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271章

第271章

我这个皇后轻松多少,陛下舍得让明达如此操劳吗?” 皇帝就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944章 寻找 皇后见皇帝拢紧眉头,便看向屏风那边,皇帝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他眼神比不上年轻时候的了,却依然可以看见他们凑在一起逗弄鹰奴而投映在屏风上的影子。 皇后道:“前两日她又请了太医开药。” 皇帝便皱眉,“怎么没人与我禀报?是气疾又犯了?” “不是气疾,大约是夜里出汗给吸了,有些风热,所以叫了周满开药,”皇后道:“今年并不是很热,宫里这么多孩子都没生病,就是鹰奴看着都比她健壮,我实在不放心她嫁入大家之中。” 她道:“这孩子本就心细多思,再去那样的人家,耗神太过……” 皇帝的心一下就凉了,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做的努力都是白用功了。 他责怪的看了一眼皇后,“梓童怎么不早说?”还害他在卢辉等几人前丢了面子。 皇后就反握住他的手歉然道:“是我的错,也是我没有想到陛下这么急,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 皇帝便看着皇后眉间的疲态叹气,本来就不多的气瞬间全消了,“母后病重,你既要侍疾,还要处理宫务,是很忙……” “可是明达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本来我觉着就是……等上两三年也没什么的,不是你说的,女孩儿晚些成亲更好吗?” 皇后点头。 “可母后说的也对,好男儿就这么多,明达可以等两三年,他们却不会等,所以我想着还是挑好的先定下,晚上两三年再出嫁就是。” 皇后想了想,干脆拉起皇帝去内室说话。 皇后道:“你这几天动静不小,我忙,没发觉,倒是明达先看出来了。” 皇帝便自豪的道:“她素来心细又聪慧。” 皇后道:“她身边的人打趣她想要个什么样的驸马。” 皇帝便好奇的问,“她是怎么说的?” 皇后便无限叹息道:“她说,她是公主,自然是听父皇的,得看父皇是要合谋,笼络还是为她将来剩下的不多的日子。” 皇帝一震,有些伤心道:“明达怎会如此想?” 皇后见他眼睛都红了,整个人就跟受委屈的孩子一样,又好气又好笑,“你伤什么心?明达并没有怨恨你的意思,她心里清楚得很,她是公主,享了你和大晋给她的荣华富贵和安稳,就应该为皇室,为大晋做些贡献。那孩子心里通透着呢,她能拿出来的也就一姻缘而已。” 皇帝立即道:“朕不用她去合谋,也不用她去笼络!” 皇帝顿了顿后道:“等吃了饭朕让萧院正来给她请平安脉,什么剩下的不多的日子,那都是以前她生病时太医们乱说的,岂能当真?” 皇后便叹气,“你我都知道那不是假的,她已经在鬼门关里走了两次了,将来……” “将来必会健健康康,”皇帝拒绝接受明达寿命短暂的假设,他道:“周满不是隔三差五的去给她请脉吗?让她把针扎上,殷礼那儿子,从小在鬼门关里走了几次了,都还说他活不过这两年呢,结果他现在不也好好的活着?” 皇后便垂下眼眸道:“但周满也不能时时跟着她。” “怎么不能?”皇帝直接道:“以后朕把周满赏给她。” 皇后:…… 她忍了忍,没忍住,直接捏着拳头给了皇帝肩膀一下,抬杠一样的皇帝这才冷静了一些。 皇后恼道:“我与你说正事呢,周满又不是宫女一类的,是你说赏就可以赏的。” 皇帝忍不住嘀咕道:“王府都还有长史呢,朕给明达赐一个长史有何不可?” 皇后幽幽的道:“长史是可以辞官的,周满若是不想当官了辞官怎么办?” 皇帝就笑道:“她不会不当官的,她要是不当,多给她赐一些田就是了。” 皇后:…… 皇后竟一时没想出反对的话来。 不过话题进行到这里也算有了明显的成果,皇帝内心深处已经打消了和世家结姻的打算,开始在京城扒拉起家世简单,又浑厚,且兼具文采武功,人品相貌还要不差的青少年来。 他翻找了一下记忆,发现一个都没找着,目前能勉强和这些条件搭上边儿的一个还是叫白善,偏还定亲了。 不过,就算是没定亲,皇帝也看不上他。 虽然家世勉强还可以,文采武功也有,人品相貌也不错,但他家里寡母和寡祖母当家,明达若是嫁过去,怕是不好独居一府。 那不还是跟嫁进那些大家一样吗? 不妥不妥。 而且女人事儿都多,三个女人事儿就更多了。 皇帝觉得他明天还得让殷礼去查一下国子监里未婚的男青年们的情况。 也只能在国子监里找了,毕竟全国上下大部分杰出的弟子都会奔着国子监来。 也就那些世家大族会将一些杰出弟子留着自己教导。 不过他也已经把他们都排除了,所以不焦心。 不焦心是不可能的,太后病体更重了些,萧院正一连两天都没有笑脸了,皇帝也是。 殷礼速度挺快的,因为他就没费怎么费力气,直接找的孔祭酒,请他将国子监里现在十四岁往上,二十岁以下的未婚男青年列一个单子给他。 孔祭酒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和拉媒扯上关系,不过还是让博士们将各自班里的未婚学生报了上来。 殷礼上午问的,下午就拿到了,然后就开始拿着名单去国子监里坐镇,先找出他们年中的考试成绩单,只要在十二名以外的直接排除。 一个班就二十个学生左右,都排出十二名以外,那还有考虑的需要吗? 殷礼直接刷刷的在名单上划红杠,这一下就把名单上的大部分人都刷下去了。 然后看家世,籍贯太远,家世特别不好的划掉。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着剩下的名单上国子监,开始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走过去,点了名让人站起来给他看,长得不好看的直接划掉,剩下的看脸的时候随口问几句,比如定亲了没有,家里有几口人…… 人口太多的划掉,定亲了的更不用说,也直接划掉。 殷礼只费半天功夫就走完了,下午就把剩下的名单整理了一下上交给皇帝,留下国子监里一群懵逼的少年和青年们。 ※※※※※※※※※※※※※※※※※※※※ 作家的话 很晚了,大家睡觉去吧,我要更修仙的去了,满宝明天见 ☆.第1945章 名单 皇帝翻了一下名单,心情很不好,“就这几个人?好多名字朕都没听说过。” 皇帝翻到最后看到一个勉强熟悉的名字,“季浩?这不是季相的孙子吗?” “是,”殷礼道:“臣本将他排除了的,但后来想想,国子监里剩余的人不多,他,家世还是可以的。” 皇帝迟疑了一下,虽然很不满意季浩,但还是留着他了,然后看了一下他在国子监里的排名,有些嫌弃,“排名这么靠后?” 殷礼道:“他是恩荫进去的。” 皇帝更嫌弃了,加上他曾经有与人争锋从马上摔下来的前科,皇帝便思索着在他的名字后划了半个圆,这就不是很满意的意思。 但殷礼垂下眼眸一看,见皇帝统共就划了三个半圆,其他的全划去了,显然都不满意。 季浩能留下还是因为他的家世,而不是他本身。 皇帝叹气,“我记得以前国子监里有个叫易子阳的,他也定亲了?” “易子阳是易达之孙,被选入了崇文馆,不过臣隐约听人说起过,他已经定亲,而且他的岁数……” 和明达公主差的也有点儿大。 “倒是封尚书的孙子还未定亲。” 皇帝直接否定了,“他不行,都及冠了也没定亲,朕听封卿说他心性没定。” 给长豫选驸马的时候皇帝都没看上他,更不用说现在了。 不过,“将崇文馆和弘文馆里的未婚适龄学子也列入吧,特别是弘文馆里的生徒,你仔细的查一查。” 殷礼:…… 弘文馆里多是皇族子弟,只有少数几个是高官子弟,年纪多半都及冠了,这个年纪还没成亲和定亲的人很少。 恭王在就藩前就一直在弘文馆里任职,算是弘文馆的实际掌权人,也是因为这个国子监的学生对恭王的感官很不错。 让弘文馆的崇文馆的学生入选…… 这些念头也只在殷礼心内绕了一圈,然后应下去调查。 做决策是陛下的事儿,他只管查清楚就好。 可惜,这一次上天依旧没站在恭王那边,因为现在弘文馆里除了皇亲外,剩下的四个生徒全都成亲或者定亲了。 崇文馆里剩下的也没几个,殷礼将已经定亲的白善划去……将他儿子也划去,最后记在名单上的只有白诚、刘焕和鲁越三个。 封宗平因为一开始就被否定了,所以殷礼没记上。 于是,到傍晚,太子就在皇帝给他的名单上看到了白诚的名字。 他:…… 皇帝犹自不觉,还在念叨:“朕记得鲁越是你选的伴读,你对他印象如何?” “他不合适,”太子道:“他虽未定亲,但家里侍妾都有两个了。” 皇帝不在意的道:“让他遣了就是。” 太子一听也是,于是开始设想起来,半响后还是摇头,“还是算了。” 皇帝就看向他,“为何?” 太子道:“鲁越读书不行,远比不上明达。” 皇帝就撇撇嘴道:“你妹妹爱书,要不是体弱,怕是连你三弟都比不上她,找个差一点儿的也没什么。” 能进崇文馆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这话皇帝虽然没说出口,但太子就是看出来了。 可别人不知道,将鲁越亲自挑选进来的他还能不知道吗? 鲁越读书是真的不行,他之所以挑他进来是因为他是他的拥护,之前他缺钱,鲁越可是支援了他好多钱,他大哥领着兵,也是他的心腹。 哦,对了,他大哥就是他当初想要造反的主力之一。 虽然把自家亲妹妹嫁给心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鲁越还真配不上明达。 太子嫌弃的撇了撇嘴,指了刘焕和白诚道:“父皇不考虑考虑他们吗?” 皇帝皱眉,“刘家人太多了,刘老夫人又太过精明强势。” 话是这样说,但他还是在刘焕的名字后画了半个圆,至于鲁越,放弃了。 父子俩都没再鲁越发表看法,而是把目光放在白诚上。 太子眼皮就忍不住跳,周满常说的那句话,左眼跳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来着? 皇帝对白二郎也有些印象,不仅是当年在道观里歇脚相识,还是后来在宫里见面,他想了想问道:“朕记得他,常跟在白善和周满的身边,他也是出自陇州白氏吧?” “是,和白善是堂兄弟,不过他家那一支在他曾祖那一辈就分出来了,现在他父亲是族长,家里只有一个嫡出的兄长,父母俱全,连祖母都还在,听说性格都很温和。” 皇帝本来没怎么把白诚放在心上,听见太子说得这么详细,不由抬头看他,问道:“你满意他?” 太子沉默起来,要说满意是不可能的,但听太子妃的口风,似乎明达也喜欢这小子,而他上次送他们去雍州白云观,看俩人相处得还可以。 所以太子虽然心里不满意,却还是愿意在皇帝面前提一提他。但要他说他的好话却也有点儿难,所以他勉强道:“矮个子里拔高个吧,儿臣觉得他读书还可以,家里也简单,家世一般吧。” 皇帝嫌弃道:“这哪儿是一般,比大家大族差远了。” 太子已经从他娘那里知道了他们现在选婿的标准,道:“大家大族一般都复杂,父皇和母后不就想让明达不要过于操劳吗,那就只能选个家世简单的。” 皇帝沉思起来,便也在白二郎的名字后打了半个圈,反正都不是很满意,那就都看看吧。 太子也是这么想的,并不是就认定了白诚。 父子俩都觉得明达该配个天下第一,现在的谁都配不上他们的闺女(妹妹)。 满宝知道白诚在名单时已经是两天后了,还是长豫悄悄告诉她的,“我去给父皇送汤的的时候偶尔看到的,怎么,你家三师弟还有做驸马的意思?” 满宝惊喜不已,问道:“名单上的人多吗?” 长豫想了想,“看着似乎有十几二十个吧,我问了父皇,父皇好似说还得再看看。” 他们现在知道的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还得再查一查,甄选甄选,然后再招到眼前看一看,考校考校,挑选剩下的才是招家长来见面,最后才会定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946章 召见 满宝拎着药箱回到崇文馆时,白善他们正坐在观景楼上喝茶观景,看到周满就冲她招手。 满宝上楼,问道:“怎么不去吃饭?” “厨房出了点儿小事,晚食要推后半个时辰才行。”白善指了身边的座位让她坐下,问道:“今日忙吗?” “还好,没什么事儿,就是萧院正的脸一直沉着,我们在太医院里办公的时候气都不敢大声喘,”满宝坐在白善身边,看到桌上的摆着一叠稿纸,便问道:“这是什么?” 白善笑道:“二郎计划赚钱的东西。” 满宝便忍不住翻开看,是他计划在种一些瓜果蔬菜赚钱。 她很稀奇,“你哪来的地?” “我打算和先生租他新分到的职田。” “你怎么想种地赚钱了?” 白二郎道:“不是你们说陛下缺钱吗?” 不说白善,一旁的殷或都忍不住乐,总算开口道:“我想陛下缺的不是钱,而是赚钱的法子吧。” 刘焕这两天一直看他埋头苦写,好奇道:“你怎么突然想起上进了?我们不是说好再读两年书就出去游学的吗?” 白二郎着讨好皇帝的模样就像是要立刻当官一样。 满宝便看了看刘焕,又看看白二郎,道:“我有内部消息了,你们俩都在名单上。” “什么名单上?” 满宝晃着脑袋道:“选驸马的名单上。” 白二郎是惊喜的瞪大了眼睛,刘焕是惊悚的瞪大了眼睛,俩人齐声问道:“为什么?” 满宝看了眼刘焕后对白二郎道:“我听长豫说,陛下想要从国子监和崇文馆里选驸马。” 然后才扭头和刘焕说,“你应该是靠家世选上的。” 刘焕立即道:“我不信,我才不要做驸马。” 满宝道:“不一定是你呢,说不定你想当还不行呢。” 白二郎好奇的问他,“当驸马有什么不好的,你为什么这么怕?” “当驸马有什么好的?”刘焕道:“我既不缺荣华,也不少富贵,也没想过有什么大能耐,何况,驸马对仕途也没多大好处,我为什么要做臣夫?” 以为驸马是好做的? 公主要是不与他们家人一起住,那就是要另外住一个公主府,到时候他就里外不是人了。 在公主府是外人,在家里也成了半个外人。 刘焕道:“我家又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现在要说亲的又是嫡公主,到时候肯定要建公主府的。公主招驸马就跟招赘差不多的,我才不要做赘婿呢。” 白二郎:“……明达公主又不是无礼之人,她怎么会为难驸马?” “这不是为难,这是规矩!”刘焕道:“反正我没想做驸马。” 刘尚书却是心动了一下,他和老妻商量,“刘焕那小子没什么心眼儿,以后在官场上怕是没多少作为,娶了公主,还能保两世荣华,我看可以。” 刘老夫人却道:“要是其他公主也就算了,明达公主不合适。” “为什么?” “明达公主体弱,进门来能活几年还不一定呢,更别说生孩子了。”她道:“到时候焕儿要是没有嫡出的子嗣,谈什么两世荣华?” 刘尚书便沉默了起来。 但皇帝速度很快,没两天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将名单上还保留的十八个人一块儿叫进了宫里一起赏花。 嗯,赏的石榴花,但那石榴结的果子都有拇指那般大了。 刘尚书一边觉得皇帝找的借口不怎么样,一边和刘焕道:“进了宫你别的话不要多说,就吃东西喝茶就行,知道吗?” 显然,他最后还是被老妻说服了。 刘焕连连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同样被叫进宫里的白二郎着急忙慌的拉着白善给他选衣服,一边还和周满道:“你和我一块儿进宫吧。” 满宝拒绝,“我难得休沐呢。” “反正明天也收假了,今日就提早一天呗,”白二郎道:“你进出皇宫比较方便,随便找个借口就行。” 见满宝还是想念着她大嫂做的午食和晚食,他便道:“还说是同门师姐弟呢,我连两餐饭都比不上?” 满宝强调道:“是三餐,明早还有一餐呢。不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你叫一声师姐我来听听,说不得我就答应了。” 白善挑出一套外衣,丢在白二郎身上笑道:“再叫一声师兄。” 白二郎嘶的一声,牙酸的喊了一声,“师姐,师兄,我拜托你们了行吗?” 满宝美滋滋的点头道:“行吧,我答应你了。” 白善笑问,“我临时想了两首石榴花和石榴的诗,你要不要抄?” 白二郎犹豫起来,最后还是摇头,“算了,我倒是不介意抄你的,可万一陛下真是因为诗才选上我的,以后他再让我做,我做不出来了怎么办?而且那不是骗明达公主吗?” 白善正要欣慰的点头,白二郎便道:“不过你可以念给我听,让我参考参考,说不定我听了以后文思泉涌,一下也想出来好几首呢?” 白善和满宝:…… 白二郎打扮得光彩照人,玉树临风的出门,满宝则是一身普遍衣裳,提着药箱便跟在他身后。 到了宫门口,就看到同样被召见的其他人。 有一些人已经打听到了内幕,但大部分人是一脸懵,什么都不知道的站在宫门口这儿的。 满宝陪着站了一会儿,然后就先进宫去了,她进宫的理由是要去看一下太后。 她是太医,还真有自由出入皇宫的权力,这就跟其他三省六部的官员可以自由出入皇城里的办公地点一样。 满宝到了太医院,找上刘太医问道:“太后身体如何?今日刘医女没有进宫扎针,不然我去给太后扎一针?” 扎完了去找长豫,找过去应该正好可以看到结果。 满宝计划得很完美,结果刘太医道:“昨晚上太后病情有些反复,现在萧院正正在那边守着呢,你要是想……” “我不想。”满宝立即道:“算了,我去看一下长豫公主和明达公主好了。” 这会儿去找太后,有很大可能会被萧院正骂,最近萧院正的心情很不好。 刘太医看着她跑了,便笑着摇了摇头,可真是孩子,都休沐了还主动跑宫里找活儿干。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1947章 考校 长豫没有多犹豫就要带着满宝去看热闹,于是明达丢下手中的书也要去。 三人一边往那边走一边说话,“你不是说不去吗?” 明达道:“你们两个都去了,我去不去还有什么分别,反正你们最后回来都会和我说,还不如我自己去看呢。” 满宝道:“要我说你就该直接和陛下说,由自己去看,去选好啦。毕竟是你选夫。” 明达好笑,“你就不怕我选不中白诚?” 满宝就道:“虽然他是我师弟,但你也是朋友呀,这种事自然要你情我愿才好,你要是觉得那十八个人里有人比他还合适,那就选他。” “父皇才不会答应呢,最多定下几个人选,最后才让明达参考参考。” 三人说着话到达皇帝招人见面的大殿。 没错,就是大殿! 说是让人家赏花,结果花都没让人见,直接就把人拉到大殿里考校学问了。 不知情的还以为皇帝看上了他们的才华想要用他们,于是正卯足了劲儿的在作答。 白诚也在卯足了劲儿作答。 除了当年的国子监考试,这是他第一次在考试中感受到如此大的压力。 白诚比当年考学时还要谨慎,先在心里过了一遍,这才提笔写答案,字迹非常的工整,他自己都被自己惊了一下,他真的是太厉害了。 到了地方长豫反而有些束手束脚,明达便走在了最前面,带着俩人轻车熟路的悄悄溜上前。 侍卫们见怪不怪,眉眼动了一下便睁只眼闭只眼的当没看见。 内侍和宫女们更熟悉,就看着明达公主一手拽着一人悄悄的溜进门去,然后躲在了一道屏风后面。 别说堂下坐着的十八个学子,就是上面坐着的皇帝都没发现呢。 他这会儿正低着头看他们刚写出来的诗,看完一张就往左中右丢去,放在左手边的是勉强通过的,放在中间的是待考的,放在右边则是直接不用考虑了的。 还是古忠上前给他添茶,微微暗示了一下,皇帝这才抬头扫了大殿一眼,然后一眼就看到了从屏风后面探出来的三个小脑袋。 皇帝心一梗,手中拿着的纸就有点儿抖。 古忠小心翼翼的提醒,“陛下?” 皇帝便看了一眼手中的诗,直接就给丢到了右手边。 古忠扫了一眼,觉得这位国子监孟志杰的诗还是不错的,至少不比前面皇帝放在左手边的差。 不过古忠也没敢多一句话,这是选女婿,又不是选才,谁知道他哪一句话写得不如皇帝的意了呢? 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那三个小脑袋。 很少能有此机会扒在这里的长豫略微胆大了点儿,悄声和满宝明达议论,“你们觉得哪个长得好看?” 明达:“这是选婿,又不是选美,看什么好看?” “当然要看了,”满宝和长豫小声的同声道:“相貌还是很重要的。” 满宝趁机给她师弟推荐了一下,“看我师弟就还长得不错,玉树临风是不是?” 长豫早一会儿就听明白了,原来满宝想撮合明达和白诚,她觉得白诚是配不上明达的。 但明达看着似乎也有些喜欢对方,所以长豫便没说话。此时她就认真的看了看另外十七个人的长相,然后略微点头道:“只看脸的话能排到前五去。” “前三,”满宝很公正的道:“就那个和那个长得比他好看些,其他人都比不上。” “我也觉得那两个最好看,但那两个也不错。” 满宝拒绝,“没有白诚好看,不信你问明达。” 明达仔细的看了看后点头道:“满宝说的不错,那两人气质稍逊,身上有委顿之色。” 白诚悄悄的抬起头来往旁边看去,一下就对上了三人的目光,明达咻的一下缩了回去,还拉了长豫和满宝一把。 俩人也把脑袋缩回来了。 白诚看得目瞪口呆,他就说嘛,他总觉得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其中还有熟悉的声音…… 他左右看了看,见大家都埋头苦写,似乎什么都没发现,他就连忙低下头去继续思索。 思绪一被打断就很难再接上了,白诚记得抓耳挠腮,忍不住鼓了鼓脸颊。 低下头的他没看见坐在上首的皇帝正眯着眼睛看他,然后又扭头看了一眼躲在屏风后面的三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没忍住轻哼了一声。 时间还差一点儿的时候,皇帝直接看了古忠一眼。 古忠瞥了一眼还在燃烧的香,睁眼说瞎话道:“时辰已到,诸位将卷子交上来吧。” 有人坦然上交,有人有些懊悔沮丧,也有人面露喜意,白诚脸上是纠结之色,他挠了挠脑袋,还是将卷子交了上去。 皇帝就让他们坐回席子上,一边一目十行的扫过他们的卷子,一边问道:“今日朕本想宣你们进宫来赏石榴花的,结果发现石榴花已经没有,倒是已经长了石榴。” 皇帝道:“世人都认为多子多福是好事儿,你们来说说这事儿好在哪里,若是你们,你们一生想要几个儿女?” 这是皇后设定的问题,其实要他说,这种问题根本没必要问,因为谁不想要多子多福?孩子嘛,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 不知道内幕的学子还以为这是有什么暗喻,思想丰富的已经从皇帝现在的皇子之争延想到了现在各地藩镇,以为皇帝是想多设立几道节度使以分散现在节度使的权力等等…… 而知道内幕的学子就只想到了明达公主的身体。 有像刘焕一样不愿意做驸马的,自然也有像白诚一样想当驸马的,于是大家绞尽脑汁的回答,都想要给皇帝一个完美的答案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白二郎却是认真的思索起来,然后告诉皇帝,“陛下,臣认为孩子并不需要很多,三两个是最好的。” 皇帝听了一脑袋的多子多福,还有人从孝道提到了忠义,也听了半脑袋的子嗣随缘的话,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具体的数字,他就问道:“为什么是三两个,而不是五六七八个?” 长豫就想:生这么多是猪吗? 满宝则是想,生这么多孩子再好的身体也会弄坏的,比如她娘。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948章 喝酒 正想着,白诚已经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父母的也是一样,孩子多了,教育上便不免有些遗漏和缺憾,所以三两个是最好的,孩子们既可以有相互扶持的兄弟姐妹,感情不会过于淡漠,从小得到的资源也是最多的。” 资源是有限的,别说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家族也是,不论是人脉还是金钱,就这么多,孩子少,那每一个人都能分到不少,可孩子一多,分到他们身上的就少了。 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儿,他还是一国之君呢,给孩子们的封地也是都不相同,有薄有厚的。 皇帝就盯着白诚若有所思起来,正沉吟间,就见屏风那里又悄悄探出了三个小脑袋。 皇帝:…… 他按了按手,示意白诚坐下,然后问道:“可还有人有别的见解吗?” 自然没有了,关于子嗣来去不就这点儿看法吗,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皇帝便问道:“你们对君臣夫妻怎么看?” 大家心立即一紧,知道的将重点放在夫妻二字上,不知道的则将重点放在君臣二字上。 于是前者略提一提君臣,就从君臣论到夫妻;后者则是略一提夫妻便从那延伸到了君臣。 在他们看来,君臣有从属,夫妻自然也是有的。 世间伦理是臣从君,妻从夫,而公主和驸马,公主是君,驸马是臣,先君臣后夫妻,自然是公主是为上,驸马为下。 实际上也是如此,甭管出嫁的几位公主实际情况怎么样,但明面上就是公主为上,驸马为下的。 当然,没搞清楚来此缘由的学子是不会想这些,更不会暗示,他们更多的是在论君臣。 白诚却把两者分开了。 虽然他从小也从书上知道男女有别,后来也知道夫妻从属,可是吧,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很难让他有这样清晰的感受。 不说他身边一直有个强势的周满在,就是没有周满,他父母之间也很少有这种事儿发生。 他们也偶尔会拌嘴,但他父亲最多摔门而出,他娘哭着去找他祖母做主…… 好像每次还是他爹给他娘认错呢。 这么一想,哪有什么妻从夫? 分明只是男主外,女主内而已。 要是遇上满宝这样的,不一定是谁主外,谁主内呢,现在白善不就常操心满宝的吃穿住行吗? 这么一想,白诚就有些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暗暗撇了撇。 皇帝坐在上首可以看到每一人的表情,见了便点了他的名问,“白诚,你觉得不然?” 白诚突然有种被先生点名的感觉,他站起来,忍不住悄悄往屏风那里看一眼,正对上三双眼睛,他立即收了回来。 皇帝看见,不怒自威的道:“说!” 白诚抓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发现自己好似不能机智的回答,只能实话实说,“臣觉得,君臣自然有上下尊卑,但夫妻没有。” 皇帝微微挑眉,“哦?”了一声,有些好奇的问,“夫妻没有尊卑?可礼上早就说明夫尊妻卑,怎么,你觉得圣人之礼不可取吗?” 这话可就有些重了,白诚却道:“可圣人也说夫妻一体,《礼记》上不也说了结姻是结两姓之好,妻尊夫,但夫也不可辱妻。” 皇帝定定的看着白诚,问道:“你觉得夫如何才不算辱妻?” 白诚想挠脑袋,但在皇帝的注视下他不敢,于是就在袖子里拽着自己的袖子缓解紧张,“体贴爱护妻子,自然就不会辱她了吧?” 皇帝听他说得孩子气,不由笑出声来,干脆问他,“你父母吵架吗?” 白二郎点头,“偶尔吵。” 一旁的学子们眉头直跳,父母的私事怎能拿出来说呢? 皇帝继续问,“你父亲要是和你母亲吵架了他通常都做什么?” “去睡书房?”白二郎有些不太确定的道,主要他父母就是拌嘴了也不会特特告诉他啊,好几次还是白善发觉了不对问起来他才知道父母拌嘴了。 皇帝:…… 当着屏风后两个女儿的面他没好问得过细,这会儿他觉得明达她们在这里真的是很不方便啊,好多话都没法儿谈。 于是他给古忠使眼色,古忠便悄悄的退了下去,绕了一个弯到屏风后面捉住了三人,小声的在唇边嘘了一声道:“两位公主,陛下还要继续考校公子们,公主们先去后殿坐着歇息?” 一边说话一边给周满使眼色,满宝便只能拉住了明达的手。 明达不意满宝为难,便对古忠点了点头,拉着长豫和满宝去后殿等着。 三人悄悄的退下,除了个别人外,没谁察觉到她们来过。 皇帝等她们走了便又和这十八个学子说起话来,一边还让人上酒。 没错,皇帝还打算灌他们酒,仗着皇帝的身份,他一连找借口让他们喝了三大杯。 皇帝都祝他们鹏程似锦了,他们自然也要回敬皇帝,于是一来一回,六杯酒就下肚了。 受周满和白善的影响,白二郎也很不喜欢喝酒,他同样不能理解这样苦苦辣辣的酒到底有什么好喝的? 他目前只觉得果子酒好喝,花酒都很一般。 于是他每喝一杯都有些控制不住的表情,六杯酒下去,他已经整张脸红扑扑的,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了。 白善他们替他想了诸多应对之法,唯独没想到皇帝会灌酒,所以解酒药什么的一概没有。 此时喝了酒,白二郎整个人就呆呆的坐在座位上不动了。 皇帝坐在上面将每一个人的神情都看过去,都说酒品如人品,朕今天就看看他们酒品如何。 皇帝笑眯眯的继续找借口赏酒。 皇帝爱酒,自然也喜欢喝酒好的女婿了,见才还挺中意的白诚一脸呆呆的喝醉了的模样便不免有些嫌弃。 古忠看得半响无语,给皇帝添酒的时候就悄悄劝道:“陛下,萧院正说过您不宜多饮酒,旧伤会复发的。” 皇帝道:“朕这是有正事要办。” 古忠继续道:“这还是大殿,要是魏大人知道您聚众在大殿里饮酒……” 皇帝手便一僵,放下酒杯讪讪道:“这也是考校嘛,行了,也喝得差不多了。” 古忠便笑着应下,小声问道:“您要不要先更衣才去后殿?皇后娘娘似乎也来了。” 皇帝更坐不住了,皇后虽不拦着他喝酒,却不喜欢他喝太多,每次他身上有酒气她都要念叨好久的。 主要是,她闻着酒气对身体也不好,似乎还能勾起她的气疾。 这么一想,皇帝看两眼通红,脸也通红的白诚又顺眼了一些。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1949章 女魏知 皇帝考察了众人的酒品,等回后殿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大半的学子都是被人架着出去的,满宝他们在后殿都能听到一些人的喊叫声。 皇帝面不改色的进来道:“有两三个学生喝多了闹腾,朕让人送他们回去了。” 皇后便嗔怪的看了他一眼,觉得他这个皇帝也太胡闹了。 皇帝就看向周满,转移开话题问,“你怎么来了?” 满宝一边担心白诚喝酒失仪,一边回道:“我来看明达公主和长豫公主,不过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臣先行告退。” 皇帝正要转开话题呢,当然不可能放她走,于是没有领她的礼,直接一屁股坐在皇后身边问道:“明达和长豫的脉象可有异?” 满宝只能站直了回话,“明达公主和长豫公主脉象都无异样。” 对了,她还得去太医院记入脉案,差点儿把这件事给忘了。 皇帝便点点头,却还是没放她走,而是想起一件事来,“白诚是你师弟?” 满宝立即不打算走了,点头,然后抬头看了一眼皇帝,“是,他是我三师弟。” 皇帝便问道:“才他说,夫妻为一体,君臣有尊卑,夫妻没有,你是怎么认为的?” 满宝想也不想的道:“臣认为他说的对。” 皇帝就挑了挑眉问,“怎么对了?世上的礼法莫不是因尊卑而定,夫尊妻卑,不止礼法上有,《女诫》上也写着了吧?” “陛下,《女诫》是班昭为汉室后宫而作,为的是教导她们无位而有道,好使政局稳定,”满宝道:“天下女子无不羡慕追求班昭之才学人品,班昭自己也早在《女诫》中提过,‘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她顿了顿后继续道:“皇室不也一直为公主们延请名师教习吗?显然不是想让公主们出嫁后只一味听从夫君之言的,不论男女都应当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尊严,那夫妻之间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尊卑。” 皇帝张了张嘴,半响后扭头和皇后道:“朕怎么觉得看到了一个女魏知?” 满宝:…… 明达和长豫:…… 皇帝问:“你还读过《女诫》?” “当然读过了,我还抄过呢,”满宝理所当然的道:“我先生教我的。” 皇帝就问,“你又不是当时之人,你怎么知道班昭写的《女诫》是给汉室后宫看的?不是说的教导女儿用的吗?” “她没有女儿,”满宝道:“这是我先生说的。” 她道:“先生说,汉室外戚专权,当时正适逢……” “行了,行了,”皇帝不用周满来上历史课,他这会儿知道请个庄先生这样的先生教学生的坏处了,那是什么书,什么事儿都能往大的方面扯,《女诫》而已,那是教女子德容言工的东西,怎么说着说着还扯到朝政上了? 他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然而夫妻尊卑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就和君臣尊卑一样……” 满宝心中腹诽,这种尊卑不都是人定的吗? 根据百科馆后来的研究记载,再往前,人类社会还是先有的母系氏族呢,那会儿是女子为主,可她们说什么了吗? 不过,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她也只敢在心里想一想,毕竟她要是说到这个,就很有推翻君臣尊卑的大逆不道的想法。 不过她不说话,皇帝也不是傻的,看她低着头点着自己的脚尖便知道她不认同,便问道:“你不赞同,那朕问你,你不尊礼法,可想过世俗崩坏的下场?” 满宝便叹息道:“早在春秋战国时便有先贤感叹人心不古,世序崩坏了,陛下,世俗早就崩坏了,现在的规矩并不都是先人定下的规矩,一直有人往礼法里添置附和自己利益的规矩,有的人权势影响不够,便会歪曲先人之言,利用先贤之言解释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规矩。” “不止现在,将来后人也会这样做,到那时他们守的规矩必定不是我们现在要守的规矩了。” 长豫一脸懵懂,表示她说的每一个字她都懂,但合起来成了一句话她就不懂了。 明达若有所思起来,皇帝则和皇后一起震惊的看着周满,没想到她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 可主要是,他们仔细一想,发现她说的竟然是对的。 皇帝和皇后良久不语,明达则忍不住问她,“那可怎么办呢,留下话来,不许他们改规矩?” 满宝就笑道:“为什么不改?” “现在的规矩适合我们,却未必适合那时候的他们,现在陛下要是召见臣子,也要求臣等三拜九叩一路从宫门口跪到大殿来吗?”满宝道:“那每日光通传和觐见的时辰就去了多少?时势不同了,规矩自然也会不同。” 明达:“那……” 满宝似乎知道她要说什么,道:“白善说了,现在的人管着现在的事儿,将来的人管着将来的事儿,操心太多,不仅老得快,死得快,还会拉着后人一块儿陪葬。” 皇帝:…… 皇后轻咳了一声,满宝就反应过来,立即低头行礼,“臣无状,陛下恕罪。” 皇帝无言的挥了挥手,这会儿也忘了自己原来要问的话。 皇后却没忘了皇帝特特提起的白诚,知道他这时候提起恐怕是更满意他,她一时心中复杂,既觉得在她没有提醒的情况下皇帝还能更看中白诚,这显然是他的本事;又觉得白诚配明达,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甘愿。 但再不甘愿,她扭头看了眼乖巧的女儿,还是问起满宝道:“你那师弟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皇帝这才想起来,对,他是要问白诚的情况。 满宝便细细的说,“家里有祖母还有他父母,一个兄长,一个嫂子,白老爷在我们村可有名了。” 唯一的地主老爷,能不有名吗? 满宝把村里人以前拍白老爷马屁时说的好听话都原封不动的照搬了来,“白老爷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以前我们村去县城的路可难走了,是白老爷出了钱修的。” “我们那里十里八乡的路和桥大多是他出钱修的,”就是有点儿抠,每次给的钱都掐得紧紧的,需要村民们多费力。 “他家从不拖欠工钱,只要请了人,都能按劳所得,”满宝道:“白太太也好相处,温温柔柔的,经常拿点心给我们吃。”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950章 歪了 皇帝和皇后留着满宝说了近一个时辰的话,将白诚的家底儿都刨出来不说,连他小时候是闭着眼睛被家中下人抱进学堂里读书的事儿都知道了。 皇帝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和皇后道:“和我们家明达一比差远了。” 话是这么说,但周满走以后,他还是将白诚留在了名单上,和他一起被他选中的只有俩人而已,很巧,除了白诚外,这二人都是京城人氏。 一来,皇帝看出他们对做驸马有意,二来,他们家在京城,以后明达可以留在京城,他们宫里也好照应。 皇后看到他列下的名单,直接道:“陛下不如问一问明达吧。” 她道:“那孩子今天才见过人,问问她的意思。” 明达的意见皇帝自然是要问的,不仅要问,他还决定定下后让明达先和人相处相处,没问题了再下旨赐婚,当时长豫都是这么干的。 明达微微红着脸低头,片刻后抬起头眼睛湿润且明亮的看着皇帝道:“父皇,儿臣觉得白诚不错。” 皇帝一愣,没想到她这么肯定,不由问道:“为什么是白诚?” 明达自然不会告诉皇帝她之前便有些喜欢他,只道:“周满人品不错,儿臣想她的师弟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而且儿臣今天看到他们了,白诚长得最顺眼。” 这话才像女儿家会说的话,皇帝便笑道:“好,既然你看中他了,以后你就时常去崇文馆看看他,要是不满意我们再换。” 显然,他不打算立刻定下这门亲事。 明达也不惋惜,点头应了下来。 皇帝看着眼前的小女儿,忍不住叹息一声,“明达也长大了。” 明达低头抿嘴一笑,父女两个难得有些闲暇时候,正坐在一起默默地喝茶,古忠突然疾步进来,看到坐在榻上的父女俩人,他便忍不住脚步一顿。 皇帝放下茶杯,问道:“怎么了?” 古忠有些迟疑。 皇帝皱眉,起身问:“是有急报?” “不是,”古忠顿了顿后低头道:“是恭王殿下那边的人来报,三殿下的腿好像……不好了。” 皇帝瞪眼,快步上前,“你说什么?” 古忠跪地,趴在地上道:“太医院的萧院正、刘太医、郑太医和周小太医都在殿下那里了。” 明达也震惊的站了起来,因为太急,眼前还花了一下,伸手撑住桌子才站稳。 皇帝听到动静回神,立即转身回去扶住明达,安抚了一下她后对宫女们道:“扶公主下去。” “父皇……” “父皇去看看,你不要急,你母后那里先不要告诉她,免得她着急。” 说罢让人将明达送回去,然后疾步和古忠去恭王的宫殿,一路上皇帝的脸色都很沉,“什么叫不好了?他不是一直在好好养着伤,都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吗?” 古忠额头冒汗,一边疾步跟上一边禀报道:“说是骨头长歪了,是可以下地了,但走路有些跛……” 就是平常人家都接受不了好好的人跛了,更别说皇帝了。 而此时,满宝正和萧院正一起给被按住的恭王检查,俩人脸色都很难看,无视被按在床上鬼哭狼嚎的恭王,相视一眼后心都在不断的发沉,骨头就是长歪了,且已经快要长好了,俩人算了一下骨头生长所需要的时间,歪了至少有四十天左右。 而恭王腿断已经两个多月了,显然他是后面弄歪的。 那段时间一直是萧院和刘太医在负责。 萧院正有些站立不稳,满宝连忙扶住他,扶着他在脚踏上坐下。 近来他一直守着太后,本来就睡不好,这会儿脑子更是一抽一抽的疼,他扭头看了一眼正在大发脾气的恭王,磨了磨牙,不愿意坐在这里,干脆扶着周满的手起身跌跌撞撞的往外走。 刘太医和郑太医也立即跟着退了出去,殿中的内侍和宫女立即上前服侍发脾气的恭王。 到了外殿,郑太医忍不住急切的问道:“是一开始接错了?” 萧院正咬牙,艰难的道:“不是!” “不是?”郑太医忍不住叫道:“那一开始就接对了怎么会长歪的?” 这是皇室,又不是外面的贫苦人家,断了腿没有生计,接了腿以后还要干活儿什么的,有可能把接好的腿又给弄歪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一直很好的照顾恭王的,接好的腿怎么可能会歪? 刘太医也觉得不可能是接错,“当时恭王送回来,我和萧院正都检查过,当时腿的确是接好了的,我们仔细摸过,正如周满所言,似乎还有黏连,并没有完全断掉,她接的很好,没有接错。” 刘太医说到这里顿了顿,眉头紧皱,“可恭王回宫后我们也一直小心调养,他又没在腿上用过力,怎么可能会歪?” 萧院正颓然道:“我早发觉不对了,是我疏忽大意,太过相信恭王殿下了。” 满宝已经从科科那里看到了恭王现在的扫描数据,腿的确是歪了,看了一下歪的状况和骨头的磨损,显然是后面用力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恭王悄悄的用腿了。 以她对他的了解,他要是不小心用腿,一定会痛得找太医,而他一找太医,萧院正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做处理。 显然,他是故意的! 萧院正道:“上旬我给他上药时就觉得不对,摸着总有些凸起,我问他是否有用力,是否疼痛,他都说没有。” 他道:“他续骨至今也有六十二天了,可以下地走一走了,可是我在的时候,不管怎么劝他他都不愿下地,唉,我早该知道的,当时在摸到不对的时候就该强硬的给他检查一遍的。” 郑太医一脸茫然,“可,可他这是为什么呀?” 萧院正三人都不说话了,为的是什么,鬼才知道他为的是什么。 满宝道:“先不管他是为什么了,现在要紧的是怎么把他的腿接回去,不然他就整跛了。” 萧院正却突然想起了什么,咬牙切齿的道:“恭王曾经问过我,若是骨头长歪了还能不能正回去。” 刘太医等人震惊的看向萧院正,满宝小心翼翼的问,“所以您说的是……” “我说,理论上打断了再重新接上就可以。” 三人:……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951章 治不了 皇帝疾步而来,满宝他们抬头看见他,立即跪下恭迎,也就这会儿了,平时大家都是不跪的,君臣之礼,揖手亦可。 皇帝在他们眼前顿了顿,听到里面砸东西的声音便先进去了。 刘太医扶了萧院正一把,大家默默的站了起来,满宝站在萧院正的另一边,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儿。 大家共事这么久了,对彼此的医术都有了解,给断腿续骨,多半是没问题的,除非里面的骨头碎得太厉害,或许会有些影响。 可要将已经长好的骨头再打断重续……就是满宝有科科的数据辅助也很难做到。 因为已经接上的骨头怎么可能那么巧的就打断第二次,断面完全一致呢? 不一会儿,皇帝从屋里沉着脸走了出来,寒目注视着四名太医,冷淡的问道:“说吧,是怎么回事?” 萧院正跪在了地上,满宝等人连忙跟着跪下,作为院首,只能是萧院正出头,他道:“恭王殿下的腿是受外力干扰,所以长歪了。” 皇帝问:“什么叫受外力干扰?” 萧院正低下头道:“腿一开始是接好了的,前面都长得很好,现在长歪了必定是因为伤腿用过力才造成骨头错位……” “不可能!”内室的恭王隔空和萧院正喊话,“本王从没用过力,连床都没下过,明明是骨头一开始就没接好,你们太医都是吃干饭的,父皇,您替儿臣做主啊。” 四位太医一时都没说话,只低头跪在地上,皇帝看着他们的头顶,不辨喜怒的问道:“可能医治好?” 萧院正道:“臣学艺不精,请陛下降罪。” 皇帝气得将桌子上的杯盏扫落在地,盯着周满问,“周满,你呢?” 内室中的恭王显然没想到萧院正是这个回答,一时安静不已,屋里屋外此时一点儿声响也没有。 满宝学着萧院正他们一样趴在地上的,此时只看到都快碰到鼻尖的地板,仗着衣服遮住她所有的表情,她便悄悄磨了磨牙,思考了一下后道:“臣也不行。” 内室的恭王一呆。 皇帝也从

相关推荐: 她太投入(骨科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下弦美人(H)   高达之染血百合   宣言(肉)   军师威武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祸国妖姬   小怂包重生记(1v2)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