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为孟老雕像一事由在下负责。”章邯冷着一张脸,道,“两位因为这三分的高度便争执一月,真当陛下的赏赐乃儿戏?” 章邯以前跟在嬴政身边,几乎只听命嬴政一人,凡是被他找上的大臣,莫不是心中惶恐。 章邯的出现令西文彦和孟巍然感到胆寒。 秦武帝终于要亲自干预此事了吗? “不敢!”孟巍然只能应了一声。 “西某不敢!” 章邯目光扫过他二人,冷声道:“这么多的长辈都在这里劝两位,两位还是不听,陛下已将此事交由章邯,那此事便由章邯安排了。” 孟巍然和西文彦这才反应过来,蒙武他们早就听说这件事了,但从来都没过来看一眼,今日齐齐过来,难不成就是章邯请来的? 始皇帝已经驾崩,章邯依旧得到秦武帝的重用? 少府将作?秦武帝让他来处理这件事,而不是司马卬,他将来恐怕还是秦武帝的近侍。 不给章邯面子,那可就是不给秦武帝面子。 他们想死吗? “旦听将作安排。”孟巍然不敢再废话。 刚才还在雕刻的两位工匠在他们的争执中早已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章邯的到来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你二人,两日之内雕刻完毕,雕像必须同等高,不可差一分。”章邯强硬地命令道,“西老是第一个被赐予雕像的大臣,居于左侧理所当然,若要以身高来判定雕像高低,那今后若是有其他大臣被赐雕像,又当如何处之?” 第165章:狠狠集资 章邯说得完全合情合理。 立像这件事,又不是以后不可能发生了。 大臣们高矮不一,若此时孟巍然硬要高这三分,今后有大臣高出他们许多,那是否也要按照身高来? 届时他们两人岂不是都没面子? 章邯可是代表皇帝来的,虽然没说这个就是皇帝的命令,但他们却不得不往这方面想。 若真是皇帝的命令,他们还不依不饶,那可就真的是给自己找不体面了。 “旦凭将作安排。”孟巍然不敢再废话。 此事也算告一段落。 赵凌看了一眼旁边的司马卬,问道:“看清楚章邯是怎么办事了吗?” 司马卬连连点头:“臣看明白了。” 章邯先是请那些老臣们过来劝,若是孟巍然和西文彦能各退一步,那章邯便不用出面了。 这也算得上先礼后兵。 若是两个老头不听,章邯造出这么大的势来,他再代表皇帝出面,再加上章邯在大臣中积威已久,他提出这样的建议,两个老头实在不敢再纠缠。 “只是……臣下并无章邯的威望。”司马卬终究还是沉不住气了,想要再挽回一下。 看似不争,实乃大争。 但这一点已经被皇帝看透了,这种情况下,若继续保持一个不争之势,那他可就什么都没了。 争一争反倒是最后的机会。 或许皇帝就是希望他有争一争的姿态。 赵凌看着窗外,漫不经心地说道:“身为少府,你代表的就是朕,你若出面,那些大臣们,怎会不给你面子?” “你分不清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一味求稳,谁也不想得罪,你看章邯怕得罪孟巍然了吗?” “你不够硬!”赵凌说道,“明日便去常奉府,在冯瑜手下当个博士,编编书,好生自省,朕或还能重用你。” 赵凌的门生很多,但他们都还年轻,各有优点和缺点,少府一职空缺出来,赵凌原本是看中司马卬滴水不漏的做事风格,打算用他,结果发现他似乎并不适合做这个。 代表皇帝的人,始终还是需要一定的霸气,态度一味的软弱可不是什么好事。 章邯能被始皇帝重用,留在身边,自是有些本事的。 他敢回咸阳,且没有避赵凌那一剑,再加上他的处事风格很对赵凌的味,那他便是可用之才。 “章邯!”赵凌站在楼上,冲下面喊了一声。 众位大臣们纷纷望来,向赵凌行礼。 西文彦和孟巍然更是惶恐,直接跪了下来。 “以后你便任少府一职吧。” 章邯单膝跪地,道:“谢吾皇!章邯定不辱命。” 皇帝一直在旁边看着! 孟巍然和西文彦已经吓出冷汗来,他们的“丑态”想必也落在皇帝眼中了。 他们此时无比庆幸自己妥协了。 “章邯,召群臣进宫朝会,谈谈国企之事。”赵凌目光扫过那些已经离开朝堂的老臣们,“尔等也一同进宫。” 国企是不允许朝中官员入股的。 入股就需得辞官。 这两个月来,赵凌的那些门生已经熟悉了各个职位,某些人辞官后,也不至于朝堂运转不过来。 这也是赵凌为什么要让国企的风吹一个月的原因。 赵凌说完便回到了宫中,换上朝服,头戴通天冠。 臣子们和那些已经辞官的老臣们,都已跪坐在两侧。 “国企一事,如今已拟定完毕。”赵凌看了张良一眼,“张良丞相,与诸位说说吧。” 张良点了点头,站出来说道:“吾皇成立国企,特允十位曾经为大秦效劳过的老臣入股。” “入股的资金当用于建设大秦的基础设施,建立厂房、民房,开发矿产,给百姓提供就业,一万两黄金为一股,无论亏盈,每年一股分一百两黄金,可由世代嫡系继承。” 原本赵凌是打算按照收益来给他们划分利益的,但后来转念一想。 十二分不对劲! 他要做的事,包赚的啊。 他现在只是需要将这些大臣们的钱都捞过来,一百年回本,看似时间很长,但世代嫡子继承,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大秦还在,他们的家族就会经久不衰。 天下就这么十人入股了国企,这还是钱的问题吗? 这是皇帝的殊荣! 他们本来就不缺钱,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要回本,纯粹的想用钱来买个安稳。 一百年回本,这是他们为整个家族做下的投资,也是与整个大秦捆绑在了一起。 入股之后,他们虽然没了官职,但他们绝对是最不希望大秦倒下的那一批人。 偏偏这些都是世家门阀,他们辞官之后,大都会回乡,在当地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如此一来,他们在当地也会听话许多。 别人或许会造/反,但他们这群曾经大秦最有权势的老臣,是绝对希望大秦能万年不朽。 孟巍然、西文彦、冯去疾为代表,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在之前商谈的入股资金上再加上一些。 内定的这十人,早就吹过风了,这一个月,他们十家人大肆出售田地珠宝和房产,赵凌则令人用国库的钱将其低价收购,也算狠狠赚了一笔。 其他没有资格入股的,则求上门送钱,希望能以他们的名义入股。 百年回本且不说,那些小贵族要的是搭上他们这十户人的船。 之前赵凌是答应过他们入股的数额的。 “诸位准备投入多少,便在张良丞相这边登记,仅此一次,定下便不可再作更改,三日之内,交上国库便可。” 集资,将这些贵族与大秦捆绑。 “陛下,吾可入股十万两黄金!”西文彦连忙带头。 之前赵凌答应他的可是三万两黄金,如今说不限额了,他背后那又不少势力想要附庸上来,他又卖了不少产业,拿出了七成的产业,再加上其他人集资的,十万两黄金便是极限了。 孟巍然也开口道:“陛下,吾可入股八万两黄金。” 冯去疾也表示:“陛下,吾可入股七万两黄金。” 十个人,竟然入股了七十八万两黄金。 要知道白祁家被抄家总资产还不过六万两黄金,他们这是集了多少小贵族的钱啊。 赵凌在集资这一块是做得有够彻底的。 如果他是骗子,那得把这群老头子们的医保钱都给骗出来。 只不过他集资是以整个大秦帝国为背书,每年该分的钱还是得分的。 第166章:否定印钞体系 西文彦和孟巍然这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还有四百多年家族底蕴的人,在赵凌弄出国企入股的时候其实也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他们将田产、房产、珠宝全都换作了黄金和半两钱,将家族中超过五成的钱财上缴国库,几乎是将自己家族的未来全都交到了赵凌手中,与大秦的国运绑定在了一起。 至少当下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家族中人没了官职,少了田产,财富也极速缩水。 但这似乎是大势所趋。 蒙恬大军横扫草原,大秦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赵凌的政治手腕以及挣钱的手段都让他们感到害怕。 以前他们这些贵族世家挣钱的办法不就是霸占良田,压榨百姓,囤积粮食,强取豪夺。 如今赵凌登基之后,他们又怕被清算,赵凌都说了,他将百姓当人看。 他在收割贵族们的财富,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又不敢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强取豪夺,囤积粮食。 再加上之前他们的粮食早就被赵凌逼得放了出去。 如今一个个的本就无粮无兵,面对强势无比的秦武帝,他们敢有任何的反抗,那带来的极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赵凌登基之后,一步一步地蚕食,让朝中曾经的权贵在他面前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此番若是顺从配合,豪赌一波,将家族气运与国运绑定在一起,说不定真的能让家族延续繁荣。 朝会之后,赵凌坐在章台宫中,看着张良报上来的入股国企文书,不禁笑了起来:“七十八万两黄金。” 嬴政统一了货币,并强制百姓使用半两钱,买卖不得拒收半两钱,并且商品皆需明码标价出售,超过一枚半两钱的商品就必须出具契书。 这么些年来,基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系。 而黄金主要用于赏赐、贵族贮藏或大宗交易,而非后世那般的“国家储备”。 赵凌收了这么多的黄金上来,是想以黄金作为国家的经济储备。 “子房,你以为,朕之前所说发行纸币的事情可行吗?”赵凌在犹豫,要不要发行纸币。 当国家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再发行纸币,强行让百姓使用,这种事情从某种角度来说能更好地控制
相关推荐:
失身酒
我以神明为食
唐贺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双凤求凰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觅欲寻心(快穿)
娇媚娘子不谋爱,奸佞王爷借个种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