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75章

第75章

一口茶后笑问:“你家那三个长工娶到媳妇了吗?” 三孩子一呆,一起摇头,“我们不知道啊。” 杨和书就笑道:“回去问一问,你们到底是庄主,才一个小庄子呢,也该关心关心长工。” 三人愣愣的点头。 杨和书与他们去看了一眼满宝买的铺子,还没到跟前他就眯起了眼睛,“这可是个好地方,你怎么买到的?” “之前的店家我认识,所以他就卖给我了。” 杨和书思考了一会儿便道:“这似乎是石家的铺子。” “是啊,是啊,就是石大爷卖给我的。” 杨和书冲她笑,“你认识的人还挺多的。” 满宝不好意思的一笑,“县城就这么大,我来得多了自然就认识了,您也认识他吗?” 杨和书背着手站在街道的对面看着老周家的人在铺子里忙进忙出,笑道:“你都说了,县城就这么大,我都来了快两年,自然是认得他的,石家也不是无名之辈。” 杨和书脸上的笑意微淡,道:“石家败落了~~“ 白善宝看了一眼满宝,便偏头看向他,问道:“是因为赌吗?” 杨和书微微颔首,起身往铺子里走,道:“入秋时,石家的老爷子过世了,石晓恩便开始卖地和卖铺子,听闻他欠了人一大笔钱。” 满宝不太开心,心里很难受的问道:“大人,县城为何容许赌坊存在?” 杨和书低头看满宝,满宝睁着一双琉璃一般的清澈眼睛认真的看他,杨和书便移开了目光,淡淡的道:“朝廷并不禁赌,且圣上也喜好斗鸡。” 满宝瞪圆了眼睛,“皇帝也赌钱?他就不怕赌得倾家荡产吗?” 满宝一说完就自己觉得不对了,她皱着自己的小眉毛道:“皇帝能输得倾家荡产吗?” “估计很难,”白善宝道:“他没钱了可以找我们要。” 满宝的脸就都苦起来了,杨和书看得好笑,就拍了拍她的脑袋道:“你们还小,这样的事还暂且不用你们烦恼。” 白善宝却板着小脸道:“等我们长大了,这样的事我们也不必烦恼的。” 周大郎已经看到了杨县令,连忙迎出来,“县太爷怎么来了?” 杨和书露出笑容,笑吟吟的上前道:“听闻满宝在城里买了个铺子,所以我来看看。” 老周家的人对杨和书的到来都表现出十分的欢迎。 废话,以后他们家要在县城里做生意了,那当然得和县太爷搞好关系,好歹有个靠山不是? 周大郎把店铺里找出来的椅子都搬了出来给他们坐,杨和书摇手笑了笑,在一楼的大堂里逛了逛,笑道:“这铺子看着还不错,打算何时开张?” 周大郎道:“铺子里少些桌椅板凳,厨房里的东西也要置办,估摸得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我们想着过了初三再开张。” 杨和书点头,“不错,到那天你们给我下张帖子,我来贺喜。” 周大郎兴奋不已,连连应下。 周二郎和周四郎他们却还没回来,一直到他们把铺子里外打扫干净要关门回家时俩人才一身酒气的回来。 周二郎掏出一份文书给他们看,笑道:“已经录上了,我和老四亲眼看着他录上的。” 周大郎问:“费的钱多吗?” “并不费什么钱,”周四郎笑道:“只花了百多文钱请他吃了一顿好的。” 周大郎便放心了,将文书及房契一起收起来。 满宝好奇的探头去看,周大郎就拍了她脑袋一下,道:“赶紧回家去吧,爹娘肯定着急了。” 满宝便不管了,反正这铺子又不是她的,大哥和大嫂自然会管好的,她只等以后有空了来县城吃好吃的,或是让大哥给她带回去。 满宝爬上牛车,坐到白善宝身边,和他商量着给长工们相亲的事,“我觉得不能让他们自己找媳妇了,这都两年了还没找到,我觉着得给他们相亲。” “不是你说的,他们没钱,人家不肯嫁他们吗?” “那这都两年了,他们还没存下钱来?”满宝瞪眼,“前儿我们还发了过年的大红包呢。” 白善宝一想也是,主要是他觉得杨县令的提议很怪,所以也想去看看,他干嘛让他们注意长工娶妻的事。 结果他们回去才开了一个头,白庄头就弯腰道:“正要和小主子们说呢,三个长工都打算成亲了,。” 满宝就把才喝进嘴里的水给喷了,白善宝也瞪大了眼睛,“三个全都要成亲了?” “是,”白庄头也无奈的很,“他们也是前儿晚上才告诉小老儿的,说是都打算成亲了,要和主子们回禀一声。” 满宝:“这都快要过年了,这时候才告诉我们,酒席什么的还来得及吗?还有聘礼,房屋摆设这些。” 白庄头就笑,“满小姐,他们娶的都是二嫁的寡妇,有两个还带着孩子呢,家里穷,哪有这么多讲究,什么聘礼嫁妆都没有,只把铺盖一拿来,打算着三家一起吃顿饭就算成了。” 满宝和白善宝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们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样成亲的,半响才回过神来,有些结巴的问:“也不拜堂,也不请酒吗?” 白庄头点头道:“小老儿今儿去看过了,窗上和门上贴了他们自家剪的囍字,说是明儿等女方来了吃一顿饭就算成了。” 他道:“好在房子都是现成的,他们成亲也可住在房子里,但庄子里多了人,是把她们一并雇了,还是不用他们都得小主子们拿个主意。” 满宝问:“他们有地吗?” 白庄头摇头笑道:“他们都是妇人,改嫁是不能带走夫家田地的,如何能有地?倒是有两个带着孩子,但孩子都还小,就算能继承生父的永业田,这回原来的村子耕种……” “哦,她们不是我们七里村的人,”满宝这才想起来,挠了挠脑袋后看向白善宝,“干脆全都留下吧,你不是嫌弃他们种的菜蔬总是不精心,养的鸡也不好吗?” “当然不好了,”白善宝嘟囔道:“我们养了一百多只鸡,结果下蛋的时候才比你家的多几个,行吧,都留下吧,工钱就比照着他们的来,告诉她们,若是干得好,明年给他们提工钱。” 白庄头立即弯腰应下。 ☆.第五百十四章 参与 三个长工要娶的都是曾来庄子里帮过工的妇人, 这两年,每当农忙,男人难请的时候,满宝他们就会连女人都请,一样的工钱。 一开始来的只有十来个人,且年纪都还挺大,但似乎是看来七里村干活儿还挺安全,并没有人欺辱她们,又实在拿到了工钱,愿意来干活儿的人就多了。 后来多到每次要招人都要先挑选一翻。 而且,不仅满宝觉着女人干活更细致也利索,就是白庄头也变得更喜欢用女人些。 除了一些比较重的体力活儿外,其他农活,绝大部分女人都不弱于男人。 三个长工就是这么和他们未来的媳妇认识的。 三人皆是寡妇,年纪并不大,且在夫家娘家的日子不太好过,这才想着出来打短工。 三个长工的条件并不好,两年前被满宝算的一番账惊醒,后来就开始省吃俭用的存钱了。 基本上,除了农庄给的吃食外,他们已经不怎么往外买东西来吃了。 所以两年下来也存了些积蓄,这才开始想着娶媳妇。 找过王媒婆,可惜他们就算有了些积蓄,七里村附近的岳丈和丈母娘们还是没看上他们。 没地、没钱、连房子都是主家的,谁会把闺女嫁给这样的人? 所以他们的亲事难说。 王媒婆给他们说的都是丧夫的寡妇,相看过两三次后三人竟然自己起了心思,然后自己找去了。 今年连着的夏收和秋收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庄子里请了不少妇人来干活儿。 三个人不像以前那么老实,只待在自己要收割的那一块区域里干活儿,而是开始拿着镰刀乱晃。 他们是长工,和短工不一样,可以想割哪块就割哪块。 也有可能是白庄头看出了他们的打算,放任了,然后他们就这么这个帮一下,那个帮一下,然后就帮出了一个媳妇来。 他们自然也是想办个热闹的酒席的,但他们亲人不在这儿,朋友就是白家的下人和长工。 最主要的是,他们钱不多,所以思来想去,三家还是决定不办什么酒席,趁着要过年,三人凑一桌席面的钱,到时候弄得丰盛点儿,三家的人凑在一起吃顿饭就算行了。 但满宝觉着这样也太寒酸了,主要是她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样悄没声息娶媳妇的。 白善宝也没见过。 于是俩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娶媳妇还是得热闹热闹。 于是第二天俩人便叫上白二郎,三人死缠烂打的从各自的家里讨到了些过年要用的爆竹。 然后三人一起出钱,请白庄头去集上采买了些食材回来,直接请了厨娘去小庄子那边做菜,让三个长工可以请朋友一块儿去庆祝庆祝。 三个长工和刚拎了包袱到小庄子的三个年青妇人都惊呆了。 满宝他们却很开心,凑着热闹忙进忙出的跑,三个长工眼眶微红,很想给三人磕个头。 结果三个孩子并不喜欢他们磕头,白善宝一脸严肃的道:“成家之后就更要勤勉干活儿,给你们的工钱已经提过一次,若更好,来年的工钱只会更高,给的过年红封也会越高。有了钱,你们也好养家。” 三人连连称是,弯着腰道:“善公子,我们单收拾出一桌来给你们吃饭好不好?” 白善宝才要说好呀好呀,就见前来赴宴的下人及长工们都聚在另一边,虽不是畏畏缩缩的,但谈兴也很少,并不像他在村子里参加过的那些婚宴一样开怀热闹。 他想了想便道:“我们就算了,你给我们一把喜糖,让我们沾沾你的喜气就行。” “沾,沾,”长工们高兴得不行,立即抓了一大把喜糖来分给三个小主子,“应该是我们沾了小主子们的福气……” 白善宝与他们客气了一下,便接了喜糖拉着两个小伙伴离开,他们并没有就回村子里去,而是转身上山去了。 三个长工没留意,才把小主子们送走,立即回去待客。 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那些他们处得比较好的朋友冲上去拍着他们的肩膀和胸膛哈哈大笑,纷纷打趣:“你们行啊,一下三个都娶着媳妇了,来来来,跟我们说说,你们是怎么摸着人小手的?” 白善宝走了一段儿回头往下看,正好能看到院子里的热闹景象,便微微点头道:“我们果然不应该留在那儿。” 满宝也点头:“这才像是要办喜事嘛。” 白二郎则左右看看,问道:“那我们午食吃什么?” 满宝就跑到大吉身边,打开看他手里的食盒,笑道:“吃这个呀。”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跑上去看,看到里面的一整只蒸鸡和好几个小菜,高兴起来,“这是哪来的?” “厨娘给的,”满宝道:“善宝一说不留下,厨娘就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在山上吃好啦。” 白善宝和白二郎高兴的点头答应,三人一起找了块视野好,又还算干净的地方坐好。 大吉见他们都是一屁股就坐在草地上,忍不住想起了他们家老爷,摆食物的手便一顿。 “快点呀,快点呀,我们肚子还真的饿了。” “大吉快坐下,你坐在这儿,不会挡着我们看前面。” 大吉便笑着转移了一下位置,将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然后道:“少爷,堂少爷和满小姐要是早说来野炊,那我们应该带上席子才是,不至于要席地而坐。” 满宝不以为意,“扛着席子出门多麻烦呀,野外何地不能坐?” 白善宝点头,“反正我们也没少坐。” 白二郎:“就是,就是,泥潭里都打过滚的。” 白善宝立即道:“我没有,我可没打过滚。” 满宝没说话。 把菜摆出来,四人便开吃,一边吃一边看着山下连绵而去的田地,不知为何,就是开心得不行。 满宝指着头顶的果树道:“待明年,他们应该可以结果了吧?” “应该吧。”白善宝也抬头看了一眼果树,笑道:“再来年就是第三年了,看这树冠,应该是可以开花结果了。” ※※※※※※※※※※※※※※※※※※※※ 作家的话 今天有点事,所以下一章更新放在晚上八点左右 ☆. 第五百十五章 名字 满宝他们才进村,便有村民和满宝打招呼,“满宝,你回来了呀,你们的小农庄怎么样了?” 满宝还没来得及回答,一旁的村民便接过话头了,“那还用说吗,一定是好的呀,对了满宝,明年我们家也种冬小麦,到那会儿白老爷他们还挑麦种吗?” “人家不买麦种你就不能种冬小麦啦,就算不能卖出去,种着吃也是不错的啊。满宝啊,听说你给家里买了一个铺子?花了多少钱啊?” “最少也得一百两吧。” “哪里要这么多,这县城里的铺面不会很大,七八十两应该也能买了吧?” 满宝一听,立刻拽着白善宝和白二郎溜了,背后人一喊,她立刻道:“叔伯婶婶兄弟侄子们,我们先回去写作业了,不然先生要打板子的。” 众村民:…… 满宝成功的溜了,跑到她家门口才松了一口气。 白善宝跑得太急,有些喘不上气来,问道:“怎么才过了一个晚上,你们家的事就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满宝想到了一大早她爹就抓了一大把喜糖出门,还拎了一些喜饼呢。 满宝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对俩人道:“在村子里,就没什么事是秘密。” 白善宝皱了皱脸,哼哼道:“那这两天你就只能自己待家里了,或者来我家玩儿,我是不愿意与你一起出门玩了。” 反正他是不喜欢被人围观的。 “不一起就不一起,外头这么冷,我才不想出门玩呢。” 话是这么说,满宝也有些不高兴,于是俩人各自哼了一声,转身各回各家。 一旁的白二郎莫名其妙,“你们怎么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 “我们没吵,你少污蔑人。”满宝和白善宝异口同声,这才对视一眼,没那么生气了。 满宝特别大方的挥手道:“行了,明天一早我去找你写作业。” 白善宝点头应下,而白二郎直接转身就走,“我明天跟二头约好了去河边挖泥鳅。” “周立威!”一道声音突然从满宝身后响起,还大声,吓了大家一跳。 大家回头看去,这才发现二头正掐着腰站在门口,他等着白二道:“白二,都说了我叫周立威,你得叫我立威。” “那我还叫白诚呢,你干嘛白二白二的叫我?那我是不是也能叫你周二?” 二头偏头想了想,拒绝道:“不行,县城里好多人都这么叫我爹,你不能这么叫我。” 他那么一说,白二郎就更喜欢这么叫他了,立即一边倒退着跑,一边叫道:“周二,周二,周二,我以后就叫你周二了。” 二头气得撸起袖子就去追他。 满宝不理他们,挥手和白善宝告别后就跑回家找她爹算账。 老周头刚从里正家回来,将怀里的房契等东西都拿出来放在盒子里放好,小心翼翼的抚平了便将盒子合上。 满宝突然冲进来,吓得他一个激灵。 “爹,你怎么把我们家买铺子的事宣扬得谁都知道了?” 老周头抚了抚胸口道:“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能说?” 他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拎着东西去找村长和里正的时候被人看见了,人家既问了,我总不能不说。” 满宝信他才怪。 “对了满宝,这铺子有了,牌匾却还没有呢,你大哥说原先的匾额是绸缎布庄,不适合我们的店,所以还得重新取名字。” 老周头笑眯眯的道:“我看这名字就你取好了,也不必做牌匾,直接支一面旗子就行,旗子我都叫你四哥买好了,回头你亲自把店名写上去,挂上就好。” 满宝便被转移了注意力,问道:“叫什么名字好?” “哎呦,我又不是读书人,我哪知道叫什么名字好?” “可去吃饭的又不都是读书人,我们觉得好听的名字万一你们觉得不好听呢?” 钱氏想了想道:“也不必叫太复杂的,直接叫周记也行。” “周记饭馆?” 老周头便一拍大腿,乐道:“就叫这名字,咱老周家开的饭馆子,叫这个名字最贴切了。” 满宝转了转眼珠子,转身便跑去找周四郎要旗子了。 周四郎将旗子给她展开,指着上头的图案道:“看到没有,这就是专门做吃的标记,这些旗子还得从衙门旁的杂货铺里买,别的地方还买不着,可真够麻烦的。” 满宝拿出自己最好的墨,研开,然后拿了最粗的那一支笔沾墨。 她很少用到这只笔,只偶尔练字时会特意用它,其余时候都喜欢用小一号的笔。 满宝沉了沉心,运笔一气写下四个字。 周四郎点着念出来:“钱-记-饭-馆!” 周四郎晃着脑袋接道:“好俗的名字啊,好名字!” 方氏忍不住推了他一把。 满宝却深以为然的点头,“名字俗气,说明取得很合大众的胃口呀,做饭馆就是要迎合大家的口味嘛。” “不错,不错。” 兄妹俩皆是笑吟吟的,都对这个名字满意得不行。 旗子被拿到大院那边交给周二郎用竹竿撑起来时,老周头还笑眯眯的,但等旗子张开,他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他仰着脑袋看了老半天,有些心虚气短,忍了许久,还是人没忍住,嘀咕道:“难道我一直认错字了?把钱当成了周,把周当成了钱?” 周二郎扯了扯绳子,确定旗子固定好后便回头笑问:“爹,你说啥呢?” 老周头轻咳一声,道:“我说你把你妹妹取的名字念给我听听。” 周二郎认得的字也不多,但至少家里人的名字他都是认识的,一些常用的字也能认识,虽然大部分不会写。 但他依然很有自信的点着四个字道:“钱记饭馆!” 老周头瞪圆了眼睛,一拍大腿道:“我就说嘛,我怎么会认错,都这么些年了,偶尔衙门要收税我签的都是自个的名字,这这这,这就是钱字嘛。” 周二郎呆呆的道:“是钱字呀,我也没说它是周字呀。” “你知道什么,它本来应该是周字的,满宝呢,这小丫头又背着我干坏事,赶紧去把她给我找过来。” ※※※※※※※※※※※※※※※※※※※※ 作家的话 下一章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今天出门,分外的想念我的存稿箱 ☆.第五百十六章 遗传 满宝被找来了也不怕,她的理由特别充分,“本来就是送给嫂子的,嫂子姓钱,所以叫钱记呀。” “你嫂子的就是你大哥的,那叫周记更没毛病。” “行,那你重新买一面旗子来,”满宝特别大气的挥手道:“我到时候我重新写上去就行了。” 老周头就瞪着旗子上的四个字问,“不能拿去河边洗吗?” 周四郎立即叫道:“爹,这布可不好洗,字能不能全洗干净我不知道,但旗子说不定能被染成其他的颜色,那样可不好看了。” “一面旗子多少钱?” “一百文。” “一百文!?”老周头大声道:“抢钱哪,就那么一块布。” “爹,这要紧的是布吗,要紧的是布上印的图案,您不知道,官府限定了这布只能在一家杂货铺里买,其他地方根本没处买去,所以特别的贵。” 老周头看了看布,再看看他闺女,忍不住哼了一声,背着手就走。 满宝就笑嘻嘻的问,“爹,那你还换吗?” “换什么换,不换了,钱多了烧的!” 反正铺子是在他闺女名下,甭管什么记了,反正是他们老周家的东西就成。 满宝就喜滋滋的拿着做好的旗子去找她大嫂。 小钱氏刚才将动静听了个彻底,见状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你呀你,非得惹爹气一回儿。” 满宝吐吐舌头,见她正在整理箱子,就好奇的问,“大嫂,你在干嘛呢?” “收拾一下,回头得住到县城里去,到时候我隔上两三天才能回来一趟,总得带些换洗的衣服去。” “大哥也去吗?” 小钱氏笑道:“家里要是不农忙,他当然要去帮忙的。” 小钱氏小声道:“我和你大哥商量了一下,打算早食做些包子,豆花之类的东西来卖,那就得磨豆子,光靠我和老六可不行,所以我想你大哥也去,等农忙再回来。” 满宝连连点头,“豆花好吃,嫂子做的包子也好吃。” 小钱氏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我们今天去找过白老爷了,以后学堂里的饭食就归你三嫂去做,她做饭的手艺也不差的,你在学堂,可不许挑事。” 满宝伤心了一下下,不过又很快高兴起来,“反正不是二嫂去就行。” 小钱氏忍不住又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小声道:“促狭鬼,小心你二嫂听见了揍你。” 满宝笑嘻嘻的,并不放在心上,结果晚上她就遭到了二嫂的报复,因为她坚持要做晚食,于是傍晚大家吃的是冯氏做的饭菜。 老周头先夹了一块筷子的菜,大家这才开始动手。 满宝左右看看,觉得中午吃的挺饱的,于是示意一下她爹,将他的碗拿过来拨了一半给他。 老周头是从来不会嫌弃饭多的,饿过肚子的人,再难吃的饭他都能吃得下去。 不过看着冯氏做出来的菜,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叹气。 明明是一样的油盐,一样的锅,菜和水也都一样,但钱氏煮出来的菜就是青翠又好吃,她的就是枯黄色的,放的盐都差不多,但出来就是很淡,没多少味道。 唉~~ 老周家一家人同时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但大家不说,努力的饭菜全都吃干净,大家便放下碗筷,该干活的干活,该回去写作业的写作业。 冯氏自己都觉得自己做的菜不好吃,不过她一点儿也不沮丧,放下碗筷便乐滋滋的回屋去,今天轮到周喜来收拾碗筷。 周二郎见她高兴,忍不住问,“你高兴什么呢?” “没什么,”见周二郎拿着一篮子的笔架要出门,就问道:“给满宝他们的?” “嗯,说是之前的弄脏了,让我给重新做一个,还要雕个猴子上去,我哪会雕什么猴子啊,我就用刀随便的比划了两下,给他们刻了几朵花上去。” 冯氏看了一眼,觉着还似模似样,“你去顺便告诉满宝一声,以后再说我坏话小声一点儿。” 周二郎精神一振,问道:“满宝说你什么坏话了?” 冯氏哼了一声道:“她说我做菜难吃。” 周二郎:“……所以你今天晚上就自己下厨了?” 冯氏又哼了一声。 周二郎都惊呆了,看着妻子说不出话来,半响他才拿着篮子出门。 才进到小院儿,就见他闺女就开着窗在写作业,而他儿子则是在和三头说白二郎的坏话,正在和他计划着明天怎么坑白二郎。 周二郎就叹了一口气,都说儿子像娘,闺女像爹,以前他还不太信,但这会儿他却是有点信了。 周二郎走上前去,将篮子交给二头,道:“二头啊,不,立威啊,你把这些笔架给大家分了,分完了就去写作业,别调皮知道吗?” “知道了爹。” 周二郎一点儿也不信,不过他今天有点累,不想教他了,于是挥了挥手走了。 今年七里村过年比往年更热闹了些,主要还是今年大家筛选出了不少好的麦子,被白老爷和杨县令以麦种的价格买走了,所以大家赚了一些钱。 有了钱就忍不住多买些好吃的,有了吃便想着穿,有了穿就忍不住再给孩子们买一些玩儿的。 所以村子里便比往年热闹,而老周家则是更为热闹。 一是他们家人多,二则是因为老周家刚买了铺子的事,这算是七里村,除了白家外的头一份。 就是村长家也没能在城里买铺子的,所以大家都很激动,大过年的又没事干,便忍不住聚到了老周家聊天说闲话。 他们还观摩了一下满宝写好的旗子,纷纷夸赞,“好啊,好啊,读书就是好啊。” “字写得真好,跟城里那些旗子一样。” “你认字吗你?” “我不认识,但我就知道写得好。” “所以还是读书好啊,看满宝现在多聪明。” “那是人家爹娘生的好吧,满宝打小就聪明。” “那可不一定,她小时候是聪明,但也没现在这么聪明啊,她才多大啊就给挣回来一个铺子了,我觉着还是读书的缘故,这越读书,人是不是也能越聪明?” “不对,不对,这脑子是天生的,你就是不读书,那你也比别人笨,你读了书还是比别人笨。” “可拉倒吧,你看金叔家的大头和二头,以前不也老老实实,傻乎乎的,跟村子里的孩子一样吗?可你看他们读书以后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更显得机灵些?”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聪明的?他们读书,那满宝也读书了,他们不也没超过满宝去吗?” 对方竟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然后因为这一个问题,俩人差点打起来。 满宝生怕出去被他们拉住各种寒暄,所以在大头他们的帮助下,踩着梯子爬上墙,再从墙上跳到了外头,然后背着装了书和作业布包就跑去白家做作业去了。 ※※※※※※※※※※※※※※※※※※※※ 作家的话 晚安,今晚要早点睡,明天恢复加更,出门真的好累啊 ☆.第五百十七章 开店 初三才过,小钱氏便和周大郎一起去县城,将县城大街小巷的饭馆子吃了一个遍,也问了一个遍,然后定下了他们菜品的价格。 初四下午,周二郎他们就在家里收拾出一些米面和豆子,在傍晚时拉到了县城给他们夫妻。 因为是第一次开店,大家都很紧张,家里大部分人都去了县城帮忙,床上睡不下这么多人,大家便顶着寒冷将一楼饭馆刚买回来的桌子和凳子合在一起,拿了从家里带来的铺盖便简单的躺在上面睡觉了。 满宝和年纪小的几个孩子留家里,要第二天才能去凑热闹。 大家还以为新店刚开,来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而且他们在县城认识的人也不多。 谁知道一大早,店门刚开没多久,爆竹刚放了第一遍,杨县令便背着手站在了门口看,然后领着万田进店去了。 县城里的一些帮闲本来是来摸情况的,一看到杨县令便躲到了一边,见他带着下人给人送了一份礼,便琢磨开来,“不是说,买铺子的是七里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吗,怎么杨县令都亲自来道喜?” “谁知道呢,反正就是认识了,叫我们的人都离远点儿,我们这位县令看着笑眯眯的,脾气可不小。” “真是倒霉,好容易新开了一家铺子,竟然也是有背景的。” 围在店外看热闹的人渐渐散了,也有人跟着杨县令一起进店吃早食。 特别是附近同样开店的邻居,这几乎是一种习俗,为了以后更好的相处,人家新开店,只要主人家还和善,大部分都要上门贺喜一两声的。 而对于老周家这样开饭馆的,他们更喜欢了,因为打探内情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 不仅附近的非同行会上门,同行也会暗暗的派人上门来吃一顿,好打探虚实。 而才上街的人看见铺子里这么多人,一看又是新店开张,便也忍不住好奇进来买些东西吃。 不错,我罗江县的人就是这么爱凑热闹。 反正吃谁家的早饭不是吃呢? 就是因为这样,开张第一天竟然是意外的忙碌,本来他们家的人够多了,只是第一次做生意,人手虽多,却也手忙脚乱的,一直到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几个孩子来到。 他们天没亮就开始出门,所以才能来的这么早,见店里乱糟糟的,这桌定下的东西却是端给了那桌,大头和二头站在柜台后收钱,也是满头大汗,倒不会算错,就是不记得人家吃了多少东西。 钱氏一看这样不像话,便皱着眉头对乱窜的周喜道:“你和你二嫂回厨房里去,一心只管好厨房里的事,外头不用你们管。” 又对正给人端盘子的周四郎和周二郎道:“你们两个到柜台那儿去,老二收钱,记不住人和东西就让他们先付钱,老四把人领着去坐好,大头,你帮你二叔,二头,你去收拾桌子,和你大伯三叔五叔六叔从厨房里把东西都端出来,招呼好客人。” 钱氏这么一分派,大家便有序多了,虽然还是忙乱。 钱氏前后走了一遍,对满宝道:“你去柜台那里帮着你二哥他们,他们记性不行,你得把人记住,别让你四哥他们把早食送错了地方。” 满宝应下。 三头和三丫四头也被派出去收拾桌子了。 这样的事并不难,他们在家里也经常做的。 满宝的记性是一向好,而这两年更好,且心算还快,客人刚把单点完她就算好了钱,于是告诉周二郎。 还满头大汗掰着手指头算的周二郎松了一口气,立即报给客人听,然后收钱。 这样一来,速度便快了不少。 满宝看着付了钱的客人被大头引到一张桌子上坐下,记下了他的位置,在大哥他们叫着菜名端出来时,她便指了位置给他们看。 这样一来,不过一刻钟,店里便有序起来,不像一开始那样吵闹了。 坐在店里吃饭的客人也感受好了许多。 坐在二楼的杨和书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目光最后落在了正站在后院入口处的钱氏和站在柜台后的满宝身上,他忍不住微微一笑,转身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一旁的万田看了自家少爷一眼,果断的把目光移开。 但杨和书却还是看向他笑道:“我总算知道周满这孩子像谁了,我就说嘛,那周金看着也不似很聪明的人,她那几个哥哥,虽有精明的,但还差了少许,今儿一看,原来是女儿肖母。” 万田只能点头,“那位周太太看着是很果决厉害。” 早食的时间慢慢过去,老周家的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还有不少的人是直接买了东西就打包走的,所以速度很快。 除了二楼上的那一桌贵客外,一楼大堂里的客人慢慢走光。 老周家的人几乎累瘫在凳子上,于是大家成功的把二楼上的贵客给忘了。 满宝则是不知道二楼上还有人,见客人都走光了,就大松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可真累啊。” 大家深以为然的点头,周大郎道:“比犁地还累,这生意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才说着话,两个人冲进了店铺,大家还没来得及看清人影便哀嚎一声,周六郎忍不住叫出声,“不想有客人了呀。” 叫老周头一巴掌给拍在了脑袋上。 “你们这是怎么了?”冲进来的白善宝见他们都瘫坐在凳子上,忍不住瞪眼,“有人来捣乱了?是谁,我让大吉帮你们。” 看清是白家的两位小公子,大家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纷纷道:“没有,没有,今日一切顺利。” 小钱氏揉着手臂问道:“小公子,你们吃早食了吗?” “已经吃过了,”白善宝笑吟吟的让大吉将两份贺仪送上来,“这是家祖母和堂伯准备的贺礼,祝大嫂生意兴隆。” 小钱氏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接过贺礼道:“多谢小公子,多谢老夫人和白老爷,午食便在店里吃吧,现在你们和满宝先去玩一会儿,若是肚子饿了就告诉我。” 白善宝笑着应了一声,走到蔫了的满宝身边,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 满宝:“累的,真是太累了。” 白善宝就挠了挠脑袋问:“可有需要我帮忙的东西?” “有呀,帮我把钱数出来吧,我记个账,看看早食卖了多少钱。”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一点左右 ☆.第五百十八章 计划 此时离午食还有一段时间,饭馆里便没了人,大家休息了一下便开始干起活儿来。 在钱氏的安排下,周大郎他们去挑水的挑水,采买食材的采买食材,因为今天客人出乎意料的多,昨天带来的菜蔬以及今天买的肉不够用了。 剩下的人,洗碗的洗碗,收拾桌椅的收拾桌椅,小钱氏则带着周喜和何氏等人负责厨房里的事。 要做馒头,要醒面做面条…… 满宝几个小的则将今天收到的钱都拿出来,一枚一枚的串起来,一百个一串,十串一吊。 他们卖的吃食不贵,且寻常百姓家多是用铜钱,所以并不会收到银子。 大家串铜钱也串得很愉快,大家一边数着钱一边说闲话,二丫从后厨记了账目过来,“小姑,你看,这是今天大伯母她们用去的面粉数量和菜蔬,昨晚我便算了一下,一笼包子大概要面粉……” 二丫算出来了一个大概的数量,又道:“今天一大早做的两桶豆花也都卖出去了,那豆花就是我勺的,我数了一下,一桶约有六十碗……” 满宝将此记下,算了一下大概能卖出去多少钱。 白善宝看了一眼道:“差的似乎有些大,这是怎么弄的?” 二丫叹气道:“今儿奶奶和小姑还没来的时候店里太乱了,有好些吃了没付钱就走的,也有些收错了账的。” 满宝皱着眉头道:“这样不行啊,现在我们家人多还这样,等过两日我们回去了,那大嫂他们岂不是更忙不过来?” “我看别的饭馆人也多,却井然有序,并不需要很多伙计,”白善宝道:“你们或许应该去看看别家的铺子怎么做,然后安排学着安排,一开始自然会手忙脚乱,毕竟不熟,但做上几天应该就熟练了。” 满宝一想也是,“我知道他们是怎么安排的,柜台这里一般就一人,跑堂的两个,厨房那里就不知道了。” 杨和书便坐在二楼听他们在楼下讨论得热闹,总算是吃饱喝足,将筷子放下。 “多少人吃了多少亏才琢磨出来的法子,因为他们读过书,略一想便能轻易的从别人那里学过来。”杨和书摇头叹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啊。” 万田不说话。 杨和书很忧伤,“明明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大家怎么就不爱读书呢?” 楼下的人总算是听到了杨和书说话的声音,这才想起来,县太爷还在楼上呢。 满宝将数好的钱和记好的账簿放到抽屉里,便和白善宝他们一起上二楼,“杨大人,你是在劝学吗?” “是啊,”杨和书给自己倒了一碗水,道:“可惜我从年前劝到年后,也没多少人愿意读书,更别说考入县学了。” 他再度看了一眼白善宝,问道:“你果真不考虑来考县学吗?若你县学的成绩好,我可以向府学举荐你,到时候你可以直接入府学,都不用考试。” 白善宝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还是摇头道:“多谢大人,我还是想自己去考府学,我年纪还小,我觉得我总能在十四之前考入府学的。” 杨和书一听便知道他自己有计划,他感兴趣的问道:“你是怎么打算的?” 白善宝道:“我和先生谈过,十四之前应该能考入府学,进学两年后看有没有机会考入国子监学,入冠之前能参加科举试就行。” 杨和书便抚掌笑道:“不错,不错,以你的才智,入国子监应该没问题,对了,你打算考太学,还是四门学?” “当然是太学了,”满宝看向白善宝,“国子学上不了,太学总是可以的吧?” 白善宝对自己虽然也挺有信心的,但先生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很谨慎的道:“我会努力的,但太学也只取五百人,我未必就能考入。” 杨和书却对他很有信心,现在白善宝年纪还小,学识就不弱于国子学的某些人了,再年长几岁考入太学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杨和书垂眸想了想,也不一定,毕竟不仅国子学,太学也是能靠祖荫进学,且人数并不比国子监少。 杨和书转眼看着楼下,转开话题笑道:“你们家这铺子的位置不错,手艺也不差,以今早来看,以后生意也必定不差。” 满宝也是这么想的。 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新的店铺一连热闹了两三天,然后就慢慢开始冷下来了。 每天依然有不少人进店吃饭,但数量却好似刷的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半空中。 饭馆第一次出现准备好的食材没有全部卖出去,且还剩下许多。 周大郎他们也不傻,仔细的留意了一下,才发现之前三天来他们这儿吃饭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城里其他饭馆的人提供的。 或许是吃过了他们家做的各种东西,了解了虚实以后,他们便不再上门了。 客人便一下少了不少。 加上一些爱凑热闹的人,他们有可能更喜欢就近买些吃食,自然也不来了。 周大郎他们琢磨到了这个点儿,便也不急了,“这做生意的,还是得看店老与否,看来明日起准备的食材要少些了。” 小钱氏点头,“让家里其他人回去吧,人既然少了,就不必耽误这么多人手在这里。孩子们也要准备去上学了。” “前头有我和老六也足够了,后头你一个人能行吗?” “一时半会儿估计还不行,我想请大妹留下。” 周大郎想了想道:“也行,大妹给你打下手。” 夫妻两就这么定下了,其他人自然是听他们的,这三天周大郎和周六郎他们也都练出来了,如今客人又不是前两天的多,应付前面问题不大。 而后厨就更没问题了,小钱氏是做惯了厨房的事的。 大家呼啦啦的回家去,老周头只叮嘱道:“像米面一类的东西,从家里拿,不够的也从村子里买,别从粮铺里买,太贵了,不划算。” 他道:“今年家里种的粮食就不往外头卖了,全留给你们做生意,至于豆子,管够,家里不够的,从村里买也简单。” ☆.第五百十九章 益州行 农家地里种的豆子有很多的用处,豆子可以煮菜,还可以做豆饭,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卖给粮商的。 豆子可是很重要的饲料,牛马皆爱吃,尤其是马,好的草料里是要掺进一些豆子的。 这样养出来的马才毛发油亮,所以以前老周家的豆子多数时候也是卖给粮商的。 只是自从小钱氏会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子便很少往外卖了,加上村子里时不时的有人拿豆子与他们换豆腐,家里的豆子便不少。 以前他们做了豆腐让周二郎拿到县城来卖生意便不错,如今直接把铺子开到县城来,做豆腐更方便了,加上小钱氏从满宝那里知道了好几道关于豆腐的做法,自己又改了一些,有关豆腐的菜品便不少,也算是钱记饭馆的一个特色。 豆子便宜,做豆腐除了耗费力气和时间外,比其他的菜更划算。 但老周家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时间了。 做了一段时间,周大郎发现了铺子里每日需要的豆腐和豆花很多,干脆就花钱买了一口石磨回来放在铺子的后院里,每天一大早,他可以和周六郎轮流推着石磨研磨豆子。 偶尔午食过后豆腐不够,下午也可以再做一次,比之他们之前要挑着豆子到街尾的磨坊去磨豆子,还得给钱更方便。 杨县令就很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腐,各种豆腐,也因此,慢慢的,钱记饭馆在县城打出了名声。 客流量渐渐稳定下来。 而小钱氏和周喜对铺子里的事也越发上手,周大郎回家农忙时,小钱氏和周喜带着周六郎便能将铺子撑起来。 加上大头几个大孩子偶尔放假休沐了也会去帮忙,铺子里便不是很忙了。 认真说起来,整个七里村可能最忙的反而是庄先生和白善宝了。 庄先生如今要带着新学生,又要加重白善宝的课业,所以很忙。 满宝也很忙,不过她的忙是隐性的忙,庄先生如今虽然还让她和白善宝上一样的课,对给她布置的作业却不会那么多,所以表面上看她挺轻松的。 奈何莫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多了呀。 以前她是快要睡觉了才抽出大半个时辰进去教学室听一下课,白日里再看一看医书就行,作业什么的也都随自己心意做或不做。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莫老师突然就加快了她的进度,老师布置了作业,她不做是会心虚的, 满宝唉声叹气的学着医术,也忙得不要不要的。 到了年底,大头大丫和二头二丫便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他们在学堂里已经学会了算盘,也学会了简单的做账。 老周头觉得他们学的已经够用了,大头他们也这么觉得,主要是先生与他们提过,他们已经把《诗经》学完了,来年要考虑学一下《大学》了,四人翻了一下小姑的课本,又晕头晕脑的听她说了一下《大学》要学的地方,四人果决的表示爷爷说得对。 于是四人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了,同时和他们一起结业的同窗也有几个,他们陆续也学了四五年的时间,不考科举,基本上学的东西就已经够他们用的了。 老周头把四个孙子孙女叫到一起,看着他们打了一遍算盘以后,满意的摸了摸胡子,就让他们轮流到铺子里去帮忙,主要负责收钱和记账。 尤其是大头和二头,他道:“等你们在自家的铺子里做熟练了,就出去找账房的活儿干,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你们好歹学了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 二丫就兴冲冲的问,“那爷爷,我们呢?” “你们啊,就帮着你们娘把自个屋里的账理好吧。” 一旁正跟二哥学编小兔子的满宝听了立即道:“爹,可以让二丫帮娘理账。” 老周头挥了挥手道:“不用,不用,那不是还有你吗?” “可是开春我就要去益州了,那会儿家里花的钱多,我不在家里,娘能把账目记清楚吗?” 老周头差点被烟给呛着,“啥,你要去益州?” “是啊,”满宝道:“开春后先生就要带着善宝去益州考府学。” 她喜滋滋的道:“先生说要带我和白二也去见一见世面。” “那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 “先生也是今儿才告诉我的,我本来说要晚上再跟你们说的。”满宝又把话题扯回来,对她爹道:“爹啊,虽然开春以后多是支出,但大嫂那里每个月都有钱进来的,数目这么大还是得记起来的好,所以让二丫帮着娘记吧。” “行吧,”老周头没太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闺女要去益州了,他很忧心,“益州那么远呢,见世面也不用跑到益州去吧?” 钱氏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在屋里也听到了,闻言看了老周头一眼,问满宝:“这一去要多久?” “不知道,先生说府学考试是四月,我们三月就出发,提早去熟悉一下地方,事后还要再游历一番,回来的时候估计要入秋了也不一定。” “这么久?你一个人出去我可不放心。” 周六郎立即举手,“爹,爹,让我跟着一起去呀。”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道:“你安分点儿,叫你回来是去相看的,你再跟着你妹妹出去半年,你还娶不娶媳妇了?” “我也才十七,一点儿也不急。” “翻过年就十八了!” 周六郎:“……爹,我生日跟满宝就差了几天,我们能不能不翻年就算一岁啊。” 老周头就哼了一声,道:“明天你就给我回县城去帮你大嫂的忙,你瞧瞧你,那心也不知道咋长的,你五哥十三四岁上就知道要攒钱娶媳妇了,你呢,都十八快十九了,还不想娶媳妇……” “爹,你才刚说我翻过年才十八呢,怎么就十九了?” “虚岁,知道啥叫虚岁不?” 刚满了十七岁不到两月的周六郎:……他最讨厌虚岁了。 满宝乐得咯咯的。 老周头的目光就看向她,语重心长的道:“满宝啊,你也不小了,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外头乱跑,要不这次益州你就别去了。”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九点半左右 ☆.第五百二十章 后悔(给“思倾岚语”等凑盟主的众书友加更) 满宝道:“爹,就是因为我不小了,所以才要出去看一看世面呀,我都长大了,你就放心吧。” 她安慰她爹,“这次有先生,有白善宝和白二郎,还有跟着的大吉,路上不会有事的。” 老周头忧心忡忡,“那这一趟得要花多少钱啊,穷家富路,这外出要带的钱可得带够了。” “爹你就放心吧,我有钱。” 老周头见她不心疼钱,又立即找了另一个借口,“那也不行啊,你一个小娘子跟着他们到处走我不放心啊。” 周六郎就眼巴巴的看着满宝。 满宝就指了他道:“让六哥跟我一块儿去。” “那不行,不能耽误你六哥娶媳妇。” “那还有我呢,”周四郎也是跃跃欲试,“爹,让我去照顾满宝吧。”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老六也就算了,年纪小,心性不定想不到,他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老周头哼了一声,没好气的道:“那你要是走了,万一我和你娘病了找谁治?” “有老大夫呢,”满宝道:“我前天才去看过老大夫,他现在身子都还硬朗呢。” 陆芝进门以后,满宝把他们家的两本薄薄的医书给抄了两份,自己留了一份,一份和原本送回去给他们家。 在和老大夫交流的时候,满宝很大方的将自己现有的医书也复制了一份送给老大夫。 反正百科馆内的书,花费积分复制的时候,它们会参考这个世界的排版和文字来打印。 只是可惜,她的科科不是收录书籍的系统,不然直接把这个世界的书让科科收录,再通过系统打印出来,只要有积分,她想要多少本就要多少本。 想想就是很激动呢。 老大夫收到了书,当时就跟年轻了五岁似的,本来奄奄一息看着似乎要病死的人竟然一下胃口就开了,然后人也精神了,手脚也利索了。 所以满宝觉得家里人生病找老大夫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因为她在治病这一方面未必比得上老大夫,虽然她似乎读的医书更多,从书里看过的病症也更多。 老周头找了许多的理由,发现都不能把小闺女留下后就唉声叹气起来。 晚上,钱氏就悄悄问他,“你答应孩子去吗?” 老周头很忧伤,“我还能不答应吗?” 钱氏没说话。 老周头叹气道:“以前啊,总想着这孩子乖,所以什么都顺着她,后来是看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倒刺   《腹黑哥哥。霸道爱》   老师,喘给我听   人妻卖春物语   军师威武   阴影帝国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