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晚唐浮生 > 第3章

第3章

” 掌柜的说:“那倒没有。不过这个案子的起因有些麻烦,大娘子或许知道,有大户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就买个替身替死。做个李代桃僵。不想人押送到了京城,叫人看出破绽,这才下了钦差来问案……” 合该于平倒霉,钦差下来就是冲着这些小吏的阴暗手段来的,用钦差的话说,查的就是这一类的“鼠辈”,并不只针对这一个案子,是要整顿一下风气来的。 祝三忽然说:“那他还有心情管什么巫蛊的案子?” 掌柜道:“这个事儿小郎君也知道了?他倒是没想管来,是他来了之后撞到他手里的!巫蛊大案,怎能不管?还是本州的名人,现在京里做官的陈相公家的事。” 张仙姑听得脸都绿了。 掌柜的见她们也没什么可问的,也不贪这酒菜,起身道:“娘子好生安歇,小人还要照顾买卖。有什么要办的,只管吩咐小二。” 于妙妙要办的事哪是小二能办成的?她也没心情吃喝,站起来道:“不能这么干坐着!三郎,带上钱,你同我去探探路。” “好。” 于妙妙坐上大青骡,祝三给她牵着骡子,才到钦差行辕前于妙妙就从骡子上跌了下来,祝三险险地扶住了她! “干娘?” 于妙妙虚弱地说:“完了!” 祝三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却是一溜扛着重枷的人一字摆在行辕前,个个两股鲜血淋漓站在那里,人人呻-吟不止。 那枷是重枷,硬木做枷包上铁,一面轻的也有几十斤,重的上百斤,打完板子再这么站上几天,不是死刑也是死刑了!原是公门中的阴暗手法,竟用在了这些惯下黑手的书吏身上! 于妙妙低声说:“这个钦差是个什么阎王呐!” 身边看热闹的百姓却看着这群小吏的惨状指指点点,又津津有味地评着这些人做过的恶事,不时说一句:“报应!现世报!他们活着有报应可真是叫人痛快!” 于妙妙的心一路往下沉。祝三用力搀起她:“回去再商议,别在这里招人眼。” 第8章 失财 于妙妙与祝三回到了客栈小院里,张仙姑与花姐正在焦虑的等待。花姐还能坐得住,张仙姑在小院里转着圈儿的疾走。 见两个回来,花姐抢上去扶住婆婆,长工牵了大青骡去喂,张仙姑扑到女儿身前将她拉过去上下打量,见祝三完好,问道:“怎么样?怎么样?见到你爹了吗?” 祝三摇摇头,看一眼于妙妙,低声将方才的事简要说了。张仙姑还没如何,于妙妙闪身回了卧房,将门插上后忍不住落下泪来,这个刚强的女人终于显露了一点脆弱。张仙姑与花姐面面相觑:“这可怎么办?” 祝三道:“我去打听打听。” 花姐道:“那我去看看娘。” 张仙姑却对祝三说:“累了这大半天的,刚才也没吃什么东西,吃了饭再忙。” 三人各说各的,包院的门被叩响,店小二来了:“大娘子和小郎君在么?有人寻你们说话。” 小丫去开了门,于妙妙也眼圈儿红红地从屋里出来。祝三问:“是什么人?” 店小二摇摇头,道:“他们只说见面便知。” 祝三等人都是惊疑,于妙妙点点头,祝三道:“有劳,请进来吧。” 店小二答应了,须臾便引了高矮胖瘦几个人来,这些人都穿着长衫,还有挂着香包玉佩的,当先个紫色面皮的中年男子,后面跟着个长须的老者,再落后是几个面目普通的中年人。 张仙姑与花姐都在内室偷听,祝三被顶在前面,后面站一个于妙妙,“母子”二人来应付这几位客人。来人脚步匆忙,面带焦急之色,进门对店小二说:“你去吧,把门带上。” 院门关上了,有一个出来递了一叠名帖,祝三接了递给于妙妙。于妙妙道:“倒是正经帖子。”交给祝三,示意他看一下,长些见识。 长须老者先介绍,他们或是本州、或是本县、邻县有些不清楚官司的吏的家人。祝三将他们的脸与名帖上的名字一一对应上了。紫色面皮的中年男子自己便是本州有名的书吏,姓黄,他倒还没被抓进去,不过看他能亲自过来,估计离进去也不远了。 长须老者自称是儿子折在里面的,先流了几滴眼泪,才说:“闲话不多讲了,大家都是一路人,都遇到了为难的事儿,亲人在受苦,要快些将他们救出来才是!” 于妙妙也想起了侄儿,又落下泪来:“我妇道人家,孩子又小,您老人家有什么主意,只管说。” 长须老者便说出一番话来:“我们几个家里的被押解到案的早,这几日我们费了无数力气打通了关节,钦差身边有个穆先生,钦差对他言听计从。我们打算共同凑些银钱与他。反正犯事儿的那个是救不了了,再凑些钱与他家里、答允照看他的妻儿老母,叫他将一应官司都扛下,只要能定案,缺什么证据都补给他!主案既明,又有穆先生说项,咱们这些人家也好早些解脱。算来不过是革职回家待命,过不几年又能再进府当差。咱们如今花的银钱,到时候都能加倍找补回来!娘子以为如何?” 这番打算再周到不过,也是小吏们惯常会干的事。 于妙妙想了一下,也没想着有什么破绽,她又急着救侄儿,早一刻救出来于平就少受一分罪。忙说:“要多少银钱?怎么凑?你们这就取走么?要见什么?我与你们同去。” 紫脸的中年人道:“也不要现在给我,你去那边西街上一个铺子那里,挂着个红色的幡儿,上头写着“潘记”,去那儿买幅画儿,不要讲价买了就走。后面的事,自有我们来办。现在就去!我衙里还有旁的事要办,不能久留。” 祝三道:“且慢!钦差还有巫蛊的官司没有说法,怎么能就走了么?那可也是个大案呀!” 紫脸的中年人脸更黑了:“哼!小郎君这是信不过我了?告诉你,朝廷另派了人来接巫蛊的案子!朝廷官员各有职司,他手伸得太长了,有人巴不得他滚蛋!” 祝三心道:原来你们也是借力打力!我们这钱也不是很必要出的。 后面一个灰衫的中年人道:“好心带上你们,你们却这般疑神疑鬼!罢罢罢,既有疑心,不去买画就是,谁还能抢了你不成?不过还请你们念在彼此家里都是一样人的份儿上,不要叫破这件事就是了!” 于妙妙忙说:“原打算给他也谋个差使的,正在学门道的时候,这才遇着不明白的事儿就请教前辈。还请不要计较小孩子好奇。” 紫脸的中年人点点头,一行人匆匆离去。 长须老者好心留下一句话:“你们孤儿寡妇太艰难,别买那最贵的画,有二百贯也就够了,若是带的银钱不够,拿些细软来抵也可。剩下的我们凑吧,我宁愿多出些,只求孽子早些回家。” 于妙妙赶紧要打点银钱,她们带着一笔钱过来的,装了大半个箱子,有钱有银,总折差不多正是二百之数。都拿出去,她们可就只剩在客栈柜上存的几贯钱了,恐怕连于平放回来之后的汤药费都不够。于妙妙婆媳将一顶小金冠、一套金头面拿了出来抵价,留下些钱应急花用。 张仙姑母子从未见过这许多钱,张仙姑看傻了:“这要怎么背过去?连箱子一道?太招眼了吧?路上招抢了怎么办?”一面想,我家那死鬼又得多少钱才捞得出来?我到哪里找这一注钱去? 于妙妙道:“三郎、我、阿旺都去!总能看得住一个箱子的。”长工阿旺看她们女流的女流、孩子的孩子,慨然道:“有我呢!” 祝三却说:“等一下,我先去,让他们带着画来取钱。” 张仙姑道:“这样也行,省得路上出事儿。”于妙妙道:“不必了,一来一回耽误多少事?” 祝三摇了摇头。 花姐轻声问:“怎么?” 祝三道:“说不上来,我看着他们总觉得哪怕不对。要说证据也是没有的,只说眼前这事,咱们只见了这几个人,真正办事儿的人呢?好比买东西,没见着卖家就把钱撒手了?” 于妙妙苦笑道:“好孩子,你是个仔细人,可是这等人办这样的事,是断不会送上门来的。你这一来一去,就是疑心他们,他们岂会痛快?咱们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一旦生出事端,你表哥就坏了,连你爹的事儿他们恐怕也要下蛆。阿旺,套车!” 当下将钱箱子装到车上,阿旺驾车,于妙妙与祝三同去。祝三对张仙姑说:“娘,我去去就回。” 张仙姑想着“于平都要两百贯,我家那个死鬼得多少钱?我哪里有这些钱?”连这一声都听得模糊,心不在焉地摆摆手,想:死鬼要真是出事了,我们娘儿俩可怎么办哟…… 祝三同于妙妙坐在车上,问了去西街的路。祝三是个神棍人家出来的孩子,很人有几分神棍算命骗钱时的察颜观色的本领。到了西街一眼扫过,就看出来这条街上的人不正派的居多,估摸着坑蒙拐骗的不少。巧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也是一桩不大正派的买卖。 车到了铺子前,发现这是一间很小的门脸,祝三先进去问明了是这地方,扶于妙妙进去。那里伙计仿佛是个哑巴,听说要买画,指了墙上一排让他们选。祝三一看,这些破画,画得还不如她画的好,但是张张标价奇高!祝三直觉得这间铺子阴气森森,低声对于妙妙说:“干娘,我瞧着这儿不大对劲儿。” 于妙妙道:“我有道理的。” 她心里,这干儿子是很有灵气也有狠劲的,然而,毕竟年轻小、出身低微、见识也浅,似这些事情,祝三恐怕也是第一次接触。 “回去我再好好对你讲授这些。”她说。 于妙妙指了一幅两百贯的,伙计点点头,两下开始交割。祝三年纪尚小,力气不大,是伙计与阿旺两个人抬箱子,祝三就站在一边看着。冷不防她耳根一动、半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身子往旁边一扭,抬手捏住了一只黑瘦肮脏的小手! 一个黑煤球儿一样的小乞儿仰着脸儿抽着嘴角陪笑:“大官人,饶了我这一遭吧。”说着张口往祝三的手上咬去,祝三手上一转,将小乞儿的手反剪,小乞儿这一嘴便落了空。小乞儿道:“别光顾着我,你也顾顾你自己!你带着好大一个娘子!” 祝三将他按在墙上,扭脸看于妙妙,她已经抱了个字画匣子站在车边上了,潘记已经关了门。祝三问道:“收字据了吗?” 于妙妙指指长匣子,又对祝三道:“咱们新来,不要生事,放了他吧。” 祝三将手一松,小乞儿一溜烟跑到三丈外,于妙妙道:“咱们回去等信儿吧。” …………………… 回到客栈,才洗了把脸,店小二又来说有人求见。 张仙姑嘴快,说了句:“邪了门儿了,这又是什么人?” 店小二道:“都是本地的官人们。”小二说着,将一沓帖子递了过去,祝三接了,问道:“都是什么来历……” 店小二笑嘻嘻地说出了一番话来:“都是与您家差不多的人家,家里也有人正在枷着受苦,他们这些日子以来上下串连,许是知道了您家来的消息,所以来探望。” 于妙妙心道,这些人来得好快,钱才送出去呢,人就来了!祝三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于妙妙忙说:“快请。再请上些茶果来。” 店小二得了赏钱,办事愈发利落,这次回来得更快,殷勤地介绍领先一个白净面皮的长须男子,说:“这就是府衙的黄先生了!” 于妙妙愕然:“什么?” 张仙姑问道:“小二哥,府衙有几个黄先生?” 店小二道:“还有有几个?有这一个就足够啦!” 于妙妙问道:“那刚才那个黄先生不是府衙的吗?” 店小二失笑道:“刚才那个也姓黄?可是巧了,但是这里府衙配称得上黄先生的,可就只有眼前这一位,大娘子可千万别认错了。” 于妙妙如遭雷击!失声道:“什么?!!!” 第9章 解封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于妙妙已经知道自己被骗了。 可她还是不死心。 她刚刚赔出去两百贯钱呢!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凭谁,只要出去这一笔钱,心里都会存着些侥幸的。她颤声问:“那县衙有黄先生么?就是刚才那个黄先生,他是不是附廓州府的县衙里的……” 白净面皮的黄先生皱眉道:“什么‘这个黄先生’、‘那个黄先生’的?” 祝三看于妙妙已经有点懵了,于是上前抱拳问道:“不知您来有什么指教?” 黄先生身后一个人皱眉道:“不请客人先坐吗?”祝三想了一下,道:“请。” 店小二见缝插针,说一句:“诸位先坐,小人这就上茶果来。”一道烟儿溜了。 宾主坐下,还是那个问“不请客人先坐”的开口,说:“为的咱们各家的亲人来的,要合计合计,有什么门道,哪怕花些银钱,也要将他们捞出来。怎么?你们不愿意?” 于妙妙等人都不作声,黄先生看出不对来,问道:“怎么了?” 双方互相盘问,黄先生等人费了些周折才证明了身份,祝三又说了于妙妙的遭遇。 黄先生等人都说:“这是遇到骗子了,拣那遇到官司的人家,趁着人心慌,伪称可以帮忙却骗人钱财。” 于妙妙的声音里有点绝望:“我也懂一些衙门里的行事,我听他说得条条在理。” “骗的就是你这样半懂不懂的‘懂行人’!”黄先生说,“你们早些时候有盘问我们这么谨慎也不至于失了救命的钱财!条条在理有什么难的?要是听起来没道理,还能骗得到你?纸上谈兵谁不会?!什么都是真的,只有他这个人是假的,又有什么用?他有本事能干得成事?只有真正干得成事的,才是真的呢!” 于妙妙苦得跟什么似的,张仙姑看她都觉得可怜,说:“您老有主意就拿,现在埋怨谁也没用了……” 祝三一闪身,挡在了她的面前,止住了她的话,对黄先生一拱手道:“她们的心乱了,有失礼的地方我代她们赔个不是。不知道您有什么指教?” 还能有什么指教呢?黄先生道:“这节骨眼儿上,别再上蹿下跳的啦,好好等着。” 张仙姑插了一句:“那钱就这么白喂了狗么?怎么讨回来才好办事……告官,州府管么?!” 张仙姑是个泼辣人,说话也快,还带点口音,黄先生等人本就心烦,现听她说话爆豆一样更心烦,脸上色又难看了几分:“哪来的憨婆娘?!要死么?自家正在官司里,还要告诉官府你打算行贿被骗了?你想自己投案?” 祝三对张仙姑道:“把干娘带回屋里,外面交给我。” 张仙姑不大放心女儿,她养这女儿养得矛盾,一面当男孩使,一面又不放心她是个女孩子,十分拧巴。祝三用力将三个女人都推进了内室,让花姐:“大姐看好她们两个!”将门一扣,转身对黄先生道:“见笑了。” 黄先生看她好歹也是个半大男孩子了,且行事还有点果断,埋怨一句:“你也不小了,怎么就由着她们妇道人家胡闹呢?”然后说,“我看令堂这模样不太好,你还是照顾好她吧。我们凑钱,事情若办得成时,能顺手捎带就将于平捎带出来,如果不能,或他们按人头点钱,就看他的运气了。什么告官讨回钱财的话,眼下先不要讲,不要节外生枝!” 祝三道:“道理我都懂,分得清轻重急缓,我们不会叫破,坏了大家的正事。” 黄先生勉强笑笑,从袖子里摸出半锭银子来:“出来不及多带,你们手头必然是不宽裕的,先应应急。我们还有事,告辞。” 祝三道:“先生且慢,再耽误几句话的功夫。还有些事情要问,好叫妇孺安心。不然我一个人看不住这一屋子。” 黄先生道:“你想说什么?” “请教几件事儿,因怕外头打听的他们以讹传讹说错了,反而误事。” “想问什么?” 祝三道:“听说州府有两件大事,都与钦差有关,想问这两件。我们平常想见县令都未必能够,钦差这么大的官儿竟能为了这些人跑这一趟?怕别有原因。还有,巫蛊是大事,别再因为巫蛊的事,又妨害了咱们要办的事。” 黄先生因祝三问的有点道理,耐心也多了一点:“因为他是刑部的主官,还是潜邸旧人。” “诶?” “怎么还不明白?刑狱本是他的份内之事,替换死囚的案子也是报到京里经他的手的。他名也签了,案也断了,人也验明正身了,直到在上刑场前才被发现囚犯掉了包!这是光天化日之下往他脸上抽了个大嘴巴,如何能忍?” 下来之后所有的雷厉风行,是犯事之府吏、县吏罪有应得,也有他赌气的原因在内。 至于巫蛊的事情,是陈丞相前后有两位夫人,前妻本是门当户对的结发元配,可是娘家犯了大事,前妻很快死掉了,长子受牵连回家乡看坟读书。后娶的妻子也生了一个儿子,陈丞相往上报的嗣子是这后妻生的儿子。 风水轮流转,元配娘家一派又得势平反了!则论起嫡长来,还得是前妻所出之子继承。后妻之子用尽各种方法阻挠无果之后,想到了杀手锏——诅咒!以重金厚利招了一班道士、神汉之流摆了大阵想咒死前妻之子。 黄先生道:“这些都是上头的事,不是咱们该问的。钦差与陛下亲厚,陈相公是重臣,钦差有心为陛下多看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你说得对,别在这个事情上犯他的忌讳。” 祝三想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也不接黄先生的银子,只说:“眼下的花用还有。不禀母亲就拿了您的钱,恐怕母亲责怪。” 黄先生也不跟她客气,一行人匆匆离去。 ……………… 祝三回到屋里,于妙妙坐在床上发呆,花姐忧心忡忡地握着她的手,张仙姑瞪着眼睛看女儿,想说什么居然忍下了。 就在刚才,她恨恨地说了句:“讨债鬼!长能耐了!”被花姐说了一句:“三郎长能耐才好,要是没了能耐,咱们的日子可就更难过了。”把张仙姑说哑了。现在祝三回到里间,三个女人都看了过来。 祝三道:“都看着我干嘛?”她其实一肚子火,怒极反笑,张仙姑看她这个样子与平时迥异有些担心,说出来的话却不太中听:“你疯了还是傻了?笑的什么?” 花姐劝道:“大家都是心急,本没有坏心的,咱们在儿耽误着,倒叫表哥和朱家伯伯指望谁去?” 张仙姑道:“爱谁谁!”话是这么说,还是忍不住担心丈夫,又担心女儿太上心营救的事儿反受苦。 于妙妙之前哭了一阵儿,现在一眼眼泪,问:“三郎,黄先生怎么说?”祝三复述了一回。 于妙妙道:“不能等,回去,卖房、卖地,也要再凑一笔钱出来。不拿出钱来,我不安心,没有两百贯,再凑一百贯也要凑的。三郎,咱们先回去……” 于妙妙不算穷人,可家财多半都在房屋、田产、压箱底的细软之类上,手上的现钱是不多的,已被骗了两百贯,要她再拿出两百贯现钱出来,要么借、要么就得变卖东西了。 张仙姑劝道:“大娘子,要不你再想想?这么花钱,以后不过啦?” 于妙妙道:“妹子,人是最要紧的。刚才是我失了计较叫人骗了钱,弄得阿平和三郎他爹的事耽误了。放心,你家的事,我也会出钱的,不叫三郎白忙。” “大娘子,你把话说清!咱啥时图过你的财?!招婿是你要招,不招不行!可不是我娘儿俩上赶着求你的!咱们避嫌,你自家的钱怎么花,我们可什么也没说过!” “就我那个男人也吃了官司,要十贯,我砸锅卖铁给他弄出来,二十贯,我上街讨饭。过了二十贯,我连一文钱也不会给他花!我拿镰刀后山割点草,我自己编张席子裹了他埋了!你也莫要说嘴,我如今也没很指望你,你自家侄儿的事儿还没平,哪有本事再操心我家那死鬼?”张仙姑激动得双手真比划,是真的气着了! 花姐劝道:“莫说气话。” 张仙姑气苦,对花姐道:“好姐儿,我们穷人命不值钱的。家底儿全扒拉了也就顶多值二十贯,过了这个数儿,咱就不配拿钱买命了!” 她扯过祝三:“可我这孩子,给多少钱我也是不换的。你带着老三,是为了壮胆、拿她顶前头当门面。咱们来的时候为啥跟着囚车走?这一来一回,路上遇个劫道的,你的钱丢了我不说什么,那也不是我的钱。我的孩子可是亲生的!不能这么使他!我是惦记着当我男人,可要是孩子有个闪失,还是叫那个死鬼有事自己顶着吧!死活都是他的命了!” 于妙妙道:“好妹子,我并不是防备你们,是……唉,这些钱也本是我在打理,我熟些。你疼孩子的心我都知道,我也是当娘的人,三郎难道不是我的孩子?可现在,阿平和三郎的爹那是咱们的倚靠呀。要没了他们,三郎现在还没长成,这一大家子要倚仗谁去?咱们就算不理他们,回县城关门过活,又能讨着好了?” 说得张仙姑也丧气起来:“是啊,得有个倚仗……” 花姐轻轻叫了一声:“三郎?” 祝三无声地咧咧嘴。好么,她爹和于平,是各自家的顶梁柱啊!是倚靠! 可如今他们两个非但不能成为别人的倚靠,反要外面这几个人去救。外头这几个人里,于妙妙头先主意最多,现在也蔫了。 黄先生刚才的话不期然冒了出来,“只有真正干得成事的,才是真的呢!” “谁倚仗谁呀?”祝三说,“不过如此!” 近日来束缚她的一根无形的绳子寸寸断裂。 “老三?” 祝三站了起来,说:“天黑了,现在也走不了。天亮我自有计较。” 花姐又叫了一声:“三郎?” 祝三道:“不会不管你们的。” 还是得我来啊……祝三想。 第10章 高手 祝三说天亮自有计较,可除了她,别人没一个能睡得着的。 张仙姑第一个跟着她进了房间,反手插上门,将女儿拉到床边娘儿俩坐下。一看她这个样子就知道她要“长谈”,祝三道:“我有数儿,没打算傻跑。” 张仙姑点点头:“是哩!我早就说过,咱也不必依着大娘子过活的。这些天,她净问她侄子的事儿,你爹是死是活还不知道呢!房钱、饭钱咱也给过她了,咱们又不欠她家的!大不了,脱了这身衣服,依旧穿咱自家旧衣裳,各自过活去!” 祝三道:“也没打算跟她过一辈子。” 张仙姑道:“就这么走了,又好像不大厚道。她们两个女人家带着家财上路,就是块肥肉。哎哟,你爹那个死鬼也不知道……” 祝三道:“我自有计较。” “你有什么计较,倒是说呀。我是你亲娘,你有事得跟我说。” 祝三心里翻了个白眼,心道,我再不上你这个当了!小时候没少跟你说心里话,然后呢? 她说:“还不一定,说了就不灵了。” 张仙姑还要问,房门被扣响了,是花姐来替婆婆转圜来了。 张仙姑母女俩对花姐印象极好,祝三对花姐也很礼貌:“大姐,进来坐。” 张仙姑道:“哎哟,花姐儿,都不是冲你。” 花姐道:“娘连着遇到的都是倒霉事儿,她心里着急,可是人又不能不救,这才催促的。并不是没有想到三郎的安危,也绝不是疑心什么谋财的事儿。真正谋财害命的人,我们见过的。” 祝三道:“没什么。” “那……你有什么打算呢?” 祝三道:“大姐回去先劝一劝干娘,让她别急着走。想想在老家的时候,她那些个房儿、田地,有于大官儿帮忙还弄了多少天才弄完。她现在就算回去了,几时能办完?除非贱卖,那又能有几个钱?等筹完钱回来了,于大官儿怎么样还不好说呢。” 花姐什么也没问到,回去对婆婆一说,于妙妙道:“唉,到底他们才是一家人。三郎心地不坏,可……” 花姐道:“我看三郎怕是真有什么主张,只是不好对娘说。” 婆媳俩又去敲了祝三的门,张仙姑还没走,四人又在一间屋子里聚齐了。于妙妙将姿态摆得很低,说:“今天遇着了事儿,大家心里都不好过。三郎提醒过我,说那伙人不太对劝儿,是我心急,没有在意,才失了这一注财。以后我再不这样啦。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郎有什么主意只管说出来,咱们也会共同去办,免得各有心思办岔了,互相绊了脚。” 张仙姑也是没什么可行的办法救丈夫的,又看于妙妙低眉顺眼的样子,也问女儿:“老三?” 祝三道:“明天我先出去看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儿把那笔钱找回来。”不管是马上散伙也好,还是共渡难关救完人再分手也好,尽快把这笔钱找回来都是破局的办法。 不料此言一出,张仙姑和于妙妙都反对了起来。两个女人做出了七嘴八舌的效果,一个说“你要死!把你能的!那些地头蛇也是你能挑的?”另一个讲“你小小年纪未必就能办得到,还耽误了时间。纵使找着了他们,咱们正摊着官司,也不能声张,他们岂有痛快拿钱出来的?再闹出来,传到黄先生耳朵里,又得罪了他们……不妥,不妥。” 艹!你们都是一个样儿!骗人说了心里话,反口就说别人的想法是发癔症,必要人“改了”。还道于妙妙跟亲娘会有点不同,结果并没什么不同!才被人骗了钱,还能理直气壮地觉得她们自己洞悉一切。 祝三在心里抽了自己八个大嘴巴:叫你嘴贱!叫你不记着教训!这回可记牢了吧? 好在也不是第一次被长辈这么坑了,祝三默默听了,忍了。两个娘又千叮万嘱,叫她别起歪念头。祝三一直不说话,二人以为她听进去了,各自回房。 张仙姑盘算:明天我去大牢门前问一问死鬼是不是关在那里了,总不能跑一趟就陪着大娘子,自家人都没见上一面吧? 于妙妙盘算:明天就要说动三郎一道回家。 两人一夜也没睡好,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都是眼底青黑。祝三这一夜倒是睡得挺好,她已经穿戴整齐了,打声招呼就要出门。 两个娘都是措手不及:“你要干嘛?” 祝三沉默地看了她们一眼:“你们别出去,算了,反正谁也不听谁的。” 两个娘这才明白,她是铁了心的要去找钱。于妙妙还想劝,张仙姑又想拿出哭骂的杀手锏,不想祝三一个闪身,不见了!再想要找,又要去哪里找? 阿旺自告奋勇:“我去!” 张仙姑还不放心,也要去,花姐道:“别她回来了,又找不着您,再去找。就没完没了了。”张仙姑也不听花姐的,要出客栈,却被小二拦住了:“小郎君吩咐了,让小店看住几位娘子,要是几位走失了,他要与小店没完的。” 将张仙姑气了个倒仰。 …………………… 祝三走出客栈,府城里闲逛,边逛边看,看街景、人街上的行人车马,连大街路面都要看一看。时不时停下来问路边各种物价,还好奇府城的小巷子里藏着什么好吃的小店。逛到天黑了,也只走了小半个府城。 天擦黑,她回到了客栈,却发现张仙姑和于妙妙又姐姐妹妹一团和气地商量事儿了。 张仙姑不搭理女儿,只管对于妙妙说:“在这儿什么都要钱,不如把这房儿退了,另住便宜些的……” 于妙妙道:“不可!” “大娘子,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眼看于大官儿就算出来了也没了进项,又打坏了得养伤,又是一注钱,要省些的。” 于妙妙道:“不是我非要端这个臭架子,而是这个架子不能倒!贼人胆虚。内里空了,有个装出来的架子,也能唬得贼人不敢动。要是连架子都没了,就是告诉贼人,我已无用,尽管欺负好了。人呐,要么真的不好惹,要么,装也要装出个不好惹的样儿来。” 祝三安静地听着,她们三个互相不说话。花姐对祝三使个眼色,两人往僻静处站了。花姐道:“你出去一天,怎样?” 祝三道:“有点眉目了。” “没与人起争执吧?” 祝三摇摇头。 花姐道:“你,对娘和干娘好好说说?别怄气了,还有正事要办呢。” 祝三心道,还是算了,别说两句真心话,赶明儿她们又拿这个来刺我。 “睡吧,逛累了。” 第二天早上又出门,又是闲逛。 路过行辕,却发现于平等人没有被枷在路上示众了。略一打听,却是被收押了,听说还有郎中来给看伤。祝三将这个消息带回,于妙妙稍稍宽心,她比张仙姑对祝三客气,此时已想明白了:祝三这是不再相信她们,不想跟她们说实话了。 虽后悔,一时却也无计可施。 张仙姑忍不住问:“你爹呢?就不管了?” 祝三道:“看到一个在大牢外头打听的,张口就被军士给抓了。” 张仙姑愁眉不展:“坏了。” 于妙妙和花姐又安慰她。祝三没吭气,第三天依旧闲逛。 这天过午,她终于来到了那个有潘记的西街。一到街上,又被许多双眼睛看着,她脸上带点笑,凭着记忆走到了潘记的门前,那店铺的幌子已经收了起来,门也锁了。 连当时那个乞儿也不见了,祝三并不着急,又逛了几个铺子,问东西、问价钱。路过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停了下来,将刚才顺手买的一包蜜饯递到小丫头的面前,小丫头吓了一跳,轻巧地跳开了:“做、做什么?” 祝三道:“请你吃。拿着吧,做人情也好呀。那天那个在我这儿失了手的,心情一定不好。要是还没出师呢,还得受罚饿饭。捎给他垫垫肚子也是好的呀。” 小女孩脸色大变,旋即又恢复了一脸的无辜:“你这小子好生无礼,说的什么呀?” “大前天,这儿,那个讨饭的。” “呸!你才认得讨饭的呢!” 附近很快围了一圈人来看热闹,这小女孩儿虽是布衣,身上有两个不显眼的补丁,但是干净整洁头发也梳得齐整,看起来与失了手的乞儿小偷八竿子打不着。 祝三遗憾地将递零嘴的左手收了回来,将右手拿着的东西在小女孩眼前晃晃。小女孩儿脸色大变!“我的!” 她往腰间一摸,摸出一只朴素的荷包来,捏了一把,脸色再也好不起来了。她确实认识那天想偷祝三的乞儿,而她自己也是个在街上施展空空妙手的。今天,她在街上摸了几个有钱人,两颗珠子、几块碎银、一个玉佩……收获都装在自己的荷包里,如今荷包还在,里面的东西都在了祝三的右手上。而她的荷包里仿佛还有个石子儿一样的东西! 小女孩儿打开荷包,捏出来一看,哪是什么石子,分明是一颗梅子蜜饯! 小女孩哆嗦了一下,梅子在地上滚了几滚,滚远了。小女孩儿说:“遇着高手了,我认栽!这些都是孝敬您的了!还请放过。那天那个,师父已经罚过他了。晚饭都没吃上呢。” 祝三道:“我不为难你,我们来办事的外乡人,也只想当个过路人,事儿办完了就走。你们地面熟,请你们给潘记带句话。我不喜欢威胁人,就不放狠话了——他们昨天在我那儿当了幅鼠吃虫咬的破烂画儿,叫他们明天带钱来赎当。” 说完,将蜜饯与一百钱递到小女孩面前:“这是捎话的酬劳。话能带到吧?” 小女孩点点头,道:“成。”乖巧地接了蜜饯和钱。祝三与她擦身而过,拍了拍她的肩,扬长而去。 小女孩下意识想躲,没躲开,还是被在肩上拍了两记。围观的人笑道:“丫头,遇着硬点子了!倒没看出来这小白脸有这本事。” 小女孩朝四下翻了个白眼,又叹了口气,将铜钱往荷包里装,道:“是长钱……日!” “怎么了?” 小女孩咬住系蜜饯纸包的纸绳,手指微颤拉开荷包的口,只见刚才还躺在小白脸手心的她今天的“收获”们又都安静地躺在了她的荷包里,新得的酬劳塞不进去了。小白脸又把东西放回了她的荷包,而她并没有察觉! 第11章 闲逛 随着于平不用再扛枷罚站,于妙妙情绪好了一些,将祝三把她们软禁在客栈的事暂且放在一边。 吃晚饭的时候,她对祝三说:“咱们在这里的柜上存的钱还剩一些,我这里还有些首饰,拿去当了,给阿平捎些吃食、衣裳去吧。有伤药也拿一点。” 祝三道:“干娘不亲自去?” 张仙姑没好气地说:“你把我们当囚徒,还问这个?” 祝三摇头道:“娘这是什么话?什么囚徒?” “你没叫店家看住我们?” 祝三一脸无辜:“啊?他们肯听我的?” 张仙姑犹疑地打量着她,祝三奇怪地看着她,仿佛她说了什么昏话。张仙姑恨得戳她的脑门儿:“罢罢罢,我也看不透你!明天你干娘她们去看于大官儿,你同我去牢外看一看,有没有你爹的消息吧。” 祝三说:“好。” 于妙妙道:“你看柜上的钱还有多少,要用就可着取。” 祝三道:“且不用。” 祝三吃饭很快,她扒拉完了,花姐和于妙妙才吃了一半,此时店小二却来敲门:“小官人,有人求见。” 店小二的声音有点古怪,带了些从未见过的谨慎。小丫去开了门,店小二很规矩地站在门外说:“小官人,方便么?有几个人求见,是您见过的。” 于妙妙现在听到“见过的”就心惊肉跳,很担心又来个骗子要图谋坑害她们,放下碗筷也站了起来,紧张地问:“是什么?” 店小二瞅瞅祝三,见她点头了,才说:“小官人您知道的,就是您今天见的那个孩子,她家大人带着她和她兄弟来赔罪来了。说有事要来禀您。” 祝三道:“人在哪儿?” “就在门外头。” 祝三抬步就要去见他们,于妙妙和张仙姑都很担心,张仙姑说:“什么人呐?不能在这儿见么?” 花姐道:“是什么我们不方便见的外客么?” 于妙妙道:“那我们去里间,给你们腾地方。”说着就动手和张仙姑、花姐一起把碗碟拿到里间去,打定主意要旁听一下了。 祝三问小二:“你们这儿大约也没有让我会客的地方了?” 店小二道:“有倒是有,大堂有的是桌子,就怕您见他们,不方便。” “那就请来吧,有孩子,就上些茶果。” 小二答应了,麻利地把桌子先收拾干净,转身去请了人来,手里还托了一只托盘,上面摆着四碟糕点一壶茶,安静地在祝三面前的桌子上摆好,转身出去带上了门。 ………………—— 他带进来的一老一壮两小这才动了起来,一老穿件绸衫,一壮穿着新布衣,两小便是今天的小女孩与之前的小乞儿——这小东西今天看着好像更瘦了些。 老者自称姓李,一拱手:“不知是何方神圣到来本地?小徒有眼无珠,冒犯了,带来请罪。你俩过来!跪下!”壮年男子一手一个将两个小孩儿往前一提一送。 两个小孩儿老实跪着,一齐说:“我们不认识高人,冒犯了,以后再不碰您的东西。” 祝三也拱手道:“您老这么客气是折我的寿了,请坐。”提起壶来斟了茶,推给老者。老者看看茶杯,握住了,心中有点诧异,他以为双方要暗中较量一番“手艺”。不想这小子竟然一点手段没施展,就是平平常常给他倒了杯茶。 祝三道:“您是有年纪的人,别跟我小孩子计较才好。我也不懂什么规矩,也摸不着门儿,只好用这法子请您过来了。” 老者道:“老汉也不想装糊涂,小官人的来历老汉也知道一点儿,可是为了尊亲来的?” 祝三点点头:“您老什么都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老了,不如年轻人了。道上规矩还知道些罢了,他们遇着高人失了手,咱就认了,至于旁的咱什么也不知道。” 祝三直截了当地问:“您老真这么狠心,就不能代传个信儿?” “不瞒小官人,您与大娘子遇到的事儿老汉也听说了一点儿。外头看起来都是捞偏门的,实不是一路的,他们是骗,我们是偷。便是偷儿,也有飞贼、有土贼、有黑潜等等,互相也不晓得所有的事呢。小官人要是有旁的法子,只管施展手段就是了。老汉是委实不知的,只请饶过小徒。” 祝三笑道:“到底是大地方的人,这般讲究。在我们小地方,人少钱少,单干一样得饿死。” 老者道:“小官人是高人,什么都懂。” 祝三道:“生计所迫罢了。我丢了钱,又得吃饭,亏得还有点手艺,罢了,不逼您老了,都怪不容易的。” 老者刚要道谢,只听她说:“那就掏几个老鼠洞吧,老鼠洞里粮食多。” “诶……” 祝三道:“我这几天在城里胡乱逛着,也不知道看得对不对?西门街上第三家、东市二条街数第六个门儿、南城下漆成绿色柱子的小酒馆儿,这里头哪个是您老的地方您先告诉我,免得弄到您老的头上,倒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老者脸色变得难看:“小老儿在小官人这般大的时候曾听人说过,公门有个神人,最能辨踪查迹。算一算,那时候他都有六十岁了,到现在该有百年了,不知……” 祝三笑着摇手:“我可没那么打眼的来历。为了混口饭吃什么都自己琢磨点儿,不小心蒙对了罢了。这几个地方没有您老的?要是没有,那我可就去补贴家用了。” 老者站起身来,拱着手苦笑,连连讨饶:“小祖宗,饶了我吧。我带话就是了。”这三个地方都是他的藏匿之处,其中一个是道上的人都知道的,另两个连他的徒弟都不知道。真要让他给掏了老鼠洞,这半辈子就算白偷了!这小白脸就瞅他是个贼好欺负,反不敢直接威胁那骗了几百贯钱、做大买卖的人! 祝三也站了起来,说:“您老又这样了。我找您老,不是为了为难您,我看来看去,本地将有风雨。一番风雨过后,只有您老才是能在这儿呆得长久的人,特意央了您老的。” 老者道:“小官人,话我给你带到。别的事儿不必告诉小老儿。” 祝三的口气十分无奈,道:“您老可真是……害!您看这么着,我欠您一个人情,成么?以后您有什么事、要找什么人,我尽力帮忙。” 老者之前的苦相多少有些作戏,听完她的允诺之后,神色才正常了一些,像个正常的当家老爷子的样子了。他仔细打量了祝三一回,仿佛在掂量祝三的份量,最后点点头:“好。我只管带信,至于他们怎么样,我却管不着他们了。” 祝三道:“您肯带个信就已经是帮了我的大忙了的。”又让老者等人喝茶,又让两个孩子吃糕点。老者看祝三也是个半大毛孩子,脸上稚气未脱,自己两个徒弟也大不了几岁,心道:人比人得死!我这两个徒弟也都是机灵人了,与这小官人一比,差得远了! 不过这样的一个小官人,居然也被骗了钱去,可见人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他积年老偷,本是十分敏锐警觉的,起初有点轻视祝三,实是因为知道了这家人被骗了两百贯,认为祝三不过尔尔,只因祝三找到了他的人,他才不得不来一趟。 他们的规矩,在一个人身上失了手,如果双方不是结仇,那以后就得避开这个人不再对这个人出手,被人找上了门,就得认这个错。 哪知祝三居然能够摸准了他几处藏匿的地点,可见十分厉害了!回想一下打听到的消息,这小官人带着女眷来,八成是女眷被骗了,小官人出来善后的。 害!败家娘们儿!就知道拖后腿!老偷儿想。她们要不被骗,小官人就不会去查找钱财,小官人不查找钱财,也不会找他的麻烦、摸出他的藏匿之处。 他娘的!害得老子还得赶紧另找妥当地方,这几处不好再用了! ………………—— 这老偷儿跑去找骗子捎口信,屋里几个女人冲了出来。 张仙姑当先说:“你又干了什么了?我跟没跟你说过?不能干不正经的营生!你都干什么了?嗯?你要走邪路,我这些年图的什么呀?说!什么偏门?!”想到女儿给她的银子,又听什么飞贼、土贼、骗子之类的。张仙姑想死的心都有了!神婆神汉虽然也被鄙视,总是她卖力气,陪笑脸儿,别人给她钱、赏口饭,这一行比杀人放火抢劫偷盗还是要正经得多! 祝三无奈地道:“我连门儿也没有,更别说什么正门、偏门了。” 张仙姑将信将疑。 于妙妙心里也没个准,还是说:“三郎,二百贯虽然多,不值当你犯险。” 祝三道:“我有数儿。” 张仙姑大惊:“你上回说有数儿,就去找了个贼头。这回说有数儿,又想干什么?” 于妙妙想说什么,又不敢教训这个干儿子,带着一颗忧虑的心回房里打算:看走眼了,祝三非但不文静,很暴力,心眼还多得不得了!我怕是辖制不住他的,花姐也是个腼腆媳妇,怕也难降伏他。这可怎么是好?我只想要个老实女婿养老送终,怎么弄了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到家里来了? 张仙姑又拖着女儿回房说话:“你这是干什么呀?我竟不知道,我养出你这么个能人来!你!”她咬牙逼近女儿,小声地、恨恨地说,“你是女孩儿,又不是真的男孩儿,不能就为了个媳妇这么下死力吧?” 祝三哭笑不得:“又想到哪里去了?咱们迟早拆伙,大娘子没个侄儿当倚靠,咱们也走得不安心。还真给她当女婿吗?娘生的是什么,自己不知道?” “也对,钱给她找回来,还叫她依她侄儿吧。哎,钱真能找得回来吗?” 祝三道:“差不多。” “你真的没走邪道?” “我不干没出息的事儿。娘,睡吧。” 张仙姑就算不信也没旁的办法,现在城里还闹巫蛊的事儿,她也不敢出去摇铃跳大神赚钱。闷闷地回房睡觉,生闷气去了。 祝三一夜好眠,旁人继续失眠。 次日一早,老贼头亲自来送信:“小官人,小老儿没脸,人家不给这个面子。” 于妙妙在里间听了,莫名其妙地松了一口气。却听祝三说:“有劳您老了。我答应您的话照旧算数。您要不要一道吃个早饭?一会儿看个热闹?” 老贼头连连摆手:“不敢不敢,还有买卖呢。” 祝三道:“不看可惜了,现在不看,等会儿在一边偷着瞧岂不没趣?算了,我也不吃早饭了,咱们走。” 老贼头打算被他说破,也不脸红,笑道:“小老儿是贼,当然净干些不光明正大的事儿啦。”硬是没答应与她同行。非但不同行,临走前还要问:“小官人,这是做什么?” “我有只老鼠丢了,得去抓回来。” “小官人又说笑了,老鼠跑了不是正好?还抓?” “是只钱鼠。” 老贼头不信她有这本事,笑着离开客栈却又不走远,不远不近地跟着,只见祝三七弯八拐在城里四处乱蹿,一不留神被她带到了东门大街的一条小巷子里。老贼头跟着她转,此时忽然惊觉:她还真的找着了?! 祝三去的地方,正是其中一个骗子的住处。老贼头知道,但绝没有对祝三讲过,他还禁止手下对祝三说。现在祝三竟真的找到了,他有耳报神吗?!不能够啊!看来他不止是要掏我的老鼠洞,连这伙人的也要掏了。可他只有一个人,我且看他怎么办! 祝三到了门前,礼貌地敲了敲门,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又闲走了一阵,到了另一家门前,也是这么敲门。敲到第四家,还没人出来见她,跟在她后面的老贼头却被两个人截住了:“好你个贼头,敢卖我们!” 老贼头苦着脸:“不是我,不是我!我要卖你们,不是这么个卖法!他是自己找着的!你道我为什么肯送信?他也不知怎么的,就弄到我的地方了。你们也有一两处旁人不知道的藏身之处吧?他八成已经知道了。我这两天也忙着找地方搬家呢!听我老汉一句劝,咱们这是遇着硬点子了!认栽吧,别犟,小心吃大亏!听说,钦差有心放过一些掉鬼的文书戴罪立功,想想你们干过什么事儿。再得罪了他,带人追捕你们,你们逃得过?善财难舍,可也不要为财不惜命。你们这一趟总赚了有千贯了,破财消灾,退回他这几吊钱有什么损失?” 他苦劝半天,对方才松开手,紫色面皮的中年人瞪了他一阵,老贼头神情不变回看他。中年人又跟着祝三走了一阵,见他走向第五处时才有点心慌——这是他一个隐秘的住处,同伙且不知。 紫色面皮的中年人抢在祝三敲门前拦住了他:“小官人!小官人叫我好找!前几日在小官人那里当了张字画,如今筹了钱想赎当,不想小官人不在家。还请小官人回去准备好字画,小人等这就抬钱去赎当!” 第12章 赎当 紫脸中年人走过来的时候祝三已然察觉,他此时出声祝三也就顺势停下了手,含笑道:“黄先生,你好。” 中年人道:“小郎君,你是真的好呀。” “先生这几天生意不错吧?” 中年人颊上抽搐了一下:“托福,托福,还请小郎君高抬贵手。在下这就去赎当。” 祝三道:“不急不急,别耽误了先生的正经生意。” 中年人道:“赎当就是我的正经事了。” 祝三不再与他磨牙,道:“那我就回去等着了。” “您慢走,小心脚下。” 祝三举目四望,老贼头早就不见踪影了,她就慢慢走回了客栈,路上还顺手又买了一包糖。 她一离开,紫脸的中年人就叫手下:“都他娘的回来吧!将二百贯将箱,再另备二十吊钱装作一袋,一同放到箱子里。”她寻找的老贼头却在她走后闪到了紫脸中年人的身后,抄着手望着她消失的巷口说:“老王,你这利息给的够高呀!” 紫色面皮的中年人老王阴阴地看了老贼头一眼,冷冷地说:“你家送神不得烧点纸吗?” 老贼头笑了:“你这一次赚得也够多的啦,差不多了,快收了手躲一阵儿吧。”两人是认识的,老贼头知道,这骗子老王之所以骗完二百贯没走,是因为被钦差抓来的文吏不少,老王还想多骗几家。否则,一得手就携款远遁,近期想在城里找到他们可是不能够了。 “哼!”老王没回答他,老贼头也不生气,蹓蹓跶跶地走了。 那边老王的手下也装好了车,老王看了一眼,心疼地别过头去:“走吧。” 一行人到了客栈,店小二迎上来时吃了一惊:“客官,哎哟,您……” 老王心烦地摆摆手:“去去。” 店小二缩了缩肩膀,躲到一边去了。老王上回来过,熟门熟路地敲响了祝三住处的院门。院子里,正在围着祝三的人都很惊疑:“这回又是谁来了呀?” 她们真是怕了敲门的人了! 虽然祝三说没让人看着女眷,于妙妙等人也没了再出门的想法,倒不是不想,而不是知道出去能干嘛。真的黄先生现在肯定是没空的,她们在府城也没有任何的熟人。于妙妙就派阿旺出去,回来说于平没有再示众,去打听了一下,正关在行辕里,没有收到牢里去。 阿旺又带回来一个消息——县令要回去了! 县令来见钦差,挨了好大一顿骂,跑了几天门路,终于得回去了,他在县里还有公务。钦差将他一套骂,命他回去整顿户籍,再有什么没有户籍的朱神汉之类的事情就要县令好看。 县令也不敢耽搁,挨完骂就去收拾行李,预备明天一早就启程。他也没为于平等人求情,统统交由钦差发落去了。 于妙妙听了阿旺的回报,就想跟着县令的队伍回去筹钱,这样起码回去的路上安全。祝三一回来,她就又旧话重提。张仙姑则不想走,就说:“既然大娘子回去有着落了,我们娘儿俩就打扰了,我们家当家的还在牢里关着呢,没道理叫老三不管她亲爹的!” 这两个女人的主意就不一样,祝三坐在椅子上一个字不吐,一个花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地劝,说轻了不行、说重了更不行! 直到门被敲响。 听到说“求见小郎君,赎当的来了”里头才停止了争论,张仙姑问道:“你们当什么东西了?哪有钱赎当的?

相关推荐: 四面佛   亡主   胖阿姨×有病小江总   婚蘼情未了_御书屋   有蝶(H)   HP十夜七杀   离婚后恋爱   大上海1929   姐夫先听我解释   回头草_新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