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59章

第59章

“娶了媳妇以后把钱交给媳妇来管就好了,我四哥就是这样。” 想了想又补充道:“以前我大哥和二哥也存不住钱,然后娶了我大嫂二嫂以后,钱就存住了。” 三长工立即期盼的看着杨和书。 满宝也期盼的看着杨和书,“杨大人,你要不要给他们找一个媳妇?” 杨和书:……所以他要成县令变成媒人了吗? 一直小心留意那边的白老爷见状,适时的过来把杨县令解救出去。 三个孩子都一脸惋惜的看着杨县令走远。 满宝道:“差一点点,我们就不用特意招长工了。” 白善宝和白二郎附和的点头,一脸的可惜。 白老爷对三个熊孩子已经无话可说了,和里正村长一起带着杨县令全村走了一遍,了解了一下村里的播种进度和耕种情况后就举行了一场小型而简单的会议。 与会人士就只有跟着杨县令四处走的大人,满宝他们三个小的不屑于参加如此枯燥的会议,所以杨县令虽然邀请了,但他们还是以学业繁忙为由拒绝了。 杨县令的到来对七里村还是有影响的,而且还不小,最直接的就是,他人刚走的第二天,里正就带来了一批豆种和稻种发下来,各家各户按照人头分得。 不多,但据说是县衙从别的地方调来的种子,品质还不错。 因为三小孩儿是杨县令的朋友,里正破天荒的也给了他们一份。 满宝他们的豆子都种完了,所以三人商量了一下,平分了那点豆种,各回各家。 老周头在看过那些豆种后,便选了一块地种下,打算试试看产量。 之所以是一块,是因为豆种并不多,一人两斤左右,够种多少地? 而发下来的稻种则暂时留着,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还要再播一次稻种,等冬小麦收上来后,后播的稻种正好可以成秧苗。 种子是每家每户都分到的,还有个别人家分到了一些农具。 比如耙子,锄头等。 也都是里正亲自送来的,七里村共有三家得到了农具,很巧,正是最穷的三家。 这一种变化让村民们津津乐道,每天晚上大家洗漱过后,明明累得不行,还是会在村口的榕树底下说一下闲话,纷纷道:“这一位县令虽然年轻,但人还不错,瞧着比傅县令还好些。” “是啊,是啊,我们村都多少年没收到县衙给的种子农具了。” “以前大人们都不爱来我们村,路又难走,地方也穷。” “是啊,是啊,好些是白老爷来了以后才变好一些的,我的记得呀……” 满宝坐在一群大人中间听得津津有味,要不是老周头把她拎回去,她还想继续听下去呢。 ☆.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生娃娃啦(给书友“呦呦鹿鸣”的打赏加更) 老周头拖着闺女刚到大门口,大门就当的一下从里打开,吓了父女俩一跳。 周二郎和周五郎从里冲出来,看见老爹就赶忙说了一声,“爹,老四媳妇要生了,我去请大夫和稳婆。” 老周头回神,连忙挥手,“快去,快去。” 满宝已经挣脱开老爹的手跑进去,就见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烧火开灶。 满宝一溜烟的跑到小院里,就见家里点了油灯,周大郎和周三郎几个正把孩子们往大院那边带,今天晚上他们就要睡在那边,没事不许过来小院这里。 趁着周大郎不注意,满宝溜进了四哥的房间。 周四郎正站在床前,满头大汗的看着,钱氏正握着方氏的手安抚。 满宝挤进去一看,方氏正坐在床上吃糖呢,面色还算平静。 周四郎被挤了一下,回神就看到满宝正站在他跟前,他眼睛一瞪,立即拎住她道:“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出去。” 钱氏也看到了小闺女,皱了皱,“老四,你也别留在这儿了,和你幺妹一块儿出去。” 周四郎满头大汗道:“娘,让我留在这儿吧。” “你留在这儿能干什么,还碍手碍脚的,”钱氏把他赶出去,然后对冯氏道:“去厨房看一下,让你大嫂煮一碗面来,多打两个鸡蛋,一会儿要是生了,还需要大力气呢。” 冯氏应下。 “热水也要烧起来了,”钱氏生了这么多孩子,又给村里这么多产妇帮过手,加上自家儿媳妇也生了这么多,这一套她早熟了,所以继续吩咐道:“剪刀,红布都要备好。” 周四郎听着害怕不已,明明前不久三嫂刚生过,他一点儿也不紧张的,怎么自个媳妇生孩子他这么害怕? 满宝看了看四嫂,又看了看四哥,觉得四哥更需要她的安慰,于是握了他冰冷的手安抚道:“四哥,你别怕,很快就生出来了,你别紧张呀。” 周四郎抖着嘴唇道:“我,我不紧张,我一点儿也不紧张……” 方氏本来还紧张害怕得不行,一看到丈夫冷汗淋淋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牵动了肚子,让她一阵的疼。 钱氏连忙查看,顺便再次把俩孩子给赶出去。 满宝就牵着周四郎的手出去了。 周四郎同手同脚的跟满宝坐在石阶上,看着他的房间窗口没动。 方氏的发动出乎意料的快,以至于大家都忙起来,根本没空搭理这俩人。 大丫和二丫在厨房里帮忙烧水,小钱氏则在擀面条,速度快到飞起,很快就煮出来一碗面条让冯氏送去。 方氏疼过了一阵,努力忽视掉肚子里的不适吃了半碗面,然后就疼得受不了了。 声音开始往外传。 周四郎听得冷汗淋淋,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抓住满宝问,“要是,要是你四嫂跟虎嫂子一样咋办?” 满宝呸了一声道:“娘说了,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对对对,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周四郎说到这儿,突然看向满宝。 满宝眨眨眼,“怎么了?” “满宝,你不是仙子转世吗?你说我拜你有没有用?” 那当然是没用的,满宝坚定的摇头。 “那你去拜一下天尊老爷?”周四郎提议道:“你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你求神一定更有用。” 周四郎这么一说后却发肯定了,拉着满宝就走,“走走走,我们去拜天尊老爷。” 天尊老爷的画像在老周头和钱氏的房间里,老周头正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抽烟,四儿子一溜烟的从他身边跑进屋里,差点没把他撞着,他连忙跟进去看,就见昏暗的屋里,周四郎拉着满宝对着天尊老爷的画像跪下,正瞪着眼睛念念有词。 老周头深吸了一口气,想拿烟枪揍人,想想又不能在天尊老爷面前这么放肆,便又收了回去。 满宝跟着周四郎拜了一下太上老君,想想可能不保险,干脆跪着把所有她知道名字的神佛都念了一遍,希望他们一起保佑四嫂和小侄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周四郎还是有些心虚的,小声问道:“你在天尊老爷面前还拜其他神佛,会不会不好?” “没关系,”满宝道:“能成神佛的至少心胸一定会宽广吧,他们不会介意的。” 她道:“天下那么多人求神拜佛,所以神仙们应该都很忙,我们要是只求一个,万一他正好忙,没听到怎么办?所以还是多求几个好,谁听到了谁就帮忙呗。” 周四郎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又重新跪下,跟着把自己认识的神佛也都念了一遍,然后着重介绍他幺妹,“我妹妹就是天尊老爷的座下仙子,前世跟你们是同僚,所以我们还是熟人,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 老周头听不下去了,干脆转身就走,他怕他再听下去会忍不住揍人。 周二郎和周五郎很快就从大梨村把大夫和稳婆请来了,同来的还有方氏的母亲和兄嫂。 没办法,一个村就这么大,大夫家和方家离得还不远,这边一敲门斜对面就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周二郎自然要说一声,而且生孩子也是大事,本来就要告诉娘家人一声的。 这是方氏的第一胎,尤为关键。 方母心中担忧,和儿子一商量,干脆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方氏已经开始生产了,稳婆进去看了一眼后道:“宫口都开了,可以了,但你别乱用力气,跟着我来。” 产房不能进太多人,冯氏见方母来了,便洗了手退出去,让她和钱氏给稳婆打下手。 小钱氏端了热水过来,交给她端进去,方大嫂左右看了看,没看到周四郎,忍不住拉住小钱氏问,“大嫂,妹夫哪儿去了?” 小钱氏刚听公爹小声的骂了一顿周四郎,自然知道他干什么去了,闻言指了大院道:“拉着他妹妹在拜神仙呢,说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拜一遍,让他们保佑弟媳妇安全生产。” 方大嫂:…… 方大哥闻言满意了不少。 ☆.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安 周四郎拜完了神仙就拉着满宝来到房间门口,闭着眼睛求各路神仙,见满宝不太专心,还说了她一顿,“你倒是用心点儿啊。” 一直被无视,想要和他说说话的方大哥:……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屋里就响起一阵尖叫,周四郎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反应,屋里就响起高兴的声音,“生了,生了……” 不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周四郎也跟着呜的一声哭出来。 方大哥一脸嫌弃的看着他,探头往屋里看了一眼,对方大嫂道:“你进去看看。” 根本不用她进去,方母很快就抱了孩子出来,就站在门口那里给他们看了一眼,笑眯眯的道:“是个大胖小子,长得可真好看。” 本来没多少兴趣的满宝忍不住上前看了一眼,然后就收回了目光,大人都爱说谎,明明和五头出生时一个样儿,都是红通通,皱巴巴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周四郎却觉得他儿子是真的很好看,也不敢上手抱,就站在一旁看着傻乐,然后问道:“娘,我媳妇怎么样了?” 方母看了他一眼后笑道:“没事了,大夫在给她看呢。” 老大夫来了就把两次脉,一次是生产前,表示对方身体还不错,又摸了摸胎位,表示胎位正常。 一次就是这会儿了。 老大夫摸了一会儿脉后收回手道:“没什么事,也不必吃药,只是要补好身体,她产后虚弱,打好底子,做好月子,将来就没什么问题。” 方氏的身体不错,主要是方家的家境好,她家卖肉的,底子不错,进了老周家后虽然遭灾,但她当时立即怀孕。 她和何氏这一年的伙食可是比着满宝来的,甚至比满宝还要好一点儿。 老周家从不会亏着孕妇,就是干力气活儿的人少吃一些也得保证孕妇能吃饱。 所以她养得不错,这次生产才能这样顺利。 老大夫显然很喜欢这样的病人,仔细的叮嘱了一番后就拎着药箱出去。 老周头奉上了钱,请老大夫和稳婆吃了一碗面,这才让周大郎和周二郎把人送回去,至于方家人,今天晚上便要在此住下了。 好在他们老周家现在房间足够多,把几个孩子的房间腾一腾就出来两间了。 钱氏洗了手出来,这才发现满宝还没去睡觉,她自己坐在石阶上,正靠着墙壁打哈欠。 她皱了皱眉,看了一圈,见小钱氏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给大家做一顿宵夜,便走上前去把满宝拉起来,小声哄道:“满宝,晚上跟娘亲睡好不好?” 满宝自觉已经长大,摇头道:“不要,我要自己睡。” 钱氏就把满宝送回房间,给她打了蚊子后便放下蚊帐离开,第二天,全村就都知道老周家又添了一个孙子了。 方母刚起床,小钱氏就已经把满宝的早食给做好了,见她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拿了冷水又给她洗了一把脸,念叨道:“昨晚让你先和三丫他们睡,你非得跟着老四一块儿凑热闹,起不来了吧?一会儿上学要是睡觉,小心先生打你手板心。” 满宝被冷水一刺激,清醒了一点儿,便接过早食吃起来。 方母扫了一眼满宝吃的东西,一碗蛋羹和一碗面片汤,今天小钱氏没有起床做豆腐,所以家里没豆花吃。 但这东西在方母看来也很不错了,尤其去年和今年的年景还不好,就是他们家,现在早上也不敢这么吃的。 小钱氏看到方母,笑着打招呼,“亲家母怎么不多睡会儿,昨晚累坏了吧?” “不累,不累,”方母笑道:“倒是她大嫂和亲家母劳累了,以后我们家二妞还得你们多照顾呢。” 小钱氏笑道:“我们是一家子,照顾不是应该的吗?亲家母先稍作着,我送了小姑出门就做早食,您早上想吃什么?” “随便吃点儿就行,现在这年月大家都不容易,可不好铺张。”虽然女儿从没回家说过老周家的日子难过,但老周家的家境比不上他们方家,她可不敢要求太多,万一亲家这边迁怒了女儿怎么办? 小钱氏便笑一笑。 老周家自有一套招呼亲家的标准,准备的食物可能不多贵重,但胜在多样,而且小钱氏的手艺还很好,基本上经她手的东西,哪怕是不好吃的豆渣,她都能做出别有一番美味来。 更别说孕妇吃的东西还好,方氏就觉得,如果每天都能吃到大嫂做的这些东西,她可能会愿意隔几天生一次孩子。 小钱氏没给方氏做面,知道她要下奶,她特意一大早就蒸了白米饭,又炖了猪脚,最后往猪脚汤里打了六个鸡蛋。 别说方母,就是方大嫂都看得目瞪口呆,然后看着小姑子把这些东西全吃了。 方母下意识的去看钱氏和小钱氏的脸色,见她们面无异色,便微微放下心来。 虽然新添了一个孙子,但除了周四郎和钱氏可以留在家里外,其他人都要接着去地里干活儿的。 老周头放下碗筷,对儿子儿媳和一众孙子孙女们道:“这两天就要把所有豆子种完,孩子们歇两天就差不多可以犁田插秧了,你们别偷懒,不然错过了农时,今年大家就都上山啃树皮去吧。” 又添了一个孙子,这对老周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别看孩子小,但其实孙子吃得不少,孙子娘吃的也很多。 老周头很是有些忧愁。 大家都应下,然后各自散去,拿了自己的工具开始到地里去。 就连四头和三丫都被带到地里去,他们要把地里一些遗漏的石头和草给捡出去,他们现在的年纪也可以撒着豆子往前走了,只要大人多看一点儿就行。 何氏起身收拾碗筷,她也可以留家里,因为要带小儿子。一会儿她就要背着孩子去菜园,给鸡把鸡食弄出来,还得打扫院子,准备午食…… 当然,留在家里招呼客人的婆婆会帮她的。 方母看人都走了,便小声问方氏,“你们老周家一直吃这么好?” “哪呀,”方氏小声道:“也只有我和三嫂怀着孩子才吃这样的,就是满宝,一天最多也就两个鸡蛋。” 方母就松了一口气,然后握住她的手低声笑道:“没想到你眼光这么好,寻着这么一个人家也算你的福气了。” 方母忍不住叹,“比你大姐嫁的还强些。”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错 确定老周家不是在做戏给他们看,而是的确这么照顾孕妇的以后,方母彻底放下心来,当天下午就带着儿子儿媳告辞回家了。 然后隔天就送来了两个篮子的鸡蛋,钱氏很高兴,老周头更高兴,然后大手一挥,让刚忙完地里活儿的周四郎带着五郎和六郎去方家帮忙种地,做足了礼尚往来。 老周家今年的速度快,做得还精细,不仅在七里村算完成农事速度最快的,就是在大梨村也数得着。 相比之下方家的速度就慢很多。 往年,他们家一直是吊着尾巴干完地里的活儿的,因为父子俩既要做生意卖肉,又要忙地里的活儿,速度自然就慢了。 地里其实主要是靠的方母和方大嫂,以前还有方氏。 去年秋收时周四郎就去方家帮过忙儿,但其实那会儿因为歉收,其实大家都不是很忙,所以感受不是特别深。 而现在正是春种的关键时刻,周四郎领着三个弟弟过去帮忙,对方家来说,那简直是搬开了肩膀上的一块大石头。 何况三人种地的效率比年纪大的方家父子还要高,不仅方家,就连大梨村的村民都羡慕不已,明里暗里的羡慕,“方家的二闺女嫁得好呀,半子,半子,这还真是得了个半子。” 周四郎听着得意洋洋,周五郎就和他道:“四哥,现在我们跟你来你岳父家帮忙,等我们娶了媳妇,你也得跟我们去我们岳父家里帮忙。” “你先娶了媳妇再说吧。” “反正你先应下。” “行,我应下就是了,”周四郎想想不对,“不对呀,以前我没成亲的时候,大哥和三哥也经常带着我去给他们岳家帮忙,现在也没见他们来帮我呀。” “三嫂都舍不得三哥回她娘家帮忙呢,你能从三嫂那里抢人?”周五郎翻着白眼道:“至于大哥,有本事你去跟爹说去。” 因为大哥的岳家也是老爹的岳家,每年钱家那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兄弟几个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过去的,可不是为了帮大哥的岳家,而是因为那是他们的舅!舅! 周四郎就惋惜了一下,觉得以前被几个哥哥拎来扯去帮的忙都白费了。 周五郎可能是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会儿才特意点明,就是让周四郎做出承诺,别到时候和几个哥哥一样给忘了。 四月的太阳慢慢明媚起来,昨晚才下过的春雨让田里的水多了起来,一大早,老周头就把几个儿子赶出门,自己也提着锄头去放田里的水。 除了冬小麦的田里,此时村里村外的水田里远远望着都是嫩绿一片,这是他们刚插下去的秧苗。 这时候田里的水不能过多,不然秧苗的根抓不住泥土,水一流动就会被带着浮起来,太阳再一晒,它就死了。 所以昨晚才下过雨,今儿一早老周头就领头去看田里的秧苗,该放水就要放水了。 看完了秧苗,他就顺道看了一下田里的麦子。冬小麦已经暗黄,老周头伸手捏了一把麦穗,将麦子掐开看里面的麦粒。 他丢进嘴里嚼了嚼,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想着,这两天若是不下雨就得赶紧收麦子了,要是下雨,那这两块地最好连夜收了…… 和老周头一样凑在田里看情况的人不少,大家碰见,不免站在一起说话。 “秋收还不知道,但这季冬小麦种着了。” “可不是,”老周头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道:“这几块地都能收了,你说这两天还会下雨吗?” “看今天晚上,要是有星星,这两天可以宽裕些,要是没有,天不亮就要出门,得趁着雨没下收一波,不然再淋雨,我怕它倒了。” “我也是怕这个,”老周头道:“前头九十九步都走了,要是坏在收割上,我这心啊,不得痛死。” “金叔,你家的麦子可真好,我刚才看过了,附近这一片最好的就是你家的。” “对对对,”这样一说,另外一个也道:“我看今年村子里的冬小麦长得都好,我前两天走过大梨村,还特意看了一下,那边的麦子可比我们的差多了,我估摸着是差在这种子上。”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懊恼起来,“开春种小麦那会儿,我们用的都是自家留的麦种,没用金叔家的。” 老周头就道:“你们就是想要我也没多少了,年前都换给你们了,我们家里现在吃的都是你们拿来换的麦子。” “今年这批麦种得好好留,如果可以,今年还是应该再种一季冬小麦。” “那可得有的累了。” “累一些怎么了,你们看看金叔家,他家以前日子多难?现在不也把日子过起来了?”有年纪大的人就教训道:“还不是靠的勤奋,你们看他家的人啥时候歇过脚。” 老周头有些得意,却又有些不太高兴被被翻旧账,于是挥挥手走了。 等他一走,老人说话更没有顾忌了,“你们就是媳妇没娶好,要是也娶着一个勤奋的媳妇,早发家了。” “叔,这话您跟我们说就算了,可不能在村里说啊。” 也有人关注点不同,“听您的意思,金叔是因为钱婶儿……” “以前他可比你们还懒呢,也就他媳妇带着他勤快了点儿,生的儿子又多,以前他们家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穷,你们别说,老钱家的闺女还真不错,两个都勤快。 不太勤奋的老周头扛着锄头回到家,跟三个儿子汇合后道:“明天开镰,你们看的麦地能割的有几块了?” 老周头看见周五郎从外面牵了牛回来,看了一眼牛的肚子,皱了皱眉道:“怎么吃了这老半天也没饱,你是不是没用心放牛?” 周五郎叫屈,“我还用镰刀给它割草来吃了呢,爹,我觉得可以了,牛吃撑了也会生病的。” 周大郎几个连连点头。 老周头哼了一声道:“行了,赶紧把牛牵回去,让它好好的歇一歇,对了老大,下午跟我上山一趟,我跟大梨村的木匠说好了,让他给我们家打一辆牛车,得给他送三棵树去。” ☆.第三百九十六章 占便宜 “三棵!”周大郎蹙眉,“这也太多了吧?” “他工钱只要八百文,”老周头也觉得多,但这是他磨了好久才磨下来的价格,嘟囔道:“这牛车都快赶上小半头牛了。” 之前只是犁地,犁具啥的可以自己背着去,所以没有牛车还好,家里的牛还轻松呢。 但这会儿要收麦子了,当然是有一辆牛车更好了。 一辆牛车能用很多年,如果没有意外,它存在的年限可能比牛还要长,从车轮到车身,全是木头打造,因此一点儿也不便宜。 平时,请大梨村的木匠打牛车,除了要给两棵树外,还要给一千文左右的工钱,主要是打造一辆牛车需要的时间不短。 细细地琢磨,说不定要做上两三月,这比打造犁具还费时。 不过犁具也不是谁都能打的,它的东西太精细,大梨村的木匠打不了。 这次他之所以肯给老周头便宜这么多钱,而仅仅是多要他一棵树,是因为他现在手上就有一辆牛车。 那是去年灾前接的生意,两方商定的手工费是一千二百文,送来的木头也很好,所以木匠很用心的打造了。 谁知道打出来人家遭灾,一时拿不了这么多钱,哪怕木匠说愿意赊也不乐意要,当然,那两棵树对方家里也不要了,算白送给木匠。 木匠气得不轻,打好的车就给丢在了家里。 之前满宝刚把牛牵回来,老周头就想起了这事,因为这事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闹得不轻,两家差点还打起来。 所以他知道得特别清楚。 好木的牛车啊…… 一千二百文的人工费啊…… 老周头中间趁着不那么忙的时候去过大梨村两三趟,你来我往的说了几次,总算是把钱降到了八百文,当然,木匠也要重新给他的车打磨一次,确定它更好。 老周头当天下午就领着周大郎上山找到了三棵还不错的树,父子几个砍了以后运下山,第二天一早,钱氏带着小钱氏等人去收割麦子,老周头则带着几个儿子挑着木头,牵着牛去大梨村要牛车。 不到中午,老周头就牵着牛拉着牛车到了地里,地里现在正收割的也只有他们家。 等到牛拉了一车的麦子回去,村民们才知道老周家买车了,大家纷纷站着围观。 嘈杂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叹息,“下午我们家里也开镰吧。” 有人道:“我看这天能晴好几天,再等等呗,麦穗也能更熟一些。” “都暗黄色了,差不多行了,收完了麦子还得插秧呢。” 这话一出,不少村民都觉得腰酸背疼,今年真是特别忙和累的一年,每次一忙起来,那是没黑天白夜的忙,好容易忙完一阵,休息了不到两天又开始忙新一拨。 村民们问了一下车的价钱,看足了热闹后就要散去,一退开,正好看见满宝背着小书箱回来,忍不住笑问,“满宝,你怎么下学回来了,你们那小农庄也要收割了?” “是啊,”满宝道:“我们先生下午要去大岭那边给我们上课,所以我先回来吃午食。” “满宝,你们庄子用的麦种也是你家的?我昨天路过看了一下,发现你们的麦子比我们的好许多,跟你们家的差不离。” 满宝就对他憨憨一笑。 娘亲说过了,不想回答的问题,笑就好啦。 问话的人自以为得到了答案,没有再问。 老周家开了头,七里村的村民们就好似受了刺激,大部分人家都开始收割起来了。 白老爷家和满宝他们的小庄子当然也一起了。 满宝在自个家里都没有下地割过麦子,更别说在小农庄里了。庄先生带着他们去草棚里上课,课间休息时他们就戴着草帽去地里捡麦穗。 别的好处庄先生且没看到,大家一起吃午食和晚食时,白善宝和白二郎再不会浪费粮食了。 只要啃过的馒头就会把它吃光,不会像以前一样吃到最后觉得饱了便丢下不吃。 庄先生看得满意不已,看来在田野边上上课还是有些好处的。 吃过午食,师徒四人坐在板床上吹风聊天,白善宝顺手给他们倒了一杯茶,四人一手捏着茶杯,一手撑着身子,一脸惬意的看着绿和黄交织在一起的田野。 此时太阳有些大,请来的短工们和长工一起躲在树荫底下休息,要到下午太阳下去一些再下地收割。 庄先生眯着眼感受铺面而来的风,昏昏欲睡起来,满宝他们也觉得困,放下茶杯便眯着眼睛睡,就在半醒半睡时,庄先生突然问道:“我怎么觉着你们地里的麦子比白老爷地里的要好许多?” 满宝动了一下身子,仰面躺着,小小的肚子一起一伏,哼哼道:“是比较好呀。” 庄先生问:“为什么?” 庄先生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发现小农庄里的麦子不止是比白老爷地里的好一点儿两点儿,而是好很多。 一开始他还没发现,但三个孩子捡回来的麦穗就放在草棚里,一两天以后,他不免就看到了。 沉沉的麦穗,入手饱满,他还以为是庄子里的工人不尽心,遗落了好的麦穗,但到地里去看了一下,发现其他麦穗的情况也很好。 可以说,这比他们从万千麦穗中挑出来做种子的那一类麦穗还要好。 收割的短工们只是觉得东家的麦子长得好,算是丰收,但庄先生却不免想得更多。 满宝他们种了二十来亩的冬小麦,分割成了好几块地,而这些地里的麦子的情况都差不多,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麦子丰收得很匀称。 如果是D博士,她就会说,植物的基因很稳定,可以大规模推广繁殖。 庄先生没有那样的知识,但他却也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今天他没少问当时种冬小麦的事,包括这半年来他们是怎么料理冬小麦的。 但三个孩子就只是动动嘴,拿拿主意,事情都是雇工们做的。 而他们做的,也和其他农民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所以庄先生忍不住问他们,问他们是否知道自个麦子丰收的原因。 谁知道满宝想也不想就给出了答案,她迷迷糊糊的道:“因为我们的种子好呗。” ☆.第三百九十七章 争论(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 庄先生连忙问道:“你们种子哪来的?” 白善宝打了一个哈欠道:“跟满宝家买的,她说她家的种子好,还给我们算便宜点儿,其实也没有便宜,白庄头说,跟县城里粮铺的一样贵。” 满宝不乐意了,也不睡觉了,从床上爬起来道:“那我家不是送货上门了吗?而且麦种还是我大嫂帮发的呢,县城粮铺会帮你发麦种吗?” 白善宝幽幽地道:“今年麦种比往年的贵了三倍。” “是啊,”满宝一点儿也不心虚,反而还掐了腰道:“所以卖了这么多麦种,害得我都没面条吃了,我家现在吃馒头都是掺着糠一起做的。” 满宝系统里倒是有许多换下来的麦子,可她又不能唰的一下挥挥手就把那些麦子给弄出来,她也不能啃麦子吃,只能瞅着空就往粮袋里塞几把麦子,还不敢塞多了。 有一次她只是多塞了点儿,她娘就很惊奇的念叨,说家里的粮袋怎么吃着吃着不少,反而还多了。 然后科科就严禁她再多塞,只能隔三差五的塞两把,里面这么多麦子还不知道要塞多久呢。 所以满宝很愁,一听到换种子的事就着急,她觉得以后她再也不跟未来的人买种子再换种子了。 直接种子换种子多好? 可惜没人看得上她的麦种。 满宝叹息。 白善宝却抠门得不行,主要现在小农庄的财政大权是他管着的,因为开春那会儿他们买种子,买农具,买各种东西花了不少钱,祖母估计是嫌弃他们花钱太大,直接拨了一笔钱给他,让他自己管着。 现在还没收入,而他每天要给短工们付工钱,还得花钱买粮食给他们吃,他压力很大的好不好? 白善宝觉得,幸亏一个月前他们在山前的地里种了不少菜蔬,菜可以不用买,不然他一定会更心痛的。 满宝虽然也喜欢钱,但花钱从来不手软,主要是这钱不在她手里,也不是她管的,所以她一点儿也不心痛。 俩人一个不能理解另一个,当下就吵了起来。 庄先生本来还关心麦种的事,见状也不关心了,挪了一下,坐到板床的最边上,就看他们两个你来我往的吵架,看得津津有味。 白二郎本来都睡着了,被吵醒也不睁开眼睛,继续趴着装睡,结果见他们越吵越激烈,忍不住爬起来大吼道:“你们别吵了!” 俩人一起停下看向他。 白二郎生气的道:“不就是钱吗,我爹有,回头我问他要,你们说要多少?” “不行!”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同声的拒绝。 白善宝道:“这是我们的事,之前就定好了合约,怎样违背?” 满宝也道:“而且我们现在也不缺钱,就算缺钱,也应该是借,而不是要。” 白二郎就吼道:“那你们吵什么,大中午的不睡觉,有什么好吵的?” “这怎么能是吵架,我们明明是在商量怎样节流。”白善宝不服气的道。 “就是,”满宝也道:“一个家庭怎么才能富裕起来?那就是开源节流,我们现在还没有收成,没有开源,那就只能节流了,你还是庄子的主人呢,一点儿也不操心!吃白饭最可耻!” 白善宝跟着强调了一句,“吃白饭最可耻!” 白二郎哑口无言,吵不过,好像也打不过,他便哼了一声,转过身去不理他们了。 但满宝和白善宝却达成了一致,“接下来我们省着点花。” 白二郎忍不住转过来道:“省什么,花钱的时候都过去了,我们的麦子收下来不是就开始赚钱了吗?” “这批麦子不能卖,”满宝道:“得存下来吃,以后请短工还得做吃的呢。” 白善宝却有不一样的建议,“那也吃不了这么多,现在的粮食贵,我们得趁机多卖一点儿,等夏收了,粮价下来,到时候再买一些回来呗。” 满宝却觉得粮食比钱重要,她道:“粮食随时都能换成钱,钱却不能时时换成粮食。” “我们又吃不了这么多,留那么多粮食干什么?”白善宝道:“得趁着粮食高价的时候换成钱,不然等夏收和秋收下来,粮食就不值钱了。” 白二郎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默默地不说话。 满宝想了想,还真是,农庄的情况和他们家的不一样。 他们家收了粮食,那是一定要把绝大部分留下来,只有家里真需要钱的时候才会拿出一些粮食去换成钱。 可他们的农庄显然不需要这么多粮食。 满宝问:“怎么卖?” “直接卖给粮铺呗。” 跟着哥哥们卖过几次粮食的满宝知道粮铺一般的价格都要比外面客商来买的还要低,便问道:“你们家的粮食一般是卖给谁的?” 白善宝摇头,“我不知道。” 白二郎道:“我知道,我家的卖给吴叔叔。” 他可是跟着他爹见过好几次吴叔叔了,每次他都会带好吃的糖果给他吃,还会送他玩具呢。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对他道:“到时候那位吴叔叔再来收粮食,你记得介绍我们给他认识呀。” 白二郎拍着胸脯道:“没问题!” 庄先生一直笑眯眯的看着,听着,等他们商量完不吵架了,这才继续问道:“满宝,你家的种子哪来的?” “种出来的,”满宝道:“每年我爹娘都会挑出最好的麦穗做种子。” “可这么多麦种显然不是挑选就能出来的,这说明你家的麦子也很好啊,往年你家种的麦子也比人家的好吗?” “是啊,”这一点满宝可以很肯定的点头,道:“打理得精细些,勤除草,多施肥就好了。” 庄先生点点头,此时他还不知道整个七里村都是跟老周家换的麦种,而今年七里村的冬小麦亩产比别的村子增长了几近一倍。 连七里村的村民们自己都不知道。 因为谁没事会去称重啊,就是今年称了,往年也没有一亩亩的全称过,他们都只是算一亩能扛回来几捆的麦子,估摸着是丰收就很高兴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亩产 而老周家有记录的习惯,但一般也只记看着最好的一块地和最差的一块地。 他们家之所以会记这个,还是因为钱氏。 据周大郎悄悄和他们说,他小的时候,每年春种和秋收时爹娘都会吵架。 春种时吵,是因为钱氏嫌弃老周头懒,让他把地里的大泥块敲碎了弄精细些他总不听; 而秋收时吵是因为家里人多地少,收获的粮食钱氏怎么算都不够家里吃一年的,于是又翻出春种的账来。 当时周大郎他们年纪小,可没分田地,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尤其是十一二岁正长身体的时候,一个儿子吃的比老周头还要多,何况他还有那么多儿子。 钱氏都快要愁死了。 所以钱氏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记账对比,用她和老周头都能看得懂的符号记下春种时哪块地撒了多少种子,用去了多少肥,水浇到什么位置,秋收时的收成各是多少斤。 纸是扫坟常用的黄纸,笔是用灶下的黑炭记的,上面全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一个圆圈,一条波浪线,反正满宝看它如同看天书一样。 但老周头和钱氏却能知道上面记着什么。 在年前,满宝为了换麦种各种折腾时便把东西给翻出来了,然后钱氏就翻着那些黄纸口述,满宝便将那些数据重新记了下来。 到现在,老周家也留着每次收获都要称出最好和最差的一块地的产量,只是现在记述的是满宝,用的是大家都认识的文字。 满宝不仅记了自家的东西,他们自己农庄里的数字也记下来了,而且是全记。 分块记录,然后算总数,还要算出平均亩产。 当然,这个平均亩产依然是庄先生友情为他们计算,没办法,虽然满宝和白善宝都自认聪明,但二十来亩的亩产,他们俩算下来的数据不一样。 已经自诩学会算平均亩产的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官司就打到了庄先生面前。 庄先生就给他们算了一遍,嗯,很巧的是,两个孩子都没算对,这下半斤八两,没打起来。 但是,庄先生惊呆了呀。 虽然他对农事不太熟,但也知道这个产量是很高的。 庄先生看了一下纸上的算术,再看一眼还在低头研究自己错在哪儿的两个孩子,问道:“你们的麦子呢?卖了?” “还没有,”白善宝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错处,一边心算,一边漫不经心的道:“我让白庄头去问过粮铺了,他们的确是奸商,明明粮铺里卖得很贵,给我们的价钱却很低,所以我决定等白二的那个吴叔叔来了再说。”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如果那个吴叔叔给的价钱也低,还不如把粮食给我二哥,让他拉到集市上卖呢。” 白善宝咦了一声,问道:“我们能在大街上卖粮食?” “也没说不给卖吧……” 庄先生轻咳了一声道:“少一些没什么,几袋粮食县衙不会查的,但你们这二十来亩的麦子都要卖出去,那就必须得拿到衙门的文书才行。” 满宝就转了转眼珠子道:“那就一天卖几袋呢?” 庄先生:“是同一人……” “不是同一人,”满宝乐滋滋的道:“我有六个哥哥呢,还有侄子和侄女,还有我们三个,一人卖几袋就完了。” 庄先生竟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来,不过他好像要说的不是这个…… 庄先生轻咳一声,总算是想起自己的目的来,他无奈的叮嘱俩孩子,“你们暂时别把麦子卖出去,先等一等,对了,你们麦子存放好了吗,最近下雨多,且大,你们可别让它受潮了。” “放心吧先生,不会受潮的,”白善宝道:“现在那些麦子都堆在我家里呢,我家的房子才盖了没几年,怎么可能漏水?” 白善宝说到这里和满宝道:“我们没有仓库,所以我们得付我家仓库费。” 满宝道:“你真小气!” “这是公事公办。” “行吧,你说要付多少?” 白善宝哪里知道行情?想了想道:“等我让白庄头去县城里问问市价再说。” “村里的房租能和县里的一样吗?”满宝为他们的利益据理力争,“而且你家的房子空着也是浪费,租给我们还物尽其用了呢,所以你得定价少一些。” “那你说多少?” “就县城的十分之一吧。” 白善宝并不是要从中赚多少钱,而是想得意的告诉祖母和母亲,他没占家里便宜,他们用家里的地方可都是付了钱的,所以没多考虑就点头,“好。” 庄先生看着俩孩子你来我往的又完成了一项生意,便将桌上的纸收起来,道:“你们这两天有空便去县城买一副算筹回来,我要开始教你们用算筹了。” 满宝和白善宝一起张大了嘴巴,想起以前在学堂里看庄先生教其他师兄用算筹,有些忧虑的心虚,“先生,我们年纪还小呢,就学算筹了吗?” “不小了,何况学习并不以年纪来论,而是以能力和需要,你们现在需要学算筹,而你们也有能力去学,为何不学?” 白善宝便垮下肩膀,“好吧,我回去就转告白二。” 又增加了一门课,不太开心。 庄先生却摸着胡子笑道:“白二不急着学算筹,你们两个先学。” 满宝和白善宝:…… 俩人垂头丧气的往外走,满宝抽空看了一眼系统内的钱盒,问道:“一个算筹多少钱呀?” “不知道。”白善宝根本不担心这种事,他担心的是,“又要学算筹,那我们的作业会不会更多?以后还能出去玩吗?” 自从要玩农庄以后,他们就很少出去玩耍了,今年春汛,连鱼都没去摸,不,是连河边都没靠近,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有可能裹着许多小鱼仔的春汛就这么过去了。 满宝却停下脚步,“忘了问先生我们什么时候放假了,既然要进城买算筹,那就算是放假了吧?” 俩人对视一眼,转身就又跑回小院。 自从小麦收了,最后一拨稻秧插到田里后,庄先生别借口要补回之前因为春忙而缺失的课程,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会放假了。 ※※※※※※※※※※※※※※※※※※※※ 作家的话 电脑屏幕一闪一闪的,好害怕它会坏呀 ☆.第三百九十九章 算筹 庄先生甚至为此拒绝了刘氏提前为白善宝请的端午假。 年前,刘氏就计划着端午要带白善宝去一趟益州,因为他一位嫁到益州的姑婆要过寿。 但庄先生拒绝了,拒绝了! 白善宝为此还难过了两天,而让他更难受的是,祖母竟然就不再请假了,而是决定到时她一个人去贺寿。 由此可见庄先生此时松口而来的假期有多么的难得。 眼见着俩孩子背着小书箱又冲了进来,庄先生便微微一笑道:“就明天吧,一天的时间。”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手拉着手就要往外跑,庄先生突然道:“你们要是去找白二就顺便告诉他一声,再病下去,我就去他家里上课,到时候让他坐在躺椅上听课。” 满宝和白善宝对视一眼,都耸起脖子乐,却又不敢笑出声,只能憋着笑应了一声,一溜烟的跑了。 白二郎正躲在屋里吃甜瓜,这是他舅舅家送来的,他娘刚给他送来。 听到外面蹬蹬的脚步声,他吓得立即把盘子往被子里一塞,然后就躺下假装头疼,手疼,肚子疼,各种疼。 满宝和白善宝跑进来,见他像个小老头一样哎哎的叫,就道:“别装了,先生和你爹都没来。” 白二不理他们,继续哎哎的叫。 白善宝就慢悠悠的道:“先生说了,明天给我们放假一天,让我们去县城买东西。” 白二郎的声音就一顿,他睁开一只眼睛来看他们,眼珠子转了转,发现屋里的确只有他们三个人后才从床上爬起来,问道:“真的?先生让我们去买什么?” “买算筹,先生要教我们算筹了。” “啊?”白二郎哀嚎一声,叫道:“那不是十岁以后才要学吗?为什么我们现在就要学了?” 白善宝正要说话,满宝就拉了一下他,他嘴边的话立即一变,“你要不要跟我们一块儿进县城?” 满宝道:“一个算筹要用好些年呢,所以最好自己去挑选,选自己喜欢的。” 白二郎生无可恋的道:“可是我不想学算筹,我还病着呢。” 白善宝:“先生说了,你要是还生病,那他就把课堂搬到你家来,让你躺着听课。” 满宝乐得不行,笑问,“你说,先生来这上课,你爹会不会也跟着来听课。” 白二郎的眼泪这下是真的要下来了,“我就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上学了?要是学堂孩子,先生怎么会盯着我一个人?” “明明是盯着我们三个人。”白善宝不满的道:“先生盯我们的时间还更长呢,我们都没装病。” “那是因为先生问你们的问题你们都能回答上,我能吗?”白二悲愤道:“我要是能,我也不装病。” “谁让你不认真读书的,你竟然跟着人去玩泥巴!” “不是玩泥巴,是玩打仗,我还是将军呢,”白二郎不服气的道:“要不是你们要玩庄子种粮食的游戏,我会没时间玩吗?我没时间玩儿,我会用读书和写作业的时间去玩儿吗?我不用这些时间玩儿,我会写不出来作业,回答不上先生的功课吗?” 满宝和白善宝还是第一次听人将偷懒和贪玩说得如此理直气壮的,一时都惊呆了。 白二郎把被子掀开,把果盘拿出来,一边狠狠地吃,一边道:“又要学算筹,我以后再也不能玩了。” 满宝和白善宝看着嫌弃得不行,“你怎么把果盘藏在里面……” 白二郎看了看果盘里的甜瓜,再看了看两个勉强算是朋友的伙伴,勉为其难的往前一推,“请你们吃?” 俩人连连摇头。 白二郎就收回去,“不吃算了,这可是甜瓜,一般要六七月才有的,现在能吃着还是因为我舅舅厉害呢。” 满宝就和他们约定,“那我们明天一早在村口汇合,一起去县城。” 白二郎和白善宝都表示没问题,白善宝道:“坐我家的马车去。” 知道满宝要学算筹,老周头忍不住坐直了身子,问道:“学了算筹,以后你是不是就能去当账房先生了?” 钱氏道:“胡说些什么呢,你见外头的账房先生有是女的吗?” “可满宝学会了可以教大头他们啊,”老周头道:“而且谁说账房先生没女的,我看城里好多铺子里都是老板娘做主算账的,以后我们满宝就嫁到县城里去,也当老板娘,这样才不辜负学了这么多的本事。” “先生说,我们的农庄将来要算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要我们学算筹,以后需要算术的时候自己算。” 老周头立即对钱氏道:“拿钱,给闺女去买算筹。” 满宝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道:“爹,我有钱。” 老周头可是知道的,开春以来她就不怎么赚钱了,听几个孩子的意思,似乎是因为常跟他们买糖果的前县太爷家的小姐走了。 所以满宝身上的钱应该不多。 老周头笑眯眯的摸着她的脑袋道:“你的钱存着,明天去了县城买包子吃,这算筹的钱爹给你出。” 满宝当然不会再推辞,狠狠地点头。 老周头叮嘱道:“你可得好好学,学好了回来教你侄子们,以后等他们再长大点儿就去当账房。” 周二郎挤进来道:“满宝,二哥也跟你学行吗?” 周五郎立即举手,“还有我,还有我。” 满宝小手一挥,高兴的道:“没问题,到时候我都教你们。” 方氏看了眼丈夫,忍不住伸手捅了捅他,周四郎抱着儿子挪了挪,躲开她的手,小声道:“我才不学呢,不就是算账吗,我自个就会的,学那些东西头疼。” “你可真够懒的。” “这不是懒,是没必要。” 白二郎也在小声的和他娘告状,想要最后争取一下不学算筹,道:“娘,我不是懒,而是觉得没必要,我们家就有账房,我干嘛要学算筹?” “你爹也会用算筹,你不学,万一账房忽悠你怎么办?” 白二郎道:“账房就是忽悠我爹,我爹也不知道啊,难道我爹算账还能比账房还厉害?” 白太太:…… ☆.第四百章 取消入城费 白二郎到底还是被白太太塞进马车里和白善宝他们一起去县城选算筹。 白家不差钱,所以白太太特别大方的给了白二郎一个钱袋,道:“买个好一点的,等你学会了,可以帮娘算账。” 白二郎闷闷不乐的应下,但上了车没多久就把这个烦恼丢在了脑后,高兴起来。 三个小伙伴一起挤在窗前看外面的花草树木。 明明平时走路也没少看,但在车上看的感觉似乎格外不一样。 满宝就提出想坐在车辕上。 作为车夫的大吉拒绝了。 满宝小姐坐出来,那两位少爷肯定也会坐出来,这条路可不好走,一个颠簸,人翻到车下去,他是只捞自家少爷,还是先捞满宝小姐,或是先保住堂少爷? 所以为了不纠结,他觉得他们还是待在车里吧。 就算车翻了,待车里也是最安全的。 三孩子都表示惋惜,然后趴在窗口那里看缓缓向后移动的花草树木一惊一乍的,一个说那朵黄色的花好看,一个说那丛红色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祸国妖姬   将军宠夫   修仙有劫   阴影帝国   我以力服仙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