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晚唐浮生 > 第167章

第167章

京兆有什么话说吗?” 甘泽道:“七郎说,三郎如今衣紫,是国家大臣,不是小孩子了,有什么事,知道该怎么办。” 祝缨道:“什么大臣?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捎话回去,现在手上有案子,多少人盯着,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京兆有什么安排,只管对我讲。还如往昔。” “好。”甘泽笑道,然后便告辞。 祝缨又安排家里给温、金等人送些贺礼之类,此外还有一个邵书新,他人是回来了,但是很不巧遇到了这个事,近期都没办法给他接风了,也送了些礼物过去。 ………… 次日一早,祝缨先进宫,现在的皇帝没病没灾的,但是仍然没有朝会,办丧事的这几天是要辍朝的。 人齐了,就是哭一回丧。 然后祝缨被提溜过去开小会,将昨天的进展汇报一番。皇帝看到段琳的物品中有“软甲”一项,气得眼珠子发直:“他倒有软甲!” 皇帝被吓得不轻,昨夜睡到一半梦中惊醒,很怕有人要抹自己的脖子。皇帝问祝缨:“段琳的供词呢?” 祝缨道:“他排序靠后。” 皇帝道:“问他!” “是。” 除了这一样,皇帝又催:“什么盟书?怎么没查到?” 祝缨道:“恐怕在鲁王府里。” “你不是要了禁军吗?留着看的吗?查抄鲁王府!如何办事拖拖拉拉?” 丞相也没办法向他解释,这样一个案子,想认真办,没几个月下不来。但是丞相自己要“从快”,也都催着祝缨。王云鹤道:“凡有事,只管上报!” 祝缨道:“只有一件。” “说!”皇帝道。 “若有需要,可否搜查一些地方,有些证据要查抄、有些犯人要缉拿。” 皇帝道:“可!哪里都可以!不必顾忌!宫中若有人附逆,你上报之后亦可搜查。从快!” “是。臣这就去办。” 她没有去找禁军,而是跑去找户部请款。 窦尚书知道她急,也不敢扣着这事儿。鲁王案不同于龚劼案,办龚劼案期间,他们照样有休沐,鲁王案要快,办不完敢说我要休息,以后就可以永远赋闲了。要说我办事,某某刁难我,这个某某就不用混了。 款子拨了下来,窦尚书也问了一个问题:“案子进展如何?” “抢命一样。” 窦尚书含蓄地道:“眼下不是穷治的时候。” “懂。” 祝缨匆匆离开户部,再去大理寺,将户部的回丞往祁泰胸前一拍:“去领款去!” 大理寺人人高兴,林赞道:“且慢,大人,请上坐。” “?” 林赞看到了祝缨的紫袍,道:“还没有向大人好好道一声贺呢。”他一句话,官吏们都忙起来,排好了队道贺。 祝缨也向他们道谢,道:“我不说虚的,以后,大家好好相处。现在,咱们干活。” “好!” 祝缨道:“少卿、老左,陛下又催了,咱们还得去那边儿接着问。” 他们三人先去看鲁王的妻舅,不用祝缨开口,左丞就先说了:“先到先得,段婴先开了口,他的样子你也看到了,你呢?说话前先想清楚,负隅顽抗,只能多受皮肉之苦。周游我都不审,他领兵犯禁,罪名已定,你猜,他会不会临死之前多攀咬几个人?” 这妻舅将脸歪到了一边,不搭理左丞。他并没有想好要不要招供,身上、脸上还在疼,打,他是不想再挨了的。但就这么怂了,心里又过意不去。 祝缨道:“血酒喝着,味儿怎么样?签字画押把自己押给鲁王,你用的哪只手?大理寺是讲道理、讲证据的地方,你为官多年,上过的奏本、签过的公文不计其数,只要笔迹合上了,就能定案。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不参与,你妹子一离婚,你家里什么事都没有。一参与,你与鲁王的关系这么近,不把你算个主谋我都觉得小瞧了你。” “我八四主谋。” “那谁是。” 沉默。祝缨笑笑:“刚才那一句记上,行了,咱们走。” “汪福。” 祝缨和蔼地看着这个人:“给他点水,扶起来,让他慢慢说。哎,你能写字吗?给他笔,让他写。” 等写好了交上来,祝缨才发现他写的是鲁王的谋主是鲁王傅!鲁王傅名叫闻祎,先帝旧臣,系出名门,文臣出身,之前与祝缨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他们也是同朝为官。 祝缨道:“记下来,让他画押。走。” 三人再次到了鲁王的囚室里,门一打开,正在踱步的鲁王不耐烦地道:“你们烦不烦?”他提起桌上的锡壶,准备拿它连同里面装的热茶一起热情地迎接段婴。 一进来三个人,鲁王与林赞打了个照面:“你也来了?段婴呢?” 祝缨抢先抬起手,将手中的纸给鲁王看了:“您认得这个笔迹吗?” 妻舅的字,怎么不认得? 鲁王切齿道:“他也叛主吗?”问完,又住了口,低声道,“是闻师傅教我的。” 说完这句话,他忽然慢得轻松了起来,说:“是他教的。” 祝缨看了一眼文吏,文吏忙又记了下来,记完了,祝缨对鲁王道:“我现在只是同您聊天儿,您看,大理寺是个讲道理、讲证据的地方,是我拿证据把您给钉死了,还是您自己说?我不熬您,我自己会查。恕我直言,您用的这些人,啧,都不那么可靠。我下回再进来,不定就带回什么消息了。” 她说着,又抖了抖手里写了闻祎名字的那张纸。 鲁王低头想了一下,问道:“我会像当年安王那样的下场吗?” 祝缨道:“那要看您接下来是不是像安王那样负隅顽抗了,多拖一分,就严重一分。” 赵王这个人,他就不是一个严酷的人。鲁王道:“好吧。你想要我说什么?” “盟书在哪里?别误会,不是诈您,只要有这个东西,一寸一寸地搜,总能搜出来的。只是那样未免要惊动府里,不太像话。” 鲁王道:“在我卧房妆台上,有个匣子,锁在里面了。” “好,我去取。您昨天晚上吃得还顺口吗?我才回大理寺,也不知道厨子的手艺现在怎么样了,如有不足,还请见谅。您在这儿,入口的东西第一是要安全,外面进来的,不敢拿来给您。” 鲁王道:“拿酒来。” “好。” 出了鲁王的囚室,林赞道:“绝了!他怎么这么快就招了?闻傅又怎么会……” 祝缨道:“来不及了,得快些干。少卿去请鲁王傅,我去鲁王家把盟书拿回来。老左,准备好了,照盟书拿人!” “是!” ………… 祝缨与禁军合作过多次,很快,两个校尉带着人难掩高兴地到了她的面前抱拳为礼:“甲胄在身,恕我们无礼了。” 祝缨道:“老规矩!走!” 老规矩就是,跟她干活有补帖。然后因为是抄家,还有额外的收入。 这次祝缨亲自带队,大理寺点上人马,加上禁军。到了鲁王府,先封门、再封账,收了鲁王的册宝,把鲁王府打扫出一处院子,把鲁王妃等请进去安坐。再请鲁王妃拿出嫁妆单子,把嫁妆点出来。鲁王府还有属官,都扣押了。 祝缨亲自去了书房,将鲁王说的盟书拿到手。然后开始“打扫”鲁王府。在明册上的鲁王的财产不能动,跟她来的人,不许私藏。鲁王家比一般官员家更麻烦的地方在于他是皇子亲王,你不知道他家哪样东西是普通人用不了的。私藏了,叫懂行的人看了,好么,御造的,完蛋! 祝缨的鉴赏能力是在一次一次的抄家中得到提升的。鲁王府半天都没抄完,祝缨也不急。慢慢干。 她特别吩咐,将地契之类拿来。 占“荒地”的,她要一一清算! 又命将府内奴仆名册拿来,她准备甄别之后,将能放的都给放了。 直到天黑,才算勉强将王府扫过一遍。祝缨道:“好了,先回去,明天再来。对了,留个小门,里面要吃要喝的,从那里送进去。不许里面的人出来。” 天擦黑,她回到了大理寺。 林赞道:“大人走得好一阵。” 祝缨道:“王傅请来了吗?” “来了。” 祝缨道:“好,知道了。” “额……” “先吃饭,今晚要熬夜了。” 先吃了饭,三人再到了周游的囚室,周游正在发疯,他这一天一夜也是灰头土脸,先是把脸盆给掀了。后又觉得头上脸上不舒服,忍不住要水洗脸。洗完了澡,开始吼叫:“放我出去!” 牢门打开,露出祝缨的身形时,周游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祝缨见他也洗漱干净了,道:“周游,咱们就不废话了,来,聊聊。我问,你答。” 周游敢怒不敢言,用可怜的目光看向林赞,希望林赞能够帮他。林赞别过了头去,他与周游认识,以前有点同情周游没爹,年龄越大,越这份同情心就越稀薄,到了现在,可不想为了周游连累自己。 祝缨问,周游答,之前已经审过周游一回了。这一次是祝缨想问的:“先帝、陛下皆厚遇你家,你为什么要参与谋逆?” 周游的嘴唇哆嗦了一下:“我四十了!不能一事无成!” “哦。”祝缨说。 收了供词,让周游画押,然后离开了。 林赞叹息一声:“也难怪,有那样英雄的父亲,他……” 祝缨没接茬,默默地去了闻祎处。 闻祎是位儒雅的老者,很有长者风范。祝缨见了他,礼貌地一揖。闻祎也还了一礼,看起来非常的从容。 祝缨请他坐下,一对三,面对面,祝缨道:“冒犯了。” 闻祎微笑而已。 祝缨道:“您的名字不在那张纸上,请您到这里来,是有人提到了您是谋主。” 闻祎道:“那张纸,在你手上了?” 祝缨点点头:“是。不过您可以说一下为什么吗?您说了,我如实奏报上去。当然,您要不愿意说,大理寺嘛,讲证据的地方,我也不喜欢动刑,我手里的证据足够了。您还是能在这里好吃好住,直到……您是能人,贤臣庸主,最是悲伤。” 闻祎还是不说话。 祝缨道:“两宫都在宫中,是没有机会的。只有他们分开才方便行事。两路,以吉时为号,免了两头出差。一路掌控宫中,一路拿下储君。宫中还不是从外向内攻,是在内里就暴发出来。是个高手。那边那几块料,哪个像能拿出那么个主意的人?只有盟书签名像鲁王能干出来的事。” 林赞吸了口凉气。 闻祎叹了口气:“我是先帝指派给鲁王的,离不开的。你是郑熹的人,郑熹当年在东宫,难道不是与我一样?” “我可不是他的人,我是朝廷官员。” “好吧,朝廷官员,我难道不是?可谁又能将我与鲁王分开?既分不开,就只好尽力推他了。” 祝缨道:“还请详述。” 闻祎道:“你不是已经知道了吗?两路……” 祝缨最后问道:“段婴我是知道的,他与鲁王是姻亲。段琳为什么?这样的人家,人口又足够多,可以两头下注。” 闻祎道:“许他日后拜相,诛郑氏。” 祝缨点了点头,等他签字画押之后,转去看段琳。 她一点也不想审段琳,这货就是浪费她的时间。但是皇帝要问,她也就意思意思地去问了一问。 两天来,无人理会段琳,但段琳心中仍觉不妙。他在大理寺,落到仇人祝缨手里,能有好吗? 哪知祝缨进来之后,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有软甲?” 段琳道:“我并非事先知道有人行刺太子,我在京中有仇人,是防仇人刺杀的!” 祝缨道:“好,我会报上去的。”说完便离开了。 段琳目瞪口呆:这就走了?不继续问了? 第329章 外行 问个屁! 还有正事要干呢! 祝缨算看明白了,这位新君他是个外行!他根本意识不到办一件这么大的案子是多么的复杂。以这种外行的常识来应付政务,新君接下来将会被现实教做人,但祝缨不想当这个老师。 政事堂当然是内行,抱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想法也在催她,但是,实在干不动了他们也能理解。前提是,她得真实干出点成绩来。 从段琳的囚室里出来,祝缨与林赞、左丞回到了正堂,四下灯笼火把扎起,祝缨道:“都吃饱了吗?” “是!” “去把两位校尉请来,分活儿了!” 她抽空审闻祎与段琳也是为了给禁军一点吃饭的时候,现在应该吃完了,该上夜班了。 大理寺与禁军都已拿了她的钱,饭也吃了,士气正盛。两位校尉须臾便至:“大人,怎么干?” 祝缨拿出一叠纸来,说:“先将你们的人分成六组,每组我再配些人与你们。咱们照着名单来抓人,先拿人!不抄家!” 林赞问道:“为什么?” 祝缨道:“这上面有些人,是聚族而居的,家里还有老大人,不能把人家全家都抄了。先拿大理寺的拜帖上门,客客气气将人请出来。连夜审!” 林赞道:“好。” 很快分好了组,祝缨给每组都分了几张纸,每张纸上都写着一个名字和住址:“按着次序来,远近我都给你们排好了。带上车,都请到车上坐着,一总带回来,记着,宫门只为每组开一次!不许吵闹!不许扰民!不许大呼小叫!谁要惊动了京城,大理寺可盛不下他这尊大佛!” “是!” “动手吧!” 她自己则在大理寺里协调,拿人的事阮大将军也知道、郑熹也知道,但是执行的时候不一定会出什么事儿,所以她还是留在这里。她还有许多文字上的事要做,有些是不能简单交给书吏办的。 四下只剩下火把燃烧的毕剥声、脚步声,各组分别去取了马、领了车,从皇城绝尘而去。 祝缨对林赞道:“你眯一会儿,今夜不得睡了。” 林赞道:“今夜?” 祝缨叹了一口气,道:“你也遇着不少讨情的吧?接下来还会有,越拖越麻烦!趁他们哭灵哭得头脑发昏,更多人还没回过味来儿。问完了,往上一捧,交差。” 林赞也是个有点想求情的人,这里面有些人也是他的熟人,但是他又有顾虑:“陛下是命太子主持、大理主办,这样不会太仓促了吗?” 祝缨道:“鲁王身份特殊,岂是你我能断得了的?单只交给咱们,难道咱们真能把刑部、御史台扔到一边儿?查案子的事儿咱们干了,断案得请教一下这些春秋决狱的行家。” 左丞已经听明白了,上前道:“我让他们煮些酽茶来!” 林、左都不回自己的屋子,都到了正堂。祝缨提笔又开始写名单,盟书是证物,她自己握着,但是名单得有个备份。她写完了,对林赞道:“这份名单,是今晚要拿的人,等会儿你核对一下,要是无误,明天一早你拿着名单,给御史台,别明天御史点人头,发现有人没来,嚷出来误事。” 御史台的一大作用就是督促纪律,包括朝会到没到、参加的时候老不老实之类,哭丧也是一样的。该来的没来,衙寺又没报上请假,御史一准儿得参上一本,动静就大了。 祝缨要的就是这案子在她手上尽可能的压低声音,这事儿不能产生恐慌,不能吵吵得满世界都是。最好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把事儿给办了! 林赞接过来一看,了然地点头:“原来是他们。” 这些人大部分明面上就与鲁王走得很近,林赞还认识其中的绝大部分人。看完之后心下也感慨,这里面很有几个不错的人,比如闻祎。林赞是同情闻祎的,被先帝派到鲁王身边也不是他自己求的,好好一个人跟在鲁王身边,与两任太子杠上,他能怎么办?新君登基,能不清算他? 林赞心里将另几个名字盯上,他与这些人没什么交情,平常还很讨厌他们。打算等到自己发表意见的时候,要把罪多往这几个人头上推。 酽茶来了,三人喝了一点茶,又埋头干起活来。从鲁王府里抄出来不少东西,祝缨亲自给安排了,鲁王书房里的一些信函之类都在她这儿了,装了一大匣子。得看看,看完了之后封起来交给皇帝。戏码她都帮皇帝给编好了——烧掉! 这样能够稳定人心。 至于皇帝会不会秋后算账,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了。 祝缨看东西很快,交子时,拿人的禁军与官吏回来了,祝缨已看了一半的信函。 今夜注定无眠。 盟书上的人都拿来了,没有跑的,祝缨道:“二位,咱们得忙起来啦!”盟书上一共二十三人,除了之前已经抓到的几个,现在还剩下将近二十人要审。连夜验身份,问个大概。 林赞道:“又多,又难审,只怕一夜难问出个结果来。” 祝缨将匣子一合,上了锁,拿起钥匙道:“怕什么?把人都押到狱里去,先别关,带大堂上。牛金啊,去厨房,拿一坛子酒来,再拿一筐杯子,都送到狱里去。”又指指匣子,小陶敏捷地上去抱了起来,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四十岁的人。 一行人到了大理寺狱的堂上,祝缨到上面坐下,小陶抱着匣子站在他身边,牛金抱着一坛子酒、老黄提了一篓杯子,瓷杯在竹篓里发出轻而清脆的响声。二十三人统统被带到了大堂上,有些人来得仓促,鞋子都穿反了,还有头也没来得及拢好的。也有醉醺醺的。 这两天他们一直忐忑着,许多人被抓的时候甚至有一种“终于来了”的踏实感。所可虑者,乃是此时已经宵禁了,他们的家人连马上打探消息、托人求情都来不及。 到了堂上,祝缨也不拍醒木,也不喝斥,而是说:“天寒夜深,请诸位过来实在过意不去,喝杯酒暖暖身子吧。” 有人想说你何必假惺惺,也有人发现了不对劲,他们这些人都是当初签名喝血酒的人。 果然,祝缨又说:“这一杯,给里面鲁王殿下送过去。这一杯给周游将军,当日他没能与大伙儿一块儿喝酒,真是遗憾。这一杯,给段著作……哦,他们要是已经睡下了,就不必再吵醒了。” 有人一接酒杯就扔了:“我不喝!我是被胁迫的!” 祝缨抬起食指竖在唇前:“嘘——” 那人瞪大了眼睛,老黄又塞给了他一杯酒,他哆嗦着接了,倒有半杯被洒在了衣襟上,把剩下的颤抖着吸溜了。 祝缨道:“大理寺是个讲道理、讲证据的地方,刑不上大夫,我也不喜欢用刑,我待诸位以礼,也请诸位体谅,不要为难我的人,与他们好好聊。请。啊,对了,夜深了,大吵大闹有辱斯文,别吵着夜猫子。” 她摆一摆手,各人的杯子被收走,依次被关到准备好的囚室里。也不明着搜身,而是请他们沐浴、更衣,然后“聊天”。 祝缨就不参与审问他们了,就在这堂上办公。把信函都看完,上锁,让小陶拿来封条给封了。再处理一下大理寺积攒的一些公务,武相今天也当值,她与周娓两个走了过来,说:“大人,夜深了,您明天还要上朝,要不先休息一下?那边的屋子清清净净的,铺盖也置办了新的。” 祝缨道:“不用管我,你们休息吧。” 武、周二人哪能在这个时候真的休息呢?回到房里和衣而卧。 祝缨公务之外还要再考虑一件事:分赃。抄家肯定得扣下一点,不然接下来活就没法干了。怎么拿、拿多少、怎么分、分多少,她也都有了计划。 还有应付求情的人,别人不好讲,周游岳母虽然死了,妻子还在,求到郑熹母亲那里要怎么办?阮大将军还为闻祎求情呢。又还有其他一些人…… 天快亮的时候,供词陆续地送了过来,祝缨将供词看完,这里面也有很痛快地认了的,也有将责任推给闻祎、鲁王说自己是被骗的,也有咬死是被胁迫,不然就要杀他全家,不得已而从贼的。说得都不太深,还得细审。 此外又有人吐露出来,有些地方上的官员也暗中讨好鲁王。这个祝缨从鲁王家抄出来的一些信件、礼单中也能看出来。 她将这一些也都装到一个匣子里,上了锁,再上封条,起身道:“忙了一夜了,安排好白天当值的人,不用哭灵的都休息。” 厨房送上了早餐,祝缨很快吃完,漱了口,擦着手说:“大家都辛苦了。轮着吃饭休息吧。” 自己洗了脸,提上匣子,林赞又灌了一碗茶,道:“大人,下官算是服了你了!” 祝缨道:“食君之禄。”又特别关照老黄和左丞:“他们两个有年纪了,一会儿都别打搅他们,叫他们睡半天。” 老黄道:“人老觉少,不累不累的。” 祝缨摇摇头,提着匣子,先去见皇帝。小陶和牛金赶紧追了出来:“大人,小人来拿吧!” 他们俩抱着匣子,送祝缨,政事堂那里说,丞相已经去面圣了。祝缨听了,也转去见皇帝。陶、牛二人跟着,直到他们不能通过的门外才将匣子还给祝缨。 ……—— 天光乍亮,祝缨抱着匣子进去,政事堂的人、太子都已经在了。她舞拜毕,郑熹、阮大将军等几个也到了。 皇帝看到了她拿的匣子,问道:“那是什么?” 祝缨道:“鲁王招了,有盟书,大理寺照着上面的签名,连夜请了一些人到狱里小住。这一个是鲁王府里拿来的往来信件、文书,这一个是一些供词。” 皇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 两个宦官过来一人接了一个,祝缨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信封:“这是那封盟书。” 杜世恩过来接了,祝缨的表情微微动了一下,下巴轻轻点了一点他,杜世恩点了点头,示意自己身体还行。 皇帝拆了信封看了,大怒!敲着扶手道:“他们竟然敢!” 祝缨又简述了一下这一天一夜做的事情,包括闻祎等的情况、段琳父子的自我辩之类。刘松年道:“他有什么仇人?他不当街杀人就不错了!” 皇帝道:“对啊!当年段氏买凶……就是害的祝卿吧?” 祝缨微微躬了躬身,续道:“鲁王府里的文书拿来了,财货太多,还在清点,一旦清点完毕,臣便上报。” “哼!兄弟里,数他最贪!钱财最多!”属于赵王的情绪说。 “臣会查清楚的。还有这些供词,只是初审,会再上细的,也还须几日。啊,他们恐怕赶不上改元大赦了。” 太子失声笑了出来。 皇帝又恢复了一点道:“这些协从,不是要宽待的吗?” 祝缨道:“十恶之罪,改元也不赦的。恩自上出。” 皇帝满意了:“你看着办吧。” 祝缨道:“还有一件事,须请示陛下。” “什么事?” “为贺新君登基,彰显陛下宽宏,臣请将鲁王府一些无辜之人开释,好使他们在民间宣扬陛下之仁德。” “鲁王府还有无辜的人?” 祝缨道:“有的,强抢的民女,扔半吊钱就拽走做奴婢的绣工。现在正在王府里关着呢。人多了,又吵闹,又要费钱养着她们,不如放出去。免得积得怨气太多,不吉利。臣想,从鲁王府的钱库里拨点盘缠给他们。再有,闻说鲁王侵占百姓田产。这个要核实一下儿再拨还,现在知会他们一声,让他们有个盼头,他们只会盼着新朝更好。唔,冬天了,查证的在发还之前,再拨点柴米让他们能过年。都是鲁王造的孽,说不得,又要陛下为他收拾烂摊子。” 皇帝微笑道:“可。” 祝缨道:“田地入籍,还要京兆多多费心。” 郑熹道:“应该的。”他与王云鹤交换了一个眼神,就知道祝缨的老毛病又犯了。 皇帝高兴地说:“卿等真是股肱之臣啊!” 二人忙谦逊了一回。 祝缨退到了一边。听他们聊着丧礼、改元、调人等事,她就一言不发。 等到聊完了,太子对皇帝请示,说这案子也是派给他的,他现在啥都不知道,觉得过意不去,一会儿哭完了丧想去大理寺看看。 皇帝道:“去吧!” ………… 祝缨先去哭了一场,她如今的排序在最前那一小撮人里,旁边是冼敬等人。哭完了,太子还没过来,骆晟先来,问道:“你这两天很忙么?” 祝缨道:“出了那样的事,大理寺不忙也不行呀。” 骆晟道:“你自家留意身体。对了,鸿胪的事情……”祝缨被薅到大理实属突然,骆晟甚至来不及问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办。 祝缨道:“眼下鸿胪寺没有什么大事,我已将事交给赵苏了,他还算能干。沈光华管司仪署一向顺手。到年底了,该报考评的,柯典客去岁接待四夷很是尽心……哦!” 她把装笏板的袋子打开,抽出板子,扒拉到袋底,掏出个折起来的小纸片:“我写在这里了,差点忘了给您。” 骆晟接了,祝缨把板子装好,太子也到了:“干什么呢?” “一些交割,”祝缨说,“走得急,还没说完。” 太子感慨道:“公行事何其缜密?” “可不敢当,人哪有什么事都能想到的呢?就怕都说我缜密,偶有一件忘了,就要有人说我故意的了。那可真是百口莫辩了。”祝缨打趣着说。 骆晟道:“不会的不会的,都知道你为人。为人在做事前。” 太子有点诧异地看着这个有点憨的岳父,心道:这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呢? 带着点疑惑,太子与祝缨往大理寺去,他也不乘辇,与祝缨一同步行,边走边说话。林赞想跟上来,被宦官给拦住了。只听到太子问了一句:“案子还顺利么?” 林赞想了一下,没跟上去。 案子刚才不是已经报过了么? 一群废物,祝缨心想,然后说:“不及龚劼一个零头。” “龚?”龚劼案发的时候,这位太子还没出生呢。祝缨道:“是先帝时的丞相龚劼。” 哪知太子却严肃地说:“鲁逆可比龚劼危险多了!” 祝缨知道他的意思,龚劼纂不了位,鲁王能。但是她也不说破,这事儿不能说破,往深了说,那你太子对皇位的威胁…… 祝缨道:“其实还好,鲁逆心思摆在台面上了。” 太子又问:“闻祎呢?” “他辜负了先帝,也辜负了自己。” “段琳呢?” “一个无聊的人。” 祝缨还是不动声色,太子有些焦躁。他看着眼前这个人,相对于这身紫袍,祝缨显得年轻得过份。但就在刚才提到龚劼时,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面白无须也显得很年轻的“新贵”的经历远比他想象中的要丰富得多。这个人的智慧,也比想象中的更可依赖。 真是可恶的智慧啊!太多了,多到不接他的话。 “你也未免太无情了些。”太子说,“我是诚心求教的。从阿翁在世时,我便知你是能人,也诚心求教的,你总若即若离。鲁逆为乱,我道你心向东宫,为何如今又如此冷淡?” “嘘——” “你……” “到了,”祝缨站住了说,前面就是大理寺了,“当年我从这里到南方去,路上遇到一个案子,骆鸿胪主持,我襄助。别的事儿记不清了,只记得对他说过,一件案子,查明真相固然重要,真相不明,其他的就是无根之木。但最难的不是查、不是审,而是查明真相之后怎么处置。有了木头,要拿它做什么。我觉得,这才是显出一个人的地方。请您留意这个。” 太子对上了她的眼睛,祝缨道:“道理写在书里,可怎么做才能让人看出来您已经吃透了这个道理来呢?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您不管问谁,他都只能给您说一些像废话一样的大道理。把道理化成本事,没有捷径,等您做到了,别人再请教您的时候,您能说的也就是那些道理。我不是在打机锋。请沉下心,先把这案子办完。办完之后,有些话您就不会再问了。请——” 第330章 勾兑 祝缨时刻留意要落后太子半个身位,边走边说:“殿下,该把林少卿放过来了吧?” 太子微叹一声,往后挥了一下手,林赞与宦官们快走几步跟了上来。察觉到气氛有一点点的不对劲,林赞十分识趣地闭嘴。快走几步,去叫人迎接太子。 大理寺里一阵忙乱,左丞才打几声呼噜就叫摇醒——太子来了。 祝缨将太子请到了正堂正位坐下:“大理寺上下轮班,昨天忙了一天一夜,夜班的正在休息,等会儿继续。” 太子默默地点头,大理寺的人陆续到了,排队、行礼。太子深吸一口气,开口慰勉:“我来看看,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吧。都辛苦了,等案子办完,自然论功行赏。昨夜累着的,先去休息吧。” 底下的人回答时有点参差不齐,都说是自己的本份。太子看了祝缨一眼,祝缨道:“好了,还照着轮班的来。各归各位。魏、伍两个评事还没回来吗?” 左丞打了个哈欠:“没,应该也快了。”其他人虽然还想在太子面前表现,但也乖乖听话往外走。 看着这个大理寺,太子有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清清嗓子,问道:“他们干什么去了?” 祝缨道:“昨夜问话,牵连出一些人来。又去拿了。” “哦,”太子又问道,“鲁王呢?” “他倒是醒着,昨天白天就问过他了。殿下要去看看?” 太子问道:“可以吗?” 祝缨点了点头:“当然,殿下稍等。” “咦?” 祝缨道:“他的供词,大理寺有备档,殿下先看一下前情。” 备档拿了过来,太子很快地看完了,问道:“聊一聊,他就说了?” 祝缨道:“刑不上大夫,大理寺狱里不好动刑的人太多了,只好学着聊天。殿下,这边请。” 太子与她到了大理寺狱,狱丞狱卒又是一番惊动,太子说:“鲁王在哪里?” 鲁王醒了,才吃完了早饭,正在囚室里疯狂踱步,仿佛困兽。小陶等人都有点犹豫,要不要让太子进去。太子道:“开门。” 小陶看了祝缨一眼,祝缨点点头,打开了,鲁王猛地一停步看了过来。看清是太子,他冷笑道:“原来是你!来看我笑话吗?” 太子看着这位叔叔,也是感慨万千,在他十七年的人生里,有十六年是什么都不如此人的,如今地位翻转,得意有一点点,更多的是一种难言。 太子说:“阿翁驾崩了。” 鲁王紧绷着脸,太子问道:“你为何谋逆?” 太子问这话时的神情有一点点深沉,鲁王看着他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本已沉寂的心又被激起了怒气,他素来是瞧不起这些兄弟子侄的。一个箭步蹿过来,就要揪太子的领子,吓得小宦官忙拦在前面,小陶等人也慌乱要往前抢步。 鲁王见状,又伸脚来踢,都踢到了小宦官身上。眼见如此,他才收了脚:“不过成王败寇!你父子又是什么英俊人物了?” 林赞都想叹气,他们已经把鲁王聊好了,太子又把鲁王撩起来了。林赞忙上前道:“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您请……”出去吧。 太子道:“他算什么危墙?” 祝缨对小宦官使了个眼色,小宦官这时候肯听她的了,都怕鲁王伤了太子。小陶等人拦住鲁王,小宦官就把太子往外架。 囚室的门又被关上了,祝缨道:“一个鲁莽的人,也就脾气显眼一点儿。这个时候还说这样的话,远不如龚劼。” 太子勉强笑了一笑。 鲁王这一闹,好些正在睡觉的也被吵醒了,隔着囚室的门上栅栏往外看,有认识太子的,就开始喊冤。也有说自己被胁迫的,也有说自己是被蛊惑的,还有说自己糊涂认罪求放过的。 逆案,照着盟书抓的人,太子丝毫没有“我是青天将平冤狱”的自得,只觉得吵闹。他突然意识到,与鲁王有这样一番冲突之后如果一走了之就显得怯了。在他的设想里,应该是他很从容,鲁王认罪的一个戏码。结果没照着想的来。 太子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段婴呢?” “在那边。” 段婴与这里所有的囚徒一样,都显得整洁,他休息得不错,仍是个美男子的样子。 祝缨道:“你们聊。”便退了出去。 段婴终于等到了太子,虽然不知道祝缨为什么敢让他有机会与太子面谈,但他仍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先向太子跪下,再陈述自己的冤屈。 对着这样的人,太子找回了一些在鲁王那里丢掉的面子。但是听段婴自述揭发有功,又觉得可笑。那个奏本的时间账,政事堂已经给皇帝和太子算过了,太子听段婴说不出任何新意,没有说话,默默地走了出来。出门便问祝缨:“闻祎呢?” 祝缨又带他去见闻祎。 闻祎还保持了一个老臣的姿态,口称罪臣,不敢求活,但请求太子能够保全他的家小。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好好说话的人了,太子与闻祎一问一答,闻祎不再提“我是被先帝派到鲁王身边的,别无选择”之类的话。只说是自己一时糊涂,幸亏皇帝与太子有祖宗庇佑,才使鲁王不能成功。 太子的心里稍稍好受了一些,但不多。接着,他便失去了与这些人继续打交道的兴趣,这些与他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小宦官又犹豫地来提醒:“殿下,该到灵前了。” 给皇帝哭灵也是按着时辰来的,祝缨与林赞只得又陪他回灵前。路上,太子沉默了一阵儿,他知道,他这一番过来表现得并不好。 他犹豫了一下,凑近了祝缨,问道:“我该如何做?沉下心、不走捷径,怎么做?” 祝缨有些踌躇。 有些事儿真不是她不想教太子,如果可能,让太子上上道,她们这些干事的人也能轻松一点儿。可是要她说“闻祎这个废物,真不会干事,要是换我来就先这样这样、再那样那样,一准能成……” 她怕是得死在闻祎前头了。 “您已经不在赵王家、不在课堂上了。您要还在课堂上,师傅们给您讲的也还就是那些。要是站在课堂之外,就是眼前这些。” 考虑到太子这个年纪、这个身份、这个脾气,祝缨又添了一句:“有些事,没见过的与见过的不一样,见过的与亲自去做也不一样,做得多与做得少又是不同。殿下,您有多少时间一样一样的都干了?若是没有,就干最该干的事。鲁逆的案子,大理寺会尽心尽力查办,都会上报。殿下该考虑的是接下来的判罚。” 这还是“废话”,太子有点绝望。 祝缨看到了他的脸色,说:“慢慢来。您才正位东宫,师傅、属官都还没配齐,天下的事,一点一点的做,过一阵子再回头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做了许多了。若总是不动,总是问,我该做什么。您马上就会发现,这朝廷……” 她也凑近了太子,说道:“黏得胶手。” “我现在已经觉得很黏了。”太子说。 祝缨笑笑,没有回答,心说,你这才哪到哪呢? ……—— 哭了一回灵,太子回味刚才,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有些懊悔。像最后那句话,他不该对祝缨讲的。 太急躁了,他想,该管一管自己的嘴了。 哭完了,奉皇帝往内休息。皇帝问道:“去大理寺看了一回,觉得如何?” “井井有条。鲁逆,还是那副脾气,该着叫祝缨去磨他!” 皇帝想起鲁王也觉得头疼,道:“你多看一看,这件事,不能落人口实。千秋史笔……” “是。” 皇帝哭得有点累,要去休息,太子退回东宫去。他们还没开始搬家,得等到先帝的梓宫移出宫去,才好把先帝的妃嫔安排了,然后搬迁。别人搬了,太子也不会搬,他将享有整个东宫。 路过詹事府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这里许多屋子已经上了锁,詹事府已经空得差不多了,很多人已经有了新官职。他突然想起来“您才正位东宫,师傅、属官都还没配齐”,对啊! 太子的心一急,又缓缓地静了下来,努力回想一下刚才的话,渐渐咂摸出一点味道来。 蓝德跑出来,见了他便笑着说:“殿下回来了。安仁公主、永平公主都在皇后娘娘面前。” 这俩是得哭灵的,哭完了没在女眷们扎堆的地方歇着,她们与骆姳、皇后又回东宫这里休息。 太子得去见亲娘,在皇后面前也就见到了两位公主与自己的小妻子,骆姳体弱,坐在椅子里显得愈发的小,靠着扶手,一句话也不说,这几天也累坏了她。 互相见礼,太子问道:“说什么呢?” 永平公主道:“向娘娘道贺,苦尽甘来了。” 太子微笑道:“大家同喜。” 安仁公主道:“是啊,娘娘是皇后了,殿下是太子了,我们阿姳呢?别是忘了吧?” 诏书里没写骆姳的太子妃名份,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史上也不乏元配妻子最后没得到该有的名份的。安仁公主与永平公主这些日子比较担心的就是这个。 太子道:“那是不能忘的。” 皇后也说:“相公们议事,必是先说朝上的大事,咱们的家事也是要往后挪的。” 安仁公主道:“可别叫我们等太久才好呢。他们大婚办得急,我还准备了些铺房,要给阿姳送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如愿?” 太子与皇后再三保证,移宫之后就向皇帝请旨。永平公主又从中打圆场,宫女奉上茶点来,这件事才算完。 太子心道:非止朝廷黏,自家人也……令人行动不得的事真是处处都有。 他没有厌恶骆姳的意思,但是安仁公主委实咄咄逼人。 他有点想祝缨了,不知道这个人处在此处,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安排呢?可恶!想必又要打机锋吧!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他就不肯说个痛快的话。 太子有些怀念前几天祝缨拖着他在皇城里奔跑。虽然紧张,但他喜欢那样的时刻。 ………… 祝缨就出皇城去了鲁王府。那里正在清点财物、人口,书吏们正忙碌地把需要释放的人口单列出来统计。 接着,祝缨又去了京兆府,郑熹也回来了。 他与祝缨一样,这些日子得来回地往宫里跑。新旧交替,京城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哭灵也不能耽误了。他明显地看出来也瘦了一圈。 京兆府的官吏们一路把祝缨“恭喜”着送到了郑熹的面前,他到了京兆府里就从容得多了,不像在灵前哭得脸色腊黄。 郑熹道:“又要拿什么人?” 祝缨在他的对面坐下了:“我就不能是为了别的事儿?” “钦点的谋逆大案,你还有心思干别的事儿?” 祝缨笑眯眯地拿出一个信封,放到他的桌上:“当年您审的是龚劼,我怎么就沦落到审鲁王了?” 郑熹拿起信封,边拆边问:“这是什么?鲁王可不比龚劼好应付。龚劼,你办他就是了。鲁王,仔细出力不讨好。轻了,陛下骂,太狠,仕林又要指指点点。” 祝缨道:“城东那家货栈,我存了点儿东西。” 鲁王府里的钱物一边查抄、一边登记、一边往外搂,这一份是给郑熹的,她给存到了一家货栈里。郑熹派人拿着票据到货栈里提就行了。 郑熹将票据同信封叠在一起轻轻地扔到桌上,道:“又来弄这个了!第一是要办好案子,别随便分心。” “其实是有事相求。” “哦?什么事?什么事也不用弄这个。”郑熹笑着说。 祝缨道:“大理寺这些年可够疲沓的,做事松懈不说,人都还没凑齐。我现在能定的,六品往下。可它还缺个少卿,这个……” 郑熹会意,轻声说:“我看你且不要急,来一个想大展雄才的,你手里又有那样一个大案子,就还要分神对付他了!哪里求另一个裴清呢?空着吧。” “只要您有意,您提的人,我绝不反对。您要是真不想安排呢,我只好去请示政事堂了。少卿的位子,您也说了,现在有大案要办,不能久悬吧?再说远一点儿,赵邸、东宫两番旧人,陛下、太子,三门外戚,多少人?都等着呢!我可不想再来个小祖宗。太蠢的带不动。” 郑熹道:“你自己就没有人?” “我算什么呀?”她现在安排些六品的官员不在话下,五品往上,就得跟人协商了。底子簿,没办法。她现养的人都还在熬着资历呢。 郑熹道:“你在大理寺,我还用什么旁人呢?你那些个学生,可以往别处安排啦,下手要快,他们都在准备着了。” “是。那……” 郑熹道:“倒是有一个人。” “谁?” 郑熹道:“施鲲有个儿子,今年还在京里,你向陛下请示少卿人选,我便提他。”施鲲好几个儿子,这个小儿子也差不多四十了,很好的借大案攒履历的机会。 祝缨心领神会,这就是拿少卿的位子与施鲲那里勾兑。她问:“施相?” “我看他快休致了,临走前是要安排好子孙的。他人都要走了,又开府,又能安排其他人。他会给十三郎安排个合适的去处。” “明白了。” 郑熹想了一下,低声道:“且别太卖力,等大家伙儿哭完灵,热闹才开场呢。释服之后改元大赦,你再看!不闹个三、两年不算完。” 祝缨也低声道:“我只管查案子,判的事儿我可不管。” 郑熹道:“太子有些坐不住?” “您知道?” “毛手毛脚的,”郑熹道,“这个年纪是容易急躁。轻易别应他!先看看陛下,再想怎么对待东宫。” “好。”祝缨起身向郑熹告辞,郑熹将她往外送,边走边告诉她,办案的时候如果需要京兆府,只管说。 …………—— 祝缨还需要京兆府给老马的妹妹家把田给登记了,给鲁王府开释的奴婢们上户口呢。 不过不是现在,那些还没统计完,她又去催促了一回。中午到大理寺去睡了个午觉,终于回了点精神。 又去盯了一回案子,这些审讯普通的大理寺的人都能办到,不必她亲自审。只有鲁王,被太子过来刺激一回,又开始在牢房里闹了。他一闹,连带的其他人听到了声音也跟着不安了起来。 祝缨只好又去了他囚室,与他再“聊一聊”。 鲁王还没平复过来,看到祝缨就觉得她之前是骗自己招供,她是皇帝父子的走狗。扑上去就对祝缨挥拳,祝缨一偏头让开了他的拳锋,旋即一拳捶在他的胃上,鲁王一声哀嚎,抱着肚子蹲了下去,不发狂了。官吏们看呆了,须臾,又觉得畅快。 祝缨垂眼看着他,道:“大理寺不用刑,这一下是我自己的,你可向任何人告状。你与周游闯宫的时候,先帝还没驾崩,你就算成了,也是寇。闻祎没给你讲过齐太史吗?” 她扭头走到囚室门口,对林赞道:“你知道齐太史的典故吧?” “是。” “给他讲!”祝缨说,“不许再动他一个指头,郎中呢?给他瞧瞧。瞧完了,拿软绳给他捆床上。还有口供么?都给我拿过去。” 她一面核着各州县报上来需要复核的案件,一面处理鲁王案件。细节一点一点的浮了出来,其中一份口供很有意思。 上面写着鲁王府收买刺客所做的事,为了养出“死士”,鲁王也是下了血本了,给钱、给地、给房子、给女人!如花似玉的侍婢,只要这些无赖刺客看上的,鲁王抬手就送了,还附点儿嫁妆。又许了事成之后的好处,不外是子女金帛。 怪不得呢,就说以鲁王这德性,怎么会有这么顽强的刺客。这也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了。 一拳打少了,祝缨想。 她叫来左丞:“老左,这个人你亲自审,要他把所有刺客的名字、籍贯、住址都报上来!不论死活!这样的大事,他能不有点儿后手?” 左丞道:“是。” 她要亲自抄了他们的家! …… 祝缨打算拿到名单之后,与京兆府协调去拿人。 今晚,她终于能够回家好好睡一觉了。 祝缨回到家里,却发现还是不能休息——家里来客人了! 如今祝缨也算是热灶了,门上收了许多的拜帖,但是由于她不时要住在大理寺里督促办案,门房上倒还没有人蹲守。 祝青君迎了上来,说:“大人,陈郎君和他爹来了!阿炼和林风在陪着。” 祝缨来不及换衣服,先到堂上见陈萌。 陈萌也是从灵前回来的,他一直派人看着,见祝缨终于回家了,带着儿子就过来致谢。 祝缨奇道:“谢我?” 陈放道:“那日,叔父与我说话,陛下就问我出身,知道阿爹还在京中,就让阿爹先不要离开。” “那也是你家的运气到了。” 陈萌道:“话不是这么讲的,御前多句话,不容易。又是新君,摸不着脾气。” “陛下宽仁。” 陈萌道:“政事堂与我聊过了,调我为太仆。就这两天的事了。” “恭喜。” “多谢。” 太仆为什么会空出来呢?因为原太仆被抓了。原太仆是谁呢? 段琳。看来他是回不去了。 祝缨道:“谢陛下。” “谢陛下,”陈萌说,“等我到太仆看一看,咱们再细聊。我看你这……学生不少,要安排时,只管说话。” “这就见外了。” “不见外才这样。”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祝缨留他吃饭,陈家父子也不挑剔,边吃边说一些闲事。陈萌对小鬼们讲当年祝缨才进京时的故事,苏喆道:“阿翁在梧州查案就很厉害!原来小时候也这样厉害呀!” “什么小时候?那叫年轻。”祝缨说。 苏喆咯咯地笑了。 气氛很轻松,陈萌也就略说一两句当年自己还犯过蠢,幸亏祝缨不计较之类。祝缨道:“你醉了。” “国丧谁敢饮酒?” 正说笑,祝文跑了过来:“大人,安仁公主府来人了。” “咦?”陈萌筷子停了一下,说,“太子妃的母家哦?你……” 祝缨摆了摆手,问道:“是谁来的?” “家令。” “你们先吃,我去见一见。” 祝缨在书房里见了这位家令,家令对她倒还是很客气的。脸上带一点为难的神色,道:“大理,殿下有件事。” 他奉上了安仁公主的帖子,以示所言不虚。 祝缨道:“您是办事的人,我不为难做事的人。您只管说。” 家令松了一口气,道:“殿下说,当日太子妃大婚时仓促,没能好好准备。下诏册封移宫的时候,要好好铺陈。” “可怜天下父母心,祖母之心也堪怜。” “额。殿下想起来,在鲁王府里见过一对珊瑚树,五尺高的。还有……” 祝缨道:“你把单子给我看一下吧。这事儿呢,我自与殿下去讲,不让你为难。” 家令将单子一放,感激地道:“多谢。” 换个人,家令也没这样的好脸,但是祝缨不太一样。家令很明白,这人不是骆晟的门生,更不是安仁的家奴。祝缨背后的人可能是郑熹也可能是王云鹤、刘松年,反正都不太好惹。祝缨本人,好像也不太好惹。 她不生气,但比生气的人好像还可怕一点。家令有个答复能交差就行,他匆匆地离开了祝府。 祝缨又回到席上。 陈萌以眼睛示意,没有问出口。 祝缨道:“盯上鲁王家的宝贝了。” “不好弄啊!”陈萌感慨。这事儿如果是王云鹤那样的人,很好办,直接给她撅回去。但是陈萌知道,祝缨不是王云鹤,安仁公主的儿子还是祝缨的前上司。安仁公主还是骆姳的祖母。 “那干嘛弄它呀?”祝缨说,“吃着,喝着。高高兴兴准备当太仆,别想那个。请。” 第331章 菩萨 祝缨说能应付得了安仁公主,陈萌感慨一回之后也就丢开了,说:“那位公主的风评一向如此,你若不愿意与她再多打交道,越发狠下心来一次得罪个透了,叫她以后不好再得寸进尺总拿这些事儿来烦你就是最好了。” 说着,他自己也有一丝忏悔,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会“得寸进尺”的人。很快他就忏悔完毕了,他那时多大?安仁公主现在都几岁了? 陈家父子在祝家吃完了饭,祝缨将他们送出了门去,对陈萌说:“近来陛下催鲁逆的案子催得急,你的旨意下来了,我未必得空去府上道喜。” 陈萌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你且应付好眼前局面,咱们以后才能长久无忧。” 祝缨道:“好。” 父子俩走了,祝府一家子又回到了厅上,厅上已经收拾好,祝缨道:“这些日子事儿多,你们也没有去上学,功课丢下了没有?” 林风傻眼了:“啥?还要……” 苏喆横踢了他一脚,把他给踢得消了音。 祝缨道:“过来,交功课了。” 一个一个地考,苏喆、祝青君、祝炼的功课都不错,林风就马马虎虎了。他满头汗地说:“我、我武艺也练了的!”

相关推荐: 我的风骚情人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弟弟宠物   NTR场合_御宅屋   虎王的花奴(H)   猛兽博物馆   顾氏女前传   村夜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将军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