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186章

第186章

,也是昨天晚上他刚下车有些晕,又听陈表哥你夸他,他一个没忍住就嘚瑟起来了,所以……”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十一点半左右 ☆.第1320章 忽悠(九月月票加更4) 白善细细地给陈博数了一下白二郎钱的去处,比如,“他以前在益州城的时候,花钱没个数儿,当时存的钱就去了不少,后来去京城就更过分了,你看到昨天我们骑回来的小马了吗?那都是我们在京城的马场里花了高价买的,还有我们的衣裳,配饰,这些都花销不少。” 陈博愣住,“不是说你们考进了国子监,姑父很高兴,放话说零用钱管够吗?” 别说白善了,就是白二郎都一脸的一言难尽。 这会儿白善更不心虚了,理直气壮的道:“陈表哥,你也不看这京城距离七里村有多远,堂伯给京城送钱,那都是三月一送,算准了的,他是说零用钱管够,但送的就这么多,你不就得在那个范围内管够的花吗?” 陈博:…… 这一点儿跟他外祖父太像了,陈博颇有同感的看向白二郎,表示理解。 “除了这些花销,还有请客吃饭,”白善叹气道:“在京城,我们是乡下去的小子,要跟人交际,是不是得请客吃饭?” 陈博点头,没错,他去绵州时也是这样,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时候。 “所以我们的钱花的都有些快,算起来,二郎比我还节俭些呢,你看我,庄子的收益我们三人一人一份吧?我祖母给我的钱也不少,结果我买马的钱还是和他借的呢,现在也没还上……”白善一脸的不好意思,“所以陈表哥,他倒是有心想借你足额的钱,但也拿不出来……” 白善推了一把白二郎,“你快说,你前天晚上是不是吹牛了?” 白二郎:“……是。” 陈博一脸无言的看着白二郎。 白善轻咳一声道:“他素来糊涂,自己具体有多少钱都不算的,只知道每年庄子的收益都不少,加上堂伯给的钱也多,可昨天中午和陈表哥分开以后我们自己去数了数剩余的钱,咳,没多少了。” 他瞥了一眼白二郎道:“可他又不好意思说,所以……” 陈博一脸沉痛的拍着白二郎的肩膀道:“二郎,你没钱直接和我说呀,我们是表兄弟,难道我还能怪你啊?” 白善连忙道:“这不是怕在陈表哥面前丢脸吗?毕竟你难得有一次开口让他帮忙。” 白二郎迟疑的点头。 白善察觉到了,暗暗瞪了他一眼后继续一脸真诚的拉着陈博道:“不过我们算过了,他还剩下二百四十三两银子,我们打算过年的时候要买些东西孝敬先生,这或许要去一些钱,回京城后也要宴请同窗和朋友,一开始花销也可能大点儿,但留下四十两也差不多够了,毕竟堂伯那里还给了一些零用呢,实在不够到时候再想办法,所以剩下的二百零三两可以借给陈表哥,陈表哥,你不会嫌弃吧?” 还有零有整的,陈博当然不会嫌弃了。 虽然与自己预期的相差太大,但他还是伸手拍了拍白二郎的肩膀,表示了理解,并表示他就借二百两就好。 白善和白二郎齐齐松了一口气,然后表兄弟三个就友好的坐在一起聊起天来。 白善不动声色的和他道:“陈表哥,我看外头有很多人做生意一开始都是租铺子,这样银钱周转得比较快些,等挣了钱再换铺子就是,只要招牌不变,口碑又好,客人不会丢失的。” 白二郎连连点头,也刺探道:“所以表哥,你有没有想过租铺子?” 陈博皱眉思考起来。 白善点到即止,拉着白二郎起身道:“陈表哥,这做生意的事我们也不懂,既然你已经定了主意,不如找空可以问一问家里的管事,或者请教堂伯也可以,他们见识多,认识的人也多,说不定能给你一些帮助。” 白二郎点头,道:“表哥,那二百两回头我点出来,等你走了给你?” 陈博立即回神,揽住他的肩膀道:“不用,你现在给我就行,对了,大表哥知不知道你缺钱的事?” 白二郎眼角的余光瞥向白善,点头道:“知道。” “那你能不能和大表哥借一些钱来给我?” 白二郎这会儿都不用看向白善,直接摇头,“我可不敢找我哥借,他知道我和你吹牛要借你八百两的事就把我骂了一通,而且他也没多少钱,他花销虽比我小,可手上却只有我爹给的零用,可存不下什么钱。” 陈博便叹气,“没想到表哥比你还穷,姑父这样可不公平呀,怎么给你庄子,没有给表哥庄子呢?” 白二郎:…… 白善以一脸看白痴的目光看着陈博。 陈博反应过来自己说了蠢话,立即拍着白二郎的肩膀乐哈哈的打圆场道:“二郎你别介意啊,表哥这是秃噜了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了。” 白二郎呼出一口气后摇头道:“没事。” 他道:“那我回去给你拿银子了,你在这儿等我。” 他和白善走回自己的院子去,等左近没有下人了,白二郎才呼出一口气,摸了一下胸膛道:“真是奇怪,骗他我竟然一点儿也不愧疚。” 白善忍不住拍了一下他脑袋,“愧疚什么呀,赶紧数银子去。” 数银子这种事,尤其是数别人的银子,白善和满宝最喜欢了,于是齐齐跑到他的屋里帮他数钱。 一锭十两银子,一共要数出二十锭来。 因为从八十锭减少到了二十锭,白二郎不怎么心疼,数的还算爽快,数完以后放在一块布上,一会儿包了给他送去。 然后白二郎就冲白善伸手,“你欠我的钱呢?” 白善就拍了他的手心道:“急什么,等他走了就还给你,不然家里下人这么多,万一传到他耳里,你们关系再坏可就不关我的事了。” “好吧,等他走了再还。”白二郎盯着这二十锭银子问,“你们说,这二十锭会不会打水漂?” “不会,”白善笑道:“八十锭有可能,毕竟数目不小,二十锭嘛,你舅母都能拿得出来,将来他就是全亏了,你外祖家也会替他还了这一笔的,总不能看着孙子坑外孙吧?” 白二郎就放心了。 ☆. 第1321章 心疼(九月月票加更5) 而此时,陈太太正拉着白太太再度提起两个孩子的婚事。 白太太虽然很意动,却还是没有一口应下,孩子的婚事是大事,丈夫和婆婆还没给准话呢,而且大郎刚回来就生病,她还没来得及问过他的意思。 和白二郎从小是在他们溺爱中长大的不一样,白大郎从小是白老爷带着的,稍大一些就送出去读书,后来更是为了他专门请了庄先生来教。 再大一些又送到县学,没过多久更是直接又从县学送到府学,也就白老爷因为常要出门,所以每个月都会去府学那里看他。 白太太是很少看到长子的,她心里既疼爱他,又有些生疏和敬畏。 和对白二郎不同,她可以抱着二郎殷殷叮嘱,也可以揪着二郎的耳朵训他,还可以搜了他房间里的银子代为保管; 可是对白大郎,她却做不来这些事,她更多的是和他有商有量的来。 他毕竟是长子,白太太一人是决定不了他的婚事的,所以她没有一口应承下来,却也打算晚上回去要和白老爷好好的商量一下了。 快要过年了,大嫂也不可能在这里住太久,她本来就是带着侄子和侄女过来看她的,再过两天也该回去了,所以这事要不要定下总得给人一个准话。 结果晚上回去,她才开了一个头白老爷就拒绝了。 白太太震惊,“先前和你提的时候,你不是没反对吗?” “嗯,”白老爷应了一声后道:“我就是突然想起一事,大郎以后是要出仕的,我们家在朝中没什么人脉,恐不能给他助力,所以我想给他娶个官宦家的淑女。” 白太太一听,忍不住坐直了身体,眼睛亮闪闪的问道:“有人选了?” 白老爷:…… 他不自在的轻咳了一声,含糊道:“差不多了,还没定呢,等拿定了主意我再和你说,不过大舅兄这边还是回绝了吧。” 他道:“我们两家本来就有亲,结不结亲那边都是他外祖家,这岳父家还能比外祖家亲吗?” 白老爷一脸正直,“所以没必要亲上做亲。” 白太太点了点头,却也为难,“那怎么回绝呀,大嫂提了两次了,我前两次都没回绝。” 白老爷想了想后道:“你就说你上道观去算过了,大郎不宜早婚,还得再等两年呢,总不好让我们这边耽误了孩子。” 白太太:“那我明天还得上道观一趟了?” “去吧,去吧,”白老爷道:“还可以带大嫂上去走走,正好,大郎病了,你给他捐些香油钱,让天尊老爷保佑他早些痊愈。” “也是,”白太太一脸深沉,“这孩子一回家就病成这样,别是在路上招了什么鬼祟吧?” 白老爷没想到妻子的发散力这么强,他直接躺到床上,拉起被子盖住自己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你别乱说。” “还不语怪力乱神,那你让我去拜天尊老爷算怎么回事?” 白老爷一想还真是,他怎么没把这两件事算在一起呢? 他揉了揉额头道:“对,你说的都对,就照着你说的办吧。” 白家的这件事就这么了了,老周家的事却才起来。 满宝躲在白家吃了午食,过了下午茶,连晚食都是在白家吃的。 吃完晚食四人还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满宝这才给白大郎扎了今天的最后一遍针,开了药后方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一回家就被老周头和钱氏提溜到了正房里坦白从宽了。 老周头下午从里长家里回来知道了这绸缎的价值后就一直想要三丫去白家把满宝叫回来问话。 结果钱氏愣是把人拦住了,一定要等满宝她自己回来,结果这一等,天都快要黑了。 老周头瞪着眼睛坐在床上,“你真是,越来越不着家了,这天要是不黑,你是不是还打算在白家过夜呀?” 钱氏拍了他一下,“你小声些,这话好听吗?” 老周头瞬间就收了声儿。 满宝一边给他倒水喝,一边道:“爹,你这话是矛盾的,天不黑,又怎么会过夜呢?” 钱氏也瞪满宝,“你少插科打诨,你爹不揍你,小心我揍你。” 满宝就缩了脖子,她还真怕她娘。 老周头哼哼了一声,问道:“我问你,这绸缎值多少钱一匹?” 满宝道:“给爹和娘的都是宫里给的,卖出去的话,五六十两一匹吧,可要是想买,估计得一二百两,还不一定能买的着。” 老周头就捂住胸口道:“太黑心了,这做买卖的心怎么这么黑,这一进一出就白赚这么多钱了?” 满宝点头。 “那咱就不能直接卖给那些要买的人?” 满宝叹息的摇头,“我们试过了,那些人不信呀,信了的,不买呀。” 老周头:“……为啥?” “不信的人想买,可他们只从那些大布庄里买,我们说破天去他们也不信;信了的呢,家里也不缺这些布料,就是缺,他们也不从我手上买。” 这下连钱氏都不懂了,和老周头一起问道:“为啥?” 满宝一言难尽的道:“因为那料子是有数的,宫里赏赐给我的料子,在一些人家的后宅不是秘密,若和我买了去做衣裳,她们出去赴宴可能反而会遭人笑话,而且卖御赐之物好像不太好……” 满宝小声道:“我和白善查过律书,上面并没有明文禁制卖御赐之物,可似乎又有这样的规矩,买卖御赐之物是犯法的。要是有人告官,就算不被打,申饬一番是肯定的……” 所以她和二丫才觉得风险太大,收益又太小,没必要为了一堆布料操这么多心,所以才放着的。 反正这些布料能当钱用,在京城,因为它是御赐之物有许多限制,那以后带出京城去用不就是了? 出了京城,谁知道她周满是谁,谁又知道她手上的东西是御赐之物呢? 只说是和贡品一样好的绫罗绸缎不就行了?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也用手背摸了摸那绸缎,然后庆幸道:“幸亏我昨天没来得及和你娘说把布裁出来做新衣,不然这一二百两就毁了。” 他强调道:“一二百两呢!”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322章 勉强同意(九月月票加更6) 满宝:“……没有这么多,人家买,最多给个百八十两。” “那也贵,一个宅子呢,你穿在身上不嫌重呀?”老周头和钱氏道:“收起来,以后找机会换成钱。” 这么重的衣服穿在身上,他怕把脊骨给压弯了。 满宝:……她不乐意说出布匹的价钱就是怕这种情况。 满宝转了转眼珠子道:“爹,大丫的婚期定了吗?” “定了,大年二十九的喜宴,第二天就过年,她进门能歇上两月才开始农忙。” 钱氏这才想起来问,“怎么定了这个日子?” “那没办法,除了二十九,就只有正月初十的日子好了,”老周头理直气壮的道:“年后才娶亲,省了他们回家过年的一次礼,像什么话?而且进门太晚,离着农忙近,对孩子不好。” 钱氏:……你就是心疼那一次礼吧? 满宝却喜滋滋的又给她爹倒了一杯水,然后赞道:“这个日子好,成亲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正好一家团圆,多喜庆呀。” 老周头瞬间笑眯了眼,“是吧,满宝都说好,我就是觉着这个日子喜庆才选的。” 满宝趁机道:“爹,那你有没有和媒人说定嫁妆?我想把县城里的那个铺子给大丫做陪嫁。” 老周头直接把嘴里的水给喷了,“你说什么?” 满宝跳到一边避开了,扯起自己的袖子给他擦脸上的水,“爹,那铺子不就是一匹布的事吗?我都已经给大丫两匹布了,还在乎多送一匹吗?” 老周头扭头看了一眼床上的绸缎,竟然觉得她说的有点儿道理。 他立即摇头甩掉脑海中的想法,对满宝瞪眼道:“不行,这布料放着不能生钱,可铺子却是可以生钱的,你知道每个月那铺子的收益有多少吗?” 老周头道:“比我们在地里干活儿可强多了。” 满宝便笑道:“这个您放心,我都和大嫂说过了,这铺子虽然给大丫做陪嫁,但还是大嫂在做,每个月依旧要交一份到公中的。其实就是铺子记在大丫名下而已。” 老周头才不信她呢,但他也知道,论口才他比不过她,于是干脆把头扭到一边去,拒绝再听她说话,“反正我不管,当初这铺子是你买的,你嫂子记在了你名下,说好了等你出嫁的时候给你做陪嫁的。” “可爹,我现在这么厉害,能挣很多钱了,又不在县城里,要这铺子没多大用处呀。” “你以后总要回家的吧?”老周头这才想起这事来,“对了,今日光顾着去大梨村了,你这两日净往外面跑,我倒忘了问你,你年后还要再去京城?” 满宝:“……爹,六哥他们还在京城呢,我们要丢他们在京城吗?” 老周头就摸着烟枪沉思起来,道:“当初我也不知道那事要怎么解决,你们说要去京城,我稀里糊涂的就让你们去了,你们说要买铺子,那也就买了,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京城距离七里村还是太远了,来回一趟得要十几二十天呢,你小叔……你亲爹的冤屈既然已经平了,那还是回家里来吧。” 他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有本事,回村里没有施展的地方,但可以去益州,去绵州呀,那儿也大,也富贵,而且离家还近,咋样?” 满宝一脸严肃的道:“爹,我现在接了给皇后和太子治病的活儿,说好了请一月的假的,我要是不回去,太子是会杀人的,还牵连家里的那种。” 老周头张大了嘴巴,这才想起来,“对,你给太子和皇后治病来着,这些绸缎就是治病得的赏。” 他愁起来,“京城那么大,就没一个大夫能接你的手?” “我会他们不会的东西。” 老周头就看着满宝叹气,“我闺女现在都这么厉害了。” “好了,说着说着你又念叨着让孩子回来的话,这半年你都念叨多少次了?”钱氏道:“孩子出息是好事,你还真想他们一辈子都跟你似的缩在这村子里?” “缩在这村子里有什么不好的?你没听老五说的那什么什么爹娘在,不远游的话吗?” “他那不是想爹娘,他那是想媳妇!”钱氏戳破他的幻想,道:“而且,不远游爹娘就过得好吗?你一辈子倒没去过太远的地方,结果爹娘过得好吗?劳累了一辈子,福还没享呢就没了。” 钱氏道:“可你现在,你想穿棉衣有棉衣,想穿绸衣也做得,隔三差五的有顿肉吃,这些都是哪儿来的?光靠种家里的那些地能有吗?” “怎么没有,麦种就是地里种出来的。” “要是没有满宝和老四,那不是麦种,只是麦子!”钱氏道:“卖出去也是最多也就三十来文一斗,也就让家里饿不死,又存下些药钱而已,能抵什么用?” 老周头便不说话了。 满宝乖巧的坐在凳子上等父母吵完,现在见他们吵完了便抬头叫了一声,“爹——” 老周头背过身去不理她。 钱氏就做主道:“让大丫拿出一匹彩绢来,那铺子就记在她名下去,回头我们和媒人说一声,既然我们陪嫁了铺子,那关家就得他们小夫妻俩在县城买个宅子,到时候给他们夫妻两个住。” 老周头这才回转过身来,皱眉道:“真给呀。” 钱氏就横了他一眼道:“换你一匹彩绢了。” 可那彩绢也是满宝给的。 话在老周头舌尖绕了一圈儿,他到底没说出来,只是沉吟了一下后道:“也行,大丫这两年也很少下地干活儿了,孙女婿在县城读书,留她一个人在村里也不好,年轻夫妻还是要多相处才是。” 见他转过弯儿来了,钱氏这才满意,给了他一个笑脸,“也没几天时间了,明天让老大去找一下媒人,把这事给定下来。” 老周头点头,想想还是有些心痛,他叹了一口气,然后看着床上的绸缎道:“要是能拿去换一间铺子就好了。” 满宝心想:谁那么傻会用一间铺子换一匹布呀? 县城里可没有这样败家子的人。 不过她嘴上安慰的是,“爹,家里也就大嫂能开铺子,你再换一间来也没人会经营呀。” 老周头便转变成了对几个儿媳妇的不满,“也真是怪了,五个儿媳妇,她们看着也都挺机灵的,怎么饭菜就是做不出来老大媳妇的味儿呢?” 不然家里也可以在县城多开几间铺子了。 ※※※※※※※※※※※※※※※※※※※※ 作家的话 天呐,你们为啥要这么想不开呀,看看标题,亲爱的们,你们看看标题,我还在加更去年九月的月票,所以为什么还要大额的打赏 为什么要互相伤害,我们不是彼此相爱吗? 说好的不打大额的打赏了呢? ☆. 第1323章 说定 连老爹都同意把铺子给闺女做嫁妆了,周大郎自然更没意见了,所以第二天他抱了一匹彩绢给老周头,转身就出去找媒人了。 十里八村,别说镇上,就是县里都很少有人家嫁闺女会陪送一间铺子的,所以媒婆一听周大郎的话,早食一吃完就去了大梨村找关里长。 关家也没分家,这个时代,只要不是有仇,一家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不然不会分家的。 豪富和权贵之家是弱的要依附强的,强的需要用弱的,所以不分。 而普通人家更分不起了,分家之后的劳役和赋太过沉重了。 所以劝人分家,天打雷劈。 里长家虽然是里长,但也要服劳役的,赋也不能少,所以他们家也不分,没见老周家六个儿子挤在两个院里也不分吗? 他才两个儿子,更不急了。 所以媒婆一来,关家人都在家。 快过年了,大冬日的不在家他们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一听说老周家会把县城里的铺子给周立信陪嫁,关家人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特别是大房,目光炯炯的看向关里长。 关里长就问媒婆,“不知道周家那边对聘礼有什么要求?” 媒婆就笑道:“这聘礼只要照着规矩来就行,老周家的意思,这些东西以后都是要给两个孩子过日子,只是以后大公子要去县城读书,周家的大姑娘也要去经营铺子,小夫妻两个都在县城了,总不好一个住在铺子里,一个住在学里不是?” 关里长思索着点头。 媒婆笑道:“所以老周家的意思是,你们这边要是能给孩子们在县城买个宅子就好了,这样大公子读书也有人照顾,铺子那边也不耽误。” 她意有所指的道:“里长老爷,两个孩子年纪也都不小了,这成亲以后总不能常分开,还是生了孩子后安稳些。” 关大郎夫妇觉得媒婆说得对,一起焦急的看向关里长。 关二郎媳妇却拧了一下关二郎。 关里长沉吟片刻后点头道:“这话也不错,不知道周家对这宅子有什么要求吗?” 关二郎忍不住道:“爹,这县城的宅子,就算只有一小进那也得七八十两上了吧?” 就算他们家家境不错,但娶一个媳妇也去十两上下了,再买一个宅子,那花销也太大了。 关里长自然也知道大,但老周家连铺子都肯陪嫁了,他总不能让长孙在那边丢脸。 他瞥了二儿子一眼,然后对媒婆道:“还请您帮忙问一问,周家对这宅子有什么要求。” 媒婆立即笑道:“老周家说了,只是一个住的地方,在县里就行,主要是方便两个孩子,不论大小,所以关家自己拿主意就好。” 她笑道:“我来前仔细的问过了,他们家那铺子一月的收益可不少,主要仰仗的是周大郎媳妇的收益,陪嫁以后,这铺子还是她们母女经营,所以不用担心生意。” 别说关家二房,就是大房都忍不住想,那这铺子到底还是不是陪嫁,还给娘家人经营算怎么回事? 媒婆不急不缓的轻声道:“里长老爷见多识广,应该是知道的,这做饭馆的,主要看的就是掌勺人的手艺,听说他们家的这饭馆才在县城里开了两三年,已经比一些经年的老馆子生意还好了。” 关里长显然是知道这一点儿的,甚至还去饭馆吃过,他露出笑容道:“他们家的菜色好,亲家母的手艺的确不错。” 媒婆就笑道:“可不是吗,所以有周大郎媳妇在,这馆子怎么也是亏不了本的,以后该周家大姑娘的收益她自己收着,可她和大公子是夫妻,一家子夫妻哪儿还分彼此?大公子在城里吃的用的,她也能帮衬一二不是?” 关家人都思索了起来。 读书是最费钱的,关里长不敢说全都一碗水端平,但三个孙子的确都在读书,只是两个小一些的孙子似乎已经展现了他们在耕种上的天赋,别说关里长,就是他们的父母也已经有些放弃,打算全力供关咏读书。 书籍、笔墨、纸张这些是最费钱的,还不算入求学的各种周边花销,如果有周立信的嫁妆做底,从旁帮衬一些,那家里会轻松许多。 这下关二郎夫妇也没意见了,虽然七八十两买个宅子的花销也挺高的。 关里长想的却更多,周家现在连铺子都能拿出来陪嫁了,看来,这次周满从京城回来果然带回来了很多东西。 不然,以周金那抠门的性子,怎么可能舍得陪嫁一间铺子? 不过,他看中的不是周满带回来的东西,他看中的是挣回这些东西的人和能力。 那周满才多大? 跟着她出去的周四郎几个才多大? 未来还长着呢,而大孙媳妇有这样的叔叔和姑姑,以后遇到难处,总会关照的。 里长嘴角忍不住翘了翘,很友好的把媒人送出去,转身就把大儿子叫来,道:“你明日进一趟城里,去找牙人看一看房子,不用买太大,就买个一进带个小院儿的,最后里面有井,以后他们小夫妻两个也就不用买水了。” 又道:“选个离县学不远的,这样阿咏去上学也方便,我记着他们家的铺子离县学也不是很远,大孙媳妇从那里去铺子也方便。” 当然不远了,罗江县就那么大,一条大街到底,半小时就能转完,最远能远到哪儿去? 不过关大郎还是很高兴的应下了,买宅置地毕竟是大事。 “爹,这宅子什么时候买下?” “不急,我们家又不会出尔反尔,这宅子买了要住许久的,所以要细细地选,先选下,等过了年再买也行。”他道:“阿咏年后才去县学读书呢,不着急。” 可关大郎怕他爹反悔,想早点定下,最好是在孙媳妇进门前定下,这样看着也更有诚意不是? 里长做事却稳重惯了,一切都慢吞吞的,这会子也是一样。 不过周家做事却不慢,媒人这边给了准信,周大郎和周二郎便找了一个时间,趁着衙门还没关门过年去把铺子给改到了大丫名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24章 夫妻闲话 这一改,老周家人就全都知道了,几个孩子没什么感觉,但冯氏几个却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冯氏,老周家除了大丫,就只有她生了两个闺女了。 所以周二郎刚躺下,她就把他拉起来,低声问道:“爹怎么就答应把铺子给大丫了?” 周二郎不在意的道:“满宝去说的,怎么了?” 冯氏酸得不行,无意识的揪着他的头发道:“不是说要留给满宝做嫁妆吗?” “满宝说了,她用不着这铺子,她也不缺这钱,”周二郎把头发从她手里拔出来,躺下道:“行了,快睡吧,明天还得去菜地除草呢,老五得去县城托人打听老四的事儿,看他什么时候回来过年。” 冯氏又把他拉起来,继续缠着这事,“就算满宝不缺,那不是还有大头和三头吗?大嫂也真是的,把铺子给儿子也好呀,怎么给闺女带走了?” 周二郎就知道不说清楚今晚就没法睡了,他坐起来道:“你管大哥大嫂给谁呢,反正给谁也给不到二头身上,那给大丫还是给大头有区别吗?” “怎么没有,给大头,那铺子就还在我们家手里,总是一项进益不是?” “放心吧,就是给了大丫,那也是大嫂掌勺,大丫那手艺……”周二郎顿了顿后道:“像大哥,我估摸着没有十来年是学不好的,所以馆子里要用的菜蔬还是家里出,粮食、豆子这些也都是从家里这边买的,到时候还是照着老规矩交一部分给公中,剩下的才是大嫂和大丫的。” 冯氏一听,放开他了,但还是羡慕不已,“就不知道二丫出嫁的时候家里能不能也陪送一间铺子……” “你别想了,家里就一个铺子,而且真买了铺子,你舍得给二丫陪嫁吗?”周二郎戳破她的幻想,然后道:“对了,三丫的彩绢你给她还回去,那孩子昨儿找到我的时候都快要哭了。” 冯氏:“……我那是怕她糟蹋了好东西,特意给她收着的,等她出嫁了自会给她。” 周二郎:“她也不小了,东西可以自己收着,大丫一出嫁,二丫又在京城,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姑娘了,你没看见爹对家里的两个丫头都和蔼了不少吗?” 冯氏揪着他的头发道:“我也没说昧下她的东西不给,每年她穿的衣裳,鞋子,还有去学堂的束脩,要买的书和笔墨纸不都是我们花钱的?” 说到这里冯氏就心疼,“她一个丫头花的钱比她哥可多太多了,当年她哥读书的书是小姑抄回来的,用的笔墨是小姑剩下的,用的纸也是小姑给的,还有的就是自己出钱买,我们就用给束脩,可到她的时候,你看她一年花了多少银子?” 周二郎就道:“那会儿不是有满宝带着他们挣钱吗?三丫他们现在没人带着,身上一文钱都没有,你让他们怎么买?” “其实我觉得她读了两三年的书尽够了,还是应该送到大嫂身边去学一学厨艺,要是能和老六一样学会做饭的本事,那将来开间铺子也能帮衬家里不是?” 见周二郎又躺下了,她便又把他拽起来,捶了他一把道:“我问你话呢,你看二丫,出去以后就不知道回来了,满宝说她挣了不少钱,可也没见她拿回来孝敬我们呀,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周二郎便又只能老实的坐着,他压低了声音和她讲道理,“你看满宝就知道了,你说女孩子读书有没有用?咱现在身强力壮的,也没需要到孩子孝敬的时候呀。” 他道:“二丫没把钱拿回来,那二头也没有呀,对了,那小子还回来了呢,结果过家门而不如,连闺女都不如呢。” 冯氏就掐他耳朵,“哪儿就过家门了,他们才到绵州就转道儿了。” 周二郎并不怕她掐,反正她掐的又不痛。 “可是总读书也不行啊,还是得学手艺,”冯氏很坚持,“这女孩儿不比男孩儿,立学读书读多了还能考官什么的,她怎么办?” “二丫好歹算账厉害,在外头学做账房,将来也有个活计,可三丫读书出来将来能干啥?”冯氏道:“要么,她跟大嫂一样,有一手好厨艺;要么,她跟她姐一样,会做账;不然就得跟她小姑一样会医术,不然,她读再多的书将来嫁了人也得种地纺织,那还不如不读书呢。” 周二郎思考了一下,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道:“行,改明儿我有空了就问问她将来想干啥,不过你先把彩绢还给她,别人都有呢,只有她没有。” 冯氏:……这事儿怎么还没过去? 她道:“四头他们也没有啊。” “那是男娃,能跟女娃比吗?” 冯氏也躺下了,拉了被子盖住头,当没听见。 周二郎就推了推她,“我和你说话呢。” 冯氏发出鼾声,表示自己睡着了。 周二郎:…… 第二天,满宝一大早的便进了母亲的房间,蹲在一个大瓮前和她一起从里面往外摸鸡蛋,一边摸一边数。 钱氏在篮子里放了一层米,将摸出来的鸡蛋放进去,再倒一层米,再放一层鸡蛋,足足放了二十个后才提了篮子出去。 小钱氏接住篮子,钱氏就对家里的人问,“我们要上道观去拜天尊,你们谁去?” 孩子们都兴奋的举手表示要去,周大郎就道:“娘,让三郎送你们去吧,我和老二去整一整菜地。” 钱氏点头,让周三郎去套牛车,这才问几个儿媳妇,“你们要不要去拜一拜?” 她们也很意动,尤其是方氏和陆氏,她们家就在大梨村,去道观还能顺道回一趟娘家,于是大家都点头同意了。 满宝已经溜回自己的房间里拿了三本书,她用布包了拿过来交给她娘带着,“这是我在京城买的书,给道和的,娘,你先帮我拿着。” 钱氏接过,“你不去吗?” “我去找白善他们一起走,顺便看一下白大哥。” 钱氏便收好了书道:“那你快一些,最好和我们一起进殿,我还要领着你去给主持见礼呢。” 满宝应下了,拔腿就往白家跑去。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25章 风气 白善和白二郎正带着白大郎躲在书房里,满宝跑过来找他们,见他们连出门的衣服都没换,不由生气,“说好了今天去道观的,你们怎么没动静?” 平常都该他们去她家那里接她,或是在村口汇合的。 白二郎嘘了一声,白善压低了声音道:“今天陈表哥一家离开,我们在这儿躲一躲。” 满宝不解,“躲什么?” 白大郎不自在的轻咳一声,白善解释道:“昨天堂伯母和陈太太去道观了,然后回绝了陈家的亲事,今天早上我过来的时候正撞上陈表姐他们在前院,陈表姐的眼睛都红了。” 白大郎就瞪了他一眼,警告他要谨言慎行。 满宝道:“你们别躲了,我过来的时候没看到前院有车,他们肯定都走了,我娘他们已经走了,我们也赶紧的吧。” 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起身,白二郎邀请白大郎,“大哥,你也去拜一拜天尊老爷吧。” 白大郎就摸着肚子迟疑起来。 满宝道:“白大哥,你就别去了,外面挺冷的,要是不小心受寒就不好了。对了,我摸摸你的脉吧。” 白大郎伸手,满宝摸了一会儿脉,又看了一下他的舌苔和脸色,点头道:“好了许多了,等我从道观回来再给你扎针,记得不要乱吃东西,还是只能吃白粥……” 白大郎听着照旧的医嘱,点头应下,结果他才点了一下头,满宝就拉着白善和白二郎往外跑了。 “快点儿,快点儿,一会儿追不上我娘他们了。” 白善道:“我让大吉赶着马车去,这样快。” 三人轻车简从,速度的确要快很多,他们在山脚下追上了钱氏等人,这才拎着各自的东西跳下车步行上山。 和他们一样来道观的上香的人不少,毕竟快要过年了,大家在家闲着,为了求来年的好运势,都会来道观走一走,拜一拜。 白善他们决定直接捐钱,所以没有带东西,但走在他们身边的村民们大多和钱氏一样拿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谷子、麦子或其他的东西。 但像钱氏这样装了满满一篮子米和鸡蛋的没几个,在这十里八村,这份礼可算得上是厚礼了。 他们熟门熟路的先到大殿拜过天尊老爷,这才提着东西去找守才道长,道虚正跟在守才道长身边招待前来礼拜和问签的居士。 看到满宝和白善三人,他便避着守才道长悄悄的冲他们眨了眨眼。 守才道长迎上钱氏,看到她篮子里的东西,他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高兴的接过东西交给道虚,然后就和钱氏交谈起来。 钱氏主要是想问一下家里明年的运势,还有她小儿子、大孙女的婚事。 守才道长要接待别的客人,知道钱氏和守清观主熟,便给她指了路,让她到后面找守清观主。 钱氏便拉上小钱氏和大丫去摇签文,拿了以后才往后面去,让其他人自去玩去。 满宝很少摇签,钱氏也轻易不让她摇签,她好奇大丫的签文,于是跟着走,白善和白二郎则跟在满宝身后,大家一块儿往后面去了。 守清道长在后头接待几个比较重要的客人,都是和钱氏一样,给道观的礼都比较丰厚,或是道观熟客的居士。 钱氏和他们也熟,一进门便先打招呼,问起好来,然后边唠家常边在一旁等着前面的人问好签文他们再上前。 道和跟在守清观主身后给几人倒茶,这茶是他们山上自己种的茶树,有点儿苦,但炒好以后泡了又有一种别致的清香味儿,道和挺喜欢的,就常给观里的人和前来的客人们泡茶。 但大家一点儿也不喜欢喝这苦茶,不仅是客人们,守清观主也不太喜欢,不过道和就是不泡别的茶,他说得口渴了还是得喝。 看到满宝和白善三人,道和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拎着茶壶出门,还叫上了他们。 院子里也有石桌和石凳,不过大冷天的没人在外头坐就是了。 道和放下茶壶,进屋里去拿出一套茶杯来,又给拿了四个蒲团放在石凳上,“太冷了,你们垫着坐。” 他给他们倒了茶,白善三人喝了一口,齐齐皱起了脸,“味儿倒是好闻,但还是和以前一样苦。” 道和笑道:“你们仔细品,苦后是不是有回甘?” 白善仔细品了品后道:“很浅。” 道和便笑:“妙的就是这浅了。” 他仔细地看了看三人后笑道:“还未恭喜你们,得偿所愿了。”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问道:“你都知道了?” 道和笑着颔首,“这十里八村的恐怕都知道了,地方就这么小,那京城的官儿来的时候正碰上要种冬小麦,大家来来往往的,你家还摆了宴席请村里人吃饭,没两天大家就都知道了。” 山村闭塞,外面的消息很少能听到,里面的消息也很少能传出去,人们要是齐心瞒一件事容易,但想要传播一件事却也不难。 尤其这十里八村都连着,相聚都不远,还联络有亲,这样的大事,还是喜事,还有那么大的话题性的事儿能不知道吗? 道和道:“现在大家私底下都悄悄地说,你就是天尊座下的仙子转世,你父母前世有德,今生才有福气生了你,将来等你渡劫归位,你父母说不定也能成仙呢,不然,这世上像他们这样的义士可不多,连七里村的人都标为义士。” 他笑道:“他们为你父母隐瞒旧事,护佑你长大可不容易,所以现在七里村的高义私底下传得很盛,听说现在七里村的人说亲都要比别的村要容易许多。” 三人:…… 白善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都已经能影响全村的婚嫁了?” 道和点头,“这是自然,你们七里村的风气好,大家自然更愿意与村里的人结亲。” 白二郎问道:“他们不嫌弃我们村太靠里,太偏,太山了?” 道和乐,“不嫌弃。” 白二郎就拍桌子道:“我爹果然慧眼识地,当年这么多好地方一眼挑中了七里村居住。” 白善:“……堂伯挑中七里村那块地不是因为那里依山傍水风水好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临时接了一个电话,打了四十来分钟,今天来不及加更了,明天吧 ☆.第1326章 你信吗 四人说得热闹,道虚从前殿跑过来,高兴的和满宝三人打了一个招呼后抓起道和面前的茶就喝了一口。 他苦得整张脸都皱起来,倒也不在意,放下后道:“我说得嗓子都快要冒烟了,师兄你在这儿怎么这么悠闲?” 道和道:“我和师父话少。” 道虚“切”了一声,然后就高兴的看向满宝三人,“京城好玩吗?” 满宝点头,“还不错。” 道虚就羡慕不已,“我要是也能去京城就好了。” 道和道:“观里没钱。” 出远门的花销可不少,不是谁都可以出去的。 白善却道:“你要想去可以和我们一起启程,我们有车马,路上也有个照应,但你想好到了京城后要去哪儿吗?” 道虚一愣道:“我就是说说,并不是就要去的。” 道和也替他拒绝,“等他学好了本事自然可以出去,现在他就是想去,师父们也是不让的。” 说起这个,满宝进去找钱氏拿了包好的书给道和,“这是你先前要找的书,我们在京城的书铺里找到的。” 道和接过,打开看了看后问道:“多少钱?” 满宝倒也没说不要,直接报价,“二两二钱。” 道和点了点头,拿了书后起身回屋去给她拿钱。 道虚在一旁目瞪口呆,“什么书这么贵?都快近八钱一本了。” 白善道:“一本《庄子》的解析,一本《易经》的注析,还有一篇《天人感应篇》,这还是手抄本,我们在一堆旧书里找到的,若是买刊印的雕版,一本《庄子》解析就要二两银子了。” 所以说书贵呢,两本书就能换一头牛了。 尤其是这种不太畅销的书籍,因为一版的成本过高,售价通常也比较高,像常用的一些书籍就比较便宜了。 比如《庄子》的雕版就只需九钱一本,可各种解析版本,因为译注的人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有些译注甚至是孤本和藏本,只待在一些世家的藏书楼里,甚至都看不到。 白善他们给道和找到的两本译注都还在市面上流通,所以不太贵,有些译注孤本有可能卖出上千两的。 一本书就能在京城换一个宅子的那一种。 道和将银子给满宝,道虚看了以后下意识的摸了摸怀里,道:“师兄,你还有钱吗?” 道和摇头,“没有了。” 他瞥了一眼道虚,道:“你也别总是拿钱去买吃的,也存一些,将来就是买笔墨也不至于都要伸手和师父们要。” 道虚就转着眼珠子看向满宝,嘿嘿一笑道:“满宝,你最近可有什么神异之事吗?我听县城里的一些富贵人家说,你还给皇宫里的贵人看病呢,是不是真的?” 白善皱眉,挡在满宝前先开口道:“你想干嘛?” 道和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后笑道:“你们别理他,他现在就喜欢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道虚不以为然,道:“我和满宝这是互相成全,师兄,守才师叔都说了,我们修道既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别人,更是成全世间万物。” 他指了满宝道:“外头的人觉着她是仙子转世,对她,对他们家人都有好处,对我们道观也有好处,这不就是既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我们,更成全了外头的居士吗?” 满宝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和我什么相干?” “怎么不相干?”道虚连忙道:“你不知道,自从你仙子转世的名声传开后我们道观的香火就旺盛了许多吗?” 满宝点头,这个她知道呀,可那不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吗? “自从你亲生父亲的事迹传扬开,我们道观的香火就更盛了,甚至还传到了邻县,还有大老爷出了钱想认捐一尊天尊像呢……” 满宝三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种一听就是慌的话为什么有钱人还会相信? 白善却仔细的思索了起来,其实满宝传出仙子转世的名声也没什么不好的,她身边可是跟着周小叔的。 算起来,这事传扬起来还是因为钱大娘呢。 白善目光流转,沉思起来,看来周家的人对满宝身上的异事也不是全然不知。 他抬头看向道虚,又看了一下道和,笑问,“你们两个不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道和与道虚:…… 他们两个都比满宝大三岁,都是师父们从外头捡回来养的。 说起来,他们两个认识满宝的时间比白善还长呢,她还没会走路的时候钱氏就抱着她上来拜过老君,还请他们师父帮忙看过病,也在他们观里求过符。 所以,谁还不知道谁啊,打小一块儿长大的,谁信她是仙子转世? 最主要的是,他们俩是干嘛的? 他们自己就是道士好不好,就算真是转世,那也是他们转呀,周满哪儿看着像是入道仙子的样子? 道虚被噎住,一时没话说,道和则是静了一下后笑看向白二郎,问道:“白诚,你信周满是仙子转世吗?” 白二郎就看了满宝一样,颇有些嫌弃的摇头,“我承认她比我聪明,但不可能是仙子。” 他指了白善道:“如果她是仙子,那和她一样聪明的白善岂不就是仙童?京城里还有好些和他们一样聪明的人呢,都是仙子仙童转世,那天上的神仙转世的也太多了吧?” 道和便笑看向白善,这就是他们的感受了。 满宝嘟囔道:“我也没说我是仙子转世呀。” 白善就对道虚道:“你看,连你自己都不信,如何能让外头的人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相信你们道观有大功德,可以代老君照拂下凡的仙子呢?” 他道:“你想借此来赚钱,难!” 满宝吓唬他,“小心最后穿帮,你被人揍。” “你被揍也就算了,可别连累满宝。”白善严肃的道:“你要想人相信满宝就是仙子转世,首先你自己得相信,你看守清观主,他就很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道虚听得一愣一愣的,“我,我就是想赚点儿零花钱而已。” 道观的收入来源就那么几项,而他们这个观更有限,因为十里八村都很穷,以前除了大家上来礼拜时送一些吃的,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靠给人做法事赚一些钱,自己都还要耕种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1327章 朋友 为什么大家都要赶在农忙前、节时、农闲时上山礼拜? 因为不仅村民们要耕种,道士们也是要耕种的,双方都没时间啊。 以前附近村子的村民们都穷,所以上山来礼拜时很少带东西的,最多带几把青菜。 可守清观主他们自己都种菜,他们根本不稀罕村民们送的菜,不过,这也是他们对老君的敬意,大家还是收了的,自己吃不完就晒干了做干菜吧。 那个时候道和道虚两个比满宝还穷呢,因为满宝还有过年存下的压岁钱,还能时不时的吃一块糖,他们两个却是只勉强吃饱而已。 不过自从满宝是仙子转世的事传开后,大家都觉得老君认了这个道观的道场,哪怕为了偶尔庇佑一下转世的仙子,老君也会时不时的回来看一眼不是? 于是先是附近的村民很喜欢来礼拜,然后就是镇上和县里的人也会过来凑热闹,到现在,连邻县的人都会大老远的跑过来礼拜了。 道观的香火旺盛,守清观主得到了不少善资,简单的修缮了一下后院,可以留两个客院了,便是居士们大老远的来也能暂且借住在道观。 连带着大梨村都热闹了许多。 本来山下大梨村只有到集市时才有人,现在却是不一定了,碰上外头来的人多,附近的村民便会临时往外摆一些鸡蛋、菜蔬之类的贩卖。 来此的客人有时候不能一天之内赶回,又不能在道观住下,便会在大梨村住下,吃住都是要钱的。 道和道虚给客人们端茶送水,或是介绍住处,总能得到些赏钱,俩人的钱就是这么攒下来的,不过俩人对于钱财的处置却是完全反着来。 道虚的钱多半是买了吃的和穿的,道和则是攒着买了书和笔墨纸。 目前,道和的理想就是学成,以后像他师父师叔们一样给人解签讲经,开解心事,这得到的香油钱可比赏钱多多了。 道虚却觉得来礼拜的居士们很喜欢听类似于满宝这样的神话故事,有时候他说得好了,那钱都是一串一串的给。 他觉得师父让背的那些经义都太难了,签文也不好解,还得算一大堆东西,算来算去,还是给人讲故事挣钱最容易。 但如果让他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他低头去看满宝,正好满宝也抬头看他,俩人齐齐打了一个寒颤,拒绝道:“算了吧,我怕天尊老爷晚上来梦里找我。” 道和失笑,摇了摇头后对满宝道:“那你真的有给皇宫里的贵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虫族之先婚后爱   宣言(肉)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赘婿   下弦美人(H)   军师威武   沦陷的蓝调[SP 1V1]   祸国妖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