,朝廷甚至自己都常给百姓派发良种,而这些租种职田的人却还在用着自己留的旧种,几个孩子肯定要换掉的。 要么买,要么就自家出。 前者花费不少,后者,罗江县距离雍州太远,倒是陇州不远,来回三四日就可以,所以她便猜他们会从陇州拿。 刘老夫人还是很开心的,和白善道:“今年京畿一带皆旱,胜州又洪涝,我便猜想粮价怕是要升,所以今年夏收的麦子都没有卖出,不过户部调拨得当,目前京城的粮价平稳得很,前段时间涨了不到两文钱,现在又回落了,所以这些麦子倒便宜了你们。” 白善立即笑嘻嘻的道:“祖母,满宝也不白要我们的,明年收获了就还我们了。” 刘老夫人笑道:“我知道,以我们两家的关系难道还用客套这些吗?” 她道:“我明日就让刘贵回陇州,让他将麦种押运过来。不过我却是想问一问你,你们是打算把这职田弄成和你们那小庄子一样的庄子吗?” 白善沉吟了片刻后道:“祖母,种地很苦,我觉得这世间的道理很奇怪,我受的教育,我看的书都告诉我,土地很是贵重,甚至历朝更迭也多因土地而起,但我算过,土地产出的收益并不高,可这世间万物,不论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土地。” “一匹蜀缎从五吊钱到百金各有不同,其中的差异是丝,更是因人的手艺不同,但蚕吃的桑叶都是从土地上来的,从种桑叶开始,一直到蜀缎穿到人的身上,穿着的人,售卖的商人,甚至工匠都可能富有了,只有最开始养蚕种桑的人,他似乎会一直贫穷,为什么?” 刘老夫人:……她怎么知道为什么? 不对,她为什么要去想这样的问题? 善宝又为什么去想这样的问题? 刘老夫人正要说话,白善已经坐在她脚边道:“但种地的人也并不是就会一直贫穷,您看我们小庄子里的长工,他们一开始多穷啊。” 那是穷到连一身换洗的衣服都没有,更别说房子和娶媳妇生子了。 结果这才几年,别说衣服了,人家有房子,有媳妇,还有了孩子,虽然其中有两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但那也是养子不是? 现在衣食不缺,庄子里养的大片鸡鸭鹅也有他们的一份,不敢保证他们时时有肉吃,却可以保证他们常常有蛋吃,就是比一般的富户也不差了的。 “还有周伯一家,以前满宝家里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但现在不也过得挺好的吗?”白善道:“所以问题不是出在种地这件事上,而是出在了人身上。” “我在想,这个地要怎么种才好呢?” 刘老夫人:……她就问了一句话。 白善继续和祖母说心事,“以前祖母都是让我继承父亲遗志,所以我想为父亲伸冤,和父亲一样当官儿,但我现在隐约明白了我将来想做什么。” 刘老夫人的心一下就安定了下来,她露出笑容,轻声问道:“你将来想做什么?” 白善目中生辉,闪闪发光,他道:“就做这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事吧。” 刘老夫人满意的点头,难得的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轻声道:“你去休息吧。” 刘老夫人等他走了以后心绪久久不能定,半响才轻轻的和刘嬷嬷道:“这孩子长大了。” 刘嬷嬷笑着应了一声“是”。 躲在窗外偷听的满宝和白善汇合,“原来你要这么说服刘老夫人吗?” “这明明是我的心迹。” 满宝很疑惑,“可你过年的时候就和我说了,说孔子有三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你人小志短,就立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就足够了,可见你的志向是早就定下了的,怎么这会儿才和刘祖母说?” 白善就点了一下她的鼻子道:“你管呢,只管等着陇州那边送麦种好来了。” 满宝皱了皱鼻子,哼哼道:“可真是奸诈之人。” 不过她也没去刘老夫人那里揭穿他,因为夜深了,俩人便各自去洗漱后睡下,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先去另外两里看过他们剩下的一百多亩地。 其实是差不多连在一起的,只是这一百多亩地正好在了另外两里的范围,所以归另外的里长管,满宝将单子给他们看完,算是确定了职田的范围,这才顺着去了莆村。 莆村的人在思考了一晚上后,都答应了满宝的要求,然后开始心怀忐忑的等着佃租。 满宝自己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然后装作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从大吉那里接过书箱,直接打开,从里面拿出笔墨纸砚,“既如此,我们今日就来登记,今儿正好是中秋,大家也过个好节,明日就要开始整理田地准备种小麦了。” 里长连忙代替大家应是,然后让人从家里搬出桌椅来给他们做。 满宝一边磨墨一边道:“我看过文书,我这一千亩的职田,包括最远的那一百多亩之前都是你们村的人租种的?” 里长笑着应了一声“是”,“这也是衙门的要求,不然分开来,不太好收租子。” 所以他才烦恼,他也不想管职田,麻烦不说,交不上定租,他这个里长是要被问责的。 不小心遇到一个不好的官员,要求再奇怪和多些,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625章 买肉 不错,官员们是可以通过户部和他们这些职田的佃农提要求的,比如有的官员喜欢吃白米饭,不喜欢吃麦子,所以会特别要求多种水稻,少种麦子。 但关中就是种麦子最好呀,反正地不是他们种,他们也不指着这职田过活儿,各种要求都有,所以大家才那么讨厌被人指挥着种地的。 知道这一千亩地都是他们种的,满宝就放心了,立即笑道:“那正好,倒方便管了,你们各家要租种多少,上前来说吧。” 一里百家,十几年前,莆村被搬过来时就直接照着一里来搬的,这十几年来,甭管家里的老人有没有去世的,反正一个分家的也没有。 日子已经够艰难了,为什么还要分家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哪怕是吵吵闹闹,为了少一户的劳役,他们也死都不分家,所以现在莆村还是整齐的一百户。 满宝想,一百户,一家就是租十亩就分完了,到时候再劝说一些家里人比较多的再多租种一点儿,先生的那两百亩也有了着落,多好。 然后她摊开纸,一边磨墨一边抬头问排在第一位的男子,“你家打算租多少地?” 男子迟疑了一下后问,“大人肯定要给我们供新麦种吗?” 满宝点头。 男子便咬了咬牙道:“那我租二十亩。” 满宝便一愣,看了眼他后面的人,一脸纠结道:“是不是太多了,后头还有这么多人呢。” 男子便道:“我家里人多,今年职田都分派给我家十五亩呢,我们还另外租种了方老爷家十亩的地,都忙得过来的。” 满宝微微挑眉,看了眼他们背后那一片绿草丛生的田地,暗道:难怪职田荒废成这样。 满宝想了想后问道:“那你租了我的地还租方老爷家的地吗?” 男子略有些尴尬的笑道:“既是大人家的佃农了,自是不会再去租别家的地了,大人以后有事尽管吩咐我们就好。” 佃农也并不是就需要种地而已,有时候东家有需要,他们也得免费的给东家干活的,这也是世家豪门都更喜欢用佃农的原因。 拥有一个佃农,那你就可能有用一户的佃农、长工和短工,特别的划算。 满宝此时还不太了解这点儿,毕竟她现在只用过长工,她哥哥们则是只做过短工,所以对此了解不多。 她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白善和白二郎了。 不过,三人心里都是有很多打算的,所以需要很多的人力,佃农们能全心全力放在职田这边三人自然很高兴。 于是满宝大手一挥就答应了,然后给他们记上名字。 果然,他是佃租最多的人,后面的人就租不了这么多了,或是十二亩,或是七八亩不等。 满宝和白善白二郎让人分成了三队,一人记录一队,等记录完以后便开始计算。 因为这是他们的意愿而已,能不能租到这么多还看他们的决定。 三人算了一下发现统共是一千二百八十三亩了,比他们手上有的多出去了八十三亩。 满宝和白善对照了一下各户报上来的劳力,然后挑拣着从一些人家里减去一些亩数。 大多是减去一亩,有的人家则是不减。 算下来总共是一千二百亩后便找了里长道:“就按照这样的亩数佃租吧。” 里长看了一眼多出来的两百亩有些惊讶,“这是……” “这是我先生的职田,里长应该也熟,就在合村边上,和我的职田连在一起的,那一片之前应该也是你们村的人佃租的吧?” 里长不好意思的笑,“还真是,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大人。” 满宝将最后的名单给他,道:“将佃租单子填好,我们过两日就过来盖章然后将地分好。” 里长应下,问道:“那麦种……” “已经派人去取了,最多四日就送过来了。” 里长就大松一口气,收下名单后要送满宝三人离开。 满宝看了眼正热闹的人群,想到今天是中秋,便从荷包里拿出一块银子来给里长,笑道:“今儿是中秋,我也没什么好送大家的,便由里长代去买些肉来分给他们吧。” 这一块银子大概有二两左右,足够买一头猪了。 里长微愣。 满宝直接将银子塞在他手里,一头猪分一百户,也不过是一户那么一小块肉而已,满宝起身和白善等人一起告辞。 里长连忙追出门去,看到他们上马要走,便停了下来,拱手冲他们行了一礼。 刚才满宝那话不算小声,又是坐在院子里说的,因此也有农户听到了,大家都是一惊。 讲真,给朝廷种了十多年的职田,职田的大人换了有七八个了,可没有哪一个有在过节时给他们这些佃农送东西,周满算是第一个。 所以等里长拱手行礼时,听到了的农户们才反应过来,也跟着拱手拜下。 满宝有些惊讶,在马上挥了挥手道:“不必客气。” 后面的农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脸迷茫的跟着乱七八糟的行礼。 满宝已经笑了笑,和白善白二郎等人骑马走了,大吉带着护卫跟上。 今天过来的只有他们六个,其他人进雍州去了。 今天中秋呢,说好了要去雍州看花灯的。 刘老夫人他们一早便收拾了东西提前去了,满宝他们处理完这里的事便也跑去。 这里距离雍州城并不远,骑马半个时辰不到就到了。 官道很宽敞,还是挺好跑的。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雍州,等跑到雍州城下已经过了午时。 肚子有些饿了,所以几人只抬头看了一眼雍州城,这是他们见过的第三大的城门口。 陪都看着和益州城差不多嘛。 三人只看了一会儿便下马排队进城,因为是中秋,今日进城的人特别多。 三人个子都不太高,所以跟着人走进去差点被淹没了,刘老夫人派了留在城门口等着的人差点看不到他们。 好在大吉高,且三位小主子一看就不一样,所以几人往城里走一段时还是被看到了,下人立即挥手大喊:“少爷,满小姐,堂少爷,这儿呢……”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26章 失约(一月月票加更5) 刘老夫人包了一个客栈的两个院子住下,他们要在这儿住一晚,看过了花灯十六才回去。 满宝他们到的时候,刘老夫人他们已经分男客女客的在两个包厢坐下了,就等他们到了便吃饭。 见他们风尘仆仆的,刘老夫人便指了几个小丫头道:“快去厨房里给他们打些热水洗漱。” 又让下人带他们回自己的房间里洗漱换衣服去。 肚子饿,正想坐下去就吃的三人不得不转身去他们的客房。 周立君跟着跑去了,因为满宝的衣裳是她带着的。 她给小姑找出来一套衣裳,问道:“小姑,莆村的人答应佃租了吗?” 满宝点头,“答应了,每一户要佃租的田亩数我们都记好了,后天我们就可以去村里签章,正式定下合约。” 满宝扭头和周立君笑道:“回头我给你一笔钱,专门用作职田的开销。” 周立君不在意的道:“从公中出吧,这些地种出来的东西都是我们家的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四成的租子,拿出一成来我和白善白诚他们平分收益吧,剩下的都是家里的。” 满宝说到这里一顿,压低了声音问她,“你有没有听你爷爷奶奶说要留在京城这里还是回家去?” 周立君也压低了声音,“爷爷才想不到这些呢,他现在就想着中秋后带着我们去整理那些地,先把冬小麦种下,奶奶倒是提了一句,我看爷爷很着急,既心疼那些地被种坏了,又舍不得家里,今天来雍州城都不怎么开心呢。” 满宝道:“我看出来了,那大哥和大嫂呢?” “大伯母放心不下家里的大姐,想回家去,但大伯想在这儿看着大哥,我还偷听到大伯说大伯母,大哥年纪早到了,却一直没定亲,不如在这儿留两年,等大哥成亲了再回去。” 周立君看了眼小姑,又看了眼小姑。 满宝一脸莫名,“你说就说,看我干什么?” “大伯还说小姑年纪也不小了,又和小姑父定了亲,要是说得好,说不定过两年也要成亲了,小姑一成亲,家里更难见到了,说大伯母要是心疼小姑,就多留京城两年。”周立君压低了声音道:“我看大伯母好一会儿没说话,态度已经软和了。” 满宝立即道:“等我回了京城我就给大丫送东西回去。” 周立君掩嘴乐。 这是已经认定爷爷奶奶和大伯大伯母要留在京城了。 满宝喜滋滋起来,和周立君道:“既然是家里拿大头,那就从公中出钱吧,我答应了佃农谷种我们家出一半的钱,还有,我看过他们的农具,实在算不上好,我记得曲犁我们村早换上了,他们这儿用的还是直犁,这农具也得重新打……” 周立君听得目瞪口呆,连忙拦住她,“小姑,这一百户呢,你难道要打一百副犁吗?” 她在心里快速的心算了一下,道:“这肯定不行,一家一副犁,我们家一年四成的租子就全进去了,相当于我们费心劳力,啥都没落着。” 满宝想了想后道:“那就租借?我们打了犁,他们和我们租借,分年用粮食偿还,多少年以后这犁就完全属于他们了,至于具体的数额,你回头算一算就是了,我们不要利息便是,这犁好,省了力,我们也赚了不是?” 周立君:“我们赚他们的力做什么?” “那能做的可就太多了,”满宝换好了衣服,一边系上带子一边道:“我和白善小的时候曾经做过一篇文章,就是想着我们要是有了足够的地,那该如何让生态循坏利用起来。我希望种地只占去他们一半的精力就好,剩下的一半,我还有别的用处。” 周立君听得一愣一愣的,问道:“小姑,什么是生态循环利用?” “就是用秸秆牧草养牲畜,又用牲畜的粪便肥地,饲料还可以养鱼,那就要修个水利大塘,平时养鱼养鸭子,旱时可浇灌,涝时可排水,反正挺多学问的,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周立君听说还要修水利大塘,只觉得自己的钱袋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下去,她深呼吸两口气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小姑,这是职田啊职田啊,你要是不当官儿,或是被贬了,是要被收回去的,这不是我们家的地,怎么能花销这么大呢?” 满宝:“所以我没有让你立时就拿钱出来修水利大塘嘛。” 周立君这才呼出一口气,就听到满宝道:“你先出钱买些鸡苗好了,你看那地里这么多草和蚂蚱,不拿来用可惜了。买了鸡苗给他们喂养,养大以后下的蛋,还有肉也都是照四六分成。” 周立君那口气就呼不出去了。 “小姑,你就说你决定往这农庄上投多少钱吧。” 满宝嘿嘿一笑道:“我不知道,回头我问过白善再告诉你。” 这事儿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定下的,而天大地大不如吃饭大,所以满宝换了干净的衣裳便拉了周立君去吃饭。 周立君小声嘀咕,“爷爷一定不知道你打算在职田上花这么多钱。” 俩人绕过热闹的前堂,然后上三楼去,伙计知道她们是包了后面两个客院的贵客,因此给她们带路,还给她们介绍,“小姐们是来看花灯的吗?今晚李家在主街那边搭了花棚,小姐们可以过去看看。” 说起花棚满宝就想起了一件事,路过白善他们的包厢时就停住了脚步,和白善白二郎道:“完蛋了,我们答应了殷或去他家的花棚赏灯的。” 白善:……还真忘了这事儿。 白善和白二郎对视一眼,都觉得要糟。 白二郎咽了一口口水问,“我们出院门的事儿你没告诉殷或吗?” “我只告诉了他我们请假到二十一的事儿。” 而此时,殷或和刘焕才被白老爷从周宅里送出来,俩人含笑着上了马车,一到车上笑容就落了下来,刘焕很不高兴的道:“他们怎么去雍州也不告诉我们一声?还说了晚上要一块儿赏花灯呢。” 殷或看向外面已经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道:“雍州离这儿也不远,走官道也就两个多时辰,慢一些三个时辰也到了。” ※※※※※※※※※※※※※※※※※※※※ 作家的话 求月票呀! 起点的书友们看这里,在起点书评区有个官方的月票活动,还有月票的书友可以在活动楼下留言,然后再投月票,会有相应的起点币奖励,还有月票的可以考虑参加,简单得很。 嗯,就这个了,晚安 ☆. 第1627章 缘分 等殷家和刘家知道家里的两个孩子跑去雍州时,两辆马车已经出城一个多时辰,路都走了一半了。 刘尚书气得差点吐血,和人吼道:“一家团聚的日子他跑去雍州干什么?” 回来禀报的下人缩着脖子小声回禀道:“说是去给姑太太请安。” 刘尚书有个女儿嫁到了雍州,的确是刘焕的姑母,可是,往年也没见过他和他姑母感情这么好呀。 刘尚书抖了抖嘴唇,压下怒气,气势汹汹的扭头看向老妻,“你瞧你把孩子都娇宠成什么样儿了?” 刘老夫人没管他,直接吩咐下人,“还不快收拾了东西追去,中秋人多,多带几个护卫,小心他被人贩子拍去。” 又道:“将他常穿的衣裳,常戴的饰品,还有惯常用的胰子,脸盆这些都带去,他姑母那里也还不知道,你们快马加鞭去通知,就让他住到他姑母家里,别在外头住,不干净。” 下人一叠声的应下,然后转身跑了,不敢面对刘尚书的狂风骤雨。 而距离刘家不是很远的殷府则要安静,又要热闹得多。 因为殷大人并没有发火儿,只是让人收拾好殷或的东西给他带去,还有他在家常用的下人也一并送去了。 殷老夫人一边让人将一些要紧的药材打包,一边念叨道:“怎么突然就往雍州去了,他还没怎么出过远门呢,上次去京郊住了半个月,我这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不安……” 殷大人道:“孩子大了想往外走走是正常的,雍州离京城也不是很远,他们午时走的,最晚酉时就到了,不会有事的。” 殷老夫人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叹息,她已经知道,最近儿子正在给六娘挑选女婿,而且挑的身份都很低,显然已经拿定主意要让六娘招婿了。 这样一来,殷或是不必急着成亲,甚至不用成亲的了。 本来按照计划,今年殷或就该成亲,并要想办法怀上一个孩子的。 殷老夫人沉默着没说话。 母子俩都不是多话的人,奈何今日几个女儿都回家来了,殷大姐将带回来的礼盒交给下人,然后就提着裙子快步走来,才到门口就道:“父亲,我听说小弟去雍州了?” 殷大人有些头疼起来,很好,这会儿殷家比刘家热闹多了。 刘焕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雍州城了,他每年都要来个几次,有时候是跟兄弟朋友们过来玩儿,有时候是过来走亲戚,反正又不远,早上出发中午就到。 可殷或是第一次。 说起来,他们家在雍州还有别院呢。 到了城门口,殷或撩开帘子,微微抬头看了一眼城楼,露出微笑,“这就是雍州城吗?” “是呀,”刘焕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催促道:“快进城吧,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呢,这雍州城也不小,可怎么找呢?” 殷或想了想后道:“让人去打听一下城里有几家好些的客栈,他们人多,应该不难打听。” 刘焕摸了摸
相关推荐: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狂野总统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军师威武
我以力服仙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媚姑
下弦美人(H)
沦陷的蓝调[SP 1V1]
心情小雨(1v1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