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他是没有多少,但我记得大梨村那边的好几座山上有好些野茶叶,这不是春天快到了吗,到时候茶树肯定冒芽……” 反正阿六敦也喝不出好茶坏茶来,只要是茶就行,而且他给阿六敦的价格也不高,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周四郎在心里打着算盘,满宝道:“道和不会做茶砖。” “没事,我当初在京城时给阿六敦喝过散茶,炒的散茶他们也要的。” 而且还便宜呢,就是占的位置比较多而已。 周四郎野心勃勃,恨不得把带回来的四辆车全装满茶叶带回京城,只是钱不够,那为了追求量多,就只能尽量把茶的价格压一压了。 可茶农手中的茶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太低,他就竞争不过那些他们熟悉的茶商。 所以为了买到茶叶,他给的价钱还要比其他茶商高一些,或是三文,或是两文,总要多出一点儿人家才愿意匀出一些来给他。 不然周四郎也不会想到买散茶了,他们罗江县的茶山不多,乡下人喝的茶都是自己上山揪一把,讲究点儿的点火炒一炒,有的人家嫌麻烦,直接晒一晒就冲泡的也有。 那都是山上长的野生茶叶,就跟野菜一样,苦得不行。 他见过阿六敦喝茶,他们都是用羊奶煮茶叶,和他们只喝茶水不一样,他们是连茶叶一起嚼吧嚼吧吃了的。 他也跟着吃过,发现和羊奶煮过后的茶叶竟然没那么苦了,而且羊奶的那股腥味儿也没有了。 所以他觉得,就算是野茶,阿六敦应该也不会很介意的,要实在介意,他再便宜点给他就是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335章 耳提面命 冯氏一提可以用绸缎换茶叶,才吃完晚饭,她就把她屋里的四匹绫罗绸缎给抱过来了。 她问周四郎,“这绸缎换的茶叶挣的钱,算公中的,还是算我们的?” 周四郎就看向他爹娘。 钱氏道:“让二头记好账,回头换的茶叶斤数,按照旧例,三成归公中,剩下的就是你们各房自己的。” 冯氏一听高兴起来,便催促她儿子,“二头,快记起来。” 周立威拿了笔,记下他娘拿来的绸缎和绫罗的花色,然后在前面标上名字。 冯氏探头看了一眼,虽然她字认得不多,但三丫的名字她还是记得的,她指了一行问道:“怎么分开记了?” 周立威道:“这不是三妹的缎子吗?还是我和二姐给三妹选的呢。” 冯氏:“……我们是一家子,怎么分开记呢,全记在你爹名下算了。” 周立威道:“都记下了,涂改费纸。” 本来不管他们纠纷的老周头一听,立即道:“改什么改,既然已经写下了那就这么着吧。” 冯氏一听,立即不敢说话了。 其他房也立即抱了绸缎过来记下,连大丫都抱了自己的两匹彩绢过来。 在所有的布匹中,她的这两匹算是最贵重的一批了。 周立威知道这是贡品,还小声的问她,“大姐,你真换呀?” 小钱氏也劝她,“还是留着做陪嫁吧。” 大丫摇头,“这绢太好看了,我以后都要在店里干活儿,也不怎么穿得上,还不如换了茶叶变钱,钱收着才实在。” 老周头赞道:“不错,这世上除了粮食,就只有钱是最实在的,等你去了关家也要和姑爷这么说。最好他的钱你收着,免得他有了钱花销上不知道节制,反正他吃穿都是你管着的,钱你管着也理当。” 小钱氏:…… 她将彩绢交给二头去记,拉了大丫出去,悄悄叮嘱她道:“别听你爷爷的,你刚嫁过去,跟姑爷还不熟呢,可不能突然提钱的事儿。” 她道:“你们家没分家,家里还是祖父当家,你公婆手上估计也没多少闲钱,反正你们吃穿都是家里的,你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就行,只一样,你的嫁妆得自己拿着,自己有多少钱得心里有数。” 满宝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听她大嫂低声的教大丫怎么跟婆家相处,小钱氏一低头就看到满宝撑着脸在认真看她,她也没在意,想着小姑年纪也不小了,这些也该学着了。 干脆拉着她一起过来听。 “记住,你的私房钱只能用在你们小夫妻身上,比如姑爷买书、笔墨纸这些,你就给一些,但要是你公婆有别的用处,你可不能给。” 小钱氏低声道:“他们家要是问你要钱有别的用处,你回来告诉我,让我们这边和他们说起,你别自己拒绝了,知道吗?” 大丫没想到成了亲而已,只是花钱就有这么多学问,一时不由心中惴惴,“娘,你不是说关家和我们家差不多,也很和睦吗,怎么……” 小钱氏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不过这会儿院子里人多,有些事儿她不好细说,只能道:“一会儿娘去你屋里找你,满宝,你也去,大嫂有些话要教你们。” “大伯母,这花样都记下了,你看没问题吧?” 小钱氏便挤进去看了一眼,满宝给她们的绸缎花色颜色都各不一样,因此很好记录,绝对不会弄混。 之后拿布料去换了茶叶,肯定会各有差异,但谁的布料换了多少斤茶,什么品质的茶,直接再在后面记上就行,回头运到京城一卖,再除去他们路上的成本就是收益了。 连钱氏都抱了自己屋里的绸缎出来记上,显然,他们都没想用这布匹做衣裳。 满宝看着看着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她千里迢迢的从京城把这些布匹带回来可是为了给他们做衣裳的,怎么最后全变成了钱呢? 钱氏或许是知道她的郁闷,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绸衣我们还穿不上,下地太容易刮花了,棉布和麻布就还不错。” 满宝挠了挠脑袋问,“那我以后送你们棉布?” 老周头立即道:“别,棉布我们自己买,你还是送我们绸缎吧。” 满宝:…… 钱氏见大家的都记下了,便笑道:“行了,时辰也不早了,大家收拾收拾歇息去吧,明日关家应该会来送聘礼,家里也要开始准备食材了。”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对了,我们家新得的母牛呢?老大,你晚上警醒些,别让牛棚里的犍牛和它打架,它肚子里还有牛崽子呢。” 周大郎应下。 大家一散去,小钱氏就拉了满宝和大丫回去说悄悄话,三丫也被她娘拉着去说话了,二头也没逃过去,同样被拉进了屋里。 满宝估计二嫂得问二头要私房钱来收着,不过二嫂有可能什么都问不着。 小钱氏关上门,因为满宝还小,她只让她旁听,却拉着大丫耳提面命起来,“娘跟你说,去了关家要勤奋,手脚勤快些,这样你婆婆才能喜欢你,知道吗?” 大丫点头,这点儿小钱氏常说。 “但也不能瞎勤奋,不该你管的事不能管,在家里,你只管收拾院子,在厨房帮把手什么的,到了地里,你公婆让你做什么你再做什么,不是你的活儿不要乱伸手,知道吗?” 大丫继续点头。 小钱氏见她听话,便松了一口气,开始说更深的话,“家里给你陪了一间铺子,关家就给你们小夫妻俩在县城买了个小宅子,那宅子花的是公中的钱,他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堂弟呢,要关家一碗水端平也太难了,所以你得知道,这宅子是你们夫妻的,也不是你们夫妻的。” 大丫似懂非懂,“就是给我们住着,却还是公中的?” 小钱氏点头,“没错。” “铺子的收益你也是知道的,就算是除去给公中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我们娘两个分那也有不少,这些钱都算是你挣的,所以你得自己收着,但你在铺子里干活儿,就顾不上大梨村那边的大家和地里的活儿,那你就得从别的地方找补找补,比如给关咏买纸,买书,买笔墨这些。”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呀 ☆.第1336章 里外 一旁的满宝忍不住道:“大嫂,怎么变成大丫供着关咏了,不应该关咏照顾着家里吗?” 小钱氏笑道:“真是个傻孩子,关咏现在还读书呢,上哪儿挣钱去?” “怎么不行了,我现在也读书呢,照样挣钱。” “那不一样,”小钱氏理直气壮的道:“你比他聪明这么许多,还是仙子转世,他一个凡人怎么跟你比?” 满宝:“……” 她被噎了好一会儿才道:“那您看白善和白二也是自己挣钱的。” “那是因为他们家里就有钱,白老爷给了那么大一块地给你们玩儿,刘老夫人又出了这么多钱和人给你们管着,相当于你们后头就有一百多亩的地在供着你们。” 小钱氏道:“关咏可没有自己的庄子,他成年分得的地还得家里给他耕种呢,要是他自己也经营地,先不说所得能不能够自己读书,他时间也没有了。” 当初钱氏同意这门亲事前找她和周大郎谈过结这门亲的利弊,所以小钱氏是专门了解过读书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所以这会儿她才拉着她女儿的手低声道:“你奶奶说的对,关咏读书不止是为自己和关家人读的,也是为你读的。你呢,也跟着先生读过一年的书,自己也读过好几本书,应该比娘更知礼才是。” “不是都说,男人当了官儿,最先受益的是自己的老婆孩子吗,那叫什么来着?” 大丫低声道:“封妻荫子。” “对对,反正就是这么个理,所以啊,你得自己心中有数,别听你小姑的,想着让关咏自己去赚钱养家,这会儿还不到时候,”小钱氏道:“你先挣钱养他,等他读书出来,将来考了官儿,你就不用亲自经营铺子了,到时候就是不要铺子都行了,再让他养着你。” 一旁的满宝就小声问,“那要是他考不上官儿呢?” “也不怕,”小钱氏道:“你供他到三四十岁,要是还不成,你就供你儿子,反正你有铺子在手上,吃穿也不愁,怕什么?” 大丫红着脸点头。 满宝却打了一个寒颤,“怎么还要供儿子?那大丫成亲还有什么意思?挣的钱全给别人花了。” 小钱氏就觉得,她拉着满宝过来听经验似乎是个错误的决定,她忍不住点了点她的额头道:“说得好像我们挣的钱不是给你们花一样。” 她道:“爹娘种了一辈子的地,挣了一辈子的钱,用在自己的身上的才有多少?大多还不是花在你们身上了?” 满宝一怔,仔细的想了想,发现还真是。 “你哥哥们娶媳妇,生孩子,平日里吃饭喝汤,看病吃药,哪一样的钱不是从公中出的?那爹娘成亲就没意思了吗?” 小钱氏道:“我和你大哥成亲以后,挣的钱不还都是花在了你们的身上,难道我们成亲也没意思吗?这过日子不是照你那样算的,这日子过得好不好,自个的心里最知道。” 满宝眨眨眼,问道:“那大嫂你过得好不好?” 小钱氏就忍不住笑开,“当然好了,娘对我好,你大哥也知道疼我,三个孩子,除了三头还调皮些,大头和大丫都懂事了,也知道孝敬,你也越过越好,我这心里高兴得很,便是挣的钱全花在了你们身上,又有什么要紧呢?” 满宝似乎就懂了,但却又觉得不太懂,因为这和她从百科馆里看到的一些话本上写的很不一样。 她自己思索起来,还没想明白呢,一旁的大丫已经点头道:“我知道了,过日子要是过得像爹娘这样的,那钱可以拿出来大家花儿,反正我给得开心;可要是像癞头叔那样的,这钱给他花,还不如丢在水里听响儿呢,是不是这个理儿?” 满宝一下就听明白了。 小钱氏:“……理是这个理,可你得记住了,花钱可不能大手大脚的,我说给家里花,是只给你们那个小家花,你可别拿出来给整个婆家花,不然你挣得再多也不够花的。” 当着满宝的面,小钱氏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只是稍稍压低了声音道:“你看娘和你爹挣的钱,是不是只给你们兄妹三个花?你二婶他们要是问我要,那得借才行,所以你到了关家,也要分得清里外,知不知道?” 大丫和满宝缓缓的点头,逐渐琢磨出了这大家和小家的味道来了。 俩人听了许久的经验,晚上姑嫂母女三人干脆就一起睡了。 第二天满宝醒来时,小钱氏和大丫已经醒来出门去了,大院那边很是热闹。 满宝爬起来穿好衣服开门出去,三丫从那边跑了过来,见了便道:“小姑,我爹从村里买了一头猪回来,家里正杀猪呢,四叔说还要杀一只羊,奶奶让你去请白善他们过来吃杀猪菜,一会儿关家人来,要过去领红包。” 满宝道:“红包是我领的,你们也要领吗?” 三丫颇为惋惜道:“我们没有,只有小姑你有,不过我听爷爷说,白善他们要是过来,应该也能拿一个。” 满宝辈分大,大丫出嫁,按照这边的规矩,亲家来下定的时候得给她封个红包的,不过两家下定的时候满宝不在家,所以今天得补上。 满宝平生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红包,想想还有些兴奋呢。 于是她立即去洗漱,三丫还帮着给她打了盆热水,她坐在一旁等着,“小姑,昨天晚上我娘说,我不把绸缎换回来的茶叶挣的钱给她,她就不让我读书了。” 满宝差点一头栽进脸盆里,她扭头问道:“那你爹怎么说?” “我爹让我别乱花钱,把钱存着,以后有用,然后就没说别的了,二哥悄悄跟我说,我娘说的不算,读书的事儿得听奶奶的。” 三丫道:“我娘说,我最好得学个本事,要么像大伯母一样做菜很厉害,要么像二姐一样会打算盘记账,将来嫁出去才不用下地干活儿。但我试过了,我觉着我做饭的手艺完全跟我娘一样,连我二姐都比不上。” “我刚才还在厨房帮忙来着,结果连五婶都嫌弃我。” 五嫂的脾气是家里出了名的好,她属于外柔内刚,别看心里很有主意,脾气却很软,如果连她都嫌弃…… 满宝同情的看着她道:“没事,这不怪你,都怪二嫂,这是遗传,没法儿的事儿。”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37章 时候到了 三丫并没有被安慰到,她道:“我算术其实还行,就是没我二姐厉害,可我昨晚想了一下,我觉着不管是大伯母还是二姐都没有小姑你厉害。” 满宝拧了毛巾一边擦脸一边好奇的看着她,“所以呢?” 三丫目光炯炯的看着她道:“所以小姑,我跟你学医术好不好?” 满宝眼睛一亮,“你这个想法不错呀。” 三丫见状便知道小姑是答应了,也兴奋起来,“我也觉着我这个想法不错,我都仔细的想过了,跟小姑你学医术,我娘肯定不会三天两头的念叨我没本事,再不让我读书的话了……” 满宝:“……所以三丫,你为什么想学医术?” “为了不干农活,为了可以继续读书吧,”三丫歪头仔细思索了一下,特别诚实,“种地太累了,我觉得我娘说的许多话都不对,但有一句话特别对,如果我没有手艺,不能和大姐二姐一样挣到钱,那我肯定要下地的,不管我嫁不嫁人。” “我倒是不怕插秧,撒种,割豆子,割麦子和割稻子,但我怕像我娘一样天没亮就要起来扛着锄头去碎土,锄草,吃了晚食后还要趁着天光去割麦子割稻子。像我们家还好,叔伯兄弟多,挑扛一类的重活儿轮不到我娘她们,可在别人家,女人也是要挑扛的。” 她道:“我怕那样。” 满宝愣愣的,她没想到三丫是为了这些,但也没什么不对,和她一样,目标明确。 只是目标不太一样而已。 满宝将毛巾晾起来,道:“那你可得好好的学了,学医很苦的,很费脑子,首先你得背很多的药材。” 三丫就抬着下巴自信的道:“我不怕苦,这世上还能有比种地更苦的活儿吗?” 满宝点了点头,她虽然很少下地,但也觉得种地很苦,也正因为苦,家里人总不让她下地。 她在自己的书架上翻了翻,翻出当年她手抄的那本《黄帝内经》,递给三丫道:“你先看这个,等以后去了药铺,我再教你认药材。” 三丫才算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徒弟,她现在带的几个,不论是刘医女、萧医女还是小芍,他们都有许多年的经验,至少常用药材他们是用全了的,并不用她教。 正抱了书喜滋滋的三丫一怔,问道:“我要去药铺?那岂不是要和小姑去京城?” 满宝点头,“你要跟我学医术,那一定要一直跟着呀,不然我怎么教你?” 三丫:……她只想着先背书来着,先得到一个名头再说。 不过,和小姑去京城…… 三丫有些心动,但还是踌躇不定,“这事恐怕得先问我爹娘。” 满宝不在意的道:“没事,回头我和二哥二嫂说。” 三丫眼睛一亮,高兴的道:“那谢谢小姑了。” 她抱着书要跑,看见一旁的木盆,干脆把书塞在怀里,端了水出门去倒。 满宝跑到隔壁大院去,大家正在忙活,烧水的烧水,准备案桌的准备案桌,一头猪和一只羊被赶在牛棚里,大家正围着牛棚看热闹。 他们家的两头牛已经被牵出去吃草了,所以大家根本不怕吓到牛,正指着棚里的猪和羊讨论起来要拿它们的肉怎么做着好吃。 小钱氏看到满宝便往她手里塞了一个馒头,便赶了她出去,“出去外面吃,一会儿要杀猪,太脏了,你们先出去玩着,等杀好了你再回来,到时候请白家的两位少爷过来吃饭。对了,白家大少爷的病好了吗?” 小钱氏正想说要不要把他也请来,满宝就道:“他不能吃这些东西。” “那算了,你先玩去吧。” 满宝便拿了馒头跑回屋,捡了两本书和一些纸张放进书篮里,把自己的笔墨砚台和册子也放进去,叼着馒头便提上篮子出门去了。 白善也刚起床没多久,正和祖母母亲吃饭呢,看到满宝啃着半个馒头进门,便扑哧一声笑开。 刘老夫人也忍不住笑,立即与她招手,“巧了,我们也正在用早食呢,快过来一起吃。” 刘嬷嬷便上前接过满宝的书篮,自有丫头下去准备一副新的碗筷上来。 满宝微微行礼便在白善下首坐下,白善给她拿了一个馒头,笑问:“你怎么被赶出来了?” 满宝道:“我家在杀猪杀羊呢。” 郑氏笑道:“你大侄女明天出门是吗?” 满宝点头,“刘祖母,郑姨,你们明天来我家吃喜酒呀。” 刘老夫人点头,笑道:“你大嫂上家里来请过了,明天我们一定去。” 刘老夫人看了一眼她的书篮,和俩人笑道:“快要过年了,偶尔休息一下没什么的,你们别太累着了。” 满宝表示他们一点儿也不累,要知道他们可是答应了道和要给他一本医册的,所以她得写,而白善也得抄。 刘老夫人就提了一句,两个孩子要用功,她自然不会拦着。 四人用过早食,满宝便起身和白善一起行礼告退,俩人一起去了书房。 郑氏见刘老夫人一直看着门外,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笑道:“母亲别担心,两个孩子乖着呢,他们互相监督着,不会调皮的。” 刘老夫人点头,“我知道,就是调皮也只是一时的,他们都很懂事。” 刘老夫人冲郑氏伸手,郑氏连忙扶住她,婆媳两个往花园里去,每天饭后她们都要走一走,已经习惯了。 刘老夫人沉吟了一下后道:“善宝也满十四,翻过年就十五了,他的亲事也该提一提了,你要是没意见,明日我就去和老周家提一提。” 郑氏连忙道:“我听娘的。” 刘老夫人便点了点头。 婆媳俩在京城时就谈过这件事,算是达成了共识,不过当时老周家没有家长在京城,而周四郎几个并不能做主,所以刘老夫人什么都没提。 郑氏悄悄松了一口气,心底有股喜悦的气散发不出来,和刘老夫人走了一圈后她没回屋去,而是转身去了厨房,亲自和厨娘一起做了许多的小点心,然后给满宝和白善端了一盘过来。 老周家很少做点心,因为这东西耗材多,又不经吃,主要是他们家里人太多了。 所以满宝最喜欢来白家吃点心了。 可也没有一次性能吃到这么多的,她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点心,然后眼睛闪亮的问郑氏,“郑姨,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338章 开心 郑氏点着她的鼻子笑道:“过年了不是开心的事吗?” 白善道:“往年过年母亲也没这么开心的呀。” 郑氏就捡了一块点心塞进他嘴里,“废话这么多,快吃你的吧。” 白善总觉得母亲不对,但又找不出哪儿不对来,只能默默地吃点心。 郑氏则没有理儿子,而是拉着满宝的一只小白手,满脸笑容的看着她,脸上的笑容要多和蔼就有多和蔼。 别说白善了,满宝都觉得不对,等她终于走了,就悄悄地和白善道:“你说,郑姨是不是有事要求我?” 白善:“我娘病了?” “我刚才仔细的观察过了,面色红润,气息也很稳,走路也稳健,没病。” 白善便也茫然了。 白二郎过来找他们玩时便见俩人凑在一起说悄悄话,脑袋都要碰在一起了,忍不住在门外便大叫道:“你们干嘛呢?” 全神贯注的俩人吓了一跳,齐齐抬头,脑门便撞在了一起,满宝没坐稳,这一撞便往后仰去…… 白善眼疾手快的伸手抱住她,扯了她一下,满宝就扑进了怀里。 见俩人公然抱在一起的白二郎:…… 俩人脸色通红的放开彼此,然后转身怒视白二郎,“你喊什么那么大声?” 白二郎自己都没生气呢,没想到他们先气起来,无言道:“光天化日的,我喊怎么了?我以前也没少喊呀,是你们自己躲在书房里做亏心事的。” 白善脸色越加红了,“你胡说什么,我们哪有做亏心事?” 白二郎:“你们都抱在一起了。” 满宝脸通红,“你闭嘴吧,我们在说悄悄话,你突然出现吓到了我们。” “什么悄悄话?” 俩人异口同声道:“不告诉你!” 说不告诉就不告诉,不管白二郎怎么问都不说。 白二郎心痒得不行。 俩人瞒着他的事情也不少,可前提是他自己不知道啊,不知道,所以不好奇。 可这会儿俩人明确有事瞒着他,他想装不知道都不行。 白二郎只能郁闷的坐在一旁看他们,“我还说约你们进城去看先生呢……” 满宝道:“我家杀猪了,还杀羊,我娘说请你们去吃杀猪菜。” 这个热闹,白二郎又想去凑热闹了。 “明天你家要吃喜酒,那什么时候去看先生?” “后天吧,”白善道:“正好家里准备了年礼,我们要给先生送去。” 白二郎点头应下,扭头问满宝,“我大哥能出门了吗?他也想去看先生呢。” “咦,往年白大哥很少去拜见先生的。” 白二郎:“……那是因为我大哥跟着我爹出门应酬的时候都能遇见先生,在席上就拜过了,不是你说的我大哥得清淡饮食吗?所以今年他不出门应酬了。” 白大郎每年回家都很忙,就是忙着跟他爹出去应酬的,相比之下白二郎就太轻松了。 过年基本就是在七里村,或是去他舅舅家吃吃喝喝玩玩,无比的自在。 说到此处白二郎还有些得意,“本来我爹想带着我去的,不过我没答应。我和祖母说,过了初七我们就启程上京去了,还想多一些时间在家陪祖母和母亲呢,祖母就帮我推了。” 白善道:“在家的时候也没见你多缠着堂祖母,还不是逮着空儿就往外跑?” “那也是你们带坏的。” 满宝不乐意了,“可不干我的事,我可是很乖的,从不贪玩。” 白善和白二郎:…… 因为快要过年了,村里很热闹,加上老周家又快要办喜事了,那就更热闹了。 村里是不是的传来一两声鞭炮声,他们一听就知道是有人买了一整串的炮仗拆开了给孩子们一个一个点着玩儿。 别说白二郎了,就是满宝和白善都有些坐不住,于是在写了两页医册后,三人便不由的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然后目光一对视,纷纷放下笔就跑出去玩儿。 他们已经长大了,自然不可能跟一群小孩子一起玩了,他们看见一群少年在田里和不远处的山坡上,便不由跑过去看热闹。 一群少年正在垒土灶,他们从山坡上捡下来不少干枯的木柴,然后把田里的土块搬来垒成了一个土灶,正烧火呢,此时火把土块烧得红红的。 三头和满宝同岁,但他却是跟着几个比他大的少年混的,看到满宝他们过来就丢下木柴跑过来打招呼,“小姑,你们怎么来了?” 满宝他们没玩过这个,似乎挺有趣的样子,便踮起脚尖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三头便小声道:“我们在烤鸡。” 满宝瞪圆了眼睛,就见河边几个少年手里拿着一串东西呼啦啦的跑过来,嘴上还欢呼着,等走近了他们才发现是大大的木棍上串着一只杀好的鸡。 几个少年手脚笨拙的把木棍架在土灶上,不太熟练的给鸡翻身。 三人也跟着其他少年好奇的蹲在一旁看,“这样不会烤焦吗?” 白善:“没有盐,会没滋味吧?” 白二郎:“哎呀,黑了一块了,火太大了……” 三人跟着凑了一会儿热闹,这才想起来问,“这鸡哪来的?” 人群顿时一静,大家都不由看向蹲着的三人。 三头嘿嘿一笑道:“小姑,是你们庄子里的长工卖给我们的,说是你们分给他们的鸡。” 今年过年,他们的确分给长工们不少鸡蛋,以及好几只鸡。 可这鸡,他们就算拿去卖也不会卖给村里的孩子吧? 满宝微微皱眉,正想问,白善便拉了她一下,看了一眼三头,满宝便忍下了,决定等回去再问三头。 三头却是纯凑热闹,这只鸡并没有他的份儿,何况家里还有杀猪菜吃呢,于是看鸡快熟了,他便和满宝他们一块儿回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三头道:“四十文买的,狗子说,他们要是不卖给他,他以后就带着人去偷鸡摸蛋,小庄子养的鸡鸭太多,肯定有看不着的时候,所以那些长工都不敢惹他们。” 满宝忍不住敲他脑袋:“那你还跟他们玩儿?” 三头道:“我不跟他们玩儿,他们也能买到呀,这又不干我的事,我凑热闹还能知道些消息呢,不然我哪儿知道他们这事?” 白善闻言好奇的看他,“你知道了怎么样?” “不怎么样,”三头理直气壮的道:“等回头我告诉爷爷,让爷爷找他们家去。” 那小庄子也有满宝的一份儿,老周头是不会允许村里的混子少年们欺负庄子里的人的。 在这方面,他说话比白老爷说话还管用些,最主要的是,白老爷是不会管这种事的。 三人一听,立即放心下来,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39章 送聘 四人走回到老周家,刚巧饭菜就做得差不多了,院子里摆了三张桌子,老周家的人和前来帮忙的人还在院子里忙活,忙着端饭菜,也忙着把肉割好,骨头剔了。 满宝看到案桌边上拿着刀正割肉的关辛,立即叫了一声,“姐夫?” 关辛回头对她笑了笑,“满宝回来了,你大姐在屋里呢。” 满宝立即拉了白善和白二郎进屋去找周喜。 三头也叫了一声“姑父”,跟着跑了进去。 周喜抱着孩子坐在椅子上,因为正在哺乳期,她还长胖了些,脸白了不少,也红润很多。 看到满宝她便笑出声来,招手道:“满宝回来了,快来看你外甥,这还是你接生的呢。” 满宝凑上去看了一下这白白胖胖的孩子,摸了摸他的脸后问,“大姐,你回来了怎么不让人去叫我回来?” “你姐夫休沐了,我今晚住家里帮忙,并不急着走,”周喜笑着和白善几人打了一个招呼,然后问满宝,“玩得高兴吗?” 满宝点了点头。 本来周喜应该明天才回来的,但她想着妹妹回来后她还没见过呢,过了年不知什么时候就又要走了。 所以她才提前过来。 周喜和关辛的孩子长得很好,白白胖胖的,他出生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大,这会儿更壮了。 他已经能坐能爬了,甚至扶着墙偶尔还能自己站起来,就是不敢走路。 除了眉眼有些像老周家人,脸庞简直跟关辛一模一样,脾气也像,听说不爱哭,还调皮得很,被满宝和白善白二郎连番捏了一下胖嘟嘟的脸颊也只是抬头看他们叽里咕噜的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话而已,既不哭,也不生气。 老周家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就是五头、六头和七头八头,堂屋里不好坐,也为了沾福气和讨个好兆头,钱氏把五个孩子全抱到大丫的房间里,把他们放到床上,让他们自己在床上爬。 白善几人在屋里站了一会儿就移到满宝的房间。 满宝的房间比较宽敞,内外用一竹屏风隔着,外室既是待客室,也是书房,三人在她的书架上翻了翻书,看到她架子上添了不少奇趣的竹子编的东西,便拿起来看。 三人在这边自得其乐,隔壁大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三丫从外面跑进来汇报,“小姑,关家来送聘礼了,奶奶让你过去呢。” 三人便放下东西跑出去看热闹。 三丫顺手把满宝的房门给锁起来了,老周家基本上只有两个地方是需要锁起来的,一个是主屋,另一个就是满宝的房间里。 前者是老周家大部分资金藏匿地点,后者嘛,谁也不知道满宝屋里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尤其这边是小院,一个错眼可能就被人给摸了,凡是家中客人一多,这个房间是必要锁起来的。 三丫锁了门就拿了钥匙跑到那边找她娘,把钥匙交给她。 冯氏收了钥匙后问道:“窗户关了吗?” 三丫:…… 冯氏就点了她的额头道:“真是个憨子,那不关窗管什么用?去关窗。” 三丫只能又跑回去关窗。 虽然老周头邀请关里长过来一起用饭,但关里长是不可能的,送聘礼是年轻人们的事,所以今天陪着关咏来送聘礼的除了他叔婶和家的两个兄弟外,就是一些堂兄弟和族里的青年了。 其实也没多少,一共是六台,却是这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聘礼了,不少人跟着跑来看热闹。 媒婆摸出一个袋子塞给关咏,推了一把脸色通红的他道:“快去给叔伯兄弟,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们发糖。” 关咏依言而行,外面早等着的少年和孩子们立即挤进门来凑热闹,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什么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反正就是你说完,我接着说,反复说。 关咏塞给他们糖,孩子们拿了糖便起哄着散开了。 关家可能预料到了老周家这边人会很多,因此准备的糖还真不少,至少不至于丢脸。 老周头见关咏跟个傻子似的往外发这么多糖,便叫来看热闹正起劲的二头,“把你姐夫领进来了,让三头去把外头那些小子带走,玩得差不多就行了。” 二头便笑着去找三头,很快就把关咏给领了进来。 和周大郎小钱氏说话的关二郎夫妇二人也进来和老周头钱氏见礼。 满宝早站在钱氏身后了。 双方一坐下,关二郎就将聘礼的单子送上,并道:“前两天家里进城买了间宅子,离县学不远,虽只有一进,却带了个不小的院子,等侄媳妇进门可以陪着阿咏去县城里读书,也好照顾些。” 老周家这边一听便知道他们的意思,点了点头后表示,他们家心疼闺女,所以给大丫陪送了一间铺子,正好,关咏在县里读书的时候她也可以继续经营铺子,倒也能补贴一下家里。 双方之前商量的事情正式过了明路,周关两家都很满意,于是关家将婚书交给老周头,要是没意外,明天他们直接上门迎娶就行了。 正事谈完,关二郎媳妇也看到了站在钱氏身后的周满,她扯了扯关二郎后面向钱氏笑道:“婶儿,这就是大丫的小姑吧?长得可真好。” 钱氏笑着应是,将满宝从身后拉出来,“这是我小女儿。” 关二郎媳妇就摸出一个大大的红封交给关咏,关咏接过,红着脸上前交给满宝,但看着她有点儿说不出口。 关二郎媳妇连忙替他说,“小姑也沾沾大丫和阿咏的福气,将来找个如意郎君。” 一旁的白善和白二郎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红包场面,都忍不住抿嘴而笑。 满宝拿了红包也喜滋滋的,脸上也有点儿羞,她接了红包点头,钱氏看了忍不住悄悄掐了她一把,她连忙回神,照着她娘教她的话说,“你和大丫以后好好过日子,互相尊重扶持,白头偕老。” 关咏恭敬的应下了。 钱氏这才把满宝拉到身后,让厨房准备摆饭了,小钱氏则和关二郎媳妇去大丫的屋里看一下她。 大丫的屋里有不少人,除了周喜和五个孩子,便是和大丫玩得好的姑娘了。 关二郎媳妇拉着大丫说了一会儿话便被请到大院用饭,出门的时候看到周满和几个少年围在一起说话时忍不住顿了顿。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40章 嫁娶一 关家送来了聘礼,吃过饭后就告辞离去了,他们家今天也忙,和老周家一样,他们也要准备第二天喜宴的菜。 回到关家,关二郎媳妇就没忍住道:“周家的小姑长得可真好看,也不知道谁家有那个福气娶了她去。” 说这话的时候,关二郎媳妇忍不住目光炯炯的看着公公,正要继续开口,关里长便道:“你别想了,别说你家,就是我们家都说不来她,虽然她亲生父母没了,但亲爹也是被皇帝嘉赏过的义士,还是追赠的绵州牧,就是要嫁,她也是往州县那里嫁的。” 关二郎媳妇就颇为惋惜的住口了。 关大郎媳妇也没见过满宝,不由小声问妯娌,“很好看吗?” 关二郎媳妇点头,“比他们家所有人都长得好看,主要是不止好看,她站在哪儿就比别人多注目两分。” 关里长道:“那是读书读出来的。” 他扭头看向关咏,道:“别看你这小姑年纪小,读书却厉害,周家下一辈的孩子读书识字都是她往外带的,以后你媳妇进门,对那边得尊敬些,别看她年纪小就怠慢了,知道吗?” 关咏乖巧的应下。 关里长满意的点头,和两个还在关注相貌的儿媳妇道:“周满长得好看是因为像她爹,老周家孩子都长得好看,以后阿咏的孩子也会好看的,等新媳妇进门就让她和阿咏搬到县城去,抓紧给家里生个孩子。” 关咏脸色通红,关大郎媳妇高兴的应下,关二郎媳妇却觉得这话题搬起来似乎砸了自己的脚。 哪有新媳妇一进门就搬到县城的? 不过老周家的颜值的确是没人怀疑的,老周头年轻时就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看,他的子孙将这份好看又更进了两步。 大丫以前年纪小,吃得不好,又经常下地,所以又黑又瘦看不出什么来。 但这几年她先是在学堂里读过一年书,后来又去县城铺子里干活儿,家里日子虽时好时坏,但吃上却没短过。 所以她现在身材匀称,又白了许多,乌黑的头发一散下,只是坐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美好感觉。 周立君估计预料到了大姐要出嫁,因此也托满宝带回来了礼物。 是她和邱培走街串巷买的胭脂,听说京城好多小姑娘都喜欢用。 一大早,大丫醒来后便开始洗漱用早饭,然后就开始穿家里早就备好的嫁衣,等坐在梳妆台前,一家人就对着几盒胭脂犯难。 最后还是满宝跑去白家把郑氏拉过来帮忙。 农户家的女孩儿出嫁会修眉、绞面、盘发和在嘴唇上点一点胭脂,再多的就没有了。 便是修眉和盘发也是那几种样式,很少会有人去钻研。 郑氏自己就会化妆,除了绞面不会,她全都会。 所以等大丫绞面完毕,郑氏就给她修眉毛,一边修一边教她以后怎么给自己修,然后给她打胭脂。 至于盘发,郑氏没有来,而是小声道:“这得有福气的人来做才好,我就不插手了。” 七里村里最有福气的人是谁? 以前人选挺多的,但现在,公认的最有福气的,除了河对岸的白太太,那就是钱氏了。 钱氏也不去请人,笑着上前,在郑氏的指点下给大丫盘了一个别致的发型,然后将给她准备的金银头饰小心的扎在头上。 满宝掂着脚尖站在人群后面看,因为围着大丫的人太多,她只能勉强看到一些。 郑氏退出来看到她掂着脚尖的模样,忍不住一乐,伸手牵了她出去,“现在人多,等她打扮好人少了你再进去吧。” 的确,这会儿屋里好多人,不仅她娘和嫂子们在里面,舅母她们也都来了,还有村里好多婶子和嫂子,还带了些孩子来摸一摸大丫的裙摆沾福气和送福。 以前周喜出嫁可没有这么热闹,甚至她几个哥哥结亲也都没这么隆重的。 外头已经逐渐来的亲朋也看到了老周家喜事的变化,有机敏的便悄悄道:“老周家日子还真是越过越好了。” “前两月不是还说为了满宝把家底都掏空了吗?” “谁知道呢,听说满宝现在可厉害了,在京城能进宫看到皇帝呢,还给宫里的贵人看病,贵人一高兴,就赏了她好多东西。” “都有什么东西?” “那可多了,说不来,说不来。” “切,你是不知道吧?” “谁说我不知道的,昨天老周家杀猪我过来帮忙了,周四和我说的,皇宫里的贵人特别大方,什么金饼银盆,绫罗绸缎,随便满宝拿。” “真的呀?” “那还有假?反正听说老周家现在不差钱,对了,昨天周四还说京城的贵人就喜欢我们这儿的苦茶,还想收一些送到京城去,这样大家一起挣钱呢。” 挣钱的话题大家显然更感兴趣,闻言立即道:“真的假的?就山上那些苦叶子?除了我们,还有人喝?” “外头的茶不是比我们的好喝吗,怎么和我们买苦茶?” “谁知道呢,周四说贵人们的口味不一样,比如外头的贵人就不爱吃肉,整天喊着要多吃菜蔬,这不是笑话吗,这菜蔬能有肉好吃?” “就是,吃肉才能长膘,那些贵人有钱,偏希望往穷了的讲究。” “哎呀,我是说那苦茶他打算怎么收?” “这个不知道,周四郎只说想收,他也没说一定要收呀。再说了,我家也没有呀。” 往年吃茶,想喝的时候上山揪一些下来炒一炒就够用好几个月的了,没有就不喝呗,所以家里积存的还真没有。 “你个憨子,开春之后那些茶树就冒芽了,不到清明就能采一拨,你就不会多问一句?” “这两年周四在外头人脉很广呀,村里多出来的姜还都是他带着周二郎销出去的。” 那边在议论纷纷,这边大丫屋里的客人总算是散了一些,满宝和三丫总算是可以进去了。 满宝看到打扮一新的大丫,惊叹不已,“大丫,你可真好看。” 大丫低头抿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擦了胭脂的脸越发红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41章 嫁娶二 三丫也觉着好看,她从怀里掏出一朵珠花给大丫,“大姐,这是我送你的。” 和几个哥哥姐姐老早就开始挣钱不同,三丫是很穷的,她值钱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小姑送的。 所以她只能转送这些东西。 大丫知道这是她的心意,伸手接过,红着脸点头。 三人正在屋里说话,四头从外面跑进来叫道:“小姑,白善少爷他们来了,问他们能不能进来。” 白善他们大了,又是外男,自然不好进来,满宝跑出去见他们。 白善看到她出来便笑着把手里的书递给她道:“这有两本书和我记的一本经义,送给你侄女,算是我给的添妆。” 白二郎也给她两本书,“这上面也有我的注解呢。” 满宝高兴的接过,代大丫谢过,将书拿进去交给大丫。 满宝看着这书若有所思起来,“书于你们来说的确重要,我们应该记在嫁妆单子上才是。” 三丫点头,“对,一本书可贵着呢。” 满宝就去找她大哥,要来嫁妆单子将书给添了上去。 三丫帮大丫把书放进箱子,她刚放好,外面便远远的传来了鞭炮声,四头又从外面跑进来汇报,“新郎官进村了……” 话音才落,小钱氏从外面进来陪大丫,让满宝他们跟着去看热闹了。 关家请了喜轿,七里村的村民还是第一次看见喜轿进村迎新人的,孩子们都很好奇,跟着前后欢呼,簇拥着迎娶的队伍到了老周家门口。 二头被顶在了最前面,满宝是长辈,不好上前,便把白善和白二郎推上前去,在后面给他们出主意为难关咏。 关咏似乎知道老周家会为难他,特意请了他两个同窗来帮忙,但还是做了三首诗,又被刁难了好多话才被放进去。 老周头和钱氏已经坐在高堂上,小钱氏扶着大丫进堂屋,关咏偷偷抬眼看了一下周立信,对上她羞怯的目光,也忍不住脸一红,微微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 两个新人站在一起,先跪下拜别了祖父母,这才转身面向坐在侧首的周大郎和小钱氏,也跪下拜别。 周大郎便是早已有准备,也不由激动的红了眼眶,这可是他第一个成亲的孩子呢。 小钱氏照例叮嘱了大丫一些话,便帮她把盖头放下,然后让二头背出去了。 大头不在,二头虽是堂弟,却比三头大好几岁,所以最后决定由他把大丫背出门,然后他还要带着三头去送嫁呢。 满宝对送嫁很感兴趣,可惜她辈分大,不能去,只能送到门口,看着他们走远。 白善和白二郎也很感兴趣,但满宝不去,他们又不是周家的亲属,总不好跟着去。 因此只能和满宝一起站在大门口看着他们吹吹打打的走远,一脸的惋惜。 和二头他们一起送嫁的人还有村里的青年,他们负责抬着大丫的嫁妆,也是六台,正合关家送来的聘礼数。 为怕二头年纪小不经事,钱家那边的表哥们也跟着去了一堆,他们会观礼,用完晚食才回来。 新娘子一送走,老周家这边便摆下桌子用饭,白老爷和白太太也过来祝贺,更别说一向与他们走得近的刘老夫人和郑氏了。 新娘子一走,刘老夫人便对一脸感慨的钱氏笑道:“你孙子辈都开始嫁娶了,这可是大福气,今日得讨你一杯水酒喝。” 钱氏自然谦虚一两句,觉得她的福气还是比不上刘老夫人。 他们是坐在堂屋里的主桌上用饭,刘老夫人便笑着提起白善的婚事,“……他也就比你这大孙女小三两岁,也算大了,我正愁他的婚事呢。” 她笑道:“我记着满宝就比善宝小一岁吧?” 钱氏心中一动,看着笑眯眯的刘老夫人点头,笑道:“是啊,两个孩子就差一岁。” 她往外看了一眼,见满宝和白善他们坐在一桌上,正端着碗一起吃饭呢,俩人也不知道说了什么,都齐齐眯着眼睛笑起来,眉眼弯弯的,似乎很高兴的样子。 她心中急转,面色却没变,只是和刘老夫人笑道:“只是老夫人也知道我们满宝的身世,家里不免多宠她两分,所以现在还跟个孩子似的,她爹怕是也不舍得她那么早就嫁出去。” 刘老夫人点头,“是啊,善宝要读书,怕也得好几年才好娶亲,只是现在好孩子难得,所以想着先给他定下个合适的,以后性子稳重些了再娶亲。” 钱氏连连点头,笑道:“是这个道理。” 双方点到即止,都没有就这个话题多说,一旁的白太太听了全场,一下就知道了。 晚上回去就忍不住和白老爷道:“婶婶这是想替白善求娶周满吗?” 白老爷早知道了,应了一声。 白太太还有些惋惜,“其实我们二郎也不错的。” 白老爷差点从床上摔下去,他扭头看向白太太,问道:“你想什么呢?现在他们三个一起读书,你儿子都被欺负成什么样了?” 白太太不以为意,“二郎调皮,本来就需要一个压得住他的媳妇,这样日子才能过得好。” 白老爷惊奇得不行,“你不是素来最疼儿子的吗?” 白太太点头道:“是啊,所以二郎得娶个能干的,这样他才能想玩就玩。” 白老爷:…… 他翻了一个身道:“别想了,周满看不上你儿子。” 白太太不甘愿了,嘟囔道:“二郎有什么不好的?” 白老爷毫不客气的翻了一个白眼,“他再好,能有白善好吗?” 白太太赌气道:“我也没说就去说这门亲事,你急什么,难道我还能去和婶婶抢吗?” 白老爷知道再说下去就要吵架了,于是沉默不语。 但今天这件事显然勾起了白太太的心思,她推了推白老爷道:“二郎年纪也到了,你看白善都说亲了,他是不是也要开始准备了?” 白老爷思索起来,“就是没有合适的人家呀。” “你看我娘家那边的……” “别,”白老爷立即道:“大郎这边已经拒绝了,总不能就紧接说二郎吧?” “有什么不可以的,你说大郎要走仕途,想娶个官宦家的小姐,我认了,但二郎为什么不行?” 白老爷就幽幽地道:“你是不是忘了,现在二郎还是太学的学生呢,比大郎在的四门学还厉害些。” 白太太一怔,她还真忘了。 她拍了拍脑袋,嘟囔道:“他这学上的太容易了,我总不太有感觉。” 白老爷:……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42章 说亲一 钱氏也在和老周头说满宝和白善,她低声把今天刘老夫人说的话说了,道:“听老夫人的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大唐绿帽王
阴影帝国
老师,喘给我听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赘婿
御用兵王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