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 周六郎连连点头,他也不想给满宝找麻烦,有点儿愁,“当官都管得这么严?会不会有人来家里查?” 周大郎安慰他,“不会的,这种事儿我们不往外说谁会查?而且满宝就是大夫,我们家看病吃药都不用外人,还不是她说是多久就是多久?” 周六郎一想也是,放下心来。 他回屋去和邱氏,邱氏略微有些失望,“还以为马上就能告诉爹娘让他们跟着高兴高兴呢。” “再多等一个月,到时候我们亲自回去说,”周六郎道:“大哥说,庄先生说的,今天一早,因为官员国孝期间不守规矩,他们全被贬官了,有一个还被赶出了京城,以后能不能回来都不一定。” 邱氏一听,立即道:“那我们小心一点儿,以后我少出门,让嫂子她们也统一口风。” 邱氏想到了什么,脸色爆红,有些羞恼,就忍不住锤了一下周六郎,“都怪你,以后我可怎么出门见人呢?” 周六郎:…… 可是周家上下都没什么异常,第二天大家依旧如常待她,就是白家那边也没什么不好的话传出,成氏还过来找她玩儿,“我们的日子都差不多,我正打算给孩子做小衣,你要不要一起?” 邱氏立即点头,俩人前后脚进门,还前后脚有孕,虽然一个是官家小姐,一个是小商户之女,却也很说得来。 于是俩人一起作伴去了。 周六郎见了就悄悄松了一口气,满宝说过,孕妇都爱多想,所以不能让她太过沉闷多思,不仅自己伤身,也会伤到孩子。 宫里的满宝得到了庄先生的准确消息,彻底放下心来,开始忙起太医署的义诊之事。 萧太医干脆道:“这一次义诊,除了郑辜这十二人外,再从太医署里挑出八十人来做帮手,哪怕是在一旁观摩也好,就让他们先看一看坐堂的步骤也好。” 刘太医没什么意见,“就是学一些眉眼高低帮一把手也可以。” 满宝道:“各家送来的优惠药材的单子我都已经看过了,基本病症所需的药材都有,我已经让郑辜他们去抄,等抄好了给你们一人一份。” 萧太医道:“那就定下日子吧,还要人去张贴公告,郑辜他们最好将这些药材都背下来,以免用了没有优惠的药材,回头要不好看了。” 满宝想了想后道:“今日是初九,十五肯定热闹,但于我们不太方便。” 中秋那会儿京城出了踩踏的事儿,虽然当时因为太后病逝事情没闹大,但过后唐县令还是被训斥了一顿,并且记了一笔。 只是他那时候抓住了几个人贩子,最后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举将一直活跃在京畿地区的人贩子团伙一网打尽,听说当时他让手下的人追凶都追到唐州。 就是太医院里的萧太医等人都听说了这件事,那些女孩儿多数是要被卖到江南去的,这一去估计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同样因为太后病逝,他的这件功劳也没张扬起来,最后功过相抵。 过年的时候,唐县令对京城的管制就很严格,连带着万年县那边的郭县令也强势了许多,加上过年的时候权贵豪富们大多都还在孝期内,除了一些富商,没多少人敢在外面寻欢作乐。 所以今年特别平安,但萧太医也知道几个药铺想要支的棚子被安排在了另一条街上,不许他们再扎堆。 他同样也怕赶在元宵的时候办义诊出事,于是道:“那就往后推,定在十八那天,四天的时间,十八到二十一如何? 满宝等人思量了一下,全都没有意见,于是应下来。 他们这边定了下来,刘太医便写了折子上报。 上面见他们只要求维护秩序的人,以及一些桌椅架子之类的东西,便大手一挥同意了。 前者交给京兆府,京兆府会交给两县县令,麻烦不到他们,后者嘛,也简单,各部凑一凑,再从库房里搬出一些来就足够了,过后再还回去就是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2011章 分配 事情定下,京城两县便将义诊的公告贴了出去,唐县令甚至还特别好心的通知了辖下各坊里正,还让差役下乡走了一趟,把辖下各乡各里各村都通知到,甚至为了避免他们白跑一趟,还让差役给他们错开了时间。 郭县令本来只张贴公告而已,听说唐县令竟做得这么细致,干脆也这么干。 于是正月十八那天一大早,内外城门一开便有许多人冒着寒气的进城,还有一些人用木板抬着人。 守门的士兵们第一次一天之内看到这么多人抬着人进城的,不由多问了两句。 抬着一个脸色苍白瘦弱妇人的汉子便道:“听说太医署要开义诊,有太医坐堂,所以带我媳妇来看看。” 士兵便不由看了一眼木板上的人,她只露出了一个头,身上盖着好几床青色的被子,一层叠着一层,几乎看不见人呼吸的起伏,总觉得这么重的被子能把人压死。 士兵们上下看了他们一下,没发现有什么违禁物,便挥手让他们进城了。 他们却是第一次来京城,忍不住问身边走过的人,“太医署怎么走?” “直走,进了内城再找吧。”被问的人看了他们一眼,觉得他们口音不像是京城附近的,便问道:“你们是哪个村的?” “罗村。” 对方木木的问道:“长安县有这个村?” “我们不是长安县的,我们是凤州的,十四的时候我们听人说京城的太医要开义诊,我们连十五都没在家过,直接就来了。” “可不是吗,走了四天,终于到了。” “……你们走来的?” “是啊,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京城可真远。” 远个屁呀,京城到凤州骑马也就一天的功夫,马车慢点儿,一天半也到了,走路…… 被拦住问话的人看了一眼木板上的妇人,指点道:“那你们得赶紧去,太医院有个小神医姓周,那是位女太医,她治女子病症很厉害的。” 汉子眼睛大亮道:“我知道,就是她治好了太子的病,求来了小皇孙,我们就是听说她也要坐堂才来的。” 不然他长这么大就没出过凤州,哪敢出门往京城来? 他看了一眼她媳妇,凤州的大夫都没办法了,可他是真的不想他媳妇死,他可就这一个媳妇。 罗村的人谢过他,加快脚步往内城去。 满宝往自己的手心里哈了一口气,在地上跺了跺脚,白善看见了道:“还是来打一套拳吧,打了就不冷了。” 她的手才揣到袖子里,这会儿很不想再拿出来,可白善说的也有理,而且今天她还要带学生们义诊,得打起精神来。 于是她点了点头,终于把手从袖子里拿了出来,然后慢腾腾的跟着白善打拳。 打了一遍她身上也有了热气,干脆又跟着他来了第二遍,白二郎和殷或刘焕几个总算洗漱出来打算去食堂用饭时,才走出院子就看不到不远处的树下俩人正打拳。 刘焕就牙酸道:“他们怎么总能起这么早?”还总能凑在一起。 白二郎掀起眼皮看了一眼,见怪不怪,走到路边冲他们喊了一声,“吃早食了。” 白善应了一声,也打完拳了,和满宝一起收势后走过来,此时他们额头出了薄汗,满宝也不觉得冷了,“果然还是要打拳呀。” 满宝吃完早食便出宫去了,萧太医和刘太医他们连宫门都没进,直接从家里过去的。 今日宫里是卢太医轮值。 到了太医署,前面已经或站或坐了不少人,看到有马车在太医署门口停下,坐着的人就站起来看,前来维持秩序的差役们就叫道:“起来,起来,都给我排好,一个病人一个坑啊,不许多排。” 满宝提着药箱下车,扭头看了一眼等着的人,再看一眼已经摆出来的桌椅和一旁支起来的帐子便转身进入太医署。 太医署和国子监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两府还有公告牌在前呢,这一次太医署和国子监借地,直接把他们墙外的那一大块地都占了。 在那里摆了桌椅和支了帐子,其实就是简易的棚子。 进入太医署,里面也是一片热闹,被选中的学生老早就等着了。 这一次名额都是根据成绩来的,周立如也在其中,她之前在济世堂都是认药材背药材,也没有经验,这一次其实就是来打下手看老师和师兄们怎么做的。 满宝并不带他们,或者说,他们现在还不值得带,只是在后面观摩,然后帮忙而已。 需要他们手把手教的是选出来的那十二个学生,满宝的弟子就占了三个。 萧太医人精一样,她一进来就道:“你来得正好,这十二个人我们六个人带,未免打架,直接抽签吧。” 十二个人里只有刘三娘一个女的,满宝直接道:“我只抽一个,三娘固定跟着我。” 其他太医一想,他们都是男子,带刘三娘的确不方便,于是点头同意了。 刘太医就笑眯眯的在一捧纸团中找出刘三娘的拿出来,然后又摇了摇剩下的纸团,搞乱后看向众人。 大家便让刘太医先抓,毕竟这会儿他身份比较高不是? 刘太医让了一下便也不客气起来,抓了两个纸团出来,然后是萧太医…… 按照年纪和资历的话……满宝让呀让呀,最后桌子上就只剩下一个了。 她默默地拿起来拆开,对上大家炯炯的目光,她便展开给他们看,“石修。” 众人一听,脸色各异,萧太医摸着胡子笑道:“不错,不错,我急着周太医和保和医馆石掌柜的交情也不错的。” 满宝当然知道石修,他是石掌柜的小儿子,在进来前也学过好些年医术了的,听说他两个哥哥都想进太医院,可是几次考试都没过,他们家在太医院也没什么人脉,不能走关系进去做医助,后来就放弃了。 当时太医署一开,石掌柜就把在外面学习的小儿子找了回来,他比郑辜小一岁,刚好踩着年龄线进入太医署。 大家都知道,他和郑辜一样是冲着太医院来的。 满宝倒没什么,管他谁家出来的呢,反正都是太医署的学生,大多都听过她的课。 于是满宝收了条子,“我去找人了。” “我们同去。” 满宝就和大家一起出门,问道:“郑辜和郑芍是谁带着的?” 萧太医和一位方太医应了一声,表示是他们。满宝就托他们多照顾。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12章 不冷 石修听说自己跟着的是周太医,激动得眼睛亮了一下,太医署里的人都知道,周太医医术算是最好的那一拨,可与萧太医刘太医比肩。 满宝带着刘三娘和石修出门,在写有自己名字的桌子前坐下,她打开自己的药箱,拿出脉枕,和俩人道:“让病人上前吧。” 这就开始了。 既然是培养学生们的义诊,满宝便着重培养他们,只是也并不是就把病人完全交给他们。 等病人上前,满宝先看过一遍,一边看一边教俩人,“望闻问切你们都是学过的,只是学过在看病的时候却未必都能记住。” 这话不仅是和俩人说,也是和站在他们身后的几个观摩学习的学生说,她摸过脉后就问他们,“来,你们两个来问问题吧。” 刘三娘早有坐堂经验,见石修紧张便先开口问了,病人还是第一次看病碰见大夫当场教学的,也不敢催,磕磕绊绊的回答了。 刘三娘问了一个问题就让给石修,石修紧张的问了一个她又接上,俩人问了三四个问题后就没有了。 满宝点了点头,补充了一个问题后便让俩人摸脉,然后让他们写脉案开药方。 在他们写脉案开药方时,满宝也写好了脉案和药方,并且交代了病人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将药方交给他,指了身后的太医署道:“去里面抓药。” 身后的学生立即引了病人进去,拿过他的药方开了一眼,然后一脸兴奋的跟他进去,将药方交给里面帮忙的同学抓药。 太医署的学生抓好了药,各药铺派到这里的大夫便算了一下钱,然后就可以结账离开了。 说了药材会便宜就果然便宜,这个病人显然也不是第一次治这个病,发现这次抓药一副比以前少了十一文钱,他就高高兴兴的抓了六副离开。 满宝一边看病一边叮嘱石修,“看病要细致,脉案也要记仔细了,最好过后你只要看脉案就能在脑海中回想起你看的这个病人。” 她道:“你的脉案和药方都要收好,等傍晚看完了病人我要一起收上来批阅的。” 她就是这么教郑辜他们的,毕竟病人多的时候,她不可能现场批阅指点。 石修都明白,认真的记下,他们身后来观摩的学生也认真的记下。 周立如手上拿着一个小本本就站在小姑的身后,她就记望闻问三项,小本本上还列了数字,代表着是第几个病人。 小姑说过,人的记性再好也没有现场用笔记录下来的详尽。 因为差役们一开始就知道那张桌子是哪位太医的,因此在组织人排队的,凡是有女病人的都尽量安排到周满的这一排。 见有的人嫌弃这边排得太长他们还劝道:“这是周太医的桌子,是太医院里唯一的女太医。” 有停下不嫌弃长继续排的,自然也有换到别人的队列中的,其中以萧太医和刘太医的队列最受欢迎。 俩人看到时心里还颇为复杂,既有点儿欣慰,又有点儿累。 也有许多人是专门冲着周满来的。 她以前在济世堂坐堂还好,很多人都还能找到她,但自她进入太医院后,普通老百姓就很难再找到她看病了。 更有外地的人听到消息后特地赶来京城,所以满宝面前的女病人特别多,通常都是看过一个男病人就碰到三个女病人,然后才又能碰到一个男病人。 石修一开始还有些兴奋,后面就隐隐有些尴尬了。 满宝见到,趁着换病人的功夫压低声音和他道:“妇人的疾病也很重要,天下女子占半,多少大夫穷尽一生也不过学到皮毛而已,就是我,现在也只是粗通一二而已,你好好学。” 石修一凛,立即恭敬的应下。 只是有些病他实在不好开口问病情,就是病人,面对他时也会更加的不自在。 但这是人之常情,满宝并不强求。 快到午时的时候,两个男子抬着一个木板上来,满宝看见,不由愣了一下,然后起身下去看。 汉子有些拘谨的道:“周……周太医,您给我媳妇看看……” 满宝蹲下去看,见她脸上一点儿血色也没有,就伸手摸了一下她的脸,只觉冰冷。 就是刘三娘都吓了一跳,“这还活着吗?” 汉子怕他们不看,立即点头道:“活着的,活着的,孩子他娘,孩子他娘你醒醒。” 妇人没动静。 汉子有些紧张,大冷的天里竟然冒汗,就想伸手推她,满宝已经伸手进去摸到了她的手,然后搭上脉…… 汉子见她眉头皱了一下闭上眼睛,他便不敢伸手推了,紧张的看着她。 满宝蹲下时才闻到淡淡的血腥气,再一摸脉她就心中有数了。 这样重的病症…… 满宝皱了皱眉,看向男子,“她生产多久了?” “有三个月了,那个,一直出血,吃了好多的药,连人参都吃了。” 虽然是参须,但也几乎掏空了家底。 满宝皱眉想了想,这根本不是一两副方子可以治好的。 “你们住在哪里?”想着过后她休沐可以再去看看。 汉子有些尴尬,踌躇了一下才小声道:“我,我们不是京城人,是从凤州来的。” 满宝惊讶了一下,然后问道:“那你们住哪儿,打算在京城留多久?” 汉子便道:“您给我们开了方子,我们拿了药就要回去了。” “她这样的情况光吃药不行,”满宝看了一下他身上的衣服,又看了一下木板上的人和被子,她叹息一声道:“就算是用上最名贵的药,至少也得换过三个方子吃上三个月左右才有可能好起来,你们要是用一般的药就得配以针灸。” 汉子愣了一下后咬咬牙,“那您开药方,再给她扎针,我们明天还送她来。” 他身后的人表示反对,“大哥,这样不行,我们带的干粮就够吃十天的。住客栈很花钱的。” “我们去城隍庙住。” 满宝:“……京城的城隍庙不住人。” 她看了眼地上的人,生怕他们真带着人去住城隍庙,正月的天气,会冻死人的。 她有些怀疑的看着他们,“你们从凤州到这里,不会是一直露宿在外面吧?” “没有,”汉子道:“我们住驿馆了的。” “没错,我们住在柴房里,烧个火盆还是很暖和的,被子都给我嫂子盖着的,一点儿也不冷。” 满宝:…… 刘三娘:……你说不冷就不冷啊,不知道恶露不止的产妇不能吹风受冷吗? 就是石修都被这几个男人气得够呛。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13章 选择 满宝皱起眉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了想,她起身道:“把人抬到帐子里去吧。” 妇人的丈夫不敢怠慢,立即招呼着兄弟把妻子抬到边上的一个帐子里,进去才发现里面也有一张木板床,只是底下用砖头搭着腿,上面放着一张木板,木板上铺着一块布而已。 满宝将她身上的辈子掀开,让汉子将人抱到木板床上便让他出去。 这一番动静,昏睡中的人总算是醒来,她睁开眼睛看到这么多人,一时愣住。 汉子只来得及交代一句,“荷娘,这是京城里的太医。” 说罢就对着周满弯腰行了一礼,然后好他兄弟们退了出去。 满宝摸着妇人的手搓了搓,笑道:“你别怕,我是大夫,现在给你看看。” 妇人是生产后恶露不止,其实就是崩漏,看似出血量不是很大,但这样淋淋漓漓一直不断同样很危险,和当年周虎嫂子的情况差不多。 她能活三个月还是因为一直用着补气血的药,可惜再止不住血,吃再多的药也痊愈不了。 满宝和刘三娘检查过病人的身体情况,将该问的都问了,她便开始教刘三娘如何处理这样的病症。 她道:“这在带下病中已经是很严重的病症了,但其实这样的病症并不少见,只是看大夫和不看大夫的区别而已。” 刘三娘知道,很多妇人生产过后很少看大夫的,便是看,一般也抓不了几服药,生病基本靠熬。 但其实男子也一样,一般的病痛,只要能忍就都忍过去,这也是太医署建立的初衷,让民间的一般人有一道求生之门。 满宝道:“其实对于崩漏,针灸的效果不比服药差,若两相结合,要比单一样止血要快很多。” 满宝教刘三娘如何用行针止血,“先把残留在体内的脏东西清理干净,然后再止血补血……” 于是刘三娘转身出去,叫了好几个女学生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三个女学生进太医署里拿东西出来,周立如还和同伴抬了一桶热水出来。 她们用盆装了一点儿热水端上去,周满净手,让她们站在一旁看,只让刘三娘动手。 这一个病人她们就在里面处理了近一个时辰,外面等着的病人不耐烦,石修就负责安抚他们,顺便拿着自己的小本本一路望闻问切下去,记下自己的脉案和药方。 一边看一边安抚道:“刚才那个病人情况比较严重,诸位今天可能要等久一些,若是不方便可以先去别的太医那里看,或是先回家,明日再来也是一样的。” 都等了这么久,让他们回家是不可能的,倒是去别的太医那里…… 排在这一队列的大多是冲着周满来的,谁也不乐意挪窝。 其中还有不少男子,专为求子而来,不过他们都带上了自己的媳妇,打算两个一起看,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媳妇的问题。 见他们不乐意走,石修面上不显,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 等周满她们终于从里面出来时,周满和刘三娘还好,但其他四个小姑娘却是脸色发白,脚下都有些虚浮。 不过再脚软她们还是端出了最后一盆血水。 守在外面的汉子见她们有端出一盆血水,不由得脸色更白,看向周满的目光都充满了祈求。 满宝和他道:“我处理了一下,一会儿我给她开药,你们就在太医署里先熬一副药给她吃下再走。” 满宝转身回桌前开药,汉子紧紧跟随,紧张的问道:“太医,那我媳妇能好吗?” 满宝道:“你们要是回去,开一般的药方是好不了的,最多只能保命。” 她道:“我会给你开两张药方,一张是现在吃,六十八文一副,吃上半个月到二十天,在血彻底止住后吃另一张,四十九文一副,大概要吃三个月,但也只是保住性命而已,以后怕是不能干什么活儿了。” 一旁的太医见她说得这么详细,不由扭头看向她。 满宝继续道:“这是你们立即回乡的治法,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留在京城,到时候我配以针灸给她用药,根据她的情况给她换药方,我不知道会用到什么药方,所以不能给你估算,但我会尽量不用贵重的药材。” “这样的治法大概一个月左右她就能保住性命,你们要是肯治三个月左右,以后她就是不能干重活,但一般的家务活和农活是没问题的。” 满宝并没有立即让他做决定,她写好了脉案和药方后将药方递给他,道:“你先进太医署里抓药熬药吧,里面有药罐,还有我太医署的学生,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做的。你可以想一想,一会儿喝了药再来找我,你要是决定回乡我就给你药方。” 汉子伸手接过药方,嘴唇抖了抖,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转身先去帐子里看妻子,然后才进太医署里抓药熬药。 跟着他一起来的本家兄弟们跟他凑在一起商量,“大哥,治病的钱咱就不说了,这是必须要花的,可要是留在京城,吃住咋办,这个花销可不少。” “是呢,也不知道在京城赁个房子住要多少钱。还有吃饭,这可都要钱。” 汉子听明白他们的意思,这是让他拿了药方回家治,能保住命就行。 他来之前也想过了,不求别的,就求保住命就行,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娘,他也不能没有媳妇。 可现在既然有好起来的可能,就跟几个月前一样好的可能…… 汉子蹲在药炉子前面抱着脑袋没说话。 满宝已经继续看起病来,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汉子手里拽着一个妇人,俩人是一起坐在满宝前面的。 对着她,他颇有些不安,但还是诺诺的道:“周小神医,您,您给看看我能不能生孩子。” 满宝看着眼前这一对恨不得把脑袋埋到胸口的夫妻,笑道:“我看看你们的舌苔。” 俩人总算抬起头来,满宝便仔细的看了一下他们的脸色,示意石修和刘三娘也注意看,然后给俩人摸了摸脉,问了一些问题。 俩人太过紧张,磕磕绊绊的回答,声音还特别小,别说站在满宝身后的周立如等人,就是和她坐在一起的石修和刘三娘都差点儿听不到。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014章 决定 因为他们实在太窘迫,满宝就没有让石修和刘三娘再问他们问题,不过还是让俩人摸了摸他们的脉,然后她在一旁写脉案,等他们看完了便和这对夫妻中的妻子道:“你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要想要孩子,最好也吃药调理一下,我给你开一个月的药,吃完药以后多注意身体,平时吃些荤腥或者鸡蛋,慢慢将身体调理起来。” 又对丈夫道:“你有一些问题,我会给你开药,先吃半月看看情况,半个月以后……” 她皱眉想了想,“半个月后的旬休你去济世堂里走一趟,最好上午去,我会去看一下,到时候给你换新的药方。” 男子激动起来,“也就是说我的病能治?” 满宝想了想道:“能治是能治的,但孩子这种事也看缘分,所以你们夫妻俩都要吃药,将身体调理好了,缘分到了孩子自然就来了。” 隔壁坐着的太医忍不住暗暗点头,周太医现在也很会说话了呀,缘分这种东西自然是很看缘分的。 满宝给他们俩人开了药方,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女子要尽量不碰冷水,男子不能吃什么什么东西。 俩人都很认真的记下,然后拿了药方千恩万谢的走了。 他们一直看到午正时候,太医署的厨子准备好了午食,他们便挂牌休息去了。 排队等着的人也纷纷掏出自己的干粮啃,有的家庭比较富裕的,直接让请人去附近的摊子上买些吃的东西来,更富裕的,都不用自己来排队,而是让下人来排,他们则在附近的茶馆坐着等候。 其实还可以出钱买位置的,但一来维持秩序的差役不允许,二来,民间很少能碰到太医义诊,便是有人缺钱也不会卖位置。 太医们说是会坐诊四天,可谁知道后面是太医们看,还是直接让学生看呢? 所以谁也不乐意将第一天的位置让出去。 能看到就已经是赚到了。 太医们领着学生们回太医署里用饭,学生们早跑到食堂里和其他同学混在了一起,郑辜他们这十二个则随侍在一旁,静静的听先生们说话。 刘太医问满宝,“听说你上午收治了一个病重之人?” 满宝点头,打开自己的食盒,肉片特别特别的少,咸菜和白菜占了大部分,她习以为常,太医署里的餐饭一直很一般,好在还是热的。 满宝拿起一个馒头,简单的将病人的脉象说了一下。 一旁的方太医道:“这样的病症至少得吃三个月的药,一般家庭怕是支撑不住。” “不止,三个月也就保命而已,要想好转至少要吃半年的药,”另一个太医道:“不然这一辈子就只能在床上躺着了。” 满宝心里知道,就跟她娘以前一样,连走路可能都要扶着墙才走得稳当。 满宝吃了一口馒头后道:“她是新症,不是沉疴,配以针灸,三个月就差不多了。” “可周太医的针灸之术不是谁都有的,离开京城,怕是没人能用针灸治他。”至于住在京城周满会不会治,他没有表示疑问。 全太医院都知道,周满虽不好欺负,但却很有医者仁心,遇到这样的病人,她肯定会给予方便的。 满宝也点头,然后看向那边热热闹闹的学生,叹息道:“所以得赶紧把他们教出来,到时候送到各地医署去,这样的病症也就不用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来找一个人了。” 众太医:……所以你就要把看家的本事教给这么多人吗? 有太医心中一动,斟酌的道:“不知可否请教一下周太医所用的针法?” 满宝点头道:“没问题呀,回头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太医们就高兴起来,既然她这么大方,其他人也不吝啬,干脆道:“用完午食我们不如出去走一走,也看看周太医的那个病人,于补气血上,我有些心得,说不得我手上的方子更适合她。” 满宝求之不得,立即应下,还加快了吃饭的节奏。 帐子里的病人才吃了药躺下帘子就被撩开,然后留个身着官服的太医就呼啦啦的进来。 满宝走在了最前面,和局促站着的汉子点了点头,“我带其他太医来看看。” 然后扭头对同僚们道:“她还有些受寒,好在不重,我给她开了药驱寒,但要注意不能吹风,不然要出事的。” 太医们表示理解,现在正是她最需要的时候,此时出门很容易邪风入体,一旦感染风寒,那就是有去无回的节奏,说起来也是她的运气好,被人一路抬着进京竟然没得风寒,也是神奇。 五位太医一一上前摸了摸脉,低声讨论了一下后开出两个药方来给周满,“这一张药方他们可能用不着,但这一张不错,周太医看一看。” 满宝便和他们辨了一下,发现还真是,他们有四味药组得比她好多了。 于是满宝在心里演算了一下,立即决定换药方。 他们全都看过,满宝便将他们送出帐子,这才带着石修和刘三娘回身问妇人的丈夫,“你们决定好了吗?” 汉子本来已经决定回家治了,因为这一次出门凑的钱实在不多,要是留在京城,可能连半个月的药都买不了,但如果回乡,拿着药方回去,到时候再和亲戚们借一些,应该可以喝够四个月的药。 可他看到周满竟然领着这么多太医来看他妻子,心底的那点儿不甘又冒了出来,他扭头看了眼躺在床上没什么声息的妻子,最后咬咬牙道:“周太医,我们留下。” 他弟弟们吃了一惊,“大哥?” 他道:“总不能让你们嫂子一辈子都躺在床上吧,你们先回去,我和你们嫂子留下,等三个月后你们再来接我们。” 满宝:“……到时候找个商队搭上就好,你再帮人干点儿活,到凤州花不了多少钱的,至少比你兄弟来京城接上你们再回去要省钱。” 她见妇人躺在床上静静的落泪,就和他们道:“凡事往好处想,你们把人治好,以后她总能干活儿操持家务,不然只治到躺在床上,你们还得养她一辈子,难道她好起来赚到的钱还不比这三个月的花销多吗?” 本来有些意见的弟弟们闻言沉思了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15章 帮助 满宝点到即止,转身道:“既然你决定了就随我来拿药方吧。” 满宝给他开药,道:“她得扎针,先连着扎五天,这四天每日午后,太阳最大的时候,你们把人抬过来,不用排队,直接进帐子,我会抽空给他们扎针。” “不过你们得找个住的地方,必须保暖,她不能吹风,也不能受寒,像之前你想的那样住在城隍庙里或是直接住在客栈的柴房里肯定不行。”满宝道:“找个住的地方吧。” 汉子便一脸为难起来,但迟疑过后要是咬牙点头了。 满宝就笑了笑,扯出另一张纸来道:“这张药方是我们太医院的诸位太医一起辨症出来的,比我之前开的还要好,你们要是谨遵医嘱,保养得好,可能用不到三个月就治好了。” 她将手上才写好的纸递给他,道:“这是我家饭馆的地址,我知道你们初来京城不熟,你们循着去饭馆里找我五哥,让他帮忙给你们找个地方,三个月呢,最好是租个房间,我知道你们吃药吃饭都要花钱,我会拜托我五哥给你们找点儿活干,不一定有,你们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还没想过要在京城找活儿干的几人瞬间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愣愣的道:“我,我们还能在京城干活儿?” 满宝道:“为什么不能?” 扛包之类的活儿,刚到京城的时候她四哥五哥他们也都做过的,加上现在周四郎做生意,和外城的一些商行商队来往多了,找这种扛包的活儿还是不难的。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汉子立即咧开嘴笑,“回大人,我姓罗,家里排行老大,我,我的名字不好听,您叫我罗大郎就好。” 满宝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们去吧。” 罗大郎则捏着纸没动,他涨红了脸道:“大人,我,我不认字,这地址……” 满宝便笑道:“我家的饭馆在外城荣和街上,就叫周记饭馆,要是记不住可以拿着纸问旁边店铺的人,他们会给你指路的。” 路上走的人不一定柿子,但店铺里的掌柜是一定识字的,问他们总没错。 罗大郎听闻,立即应下,小心的折了纸后塞进怀里先去抓药。 满宝给他们配了三服药,他付钱取了药后就把妻子又抱到了木板上,然后和弟弟们抬起木板就往外城去。 满宝忙了一天,直到夕阳西下大家才能挂出牌子收工,学生和差役们将桌椅板凳等往太医署里搬,刘太医伸了一下腰,又伸手揉了一下,叹气道:“老了,老了,赶不上你们了。” 大家笑了笑,纷纷加入“老了,老了”行列,满宝默默的没说话。 方太医就提议道:“这会儿回去也要过饭口了,要不我们去陈记吃个羊肉汤?” “这个不错吹了一天的寒风是要吃点热乎的。” 满宝更默了,她收好了药箱,叹息一声后和众人告别,“刘太医,萧太医,我先回宫了。” 众太医就笑眯眯的和她作别,“回吧,回吧,一会儿天黑宫门要关了。” 刘太医还跟她招呼了一声,“今晚是郑太医值守,你警醒些,要是有事可能会去请你。” 因为义诊,郑太医都要独自值守夜班了,他是下午回去补眠后轮上的。 明天是萧太医值守白班,晚上则是方太医值守。 满宝轮到的是最后一天的夜班,那天只来半天。 满宝叹息着上车回宫。 等她从宫门口走回到崇文馆时天都要黑了,白善还在看书,书楼里点着灯,满宝一回到崇文馆就有内侍来禀报,“公子,周小大人回来了。” 白善从书中抬起头来,缓了一下才起身将书收了,把灯熄灭后和内侍出去。 满宝提着药箱晃悠悠的过来,白善拿着书等在那里,见状忍不住笑,“不饿?” 满宝晃悠悠的走过来,“饿过头,现在没什么感觉了,觉着这会儿宫里安静也挺不错的。” 白善拉了一下她的手,捏了捏,“冻成这样还有心赏景?” 白善接过她手里的药箱,拉了她走,“走吧,我让人去厨房拿了点儿东西给你炖着了,你的饭菜都还在炉子上热着,先吃过东西再回屋。” 满宝就跟他去了他们的院子。 和她住的院子的安静不同这里落锁之前都是热闹的。 灯火通明,大部分房间门都开着,大家正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满宝他们进门时,正中的那个房间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正哄堂大笑起来,还有人激动的拍着床板大乐。 赵六郎仰天大笑的时候瞥见周满进来,他就哟的一声,胆大包天的吹起口哨来。 满宝一听就叹气,扭头问白善,“你吹响了吗?” 白善脸微黑,“没有。” 满宝看了屋里的赵六郎一眼,道:“不知道他吹哨的技巧和六哥的一样不。”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学会。 大家正等着周满羞恼,结果周满只往屋里看了一眼就走了,赵六郎挑眉,扭头问同伴们:“她竟然没冲进来揍我?” “你贱不贱呐,明知道她不能惹还惹她。” 满宝跟着白善进屋,一进去就闻到了一股香味,然后才看到坐在桌子前的白二郎和殷或等人。 一看到俩人进来,白二郎立即丢下手中的书“你总算是回来了,可不知道我们受了多少折磨。” “受什么折磨了?” 白二郎道:“你闻。” 满宝早闻到了,屋角放着三个炉子,每个炉子上都有一个瓮,其中一个小声的咕噜咕噜冒着,香气不断的从那里飘出来。 满宝上前蹲下,用布裹着掀开盖子,她不由惊喜,“哪里来的排骨和莲藕?” 白善笑道:“用钱和厨房买的。” 在宫里,只要有钱,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买得到的。 封宗平他们几个也放下了书,和她道:“吃过晚食,白善见你还不回来就让人去厨房里买了一瓮,厨房那边不仅把肉砍好,莲藕切好,配的料也都给放好了,加上水就能熬。因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想着给你吃顿热的,就和我们借了炉子,你的饭菜一直热着,这个炉子则一直炖着,我们在这儿闻着这味儿实在煎熬。”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16章 察言观色 一桌子人围在一起吃东西,满宝便问封宗平几人,“你们怎么不去书楼看书?” 觉得这儿的味道太好闻,可以去书楼嘛,白善不就去了? 白二郎接口道:“太冷了,而且你当他真是认真读书去的?他是去前面等你呢。” 白善道:“吃都堵不住你的嘴,你这是夜宵了吧?少吃些。” 满宝立即点头,“吃多了肥胖,你想想恭王。” 白二郎就觉得才盛的莲藕排骨汤不是那么的香了。 白善扭头问她,“你今日义诊怎么样?” “还行,来的人挺多的,就是有好几个重症,所以诊断得慢了一些。”知道是太医院的太医们带着学生义诊,大家自动忽视后面的“学生”二字,便是富贵人家,平时请不到太医的,家中有病人的也会来看一看,所以人就特别多。 重症的病人也特别多,不说满宝今天就看了两个用木板抬来的,其他太医也看了好几个重症病人,尤其是萧太医和刘太医,俩人今天接的重症病人一起就是五个。 毕竟一个是前院正,一个是现代理院正,医术是太医院里公认的最好。 说起病人满宝就想起罗大郎,她简单的提了一下罗大郎夫妻的情况,然后道:“我托五哥给他们找找活儿干,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应该可以吧,”白善道:“现在五哥在那一块也挺熟的了。” 周五郎还没给他们找活儿,倒是给他们找了一个住处。 外城有很多院子是专门做租赁的,以罗大郎他们的情况,找个院子租下两间房要比住客栈要便宜许多。 所以周五郎看到满宝的纸条后,他便带着他们走街串巷,最后选定了一个院子。 但罗大郎他们没有定两个房间,而是看到隔壁一间房里住了有十个人后便也只定了一间房。 出门在外,钱能省就省。 第二天中午,他熬了药给妻子喂下后就和兄弟们又一起把人抬到了太医署去。 满宝趁着吃饭的功夫给她扎针,今天她又收治了一个重症病人,也是病得起不来身,只能抬着来的人。 所以帐子里新添了一张木板床,因为户部小气,所以连个帘子都没有,好在都是妇人,倒不用特别拘谨。 躺在另一边床上的妇人有些嫌弃她身上的被子,还小声嘀咕了一句,“不会有虱子吧?” 从对方身上盖的被子便可以看得出家境,罗大娘子微微不好意思的转过头去,拉了拉身上的被子不让落到她那边太多。 罗大娘子都听到了,正在低声教着刘三娘怎么扎针的满宝当然也听到了,她抬头看了一眼对方,然后道:“这个天是不会有虱子的,放心。” 妇人闻言略微有些尴尬,她年纪比较大,家中孙女都比周满大了,所以被她回了一句,她有些羞恼和不满,但因为她是太医,她不敢说什么,只是暗暗看了罗大娘子一眼。 满宝叮嘱完了刘三娘,便上前站在俩人之间,不巧正好挡住了她的视线,她对刘三娘略微点头道:“来吧,你来试试看。” “是。”刘三娘上前解开罗大娘子的衣裳,捏着针按照师父教的针法行针,满宝在一旁不时的指点一下,“行针的效果和行针的顺畅也很有关系,并不是扎对了穴位,捻针正确就可以了,气在穴中,你若行政顺畅,那气流转起来也顺畅,所以一定要流畅,不可凝滞……” 这都是一开始就学过的,满宝此时不过是再强调一句。 师徒二人一个教一个学,时间倒是过得很快,等罗大娘子行针结束,俩人就帮她把衣服穿好,然后将罗大郎叫进来,“可以了,把人带回去吧,注意保暖,按时吃药,在吃的什么不要太简省,可以买些肉回来熬了肉粥给她吃,不然吃鸡蛋也可以。” 她道:“吃药重要,但吃食也很重要,食材用得了,不仅可以强身治病,还不会有毒性,所以你得让她吃好。” 罗大郎认真的听着,然后连连点头,他谢过周满后便将人抬了出去。 满宝送走他们,转过身带着刘三娘去看新收治进来的病人,她是中风偏瘫,但只是左半边身子没多少知觉了,说话还是没多少影响的。 满宝觉得这个病例好,而且男女都通用,于是扭头对刘三娘道:“去把石修叫进来一起学,还有周立如他们,让他们进来学习。” 刘三娘应下,于是出去,不一会儿就呼啦啦进来一群人。 老妇人:…… 刚才在外面石修已经摸过她的脉,所以这会儿满宝并没有让他继续切脉,而是拿起她的左手,松开,道:“看到了吗,左手无力,一松开就落在了床板上,判断它是否可以恢复的还有一个更准确的方法……” 老妇人张了张嘴巴,脸皮涨得通红,满宝就是大夫,察言观色是第一,见状立即停下教学,温声安抚她道:“老太太别急,他们就是来看看您……” 老妇人忍不住怒道:“那刚才给那产妇治病的时候怎么不进来看?” 满宝笑道:“那是扎针了,这里面有男学生,病人不愿意,我们也不会强求,老太太现在还只是问诊,一会儿扎针的时候男学生也是要出去的。” 她道:“您放心,他们不会唐突了您的。” 一个学生忍不住嘀咕,“这场义诊本就是为了给我等学习才办的,看都不给看,学习什么?” 老妇人听闻,气得鼻子冒火,张嘴就要骂,满宝已经连忙致歉道:“学生不懂事,是我等先生之过,我们回去就罚他,老太太别生气。” 但老妇人还是噼里啪啦的骂了出来。 满宝就叹息一声,不再劝解,任由她骂,等她骂完了才又道了一个歉,然后领着学生们呼啦啦的出来,让病人家属进去陪同。 她将这些学生领进太医署,直接站在边上说话,“石修,你来说一说。” 石修:“……我,我们不应该口出不逊,惹怒病人。” “这话是没错,不过我问的是病人的病情,刚才她骂人的时候你们没看她的脸色吗?她的左手指还抖动了一下。” 众学生:……所以老师是让他们在骂声中看病吗? 满宝微微皱眉,看向刘三娘,“你来说。”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2017章 拒绝 刘三娘跟着满宝的时间长,习惯了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时候也有点儿愣,然后想了想后道:“她脸色红胀,似乎是极生气,骂人反而更好,这样将怒气发散出来,总比郁结于胸要好。” 不然怒气积累多了,只怕另半边身子也要瘫了。 满宝微微点头,开始教他们何为察言观色,还有五脏调理之法。 等里面的病人脾气发得差不多了,满宝这才带着石修和刘三娘进去,将其他人留在了外面。 病人家属一脸抱歉的样子,满宝只对他们点点头便继续给老妇人诊断起来,等考校完石修和刘三娘,满宝这才定下针法,然后让石修出去,亲自指点刘三娘扎针。 老妇人见是刘三娘扎针,有些不情愿,“周太医不亲自扎吗?” 满宝笑着安抚她道:“都是一样的,我就在边上看着,您放心,她扎的和我扎的一样的。” “那怎么一样,您是老师,她是学生,您是太医,她不过是个医助而已。” 满宝道:“只有她没动过的针法我才会亲自动手,您现在要用的这套针法她以前用过的。” 妇人便道:“可学生和先生到底还是有些差别的。” 满宝便皱了皱眉,顿了一下还是伸手从刘三娘手里接过针,“我给您试试看。” 满宝一边扎针一边给刘三娘讲解,等扎完针,满宝便给她开了一张药方让她家里去抓药。 老妇人见满宝转身出去开方许久都不再回来,不由用右手拍了拍床叫人,在外伺候的丫头立即进来,躬身道:“老太太,您有什么吩咐?” “周太医呢?” “周太医在看病呢。”话音才落,老妇人的儿子也进来了,一边让人将人抬出去一边高兴的道:“娘,药已经抓好了,周太医说只要好好吃药就有好转的可能。” “你没请周太医以后去家里扎针吗?” 她儿子一愣,然后有些尴尬的道:“娘,她是太医,又住在宫里,不好请的。” “那你请过了吗?”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没请过,老妇人有些生气,“你都没请过怎么知道请不到?今天来扎针的那个妇人你没看到吗?她昨天已经来过了,周太医都愿意再替她扎针,你怎么会请不到她?多给些钱就是了。” 她儿子:…… 他不是没请过人,他娘瘫痪以后他先请的济世堂的丁大夫,知道济世堂在太医院里有一个半太医。 一个是郑太医,周满也算出身济世堂,所以她就是不姓郑,那也是半个济世堂的人。 可是他请过,不仅周满,郑太医也没请来,后来他还给周宅递过帖子和送过礼物。 不过礼物被礼貌的退了回来,周满的五哥亲自来说周太医忙,没空出外诊…… 既然当时请不来,他觉得这会儿也很难请到,在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有富贵人家来问诊,但从没听说过谁能请得到周太医出外诊,也就只有几个病状比较特殊的,她跟人约定了时间在济世堂问诊。 他想起了什么,眼睛顿时一亮,道:“对啊娘,我可以去问一下,或许周太医愿意,到时候我们也去济世堂里问诊就是。” 说罢转身出去找周满。 满宝已经接诊了新的病人,正在指点石修和刘三娘问诊,老妇人的儿子过来询问,满宝便想了想后道:“其实她的病还是要放宽心,再慢慢吃药疏通,扎针也的确有助益,只是我忙,怕是不能按时给她扎针。” 满宝指了一旁的刘三娘道:“你或许问一下刘医助,她可能有空。” 刘三娘:…… 他也知道太医难请,而且周满每旬只有两天可以出宫,外诊的机会很难轮得到他,所以她一拒绝,他就不再问,顺势看向一旁的刘三娘,点头哈腰的笑起来。 刘三娘:…… 刚才帐子里他娘可是很嫌弃她来着。 她不由看向师父,想知道她是真心,还是假意。 满宝对上她的目光便淡淡的道:“老太太这样的病症也不多见,你若有时间,不如去看看。” 刘三娘便听明白了,于是扭头和男子道:“我每旬也只有两日空闲……” 两人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上门问诊的时间,男子就屁颠屁颠的回去告诉他娘了。 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怎么请的是刘医助?她不过是周太医的徒弟。” 她儿子便道:“虽是徒弟,但也是医助,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大唐绿帽王
阴影帝国
老师,喘给我听
修仙有劫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赘婿
御用兵王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