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114章

第114章

孩子只有两个,唐县令对照了一下后面的籍书和报上来的夭折人数及岁数,发现没有一个大贞三年出生的婴孩夭折。 所以,大贞三年多出来的那一个新生儿其实是在大贞二年就出生了的周满。 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周满要延迟一年上报? 尤其是在周家还有一个新生儿的情况下。 数据都是年前封印前报上来的,周满是十一月的生辰,完全来得及上报。 唐县令板着脸合上籍书,将那一页纸折起来收在怀里,起步走到床边看着天上的弯月。 他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他就知道,长命锁既然是在满宝身上,那查她必定能查出些东西来。 唐县令站在窗前,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鸡鸣声,这才发现已经四更了。 他揉了揉额头,这才觉得困倦不已,便转身往后院去休息了。 他的长随明理已经抱着大衣在门边睡着了,听到开门的动静,脑袋一点便醒过来,他连忙抹了一把脸跟上,“老爷,您总算想睡觉了?” “嗯,”唐县令道:“睡一会儿,记得早上给牢里的周大利送一份断头餐。” “放心吧老爷,我忘不了。” 此时正是人最熟睡的时候,但牢里的癞头因为后背和屁股上的伤睡得很不安稳,加上腹中饥饿,他怎么也睡不着,只能闭着眼睛,偶尔还要跟从他身上跑过的老鼠做斗争。 他正忍耐时,门外又传来差役巡视的脚步声,他已经习惯了,入夜后他们巡视了好几次,第一次时他还不习惯,以为是来提审他的,后来发现只是巡视,便老老实实的躺着了。 癞头闭着眼睛没动,却听到脚步声在他的门外停住了,他正疑惑,就听到门外传来小小的说话声,“这就是死囚犯啊,看着和一般人也没什么差别,他是犯了什么事?” 癞头身子一僵,就听见另一人道:“谁知道是犯的什么事?反正是唐县令抓的,总不会有错,我们听上面的行事就好。” “可这也太快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虽然我没见过死囚犯,但我听杨大人说过,这死囚是要上报给刑部复核的,这唐县令前脚抓了人,审都没审就要把人砍了,万一是错案……” “哎呦,你怎么这么木啊,杨县令现不在城中,唐县令还是上县派下来暂代的县令,我们就是个小吏,能说他办错案了吗?” 癞头听着心头一凉,忍不住微微睁开了眼睛,看见他的牢房门口正站着两个人,他竖起耳朵去听,就听见那人继续道:“我们县令才从七品,而唐县令是从六品,整整比我们县令高了一个大品级,别说是我们,就是杨县令回来了,那也是不会替他翻案的。别看我们罗江县现在富裕些了,但跟华阳县还是没法比,唐县令自然是想把案子尽快办完回去了。” “甭管事情是不是癞头做的,反正抓了他,那就是他做的,到时候把人一处决,往上一报,就说他畏罪自杀什么的,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癞头听着整个身子都发软了。 “反正是陈年旧案,证据本来就不足,说是谁干的不行?到时候唐县令把案子一结,立了功,可以走了,我们也轻松许多。” “唉,毕竟是一条人命呢。” “那也是他运气不好,谁让他什么都不说的?连我们都看得出来他隐瞒不报,有事情没说,怪谁?” “也是,走吧,这是最后一趟了吧,天天晚上都要巡视,可累死了。” “可不是吗……” 癞头眼角的余光看着那两道人影转身走了,这才抖着把拳头塞进嘴里,没让自己叫出声来。他吓得眼泪簌簌的流…… 天亮了以后,差役们又拎着木桶,敲着木勺发早食,依然是一人一勺粥,外加一个掺着糠的褐色馒头。 癞头趴在门口的栏杆那里往外看,差役们没理他,发到转角处的那个牢房后就要走。 癞头饿得受不了,连忙叫道:“大哥,大哥,官爷,我,我今天又没饭吗?” “你?”差役回头看了他一眼,满眼同情的道:“有呀,不过你的跟他们的有点儿不一样,得略等一等。” 癞头一怔。 差役已经提着东西走了,不管他怎么叫都没回头。 癞头正绝望,有两个差役一脸是笑的提着两个大食盒过来了,他们径直走到癞头跟前,态度特别好的让他往后让一让,然后就打开牢房的大门,将食盒提进来。 一打开,里面是整只炖着的鸡,还有一条鱼,煮汤的鸭肉,白花花的一大碗白米饭…… 差役将饭菜都摆在癞头跟前,甚至还拿出了一壶酒放在他跟前,对他笑容满面的道:“一天没吃东西饿了吧?来,快吃吧。”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九十章 招供(一) 看见这么多好吃的,癞头的肚子忍不住咕咕叫起来,他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两个衙役,伸手就扯了一只鸡腿,才咬了一口便发觉不对劲。 他一边嚼动,一边满含期待的看向两个衙役,“官,官爷,我是不是能出去了?” 衙役甲点头道:“等吃完就可以出去了。” 癞头便强逼着自己放下手中的鸡腿,道:“我不饿了,我们这就出去吧。” 衙役乙笑道:“兄弟还是吃饱点儿吧,可不能饿着肚子上路呀。” 说罢,还亲自给癞头倒了一杯酒。 昨晚上听到的秘密一下就从癞头的脑海中冒了出来,他的双手发抖起来,整个人都簌簌发抖,“上,上路?上什么路?” 衙役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兄弟你说呢?你住的可是死牢,说起来我进县衙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着死囚呢,所以我们也没经验,准备的饭菜可能糙了点儿,但我们也尽心了。你到了地下可别说我们的坏话……” 他的话还没说完,癞头就眼一翻,一副要晕倒的模样,衙役乙刚伸出手去想扶他,结果癞头竟然自己缓过来了,他一下扑倒在地,爬着上前抱住衙役甲的腿,叫道:“我说,我说,我全都说,跟我没关系,跟我真的没关系,是周银,是周银干的呀。” 两个衙役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这其中还真有事,道:“这话你可别跟我们说,我们就是差役可做不了主。” “你们做不了主,你们做不了主,我,我要见大人,我要见县太爷,你们要抓的是周银,可周银死了呀,对了,他有个闺女,他还有个闺女,你们别抓我,别砍我头,跟我没关系,真的跟我没关系,我就是看见了而已……” 癞头就这样被带到了唐县令跟前。 两个衙役低声将他在牢里说的话汇报给唐县令,唐县令目光一凝,微微点了点头。 扫了一眼人来人往的大堂,唐县令思索片刻,起身道:“将人提到后院,我在后面审他。” 那私审了,衙役甲和衙役乙相视一眼,应了一声,把癞头给押到了县衙后院。 县衙后院是杨县令的宅邸,虽然有一道门与县衙相通,但看守门的却是杨县令的下人,因此前头的人也不是谁都能过来的。 唐县令出入后院就跟回自个家一样,直接让人把一间侧屋收拾出来,在那里审问癞头,他身边只留下了一个书记员以及长随。 长随是他的心腹明理,书记员则是罗江县的吏员,是杨和书说过可信的人。 唐县令在首座上坐下,书记员江琦左右看了看,便搬过来一张桌子和凳子,把文房四宝摆上,打算在此记录案情。 东西才摆上,两个衙役便把癞头给押上来了。 癞头见他上的不是公堂,而衙役把他按倒后就退下,堂上只坐着唐县令一人,左右两边只有两个人,而其中一个一看还是下人,他便更肯定了昨天晚上听到的秘密,堂上做的坏官是真的要拿他去顶罪。 唐县令喝了一口茶,看着底下瑟瑟发抖的癞头,开口道:“不是说有话与本官说吗?说吧!” 癞头咽了咽口水,舔了舔嘴唇后小心翼翼的道:“大人,小的是冤枉的,真的是冤枉的,那些事跟我全不相干,我都是听村长和村里人的,不是故意隐瞒官差的。” 唐县令问道:“隐瞒了官差什么?从头说起吧。” 癞头却堵住了,他根本不知道打哪儿说,周银的事,他算是知道得最少的一拨人了,因为那会儿他就是人云亦云,村里说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了。 这让他怎么说? 唐县令见他蠢笨的模样,便干脆问道:“先说一说周银吧,周银呢?” “死了,”癞头说得特别的顺和快,立即道:“十多年前就死了,跟他媳妇一块儿死的。” “十多年前?” “对,”癞头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就大约是十一二年前吧,那会儿周金家的小闺女才几个月,还小呢,对了,她就是周银的女儿,唯一的女儿。” 唐县令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人埋在哪里了?” “就在村尾周家的坟地里,以前是没名没分的埋着,不敢叫人知道,后来县衙里去了一个官差,说是有周银的丧报,周家就大张旗鼓的把他重新下葬了。” “那仔细的说一说周银吧,他犯了什么事?怎么死的?” “他是盗匪呀,”癞头有些懵,“这不是官老爷们说的吗?” 唐县令挑了挑眉,问道:“哪个官老爷什么时候说的?” “就十一二年前,他和他媳妇被人砍死在山上,我们才把人抬回来,村里就来了几个骑高头大马的官老爷,”癞头比划起来,道:“他们拿了大刀和画像,说画像上的人是盗匪,被他们捉拿时砍死在了山上,问我们是谁收葬了,还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哪家的人。” 癞头道:“当时他们那么凶,我们哪敢说是周金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家跟村里好多人家都有恩,大家就都说没见过,不知道,把人给糊弄走了。后来又来了一拨人,还仔细的每家每户翻找过,我们更不敢往外说了。” 这个信息量就有些大了,书记员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唐县令。 唐县令坐直了身体,问道:“十一二年前,那是大贞二年,还是大贞三年?” 癞头想也不想便道:“大贞三年。”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前一年益州城也发大水,还波及到了我们那儿,而我二女儿就是大贞二年生的,大人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唐县令问道:“周银以前卖身过,他第一次回乡是什么时候?” “就是大贞三年,他就回那么一次,娶了媳妇,生了闺女,衣锦还乡的。” 唐县令就抬了抬下巴道:“那就仔细的说一说吧。” 癞头在他锐利的目光下有些胆怯,缩了缩脖子问道:“说,说什么?”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一章 招供(二) “就说一说周银,比如他小时候如何,长大后又如何,当年他是怎么卖身,怎么离家的,再回家时又是一番什么景况,他给家里带回去了什么东西,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唐县令点了点桌子道:“你要是据实以告,我查明事情的确与你无关便放了你,但你若撒谎,我去七里村一查问,与你说的有出入,那……” 正打算把周银往恶里说,将自己推脱干净的癞头顿了一下,便老老实实地道:“周银,他打小就聪明……” 癞头只比周银大两岁,但他从小也是生活在周银的阴影下的,他从小就羡慕周银。 因为他日子过得好,且太讨人喜欢了。 往前二十多年,他们家的日子是过得比老周家要好的,别看现在癞头家的日子过得最差,而老周家的日子过得最好。 他小时候,癞头家的日子可比老周家好太多了,那会儿老周家的日子才是过得最差的那一拨。 因为他们家只有他一个儿子,而老周家孩子太多,又都是半大的孩子,这会儿的孩子活儿干得不多,吃的却多,所以很穷。 但这么难的日子,周银的日子竟然过得不错,让癞头都羡慕起来。 当然,他觉着过得不错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而是周银很自在,他大嫂钱氏很纵容他。 六七岁的小孩儿,谁能跟着大人去县城? 但周银就可以,只要钱氏或周金去县城里卖东西或买东西,周银必可以跟着。 而每次进县城,他肯定能买一块儿糖。 所以整个七里村,上上下下的孩子都羡慕他。 而等他到八九岁上,周银都可以自己跑去县城里玩儿了,他还自己认了字。而且因为周银长得好,又聪明,村里的大人们都喜欢他,过年时大家窜着拜年,他得到的糕点都比别的孩子多一些。 癞头知道唐县令要去问村里的人,也不敢瞒着,就把大德十一年旱灾,周银把自己卖了还帮村里的人找了活儿的事说了。 癞头道:“因为这事,村里的人都感念他的恩情,大贞三年,他带着媳妇孩子回村,村子里人都去他家看他,听他说要定居在村里,村长还说要给他选块好地,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去给他修房子呢,也是因为这个,当初大家才跟着老周家的人一起瞒着官差的。” 唐县令问:“他回乡都带了什么东西?” “就两个包袱,他是跟着商队回来的,说是怕路上不安全,他带着妻儿不好走,所以只带了两个包袱上路,家里其他东西都另外托了朋友带回来,因为东西多,落在了后面,他还说给村里人都带了礼物呢。”癞头道:“然后他在村里停了两天就带着他媳妇说要出门把东西带回来,结果这一去就没回来,还是上山打猎挖野菜的人看到他们被砍得不成样子了抬回来的。” “那他们的行李呢?” “没了呀,当时他们身上就只有一身衣服,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他回来了就没说过自己在外做什么营生的?” “说了,他说也是种地,偶尔做些小买卖,”癞头迟疑了一下后道:“他跟我们说,他岳父是一个秀才老爷,他跟着商队出去后半途病了,没办法就在一个什么州停下了,病得快死的时候,秀才公看他可怜,便给了他一些水米,又给他抓了一些药,这才熬过了那个坎。” “然后他就常去秀才公家帮工,跑腿,秀才公看他勤快,便收留了他,”癞头有些怀疑,又有些羡慕的道:“那秀才公只有一个女儿,干脆就招了他做女婿,他们是给秀才公和秀才娘子养老送终后才回来的。秀才公家的家业都给了他呢。” 唐县令脑中却快速的闪过一纸公文,道:“商州?” 癞头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就是商州,就是商州。” 唐县令心里的疑惑却更多了,他问道:“说周银是盗匪的,可有说他在何处抢劫,抢劫了谁?” “我们哪敢问官老爷呀,别说我,就是周金一家都不知道的。” 唐县令又问,“那周银的同伙呢?” 癞头:“不知道,从没见过,或许是周银的那个朋友?但我们也不认识,没见过呀。” 接下来就是一问三不知了,他知道周银卖身前的事,也知道周满在周家抚养后的事,但这中间的事,癞头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唐县令来来去去的查问,发现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后便挥了挥手让人把他带下去。 癞头胆怯起来,连忙问道:“大,大人,我没撒谎,您到村里一问就知道,您,您能不能先放了我?” 唐县令就看着他问道:“你确定你要回村?你们村的人若是知道你把一切都招供了……” 癞头脸色一白,那他们一家肯定会被赶出村子的。 癞头咽了咽口水问,“不是说,瞒报犯人是会被当做同犯吗?” “不错,但周银的罪名还不确定,所以本官不会拿你们七里村的人问罪。”唐县令知道说得太隐晦他可能听不懂,因此直截了当的道:“但你招供了你们村隐瞒多年的秘密却是事实。” 癞头顿时大哭出声,哭叫道:“大人,小的这可都是听您的招供的,您可不能害小的呀。” “我不害你,”唐县令道:“所以你最近便先在县衙里住下吧,你自己也把嘴巴闭严实了,除非我问,否则不论谁问你都不要多说。等本官查清了事情,不论周银有罪无罪,本官都放你一条生路,可你要是胡言乱语,坏了本官的好事……” 癞头立即保证,“小的一定不乱说,从今天开始,除非大人问,小的就是个哑巴。” 唐县令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人把他押下去。 江琦将记好的笔录呈上去给唐县令看。 唐县令看过一遍后确认无误便签了字,然后将笔录收起来塞进自己的袖子里。 江琦默默地看着他,唐县令无视他的目光,道:“江琦,你去把大贞三年来县公干的名单找出来,还有那一年发布的公告,来源,我都要。”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不同的理想(一) 江琦也只犹豫了一下便低头应下了。 虽然只是听了癞头的口供,但他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来。因为听着,周银不像是抢劫的盗匪,倒像是被盗匪抢的那一个。 一个从小便聪明,感恩,又善良的人,衣锦还乡后变成了盗匪? 反倒是周银嘴里说的,他靠着岳丈立足更显得可信。 唐县令很满意他的态度,道:“长博与本县提过你,说你机敏仁厚,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江琦低头道:“那是大人抬爱。” 唐县令问道:“你相信癞头说的话吗?” 江琦:“信。 “那你信他口中的那些官差说的话吗?周银是盗匪。”你 江琦垂下眼眸,半响才道:“大人,刑名是要讲究证据的,如今我们什么证据都没有,下官不敢妄加猜测。” 唐县令笑道:“不怪乎长博喜欢你,你说的没错,刑名是讲究证据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去找证据。” 江琦很好奇,“唐大人和我们大人为何对这个案子这么执着?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周银涉及盗匪之事。” “我吗?”唐县令想了想后说道:“如果我说是为了天下无冤之人,无冤之案,你信吗?” 江琦躬身道:“自然信。” 唐县令看着他的脸笑了笑,“可你的脸和眼睛告诉本县,你不信。” 江琦身子微僵。 唐县令走出房间,站在院子里仰望蔚蓝的天空舒出一口气,浅笑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但围墙还是低了些,我记着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蹲在一个高墙四方院里看天空了。” 江琦一头雾水的听着,并不发表看法。 唐县令道:“这个案子,我大约能猜到你们大人是为了什么,他是一个……嗯,很爱干净的人,律己也律人。我嘛,一是你们大人给的口供漏洞很大,一看便是有冤情;二也实在是好奇。” “就凭癞头一开始的口供,大人便能笃定有冤情?那长命锁就不能是谁送的,或是捡到的……” 唐县令就笑道:“这天下的事情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的事,一种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也可以分为可言之事,不可言说之事。一个人很难为另一个人完全的保守秘密,除非他是个道德感极高之人,你看癞头是这样的人吗?” “与你说这么多理由,不过是因为你不懂,而我这里其实最初的理由就是,我就知道癞头是撒谎的,我的感觉告诉我,这其中有莫大的隐情,而这隐情涉及刑案。”唐县令道:“而这样的感觉是我多年断案积累下来的经验。” 江琦顿了顿,他知道唐县令的父亲是左都御史,而左都御史是刑部出身,当年也是出了名的刑名高手,曾经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巡游天下,断天下奇案,也是因此声名大噪,然后被提为左都御史。 “那,我们大人呢?”江琦还是很不明白,当初他们大人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查起长命锁,查起周金周银来? 虽然杨和书没和他说过理由,但唐县令用脚趾头猜都猜得出来,但他为什么要告诉江琦呢?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江琦,问道:“我倒觉得你不该跟着长博,你倒适合跟着我,怎么样,可愿到华阳县来当书记吏?。” 江琦一怔,心脏剧跳起来,同时口干舌燥,一时拿不定主意唐县令这是在试探他的野心和对杨县令的忠心,还是真的看上了他想把他拉过去。 江琦咽了咽口水后道:“下官的委派皆是杨大人做主,所以下官听杨大人的。” 唐县令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道:“好,待他成亲回来,我就和他说一声,让他把你派给我。” 他意有所指的道:“好奇心重,又敢问,也敢想,本县觉得你倒更适合刑部。” 唐县令说罢便走,江琦低下头去躬身行礼送他。 等唐县令走没影了,江琦这才直起身子来。 明理连忙追上唐县令,见这会儿早已经过了午时,连忙让人去厨房准备吃食。 “老爷,要不要给杨少爷写封信?也好让杨少爷安心安心。” 唐县令想了想后道:“也好,我也正有事托他去查呢。” 吃完了饭,唐县令便让明理再去前面县衙里将那封丧报拿了过来,他点了点后笑道:“绵州周银,娶妻商州夏氏,怎么就这么巧?” 明理给他倒茶,就静静地听着。 “我还得去绵州一趟,查一查户籍,看一看绵州同龄的人中有几个人叫周银,但长博也得帮我查一查,这梁州的刺史与郭县的县令人脉。” 明理头皮发麻,“老爷,这案子牵扯得也太大了吧?直接去七里村查一查不就好了?” “七里村自然也是要去的,但该有的证据也得有,该查的事也得查,这封公文不对。” “可老爷,您是华阳县的县令,如今来这儿只是暂代,而且,这还是杨少爷和明刺史私底下同意的,都没走公文呢,事情闹大,京城的大人们知道了,就是老太爷再御史台也保不住您呀。” 唐县令就笑道:“所以我们的动静可以小一些,悄悄的来。” “老爷,要不,您还是和夫人商量一下吧。” 唐县令扭过头,“你别多话,你不说,我不说,她就不会知道。所以如果最后她知道了,那一定是你多话。” 明理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里如同被秋风吹过的树枝一样萧瑟。 唐县令这才提笔给杨和书写信,一边写还一边道:“你别说,他这坏习惯总算是歪打正着了一次,竟然查出这么一个案子来,但他这个坏习惯还是得改。” 明理道:“杨少爷说过,他并不想去查满小姐他们的,毕竟是朋友,只是满小姐他们家种出了新麦种,所以才多查了一些。” “你信他?”唐县令哼了一声道:“他打小就这样,所以才那么讨厌,你看他有几个交好的朋友的?” 说罢,唐县令干脆在信里教育了杨和书一顿,明理看得忧心不已,“老爷,杨少爷要成亲了,您还是别在这时候跟他吵架了。” “没事,有心情跟我吵架,说明他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 ☆.第七百九十三章 二月二(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8) 唐县令写完了信送出去,便开始去资料房里和江琦一起查资料,“找个机会,我们得去七里村一趟。” 江琦想了想后道:“再过四日便是龙抬头,七里村旁边的大梨村有个道观,每年二月二都有庙会,大家会上山拜太上老君和土地公公,那会儿热闹得很,大人若不想引人注目,可那时前往。” 所以他说江琦适合跟他混刑名,他都没说,他便知道他不欲将事情闹大,想悄悄的查。唐县令看着他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就二月二去。” 天色渐暗,俩人都没查到什么东西,但唐县令并不气馁,扭了扭脖子后起身回后院去休息,他打算今晚早点睡。 而此时,蹲在大门口望天的满宝确定了今天四哥不会回来,便转身回家了。 白善见她连饭都吃不香了,便道:“府学二月二放假,要不我们二月初一回家?” 满宝道:“连着休沐也才放三天假,回家才能停留一天,也太奔波了。” 庄先生闻言抬头看了满宝一眼,见她情绪低落,想了想,到底是小孩子,若和他一样万事不萦于心,那才要糟呢,因此笑道:“那就和学里多请两日假好了,我与你们一同回去,大梨村的庙会连开两天,我们也回去凑凑热闹。” 三人眼睛皆是一亮,就连一旁的周立君都忍不住低低的欢呼一声。 庄先生伸手拍了拍满宝的脑袋,劝慰道:“人走在这世上,总会遇到许多关卡,你当时觉得太高迈不过去,但你耐下心来坚持坚持,迈也好,爬也好,绕路也罢,过个几年再回头看,你就会发现那点儿关卡不算什么。因为前面总还有更难的事情在等着你,而以前所受的磨难都是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满宝问:“那一直开开心心的记忆不好吗?” “好是好,但开心的记忆多了,你就记不住了,”庄先生笑道:“有坎的记忆才最深刻,不仅有苦和酸涩,也有甜,而且因为吃了苦和酸涩,那甜才显得尤为蜜。” 桌上的四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显然都不太能理解。 厨娘想了想,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往昔,点头道:“先生说得真好,我现在这么一回想,最先想起来的还真是苦后的事。” 白善道:“我最先想到的是被满宝打的事。” 满宝:“我也最先想到被你打的事。” 俩人一起看向白二郎,白二郎心虚的看了一眼庄先生,小声道:“我最先想到的是被先生提到门外罚背书的事。” 庄先生:…… 周立君道:“我最先想到的是大伯母后来煮了菜,我娘就把二弟碗里她做的菜倒我碗里让我吃了,然后奶奶把我的碗接了过去把菜拨走了,给了夹了好多大伯母做的菜。” 庄先生微微点头,“所以你们看,你们平日开心的事情也不少,但这会儿能最快想起来的能有几件呢?” 满宝沉思。 白善吃完饭便跟在她身后,道:“先生说的对,再怎么样还有我们呢,你爹娘也疼你,有什么坎迈不过去呢?” 满宝道:“我没觉得迈不过去,就是不太开心而已。” “等回了家就好了。” 满宝点头,她问四哥,四哥可能不说,但她可以去问爹娘呀。“就不知道我娘他们会不会告诉我。” “到时候我去帮你。” 满宝心安了不少,对白善微微一笑。 白善在府学先生们的眼里勉强算得上是好学生,所以请假还不算难,在磨了两天后,学官总算是允了他两天的假,可以初六再回去上课。 他们初一放旬假,一大早便收了东西出城回家。 二月二龙抬头,正是万物复苏的开始,各地都有庙会,热闹一点儿的县里还会举办活动,自然,县令就算不出席,也是要管事的。 罗江县往年就没办,今年杨县令不在,更不会办了。 而华阳县因为是益州城的郭县,是有一些活动的,虽不隆重,但爱惜名声的士绅权贵都会舍些东西来, 今年唐县令不在益州城,主持事情的则是县尉和主簿,不过这都是有章程的,并不难。 但明刺史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知鹤还没回来?他这是在罗江县待上瘾了?” 祁大人笑道:“他和杨县令是至交好友,听闻杨县令不擅刑名,或许想趁此机会帮杨县令理一理县务也不一定。” 明刺史就笑道:“他自己的县务都没理清楚,哪有那个功夫?而且杨和书出自杨氏,素来傲气,怎么可能让他插手县务?” 听出刺史对唐县令的回护,祁大人笑了笑,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 但不止是明刺史,就连益州王都问了一句,“今年不见唐县令上门,他不在城内?” 张节度使愣了一下后笑道:“他公干去了吧,王爷也知道,县衙里的事情都是些琐碎的小事,要费很多的心力,如今又快到春种了,他要忙的可就多了。” 益州王道:“也是,以前只知道唐县令爱刑名,不擅管民务,来华阳县两年民务都一直是交给丁主簿来管,却没想到去年突然接手民务也能做得这么好,显然平时没少做功课的。” 张节度使尴尬的笑了笑,去年算计益州各世家手里的田地安置流民的事他也有份儿。 益州王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儿,看着张节度使浅笑道:“也是唐大人家世显赫,家学渊源,又有张大人和明刺史保驾护航,这才做得这么好。” “这都是唐县令能力出众,明刺史也爱才,我年纪大了,这些琐碎事哪儿管得过来?”所以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您要记仇就记他们两个好了。 益州王笑了笑,他也不过是好奇的问了一句,还不把唐县令的去向放在心里。 他举杯看向张节度使,“此次本王开春日宴,宴请来蜀的朋友,请张大人也出席饮一杯水酒,到时候大家谈诗论道岂不快哉?” 张节度使自然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举杯应下。 春天嘛,不是这个宴,就是那个宴,他早就习惯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九十四章 意外 老周家的人没想到满宝他们会在这时候回来,毕竟他们才出去了十三四天,而且此时家里正惶惶,气氛很是不好。 满宝和周立君一从大门外蹦进来,整个院子的大人们都一静。 孩子们却很高兴,尤其是五头和六头,迈着小短腿就冲着小姑跑去,一头扎进她的怀里就要糖吃。 满宝从兜里掏了一把糖塞给他们,冲着她爹就跑去…… 老周头头疼的看着她,“你怎么这会子回来了?” 满宝不高兴了:“爹,你不想我回家呀?” 老周头连忙道:“没有,没有,就是你也没说一声,爹有些被吓着。” 满宝就看向她娘。 钱氏虽然也惊讶,不过面上没表现出来,她点了点头道:“去洗漱吧,我让大丫给你收拾房间去。” “咦,大丫在家吗?”满宝说完,这才看到大嫂也在家里,惊讶的问,“大嫂,铺子不开门吗?” 小钱氏看了婆婆一眼,笑道:“回家过二月二,所以铺子关几天,你们饿了吧,我给你们做饭去,想吃些什么菜?” “随便,只要是大嫂做的我都爱吃。” 老周家人早吃过晚食了,这会天都黑了,大家正准备洗洗手脚睡觉呢,满宝和周立君一回来,大家便坐在堂屋里看着她们吃东西。 钱氏问:“你们怎么回来了?” 周立君看向小姑,满宝道:“二月二,我们要回来赶庙会,府学和书院也都放假呢。” “回来几天?” 满宝道:“初五回去。” 老周头忍不住惊叫,“这么久?” 满宝扭头看着她爹,越发肯定家里有事了。 她看了一眼围成圈圈坐着的哥哥嫂子们,没有立刻问,而是等吃完了面,又去洗漱换了衣服,这才跑到大院这边来。 这会儿,大家都各回各屋了,院子里静悄悄的,只爹娘的房间里破天荒的亮着灯。 就算现在老周家日子比以前好了,老周头和钱氏也依然节省得很,能不点灯的时候绝对不点灯。 满宝走到大哥大嫂的屋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敲门,而是径直去了正屋。 她知道,如今家里依旧是爹娘当家做主,如果她和白善猜准了,她真的不是爹娘的孩子,大嫂便是知道,再疼她也不会告诉她的,所以还是得问爹娘。 满宝敲门。 屋里正说悄悄话的夫妻俩一顿,老周头下床去开门,看见满宝在门外便好奇的问,“怎么还不睡?” “爹,我有话跟你们说?” “有什么话不能明天说?”老周头道:“你现在是大姑娘了,可不能再跟爹娘睡了。” “我没要和你们睡,”满宝挤到房间里,愣是突破她爹的伟岸身躯钻到屋里去,“娘,我有事。” 钱氏便笑道:“过来吧。” 满宝立即跑过去,还回头冲她爹扬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满宝坐在她娘的身边抱住她的胳膊,钱氏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问,“什么事儿,说吧。” 满宝却一时犹豫了起来,心头有无数的疑问,却不知从何问起,从何说起。 老周头见满宝低垂着头不说话,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在外头闯祸了?是打了人,还是……” “没有,”满宝抬起头否定,看了一眼她爹后从衣领里将那块一直戴着的长命锁取出来,“爹,娘,这长命锁是哪来的?” 老周头和钱氏一愣,不明白她怎么问起这个来,便道:“是爹娘给你打的呀,怎么了?” 满宝垂下眼眸问,“花了多少钱呢?” 老周头想了想,斟酌着道:“不贵,也就二三两吧,你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 满宝心中一酸,眼眶便有些发红,她忍了一下没忍住,眼泪就噼里啪啦的往下落,老周头一怔,连忙心疼的去给她抹眼泪,“你这是怎么了,你在外头被人欺负了?” 粗粝的手抹在满宝嫩嫩的脸上,她都能感受到疼,但满宝心里更委屈了,眼泪也掉得更凶了。 老周头着急起来,连忙看向老妻。 钱氏心中一动,嘴巴动了动,最后也只是伸手抱住了满宝。 满宝便扑进母亲怀里哭起来,哭了半响,心里的郁结散了不少,一抬头看到关切的看着她的父母,她便嘟了嘟嘴委屈道:“你们都骗我,我都知道了。” 老周头问:“我们骗你什么事,你都知道什么了?” 满宝抹掉脸上还剩的泪水,带着哭音道:“爹,你知道这长命锁值多少钱吗?” 老周头愣愣,“值多少钱?” 满宝本来想说价值百两的,但一看她爹这模样,就道:“价值千金!” 老周头脚就一软,扶住她的肩膀才站稳了,“这,这么多?” 钱氏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连忙问道:“这是谁说的?” 满宝道:“唐大人说的,他说这个长命锁不是一般人戴得起的,我也拿着去问过银楼的掌柜了,这银锁是一个特别有名的银匠打的,所以特别贵。” “这再贵,它也只是一块银子呀,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老周头喃喃,“他们也没这么多钱啊……” 满宝耳尖的听到了,问道:“他们是谁?是,是……” 满宝眼泪又盈于睫,问道:“是他们吗?” 钱氏一看,便知道她是知道了,心中惶惶,半抱住她问,“那个唐县令也知道了?” 满宝看着母亲不说话。 钱氏便叹了一口气。 满宝扯了扯她的衣袖,哭道:“娘,你就告诉我吧。” 钱氏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沉默着没说话。 屋里一下安静了下来。 而此时,白善也才吃完晚食,告别祖母和母亲回自己的房间。 刘老夫人笑着送他离开,等他走得没影了,脸上的笑容这才落下来。 一旁的郑氏一头雾水,小心翼翼的问,“母亲,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会子回来而已,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再独自坐会儿。” 郑氏便行礼告退。 等郑氏走了,刘老夫人这才扶着刘嬷嬷的手道:“走吧,去让大吉来见我。” “是。” 白善突然回来,同样出乎刘老夫人的预料,而且这孩子似乎很守和满宝的信诺,什么都没告诉刘老夫人,所以刘老夫人跟他说了半天话,也不明白他为何此时跑回来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五章 身世 大吉早等着老夫人叫了,因此很快便过来了,他低声将少爷吓唬周四郎的话说了,也禀报了两个孩子躲在房里的猜测。 刘老夫人没想到两个孩子竟然能猜到满宝的身世,沉默了一下后挥手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大吉躬身退下。 刘老夫人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刘嬷嬷问道:“老夫人,周家会告诉满小姐吗?” 刘老夫人沉吟片刻,道:“不管他们说不说,我们都要说了。周家近日都很担惊受怕,唐县令眼见着也要查到这儿来了,所以该说的就都说了吧。至于他们是否告诉满宝,还是由他们自己考量决定吧。” 钱氏和老周头现在就在考量,俩人现在隔空对望,用眼神在交流。 满宝抬着她的小脑袋,看看她爹,又看看她娘,见他们这样肆无忌惮的当着她的面眉来眼去,便气得一拍床。 夫妻两个便低头看她。 满宝便略有些心虚,这样对着父母发脾气是很无礼的行为,她缩回手,嘟了嘟嘴道:“爹,娘,你们就告诉我吧,不然我就去问哥哥嫂子们,还有村子里的人,他们是不是也知道?” 钱氏就叹了一口气,问道:“这长命锁就不能是爹娘从别处得了送你的?” “那从何处得的?”满宝打破砂锅问到底,“娘,如今唐县令正在查我们家呢,我不知道他在查什么,但我也觉得这么好的长命锁,我们家是买不起的。” 钱氏沉默了一下后道:“这长命锁是你小叔打的……” 满宝静静地看着钱氏。 钱氏便闭了闭眼,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坐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道:“说吧,孩子都知道了,瞒着有什么意思?官爷们都快要找来了,到时候我们还不知要怎么样呢,总要让满宝去给他们夫妻俩上炷香。” 钱氏便摸着满宝的脑袋道:“满宝,你的确不是娘生的,你是你小叔小婶的孩子。” 满宝眼泪落下来,抹了抹后道:“我就知道,我,我和善宝都猜着了。娘,你把他们的事都告诉我吧,怎么你们不把我当侄女儿养,却当闺女养呢?” 钱氏就拉着满宝的手细细的将周银卖身后又回来的事情说了,“……当时你才六个多月,也不认生,娘一抱你,你就咯咯的笑。那会儿正换季,天气不定,你又才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第二天便有些恹恹的,你爹娘托了人往这边运行李,只送到县城,所以他们第三天就要进城去拿行李,顺便买些紧缺的东西。我想着你年纪小,总这么奔波不好,就把你留了下来。” 午夜梦回时,钱氏不止一次庆幸她当时的说服,却又有些后悔,当时应该把他们夫妻俩也留下来,只要晚一天进城,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你爹娘,”钱氏说到这儿哽咽了一下,红着眼睛道:“他们是被人害死的,就在入城的那片大虎山里,你爹娘的脸上被人用刀划了好几道,当时你四哥把他们抬回来,我们就想去县城报案的,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去,便有官爷拿着你爹的画像来村里,说你爹是盗匪……” 满宝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钱氏握紧了她的手道:“你爹怎么可能会是盗匪呢?他从小便心善,这次回乡就是想在村里安家立业,他又有妻有子,怎么会去做这种杀头的勾当?他是冤枉的,但那些官差拿着他的画像信誓旦旦,我,我们都没敢认……“ 满宝问:“我爹卖身了,那他是怎么赎身的,又是怎么赚了这么多钱,对了,我娘是谁?” 钱氏抹了抹脸上的泪道:“你爹说了,当初他卖身给商队就跟着商队一路往北做生意去,但走到半途,或许是水土不服,或许是因为淋雨,他高烧不断,已经走不动了。” “商队的管事找大夫给他看了一下,治好病要费不少钱,而且还不能再走,所以商队就把他留下了,”钱氏道:“商队给你爹留下了几副药,但那药吃完了还没好,你爹要住,也要吃,没几天就把身上的积蓄全花光了。当时客栈的人把他抬到了外面,是你外祖看着他可怜,便让他住在门房里,又请了大夫给他治病。” “你爹那会儿也才十四岁,他好了以后就留在你外祖家里帮工,偶尔再出去给人跑跑腿赚些钱,想要把看病的钱还给你外祖。” 老周头连连点头,“你爹从不肯白受人的好处,我估摸着也是因为这个,你外祖就看上你爹了,然后就招了你爹做女婿,你爹给他们养老送终后就带着你和你娘回村来了。” 满宝脸上的泪也干了,这会儿倒不伤心了,只是好奇的问,“那我娘就没个兄弟姐妹什么的?” 在她的认知里,好像家家户户都有兄弟姐妹。 老周头道:“没有,所以你外祖家的钱财都是你爹娘的,你脖子上的长命锁听说也是你外祖请人给你打的。” 满宝若有所思,“那我爹岂不是上门女婿?” 老周头点头,“是上门女婿。” 满宝:“那我怎么姓周呢?” 老周头和钱氏:…… 满宝看看她娘,又看向她爹。 老周头就拍着她的脑袋心虚的道:“真是个傻丫头,你爹回来过的事都不能往外说,你都得假装是我的闺女,那能不姓周吗?” 满宝就耷拉着脑袋问,“那,那我以后要改姓吗?” 老周头有些不情愿的道:“不,不用吧?” 钱氏则是思忖道:“要是能改,自然还是改回去好,当年你外祖给你取了名字的,可惜是个男孩儿的名字,所以你爹娘没用,想着以后给你弟弟用,谁知道……” 钱氏顿了一下道:“你爹是个信诺的人,说了是上门女婿就是上门女婿。” 老周头有些不甘愿的动了动腿,小声道:“那我还想给满宝招个上门女婿呢……” 满宝觉得这个距离她太远了,她总算是记起了当下最要紧的事,“所以唐县令在查当年盗匪的事?我既然说小叔……我爹是盗匪,那总有被偷盗或抢劫的苦主吧?苦主是谁?” 钱氏和老周头一起摇头,道:“我们也和衙门打听过,但那些官差不是县衙的人,我们也不敢打听得特别细,生怕人怀疑上来,都还是托你舅舅们拐着弯儿的和县衙的衙役亲眷打听的,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呵呵哈哈哈,我以为我定时了,结果我忘了 ☆.第七百九十六章 恍惚 满宝就皱着自己的小脸思索起来。 老周头颇为忐忑,“满宝呀,要是你爹的事儿发了,那我们家里人还有你会不会问罪?还有村子里的人,大家都帮着瞒了,县太爷会不会把大家伙儿都给抓了?” 满宝问道:“全村都知道?” 老周头点头,“年纪大的都知道吧,当年你爹回来的时候可热闹了,大家都来我们家里凑热闹。” 满宝想了想便安慰道:“别怕,就算是隐瞒逃犯,犯案的人这么多,也就抓案首,比如村长大哥和里长爷爷,还有爹和大哥他们。” 老周头一点儿也没被安慰道,捂着胸口道:“这可怎么了得?” 满宝知道了实情,却放松了不少,一再的问她娘,“娘,你确定,我爹真的不是坏人吗?” 钱氏想也不想就点头,“确定!” 满宝就捏着拳头道:“那就不用怕了,您放心,现在查案的是唐县令,他可聪明了,心也不坏,不会做糊涂官的,我爹不是坏人,那就要把杀他的人查出来才好。” 钱氏忍不住坐直了身体,握住她的手问,“所以这还是好事,是吗?” 满宝点头,“是。” 老周头却很怀疑,“不会他们也跟以前的官爷一样,冲上来就说你爹是盗匪,然后把我们都抓走吧?” 满宝道:“不会的,等我回了益州城,我就去找唐县令,请他帮忙查这个案子,可惜杨县令回京成亲去了,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呢,好在唐县令破案特别厉害,我听他身边的明理说过,他破案可比杨县令强多了。” 老周头就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谈完了要紧事,屋里一下就安静下来了。 老周头扭捏的看着他闺女道:“满宝啊,虽然你不是我生的,但咱身上流的血还是一样的,爹还和以前一样疼你,你可别往心里去,知道吗?” “我知道,爹。” 老周头听到这声“爹”总算是放心下来了,用粗粝的大掌去握住她的手,拍了拍道:“满宝呀,你爹年纪比你大哥大姐还要小,我和你娘就是当儿子养大的,你呢,也是我们养大的,一把屎一把尿啊,不容易,爹心里最疼你了,等你以后招了上门女婿,爹和娘不跟你们大哥过,就跟你过,去给你看孩子,等我们老了动弹不了,我们就让你哥哥们把我们抬过来照顾送终……”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没事说这些做什么?” “怎么不能说?我这不是为了让满宝安心吗?让她知道,不管她是不是我们亲生的,我们都最疼她。” “你是最疼她吗?”钱氏恼火道:“家里什么时候说过要给满宝招上门女婿了?会做上门女婿的能是什么好人?” “怎么就不是好人了?那老二也是上门女婿,他不是好人吗?”老周头道:“满宝这么有本事,脾气又这么大,这外头谁家的小子配得上她?嫁到外面去,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还不如选个长得好的招了做上门女婿,到时候就在左近建一栋房子,有她六个哥哥看着,谁敢欺负她?” “你还想把她留在村里?满宝读了这么多的书,庄先生都说她以后前程大着呢,你怎么能想着把孩子拘在村里……” 夫妻俩当即就吵了起来。 满宝看看爹,又看看娘,便悄咪咪的溜下床跑了,留下他们自己吵架。 满宝跑回自己的房间,爬回床上的时候还很平静,但这一静下来心脏便开始砰砰的跳起来,她到现在都还有些茫然,所以她的确不是她爹娘的孩子? 满宝挠了挠脑袋,想找个人说话,于是她找科科,“科科,我爹竟然不是我爹,我娘竟然也不是我娘。” 科科“嗯”了一声,见宿主半天不说话,就问道:“然后呢?” 满宝:“你不觉得很奇妙吗?” 科科:“不觉得。” 满宝:“算了,我不跟你说了,我要去和白善说。” 她扭头看着窗外,期盼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我还想去拜一拜他们呢,我以前都不知道小叔就是我爹,更不知道我娘也跟着埋在那里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