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他是个可造之材,能担起重担。” 王翦点头道:“那孩子自幼生在侯府,有些傲气,陛下若要用他,还得再敲打敲打,骄兵必败,老臣不希望因他个人的傲气害得将士枉送性命。” “有本事的年轻人,谁人不傲?有傲气有时候也是好事。”赵凌笑道,“只是朕已敲打过他了,外王父不必多虑,王离将来之成就必不输王家先祖,不负王家之名。” 王离虽然出身名将世家,但其军事才能尚不如祖父王翦和父亲王贲,若赵凌不管,他的确也可为将,但想要取得祖辈那般的功绩,怕是不可能的。 可他的运气也好,赵凌打算用他,定是要将他打磨成一块美玉。 王翦安静地望着赵凌,感叹道:“陛下亦是年轻人啊!” 赵凌身上的不是傲气,而是霸气。 还有说不出的稳重老成。 赵凌比起王离还要年幼两岁呢,他与王翦在一起说话,除去他的恭敬,却如同辈一般。 由不得王翦感慨。 赵凌却眨了眨眼,笑道:“外王父,王家若是再出一个朕这般的人,可不是好事。” “哈哈哈哈!正是!”王翦大笑,不再因王离的“平庸”而苦恼。 王家祖上余荫已经足以庇护王氏一族,王离这一辈人,要真是太过逆天,倒真不是好事。 王翦自己可以选择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有时候却还是因为王离的“平庸”而感到苦恼,暗道一代不如一代。 为此王贲在家也没少受气。 赵凌今日这么一说,倒是打开了王翦的心结。 有赵凌代他敲打王离,王翦也算彻底放心了。 两人并未就聊多久,赵凌便带着吕雉下了马车。 王迎在外面完全不关心马车里面的事,却跟阿青聊上了。 她凑到阿青身边:“姑娘便是那个名动天下的阿青?” 阿青说道:“谈不上名动天下。” “等我回咸阳,你教我剑法可好?” 阿青冷着脸:“不好!” 王迎瘪着嘴问道:“为何?” “没空。” “你很忙?” “不忙!” “那你说没空?” “就是没空!” “我自幼练剑……” “都说没空了!你好烦啊!” 王迎依旧站在阿青身侧,眼睛里面闪着星星:“你去过三川郡对吧?三川郡真的是人间仙境吗?” 阿青:“……” “你说话啊,你生得这么好看,皇帝哥哥一定喜欢你吧?” 阿青脸色铁青,银牙紧咬:“你回咸阳,我便教你剑法,不准再说话!” “好!一言为定!”王迎说完捂住了自己的嘴。 赵凌出来的时候,便看到王迎捂住自己的嘴,如同一个好奇宝宝站在阿青身边,就那么痴痴地望着她。 阿青则抱着剑,板着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赵凌看了看王迎,又看了看阿青:“你揍她了?” 阿青也不说话,转身便走。 王迎则捂着嘴一个劲摇头。 赵凌拉着吕雉紧跟阿青的步伐,在她身后喊道:“喂!你别走那么快啊!万一有刺客怎么办?” 阿青:“……” 三人朝咸阳城方向走去。 走了一段,却听到身后传来王迎的喊声:“阿青姐姐,说话算数哦!” 赵凌疑惑地问阿青:“你答应她什么了?” 阿青气鼓鼓地说道:“答应等她回了咸阳揍她一顿。” 赵凌忍不住笑了:“真是奇怪的要求,那你揍她的时候一定叫上朕。” 阿青对赵凌并没有太多的敬畏,哼道:“你再说话,我便将扶苏的事情告诉尉缭和张良。” 扶苏帮赵凌批阅文书的事情,阿青是知道的,她有时候喜欢安静,可今日遇上王迎,耳边吵得厉害,赵凌还一副看热闹的样子,实在叫人心烦。 “这事你可不能说!”赵凌松开了吕雉的手大步走了上去。 阿青咬着牙走在前面:“你莫要再烦我,我便不说……” “这话说得,朕哪里烦了?” “就烦!” …… 吕雉跟在两人身后,眼底闪过一丝疑惑,这阿青姑娘跟陛下究竟什么关系? 竟然这般与陛下说话,却也不见陛下生气? 第206章:长城必须修 王翦一行人沿着驰道前往三川郡,本就无多少人知晓,可赵凌却提前一日派了三百骑陷军营将士沿途剿匪。 沿途各郡县郡守、县令皆收到命令,除匪务尽! 王翦那三辆马车后面五百步的距离,跟着两百骑陷军营将士。 他出城的消息的确是隐秘,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有心人自然会盯上。 王翦年事已高,不宜作战。 而王翦若是在路上出了事,无论是山匪还是有心人干的,这口锅都得甩在赵凌的脸上。 赵凌这等行事周密的人,怎可能容许任何的意外发生? 更何况王翦是他的外王父,旅途必须开心,被扰了兴致都是不行的! 就因王翦出咸阳,整个大秦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运动。 各个山头的土匪流民,要么弃械投降,要么就地剿灭。 这反正都是迟早要做的,赵凌干脆直接开始了。 如今天下也算太平,秦律不似之前严峻,前阵子不少山匪流民心甘情愿自首坐牢,匪患明显少了许多,这次清剿起来并不算难。 王翦他们一路前往三川郡,路上连一个劫道的都没见着,这也让王迎有些无聊。 说好的咸阳城外山匪横行呢? 王翦离开咸阳城第三日,韩信与陈平班师回朝,他们只带领了三千兵,蒙恬以及其余三十万将士依旧留在了上郡。 咸阳宫,朝堂之上。 赵凌身穿朝服,头戴王冠坐在龙椅之上。 韩信可谓是意气风发,将军功薄上呈给赵凌,谏言道:“陛下,如今匈奴已灭,北方长城已可不修!臣为上郡三十万将士请命,回乡垦地。” 众臣亦纷纷站了出来应和。 赵凌望着朝堂上一片请命之人,沉吟道:“不可!” “长城还得修!” “边关还得守!” “此番大捷,将士们按军功进行封赏,韩信封太尉,原太尉萧何任治粟内史。” “此番征伐胡人的将士,十八岁以下,三十五岁以上的将士退役回乡。” “退役将士除军功封赏,另从少府赐银币百枚,作为朕对他们的奖赏。” “未退役的将士,每年多百枚银币的俸禄。” “年满三十五岁必须退役,根据镇守边关的年时,每年再赏一百枚银币,积累至退役之时一同发放。” 关于对将士们的减员以及封赏,这一点赵凌是看过将士们的统计的,上郡十八岁以及三十五岁以上的士兵多达十二万。 如今匈奴已灭,上郡留下十八万左右的士兵镇守已经足够。 将士们的俸禄直接提高,令这十二万少年或年老的士兵回乡,并发放一笔退役的钱。 至于在役的将士,直接提高他们的军饷,并且承诺其退役之后的奖励。 兵在精,不在多! 重赏之下自有勇夫。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国库不缺钱! 匈奴元气大伤,已不成气候。 赵凌对将士们的赏赐绝对已经算得上丰厚了。 可以说但凡打完这一仗的士兵,只要活下来的,下半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谢陛下!”韩信虽然嘴上道谢,却有些疑惑,“陛下,胡人已灭,长城何必再修?” 赵凌沉吟了片刻,说道:“长城可不仅仅是拦住有牧民族的高墙,朕这一代人的确打得匈奴无还手之力,可后世之人难免还会遭受侵扰,长城还是得修!” “只是今后不再强制征兵,而是需得考核才能入伍!且修建长城的民工也要其自愿。” “修建长城,朝廷提供一日两餐,每月五千钱的工钱。”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是注定的,这就是两种经济方式之间的冲突,而长城修建的分布就是根据适合农耕和游牧自然环境来划分的。 嬴政和之前战国时期的君王们可不蠢,修建长城本就劳财伤民,但这长城还真是非修不可。 什么孟姜女哭长城,除非赵凌直接将游牧民族全都给灭了,否则就算哭死一万个孟姜女,这长城该修还得修。 北方目前并不是适合耕种,而游牧民族能养的牲畜数量有限,经济产品单一,他们是有向农耕帝国进行贸易的需求。 但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需求可就没那么大,这也导致游牧民族会考虑武力掠夺的成本会比贸易来得更小。 赵凌在位的时候,大秦军事能力强,自然是可以打得匈奴不敢进犯,但百年之后呢? 赵凌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有时候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快临近冬天的时候,一些快要饿死冻死的游牧民族直接就会对大秦进行侵扰。 不守边关,这叫什么话? 哪怕韩信他们这次大捷,可那些部落根本没有老巢,等他们休养生息,又会卷土重来。 至少目前连赵凌都还没有将游牧民族同化,更不要说后世之人了。 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打完就是捞东西回家过年,而大秦的将士打过去,那就是浪费财政。 就劫掠草原上的那些牛羊,能抵上这几个月三十万大军的军费? 都不够他们吃的。 同化匈奴和一些游牧民族,需要时间。 几万里的国境线,真不修长城,一些小股的游牧骑兵时不时劫掠一波,边境根本无法安宁。 长城就是中原的定海神针,这也算是花最少的钱和最少的兵力将游牧骑兵拦在长城外。 “修建长城的同时,在九原郡、云中郡、上郡这三郡开放集市,允许匈奴买卖牛羊,在这三个郡县购买货物。” 同化,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一次看似大捷,血洗了草原,实际上对于整个游牧民族而言,并不算重创。 只能说赵凌打乱了他们的势力格局。 他与草原各部落还有一个一年之约呢。 那七枚九州神石,一年之内若有人集齐,便允许其成为草原上的首领,同样成为大秦的臣子。 若是集不齐,那便只能再血洗一次,再伤一次他们的元气。 韩信也很快反应了过来,皇帝这般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他没必要在朝堂之上与皇帝争个什么,连忙高呼:“吾皇圣明!” 其他的臣子或有人不明所以,也有
相关推荐: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双凤求凰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我在末世养男宠
游戏王之冉冉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火影之最强白眼
交易情爱(H)
芊芊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