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从他姐姐们那里知道他们。 尤其他两个姐姐都和他们两个年龄相当,也曾对着他们春心萌动过的。 可惜,除了大姐外,她们都是庶出,也只敢偷偷的聚在一起讨论,不敢提这门亲事。 他以前生病,姐姐们喜欢聚在他身边说话,他可没少听她们夸那二人。 所以殷或迟疑了一下便点头应下了。 白善也爽快,点头道:“行,那明天我们就拐弯去你家接你?还是你自己去?” “我自己去吧,我们约了时间在门外见。” 白善点头。 唐鹤和杨和书他们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时间和他们聚一聚,主要是他们忙,白善他们也不空闲。 这次终于抽出时间来一是因为他们终于不那么忙了,二则是他们估摸着用不了多久白善他们也要回乡了,所以才找了个大家都有的时间聚在一起。 晚上,京城又下了一场大雪,满宝推开门感受到铺面而来的冷冽空气,忍不住轻轻吸了一口长长的气才呼出。 她搓了搓手便自娱自乐的蹦到雪里踩了几圈,听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这才乐颠颠的自己抱着木盆去后厨打热水来洗漱。 她走以后白善也打着哈欠出来了,俩人洗漱换好衣服,一个去敲白二郎的门,一个则去打水服侍庄先生洗漱。 等他们吃完早食,又读了一段书,看着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们这才跑回屋里去拿出新做好的狐裘披风,披了以后乐颠颠的跑出门去了。 庄先生看着他们三个撒欢着跑远了,笑着摇了摇头,高声叮嘱了一声“早些回来”。 三人远远的应了一声,已经跑到前院坐上了马车。 满宝的狐裘是白色的,用的是皇后给的狐皮,白善和白二郎则是灰色的,满宝也有一件同样的,不过用的不是周四郎给的料子,而是刘老夫人买了给他们做的。 料子也很好,比周四郎的那批皮货要好很多。 白二郎看着她身上的白有些嫉妒,“你怎么不穿与我们一样的?” 满宝道:“雪天穿白色的更好看。” 白善看了她一眼,移开目光,又忍不住看了她一眼,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颔首道:“是好看。” 白二郎看了他一眼,伤眼的扭过头去,道:“可我们三个是一起的,你就应该穿和我们一样的才对,就好比我们去上学,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 满宝道:“我又不是要上学,等我回乡的时候我就披灰色的,那个耐脏。” 白善点头,“不错。” 白二郎瞪了他一眼,决定不说话了,反正现在周满说什么白善都说好。 到了唐府,殷家的马车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他们下车,殷或便也踩着马凳下来。 他也披着大麾,巧的是,也是灰色的。 他踩着雪嘎吱嘎吱的上前,大吉已经拿着帖子去敲门了,唐府的下人很快开了门迎他们进去,道:“杨公子和杨夫人也到了,贵客里面请。”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一点左右 ☆. 第1291章 顺便(给书友“满宝的理想”的打赏加更) 唐鹤他们听到下人禀报,还特意到园子口那里接他们,双方一见面,脸上都忍不住露出灿烂的笑容来。 杨和书脸上也带着和煦的笑容,崔氏偏头看到,心头一松,也微微笑了起来。 殷或微红着脸上前与他们见礼。 杨和书和唐鹤都知道他,当然,他们以前只当他是殷礼的儿子,知道他体弱多病可能活不到成年。 但之前他们还在绵州和益州时就收到过满宝他们写回来的信,从那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恩怨,回京后也知道了他们现在是不打不相识。 唐鹤没有问白善三人为何把他带来,而是直接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然后问了一下他的身体情况。 殷或表示已经好很多了。 几人一边说话一边往园子里去,唐夫人拉着满宝和崔氏落在了后面。 唐夫人看了一眼她身上的狐裘,笑道:“你这披风还挺好看的。” 满宝道:“狐皮是皇后送的。” “难怪毛色这么纯,”唐夫人笑道:“你如今可是宫里的红人了。” 满宝摇头,“只是看病而已,不过赏赐的确很多。” 虽然宫里的人不爱送金银,但送的布帛等东西卖了也是很值钱的。 可惜立君现在不喜欢帮她卖布帛了,她说那些锦缎就是有钱都很难买到,他们不急着用钱的时候卖出去是亏了的。 在这方面满宝比不上她,所以都是把布料交给她收着的。 满宝扭头看了一眼崔氏,见她目光一直看着前面走着的杨和书,便问道:“崔夫人,我看杨大人比之前瘦了许多,脸色也不太好看,是生病了吗?” 崔氏立即收回了目光,认真的点了点头道:“夫君的胃口不太好,前段时间又感染了风寒,好在他身体一直不错,不然……” 不然风寒也是很容易死人的。 “可他公事繁忙,就算是病了也不能停了公事,我还想问问周小大夫可有什么养身子的药方子。” “是药三分毒,既然好了还是别吃药了,”满宝想了想道:“不过可以吃药膳。” 说到这个满宝高兴起来,她自得道:“我新收了一个徒弟,她是医女,知道很多药膳的方子,回头我找几个来给你,你给杨大人调理调理。” 满宝喜欢跟人交流医术,刘医女显然也想要回报满宝一些,知道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方子,包括但不限于药方。 而药膳,作为医女来说她们是最擅长的,不仅太医院里有许多医册可查询,还有一些嫔妃家中收集的方子,有时候也要拿出来问过她们对不对症,能不能吃的。 一来二去的,她们收集的药膳方子就多了。 所以,她们虽然不太会诊脉,也不会开方,但要说起药膳调理身子,太医院里的太医恐怕都比不上她们。 满宝就收到了刘医女送的一本手抄的药膳大全,这个名字还是满宝取的呢,因为里面的药膳都没有过归类,记录得很繁杂,全是刘医女自己收集后抄录下来的。 满宝翻过几页,还没来得及详细看,但杨和书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吃药膳调理的,还不伤身,多好。 唐夫人听了立即道:“也给我一份儿。” 满宝好奇,“唐县令也病了?我看他脸色红润不像是病的呀。” “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唐夫人道:“我这是有备无患。” 崔氏抿嘴笑道:“姐夫的身体素来比夫君好的。” 唐夫人和满宝从不客气,问道:“有没有给我们调理身体的方子?” 满宝问,“你想调理哪方面?” 唐夫人就叹气道:“你也知道,我儿子不小了,我一直想再生个孩子,可这两年怎么也没怀上。” 崔氏竖起耳朵听。 满宝道:“怀不上是正常的,唐县令那么忙呢。” 唐夫人就伸手拍她的脑袋,“你这样将来怎么嫁得出去?” 满宝哼哼道:“肯定能嫁得出去,不劳您费心。” 崔氏轻咳一声,也红着脸问,“满宝,你能不能给我看一下?” 她成亲也近一年了,也一直没动静。 满宝表示没问题,于是三人便慢慢脱离了前面的队伍,在园子旁边的一个偏院里歇脚。 这本来就是个客人更衣休息用的房间,跟在后面伺候的下人立即进去铺好坐垫,端上火盆,屋里不一会儿就暖和起来了。 满宝脱下披风交给丫头,看了一眼园子里的白雪,竟然远远的看到了映在雪地中的红梅,她哇的一声,立即撑住丫头要关起来的窗户,探头往外看,惊喜道:“唐夫人,你家还有梅花呀。” 科科扫描了一下,发现这个品种与他们那个世界的品种有很大差异,于是建议满宝收录。 唐夫人:“……红梅而已,你用得着这么开心吗?快把窗关起来,把风透进来就不好了,想看花一会儿去。” 崔氏补充道:“听人说你们喜欢吃鹿肉,夫君他们在园子的敞轩里支了烤架,一会儿我们可以一边吃烤鹿肉一边赏梅。” 满宝乐得眼睛都快要眯起来了,偏嘴上还道:“那多不好意思呀。” 唐夫人笑道:“你还会不好意思呀,快过来给我们看看。” 满宝便过去给她们把脉。 俩人其实都有些宫寒的毛病,尤其是崔氏,她寒气还比较重,所以不易有孕。 满宝将她们的问题说了,然后道:“不是很要紧,回头我给你们开个方子吃着。唐夫人吃几副药就行,崔夫人,您得多喝些时日。” 唐夫人便扭头问崔氏,“你家里没给你看过?” 崔氏皱眉道:“请了大夫看过了,但都说问题不大。” 满宝以为她是担心,立即安慰她道:“没事,只是不易有孕而已,又不是不能治,你要是担心,我可以给你扎几天针,配合吃药,一个月也差不多好了,只是后期还得吃药调理一段时间。” 崔氏知道她没听懂唐夫人和她的话,也不解释,笑了笑后点头道:“那有劳你了,也不必往我家里去,回头我去找你。” 她笑道:“你们济世堂二楼不是有房间吗?” 满宝惊喜不已,“你愿意去济世堂看病呀!” ※※※※※※※※※※※※※※※※※※※※ 作家的话 明天见,睡了,晚安 ☆.第1292章 聚会 不怪她惊喜,自她来京城后,这些富贵人家,不管男的女的都不爱去药铺里看病,甭管大病小病,急症还是慢病,都得大夫到他们家里去看诊。 要说是为了隐私,她觉得一点儿必要也没有,因为大夫回来,下人拿着房子到药铺里一抓药,得的什么病就算是出诊的大夫不说,药铺里的大夫也能一眼看出来。 更别说一些疑难杂症还要拿出来跟同堂的人辨症,以免开错方子,治错病。 去家里出诊,走一圈,全府上下谁不知道你生病了? 看她看病的几家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她前脚一进门,后脚全府都知道了,而有的人家嘴巴松的,她前脚刚出门,后脚那病人什么病还能传到大街上去。 要她说,出诊的保密性才不高呢。 你想保密,进了济世堂往二楼一坐,你要实在是隐秘的疾病,大可以让大夫多开几副方子,往下一抓,别说家里的人和大街上的人了,连堂里的大夫都能骗过去。 最主要的是还省了他们的时间啊。 不知道出诊需要坐马车跑来跑去,下了马车还得走好长一段路吗? 比如说皇宫,从宫门口走到东宫,再从东宫走到太极殿要半个时辰有木有? 半个时辰都够她做多少事了? 满宝握住崔氏的手,眼睛闪闪发亮的道:“崔夫人,就冲你肯去济世堂看诊这一件事,我让郑大掌柜给你算药钱的时候算便宜些。” 崔氏:“……谢谢?” 她缺钱吗? 唐鹤他们已经在敞轩里坐下了,敞轩四周挂着竹帘,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毡布。 夏天的时候毡布拆下来,只放竹帘,可以挡住些许蚊虫,还透风,人坐在敞轩里舒服得很。 冬天则放下竹帘,挂上毡布,可以挡住风。 因为他们要赏雪和赏梅,因此敞轩里正对着那几棵梅树的毡布和竹帘被卷起来,他们坐在火盆边上,旁边还支着一张桌子,自有下人伺候着割肉烤肉。 唐鹤盘腿坐在矮榻上,伸手往火盆里取了取暖后舒服的探出一口气,“还是家中舒服啊。” 杨和书笑着摇了摇头。 殷或安静的坐在白二郎身侧,也盘腿坐在属于他的矮榻上,有下人奉上茶来,放在他手侧的小矮桌上。 桌子很小,也只能放个盘子和茶碗而已,唐鹤和殷或笑道:“寒碜了些,殷公子别介意。” 殷或微微欠身道:“学长客气了,并不会。” 唐鹤挑了挑眉,“对了,你现在也在国子学读书,算起来我还真是你学长。” 然后转头和白善白二郎道:“你们也别总大人大人的叫着了,和殷学弟一起叫我们学长就是。” 白二郎和满宝交朋友不怎么挑,但白善交朋友却很是谨慎的,既然他把殷或带到这儿来,显然是觉得是可交的。 何况他们回京后也都听说了,益州王出京的时候还留下了杀手,听说当时殷或也在,这几个少年算是同生共死过。 杨和书的话少,大多时候是唐鹤在说,殷或的话也不多,神情一开始还见拘谨,但听他们说了一会儿话,他神情便慢慢放松下来了。 杨和书端起茶来喝了一口,白善往外看了一眼,问道:“满宝她们去哪儿了?” 唐鹤明察秋毫,抬起眼来看了他一眼后问,“你们定亲了吗?” 白善脸微红,不过神色还镇定,他道:“她父母不在京城。” 唐鹤道:“那她不是有哥哥在吗,直接定了算了。” 杨和书是罗江县父母官,却是知道老周家对周满的疼爱的,闻言笑道:“恐怕她哥哥们不敢做这个主,也做不了。” 白善点头,理所当然的道:“我们年纪还小,定亲这种事自然要郑重点儿好。” 白二郎就特别好奇,“这事你和满宝提过了?” 白善摇头,“没有。” 他就说嘛,他一直跟在他们身边,就没听他们说起过。 白善瞥了他一眼道:“这叫心有灵犀懂不懂?” 白二郎:…… 唐鹤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杨和书也不由失笑出声,连殷或都抿嘴一笑,气氛顿时一松,唐鹤放得更开了,直接靠在矮榻上问,“到时候送你们定亲礼,你们想要什么?” 白善问,“我们要明年开春后才回京,到时候唐学长还在京城吗?” 唐鹤点头道:“我进了刑部,暂时不会外放了。” 又指了杨和书道:“不过他却不一定了。” 殷或抬头看了一眼,轻声问道:“杨学长不是进了户部吗?” 杨和书浅笑道:“我资历浅,想要再外放几年,所以进户部只是暂时的,待外面有合适的位置,我就外放出去。” 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京城就这么大,人太多,水太深,难有作为,还是出去治理百姓更好玩点儿。” 唐鹤正喝茶,闻言惊诧的抬头,“你才多大,怎么就想这些了?” 白善理所当然的道:“再过几年我也要参加科举了的,自然要早早考虑。” 唐鹤啧啧摇头,扭头问白二郎,“你呢?” 白二郎一脸茫然的看着他,“我?” 唐鹤心里这才平衡,就是嘛,这样才是正常的。 唐鹤目光落在殷或身上,笑问,“三四年后殷学弟想去做什么?” 殷或道:“养身体,若是可以,我想去京城外面看看。” 入仕为官什么的他是不想了,他不能耗神,身体也不允许,能够出京城走一走他就很开心了。 唐鹤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也不错,还算有计划的。 唐夫人她们从偏院过来了,把暖炉交给下人,笑问,“你们刚才笑什么呢,大老远就听到你们的笑声了。” 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的落在了满宝身上,然后唐鹤笑眯眯的道:“没什么,夫人快来坐。” 唐夫人一脸的不相信,瞥着唐鹤不说话。 唐鹤就看向杨和书,杨和书便微微一笑道:“是真的没什么,嫂夫人请坐,夫人也请坐。” 唐鹤说的话没人信,但杨和书一说唐夫人和崔氏一下就信了,然后都笑眯眯的落座,满宝也在白善身边的矮榻上坐下,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1293章 提醒 一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有不一样的效果,唐鹤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因此很看得开。 他还殷勤的将下人烤好的鹿肉先分给夫人,唐夫人对此很满意。 唐府的梅树并不多,只有六株而已,但开得很好,昨晚又下了一场大雪,白雪映红梅,尤其好看。 满宝和白善和他们吃了点儿鹿肉,说了一会儿话,就对着园子里的红梅跃跃欲试起来。 唐鹤一挥手,他们便拉上白二郎和殷或一起跑去剪梅花去了。 唐府的下人拿了剪刀跟在后面,几人跑到梅树底下,这才闻到淡淡的香气,殷或道:“红梅的香淡雅,果然更好闻。” 白善在几棵树间转了转,挑中了一枝,指了给满宝看:“你看这一枝,好看吧?” 满宝探头去看了好一会儿,点头。 白善便笑开了,从下人手里取过剪刀,自己踮起脚尖去剪。 白二郎也找到了一枝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的,还邀请小伙伴们一起来看。 杨和书起身站在轩内看着他们,微微侧头挥了挥手,敞轩里的下人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悄悄的退了下去,远远的站开去。 他道:“你刚才也听到了,他们要回乡去,得年后才回来,太子的针灸得停到她回来,如此,你还去大理寺吗?” 唐鹤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也起身走到他身边往外看,叹气道:“我倒是想留在刑部,但这不是我一人能做主的。” 刑部主要管的是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以他的资历,进刑部主要就是负责地方上各种案子的复核,或是偶尔出差办个疑案、要案什么的。 像皇宫和京城里的案子,多半是刑部侍郎往上和大理寺的人才会管。 可进了大理寺就不一样了,大理寺主要查的就是官员和皇室的案子,虽然唐鹤自己是不太怕的,可内心深处其实也不太想掺和进去。 杨和书也不建议他掺和,他面色冷凝,道:“再想想办法吧,任书没下就还有余地。” 唐鹤看向他,“你觉得你能出京外放?” 杨和书沉默不说话。 他们身后的唐夫人和杨夫人在静静地喝茶,好似没听到他们说的这些话一样。 唐鹤就叹息道:“我听说,杨世伯也想你留在户部。” 杨和书皱眉,“不行,我不能留在户部。” 他爹杨侯爷以前在户部干过八年,在里面有很多故旧,虽然他进去会升迁很快。 但他这么年轻,没必要升迁那么快,他此时并不需要留在户部,他自有自己的打算和步骤。 他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去看远处的四个少年,问道:“这三个,你能看顾?” 唐鹤转开视线去看白善他们,微笑道:“放心吧,他们在京城里没有根基,这是坏处,却也是好处,三个人,两个人都是功臣之后,益州王之事,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陛下却是心中有数的,他们只要不害人,不会有事的。” 杨和书微微点头,“一会儿还是提醒一下吧,夺嫡之事,他们最好别参与,满宝要给太子看病,就只看病就好。” 唐鹤深以为然。 俩人看着又渐渐暗沉下来的天空,估摸着又要下雪了,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了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坐在后面的唐夫人和杨夫人对视一眼,也跟着微微皱了皱眉头,回京以后,耗的心神的确比在地方上的多多了。 满宝他们一人剪了一枝梅花回来,唐鹤看了,毫不客气的在四枝间挑了挑,然后挑出一枝来转送给唐夫人,笑道:“夫人,我们带回去插瓶,放在屋中如何?” 他挑的这一枝正好是满宝剪的,见她瞪眼,唐鹤就理直气壮的道:“我家统共就六棵树,你们剪了四枝,我再去剪,那还成梅树吗?” 然后他扭头和杨和书道:“你也挑一枝回去?” 杨和书就挑中了白善手里的拿的那枝,同样接过去给杨夫人,“回去插瓶放在书房好了。” 白善:…… 唐鹤就拍掌笑道:“这下好了,一家一枝,刚好合适。” 白善:“……想让我们帮忙剪枝您倒是早说呀,我们肯定给你们选更好看的。” 谁不知道谁啊,唐鹤可不觉得他们刚才客气了,摇头笑道:“这样就很好。” 白善和满宝扭头去看白二郎手里的梅花,再去看殷或手里的,于是暗戳戳的鼓动殷或和他们换。 殷或倒是没什么意见,但白二郎很不喜欢他们质疑他的审美,于是坚决不换,认为他剪的梅花才是全场最好看的。 他道:“我要拿回去插瓶,也放在书房里,就放在我桌子后面的架子上!” 他强调了一下梅花的摆放位置,然后再投给殷或的梅花一个鄙夷的眼神,认为他的是远远比不上他的的。 殷或笑着点头对他的认知表示认可,然后对白善和满宝道:“他不愿意换。” 白善和满宝拗不过他,只能叹息的认下了。 科科在满宝脑海中安慰她,“这样你回去修剪枝条来收录会更顺理成章的。” 满宝觉得这话没错,于是没那么心塞了。 知道了殷或不算是外人,接下来唐鹤和杨和书与白善他们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直接提醒他们:“只与同窗来往就行,你们走以后,京城恐怕不太平。” 白善道:“我们既然不在,那太不太平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唐鹤笑道:“看着似乎是没关系,但有些事做出来了要看到效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焉知过年期间的不太平不会延续到开春你们回来以后?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最好小心些。” 杨和书道:“有些厉害的人做事喜欢埋线千里,现在的太平未必就是真的。” 他的目光略过白善直接落在满宝身上,“其实最让人担心的反而不是白善,而是你。” 他道:“白善背后有国子监,孔祭酒在朝中虽不太理事,但也绝对不会让学里的学生白受冤屈,可你背后却只有一个济世堂。” 满宝想了想道:“我背后还有皇后和太子呢。” 杨和书摇头,意味深长的道:“你背后不能有太子,但可以有皇后。” 满宝懵懂,“皇后和太子不是一伙儿的吗?” 杨和书:“……你得换个词儿,算了,反正你就记着,太子是太子,皇后是皇后。” 别说满宝了,连白善都糊涂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294章 解惑 听不懂怎么办呢? 四人不约而同的将疑问压在了心底,一个决定回去问他爹,三个决定回去问他们先生。 当然了,殷或问他父亲不会将前情和盘托出,他只是在去给父亲请安时直接抛出疑问,“父亲,皇后和太子有何区别?” 这话问得没头没尾,且很有歧义,但殷礼就是一下听明白了他想要问的话,他抬头看了眼儿子,思考片刻后道:“娘娘为国母,一心为公,她几同于陛下,太子是太子。” 殷或听明白了,他有些疑惑,“陛下不怕外戚吗?” 殷礼笑了笑道:“娘娘有私心才是外戚。” 而皇后没有,她显然一直很清醒,最妙的是皇帝与她感情很好,也信任她,所以可以是夫妻一体。 夫妻可以一体,父子却未必同心,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前几年还好些,虽偶有争执,但皇帝对太子大体还是赞赏居多;太子对皇帝也孺慕…… 可这几年来,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随着三皇子长大,皇帝越来越疼宠三皇子,而太子脾气越来越暴烈,不仅和皇帝,和朝臣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作为皇帝近臣,哪怕殷礼是纯臣,说他不担忧是不可能的,尤其他还在京兆尹这样重要的位置上。 京城的治安可是他管着的,本朝才两代,当今是怎么登基的他又不是不知道…… 殷或的这一问显然勾动了他的忧虑,他叹息了一声,忍不住揉了揉额头问道:“你怎么想起问这样的事来?” 殷或摇头,没有告诉他杨和书他们说的话。 殷礼也不追问,只道:“这种事你别掺和,在学里好好读书就好。” 殷或应下了。 殷礼还给殷或解释了一句,庄先生直接连解释都没有,三个孩子请教,他直接告诉满宝,“你只要记住你只是个大夫而已,皇后是你的病人,太子也是你的病人。” 他的手在他们跟前划了一圈,道:“这京城里的权贵世家里的女眷都是你的病人,你出诊,他们付钱,这几年内莫论私情就行。”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在此基础人与人为善,其他的,随缘吧。” 庄先生这么说,满宝便决定听他的,一切随缘。 不过仔细一想,她好似一直是一切随缘。 白善也不再追问,不过却把问题放在了心里,偶尔闲了会想了一下,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琢磨出答案来。 不过三人在外面做事时的确比之前更谨慎了些,就是满宝进宫教刘医女他们试针时对作为试验对象的内监和宫女也更加和善,偶尔还会在药箱里放上一些需要的药材送给急需的一些人。 比如吴公公的徒弟的同乡,一个姓陈的公公,他就比较惨,来前,册子上说的是他摔了一觉,但满宝伸手一摸,发现他浑身高热,显然是染了风寒,整张脸都没有血色了。 听他说是因为摔跤后腿脚不便,他又不敢请假,冒着寒气去打扫,结果腰上和腿上的伤还没好,又感染了风寒。 他要是再治不好,就要被丢到防疫所里去等死了。 满宝可怜他,便从药箱里取了两副药给他,又给他扎针退热。 而像他一样不得不吃药,却又吃不着药的内监宫女还有许多,满宝也就能挑最紧要的一两个帮,其余的,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不过他们都想得很开就是了,觉得能扎针已经比原先的好很多了。 而只要满宝进宫,吴公公必要做领头人带她去那个偏院,也必要做第一个诊脉的人。 别说,一旬下来,他脸色好了许多,连脊背都没那么弯了。太子见了微微一笑,对他道:“看来这针灸还真有好处,你们只针灸不吃药便有这许多好处了。” 吴公公立即躬身歌颂这都是太子仁慈,皇后仁慈。 太子便道:“我们东宫也就这么点儿人,哪儿够他们试针的?既然不会扎坏人,又果真可以培养刘医女和萧医女的针灸,那就从别的宫殿也甄选些宫人过来吧,反正周小大夫这段时间天天都要进宫的。” 吴公公顿了顿后低声应下。 当然,太子也不屑于偷偷的做,他在傍晚去看望皇后时正巧碰到皇帝在那儿,便顺嘴提了一句,道:“儿臣听周小大夫提起过,说外头的大夫学医慢就是因为没有病人愿意给新手扎,有的大夫专门学针灸也都要学上四五年才能上手,而现在刘医女她们才学了一段时间已经可以找准穴位自己扎针了。” “母后,您不是想多培养一些医女吗,那不如多用些宫人,反正也不会扎坏人,他们也能得了好处,两相便宜。” 这话是和皇后说的,但也是说给皇帝听的。 皇后看了一眼儿子后便点头道:“回头我会让人去安排的,既然治所安排在了东宫,那就暂且放在那里吧,也不用挪位置了,周小大夫进宫给你扎针也方便。” 皇帝没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只是好笑的看向皇后,“都过去一旬多了,你那女太医院还办?” 皇后当着儿子的面不好瞪他,只是道:“陛下把银子准备好吧。” 皇帝很大方的挥手道:“放心,今年皇庄的收成不错,朕的私库充盈。” 主要是,他今年没嫁女儿,儿子也没娶媳妇,更没有修建别宫,虽然太后寿辰去了一些,但查抄益州王府时他也收入了一些,所以两边抵消,私库的钱还挺多。 皇帝觉得他的钱挺多的了,结果才过了不到两旬,白善他们终于把对太医署的规划写出来了,因为白善和白二郎要考试,满宝便负责誊抄。 她特意做了一本厚厚的折子来抄录,拉出来能有两张书桌那么长。 写完以后先交给庄先生看,庄先生花费三天,终于临睡前看完,然后赞赏了他们一句,还激动的原地转了两圈。 不过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决定明天再和他们详说,没办法,他这三天来常熬夜,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此时时间也不早了,三个孩子等在一旁脑袋早一点一点的了,因为他激动的赞赏他们才清醒过来。 于是他压下满腹的话,对三人轻声道:“好了,为师都看完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你们刚考完,一定累得很,先去休息吧。”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295章 阴差阳错(九月月票加更1) 白善三人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那么此时听到了先生的赞赏,他们还是努力撑着才没让眼皮耷拉下来。 他问道:“所以先生,您也觉得我们此法通是吗?” 当然是不通的,不过三人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于是先照往常一样赞赏了他们,“写得不错,能够参照国子监写出这样的折子来,你们这个年纪很厉害,很敢想了。” 见他们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庄先生挥手道:“行了,这些事儿明天再说,你们先去睡吧。” 于是三人便半闭着眼睛摸回房里睡了。 他们倒是睡得香,庄先生却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他们写出来的折子的折子。 他当然知道他们在学习议表的写法,还学了疏议,似乎是想怎样把女太医院办好,参照国子监的这个建议还是他提的,可他没想到他们能想得这么详细,这么周全。 虽然这个疏议很大的概率不会被人采纳,不,是绝对不会被采纳,但由一可思十,从这折子上就可以看出三个孩子的能力了。 庄先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他们的成长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庄先生想着这些,思绪翻滚大半个晚上都没睡着,直到鸡鸣了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刚考完年末考的白善和白二郎赖了一下床,满宝却是要打着哈欠起来去医馆的。 今天她不休沐! 满宝坐在桌子边都快吃完早食了白善和白二郎才上桌,她道:“我今天就要去和郑大掌柜说回乡的事了,家里行李也在收拾了,你们还需要买什么吗,等我从宫里出来可以顺带给你们带。” 白善摇头,表示要买的礼物前段时间陆续都买完了,并没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东西,只是问道:“你今天要进宫给皇后和太子扎针?” 满宝点头,“是呀,明天就走了,今天是最后一次进宫,顺便与他们道别。” 白善就指了书房问,“那我们的折子你什么时候给皇后?” 满宝想了想后道:“一会儿拿去给她吧,正好她可以借着过年的功夫看一看。” 白善和白二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昨天晚上先生都说他们写得好了。 于是满宝就带着折子出门了。 她先去了济世堂,和郑大掌柜提了一下回乡的事。 满宝老早就和郑大掌柜提过这事了,郑大掌柜也同意了,知道她明天就要走,还想着她今天请她到酒楼里吃一顿送行呢。 不过满宝婉拒了,因为她很忙,一会儿她要去皇宫,先给太子扎针,再给皇后扎针,还要把她这段时间写下来的东西给刘医女和萧医女,尤其是刘医女,她可是有一堆功课布置给她的。 听完她这一天要做的事,郑大掌柜目瞪口呆道:“你这时间安排得也太紧了,何必要赶在这一天做完?多留两天不就好了?” 满宝摇头,“太子不给假,路途遥远,在这儿多留两天,就得在家少待两天,不行,不行。” 郑大掌柜便看了一眼大堂,然后道:“要不你现在进宫去吧,我看今天的病人也不是很多,你有必须复诊的病人吗?” 满宝道:“有两个。” “看完那两个你便去吧,剩下的让丁大夫他们替你分担。” 能够多出一点儿时间来,满宝还是很高兴的,于是笑眯眯的应下了。 等庄先生醒来,洗漱完毕,用了早饭,领着白善和白二郎进了书房,正要拿出那折子来细细地给他们讲一讲不足之处时,才知道满宝把折子带走了。 庄先生:…… 庄先生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问:“你们要送进宫去?” 白善点头,“我们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满宝正好进宫,顺手就带进去了。” 呈上的东西是可以顺手的吗? 庄先生看了一下滴漏,松了一口气,道:“那折子不能呈上,交上去了也是徒惹笑话,你去前院叫个人去济世堂里把折子取回来吧,顺便叮嘱满宝一声,此事且不急着和皇后说?” 白善不解,问道:“为何?” “你们那折子简直是重新建了一个太医署,牵扯甚广,虽然疏议写得很好,但绝对不可能被采纳,既然知道不会被采纳,你们又不是朝臣,何必交上去徒惹人眼?” 白二郎忍不住道:“可昨晚先生您不是这么说的,您还说我们写得好呢。” 庄先生点头道:“疏议是写得不错,可不错,不代表就会被采纳。” 白善道:“但参照国子监也是先生提议的。” 庄先生点头,笑眯眯的道:“我是依照你们的设想给的参考意见,你们的确写得不错,可我也没说,照着国子监写的就可以呈上呀。” 白善就明白了,他们这一个多月来做的事,其实还只是一个课业而已,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可以上折的想法。 他叹息了一声,失望的起身道:“好吧,我去拿回来。” 结果他到济世堂的时候,郑大掌柜告诉他满宝已经离开有一刻多钟了。 白善皱了皱眉,来不及多说便去追她,结果还是没追上。 等他到皇城门口时,大吉都赶着车出来了。 白善坐在刘贵的马车上和大吉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只能调转马头回家。 庄先生听说也吓了一跳,他转头去看滴漏,先问道:“滴漏坏了?” 又忍不住去看门外,太阳的位置的确还不是很高呀。 白善道:“我回去问过郑大掌柜了,郑大掌柜说今天满宝的事儿太多,所以提前让她进宫去了。” 满宝进宫和别的命妇进宫不一样,别的命妇需要约时间,她却是随时都可以进的,就算进去以后太子和皇后没空,她也可以找刘医女他们布置功课,时间一点儿都不浪费。 所以就是这么巧,他们错过了。 白善问:“先生,怎么办?” 庄先生想了想摇头道:“没事,呈上就呈上吧,闹笑话就闹笑话吧,反正我们明天就走了,管它风风雨雨都不与我们相干,等我们再回京也过去一个月了,皇宫过年也忙,那时候说不定皇后就忘了这事了。” 白善和白二郎一想也是,于是安心了。 结果他们谁都没想到,皇后拿到折子后看得津津有味,都没看完,当天晚上就拿出来和皇帝共享了,然后道:“我觉着他们的这个疏议不错。” 皇帝也看得津津有味,但直接把这折子当话本一样来看了,皇后这么一说,他差点从床上栽下去。 ※※※※※※※※※※※※※※※※※※※※ 作家的话 求月票呀 明天见呀 ☆.第1296章 躲 这本疏议很长,字也不大,皇帝只看了两页,于这折子来说只是个开头而已。 但仅是开头,折子上写的太医署疏议就列出了好几条要点,其规模之宏,堪比现在的国子监。 虽然没看细看后面的,但皇帝展开扫了一眼,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做的,真要照他们这样改革太医署,别说他今年的私库,明年后年的私库也得搭进去。 所以皇帝是真的只把这折子当话本来看,尤其这折子还是三个不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写的。 皇帝咳嗽了一声,收起折子严肃的道:“天色不早了,卿卿,我们睡吧。” 皇后难得听到这爱称,忍不住抬头看向他,问道:“陛下,你不会出尔反尔吧?” 皇帝轻咳一声,讨好的握住她的手道:“梓童啊,就算要建女太医院,我们也要从长计议不是?不然比照着现在的太医院建一个就是了,可我看这疏议,似乎是要重建太医署,连现今的太医院都要改变的。” 皇后微微点头,笑道:“我才看到这折子时也吓了一跳,不过我还没看完,不如我们先看完再说?” 皇帝纠结道:“疏议是写得不错,听说这三孩子在外面还写了一本传记,也写得不错的,可这文章写得好,却未必适用于朝堂。” 皇后点头,坚持道:“我们先看完,然后再商议?” 皇帝看着皇后的神色,总有些不安,他觉得,下次周满进宫扎针他一定要好好的和她谈一谈。 这种折子可以分几次上嘛,为什么要一次性写这么多,写这么详细? 而且写之前你不该跟上位者探讨一下吗? 魏知每次上折骂他前都还会先表露出不高兴的神情让他提前知道呢。 皇帝是这么打算的,结果第二天溜达到东宫时才知道周满今天没进宫,而且他们几家已经离京回乡了。 被缠了一晚上,想要周满主动和皇后收回折子的皇帝:…… 太子听说他爹过来了,连忙从宫内迎出来,行了礼后不免有些好奇,“父皇怎么过来了?” 正主没找到,皇帝自然不可能转身就走,他抬眼看了一下东宫的景致,浅笑道:“路过,便进来看看你。” 东宫在太极殿的东边,皇帝办公的地方在太极殿的第二进,他要走到第一进,出来后要下很长很长的台阶,再穿过一段很长很长的夹道,再过一个大大的空地,这才能到东宫的大门口…… 而这,已经是东宫的第二进了。 他是去哪儿都路不过这里的,太子信他才有鬼。 不过太子也没表露出来,既然他爹来了,他就领他到处走走。 皇帝以前也没少来东宫,这两年来得比较少,而且每次来基本都是听闻太子在东宫里聚众饮酒打架,太傅劝解不听然后跑来骂太子的。 这样静静地走着散步说话的机会却是很少有了。 皇帝围着东宫走了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近来没有再饮酒吧?” “是,”太子道:“周满说还不能饮酒。” 皇帝点头道:“大夫的话还是要听的,现如今,你觉得身体如何?” “多谢父皇关心,儿臣好多了。” 好多就好,“周满离京了,以后你扎针是谁来?” 太子道:“暂且停了,等她回来再继续。” 皇帝就皱了皱眉,“治疗如何能断?难道她要行的针法别人都不会吗?” 会是会的,周满也提议过让刘医女来,或是教给萧院正也行,不过太子还是更信任她。 于是笑道:“儿臣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等她一月就是,如今我只需半月扎一次针,比先前好很多了。” 皇帝却不这么觉得,子嗣是很重要的,尤其还是太子的子嗣,于是道:“那就不该让她离京,让她留在宫中先把病治好再说。” 太子道:“母后也都答应了的,还说她年纪小,离家日久想家,我们总不能拦着人家一家团聚。” 皇帝就叹息,“你母亲就是心太软,罢了,回头我让萧院正过来看看你。就算针灸不能继续,药却不能停。” 太子没反对,看就看呗,怎么治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要不是周满他们已经出京,皇帝是很想让人把他们追回来的,他只要一想到晚上回去还要面对皇后就头疼。 皇帝暗戳戳的打算起来,不然晚上去别的宫殿转转?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太后给叫去了。 走在去嫔妃的宫殿的路上被拦住,皇帝转变了一下心情,一脸沉稳的去见太后。 太后的身体好多了,被云凤郡主扶着在饭桌上坐下,看到皇帝便笑着招手,道:“我们母子许久不在一起吃饭了,今晚便一起吃一顿饭吧。” 皇帝笑着应下,上前亲手给太后盛了一碗汤。 云凤郡主站在太后的身后服侍,皇帝看到她便笑道:“云凤也坐下,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礼。” 太后就笑道:“她不在这里吃。” 她扭头对云凤郡主笑道:“你回去陪你母亲吧,我和你皇伯伯说说话。” 云凤郡主低声应下,行礼后躬身而退。 太后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对皇帝道:“云凤长大了,懂事了许多。” 皇帝点头。 太后叹息道:“也知道孝顺了,我生病的这些时候都是她在一旁服侍。” 皇帝立即道:“母后喜欢女孩儿,不如明日让长豫她们也过来陪您解闷?” 太后:……没说你女儿就不孝顺! 太后有点儿心累,直接道:“云凤年纪也不小了,我给她选好了人家,是魏州的孙家,你觉得怎么样?” 皇帝面上不动声色,脑子里却在绞尽脑汁的想魏州的孙家是哪一家…… 想了老半天,皇帝有些不太确定的道:“陈州刺史孙叔缘似乎是魏州人……” 太后点头,“同出一族,孙叔缘还是三房,我看中了他们大房的长孙,那孩子也在读书,听说人还不错。” 太后之前也不认识什么孙家,不过她既然选中了,自然要好好的查一查的,所以就知道了。 皇帝问:“孙家的意思呢?” ※※※※※※※※※※※※※※※※※※※※ 作家的话 下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1297章 贪财 就算是公主、郡主,那说亲也得问过男方家里的意见,双方都没有问题后才会赐婚,不然胡乱赐婚,万一人家心里不乐意,那结亲还生怨怼,有什么意思呢? 太后点头道:“他们家答应了。” 皇帝一听,一点儿意见也没有,笑问,“母后是想让儿臣赐婚,还是您赐?” “你赐吧。”这也是一种态度,可安孙家的心,但这次太后找皇帝来主要说的并不是赐婚的事,而是…… 她抬头看向皇帝,面色和蔼,“皇帝,云凤嫁去魏州已是低嫁,我查过,孙家大房现在没有一人在朝为官,不管五郎做过什么事,云凤却是皇孙,在这个上已经委屈了她,那嫁妆上就不能过于委屈了。” 皇帝:…… 让国库出钱是不可能的,就是他几个女儿出嫁,他列出来的嫁妆多了都被朝臣喷回来呢,最后想要陪嫁丰厚点儿,还得从他的私库里出。 本来,益州王要是不出事,李云凤出嫁,皇帝赏赐些嫁妆,国库还是会出的,不过现在嘛…… 户部是不会给钱的,太后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她是直接问皇帝要的。 皇帝自然也不会去户部那里做无用功,所以最后还是得他从私库里出。 他觉得今天这一顿晚膳吃得很不可心,早知道还不如去找皇后吃饭呢。 虽然都是惦记他的私库,但感觉是不一样的啊。 皇帝心塞塞,脸上却笑眯眯的点头应下了,道:“等母后下定后,儿臣便让内库给云凤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 太后露出笑容,侧身看向一旁的宫女,宫女立即奉上一封折子。 她接过后递给皇帝,笑道:“这是我粗粗拟定的嫁妆,你先看一看,回头看还缺什么再添上去。” 皇帝没想到太后连这个都准备好了,展开一看,心头便是雷雨,他一目十行的扫过,忍不住蹙眉,“母后,这嫁妆是否太过丰厚了?” 太后叹息道:“本来不必如此丰厚的,要选的是王家、崔家和魏家那样的人家,嫁妆少些也就少些了,可如今把她嫁去魏州这样偏僻的地方,孙家连个功名也没有,再不给她陪送多些东西,我心中难安呀。” 太后按了按眼角,悲戚的道:“你弟弟现今也只剩下这一儿一女了,我只希望他们能过得平安富足就好。” 皇帝沉默。 见他不说话,太后就拉住他的手道:“猫奴,你还记不记得你们小时候,你们兄弟四个一起玩儿,三郎和五郎淘气,你大哥严肃,要管教他们,是你领着他们躲避你大哥,出了事也总顶在前面,那时候你们兄弟间多好呀。” “做错事了被你父亲抓住,你还拍着胸脯说会保护三郎和五郎,你们大哥也反过来护着你,最后还是你大哥被你父亲揍……” 皇帝面上有些动容,沉默了一下后道:“母后放心,在嫁妆上我不会亏待了云凤的,您把折子给我,我拿回去给皇后安排。” 太后这才满意,笑着推了推汤碗道:“这是我让小厨房炖的老鸭汤,天寒,你吃些御寒。” 皇帝笑了笑,只觉得这碗老鸭汤是金子铸的。 皇帝吃完饭,还陪着太后说了会儿话,这才拿了折子起身离开。 古忠见皇帝站在殿外不动,便小步上前,忐忑的问道:“陛下想去哪位娘娘宫里?” 皇帝就横了他一眼道:“朕什么时候说过去别的宫殿?回太极殿!” 古忠心中默默,也不知道是谁办完了事说要到后宫走走的。 古忠服侍着皇帝回到太极殿,皇后已经换了衣服躺在床上了,手上还拿着满宝写的折子呢。 今天除了处理宫务外,她大部分时间都拿来看这折子了,这会儿还没看完呢。 皇帝突然回来,她愣了一下便拿着折子起身迎上去,一边行礼一边笑问,“陛下怎么回来了?” 皇帝把外衣脱了丢给宫女,闷闷不乐的道:“快要安寝了,自然就回来了。” 他瞥眼看到皇后手中的折子,忍不住叹息一声,冲外面喊道:“古忠,把太后的折子拿过来。” 皇帝示意皇后看一下,道:“太丰厚了,得找个借口回绝一二。” 就算他愿意给李云凤丰厚的嫁妆,但也没必要这么丰厚,肯定要讨价还价一番的。 可太后突然提起他们小时候的事儿,他当时便不能拒绝了,所以,这个恶人要么皇后去做,要么就得内库的监令去做了。 他换好衣服就盘腿在榻上坐好,很不高兴的道:“萧院正说母后大病初愈,身子还很不好,所以不能受气。” 皇后没有看完折子,不过一目十行的扫过心中也有数了,她问道:“太后想把婚期定在何时?” “没定,不过我估摸着也就明后年吧。” 皇后想了想后道:“应该是明年。” 她见皇帝苦恼,便笑着坐在他的对面,“你知不知道,母后对云凤插手些许宫务有些不满?” 皇帝皱眉,“她插手什么宫务了?” “也没什么,就是先前周满给大郎治病,她特意让人把消息传到母后耳边,让母后很是不满。” 皇帝就把目光落在折子上,“所以这……” “这应该不全是给云凤的,”皇后道:“当初魏知把益州王府全抄了,一文钱都没给他们留下,以后新庆要去封地,肯定也要带一些东西过去的。” 她道:“棣州穷苦。” 这个封地是皇帝选的,他有些尴尬的轻咳一声,辩解道:“其实也不是很穷苦的……” 皇后笑道:“我也没说这个封地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心情小雨(1v1强制)
偏执狂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修仙有劫
倒刺
沦陷的蓝调[SP 1V1]
下弦美人(H)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