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64章

第64章

发誓!” 老周头半信半疑,他爹也立即道:“金哥,这小子虽然口胡,但却是敢说敢当的,他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就是,对了叔,当时大驴他娘在她家院子里看着我和满宝呢,肯定也听到了我们说话,说不定是她传的。” 全村上下谁不知道周大圆他媳妇张氏跟钱氏不和? 偏她们还是同村的,七拐八拐的有些亲戚情分,钱家来人,谁家也没去,转身就去了周大圆家里坐着说闲话。 听说周大驴他娘私底下气得很呢。 老周头:……弄了半天,他还找错人了! 周三起也看出老周头心气不顺了,立即坐到他身边安慰他,“叔啊,这女人就是那样,咱不能跟她们一般见识,您看这大热的天儿,您不会是被婶儿赶出来的吧?” 老周头:…… 周三起一看他的脸色,兴奋了,想也不想就开口问道:“叔,婶儿家来人,不会真是来给您做主来的吧?” 老周头收烟袋,周三起他爹一看,不得了,立即把儿子踹走了,好声好气的把老周头给送了出去。 等回来就忍不住揍儿子,“啥话你都敢问,啥话你都敢往外说,都是跟你娘学的,好的不学,非学成了长舌妇……” 老周头站在墙外,听见周三起被揍得嗷嗷叫,这才满意了,背着手就顶着大毒日的回家去。 哼,既然是张氏传的话,那就是女人家的事了,他才不去澄清呢,忒的丢脸了,应该家里的那个老太婆去才是。 这么想着,老周头理直气壮的回家去,到了房门口就悄悄的推门进去。 昨晚睡得晚,起的早不说,还睡得不踏实,这会儿事情完了,大家都在正在屋里睡呢。 满宝就躺在钱氏的身边,她一直有午睡的习惯,此时小肚子就一呼一呼的,小嘴微微张着,香得不得了。 老周头摸到床边,小心翼翼的在最外面躺下了。 钱氏迷糊中把满宝往里挪了挪,给他让了一点儿位置。 老周头一看,放下心来,干脆就往里挤了挤,舒服的躺下了。 还是家里好啊,哪像外面,五月的太阳,就已经照得人眼前发晕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数钱 老周头出去晃悠了一圈,不知道是被太阳晒昏了头,还是被太阳给晒清醒了,反正等再满宝和钱氏醒过来时,他就叹了一口气问:“你想怎么分?” 钱氏睡了一个时辰,也计划到了,道:“我的意思,老大老二老三,一家十五两,老四才带着一个孩子,你又怕他拿着钱乱造,那就给他十两自己拿着,余下的一人五两,包括喜和满宝都有。” 满宝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的名字,高兴的问道:“我也有钱吗?” 钱氏笑道:“当然,你可是大功臣,你几个哥哥姐姐都有,你怎么能没有呢?” 地是大家一块儿重的,其实认真来说,大房会比较吃亏一点儿,因为大头大丫都能当半个劳动力了。 不过家里的这种事是不能算得很清楚的,等要算清楚的时候,家也就乱了。 老周头摸着烟袋问,“这得去多少钱呀?” 满宝在娘亲开始说的时候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了,不一会儿就高兴的告诉她爹,“不多,七十五两而已。” 老周头手里的烟袋就啪叽一声掉在了床上,颤声问:“那,那我们老两口还剩多少?” “不算铜板,也不算钱盒里面的钱,还有四十五两呢,”满宝安慰老爹,“爹,你别伤心,等我们家的这季麦子种好了,我们又卖给白老爷,又能赚一笔。” 不说老周头,就是钱氏都呆住了,连忙问道:“还能继续卖这个价?” “不知道,我还没来得及跟白老爷提呢,这事不急,不急。” 哎呦,这可怎么不急呀。 老周头才要着急,满宝就已经笑眯眯的道:“春小麦里也就我们的小农庄和我们家用的是新麦种,我都想好了,要是白老爷不要,我们就自己扛到县城里去卖,就跟粮铺的种子价贵一点点就行。” 老周头立即不心疼给出去的那点钱了,积极的道:“也不用贵,其实跟粮铺的种子价一样都行。” 那些粮铺可真是坑人啊,一斗种子要这么多钱。 见老周头同意了,钱氏就道:“这么好的银锭剪了可惜,还是让老大老二他们明天进一次城,把它换成小一些的银锭吧,这样也好分。” 满宝又伸起自己的小手,高兴的道:“娘,我知道,不用拿到县城里去换,跟白善宝,白老爷他们换就可以了。” “他们有?” “有呀,五两一锭的银子,白善宝有好多,都是他用自己存下来的银块打的,特别漂亮。” 那是去银楼打回来的,质量比官银还要好呢,白善宝很大方的跟满宝换了一些,白老爷便把剩下的也给她换了,还笑问了一句,“你拿这么多五两的银锭干嘛?” “好分。” 白老爷便笑着点点头,对她家的银子怎么分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他们三儿挣的那个钱要怎么分。 所以他直接问满宝,“你和善宝二郎的钱要怎么分?” 满宝这才想起,她还有一大笔钱没有分呢,立即不想回家了,于是把银子都交给跟来的大哥二哥,让他们自己弄回家,她要去找白善宝。 周大郎和周二郎把换好的银子放到布里包好,这才塞到背篓里,闻言便把背篓背起来,叮嘱了满宝一声,“一会儿二哥就去买肉了,爹说晚上还要杀一只老母鸡呢,你可得早点儿回来吃饭。” “知道了,知道了,大哥二哥你们快走吧。” 白老爷也笑着和兄弟俩挥手告别,然后继续低头问满宝,“这么多钱呢,你们是打算拿来花,还是存着?” 满宝认真想了想道:“既拿来花,也拿来存吧。” 白老爷立即精神一振,笑问,“你们打算怎么花?” 满宝摇头道:“我还没想过。” 白老爷:“……你没想好,那二郎呢,他想好了吗?” 满宝顺口道:“他想去益州。” 白老爷眨眨眼,蹙眉问:“去益州干什么?” 满宝理所当然的道:“玩呀。” 白老爷:…… “听说益州很好玩呢,”满宝说到这里都心动了,喃喃道:“不然我也去益州玩吧?” 白老爷就觉得庄先生给三孩子布置的作业太少了,不然他们怎么会想着去益州玩儿? 他决定一会儿就去找庄先生好好的谈一谈,今天下半响放假就可以了,明天一定要把今天的课补上才行。 满宝已经挥手告别白老爷,跑到隔壁去找白善宝和白二郎。 白二郎正自己拿了玩具坐在榻上玩儿,白善宝则在另一边的榻上呼呼大睡,满宝跑进来,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小声问白二郎,“我们的钱呢?” 白二郎指着隔壁的房间道:“都放在那边了。” 他忍不住抱怨,“你好慢啊,我和善宝都把钱数了三遍了。” 满宝很惋惜,看了一眼正在睡觉的白善宝,眼睛立即亮起来,她小声道:“那我也过去数一数。” 白二郎不在意的挥手道:“你去吧,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想看见钱,不太好玩儿。” 满宝就蹬蹬的跑到隔壁,守在门口打盹的大吉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就又闭上了眼睛。 满宝推门进去,就看到本来装在箱子里的银子正分成了两堆堆在地上,银白色的光芒在阳光下的照射下越发闪亮。 满宝忍不住“哇”的一声,冲上去抱住银子咯咯的笑,对从窗口那里射进来的热乎乎的阳光都不在意了。 满宝看到了丢在一旁的垫子,直接拉过来盘腿坐下,然后就开始数钱。 她最喜欢数钱了,尤其是喜欢数自己的钱,晚上只要有时间,或是吃完晚食既不想出去玩儿,也不想睡觉时,就会把她的钱盒拿出来数钱。 而数银子显然比数铜板还要舒适,高兴。 因为银锭足够大,还更加的漂亮。 满宝直接把手里的银锭拍在一旁,数了一个“一”,然后伸手去摸第二块…… 听着房间里传出的一二三四……大吉忍不住摇头笑了笑,身子往屋檐下又缩了缩,刚好躲掉照射过来的阳光。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发现问题 白善宝和白二郎显然还没有将陇州的钱款给出去,所以屋里的钱正好是一千九百一十两,甚至银子堆边上还散落着一把铜钱,显然他们把那一百一十九文钱也给拆出来玩儿了。 满宝开心的把银锭数了两遍,其实也不多,十两一锭,也就一百九十一个而已。 满宝数得开心,但钱再好数两遍也够了。 她刚睡醒,并不想再睡,左右看了看便看到丢在一旁的账册,她直接手脚并用的爬过去拿起来看。 满宝隐约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粮食,要是单单作为粮食卖出去,那是很不赚钱的,但如果作为种子卖出去,却能比单卖粮食多上四倍,甚至是更多。 她觉得以后他们的小农庄,甚至他们家都可以多挑选一些植株特别健壮,穗特别长,特别饱满的出来做种子。 就算以后不能这样一大批一大批的把粮食当种子卖,那也能挣不少钱,至少会比单纯的卖粮食要赚得多。 满宝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喜滋滋的想着。 然后翻着翻着她就觉得不对了。 满宝翻到前面看了一眼斗量的钱额总数,又翻到最后看一眼称重的钱额总数。 满宝一呆,干脆翻到第一页开始数斗量了多少袋的麦子,又去数称重的袋子数量。 然后发现斗量的麦子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 直到这会儿,满宝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好像叫白老爷坑了一把。 满宝算了一下之间相差的钱,惊呆了,然后心痛到无以复加。 不说斗量的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就是相同,每一袋装的麦子有些差异,但也不改差这么多呀。 竟然差了九千二百零五文钱! 满宝抱着账册就冲到隔壁找白善宝。 白善宝正好醒了,正在喝水呢,看到满宝就噘嘴道:“你怎么才来啊,说是下半响来,结果我们等了你那么久都没来。” 满宝直接就把账册塞到他跟前,眼睛瞪得大大的道:“你看!” “怎么了?”白善宝接过账册。 白二郎也赶紧丢了玩具冲上来,兴奋的问,“是不是账算错了?” “不可能错的,”白善宝首先道:“我和满宝是分开算的,既然我们俩的数字一样,那就不会有错。而且先生都没说错,我也看过你家账房算的,我们是一样的。” 白二郎就沉静下来,“那你让我们看啥?” 满宝将她的发现告诉俩人,一脸惊奇的问道:“怎么会差这么多?” 白善宝却想起当时堂伯说要一半斗量,一半称重时先生说的话,他若有所思,“先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道作业。” 白善宝抬头和满宝对视一眼,然后费了老大的功夫才从郑氏那里找出一个量斗来。 郑氏都快要愁死了。 婆母不在家,她根本管不住儿子。 昨天家里突然运进来一批麦子,吓了她一跳,结果今天她还没回神呢,这三孩子就把麦子给换成了钱。 现在又闹着要找量斗,她上哪儿给他们找量斗去? 结果还是家里的管事不知道从哪儿给他们找了一个来。 白善宝抱着斗认真的问管事,“是官制的吗?” “少爷放心,都是在县衙制定的工匠那儿做的,照的是朝廷的度量做的。” 三个孩子就跑回了前院。 前院的一个屋子里还放着一些麦子呢,那是跟村民换剩下来的麦子,不多,还剩下九袋而已。 在大吉的帮助下,他们解开了一个袋子,白善宝将量斗伸进去兜麦子,因他力气小,只装了一下半。 大吉也不帮忙,退到一旁抱着胳膊旁观。 白二郎帮着白善宝一起把装了麦子的量斗搬到地上,满宝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个青花盘子来,直接哗哗的用盘子盛了麦子往量斗里倒。 大吉看到那青花盘子,忍不住动了一下,到最后还是没说话,只是把头扭到一边去,眼不见为净。 三人一起合力,用盘子把袋子里的麦子装满了量斗,刚好持平,白二郎就要扯过带来的袋子装上。 白善宝想了想,却拦住他,然后拿盘子装了一盘麦子又往上装了点儿,直到他尖尖的冒起来才作罢。 满宝却看得若有所思,伸手摇了摇量斗,白善宝和白二郎只“哎”了一声要阻止,以免她把麦子撒到地上,结果就见本来还冒尖的麦子哗哗的往下塌,不一会儿就又跟量斗持平了,甚至肉眼看着,还微微往下陷了一点儿。 白善宝和白二郎都惊呆了,俩人忍不住先看了一眼量斗的底部,“是不是漏了?” 满宝却总算是在记忆中找到了类似的场景,叫道:“不是漏了,是,是……” 满宝努力的想了想道:“一定是里头没装结实,每年我家收麦子和收谷子,我哥哥们都要用力的晃一晃,然后抬起来再往下砸,这样本来装得挺满的麻袋一下就空了许多,然后又可以往里装麦子和谷子了。” 两个男孩子都惊呆了,这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白善宝很快回神,又用盘子往量斗里盛麦子,白二郎和满宝则负责摇,好一会儿,尖尖的量斗不会再往下塌陷了,他们这才把量斗里的麦子给倒到袋子里去,然后开始称。 十二斤,甚至往上的东西,一个孩子单手当然是提不起来的,所以满宝找来一根棍子,和白二郎一起把袋子连秤杆一起抬起来,白善宝则负责移动秤砣。 三个孩子之前收麦子时就学过怎么用称,此时凑在一起看,数了数,不一会儿就数出来了。 白二郎咋舌,不太确定的道:“是十二斤八两?” 白善宝沉重的点头。 白二郎呆了,“可不是说,一斗就是十二斤吗?就算有上下,这上下的也忒狠了吧。” 满宝叹气,“也怪我们文书上没写清楚,要是写明一定要称重,不许用量斗就好啦。” 白二郎呆愣,“所以我爹占我便宜?” 白善宝道:“这就是先生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写一份不被堂伯占便宜的文书?” ☆.第四百三十三章 悟了 满宝却问道:“这是第一题,那第二题是啥?”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视一眼,一起摇头。 满宝就和白善宝一起看了外面的太阳一眼,见阳光还是那么那么的灿烂,却没那种晒晒的感觉了,便知道快到傍晚,说不定一会儿太阳就下山了。 于是白善宝道:“我们去请教先生吧。” 白二郎不乐意,“不了吧,明儿不是要上课吗?” 满宝却道:“还是去问吧,一会儿我们还要回来算账分钱呢。” 二对一,白二郎不得不屈从。 庄先生在隔壁白家呢,正在和白老爷喝茶,准备着一块儿吃晚食。 看到三孩子抱着账册过来,庄先生便与白老爷相视一眼,皆是微微一笑。 三人一看到他们两个脸上的笑容就忍不住嘟了嘟嘴,白二郎忍不住抱怨,“爹,你怎么能如此不守诚信?” 白老爷却笑道:“这叫在商言商,你们先拖着我买断村里的麦种,难道这就讲道义吗?” 白二郎噎住,扭头去看他的两个小伙伴,就见他们都没说话,便也闭紧了嘴不说话。 白老爷便教三个孩子道:“商人逐利,你们以后要想不吃亏,就得在文书上多下功法,让人无空子所钻,今儿我算网开一面了,只斗量一半,不然你们可不止损耗这么点钱。” 庄先生放下茶杯笑道,“给你们出的第一题你们已经回答了,这第二题就是改文书,第三题嘛……” 庄先生想了想后看向白老爷,笑道:“白老爷,借贵宝地给三个孩子上一上课?” 白老爷正想起身离开,想到了什么便又坐下,笑道:“先生就当我不在,只管教他们。” 他自己也想看一看庄先生平时是怎么教三个孩子的。 庄先生沉吟片刻,点头应下了,然后让三个孩子找地方坐下。 白善宝他们嫌弃还得去找凳子椅子,干脆在树底下找了块草地坐下。 看到三孩子就挨着他那些花花草草坐下,白老爷的心颤了颤。 “文书这样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写得天衣无缝的,这个作业你们留着慢慢做,”庄先生道:“等你们再长大一些,能够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还要学一学本朝的律法,你们写出来的文书要有用,就还得切合律法。” 三个孩子表示明白。 庄先生起身,单手背在身后,在三个孩子身前走着思索了片刻后道:“才白老爷说商人逐利,这话没错,却没有说尽。这世上不仅商人才逐利,士、农、工,甚至于更往下的奴,更往上的皇族都逐利,所以逐利并不可耻。” 三个孩子听得一脸认真,白善宝和满宝想了想后还跟着点了点头,而一旁石桌边坐着的白老爷却惊呆了,手里的茶杯差点给丢出去。 这,这个说法…… “但,再逐利,作为人,也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庄先生话锋一转道:“为师不知道你们将来要以什么为生,或者就去做了商人,我给你们的第三题是你们要做更久的作业,比第二题要长久很多很多,或许这一题你们要做一辈子。” 满宝有些忐忑,“先生,是我们这件事做错了吗?” 庄先生沉默了一会儿后方才摇头,道:“你们没做错,但先生也不能说你们做对了。这世上的事不是为师一个人说定的,你们都很聪明,尤其是在这一件事上,比我想的还要聪明许多。” 庄先生看了一眼白二郎道:“就是白诚,此次也很出乎为师的预料。” 白二郎却没有高兴,他左右看看,心里也有些忐忑,实在是此时气氛有些怪。 庄先生低头看着三个弟子道:“所以你们要认真的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或许将来,你们能回答今天先生都不能答出来的问题。” “我们读书,不仅是要学习先贤的本事,更要学先贤的为人,仁、义、礼、智、信,只是儒家做人的道理而已,而儒家之后还有道家,法家,兵家,墨家……” 白善宝问,“先生更喜欢哪家做人的道理?” 庄先生微微一笑,道:“几家的典籍中,儒家我读得最多,也理解颇深,然而处事我更爱道家,与人相处,却又多赖法家,自从下乡教书后,我却又喜欢了读墨家,你说,我更喜欢哪家?” 白善宝想,他怎么知道,他又不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 庄先生一看他的脸色便明白了,哈哈大笑起来道:“便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也是不知道的,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但又为何非要知道呢?” “是啊,为什么非要知道呢?”满宝也反问,百科馆里的书从不会分为哪家哪家,里面的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科科也从没说过,你读了这家的学说就不能再读那家,只要付得起积分,随便她读。 同时,与她交往的D博士等人也从不会问,你做人更喜欢哪家的道理? 这可怎么定呢? 满宝拢着眉头问,“做人,不就是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吗?何必要管像哪家的学说?儒家倡孝,难道道家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既不喜欢儒家,也不喜欢道家的人难道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 满宝年纪到底还小,她不知道怎么把心里的想法更好的说出来,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道:“我觉着这些东西本就是世上有的,所谓的做人学说不过是先贤们归纳总结出来的而已,在孔夫子没有说仁义礼智信之前,难道世人就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吗?” 庄先生被问住了,他一时有些恍惚,踉跄了两下差点摔倒在地。 吓得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扶住他,庄先生一把拽住满宝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口中喃喃,“是啊,是啊,我怎么反倒糊涂了,不,不对,是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糊涂了……哈哈哈哈,争什么儒道佛法,原来我们都糊涂了……” 满宝一头雾水的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隐隐有些明白,却也不是很明白。 满宝说的话他听懂了,之前先生说的话他也听懂了,但这会儿先生说的话他是不懂的。 白老爷也不懂,不过这不妨碍他帮着三个孩子扶住庄先生。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同 满宝和这世上所有人都不同,她在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科科就来到了她身边。 小钱氏和钱氏是和她最亲近的人,小钱氏更是与她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但这都还比不上科科。 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满宝身边。 不管一开始它是为了什么,反正满宝从小就能从它那里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 所以她的脑子,更确切的说她的思想和当下所有的人都有些不一样的。 因为她不仅接受老周家上下的教育,庄先生的教育,从所接触到的人那里接收信息,她还从科科那里,从科科背后的百科馆那里接受各种信息。 甚至在论坛开放后,她还能通过论坛知道各个世界的人类与非人类等智慧生物的观点。 她年纪还太小了,并不会想太多。 她只是从论坛里看那些评论,知道了原来宇宙中的形体绝大部分都是圆形的球体,它们会滴溜溜的转着,而人类和一切都是都在球的表面生存着,他们之所以不会往下掉,是因为一种叫星球引力的东西。 甚至于,每个星球的引力还都是不一样的。 可庄先生不知道这个,白善宝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知道。 可这一点,满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她只是在获知知识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多想了想,便有了一些话。如果庄先生今天不引起这个话题,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刚才说的那番话。 满宝一脸的懵懂,庄先生抓着她却差点哭出声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想哭,他就是激动的。 天啊,这竟然是他的弟子! 见庄先生眼里流出泪水,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都吓坏了,扶着他一动不敢动。 白先生也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庄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庄先生摇了摇手,表示自己没事。 可满宝一脸的忐忑,小声问白善宝,“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没有吧,”白善宝看了一眼小声,同样小声的回道:“我看先生是高兴的。” “对,先生很高兴。”庄先生忍不住仰天大笑三百声,不过现在这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为师决定了,满宝,善宝,包括二郎,你们的课要加快了,你们应该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许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反过来教为师了。” 庄先生一脸严肃的宣布了这一“噩耗”,满宝和白善宝张大了嘴巴,他们似乎是想去益州来着…… 白善宝弱弱的道:“可是先生,我们还管着农庄呢……” “又不用你们亲自下地,你们不是有庄头吗?”庄先生道:“以后有事你们吩咐他就行了,你们又挣了这么多钱,正好存着,以后庄子里有事,请人就是,你们就不要下地去了,还是应该多读书。” 三孩子一起垮下肩膀,之前跟着凑热闹下地干活儿,其实他们对做农活儿已经不那么喜欢了,可庄先生这么一说,他们有些想到地里去干活儿了怎么办? 庄先生擦了擦眼泪,对自己的失态向白老爷道了歉,然后就对三个孩子道:“虽说满宝解了我的疑惑,但第三道题目还是存在,你们不用想着你们要学什么学说,你们可以全学,也可以选择的学习,但你们得想一想,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庄先生道:“这个问题你们是要想一辈子的。” 庄先生挥手,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行了,你们回去吧,明儿早些到学堂,为师要好好的准备你们的功课,今年端午我们就不要放假了。” 三人没想到他们连端午都没得过了,皆嘟着嘴转身而去。 他们拿着账册而来,然后领了一个也许要做很多年的第二道题目,又领了一个要做一辈子的题目离开,早知道…… 三人同时想到,早知道他们就不来了。 回到放银子的房间,三人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满宝意兴阑珊的道:“我都想好了,我挣了这么多钱,端午那天要带着我侄子侄女们一起进城玩儿,我要请他们吃大餐,还要给我娘和大嫂买好看的金镯子。” 白善宝也叹气,直接坐在地上道:“我祖母不在家,我都想好了,和大吉一起罗江看热闹,听说那儿会有人快舟游江特别好玩儿。” 白二郎悲愤的喊道:“你们说挣了钱就能去益州的,中秋三天假,一天去,一天回,可以在益州玩一整天!” 满宝气弱的道:“可现在还没到中秋呢。” “连端午都不放假,中秋更不会放了。”白二郎又不傻,一想就知道,因此对于分银子也不太热衷了。 满宝“唉”的一声,白善宝也“唉”的一声,俩人一人坐在银堆的一边,拿着银锭敲敲打打,等彼此都冷静了一些后才道:“难道我们还能不读书吗?” 白二郎倒是想,但满宝一点儿也不想,她道:“虽然玩儿很重要,但读书更重要,我喜欢读书。” 白善宝认真想了想,发现他现在也挺喜欢读书的,于是俩人一起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嘟了嘟嘴道:“我想啊,但可能吗?” 俩人一起摇头。 白二郎便也一屁股坐在了他们身旁,“那还谈什么?分钱吧。” 白善宝就从旁边摸出算筹来,道:“先给出我家的麦子钱粮,还剩下……一千四百八十八两,平分吗?” 满宝也算了算,道:“银子不好剪,留下十八两在公中,其余的平分吧。” 白善宝点头:“好。” 白二郎更不会有意见了。 大家就各自数出自己的银子来,余下的铜板则和十八两一起交给白庄头管着,跟白家这边的账目分开。 满宝分了四百九十两,可能是银子数多了,也就不太激动了,加上她还有了一种接下来会全年无休的预感,那就更激动不起来了。 不过将钱装到借来的背篓时,满宝还是稍稍开心了一些,还抽空关心了白二郎一下,“你也要把钱带回家吗?那你娘会不会帮你收着?” 她可是知道的,白二郎的大钱一直是他娘收着的。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保密 白二郎一呆,满宝不提,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白二郎有了新的烦恼,立即把不能去益州玩的郁闷给丢在了脑后。 他想了许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来,只能发愁的问两个小伙伴,“你们说怎么办啊?” 白善宝道:“你就是不给呗,难道你娘还会硬抢吗?” 反正他只要坚持,他娘拿他也没办法。 见白二郎脸上愁得不行,白善宝就认真的想了想道:“你去找你爹吧,让他帮你。” 满宝也跟着点头,然后还小小声的道:“不能去找你祖母。”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我娘和祖母都不答应的话,我爹更不会帮我了。”白二郎对俩人的主意表示怀疑。 “听我的没错,你去找堂伯或许还有五成的希望,你去找伯祖母,那是一成的希望也没有了。”白善宝想了想后补充道:“堂伯要是不答应,你就说我和满宝的钱都是自己拿着的,以后庄子里要用的一些大钱都得我们自己出。” “咦,不是说好了是由你家出吗?” 满宝:“你真笨,这就是个借口而已,你爹信了就行。” 白二郎勉为其难的点头,“那,那我去叫下人来帮我把银子搬回去?要不,我还是先拿一半回去吧,等我爹同意了我再拿另一半。” 白二郎看向白善宝,道:“你能先帮我保管另一半的钱吗?” 白善宝表示没问题。 满宝也把自己的钱装回家,只是银子太重了,她第一次只往背篓里装了二十个,然后背起来就往家走。 老周家的人正各自忙着,满宝背着背篓回家,大家一时也并没有在意,直到满宝又背了背篓,手上还提了一个,小钱氏这才问道:“满宝,你这是干嘛去?” “我去善宝家拿东西。” “那得快些回来,我已经开始做菜了,”小钱氏笑吟吟的道:“爹今儿让杀了鸡,还买了肉。” 满宝应下,一出门就撒开脚丫子跑。 到了白家就还了白善宝的背篓,拿自己的去装银锭,她往里装了二十个,看着剩下的九个,犹豫着又往里塞了一个。 白善宝问,“你背得完吗?不能再多跑一趟吗?” “我家要吃饭了。” “那我帮你一起拿去吧。”白善宝也拿过自己的背篓要帮忙,满宝就把自己的背篓让给他,“这个比较重,你背这个吧,我背你的。” 白善宝想着自己比她大,又是男孩儿,便没有拒绝。 满宝喜滋滋的将剩余的八个银锭都放进背篓里,想了想,又从他那边拿出五个来,觉着这样不轻不重刚刚好,于是就背了起来看向他。 老周家的人看到两个孩子背着背篓去满宝的房间,不免好奇,“他们背什么呢?” 大头几个跟满宝玩得最好的立刻跟上去看,周五郎本来正蹲在屋檐下等吃晚食,见状也跟了上前。 周六郎早跟上去了,还伸手要替满宝提,“背篓里是啥?” 大家说着话涌进满宝的房间,满宝将竹篓上盖着的布打开,“铛铛铛”的配音道:“看!” 周六郎瞪大了眼睛,大头几个也是,忍不住一起“哇”的一声,周五郎挤上来看时都呆住了,结结巴巴的问道:“这这这,幺妹,满宝,你干什么了,怎么拿回来这么多钱?” 满宝不高兴了,道:“这可都是我挣的。” “啊?你怎么挣的?” 老周家里,知道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一起跟村民们换了麦子转卖给白老爷的只有钱氏一人,其他人,包括老周头,都以为满宝只在他们家和白老爷之间牵了一条线,将自家的麦种高价卖给白老爷而已。 满宝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事貌似还没告诉爹呢。 满宝立即把钱盖起来,一脸严肃的对着一群小伙伴道:“这是我们的秘密,你们不能告诉大人!” 不说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是大头几个小的都愁得不行,“小姑,你这钱也太多了吧,得告诉大人。” “不行!”满宝拿出杀手锏,“你们的私房钱还在我手上呢,你们爹娘问我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说。” “可是……” 周五郎则问道:“满宝,这钱你怎么赚的,爹娘知道吗?” 满宝对着手指心虚的道:“只有娘知道,爹不知道。” 周五郎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娘真的知道?” 满宝点头,“当然了!” 周五郎便想起昨天娘怎么也不愿意去换麦子,为此还跟爹吵了一架,看来,娘是早就知道了。 周五郎很爽快的点头,“行,我们不说。” 其他人也都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纷纷捂嘴而笑。 只有二丫比较担心,“小姑,你这么多钱放在屋里安全吗?” “贼还敢溜进我们家里来吗?”满宝道:“我有六个哥哥呢!” 二丫:“……不是,爷爷会去翻五叔六叔的房间……” 周五郎大手一挥,特别放心的道:“爹不会来查幺妹的房间的,你看我们放在她这儿的私房钱被查过吗?” 这倒是,上至周五郎,下至能跑能跳年纪最小的四头,他们的私房钱都在满宝的手里,这事在老周家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就是没人来查过满宝的房间。 老周头倒是会时不时的问满宝一句,却也从不查她的房。 二丫这么一想,点头了,也对,家里一项分工明确,大姑和小姑都是奶奶管着的,她爹和叔伯们则是爷爷管着的。 不知道为什么,二丫突然间有些同情她爹和叔伯们。 又多了一个共同秘密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数满宝的银锭,心里羡慕的不行,他们很好奇,满宝到底是怎么挣钱的。 满宝便道:“我们把麦种也卖给白老爷了。” 周五郎忍不住咋舌,“麦种这么挣钱,那我们这季春小麦收了以后还能不能卖?” 满宝想了想道:“回头看看情况,要是我们的麦子收成好,应该可以。” 大头便若有所思,“原来我爹说的是真的,好好种地真的能挣钱。” “当然能挣钱了,”周五郎道:“要是不能挣钱,你爷奶是怎么把我们养大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 别有目的哦 周五郎把一众小的领到外面,让满宝自己在屋里藏银子,白善宝很不解,“房间就这么大,这么多钱能藏在哪儿,直接放箱子里呗。” “不行,”周五郎严肃的道:“这么多钱要是不藏好,晚上怎么睡得着觉,整整二十九个呢。” 比他们家现有的还多。 白善宝想告诉他们,不是二十九个,而是四十九个,之前满宝已经背回来一篓了,不过刚才他在她的房间里并没有看到那二十个银锭,想到这事她都要瞒着她爹,他便没有多嘴。 藏在哪里能睡得着觉呢? 那当然是藏在科科那里了。 满宝将所有的银锭都拿出来,然后一股脑的塞进系统里,让它们和之前的二十块做伴儿。 这才把两个空背篓拖出去,一个还给白善宝,一个则放到院子里。 周五郎刚想问她藏好了没,一直守在厨房那里不肯挪动的四头跟被追的小鸡仔一样冲到小院,看见他们便喊了一声:“吃饭了,吃饭了,快去吃饭了。” 喊完转身又跑到大院,就远远的瞧见厨房门口守着的三丫正鼓着嘴巴,二伯母正让她吃慢一点儿。 四头“嗷”的一声冲上去,他就知道,谁去喊人吃饭谁倒霉,四头冲到厨房门口,就抬起小脑袋眼巴巴的看着厨房里的大伯母,二伯母和她娘。 何氏伸手拍了一下他后背,道:“还不快去搬凳子,别总想着从厨房里拿吃的,你看你哥哥姐姐们都没来。” 四头便叹了一口气,转身出去了。 三丫跟在他身后,吃完了嘴里的肉肉,也跟着一起搬东西。 老周家飘着一股诱人的肉香味,白善宝都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宝就热情的邀请他一起留下吃晚食,“可是我大嫂亲自做的哦,很好吃的。” 白善宝的确心动,“可我还没告诉我娘呢。” “让大吉回去说呗,而且他也要回去吃晚食的。”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跑出去让大吉回去通知他娘,他不回家吃饭了。 大吉看了一眼院子里正跑来跑去的大小孩子,觉着让少爷留在这儿应该没什么危险,并行了一礼后退下。 但他并没有听白善宝的话就不再来,而是通知完郑氏,他便又来到了老周家,本来是打算守在门外的,结果正把跑进院子里的鸡撵出去的四头看到了站在外面的他。 于是老周家人便知道了。 老周头便连忙亲自去拉人,“既然来了哪有不进门的理儿,来来来,你跟我们一块儿坐着吃。满宝,你快招呼白少爷用菜。” 小钱氏做了不少菜,虽然都是素菜居多,甚至有好几样用到的菜蔬是一样的,但做出来的样式就是不同。 白善宝吃得津津有味,觉着她做的并不比家里厨娘做得差。 满宝一边吃一边想,等她买了铁锅回来,大嫂能做的菜就更多了。 白善宝和大吉都吃得很尽兴,老周头也吃得很开心,中途还给闺女夹了两个鸡腿,让她分一个给白善宝。 满宝特别大方的分给他了。 她觉得今天爹也格外的大方呢。 一直到吃完饭,老周头才表露出他如此大方的原因,他笑眯眯的问白善宝,“小公子,我听满宝说,你们家拿来换麦子的麦子还剩许多?” “也不多,九袋而已。” “哎呀,已经很多了,”老周头道:“像你们这样的人家哪里吃得完,听说你们家地很多呢,而夏粮眼见着又要下来了,这些麦子得卖出去吧,不然留成陈粮可不好了。” 老周头正想请求白善宝,能不能和白老爷说一声,到时候转卖给他们几袋麦子。 他不太想让闺女去求白老爷,毕竟这事大事,压在闺女身上多不好,而且他们刚从白老爷那里挣了大钱,实在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再低价从他那里买麦子。 毕竟当初白老爷可是拿一斤二两跟村子里换的麦种,结果他们家没换,反而是换了大钱。 不知道为啥,虽然满宝一直说这个价不贵,但他还是心虚得很。 钱氏瞥了他一眼,别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那些麦子可不是白老爷的,而是三个孩子弄出来的。 果然,老周头的话音才落,白善宝就道:“那些麦子我都卖给满宝了。” 说到这儿,他扭头问满宝,“你买多少袋?要不你少买一点儿,剩下的我卖给老伯。” 老周家人:…… “啊?”满宝看看她爹,又看看白善宝,疑惑的道:“我跟我爹是一家呀。” “哎呀,”老周头一拍大腿,乐呵呵的笑道:“原来满宝和你提过了呀,那就算了,那就算了,当我没提这话儿,对了小公子,这满宝有没有说价钱?” “说了,”白善宝立即精神一振,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我们说定了是三十文一斗。” 其实在粮还没到时,俩人说定的是三十五文一斗。 满宝早就想到了,他们家把麦子都当麦种卖了,家里剩下的肯定就那点陈米和已经磨好的面粉,根本不够吃几天的。 要是买不到粮,她爹一定会往里掺大把大把的麦麸的,一定会的! 所以她老早就和白善宝谈好了,三十五文一斗。 好歹还比粮铺里的低五文钱不是? 结果他们谁都没料到,粮价说降就降啊,昨天晚上白老爷就告诉他们,现在粮商在罗江县各乡镇收的麦子是二十八文一斗。 虽然粮铺的麦子没降价,不过白老爷估摸着也不差几天了。 所以满宝就找到白善宝要求降价,两个小人为此还小小的吵了一架,但想着大敌当前,俩人都各退了一步。 满宝没有要求白善宝一定要给乡下收购的粮价给她,白善宝也不再坚持赚她那五文钱。 直接成本价给她。 也正因为昨天晚上“剧烈的讨论”过这个话题,今天两个孩子都显得特别的友好。 但为了不让自己的苦劳摆给瞎子看,白善宝还是额外解释了一句,“我们从陇州拉来的时候就是三十文一斗,所以我给你们的可是成本价。” ☆.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来我往 七里村偏僻,目前还没有粮商跑到这儿来收麦子,所以老周头并不知道现在乡下麦子的收购价是多少。 但他知道粮铺的价是多少,因为昨天晚上他闺女刚给他提过。 所以他觉着比粮铺少十文钱一斗的麦子真的很便宜,这可是良心价了。 于是他便越过老妻握了一把白善宝的手,感激的道:“还是小公子心善啊。” 本来想问的怎么白老爷还从陇州运麦子,不是自家产的麦子……吗?的话也给忘了。 在老周头的认知里,白宅和白家虽然是两栋房子,但其实是一家子。 刘老夫人这边没有成年的男丁,自然是要仰仗白老爷的,所以白善宝在他家说的话便是代表着白老爷。 老周头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觉着白老爷真是个好人啊,先前他们才从他那儿赚了这么大一笔钱呢。 这么一想,老周头立即道:“小公子啊,你回去告诉白老爷,等夏收的麦子下来,他要是还想买我家的麦子当种子,我给他算便宜些。” “不行!”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同声。 俩人同时道:“爹(老伯),你怎么能压价呢?” “啊?”老周头瞪眼,他闺女反对也就算了,怎么白家的小公子也反对,他不应该和白老爷是一伙儿的吗? 钱氏无奈的瞥了他一眼,直到这会儿他都还没明白吗?白善和白老爷家是两家! 满宝道:“爹,你压价了,那我们的农庄怎么办?咱可是自家人,你不能这么做。”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老周头呆呆的看着白善宝,他跟满宝是一家人,可小公子和白老爷不是一家人吗? 他这不是在通过小公子卖白老爷一个好吗? 怎么白家小公子也反对? 一直到把人送出大门,老周头都还有些迷糊。 白善宝还悄悄的和满宝说呢,“我们可是一伙儿的,你家可不能压价。” “放心吧,”满宝道:“我一定看好我爹,我不在家,还有我娘呢。” 白善宝对满宝还是放心的,这才挥了挥手和她告别,“那行吧,我先回家了,明儿要上课呢,我得先回去预习预习。” 满宝便也皮一绷,想着一会儿她也要回屋去读书。 等主仆俩人都走远了,老周头才想起来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没问呢,“满宝,你有跟小公子说定买多少袋麦子吗?” 老周头念叨道:“其实还有一个来月麦子就下来了,可如果白老爷再跟我们家买麦种……其实也没啥,看着这个月也不像是会发大水的样子,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旱一些也没大影响,毕竟前儿刚下过雨……” “所以到时候直接跟村里人买一些粮也行,”老周头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夏粮下来的日子,算其他的他不在行,但算家里的口粮,他直接的反应可比满宝快多了,因此道:“掺点麸皮,两麻袋也就够了……” 满宝听见了,立即叫道:“我不要掺麸皮的馒头!” 大头几个孩子立即围上来,也纷纷道:“爷爷,爷爷,我也不要吃。” 声音吵得不行,就好似有上百只鸡同时咯咯咯的在他耳边叫,老周头就一脸嫌弃的挥手,“行了,行了,不吃就不吃,那买三麻袋好了。” 孩子们一听高兴了,大人们一听也高兴了,家里才挣了这么多钱,怎么能掺麸皮呢? 老周头却转头找钱氏,问道:“不知道大哥他们那儿要不要买麦子,反正家里现磨好的面粉还能吃好几天,要不等明儿大嫂他们上门后问一声?” 钱氏点头:“行。” 老周头就低头对满宝灿烂的笑,声音轻柔的道:“满宝啊,你看能不能和小公子说一声,把麦子多给我们留两天,暂时别往外卖,或许到时候我们家多买几袋也是可能的。” 满宝表示没问题,反正在七里村,白善宝的那些麦子也卖不出去。 要是卖给罗江县的粮商,好像他又是亏本的。 老周头高兴起来,伸手摸着满宝的脑袋叹道:“我们家满宝真是越发厉害了。” 满宝和老周家一家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她也觉得她越来越厉害了,而接下来她会更厉害的。 因为庄先生今天露出来的口风,以后他们读书恐怕要如夏秋的大风,冬春的凛寒一样剧烈了。 唉—— 进了门,老周头便让人把大门关起来。 周三郎和周四郎一头雾水的把大门关上,这会儿太阳才要下山呢,天还大亮着呢,大白天的关什么门? 关了门,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周头一屁股就占据了堂屋门槛的位置,只要是有家庭会议的时候,基本上,这位置就是他独占。 钱氏不喜欢坐门槛,她还是更喜欢坐在凳子上,满宝拖了个小凳子跟她娘坐在一起。 虽然已经同意,但事到临头老周头还是有些心痛。 但见老妻和闺女都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他,而底下一众子子孙孙也正一头雾水的看着他,老周头便把烟杆一敲,自以为颇有气势的道:“老大,去把才换回来的银子拿出来。” “哦。”周大郎一头雾水的进了爹娘的房间,发现他背回来的背篓还好好的放在地上,里面的银子动都没动过。 周大郎隐约觉着不对劲儿,但还是把背篓给抱了出去。 老周头让他把里面布包的银子拿出来。 周大郎听话的放到他爹跟前。 老周头将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堆数量多了一倍,身量却小了一半的银锭。 老周头把十二个十两一锭的银子都换成了五两的。 他觉着他们家恐怕很少会用到十两一锭的时候。 哪怕已经看过好几眼了,但再看,老周家的人依旧忍不住发亮,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家是真有钱了呀。 老周头却想的是,我很快就要没钱了,果然,钱在他手里就待不住。 不对,是在他媳妇手里就待不住! 老周头沉吟道:“我和你娘商量过了,这么多钱放在我们这儿也没用,而你们也都成家立业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每人都有份儿 老周头说到这儿顿了顿,然后叹息了一声后道:“以后我和你娘要是老了,这家也就不能给你们当了,所以我和你娘的意思是,趁着现在我们都还活着,家里也有了些钱,不如就分下去,让你们各自学着管家,以后我和你娘要是没了,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也不至于就乱了。” 周大郎等人感动不已,热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周大郎代表一众兄弟姐妹们发言,“爹,您还年轻呢,不会老的。” “滚蛋,我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想着我能给你拉犁啊。”老周头道:“老不老的,我比你们清楚。” 众兄弟:……没让您拉犁,而且现在我们家有牛了。 老周头破功了一瞬间,缓了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情绪,“虽说是把钱给你们,但你们也不准随便花用。” 老周头总算是找回了自己的气势,指点江山道:“老大,大头年纪不小了吧,再过几年也要说亲了,还有大丫,虽然现在是我和你娘当家,但他们是你儿子,你闺女,你们心中得有数,知道吗?” 周大郎和小钱氏连连点头,表示明白,并且坚定的表示,他们一定不乱花钱。 老周头对大房还是挺放心的,然后看向周二郎,叹气道:“二头他不像你,不然跟满宝学着算筹,说不定还真能去县城里做账房先生呢,算了,闺女也行,让二丫多学一些,你有钱了,也给她买个算筹啥的,以后最好也嫁到县城里去,回头还能帮衬帮衬她兄弟啥的。” 冯氏都听呆了,想着,他们家有谁嫁到县城了吗?这个“也”字…… 周二郎却机灵得不行,连连点头道:“是,爹,以后她去了县城还能帮忙照顾她小姑呢。” 周二郎以前觉得,他幺妹能嫁到镇上就很不错了,不过经过这次卖粮后,他和他爹一致觉得,他幺妹是一定能嫁到县城里去的! 老周头看向老三,说的却是:“老三啊,我看四头这孩子机灵得很,你省钱省得好,先让他跟他小姑多认识一些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倒刺   《腹黑哥哥。霸道爱》   老师,喘给我听   人妻卖春物语   军师威武   阴影帝国   御用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