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没找来,既期待又忐忑。 期待祖父母就此真的忘了他,又忐忑时间过去越久,祖父母找到他时只会越恼怒。 他私心里已经觉得家里多半会抓他回去,所以在看到家里的管事伯伯终于出现时,他眼泪一下就泛上来了。 满宝看得一愣一愣的,有些手足无措,“你,你别哭呀。” 白二郎也连忙安慰,“还不一定就是来抓你的呢。” 白善则是看了一眼刘家护卫带来的一辆青布马车,以及青布马车后的那一车行李,忍不住笑出声来,摇了摇头后由着刘焕去抹眼泪。 他迎上去和刘家的管事见礼。 殷或也看到那一车的行李,和刘焕道:“别哭了,你祖父是着人来给你送东西的。” 刘焕“啊”了一声,眼红红的看了他一眼,这才朝门外看去。 刘管事和白善见过礼,将他们老太爷给白善的信取出来奉给他,“这是我们老太爷给白公子和周大人的信。” 白善接过,见信封上写着他和满宝的名字,笑着点头应下,让他去给刘焕请安。 刘焕看了一眼那一车的大小箱子,半信半疑的和刘管事凑到一旁说悄悄话,半天过后他又是高兴又是忧虑的捧着一封信回来,和小伙伴们道:“我祖父答应我去西域了。” 白二郎问:“但是呢?” 刘焕就垮下肩膀道:“但是祖父给我布置了好多课业。” 白二郎就好奇的问,“你课业在哪儿呢?” 刘焕就看向一旁的庄先生。 大家看过去,果然,刘管事已经又捧着一封信在弯腰和庄先生说话了。 除了一封信,刘家还给庄先生送来了厚礼,光金锭就有两个。 据说是让庄先生指点刘焕的束脩。 一旁的两个鸿胪寺行人满脸羡慕的看着庄先生。 二十两金锭呢,庄先生一年的俸禄都没这么高,当先生这么赚钱吗? 庄先生也没想到自己出个外差不仅能顺势带三个弟子游学,竟然还能赚外快。 他顿了一下后便高兴的收了金子,和刘管事表示他在给弟子们布置课业时也会给刘焕布置的,且会把他当成弟子一样教导。 刘尚书要的也只是这一句话而已。 他知道,孩子说是出去历练游学,但若是没有人盯着,游学很可能会变成游玩儿。 而同行的几人,白善三个就不说了,自己都还小,就是周满,那也是稚气未脱,玩心未泯,也就只有庄先生还可能记得他们的课业。 而庄先生为崇文馆侍讲,因为教导太子几度被皇帝点名赞赏,又教出了白善周满和白诚这三个优秀的弟子,由他带着自个孙子学习,刘尚书是放一百个心。 白善悄悄的捅了捅刘焕,低声道:“还不快给你祖父祖母写封请罪的信……” 刘焕纠结起来,“这个怎么写?” 别说白善,就是白二郎都鄙视的看了他一眼,“这个都不会写?” 三人就很有经验的教他,“你就想象一下自己要是被抓回去被按趴在地上时会怎么请罪,那就怎么写。” 刘焕:…… 殷或忍不住抿嘴一笑,扭头和长寿道:“去取纸笔来,你家的管事多半还要急着回去复命,所以赶紧写了给你祖父送回去吧。” 刘焕忍不住头疼,但这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因此他还是握着笔拧着眉头思考起来。 周立如看他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便道:“你就哭呗,然后说自己有多想和朋友一起出去游学。” “这管用?” “你祖父母要是疼你就一定管用,”她道:“每次我小姑做了啥不好的事儿,她就是这么和我爷爷奶奶哭的,然后我爷爷奶奶就心疼得不行。” 满宝:“……胡说,我哪有这么奸诈?” 白善则和刘焕道:“你就这么写。” 白二郎催促,“赶紧的吧,我们吃过饭还得赶路了,傍晚要赶到下一个驿站去休息。” 刘焕只能硬着头皮提笔往下写,憋了快半个时辰才憋出一封信来。 然后将信交给方管事,让他带回家去给祖父。 刘焕也有了自己的马车,车队又增加了四个人和两辆车,看着又长了一些。 负责护送他们的录事参军聂长存看着叹了一口气,然后去找殷家的那几个家将重新调派了一下车马的前进顺序。 因为殷或参与进来的原因,本来负责护送他们的是鸿胪寺的一个从七品漕事参军,殷礼给走了一下关系,和殷家有些关系的聂长存就负责了此事。 他是正七品。 但事实上,实际做主的是跟着殷或一起来的几个家将,他们都是殷礼的家将。 跟着他上过战场,杀过敌,甚至还带过兵的。 这些事满宝并不管,但聂参军做好调整后还是和她汇报了一声,毕竟她是主官。 满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此事。 对于不懂的事儿,她从来不乱插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115章 小破站 白善放下帘子,对打着哈欠的满宝道:“现在可以放下心来了吧,先睡一会儿,等到了地方我叫你。” 满宝便从车肚子里扯出一个软枕来,“那我眯一会儿,你记得叫我。” 白善点头,看着她抱着软枕靠在放下的木桌上睡了,马车一摇一晃的,一开始或许会难受,但速度不快时并不觉得颠簸,反而一摇一晃的更适合睡觉。 满宝就很快睡过去了。 等她被叫醒时,他们已经到驿站。 驿站是单独在一片林子里,在官道旁,附近的荒地都有车马压过的痕迹,平整出来可以停靠马车。 连马棚都是在的屋外,随便圈了一块地方,用木头围了一块地方,上面稀稀拉拉的搭着一些茅草就算是马棚了。 满宝他们之前赶往夏州时走过这条路,但因为是急行军,除了需要换马的时候都是错过驿站的,所以他们对这个驿站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这是她见过的最破烂的一个驿站了,不仅马棚很敷衍,连驿站的房屋也有些破旧。 白善盯着屋顶看了好一会儿,很害怕晚上风一吹它就飞了。 其他人只是看,刘焕却是没忍住发出惊叹声,“这驿站也太破了吧?” 驿丞才从驿站里迎出来,闻言看了刘焕一眼,然后目光移开,在所有人身上都一扫而过后便迎向庄先生,“这位大人是要在此住宿?” 庄先生点头,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才介绍满宝,“这是我们此行的主官,崇文馆编撰周大人。” 驿丞一怔,反应过来,立即上前见礼,“原来是周太医,周太医快里面请。” 显然,作为当今唯一的女官,驿丞也是知道她的。 满宝点点头,让大家将车马放好,然后和驿丞入内,“房间够住吗?要是不够,大家就挤一挤。” 驿丞就努力的挤出笑道:“小站有些破旧,好的房间不多,所以需要大人们挤一挤,两个住一间房就好。” 他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二楼只五个房间,都是上房,所以……” 满宝便道:“够了。” 庄先生和聂参军一间,两个行人一间,满宝和周立如一间,殷或和刘焕可以住一间,白善则和白二一起。 不过也幸亏现在没有其他同路的官员走过,不然白善他们肯定没有上房住,到时候还得论品来选房。 白善上下看了看,里面的桌椅都是缺胳膊断腿的,他不由好奇,“从这里到城镇有多远?” 驿丞连忙道:“从这里再下去是猗氏县,要走近四十里。” “路上没有镇吗?” 驿丞摇头,“别说镇了,连个大的村子都没有,大人们要想住村里,那得离官道好远才能到。” 他笑道:“不过也很少有人会在下官这里停留,大多人都是在前面的乡里就停下过夜,然后第二日赶上一天路就到猗氏县。” 白善便知道他们光顾着赶驿站住下,错过了这个消息。 他看了一眼满宝,笑了笑后道:“可见这是缘分。” “是缘分,是缘分。”驿丞生怕得罪他们,连连哈腰应是,然后让他们先休息,他立即去准备热水和热饭。 天可怜见,他这小破驿站十天半个月也未必来一个客人,所以灶台上都是自家吃喝的饭菜和热水而已。 突然来这么多人…… 驿丞有点儿慌。 白善见他大冷的天额头冒汗就猜到了,扭头和大吉道:“你让人去帮一把,自己能动手的就动手做了。” 大吉应下,转身下去让护卫们把马车归拢到一处看管好,马和骡子等也都自己准备粮草喂食。 驿站里的人并不多,一个驿丞,两个帮工的名额,驿丞很徇私的把名额给了自己的婆娘和儿子。 一个在厨房忙活,一个在前面支应着。 虽然小破站没什么客人,几乎没有额外收入,但是,每个月依旧有朝廷发的俸银,不多,却也让他们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好一些。 因为没有准备,驿丞不仅把妻子和儿子叫过来,还罢女儿还有小儿子也拉了来干活儿,让他们赶紧烧水做饭。 然后他就开始蹲着苦恼起来,“这么多人吃啥呀?” 他婆娘迟疑了一下后道:“要不把家里过年时剩下的熏肉都拿出来做了?” 都是大人,总不能怠慢了。 驿丞点头,“这也不够呀,我们家养的鸡也杀了吧。” 他婆娘就有些不乐意,“还小呢,统共就两斤多,去了毛就没几两肉了。” 她还想养着下蛋呢。 驿丞就低声道:“你知道啥,这一次来的是大官儿,这位周太医有名着呢,过年那会儿闹得那么大的疫病就是她去治的,这样的大官儿来了都没两个肉菜,回头她生气了和上头说一声,我这驿丞还能当吗?” 他婆娘这才愁眉苦脸的往驿站后面的破棚子走去,他们家的鸡就养在后面。 满宝他们将行李放在屋里,科科便告诉她驿站后头有一株没收录过的植物,于是满宝就拎着自己的小药锄往后面去。 白善跟在她身边,念叨道:“你要想挖花花草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林子里去找一找,现在正是草木复苏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找到蘑菇呢。” 满宝:“又没有下雨,怎么会有蘑菇?” 俩人到了后面,在菜地边上看到一丛特别好看的植物,说它好看是因为它现在叶子青青的,枝繁叶茂,开得特别精神,一看就让人觉得生命力旺盛,同时也被照顾得很好。 也因此,俩人一时间没动手。 这东西一看就不是野生的,他们要挖总得问过主人家吧? 正蹲着研究呢,听到脚步声,一回头就见一个妇人提着一把刀气势汹汹的走过来。 满宝和白善都不约而同的缩了一下脖子,先下意识的往后挪了挪,离开那株植物远了一点儿,以表明他们没有对它起不好的心思。 结果气势汹汹走过来的妇人并没有看到蹲在菜地边上的俩人,而是径直往旁边的破棚子里去。 她一脚踏进去,不一会儿俩人就听到了鸡惊叫和扑棱着翅膀的声音。 俩人悄悄的一起松了一口气,对视一眼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便起身走过去要和妇人说话。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116章 山胡椒 走到破棚子边上,正好看见她拎着一只鸡,眉头带着煞气,一脸愁苦的样子。 满宝便看了一眼那只鸡,不由道:“大嫂,这鸡这么小就杀了?” 妇人被这道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手一松鸡就飞了。 满宝看着她举着刀的样子也有点儿受惊吓。 她从小没少看人杀鸡,可没有人杀鸡时是这么提着刀的。 妇人反应过来,连忙将刀口向下,挤出笑容道:“是大人呀,吓着大人了是不是?” 满宝摇头,看向棚子里的鸡,发现里面的鸡都不大,至少还没到可以吃的时候。 不过这么嫩的鸡炒着一定好吃,只是现在菜也少,可以放一点儿茱萸提味儿…… 白善扭头看了她一眼,和妇人笑问,“是为我们准备晚食吗?” 妇人恭敬的回答,“是,驿站破漏,委屈大人们了。” 白善摇头,笑道:“这鸡看着还小,这时候杀可惜了,我们随行带有一些食材,我让他们给你们拿一些,你们不必杀鸡。” 满宝回神,连连点头,和她道:“这样的鸡还得养三四个月才能下蛋吧?这时候杀太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 妇人连连点头,也高兴的从棚子里出来,“可不是吗,我也说不杀,但我家那口子说不好怠慢了大人们。” 她不好意思的道:“我们这驿站偏僻,一年也少有几位大人留下,所以准备的东西不多。” 白善表示明白,好奇的问:“离你们驿站最近的村子有多远?” “不远,顺着那条小路往下走,走上十里左右就到了,那是个大一点儿的村子,附近还有三四个小村子,所以有个小市集,偶尔落脚的大人们来得早,我们就会去那里买些新鲜的肉。” 白善听明白了,“在此落脚的人都是走的午时?” “是呀,路程快一些,中午正好在我们这儿停脚。” 满宝便问,“那菜蔬什么的,你们是采买,还是自家种的?” “哎呀,吃用的菜蔬用不了多少的,大人您看,这一片菜园都是我们种的,来的大人不多,尽够吃了。” 满宝就顺势指着那株植物问,“其他的菜我都认得,就只那丛草我不认识,它也是菜吗?” 妇人看了一眼便道:“那个呀,是山胡椒。” 满宝就看了一眼科科的信息,上面一片空白,只说发现没收录过的植物,却没有检测出它叫什么,显然,这东西在他们那里连基础数据都没有,因此识别不出来。 满宝道:“我见过的山胡椒不长这样。” 她是收过胡椒的,也收过山胡椒,她对见过的植物不说过目不忘,至少再见不会不认识。 妇人却坚持,“这就是山胡椒,根儿还能卖给药铺做药呢。” 满宝一听,精神一振,道:“那你有根吗,让我看看。” “没有,我这一丛去年才种下的,我还想着等它长起来了以后拿去药铺卖钱呢,”她道:“药铺的人说了,根儿最少得两年以上的才行。” 满宝更想挖了,“我能不能挖一株?” “哎哟,我这就一株,您别看它长得大,但其实就一根长出来的,不信您看。” 满宝好奇的凑上去看,确定底下的确只有一根,有些失望,“这东西可以扦插吗?” “那不能,只能用种子种。” “你还有种子吗?” “没了,”妇人道:“我娘家嫂子给了一把种子,最后只长出了这一棵。” 这种植的手艺真一般。 满宝便开始摸钱包,白善已经将钱袋子摘了下来,从里面拿出一串钱给她,“我们没见过这东西,觉得很稀奇,想要一株研究研究,我们与你买下来如何?” 妇人看着他手里的钱说不出话来,半响后道:“这不好吧……” 手却拿过了钱,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她道:“你们挖,你们挖,随便挖,您看这菜园里还有没有你们喜欢的,都可以挖。” 满宝忍不住笑道:“不用,我们就挖这一株就好。” 妇人看了眼他们手里的小锄头,转身道:“这个太小了,不好挖,你们等着,我给你们找大锄头去,让我家那小子来给你们挖。” 说完就拿着钱,拎着刀跑了。 满宝自然不会等她,别看她这个药锄小,却是特意打的,很结实和锋利,除了需要多锄几下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白善接过她手里的锄头便开始锄,为了不伤根,他挖的地方有点儿大。 妇人没来,最后跑来的是驿丞,他拎着锄头,手里还拿着那一串钱,跑过来时额头冒汗,“大人,这就是一颗野树,怎好要你的钱?” 满宝笑着推回去道:“这本就是你们拿来赚钱的,卖给我和卖给药铺是一样的,怎能不要钱?” 驿丞看得出她不是客气,顿了一下后道:“那也要不了这许多,我家那婆娘不懂事,这东西就是种出来,一斤的根茎也才七八十文,那也得种三四年才能挖,一株能有几斤?您这钱给的太多了。” 满宝却道:“可这东西在你们手上却是蛋生蛋,我听说这是种的种子,一年种子熟,明年你们就能种一片了,过两年就能收不少的根茎。” 就跟他们家种山药和女贞子一样,一开始不也才几株吗,后来一年又一年,现在全村不少人家都在山上种了女贞子,赚了不少钱。 驿丞哭笑不得,“大人也太会说笑了,这药又不是说一说就能长出来了,那还得打理伺候呢,我那婆娘从娘家拿回来一把种子,结果撒下去种了好几个月,最后就只活下来这一株,她能把这一株种好就算不错的了。” 白善道:“给你就拿着吧,不知道你岳家是否还有种子,若是有,我们还想买一些。” 驿丞立即道:“有的,有的,我一会儿就让我家小子去拿,不敢说买,回头我给您包一包。” 总算不再推辞钱的事儿。 双方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白善接过了他手里的大锄头,谢过了他帮忙的好意,让他去前面和大吉拿食材,他们自己就可以挖。 一会儿这东西挖出来还得上供给岳父,他在这里不方便。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117章 山橿 俩人沿着这一丛植物挖了一个大坑,将它整株包着一大堆泥挖了出来,满宝看着就觉得存活率非常的高。 一露根,满宝就蹲下去看,觉得特别的眼熟,她小心的截了一根下来,闻了闻后道:“好像是山橿。” 满宝用手擦了擦泥土,将皮剥了一层后就往嘴里一塞,她尝了尝后往外呸呸两声,道:“就是山橿根。” 她看了看眼前这株茂盛的植物,又看了看手里的根儿,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山橿啊。” 白善问,“它有什么用?” 满宝道:“可止血、消肿、止痛,能拿来治胃气痛、疥癣、风疹和刀伤出血,我治胃痛时常与南五味子根皮、灯心草和车前草一起用。” 只是她认识山橿根,却是没见过山橿的。 满宝仔细的看了看山橿后起身左右前后的看。 科科道:“除了白善,附近没别人看着你了。” 满宝道:“他也不是别人。” 反正牛啊羊啊马啊鹿啊他都看见她收过了,现在多看见她收一株植物也没啥。 满宝将山橿收录了,百科馆内没有山橿图片信息,也没有具体的样子描述,所以科科一开始没有检测出它叫什么。 但满宝一说它是山橿,它就调出了相应的数据信息,只是也不多,就两句话而已。 满宝看了一眼,知道的还没她多呢。 不过,相信百科馆的科技馆会研究出详细的信息来的,到时候她就可以查看了。 满宝道:“最好研究一下这东西怎么种植最好。” 既然在这儿有人专门种植,那说明药铺里收的山橿根并不全是野生的,和女贞子一样可以种植。 到时候可以拿一些种子回去让三哥他们试着种一下,他们家山多。 白善亲眼见着那株山橿消失,忍不住认真的抬头看了一下虚无的半空,顿了好一会儿才问满宝:“周小叔走了吗?” 满宝点头。 科科默不作声。 白善就忍不住好奇,“我一直想问,周小叔拿这些花花草草去干什么?” 牛羊鹿这些他知道,可以养,也可以吃,还能拿来孝敬上官,但这些庞杂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呢? 满宝道:“换钱。” 积分就相当于钱。 满宝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总积分,缩水了很多,想想就心痛。 她严肃的道:“钱有时候可以换命。” 她得多赚点儿,不然出门在外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有时候这个世界人力不能做到的事就得在百科馆或商城里寻找办法,到时候必要花积分的。 白善就想到了在夏州时她每次拿出来都一脸肉痛的药丸,他猜到了些,看来小岳父给的那些药丸并不是自己做的,而是用“钱”买的,而那些钱便是从满宝给的这些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赚来的了。 只可惜两界的钱似乎不一样,不然他们可以将黄金和白银给小岳父。 白善心中惋惜了一下,再一看满宝圆圆的脸皱着,还是一脸心疼,便忍不住笑出声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后道:“没事儿,我们现在出门了,这一路上必定能发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到时候全都给你收起来送给岳……周小叔。” 满宝拍掉他的手,严肃的道:“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不能再掐我的脸了。” 说完盯着他的脸颊看,很是惋惜。 这两年白善长开了,已经没有圆圆的婴儿肥了,她想掐也掐不了。 倒是自己的,满宝忍不住摸了摸,一直都在,也不知道脸什么时候能长长一些。 俩人将地上的大坑给填上,然后就拎着锄头回去了。 庄先生看到他们一人拎着一把锄头回来,就看了一眼他们的鞋子,见上面沾了不少泥土便摇了摇头,指了外面道:“清理干净再进屋。” 俩人低头看自己的脚,默默的转身站到草地上去清理。 殷或坐在大堂里休息,手上正拿着一本书看,没办法,路途无聊,也就偶尔看书了。 白二郎也在看书,不过,封面似乎有些不对,刘焕和他靠得极近,眼睛紧紧的盯着他的书看。 一旁做完作业的周立如呼出一口气,将墨条收起来,正要去洗笔,一抬头看见,就忍不住盯着他们手中的书看。 半响,她伸出两根手指轻轻地将封面一揭…… 白二郎吓了一跳,立即将快要脱落的封面扯回来,一脸紧张的去看庄先生,见庄先生还看着外面的白善和周满,便大松一口气。 他冲周立如挤眉弄眼。 周立如已经看出玄机,耸着肩膀笑了两声,将笔和砚台拿出去洗了,回来将自己的文房都收进箱子里,趁着庄先生不注意压低声音道:“我也要看!” 白二郎也看了一眼庄先生,小声道:“问你小姑要,这本书也是她的,她有好多。” 周立如道:“我要看你看过的,你觉着哪本最好看?” 毕竟是自己写过话本,哦,不,是传记的人,现在京城最火爆的书都还是他写的二姐夫的传书,听说每年进京赶考的学子都会买两套,一套收藏,一套自己看,以至于到现在小姑和小姑父都还能收到书铺送来的钱。 没错,书铺现在依旧在给白善和满宝送钱。 不过,白善和满宝现在已经不独占了,而是拿出来和白二郎一起分,甚至白二自己占了四成,他们只拿三成。 虽然一开始说过,书三人一起想,白二郎落笔,且署名,而收入归白善和满宝。 但书都写完这么久了却还能源源不断的收到出版的钱,再独占白善和满宝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以就分了一些给白二郎。 也是因为这个,崇文馆里的人才这么喜欢和白二郎借钱。 因为都知道他自己不仅有一个庄子的收入,还固定从书铺里拿钱,而且这两年收到的竟一点儿也不比之前的少。 白二郎自己都尝到了甜头,出门前还和白善说呢,“我想写一本仗剑走西域的侠客书,回来后你和满宝替我去和书铺的老板谈一谈,也照着后面两册书一样分成,你说好不好?”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118章 共乐 白二郎写的向铭学的传记,一共分了三册,第一册他自己找的书铺老板,直接按字数给钱,特别特别的少。 后来两册则是白善去谈的,直接谈的分成,虽然京城里抄书的不少,但只要是雕印的,基本都要分给他们一份钱,所以一直到现在,每个月书铺都有往周宅送钱。 白二郎透过书又悄悄看了一眼先生,小声和周立如道:“我觉着最好看的一本是《三侠传》,那是前几年我看的了,也是你小姑的书,不过她应该没带来……” 刘焕立即问道:“我怎么没听你说过?你上次推荐我看的《大化十年》,好看是好看,就是感觉跟看史书似的。” “我那时候还在益州呢,又没认识你,你不问我,我怎么会说?” 刘焕感叹,“你们益州的侠义话本可真多。” “那是,满宝和白善别的能耐一般,选书的本事却是很好的,他们总能买到比我好看的书,上次白善在摊位上买到了一本手抄的《金石记》,我粗一看封面,还以为是写那些金器铜器印章和石头的,谁知道是写两个侠客求仙的,写得可有趣了,只是俩人一个姓金,一个姓石,所以叫的金石记。” 殷或都忍不住放下了书,问道:“遣词造句如何?” “半白,没有我手中的这本通俗,遣词造句很是华丽,我觉得很好看,里头还有好几首作者写的诗文呢,我觉着都能拿去投卷了。” 连殷或听了都没忍住,“书呢?” “我看完了,现在是满宝看呢,你问她。” 满宝还真带了,她有科科在,因此带的书最多。 不仅空间里满满的一个书架,连行李中都带了不少,毕竟她也不能凭空变出书来不是? 所以她有一个大箱子,专门装的她的书,除了一些医书外,还有她的一些笔记,更有一些经史子集,还塞了不少空白的册子和笔墨。 那个箱子一直是她自己打理,所以除了她自己,就是白善都不知道她都带了哪些书。 殷或一问,她就去车上翻了一下,然后将书翻出来给他,顺便还给周立如拿了一本,却不是拿的白二推荐的《三侠传》,而是《大化十年》。 她道:“你现在还小,少看《三侠传》这样的杂书,看完了医书,偶尔有空就看看经史,《大化十年》用的白话写的,很有趣味儿,你可以看一看。” 周立如接过,应了下来。 她没有小姑厉害,读书需要反复读很多次才能记住,尤其是现在她既要学针灸,又要学药理和诊脉,空闲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读的其他书也少,基本上就是小姑推荐她看什么书,她就看什么书。 分完了书,满宝也开始偷偷的在空间的书架上找起来,很快找到了一本自己没看过却一直很感兴趣的书,然后左右一看,伸手进箱子里翻了翻,就当是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一样塞进了怀里。 白善见她偷摸成这样,就知道她看的不是正经书,想到自己最近也缺书,于是凑上去低声问,“你那还有没有别的书?” 满宝眼珠子一转,又在箱子里摸了摸,摸出一本来给白善。 俩人抱着书偷偷溜回了房间。 庄先生远远看见了,忍不住摇了摇头。 驿站有大吉提供的食材,总算准备了一份还过得去的晚膳。 白善他们吃饭的时候,驿丞就给他儿子塞了二十文钱,让他骑着驿站的马赶紧去他舅舅家里拿种子。 所以天没黑前,满宝他们就见到了山橿的种子,用纸包了一小包。 满宝仔细的看过,都有活性,于是她给驿丞分了一半,笑道:“撒下去时泥土微湿就好,不要浇太多水,你岳家既然能种出来,不如多请教一些。” 驿丞弯腰谢过,其实他对种植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他家的婆娘想着用这个赚钱才那么费心。 要他说,种个三四年才能挖一次根,一株的山橿根也不值多少钱,很不必要去费这个劲儿。 满宝却觉得,驿站都破成这样了,他们家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能有另外的收入自然是好事儿。 满宝收了另一半的种子,在空间里找了一个小盒子装上,然后就写了条子贴着放着架子上。 等百科馆的研究出来,她看一下怎样种植好,要是种子很难培育,她就交给百科馆来育种,到时候想办法送回去给三哥他们种就是了。 山橿根的用处也挺多的,他们家现在山上种的药材还是有点儿单薄了。 天黑了下来,驿丞很肉痛的点上了灯。 看着他脸上熟悉的表情,满宝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便笑道:“天怪冷了,你们不是有火盆吗?干脆把火盆拿来生火,把灯灭了吧。” 驿丞便道:“这怎么好,大人们在此,总不能摸黑,而且大人们还要看书呢。” 一旁的白二郎几个一直津津有味的捧着书,表现得特别勤奋。 庄先生知道他们看的就不是正经书,不然怎么可能看得这么精神? 他眼睛瞥过去,直接道:“别看了,放下书来歇歇眼睛。” 白二郎几人都依依不舍的放下了书,然后围着火盆坐下。 白善感叹:“今年比往年要冷,都这会儿天还没热起来。” 驿丞陪坐,点头哈腰的应了一声“是”。 白善就好奇的问道:“现在你们也开始撒稻种了吧?” “是,秧苗已经出了,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插了……”驿丞没料到这位神仙公子一样的人物还知道农时,笑道:“我们这儿还好些,听说今年草原雪灾,也发了天花,死了好多人呢,现在那边雪还没化,日子还不知道要过成什么样呢,大人们往北走,是要去夏州,还是去其他的地方?” 驿站的消息素来就比别的地方要灵通得多,而京城的消息,有些被筛检,还因为送入京城的消息过多,很多事情他们都没机会知道。 白善道:“我们去西域。” 他并不隐瞒他们的目的,道:“听说西域有防治天花的种痘法,所以我们过去找找。” 驿丞惊讶了一下便道:“要能找到这样的法子,那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儿啊,周太医真是厉害。“ 一旁正在拨火的满宝顿了一下后便应下了这个夸奖。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119章 灾后 大家围着火炉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直到庄先生觉得困了大家才散去。 驿站这样的地方,方圆五里内就它一栋房子,所以夜里从来就是天黑就睡,驿丞回去时眼睛都快要眯起来了。 他婆娘忍不住嘀咕,“城里人就是怪,天黑了不睡觉,竟然坐在一起说闲话。” 驿丞道:“别胡说,我看这些大人们是跟戏文里说的一样,在体察民情。” “我们这里就我们一家五口,有啥民情?” 驿丞:“……他们问的事儿可多了,反倒是我们家的事儿没问多少。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他婆娘就忍不住嘀咕,“我怎么就不懂了,对了,你知道他们把山胡椒挖到哪儿去了?” “挖到哪儿去了?” “我就是不知道才要问你呀,我还想给他们找个破木桶种起来呢,结果拿去晃了一圈没看到东西收在哪儿了。” 驿丞不在意,“说不定收到车上了,那些贵人那么多车呢,你别去那边晃荡,万一丢了什么东西我们不好说。” “我知道,我就远远的看一看而已,那山胡椒也不小,怎么放车里……” 驿丞已经呼呼大睡起来了。 第二天天没亮夫妻俩就起来,还把几个孩子叫醒,给他们下面做早食。 满宝他们吃了一碗面后启程离开继续往夏州去。 他们一路走得不快,碰见好地方或有趣的地方还会停下来休息两天。 聂参军是殷家那拨的,知道殷或身体不好,车队停下休息他自然没意见,倒是鸿胪寺的两位行人焦虑了一阵。 但跟着庄先生他们爬山,行访当地的名医,还见过当地的官员和一些百姓,慢慢的他们也适应了大家的节奏,知道照着这样往下走,别说计划的五个月,能在五年后回到长安就算不错的了。 转头一想,论年纪,庄先生比他们大;论前程,白善、周满、白诚,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比他们远大,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比起他们俩人来更加宝贵。 他们都不急,那他们也没必要急了。 于是也开始优哉游哉起来,偶尔还和庄先生探讨起经史子集来。 两位行人都是明经科出身,但对进士科也是向往的,所以一些读书不明的地方正好可以请假庄先生。 而庄先生等人也要和他们学习草原上和西域的一些语言,一时间,队伍里的向学之风特别盛。 满宝、白善和白二郎早两年就在为这事做着准备,所以一些日常用语都是会的。 不过他们学的要么是官话,要么是大部族的语言,会的没有两位行人多,更别说精通。 所以他们最近都在和他们学语言。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学得最快的竟然是周立如。 白善和满宝殷或算是博闻强记的人了,但一句话也要反复听好几次音才能记住再复述,复述出来也总带着各种口音,需要不断的纠正。 可是周立如多听两遍就学会了。 而且她对这些语言记性特别好,今天学的,第二天基本都还能记住,然后就能用下来跟两位行人对话了。 等到夏州的时候,周立如已经将日常用到的一些话都记下了,却还有超越提前准备的白二的趋势。 白二忍不住说白善和满宝,“你看看你们,你们还跟人学了一年多,都比不上她跟人学二十天。” 白善:…… 满宝不服气:“那你呢,你赶上我侄女了吗?” 白二郎:“我没有,那是因为我从来就学得不好,你们怎么也没学好。” 殷或道:“现在学还来得及。” 刘焕迟疑道:“来不及了吧,夏州之后就是草原了呀。反正有两位行人在,我们为什么非得自己学语言?” 大家一起看向他,然后道:“等到了互市你就知道了。” 车队缓缓的到了夏州城门之下,满宝撩开车帘,抬起头来看向高高的城门。 此时的夏州和他们离开时又有了些不一样,进出城门的行人多了些,多了不少人气。 有护卫拿了文书上前,他们是朝廷出使的队伍,因此从另一边城门直接进去。 他们这边缓缓的进程,那边才看过文书的守城官立即派人去刺史府里通知杨和书了。 进城的时候满宝放下了帘子,没有惊动人,只是看了文书的守城官一直盯着车队看,等车队过半便忍不住扯住一个人问:“不是说周太医在队伍里吗?人呢?” “满小姐在第二辆车里,你认识我们满小姐?” 守城官一听,立即笑道:“我们夏州城的人没有不认得周太医的,看到我脸上的这三颗麻子了吗?周太医治好的。” 护卫:……脸上都留了麻子了,有什么可自豪的? 守城官很自豪,因为他能从这场天花里活下来。他是军营里的人,军营里得了天花最后活下来的都是在周满的治疗下好的。 他只留下三颗麻子,比其他人强太多了。 既然周太医已经过去,他只能惋惜的放开了人,目送车队慢慢进城。 等进了城,满宝才撩开帘子重新看向外面。 白善也看着外面,他和满宝道:“夏州城和之前不一样了。” 满宝点头,“他们脸上多了好些笑容,已经不怎么看得出天花的痕迹了。” 白善嘴角微翘道:“杨学兄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车队继续往驿站的方向去。 夏州城的驿站在县衙附近,车队才走到一边,刺史府那边就有人迎了过来,和周满道:“周大人,车队交给小的们就行,我们送他们去驿站,大人说在府里备好了水酒,先请先生公子们过去歇息,这两日大人公子们就先住在刺史府,也让我们大人尽一尽东道之谊。” 满宝和白善相视一眼,点头应下了。 于是他们六人就带上庄先生先去了刺史府。 车马直接听在刺史府的后院侧门,崔氏站在侧门那里迎接他们,她笑道:“夫君他还在前头忙着,暂且脱不开身,但让人告诉了我,让我好好招待你们。” 她笑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收拾好了两个院子,你们将就住着,总比驿站那边舒服些。” 满宝笑着应下,“劳烦学嫂了。” 崔氏笑着表示不客气,她问道:“你们能在夏州停几天?” 满宝道:“我想先看看夏州的情况。” 她还想了解一下这些天花病患后来的健康情况,看用药有没有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顺便再打探一下草原上的情况。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120章 信息 刺史府比县衙要大很多,后面的官邸自然也比县衙后院要大。 先前牛家那么多人住在刺史府里都绰绰有余,到了杨和书住进来自然更加宽裕。 琪哥儿还小,所以和父母住在正院,那么大的刺史府只主院住了主人,其他院子都空着。 这次周满他们来,崔氏干脆收拾出两个院子给白善他们住,而满宝和周立如则另外住在另一边的小院子里,跟他们那两个院子还是分开的。 他们的马车上有贴身的物品,行李车都送到了驿站。 崔氏也给他们准备了不少的东西,满宝一到房间便有丫头送来干净的衣服,还有沐浴的水。 于是满宝好好的洗了个头洗了个澡,等她打着哈欠困倦的从浴桶里出来时,崔氏都安排好了前面在外室坐着等了。 她只着里衣披着头发就湿漉漉的出来,崔氏连忙对丫头道:“快将她头发擦干。” 立即有丫头上前伺候,还有个丫头拿了件大衣给她披上。 满宝盘腿坐在榻上让她们弄,打了个哈欠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学嫂怎么过来了?” 崔氏笑道:“过来看看你怎么样了,我原先还担心你路上瘦了,谁知道竟好似养回来了一些。” 先前周满在夏州快四个月,人瘦了一大圈,脸上的婴儿肥都去了大半,可时隔两月再看,她又胖回去了。 满宝就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腰,还好,还好,虽然还是肉乎乎的,但还是腰。 她道:“我回去以后有一段时间是住在宫外的,每天都能吃我嫂子做的饭菜,她给我炖了好多汤喝。” 汤水是很养人。 崔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道:“还是胖点儿好看,之前太瘦了。”看着就心疼。 崔氏比以前更亲近周满,满宝自然也感受得出来,她笑了笑,耷拉着眼皮就要睡着。 崔氏看出她的困倦,猜测她应该是被热水熏的。 在路上,即便吃喝不愁,洗漱也不会方便,他们从京城到夏州,本来八天的路程愣是走了十九天才到,恐怕就没好好的洗漱过。 于是崔氏看向丫头,给她们使了一个眼色。 很快有丫头拿了被子上来,在木榻上铺了一层就就让满宝靠在软枕上。 满宝一靠下去眼皮就直接耷拉下来。 崔氏坐了一会儿,听见她绵长的呼吸声便知道她睡着了,于是起身离开。 和她一样因为舒服的洗了一个澡便睡觉的大有人在,也就庄先生精神还不错,沐浴过后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顺便等杨和书。 杨和书一直忙到午时才将手头上要紧的事儿处理完,回到后院时,满宝他们已经睡了有大半个时辰了。 崔氏给他倒了一杯茶,道:“我看他们都困倦得很,所以没让厨房动手,等他们醒了再吃。” 杨和书点头,“也好。” 崔氏:“倒是庄先生没睡下,现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杨和书便起身,“送一些午食过去,我过去陪先生用饭,顺便说说话。” 崔氏应下,叫人给他们做些俩人爱吃的东西送过去。 庄先生正想和杨和书了解一下草原的情况。 连一个小破站都知道了今年草原日子不好过的事儿,半边辖地是草原的夏州自然更清楚了。 杨和书道:“天花是夏州城最严重,但也有人传到了草原上,那边地广人稀,不好传染,但更不好控制病情。” 他道:“有些部族一染便是整族染上,医药不多,基本是灭族之祸,所以今年草原的日子也有些艰难。” 庄先生便不由问道:“病是从夏州传过去的?” 杨和书点头,“我调查过,第一例病例的确是那胡姬,她是进了夏州城后才发病的,不过……” 他拢了拢眉道:“自我知道有天花后就开始控制人外流,因为北边缺医少药,更少有人往那边跑,病情之所以传染过去,还是因为有牧民到夏州城来,不小心染了病回去传开的,但我听最近从伊州过来的西域商人说,那边草原上也有人患了天花。” 庄先生从满宝那里了解到更多些,他道:“是有人和太医院禀报过此事,满宝怀疑是两地差不多时候同时发了天花。” 庄先生顿了顿后问,“不知草原上的人此时是怎么想这事的?对夏州这边的汉民……” 杨和书道:“他们认为天花是天罚,是他们做了不好的事儿的惩罚。” 他紧皱着眉头道:“虽说没仇恨汉民,可是草原上为了献祭死了好几个人了。” 庄先生半晌没说话,许久后才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都过去了,朝廷先前给草原上各部族和散民送过三次药材,全都按照太医院的药方配的,但那边少医,加上草原上的天花似乎更恶毒似的,存活率只有三成。” 杨和书道:“现在草原上最要紧的反倒不是天花,而是雪灾。” 他道:“夏州还好,伊州,包括肃州那一带前段时间竟又下了一场雪。” 庄先生算了一下时间,“怎么会?” 杨和书点头,“今年天时不好,所以草原上的牧民更艰难,他们也因此更相信这是天罚。” 庄先生不说话了。 杨和书只能提醒,“先生这一趟要小心些,白善他们到底年轻,要约束好,以免祸从口出。” 杨和书不信神佛,他知道白善几个偏信道家,只是也不相信献祭一类的事。 几个少年人年轻冲动,此去草原,要是不小心遇上这样的事,只怕不会袖手,到时候闹出事来就不好了。 草原不同中原,朝廷对丰州以北,凉州以西的地方基本上没什么控制力,这几个地方都属于边镇,官员基本上只管城内的汉民,很难管治草原上的牧民。 要是他们和牧民发生冲突,朝廷这边的官员面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牧民更多还是听部族的,而部族,基本上不会听朝廷官员的。 庄先生严肃的点头,沉着脸便是明白。 等满宝他们醒来时,已经是半下午了,杨和书又回到前面处理公务,连庄先生都休息了一会儿坐到廊下看书了。 六个少年摸着肚子出门,感觉好饿。 ※※※※※※※※※※※※※※※※※※※※ 作家的话 晚安 今天太困了,修仙那本想请假一天 ☆.第2121章 后续 六人直到夕阳出现才见到杨和书,于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食,顺便了解一下夏州的情况。 夏州的情况现在好了很多,在杨和书带着朝廷援助的物资回到夏州前牛家就因为各种流言不得不离开了夏州。 之前,天花一疫的怨恨主要就集中在牛家和杨和书身上。 牛家的原因自不必说,而杨和书,夏州本地的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认为,要不是杨和书封城,夏州不会死这么多人。 如果能够南下或往东去求医,他们起码能再活一半。 即便知道封城可以最有效的防止天花扩散,但真涉及到自己和亲人的性命,能够无悔认同封城的又有多少人? 杨和书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辩无可辩,他也不辩,只是他随大理寺官员离开夏州之后,城中的流言便慢慢改了方向。 崔氏搬到了城外庄子去住,但她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杨和书只带了一个万田进京,其他人手,包括自己的师爷都留给了她。 夏州的百姓开始记起杨和书为了救人一直在第一线,天花病人都是被隔离起来的,连家人都抛弃过家人,不愿意到医棚中照顾。 可是杨大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次医棚,有时候还亲自去安抚病人,可以说很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了。 而且,杨大人的夫人也染了天花,她同样没有被送出城,虽然一部人认为杨和书此举太过心狠,但大多数人都感动于他的无私。 至少,杨夫人和他们一样没有出城,并没有因为是县令夫人就特殊对待。 加上一直是杨大人努力从朝廷那里得到赈济的粮食、药材和钱,这一次生病的富人不说,至少绝大多数一般人家,治病所用的医药都是以杨大人为首的衙门负责的。 大家治好病转身就能走,一文钱都不用付。 当然,治不好也是直接抬下去就烧了,连尸骨也没有。 因为有了这些言论,杨和书的形象总算是慢慢扭转过来,城中百姓对他的怨气少了不少。 尤其是普通的百姓,没过多久就转而去怨恨起牛家来,对杨和书更多的只剩下感激和同情了。 至于当地士绅和富商,崔氏和师爷思索了好几天后还是听从杨和书的建议,放出杨和书将要被调回京城,牛刺史可能要戴罪立功被降为朔方县县令的事儿。 这个消息一出,不仅普通百姓,连一直一心一意怨恨着杨和书的士绅们都没忍住砸碎了杯盏。 要说他们不恨牛家是不可能的,要不是牛康,他们也不会染上这个该死的病。 只不过这个病出来以后杨和书跑在了最前面,挡住了大部分人求生的路,所以大家才那么恨他。 但现在…… 牛家竟然还要留在夏州城。 普通百姓想的不多,只是觉得牛刺史不配为官,更深的就想不到了。 但士绅们和富商们想的却是,牛家要是还留在夏州城,将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少祸事呢。 而且,这一次他们可不仅仅是恨杨和书而已,也怨恨牛家,在疫情发生后,他们也抢过要送进牛家的大夫、药材、粮食这些东西的。 甚至有一家地主在死了一个独子后没忍住叫人拎着粪水去泼了牛家的大门,可以说是把人得罪得死死的。 牛家还在夏州城任官,他们还活不活了? 于是就在京城还没审判时,夏州就如火如荼的闹了起来。 后来牛刺史被流放,家里还被抄没了这么多资产,便有平民愤的这一个原因在。 不然,牛刺史也最多是失职,按照大晋律,他最多是被罢官回家。 朝廷律法对官员素来是更宽容的。 杨和书特意在京城多留了一段时间,不仅是为了跟朝廷要援助,也是为了让夏州的人冷静一下,将这些后续进行完毕。 他在夏州,矛盾就只会集中在他身上。 他不在,崔氏又搬到城外庄子里闭门不出,示人以弱,别说他们还有人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倒刺
御用兵王
姑母撩人
阴影帝国
小公子(H)
宣言(肉)
军师威武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