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18章

第18章

” 周五郎问,“什么正经事?” “我要写文章,”她道:“先生说了,要写闻名天下的文章,我和善宝都想好了要写什么了。” 周五郎没读过书,并不知道满宝这样的奶娃娃是没到写文章的年龄的,所以满宝一说他就信了。 既然是正经事,他便不好反对了。 他挠了挠脑袋道:“那,那你也不能瞒着我们,该早点告诉家里呀。” “我没瞒着你们呀,我就是忘记说了而已,”满宝道:“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下午我们就回来了,干嘛还要告诉家里?” 周五郎觉得不对,却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反正下午就回来了,告不告诉爹娘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周五郎轻咳一声,“那我们现在走?不过我先说好啊,我不太认得去白马关镇的路,我好像就很小,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还是跟着娘去哪个叔公家里吃喜酒才去的呢。” 他们七里村的人,平时要买卖些小东西的会去赶大集,要是买大东西,直接去县城。 所以对白马关镇周五郎是真不熟。 年纪比较大一点儿的周五郎都不熟了,那周六郎更不熟了。 不过满宝和白善宝很自信,把白二郎拉到跟前来,特别高兴的道:“我们早就考虑到了,喏,白二就是给我们领路的。” 白二郎想说话,满宝就补充了一句,“他可是吃了我们糖和点心的,这是交易,他一定会尽心的。” 白二郎就闭上嘴巴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没多想,点头应下了,于是大家重新出发。 很快,他们就需要到了白二郎,因为前面有两条路,他们得需要选择一条。 白二郎站在交叉路口,觉得身后的那四双眼睛似乎长了刀子一样的扎在他后背上,他想哭又不能哭的看着这两条路,仔细回想去秋天那会儿他爹带他去收租,走的是这条,还是那条呢? 看了老半天,他觉得两条都不眼熟,干脆眼睛一闭,随手指了一条道:“这边!” 于是大家高兴的踏上了那条路。 周五郎道:“来前应该问一下大哥的,不知道三哥是不是在镇上。” “不是说在白马镇服役吗,那一定是在镇上啊。” “那可不一定,服役又不是光管着一处挖,路肯定是要往前修的,水利也是分段的,怎么可能一窝蜂都在白马关镇?” 这么一说,周五郎又犹豫起来,“要不我们还是先回家问问村长,明天再去吧。” 都走了好久了,满宝都觉得腿酸了,如果现在回去,那岂不是今天白走路了? 这么一想,满宝不答应了,“不行,一定得今天去。” 不过五哥倒是提醒了她,她停下脚步,伸手道:“我累了,我要背。” 周五郎习以为常,便蹲下背她。 白善宝看着羡慕不已,也盯着周六郎的后背看。 周六郎犹豫了一下,想着他们早上吃了不少人家的东西,便也蹲下来道:“小公子,我背你吧。” 白二郎立即道:“我也要,我也要!” 周五郎就道:“你想的倒美,也不看看你多大了,好意思叫人背吗?我侄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下地干活儿了。” 白二郎被无情的镇压了,他只能嘟着嘴往前走。 大家走呀,走呀,走了好久好久都没到白马关镇,周五郎算了一下他们的脚程和时间,觉得不对呀,按说,这时候他们都能走到县城了,怎么这儿还没看到镇子的影子? ☆.第八十七章 阴差阳错 满宝四人围着白二郎,用眼睛迫视他。 白二郎在四双眼睛的盯视下,终于撑不住,脸色大红的吼回去,“看着我干什么,我以前都是坐车上去的,我又没走过路,我怎么知道怎么走?” 周五郎忍不住磨牙,觉着这小子忒会耽误工夫了。 可满宝竟然觉得他说的有理,但她还是对他隐瞒不报表示非常的气愤,“你要是早点告诉我们,我们就不会走这么多冤枉路了。” “不错。”白善宝也很生气,还推了他一下,“害人精!” 白二郎气得脸色涨红,伸手将他推回去,气愤的大吼道:“你们有人背,一点儿都不累,我才是一直走着的,我年纪这么小,你们都欺负我!哼,我才没有害你们呢,我害的是我自己。” 满宝一愣,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你怎么这么笨啊,竟然连自己都害。” 白善宝:“难怪堂叔说你脑子不好,让我以后多照顾你,原来你脑子真的不好呀。” 白二郎愣了一下,干脆哇的一声大哭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去,再也不走了。 本来还生气的周五郎和周六郎看了对他同情不已,觉得满宝和白小公子对他打击太大。 念着对方比自家大侄子还小的份上,俩人勉为其难的哄他,“行了,你也别哭了,虽然你带错了路,但我们也没说打你啊,还是想办法回去吧。” 白二郎抽抽噎噎的,哭道:“我,我不,我走不动了,我不走了……” 周五郎就左右看看,把他拖到一边的树荫底下,招呼大家坐下,“坐着歇一歇吧,实在是太累了。” 白二郎渐渐止了哭声,揉了揉自己的小腿,道:“我想回家,我想坐车。” 周五郎和周六郎对视一眼,都有些头疼,于是再度劝说满宝,“不认路,今天是找不着三哥了的,我们还是先回家,明天再来吧。” 满宝耷拉着脑袋应了一声。 不过大家一时没动,都打算坐着休息一会儿。 后半程一直被背着的满宝和白善宝精神特别好,于是坐不住,就开始左右张望起来,看见旁边的野花上停留一只蝴蝶,俩人的小眼睛就亮起来,一闪一闪的,开始蹑手蹑脚的要去捉蝴蝶。 周五郎也不拦着,反正人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呢。 满宝扑了一下,没扑着,蝴蝶扇着翅膀往旁边一飞,蓄势待发的白善宝手快速的一伸一抓,瞬间将它抓住了。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开始捏着蝴蝶的翅膀看,好漂亮啊。 满宝兴致勃勃的要抓更多的,就慢慢和白善宝走远了,走着,走着,俩人就见前面有人正扛着锄头往这边走。 俩人眼睛一亮,也不怕生,蹬蹬的就跑上去,满宝最先叫人:“大哥哥好。” 白善宝就慢了一步,“大叔好。” 俩人的称呼一前一后,截然不同,然后没等眼前人说话,俩小孩又互相瞪了一眼。 满宝道:“你把人叫老了。” 白善宝道:“你没有礼貌,他明明是叔叔。” 农夫叫突然冒出来的两个孩子吓了一跳,“你们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跑这儿来了?也不怕被狼给叼去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听到动静,这才连忙从树荫底下爬起来跑过来。 看到还有两个少年,农夫这才松了一口气,教训他们道:“怎么带弟弟妹妹跑这儿玩来了?也不看好来,这山里有狼呢,还有大老虎,小心被狼叼去了。” 周五郎也有些害怕,拽着满宝的后衣领道:“你又乱跑。” 满宝扭了扭身子道:“我是来问路的,大哥,你知道白马关镇怎么走吗?” “叫我大叔,”被一个跟自家闺女差不多大的孩子叫大哥,农夫的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道:“你们要去白马关镇啊,那到了前头向右转,那是官道,直直地走,走上三刻多钟就到了。” 满宝就“呀”了一声,“原来我们没走错路呀。” 她给白二郎道歉,“我们错怪你了。” 哭得眼睛红红的白二郎就骄傲起来,“我就说我没认错吧,从我们村到镇上坐车都要好久的,走路当然更久了。” 周五郎很怀疑,他虽然没怎么去过白马关镇,却没少听哥哥们提起,从村里到白马关镇是比去县城快一点的。 如果路没走错,怎么可能到现在都没到? 于是他问农夫,“大哥,从七里村去白马关镇的话也是走这条路?” 农夫都要走了,闻言停下脚步,以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他们,“你们是七里村过来的啊,那怎么走到这儿来了?你们村在第一个分叉路口向右走就是去白马关镇的道儿了,走我们这边,那是绕到了镇口的另一边了,凭白多了一半的路程了。” 大家再度扭头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垂着小脑袋不说话了。 农夫便猜出是几个孩子不认路,乱走闹腾的,他就笑呵呵的问,“你们这是要干嘛去呢?” 满宝就立即把他们要去找服役的三哥说了。 农夫“咦”了一声,道:“服役啊,我记得前头官道上就有服役的劳丁,那一拨人好像就是七里村和大梨村的。” 众人眼睛大亮,没想到运气这么好,这是柳暗花明呀。 于是五人告别农夫,哇哇大叫着朝前跑。 满宝根本不用人背,迈着自己的小短腿就蹭蹭蹭的往前跑,别说,她精力旺盛,速度还挺快,周五郎都差点追不上。 白二郎也高兴起来,也不觉得累了,追着往前跑。 跑过这一段路,右边是农田,左边则是树林子,跑到尽头,大家便看到了一条宽敞的土路。 满宝冲上那条大土路,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就冲着左边跑。 那位大哥刚才说了,他们是在左边的官道上。 周五郎追上去,一把将人抓住,把她背到背上,“你消停一点儿吧,要是摔了,回去爹娘得抽我。” 周五郎背着满宝带着大家顺着官道往前。 官道上一个人也没有,更没有车,地面坑坑洼洼的,不比刚才那条小土路好多少。 他们往前走了一段儿,便听到嘿嘿哈哈的声音,往前一跑,就见官道两边正有不少人在挥舞着锄头锄地,所有人都灰头土脸的,且都是差不多的灰布衣裳,看着差不多,一眼望去根本认不出谁是谁。 但满宝才不管呢,闭着眼睛直接大喊,“三哥……” 人群中间,正埋头铲泥的周三郎觉得耳朵幻听了,竟然似乎听到了满宝的叫声。 ☆.第八十八章 调查问卷(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 周三郎刚直起腰想要张望一下,一条鞭子凭空打来,在他旁边的地上打了一下,差吏喝道:“张望什么呢,赶紧干活儿,今天要是不能把这一段做好,大家都别收工了!” 周三郎便立即点头。 满宝大吼了一声,见三哥没应声,便爬到周五郎的脖子上,坐在上面冲着人群再次吼叫一声,“三哥——” 这下监工的差吏总算看到了几个孩子,拿着鞭子指道:“嘿,几个小孩儿,你们干嘛呢?” 也有劳丁悄悄的抬起头来看,劳丁们灰仆仆的,满宝认不出他们,但七里村的村民容易认出他们呀。 周家的五郎和六郎,尤其是坐在脖子上的那位,那不是周家的宝贝疙瘩吗? 立即有人喊了一声,“周三郎,你弟弟妹妹来找你来啦!” 差吏们虽然监工,但并没有严格到不许他们说话,只是不许他们偷懒耍滑而已。 周三郎这下听清楚了,顾不得鞭子,唰的一下抬起头来,一转头就看到了坐在老五脖子上的满宝,他瞪大了眼睛,叫了一声,“满宝,你咋来了?” 差吏看了那边的孩子一眼,嫌弃的冲周三郎挥手:“快去,快去,给你一刻钟的时间,赶紧回来干活儿。” 周三郎连连弯腰低头表示感谢,丢下锄头就往那边跑。 满宝终于在一众灰仆仆的人群中认出了她三哥,因为她看到她三哥冲她跑来啦。 满宝抱住周五郎的脖子,熟练的就要往下滑,周六郎连忙把她抱下来。 白善宝看着非常羡慕,决定回去时他一定要满宝的哥哥也让他坐一下,他从没有在大人的脖子上坐过。 周三郎冲上来,先是高兴的要抱满宝,想到自己身上全是尘土,又把手缩回来,然后看向周五郎,“老五,家里出事了?” “没有,”周五郎硬着头皮道:“满宝说她想你了,所以来看看你,三哥,我,我们也想你了,服役很辛苦吧。” 只是来了几天而已,人黑了一大圈不说,也瘦了好多,之前好容易养起来的肉全掉光了。 周三郎却笑眯了眼,摇头道:“不辛苦,真是的,这么大冷的天,满宝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走这么远的路呢……” 周三郎絮絮叨叨,下意识就要去摸钱,要满宝回家买糖吃。 满宝却已经先一步从兜里拿出一颗糖,剥了油纸就塞进他嘴里,她一脸心疼的掂着脚尖去摸他的脸,“三哥,你都瘦了。” 周三郎弯着腰,觉得心中熨帖不已,但他不太会说话,只会一个劲儿的摇头,“不辛苦,不辛苦。” 满宝好奇的看他们挖路边的泥土,“三哥,你们是在干嘛?” “修路,”周三郎很高兴,却又不知怎么表达,便一个劲儿的和满宝说起他们服役的事,指着路边的两条沟道:“这里多水,看到了吗,现在官道都是坑坑洼洼,就是因为雨水排不出去,把路给弄坏了,我们现在挖两条小沟,再把泥拿去填坑,以后路上的水就排到沟里,路就不会坏得那么快了。” 又指着远处空地上的一排茅草屋道:“那是我们的住处,都是临时搭建的,我们负责八里的官道,还有附近的水利,所以吃住都在这儿……” 满宝听得很认真,还问了好几个问题,周三郎便也说得详细一些,比如水利都包括哪些。 “其实很简单,就是挖沟渠,四尺宽,五尺深,要围绕这些农田,从那处到这处全挖上……”周三郎说的时候很是羡慕,道:“也不知道县太爷什么时候让人修咱村的水利,我们村要是也有这么一条沟渠,那要方便很多呀。” “所以修水利是好事?”满宝问。 周三郎笑道:“当然是好事了。” 满宝就和白善宝对视一眼,挠了挠各自的小脑袋,小声道:“可你们在村里不是说不想来服役,不想修水利吗?” 周三郎立即左右看了看,发现差吏不注意,这才小声道:“又不是自个村的水利,让我们来修,我们当然不乐意了……” 而且服役是真的很辛苦。 不过念头一冒出来,周三郎便又露出笑容。 满宝便大致明白了,好事还是好事的,就是好事落不到修水利的人的身上。 满宝还想再问,那边差吏就在催了,“周三郎,赶紧回来干活儿!” 周三郎应了一声,让周五郎立即带满宝回去,然后就急匆匆的赶过去干活儿。 好容易到了这里,就是满宝愿意回去,白善宝也不愿意啊。 于是俩人从小包袱里拿出一个小本本,俩人拿着笔,现场磨墨后就去找人问话。 周五郎和周六郎看着敬畏不已,他们的幺妹真厉害,年纪这么小就会写文章了,然后他们好奇的跟上去看。 满宝和白善宝在科科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份很简洁明了的调查问卷,小本本上就记着这些问题。 俩小孩蹲在劳丁面前,问他们家有几口人,壮丁有几个,家里是怎么分配劳役的,这次出门家里给准备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情况下,朝廷不颁布役令,他们也会抢着来修水利和官道? 劳丁们本来不想回答,干活儿已经很累了,谁有空搭理两个奶娃娃? 但这两个奶娃娃一个拿着本子和毛笔,一个则捧着砚台,看着就很高大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读书人。 虽然大家都没机会读书认字,但他们敬畏读书人啊。 于是大家开始抽空回答他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差役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拿着鞭子走过来,看到白善宝正蹲着记笔记,差吏看了一眼没打断,但还是皱着眉头,等他抬起头才道:“小公子,小娘子,这不是你们玩的地方,赶紧别处去吧。” 白善宝道:“这是我们先生布置的课业,我们得完成。” 差吏觉得他们的先生这不是胡闹吗,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跑到这儿来,万一出事了算谁的? 他道:“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好了,我都能回答。” ☆.第八十九章 融洽 满宝觉得差吏要问的,但劳丁也要问,不过她不急,于是便和白善宝蹲在差吏的面前,先问了一下他叫什么名字,是一直是差吏,还是因为要监工劳役临时招募的。 差吏觉得这俩小孩问得挺详细,好奇的问,“你们先生还管这个?” “我们先生不管,但我们想知道呀。”科科说过了,别看调查的这些东西都很细小,每一点细小的东西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框架,所以要尽可能的收集全信息。 那样才能更全面的反映出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然啦,这些话满宝都是听不懂的,但她知道了一点,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而且科科也有给参考模板给她。 满宝拿出来和白善宝一讨论,两个人便越添越多,毕竟,既然要问人家的名字,那就顺便问一下他的年龄呗,既然问了年龄,那就顺便问一下娶媳妇了没有,家里有没有孩子…… 俩小孩你一言,我一语,就给他们的调查表上添了很多问题。 科科看着一言不发,现在俩人就拿着小本本蹲在差吏面前,一一拿出这些问题问他。 为免他烦躁,满宝还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来放在他手心,请他吃。 差吏本来还有些严肃的脸便一松,吃人嘴软,而且满宝和白善宝两个孩子还那么可爱,他便也坐到了草地,大手一挥,“我爹在衙门里干活儿,我便也在衙门里干活儿了,我家三兄弟,我最大……” 白二郎也喜欢听这些闲话,蹲在一旁也听得津津有味。 周五郎和周六郎左右一看,开始悄咪咪的朝周三郎靠近,见另外两个差吏没反对,便接过他三哥的活儿,三兄弟一起分担一个人的伙计,不仅可以慢一点,偶尔休息一下,还能说说话。 劳丁们都羡慕的看了周三郎一眼。 周三郎向来老实,很少被人用这样的目光看着,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是慌的,还是冷风吹的,脸上红通通的一片。 满宝和白善宝问完了差役,又去问劳丁们,另两个差役也好奇的走过来看了一眼,满宝特别大方的送给一人一颗糖,也热情的采访他们。 当然,劳丁们也都有一颗糖。 满宝问到谁就给谁吃一颗糖,劳丁们都特别愿意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停下手中的活儿休息,还能吃到一颗糖,差吏们也没意见。 白善宝写得小手都累了,见白二郎蹲在一旁一边吃糖,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他就把笔塞到他手里,要他接替他来写。 白二郎不太喜欢写字,有些不甘不愿的接过笔。 满宝还说呢,“你不来,我来!” “不行,”白善宝想也不想的拒绝,“本子肯定不够写,你写的字不仅难看,还费墨费纸。” 虽然知道白善宝说的是实话,但满宝还是不高兴的嘟了嘟嘴。 她刚学写字,当然写得不好了,以后肯定会好的! 三个差吏忍不住好奇的问,“你们先生是哪位,怎么让你们来记这些东西?” 白善宝正好写累了,就坐着和他们吹牛,他们的庄先生有多厉害厉害…… 在白善宝心里,庄先生是真的很厉害,至少比族学里的先生们厉害多了。 三个差吏的孩子差不多也是这个年纪,所以对他们包容得很,也不介意他们来工地上捣乱了,和他们兴致勃勃的聊起来。 气氛越来越融洽,还没采访到的劳丁偶尔抬起头来看向那边,差吏们便是看见了也没再训斥,更别说甩鞭子了。 这么一放松,奇异的是,工程进度还挺快。 一人挥着锄头松土,一个就把松开的土都挖开装在筐里,然后两个人再把筐抬到官道上的坑里填埋…… 大家配合越来越好,间儿休息一下,反而速度要快得很。 到了下午,有人来送晚食,差吏便当当的的敲响锣,让大家收好东西排队上前领馍。 一人一块灰色的馍,因为周五郎和周六郎下午也干活儿了,差吏们看在满宝三个孩子的面上,给了他们两个馍。 兄弟俩当然是不吃的,直接把馍给周三郎。 周三郎冲他们一笑,把馍塞怀里,去取了自己的碗来,直接去打了一碗水来。 水是跟着馍一起送来的,馍都冷透了,水当然也不会是热的,但好歹是烧开过的,他咕噜咕噜喝了一碗,然后就着冷水就吃馍。 满宝蹲在一旁看着,和白善宝一起咽了一下口水。 周三郎:…… 他想了想,将一个馍分开给俩小孩。 白善宝和满宝见他吃得香,可不知道这东西不好吃,所以直接嗷呜一口就咬下去。 有点冷,又有点硬,但俩小孩还是跟狼似的扯下一块来,嚼了嚼,评价道:“有点甜。” 白善宝嚼了嚼,努力的咽下去,道:“要是更松软一点就好啦,而且面磨得不够细。” 周五郎忍不住说俩人,“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这么挑,你们两个,赶紧把东西收一收回家去了。” 满宝还喝了一口周三郎碗里的冷水,看着她三哥好一会儿,然后把吃剩下的馍给他。 她一本正经的拉着他粗粗的大手道:“三哥,明天我们还来看你,到时候给你做肉汤吃。” 周五郎和周六郎:…… 周三郎连忙道:“你可别来了,要让爹娘知道,非揍你不可,这都是劳丁,你来这儿干啥?” 他道:“老五说你要做文章,今天也问了不少人,够了吧。” “没够,没够,”满宝道:“还没问完呢。” 读书这种事,他们又不懂,周三郎就是想劝也不知道怎么劝,只道:“出门一定要叫上你五哥,知道吗?” 满宝点头。 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他们刚走出不远,就听到差吏在敲锣,呼喝,“赶紧的,吃完了再去挖一挖,就剩下那么一小段了,晚上日落前必须把它整出来。” 满宝就回头看了一眼,拽紧了手中的小包袱。 白善宝也觉得心里闷闷的,转头想和白二郎说话,见他已经快活的在路上蹦来蹦去了,就只能扭头和满宝说话,“我娘说喝冷水容易生病,他们应该喝热的。” 满宝点头。 ☆.第九十章 吓到(云起推荐票三万的加更) 满宝和白善宝毕竟年纪小,白二郎也很少走这么多路,周五郎和周六郎便轮流背他们三个,就这样两拖三的慢慢往家里挪。 远远的,看到了村子里的炊烟,周五郎和周六郎精神一振,背着白善宝和白二郎加快了脚步,刚被放下来没多久的满宝也迈着小短腿欢快的朝前跑去。 他们却不知道,随着他们的出现,七里村有多兴奋。 一直在山上找人并张望的白家下人最先发现他们,他眼睛好,虽然五人还很远,但他还是看到了他们家小少爷,于是他冲着山下吼了一声。 正安慰眼泪流不止的母亲的白老爷精神一振,丢下众人就小跑着过去。 正强撑着的刘氏也立即站起来,扶着一个丫头的手就快步跟上白老爷。 所以周五郎他们都还没走到村口,就见村子里哗啦啦的跑出一群人,跑在最前面,头发都有些散乱的白老爷迎面撞上周五郎和周六郎,看了看他们背上的两个孩子,又去看正靠着两条小短腿走在两个哥哥中间的满宝一眼,他满腔的怒火对着两个少年便发不出来,他红着眼睛瞪向舒服得都要睡过去的白二郎。 周五郎忍不住悄悄的掐了一下白二郎,白二郎一下就清醒了,叫道:“该善宝下来啦!” 他一睁眼就对上他爹的目光,吓了一跳,立即推脱责任,“我不是故意领错路的,爹,善宝和满宝都不怪我了。” 白老爷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一听这话就听得出来,他儿子就是罪魁祸首,于是他“啊啊——”的大叫了一声,撸起袖子就要揍他。 此时白老爷的面孔实在是太狰狞了,周五郎吓得转身就跑,当然,是背着白二郎的。 白二郎也吓坏了,紧紧地抱住周五郎的脖子,哇哇的怪叫道:“快跑啊,快跑啊,我爹要追上来了……” 刘氏赶了上来,没去管白老爷教子,先把白善宝从周六郎背上抱下来,蹲下去问他,“你们去哪儿了?” 白善宝也吓了一跳,下意识的知道他们好像闯祸了,便说了一下他们今天干的事。 其实村里上火着急的只有白家,周家那边还算平静,因为他们不觉得满宝是失踪了。 大人们都是知道的,今天是周五郎和周六郎带着满宝呢,因为白家丢了两个孩子,整个村的村民都帮着找孩子,周家才发现满宝和她两个哥哥也不在村里。 不过钱氏只以为他们又溜到县城里去了,并不是很担心。 她不知道闺女和两个儿子在做什么生意,但他们能往家里买肉,显然是有做些小买卖的,所以她只当这次他们又去县城里赚钱了。 要说白家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因为白二郎以前虽然也会到村子里找小伙伴们玩儿,却一定会按时回家吃饭。 更别说白善宝了,今天白善宝一大早就跑出来,往常跟着他的下人只是先去用了一下早食,等想到要去守着小少爷时却发现小少爷不见了。 这一找,就发现白二郎也不见了。 白家的人最先以为村里来了外人,孩子被拍花子拍走了。 等问清楚村民,确认今天没陌生人来村里好,白家人的心一下就揪了起来,生怕他们去玩水掉河里了,或是进了山。 那才真是大难。 于是,村民们翻山的翻山,下河捞人的下河,闹哄哄了半天,却没想到两个孩子是跟周家的人在一起。 白二郎最后还是被白老爷抓来揍了一顿,只是因为他追了好一会儿,怒气发泄了一些,理智也回笼了不少,下手很有分寸,与他表现出来的狰狞严重不符。 然后白老爷把五人都带回了白家问话。 于是满宝他们做的笔记也被白老爷收了上去。 白老爷仔细的翻看笔记,看着那些稚嫩的字,半响,他将册子交给刘氏。 刘氏也仔细的看了看,问三个孩子,“这些问题都是谁想的?” 白二郎偷眼看向白善宝和满宝。 两个孩子也诚实,一起举手。 白老爷看着面露得色的儿子,手抽了抽,到底没打下去,他泄了一口气,挥手道:“行了,以后你们再要出院门一定要告诉家里大人一声,什么是远门?那就是出了村口就是远门,听到了吗?” 这样雷声大雨点小,连站在一旁的周五郎都忍不住暗暗鄙视白老爷。 白老爷教训完自家的两个孩子,就对周五郎和周六郎微笑,“孩子们不懂事,有劳你们两个帮忙了。” 周五郎立即低头道:“白老爷见谅,我们并不知道小公子没告诉家里,他们说是先生布置的课业,我们就以为他们是告诉了家里的,所以……” 白老爷表示明白,毕竟人家小姑娘可是告诉了家中兄长的,就是两个臭小子没告诉家里。 白老爷一再表示感谢,毕竟是人家把他们家俩孩子背回来的,连最小的满宝都是自己走路回来的。 对此,白二郎事后叫屈,表示一路上他就被背了两次,而满宝大部分时间是背着的,只走了那么一会儿。 不过白老爷信不信就不一定了。 周五郎把满宝领回周家,钱氏已经得到了消息,看到两个儿子领着小闺女蹑手蹑脚的溜进来,她就在门口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周五郎脊背一寒,低下头老老实实的领着两个小的去请罪。 钱氏并不是很生气,毕竟和白家不同,满宝是叫上了两个哥哥的,周五郎都快能娶亲了,在钱氏的眼里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所以这个错误在她眼里不是很大。 只是她依然要严厉,盯着他们问了好一会儿,这才看向满宝,“真是庄先生布置的课业?” 满宝狠狠地点头,“先生让我们写出一篇闻名天下的文章。” 庄先生:……我没有,我冤枉! 钱氏觉得小闺女说的话得把修饰词和形容词都去掉,因为这孩子经常这样,所以掐掉中间,她得出的结论就是,庄先生让满宝写文章,而文章跟服役有关,所以三孩子才跑去看人修路。 钱氏理顺了顺序,挥手打断闺女要滔滔不绝的话,问道:“那你去这一趟写出来了吗?” “快了,快了,我们还没问完人呢,再去一次就差不多了,不过娘,明天我们再去能不能把家里的瓦罐带上?” 钱氏问,“带上干什么?” “给三哥熬汤呀,娘,你不知道,三哥他们好可怜的,吃的馍是冷的,喝的水也是冷的。” ☆.第九十一章 姜和肉 钱氏一怔,良久都不说话。 满宝就扑进她怀里,抬起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我还要五哥去买肉回来,到时候剁碎了给三哥熬汤,配着馍正好吃。” 忧心忡忡的钱氏都忍不住乐了,摸着她的小脑袋道:“你要真这么做,还不如直接拿出钱来给你三哥顶役呢,每天都吃肉,还要再费一个劳力过去熬煮,不说这花销,单一同服役的劳丁便不服,到时候孤立起你三哥来,得不偿失。” 可到底是自个儿子,钱氏怎么可能不心疼? 反正闺女要写文章也要过去,钱氏想了想道:“现在天冷了,再滚烫的水,带到那边也冷了,明日让你大嫂给你烙两张大饼带上,把罐子带去,别想着买肉了,就给他们煮点水,也别单给你三哥,分给同村的,同乡的劳丁。” 想了想,一罐水也没多少,钱氏便道:“把家里一只木桶带上,烧好了水倒进去,用布将盖子捂严实了,烧好一罐子就倒一罐子,最后烧好的开水就算不烫,也不至于冰冷,勉强暖暖肠胃吧。” 满宝却听得一愣一愣的,比了比手指问,“娘,你有没有给三哥钱?” 钱氏怀疑的看着她,不知道话题怎么转到这儿来了,她点了点头道:“穷家富路,我给了他一百文,就想着他要是饿了,或是病了,也能花钱买点吃的或是买个平安,怎么了?” 满宝就眼睛亮晶晶的道:“既然娘给三哥带了钱,那别人家肯定也给劳丁带了钱,娘,我们去赚他们的钱吧。” 钱氏就靠在椅子上问,“你打算怎么挣他们的钱?” 满宝道:“我卖他们肉汤啊,一文钱一碗!” 钱氏就觉得这孩子不仅对自个家人败家,对外面的人也败家,她问,“你知道一斤肉多少钱吗?熬这么多人的肉汤得要多少肉?而且,熬肉汤和煮开水不一样,瓦罐肯定不行,你得把家里的釜搬去,那么大的釜,你就又得去借板车,来来回回费这么大的事,不赚钱也就算了,还有可能亏钱。” 满宝就挠了挠脑袋,不确定的问科科,“会亏钱吗?” 系统计算了一下成本后问,“宿主觉得一锅汤要多少斤肉合适?” 满宝,满宝怎么知道? 她钻到厨房里去看她家的锅,哦,科科叫锅,但其实它不叫锅,它叫釜,还挺大的,家里烧水,熬汤时都是用它。 因为他们家人多,还准备了两个呢。 至于科科说的锅,满宝只在科科的图像里看到过,至少她长这么大就没见过锅,尤其是科科说的铁锅。 满宝蹲在她家的大釜前一筹莫展,对于熬汤煮饭这样的事她不懂的,于是去问小钱氏,“大嫂,我要是熬一釜的肉汤,那得多少肉呀?” 小钱氏问:“小姑,你发大财了?” 满宝摸着小肚子尴尬的笑。 小钱氏就道:“那得看你要怎么吃了,一釜水,你放一颗肉下去是肉汤,放一斤肉进去也是肉汤,放两斤三斤它也能放,汤嘛,喝的就是一个味道和油水,盐放足,这么一釜水,有个半斤八两的就差不多了。” 对哦,好像还得放盐呢。 满宝看向他们家的盐罐,忧伤起来。 科科也不说话了,满宝耷拉着小脑袋回屋思考,什么汤可以少盐少肉,又能驱寒呢? 科科想也不想的道:“姜汤。” 满宝就问,“姜是什么?” 科科找了找,将姜的词条找出来给她,顺便给她看一眼图像。 满宝一看就认出来了,“这个我见过,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有买。” 科科道:“姜有驱寒暖身的功效,宿主如果舍不得买肉,买姜也是可以的,这个应该不贵。” 满宝高兴,将她的钱都取出来数了数,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先去集市里买姜,再去找三哥。 当然,满宝有了主意不会憋在心里,她最先告诉了五哥,因为熬汤这种事她是不会做的,但五哥会呀。 周五郎高兴起来,对于妹妹出的主意,他特别信任,“满宝,你真厉害,走一趟就想出挣钱的法子了,那以后你天天出去走,岂不是天天都有一个主意?” 满宝觉得他说得有理,也乐了,“没办法,我就是这么聪明。” 周五郎和周六郎看着她也傻乐。 周四郎已经吃饱了饭躺床上了,他还在给白家建房子,每天都累得不行,他把被子拉到身上,打了一个哈欠道:“别傻乐了,姜块可比肉还贵呢,三个小傻子。” 满宝不高兴了,道:“你才是傻子呢,我们家,我们村,我们乡,包括我们县,我最聪明了。” 这是科科说的! 而且姜块怎么会贵,科科都说了,这东西特别好种,只要地够肥,一块能长出好多好多的来,特别好种。 周四郎眼睛已经快闭上了,喃喃道:“就是贵,那可是药呢……” 满宝听不清,还在和周五郎商量明天的行程。 他们的运气好,明天就是大集,他们可以去赶个早集,那时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姜块应该也不难找。 满宝为了三哥,周五郎和周六郎为了三哥和挣钱,天没亮就跟着起床了,今天周二郎照例去赶集,一点儿也不介意带上这三个折腾的弟弟妹妹。 反正现在入冬了,家里没事干,一群孩子在家也是逗猫遛狗,还不如出去走一走消磨精力呢。 家里过冬的木柴也都收集够了,现在小钱氏妯娌三个每天就在家里给他们缝补鞋袜,连菜园里都没活儿了,自然也不拘着孩子们往外跑。 等周二郎把弟弟妹妹都带走了,周四郎这才抬头对他爹娘道:“满宝说要买姜熬汤代替肉汤,娘,你怎么不劝劝她?” “劝有什么用,等她去了大集,问到价格了,撞了南墙,自然就会回头了。” 周四郎“哦”了一声,坐着等时间到。 结果钱氏吩咐他,“去,把水缸挑满。” 正要去挑水的周大郎就停下了脚步,钱氏道:“昨天就是你大哥挑的水,今儿轮到你了,以后你也跟着你三个哥哥轮着来。” 周四郎想哭。 他磨磨蹭蹭的起身,挑了木桶出门。 ☆.第九十二章 姜贵(云起推荐票三万五的加更) 大集上有卖姜的吗? 地摊上是没有的,周二郎见他们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转,就揪住周五郎的后衣领,让他转了半个圈,指了老大夫家的门道:“他家才有姜卖。” 姜是驱寒的,也可去膻味,所以过年时,若要熬羊肉,很多人都会去药铺或大夫家里买些姜块。 五郎年纪不小了,也该懂事了。 周五郎看着老大夫家的门,有些不太好的预感,他和六郎领着满宝过去。 老大夫已经开了门,正坐在藤椅上一摇一晃的补眠,看见两少年一孩子站在身前,他就眯了眯眼,仔细地看了看周五郎和周六郎,发现有些眼熟,但不太记得名字了,就看向满宝。 嗯,这倒是个熟人。 老大夫就对满宝招手,“看你面色红润,不像是病的样子啊,怎么,你娘又病了?” 满宝更小的时候,三天两头的生病,老大夫对她可熟得很,有好几次,他都是深夜里被周家兄弟给抬到周家的。 满宝对老大夫也印象深刻得很,因为他每次见她,不是给她扎针,就是给她吃苦苦的药,所以满宝很怕他。 她对了对自己的小手指,小声道:“我想买姜。” “哦,那可是个好东西,你要多少呀?” “一斤!” 老大夫的额头就跳了跳,看向小东西,含笑问,“你要这么多姜做什么?” “做汤呀,我三哥去服役,要给他们做姜汤喝。” 老大夫想了想道:“驱寒暖身,倒是个好主意,但姜可贵,一斤要六十文呢。” “呀,怎么比女贞子还要贵呀?” 老大夫愣了一下笑道:“你还知道女贞子呀。” 他想了想道:“药方里用到女贞子的次数到底比不上用姜片,而且富贵人家都喜欢用姜做菜,喝茶也得配姜,这物以稀为贵,姜收的少,用的多,当然就贵了。” “可姜很容易种呀。” “嗯?”老大夫微微坐直身体,笑问,“你会种?” 满宝一点也不在意的道:“姜喜肥沃湿润的土地,只要埋下一块,就能收获一大片呢。” 这是词条上注明的,科科也说了,姜很容易种植,在未来,因为人类大迁徙,很多物种都消失或减少了,但就是有些物种不但没减少,反而还越种越多,姜就属于很容易存活的一种。 老大夫若有所思,他起身,拿出一块姜来给她,道:“姜分为生姜和干姜,我这只有干姜,干姜都要在地里埋够三年,气味浑厚,用缓和,你想要的应该是生姜,你要还想要,下次大集的时候再来一趟吧。” 又道:“现在天冷,除了姜,萝卜也可多熬煮,其实姜片夏天吃着更好,冬天吃萝卜更胜一筹,你与其熬姜汤,不如熬萝卜汤。” 老大夫冲满宝微微一笑,调皮的冲她眨眼间道:“萝卜和肉也更配啊。” 满宝就咽了一下口水,她抹了一把嘴角,小声问,“除了萝卜,还能放什么?” “可惜现在是冬日,除了萝卜,也没其他菜了,不然可以放点菜叶子,过一过汤也好吃呀。” 五郎和六郎见妹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觉得老大夫很不靠谱,他们是上门来买姜的,他怎么教他们怎么做起汤来? 而且他说的是汤吗? 那简直是大菜了,周五郎连忙拽着满宝要告辞,生怕小妹被说动,一定要那么做,那他们做这门生意就不是赚钱,而是赔钱了。 五郎要付那块姜的钱,老大夫特别大方,挥了挥手道:“就那么一小块姜,你给个两文钱就行。“ 周五郎觉得两文也很贵了好不好,他们是想熬一大釜的水,计划用的姜可不少。 如果两文钱只得这么一块,那能熬一釜的水得要多少姜啊。 周五郎有点发愁。 见两个弟弟苦着脸回来,周二郎满意了,就是满宝脸上的表情不太符合实情,他问道:“买到姜了?” 满宝连连点头,心里还在想着白萝卜炖肉汤的事呢,她流着口水问周二郎,“二哥,白萝卜跟肉是不是很配呀。” 周二郎低头看着幺妹,总觉得她的嘴角有点发亮,他点头道:“是啊,很配。” 周五郎立即在一旁道:“满宝,你可别听老大夫的,一文钱一碗汤,又是肉,又是萝卜的,那不是要亏本,那是要把家底给赔进去啊。” “那就卖两文钱。” “两文也不赚钱,”周五郎可不是满宝,他知道肉多少钱,也大概能算得出一釜汤要有肉香味出来得多少肉,所以道:“一碗又有姜又有肉和萝卜的肉汤,起码得四五文才回本,你要赚钱最少得卖六文钱吧,谁舍得天天花六文钱喝一碗汤啊。” 周五郎重申,“两文钱不赚钱。” 满宝咽了咽口水道:“我们先去看看肉呗。“ 大集上也有卖肉的,只是少,基本就两个摊位,一个卖羊肉,一个卖猪肉。 和大多数人一样,满宝更爱吃羊肉,羊肉也比猪肉贵。 所以满宝下意识的先去看羊肉,问了价钱后便站在一旁掰着手指头算成本,好像是有点高。 科科提醒道:“宿主,骨头也可以熬汤的。” 满宝道:“骨头也贵。” “不是带肉的骨头,我说的是不带肉的骨肉。”科科指引满宝去看旁边猪肉摊上被削得干干净净的骨头。 满宝凑上去看,摊主笑问三人,“买肉?” 满宝问,“猪肉怎么卖啊。” 摊主给肉分了区域,指着道:“这一堆十文一斤,这一堆九文,这一堆八文。” 是按照肥瘦来分的,越肥的越贵。 满宝很少吃猪肉,对它并不是很想念,直接指着骨头问,“这个呢?” “六文。” 骨头上带着肉,且不少,但不可否认的,骨头也很重,一块骨头就不止一斤了,却并没有多少肉可吃,所以他定价比较便宜。 旁边的羊肉可比猪肉贵多了。 满宝手指转了半个圈,问被他垒在一旁的骨头问,“那这个呢?” 那是被摊主削干净肉的骨头,摊主愣了一下道:“小娘子,你要炖骨头汤吗?” ☆.第九十三章 驴 满宝连连点头。 “那这个骨头可不好,你看它两头扁扁的,也没啥肉,这熬汤啊还得是大骨,这块看到了吗,连着的肉多,这骨头里还有骨髓呢,熬出来的汤特别好喝,这边的骨头都是我削干净,回头拿回去熬了喂母猪下奶的。” 摊主道:“不然要排骨也行,猪排也好吃。” 科科道:“这堆骨头是比不上大骨,但聊胜于无,熬煮也有油水。” 满宝就坚持,摊主就犹豫了一下,“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多要你的,你给十文钱就全拿走吧,我也不称了。” 满宝高兴起来,但她不止要这点而已,还花十文钱买了一斤最好的肥肉。 周五郎和周六郎在一旁看得肉痛得不行。 满宝还得去买盐呢,因为家里的盐并不多。 有货郎挑了盐在大集上卖,价格比县城里的略贵,但因为方便,不少人家都会在这里买。 满宝蹲在货郎面前看了老半响,觉得盐比肉还要贵,但没办法,她还是买了一点儿。 买了肉,又买了盐,周五郎顿时感觉肩膀上的压力大了很多,要是不赚钱…… 周五郎苦着脸。 满宝一点儿都不在意,一边流着口水一边道:“不赚钱就不卖了,我们自己吃吧。” 这一刻,满宝是有些期望的,嗯,期望卖不出去。 满宝爬到六哥的背上,看着五哥手里的肉和骨头流口水,意志不是很坚定,“要不我们不赚钱了,拿回家吃吧,给三哥送一大碗去就行了。” 周五郎加快了脚步,没理她。 满宝很是惋惜的看着五哥带着肉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三人买了肉,当然不能再在大集上耽搁,所以和周二郎说了一声便回家去了。 从大集到家里并不是很远,周五郎和周六郎又加快了速度,不到三刻钟便回到了村口。 要回家时要经过学堂,满宝就在学堂门口的草地上看到了她的两个小伙伴,于是满宝不想回家了,麻溜的溜下六哥的背就要去玩儿。 周六郎就叮嘱道:“你就在这儿玩,不许乱跑,我让大丫过来带你。” 满宝乖巧的应下,蹬蹬的朝白善宝和白二郎跑去,问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白善宝不高兴的道:“等你呀,你家人说你走了,我们还以为你自己去,不等我们了呢。” “没有啊,”满宝道:“我去大集买东西了,一会儿给我三哥带一点东西去,今天你们还能去吗?” “当然可以了,”白善宝这才高兴一点,挺着胸膛道:“祖母还让大吉陪我一起去呢。” 白二郎不是很想去那灰尘漫天的地方,但他爹要求他一定得跟着去,就算他告诉他爹,先生没布置他这个课业,他爹也不管,反而还骂了他一顿,问他,明明都是先生的学生,善宝和满宝比他还小,为什么先生给他们布置了这个课业,却没有给他布置? 白二郎想,还能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他讨喜,然后那两个人不讨喜,所以多给他们布置课业了呗。 虽然不高兴,但反抗无用,白二郎便也只能跟着俩人一起去,不过他还是给自己邀功了的,“我爹让家里的驴车送我们去。” 满宝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爹说了,这四天,我家的驴车都给我使,只要我出门,就随便使唤。”前提是得跟着他们,白二郎一点儿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跟着这俩小屁孩。 自己都是小屁孩的白二郎不甘不愿的对满宝道:“你快点吧,我们就都等着你呢。” 满宝兴奋起来,拉着他们就往家里跑,她决定告诉五哥六哥这一大好消息,他们不用去借板车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已经被小钱氏训完了,此时正收拾东西放到院子里,准备做这一门生意。 周六郎去菜园里拔了四五个白萝卜。 小钱氏心疼得不行,一再叮嘱,“要是卖不出去就全拉回来,可别浪费了。” 兄弟俩应下。 满宝拖着两个小伙伴来,高兴的道:“五哥,六哥,白二有驴车,我们可以坐驴车去!” 周五郎眼睛一亮,假意推辞道:“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他也要去。驴车空着是走,放东西也是走。”满宝一点都不会不好意思的,就这么愉快的替大家决定了。 赶车的是大吉。 白家到底不放心两个孩子,所以让孔武有力的大吉跟着一起去,得知周五郎和周六郎带了东西要去做生意,白老爷只是扬了扬眉,并没有反对他们用自家的驴车。 毕竟三个孩子年纪都小,跟着大人越多越好,哪怕周五郎和周六郎只是少年,但在白老爷眼里也靠谱得多。 一行人就把大釜抬到驴车上,三个孩子争相坐到车上,开心的一起往白马关的官道出发啦。 以前,白二郎和白善宝更多的是坐马车,这还是第一次坐这种敞开的驴车,新奇的不行,虽然颠簸得屁股有点疼,但他们还是觉得很兴奋。 满宝更不用说了,她长这么大就没坐过驴车,她还特别好奇的爬到前面,伸手想要抓驴尾巴。 大吉抓住她的手笑道:“小娘子,驴的尾巴可不能抓。” 满宝特别好奇的问:“驴吃草的吗?” “是啊。” “它贵不贵,能干的活多吗?”满宝就是个好奇宝宝,一再问道:“它能耕地吗?能骑在它的背上像马一样跑得飞快吗?” 最后还道:“我觉得它长得好像马,我见过马,马比它高,也比它好看,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娘亲?” 大吉:…… 最后还是科科跳出来给她科普,然后道:“驴皮和驴肉都有药用价值,它在未来也是濒危动物,如今是星际里的特级保护物种,因为进化过多次,现在基因与原始物种有些差距,科技人员正为它的繁衍而绞尽脑汁,如果可以,还请宿主收录一头驴,最好是两头,

相关推荐: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姑母撩人   左拥右抱_御书屋   赘婿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角色扮演家(高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老师,喘给我听   她太投入(骨科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