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防着晚上生事。也不能传递东西,所有东西都要查看的。” 祝缨笑道:“那倒好,劳你的驾,帮我递个信儿呗。” 狱卒道:“哼,别人可不敢这么支使我,我都要收钱的,你么……算了,上回那猪蹄子不错,再捎点儿过来。” 祝缨道:“这个我可不敢说一准儿成,不是我家里做的,也得向别人讨去。不过应该不成问题。你呀要真想吃,就天天烧香,盼着我能出去,等我出去了,我把这食谱给讨了来。” “呸呸呸!我才不要自己下厨呢。” 两人逗了一回嘴,那边也吃喝得差不多了,祝缨飞快给狱卒把碗碟酒收拾好:“都带走别落下什么。”然后自己把镣铐给戴上了,一点也不用狱卒费事儿。 狱卒道:“你娘叫你晚上别蹬被子。害!你等会儿,我给你再从外面拿条被子来,与其便宜他们,不如给你。” 他出去之后果然又扯了一条被子过来给祝缨盖。祝缨在间单间牢房里,铺盖竟比在老家跳大神的时候还要厚。除了脏点儿,没别的毛病了竟然。 狱卒和牢头却少了与祝缨聊天的时间了,据狱卒偶尔来说:“大正月的也不消停呢,听说,正在看案卷。又得抓人了。三班那儿,嘿!比我还惨!” 祝缨心道:他们活该。 新令尹比上一位勤快多了,看他正月里忙活的劲儿,祝缨怀疑他之前“累病了”可能是假的,装病倒是真的。只是可怜了下面的人,比如这狱卒,时不时就得提个人过去过堂。 狱里的犯人们也顶不想在这个时候被过堂的,有点小冤屈的还好,正月里放出去,能赚个一家团圆。这犯了案的,一过堂定了案,正月里天还冷着,剥了衣裳打一顿给扔到雪还没化的路上去流放,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祝缨身上没案子,倒没了“倒春寒的时候被扔到荒野里流放”的担忧,她一心等着元宵节的时候张仙姑和祝大来看她。郑熹不能马上回来的消息她已经知道了,不过已经联系上了,她也就不着急了。金大娘子说,郑熹已经安排了接她出去,她也没有特别热切的盼望,郑熹人不在京城,托别人办事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祝缨早早地起来,把自己勉强拾掇得整齐一点,把牢房都收拾好了。早起发饭的时候也很认真,甚至肯等一个昨天过堂挨了打的犯人挪到木栅边,给这人盛了一碗粥。 洗碗涮桶都肯多涮一遍。 接着就安心等着牢头喊她出去见爹娘。 探监,也有外面的人进牢里的,也有是叫了犯人出去见亲人的。祝缨上回就是到了值房里见了父母,为的是防止同监的犯人看到她父母来了,知道牢头和狱卒给她传递了消息。 这一回,依旧是祝缨被叫到了值房。 她轻松的心情从踩进值房就变得不好了起来:“大嫂?” 来的人不是张仙姑也不是祝大,而是金大娘子! 金大娘子捏着块手绢儿,见到她先擦擦眼泪:“哎哟!我都没脸见你啦!” “怎、怎么啦?”祝缨抢上一步把金大娘子扶住。 金大娘子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你爹娘叫你岳父家的人给打啦!” “啊?” ……………… 却说,张仙姑和祝大两个自打探监见了女儿之后,心里就有了点底气。联系上金大娘之后,他们也觉得有盼头了。同时又生出另一股焦虑来——知道人在哪儿了,我孩子又没犯事儿,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亲生的骨肉,做爹娘的就没有不焦心的。他们一没门路二没钱,只能苦等着,又成天等得心焦不耐烦的,又不敢去催金大娘。隔天跑一趟金家,还怕金大娘嫌他们烦。正月头几天也不敢登门,怕人家嫌晦气。 过了人日,才狠狠心买了四盒子礼物送到金家。 送完了礼出了金家,可巧了,避让出行贵人的时候,张仙姑眼尖,看到了骑着高头大马的沈瑛。 张仙姑到底是亲娘,就怕亲生的闺女一个人在牢里出什么意外,她那可是个闺女!整个大狱只怕连虱子都没个母的,她怎么能不担心呢?早一天出来就早安全一天,这个“安全”中又多包含了一些其他的意味。 哪怕是沈瑛,她也要试一试! 跟祝大一说,祝大略一犹豫,也说:“死马当活马医了,就早上门,多磕两个头,也不折什么本儿。” 两人跟着沈瑛一路跟到了沈府,记下了沈府的地址。以为找到了沈瑛,多少有点香火情,总之,先把闺女捞出来再说! 这就是这二人的天真之处了,沈瑛,现在在京城算不得一流的人物,他的门却也不是这两口子能随便就登的。 这两口子虽然知道了女儿消息之后有了点心情给自己洗洗涮涮收拾得整齐了,放到沈府的门前,也是个穷人的样子。他们俩还是外乡人,一口带着浓重外地口音的官话,门上一听就嫌弃! 沈家、冯家的情况与别家权贵还不一样,他们是才返京的,当年那场大案之后,两家族人、亲戚流散,好些个人过得穷困潦倒,都要往他们这里找个依靠。此外又有冒充的,或者是硬扯上关系要救济的。要不是沈瑛姐弟俩硬起心肠,这新发还的家业不定早被哪里来的族亲分干净了! 这下好了,两个外地穷人,口音也不纯正,一脸的苦相,过来说自己是亲戚?还是什么沈瑛的外甥女婿的爹娘? 门上当时就炸毛了:“哪里来的叫花子?就敢胡乱上门讹人?” 叫花子就叫花子吧,只要能让闺女早点儿从牢里出来就行,以前也没少挨这样的骂不是?神棍两口子也不在乎,又上前说明了:“真的,是那位冯家小姐以前的……” 门上一听就把眉毛竖了起来:“老狗!敢讹人?还敢坏我们小娘子的名声?” 抡圆了棍子就把二人赶了出去,从门口一路追打到巷尾,两人挨了不少棍子,脸上还挂了彩。祝大护着老婆,多挨了两棍,其中一棍子还打到了腿上,走路一瘸一拐的。 两人从巷口逃出,遮着脸回到了家里。张仙姑顾不上哭,就说:“这下只能等了。” 祝大道:“我早就说等的!” “那你还跟着我去!” “我那不是不放心吗?” 两人互相了两句,张仙姑愁道:“不过是个副使的门儿就被打成这样,老三一个孩子,在大狱里可怎么熬得下去呢?!我们还能跑,她要怎么跑呢?” 祝大心里很烦,说:“郑大人怎么也不顶事呢?” 郑熹是顶事的,他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除非是他亲生儿子被抓了,不然别人落到这个地步求到他面前,也就是这个待遇。最好是不动声色把事给平了,又不旁生枝节,乃是极稳妥的。 不顶事的是钟宜,郑熹是有点高估了钟宜。一封信调了钟宜回京,然而钟宜走不通王云鹤的路子。王云鹤一旦主政京兆,就是谁求情都不管用了。他不曾亲临大狱,但是之前的案件中也透出了文吏差役等从中上下其手的事,他就先下了令:京兆府里一应门锁落下,谁都不许循私,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整个正月里,谁给他递贴子说情都不管用了。王云鹤也清楚,自己被勒令反省的那一阵儿许多人都趁着太后告状的东风说他坏话呢,现在他要被拿捏了,以后也就是个庸常的官员了。这不是他的志向! 钟宜又是个去职避位的人,与王云鹤见个面可以,请托,王云鹤听个开头就捂住了耳朵。钟宜只得作罢。 他本想把事情平了再将周游揪过来训斥,现在只好先问问周游到底干了什么“好事”。周游大正月的见到钟叔叔很开心,等到被钟宜问:“你干了什么好事?!”他就摸不着头脑了:“啥?我都在家读书的呀!”本来应该派他个职务了,但是皇帝觉得他跟钟宜出去一趟办事也不利落,让他再学学。 钟宜道:“郑七怎么给了来了一封信?” 周游还没想起来。 钟宜只好提他:“你怎么把他的人弄到京兆狱里去了?” 周游这才想起来!他露出一个满意的傻笑,钟宜抬起巴掌把这笑给打散了:“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人落到王云鹤手里了!” “哎?那刚好吃点苦头!” 钟宜脑仁一阵儿抽痛:“我看你要吃苦头!他犯什么法了?王云鹤就要治他?” 是的,没有犯法,被你们弄进来了! 周游小声说:“没、没多严重吧?” 也确实,以前是不大严重的,有的是走在路上好好的被薅到班房蹲两天,敲点钱再被放出来的。现在就是抓错了,再给他放出来就行了。能从大狱里放出来已经该谢天谢地了,还要追问不成? 钟宜怒道:“那是王云鹤!他连国舅都顶撞了,你又算得了什么?赶紧想想,怎么弄进去的,再给他原路弄出来。大不了向郑七赔个不是。” “什么?郑七?!跟他赔不是?” 钟宜冷冷地道:“要么你自己与他打擂台,我从此不再管你了!要么你就给我老实些!” 周游果断把自己的纨绔朋友给招供了——现任的刑部时尚书的小儿子:“他说要给我出气的,人抓了我才知道的。” 钟宜道:“你们俩,再在去,找到那个抓他的差役,将人原路带回。” “您、您不去吗?” 钟宜依旧有耐心教导世侄:“我要去了,是抬了他的身份、证明兹事体大,他就该抖起来了。什么样的事,要什么样的人去做,不能叫对方觉得可以自抬身价,他一抬身份,这事儿就不好办了。依旧是你们两个,对那个文吏说,把人带出来。他也就只当是一件寻常事给办了,再记不起来有什么特异之处。明白了吗?” 周游听了话,与他那姓时的小伙伴一起,派个人叫了文吏过来说话。不料这文吏听了这件事,脸就苦了:“您二位早说半个月,我也就把人带了出来、账抹平了,现在出不来了!就算我想,牢头也不答应啊!” 平空多了一个人,不得给他吃饭?不得给他一件囚衣穿?这些都是一个人头,是可以报账的,账都报上了,怎么平?再说了,人犯带到是要交割的,哪怕是死在狱中了,也得有个记录,再开个花账冒领个裹尸的席子钱。现在这个人送到牢里,你说要带出来,谁签字,谁画押?最后谁认账? 牢头还怕以后查他的账呢,怎么肯替文吏担责? 以前就撒谎说人犯丢了、死了,或者干脆就承认拿错了,本来要抓别的嫌犯的,现在弄清楚了,还他清白将人给放出去。这事就结了。大不了文吏拼着挨顿板子,替老上司的儿子把这件事顶下来,图小公子日后提携。 新的京兆尹,他不好糊弄!谁知道会不会一顿板子把他打死了呢?到时候让小公子多给他烧两刀纸吗? 文吏一直摆手,说:“我劝小公子就算想放人也别在这个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正憋着火气没处撒呢!别的还要个证据,您这个,一个大活人无辜被整进狱里,他有的是话说。别上赶着让他拿你们立威。” 两个纨绔无计可施,周游只得回来请钟宜再拿主意。 钟宜道:“你们就这样回来了?!你们平日的脾气呢?这个还要我教吗?让他将这事儿扛下了,就算丢了差使,再给他寻一个安身处就不行了吗?!这也要我教?无论如何,这个祝缨一定要尽早弄出来!郑七就要回来了,难道要让他到京兆去要人,把他们都掀出来吗?” 周游学到个技能,再去找了时朋友一道向文吏施压。 就在这个时候,狱卒给祝家送信了,告诉他们可以探监了。 ……………… 还能探监,当然是个好消息。 张仙姑和祝大面面相觑,不敢顶着一张挨了打的脸去见闺女,托了金大娘子代为探望。而狱卒也答应了他们的拜托,不向祝缨提及此事。 万没想到,金大娘子是个有主意的人,她见祝缨次数虽少,见识却比别人强些,觉得祝缨是个有数的人。难得的探监机会,爹娘一个都没出现,托她一个外人?祝缨怎么会不起疑呢?瞒着祝缨,保不齐以后落埋怨,还是老实说了吧。 一见祝缨,就把这事儿给说出来了。狱卒见势不妙,咳嗽一声跑了,留下金大娘子向祝缨说:“沈大人家也忒狠心了,你是怎么得罪了岳母吗?我就说了,你金大哥也是个不晓事的,成天说,三郎是个有眼力见的,知道跟着谁前途好。你跟了郑侯家,我们当然欢喜,你这岳父家也不能太生份了呀,得哄着他们点儿。这些人呐,助你成事,他兴许没那个本事,要坏你的事儿呀,哎哟,他们的本事可大着呢!” 祝缨问道:“大嫂,我爹娘伤得怎么样了?” 金大娘子道:“我能叫他们再伤着吗?我娘家,别的不敢说,祖传的跌打药还是能寻出些儿的,已经给了你爹娘啦。”又抱怨,怎么金良办事不牢靠呢?明明郑熹的信已经捎回来了。 又拿了好些吃的给祝缨,说:“你放心,你爹娘那儿有我照看着。” “大恩不言谢。” “都是自己人,谢什么谢?你金大哥不在京城,我也没旁的操心的事儿。唉,三郎,别急,也别怨他们办事慢,啊……” 祝缨笑道:“哎,托您件事儿。” “你说。” “您帮个忙,借您家一间屋子,把我爹娘捎过去养个伤。我怕他们不舍得看病又不舍得吃得好点儿。” 金大娘子痛快地答应了:“成。我也想接他们过来呢,免得他们挂心你,病急乱投医的又伤着了。有你这话,我可就放心把他们接我那儿去了。” “您别嫌我们事儿多,多也就多这一阵儿。” 金大娘子嗔道:“说这么见外的话做什么?再说,我就不管你们啦!” 祝缨笑笑。金大娘子道:“那我走了!我再给你催催去。” “不用啦,郑大人有正事儿要忙,我算什么人物呢?哪值得连着催他给我办事的?我等着就行,您看好了爹娘,叫他们也别急着往外跑。” “成!”金大娘子见她不哭不闹的,心里就舒畅,“我在家里啊收拾好了等着你回来!说不定啊,是咱们一道等你金大哥回京呢!” ……………… 金大娘子一走,狱卒摸着鼻子进来,说:“咳咳,那个……” 祝缨翻了个白眼:“行啦,别做出那个样子啦,你比我大好几岁,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不怪你瞒我的,我知道的,我人在这里就算知道了除了干着急又能做什么呢?白白急坏了身子。” 如果无事发生,狱卒还要取笑一下祝缨小小年纪就有了老婆,现在就不好说了,顺着话说:“就是!哎,咱们走吧。今天灯节,等会儿我给你捎个小灯进来瞧瞧?也算过节了嘛!” “好啊!” “行,你先回去等着。” 祝缨回到了牢房,狱卒又得安排别人家探监了。 牢门一带上,祝缨听着外面的脚步声走远,冷笑一声。 爹娘被打伤了,我在牢里不能做什么,那我出去不就行了?! 不能再在牢里呆了! 祝缨通开了镣铐把金大娘子送来的竹篮打开,里面除了猪蹄还有米糕之类。掰了米糕,抽了两根铺床的竹子,做了个简易的捕鼠器,抓了几只牢房的土产——老鼠。 晚上分饭时,撕了两块竹篮里垫衬的布沾了点灯油带了回来。狱卒说话算数,给她弄了盏小花灯,然后就跑去街上看花街玩了。祝缨点着灯,等天黑透,听对面的牢房里传出鼾声,抓出一只老鼠,将破布捆在了老鼠尾巴上,提着老鼠在灯上点着了老鼠尾巴,透过窗户往对面的窗户一扔! 对面的布置,祝缨略看过两眼,有帐有幔,床上锦被堆着,椅子上都套着保暖的罩子。里面还有蜡烛、有炭盆。 接连扔出几只着火的老鼠进去,老鼠一蹿,对面闪出更亮的火光出来了。 一开始的时候,对面还没什么动静,就在祝缨想把剩下的老鼠都扔过去的时候,对门传出了惊惶的叫声:“失火啦!快来人呐!!!” 对面越来越亮,显然火势不小,祝缨听着动静,拆了捉老鼠的竹片重新安回了床上,捞起镣铐来。 牢头冲过来大吼:“都给老子老实点儿!不准乱动!”开了祝缨的牢门,说:“你,小子,我信你,你给我看好了,不许叫他们趁乱逃狱!” 祝缨道:“叔,别急,我看别处都没着火,不是大事儿。你别大声喊叫,叫得声越大,人心越乱。” 牢头认真地点点头,说:“你帮我看着他们,我带人救火!”说完,跑出去敲锣,喊人取水灭火。 祝缨真的出去跟老马、老穆他们聊天:“都别叫啦!正月十五,财主放灯,咱们安静看着就是了。” 老马笑了:“你怎么不去看呢?你那屋离他们近哩!” 祝缨道:“我是看景儿的,景儿里有个肥仔就坏了兴致,就不想看了。” 老马和老穆都捶着木栅笑了,老马说:“后生,回你屋去,叫他们看你一个囚人在外面走动,当你逃跑给你打一顿就不值了。” 祝缨笑道:“好。” 祝缨才回到自己屋里,那边灭火的就提着水桶进来了!对面牢房里已经烧着了一半,开了牢门,虞立安就一脸黑黢黢地跑了出来,他睡觉脱了的外衣都被烧没了,身上衣服也燎坏了,头发也烤卷了一半儿。 祝缨还要说:“叔,给他镣铐戴上!别查出来你们私下……” 牢头赶紧给虞立安把镣铐又给拷上了,再看祝缨,祝缨已经理着两只手臂让他看清了双腕之间的铁链。牢头道:“还好……还好……” 祝缨道:“不太好,你看他这屋,傻子一看也知道他之前过得好了。” 一句话提醒了牢头,又急忙指挥把虞立安房里的家具往外搬。不幸的是,这一天是元宵节,能放假的都放假了,牢头亲自过来,是因为照顾着手下人,他值班,让年轻人出去快活。京兆衙门里留守的人就不多,救火,可能来帮忙,干别的活他们就不乐意了。 牢头找人时,人已散了一半,反因这锣声把京兆尹给招了过来! …………—— 王云鹤才做的京兆尹,预备着出了正月全家搬到京兆府的后衙,他自己先提前把铺盖行李搬了进来,带了两个仆人,正月里就在府里开始办公了。 不为别的,就为京兆衙门离皇城近,五日一朝,他不用像以前起那么早,上朝前能多睡一会儿真是太美妙了! 王云鹤也不愿在大正月的时候惹事,这点人情他还是有的、这点民俗他还是懂的。这些天他都在查看京兆府的存档卷宗,不止是案子,还有京兆府的各项文档,什么人口户籍田亩诸如此类。有些是少尹也没接触到的,他都趁着现在补补课。这两天审案子都是顺手,或者想起来了再审一审,反而不如做少尹的时候进度快。 且他审案子,呈到眼前的案卷都还理不完,大牢?轮不到的。 这一把火,就把京兆大牢送到了王云鹤的面前,也把王云鹤送到了祝缨面前。 王云鹤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绝不是个美男子,只能说端正,留着一部夹了点银丝的胡子。身材也很平常,既不痴肥,也不干瘦,正常的有点中年发福的……不是特别肥的中年肥仔。 他先看了起火现场,看到一屋子的家具,先就心头火起。别说京兆大狱了,就算是他王云鹤现在住的卧房,一切从简,都没这多摆设!七枝的灯架就有两座,大炭盆两个、小炭盆两个,床前一架屏风,再看床上烧了一半的被子,丝的。帐子烧掉了,那复杂的床,架子还在,床边还落着一个烧黑了的手炉子、一个脚炉子。 王云鹤大怒:“好贼子!你进了我京兆大狱倒先享受了起来!大狱不能震慑群凶,要这牢狱何用?!” 先把虞立安扳倒打了四十大板,问他个在囚室纵火! 虞立安有苦难言,他这里灯烛多是真的,自己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这边灯烛或是炭盆燎着了什么引燃的火了。 那边牢头也吓得不行,王云鹤先不跟他计较,一拧身就查看祝缨的牢房。先是被祝缨的个头和年纪弄得一怔,再看她的牢房除了干净点,倒是个王云鹤认知里的正常牢房的样子。 王云鹤见祝缨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待,脸色缓了一缓,问道:“你多大了?怎么会犯重罪收押?我怎么不记得有你这个犯人?”人不他抓的,连看过的卷宗里也没有这个年纪的男子的描述,还关单间?王云鹤凭直觉多问了一句。 祝缨当地一跪:“回大人,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他们把我从家里拿了来,先关到万年县班房,又转了过来。也不说我犯了什么罪,也不说什么时候判,更不说什么时候放。” 王云鹤大怒:“怎么回事?!” 犯案的卷宗,自然是没有的,因为祝缨压根不是被拿了罪过被抓进来的。王云鹤又问牢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牢头哪里会再为别人遮掩?跪下就说:“是某同僚送过来的,与万年县一班斗殴的人一道,也没说是犯的什么事。大人知道的,小人只管这狱里的事儿,谁送个人进来,小人就收了,好生关着。” 心里想:这小子运气是好,也是机灵,竟熬到了大人过来。不过,放了出去只怕小公子还不饶他,再给拿住了恐怕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王云鹤再问下去,一路查到了那个抓人的“尹老二”,再查到了文吏。文吏一脸有鬼的样子,王云鹤也不与他客气:“蕞尔小吏,竟敢公器私用!给我打!” 狱里的犯人乐了,什么时候能见着这样热闹的大戏?!以往都是从狱里提了人过堂,彼此之间的事儿都是通过同窗互相讲述的,亲眼见着京兆尹当面打人,那可是稀罕景儿! 先扳倒打二十大板。文吏不说,就再接着打。这文吏受刑不过,招出了时小公子。狱人们顿时“嗡”一声讨论开来。老马和老穆甚至小声嘀咕:“怪不得老三这么灵便,是惹的人都比咱们的来头大。” 王云鹤一听,心里有数,道:“先将他们收监!”让文吏画了押,看看天也亮了,命人把祝缨送到后衙看管,不再与这些犯人一处。他自己袖着供状,去了刑部,找自己的前上司。 时尚书接管刑部,正满头包,一见前下属,招呼打得就很勉强。待知来意之后,脸色也变了:“怕是误会。” 王云鹤道:“尚书,如果是误会,下官就报与陛下,听凭圣裁。” “且慢!”时尚书知道自己儿子的成色,忙说,“我审他!现在就去!他固然不争气,但与一个外地小子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不会无缘无故做这个事的。” 王云鹤心道,你那儿子,干什么破事都不稀奇呢! 到底给了老上司几分薄面,跟着老上司回家,看他们这父子如何演戏。到了时府,时小公子还没起床,时尚书羞愧地对王云鹤道:“见笑了。” 王云鹤道:“年轻人嘛,渴睡。” 时尚书等不及派人去揪儿子起来,亲自跑去抡圆了胳膊,将儿子一巴掌从床上拨了下来:“孽障!你干了什么好事?!” 时小公子睡得四仰八叉地从床上被打了起来,整个脑子都空了:“啊?” 时尚书指挥小厮:“泼醒他!” 时小公子被泼了半盆冷水,打了个哆嗦就要发火,抬眼看到亲爹,把骂人的话咽了,爬起来道:“爹?!” 时尚书不跟儿子客气,命人按住了他,问:“你知不知道有个人,被人扔到大狱了的?” 时小公子之前都忘了,最近又想了起来,飞快地说:“周游让我干的!那小子是郑七的人,爹,你知道的,周游看郑七不顺眼的!就说……” 时尚书抬脚将他踹了个四脚朝天,对王云鹤道:“惭愧惭愧!” 王云鹤道:“尚书,此事我知道了,不报陛下愧对圣恩。先告诉您,是因为之前您是我的上司。您想一想,如何回答陛下吧。我却得去对陛下讲明的。” 时尚书知道,、王云鹤就是以刚直而被皇帝提拔的,等闲不能让他放弃这个原则,说:“也好。”如何回答?模糊提一提周游不就行了?!我儿子是傻,所以被人利用了嘛!对,是他不对,但根子不是他!至于那个小吏,是他们不守规矩阿谀奉承,好好的孩子,都是被这起小人给捧坏了的! 王云鹤道:“那还须小公子写一手书画押,我好结案,将那边的人放了。” 时小公子巴不得这件事早点了结,忙说:“好好好!我写!”气得时尚书记了他一笔,等王云鹤一走就把儿子又打了一顿——这是后话了。 王云鹤拿着时小公子的手书,跑到皇帝面前回报,皇帝冷着脸命人召来了周游。 周游领旨的时候还有点小轻松——不用被钟叔叔再教训了。等到了皇帝面前,看到时朋友的亲笔供词,他就轻松不起来了。皇帝的脸色并不好看,周游道:“不是我吩咐的,是他自己说要教训一下那个小子……” 王云鹤心道,破案了,就是你们两个的事了!他也不火上浇油,对皇帝道:“如此,臣便回府将无辜之人开释了。至于这些……” 皇帝道:“只管放手去办!” 随着王云鹤拿了时小公子的手书回到京兆府,正月十六日,在坐了五十天牢之后,祝缨脱下了囚服罩衣,提着金大娘子送饭的那个包袱,站到了京兆府的大门外面。 繁华的京城大街上,阳光正好。 第47章 君子 正月十五雪打灯,到了十六这天,天居然晴得不错。晴空之下,万物压着一层白雪,都显得极有诗画之意。 祝缨的囚服罩衣已经脱了,抱着个小包袱站在大狱面前,一时没有控制好脸上的表情,露出点似笑非笑又有点哭不出来的样子。 年轻的狱卒送她出来,从后面碰了碰她的胳膊说:“怎么?放出来了,欢喜得不知道怎么好了?快点回家去吧!赶紧的,以后躲着点儿那些贵人,别再叫抓了进来啦!以后要是落到别的狱里,也没有我和老叔这么好的人肯照看你啦!” 祝缨抹了一把脸,表情恢复了平静,抱着包袱问他:“牢头挨打了吗?” 狱卒道:“你盼他点好的!”又有点丧气,“大人说,先记下了,戴罪办差,要是办不好,一并处罚。连我也是这样呢!” “那就没大事儿。”祝缨说。 狱卒摇头道:“不是的,别的大人这么讲,多半就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了,这一位可不好说。” “不会吧?” 狱卒道:“害!怎么不会?头先刑部出的偷换死囚的事儿知道不?” “那事儿不是已经办完了?钟钦差都结案了。” 狱卒一声冷笑:“那个事儿,主谋是几个文吏,你猜怎么着?他们干的事儿,叫我们一起吃瓜落,他们好歹赚了钱,享受了几日,我们这些苦哈哈的,一天到晚守在狱里,年轻轻轻的关节都有了病,不过喝点他们的剩汤,挨的罚却不比他们少!好容易案子说是结了,得把之前的损失捞回来吧?这不,又来了这位大人。” 他也是憋得狠了,刚才还催祝缨早点回家,现在又在外面跟祝缨唠叨上了,说上了瘾还说:“罢了,我给你送回家去吧,免得你半路上再叫人给抓走了!就算有人抓了你,我还能知道,给你爹娘送个信儿。” 祝缨道:“多谢。” 一路上就听狱卒说了许多他们的门道,什么“好处没几分,挨打比别人挨得还多”之类。也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明明刑部出过问题,应该整顿了,这狱里还是有点乱。无非是之前损失了,现在得补回来。 祝缨要往金良家去,狱卒也给他送到了。 到了金良家门上,祝缨一敲门,里面来福问:“谁呀?”一面打开了门,看到了祝缨都不敢认:“您是?” 狱卒骂道:“怎么不认识你们家小郎君了?狗……” 祝缨一脚踩在他的脚背上,对来福说:“是我,祝三。” “哎哟!您怎么出来了?!!!”来福门也来不及关,飞奔进去一路大喊,“娘子!娘子!祝大官人、张大娘子!三郎回来啦!放出来啦!” 连金良那个儿子金彪都出来了,一齐围观祝缨,祝缨把包袱交给来福,先对金大娘子道了谢。金大娘子道:“哎哟,出来了就好!快,跟你爹娘进去好好说话!哎,丫头,烧热汤!找新衣服,给三郎换上!” 祝缨道:“那个先等等,给我烧个火盆儿吧。” 张仙姑握着女儿的手一直流泪,听了这话赶紧说:“对对!跨个火盆,辟邪!” 祝缨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算了,也是该祛祛晦气了。” 那边金大娘子又拿了红包给狱卒,狱卒也收了,笑道:“我跟老三已经很熟啦,本不该收你们的钱,不过这是好事儿,是喜钱,我就得拿了!” 金大娘子道:“那是该拿的,家里这个样子我就不招呼你啦。” 狱卒道:“我也还有别的事儿呢,你们好好一处过日子,这几天先别出门儿啦!” 金大娘子与他寒暄几句,狱卒抱着钱高兴地走了,留下金大娘子等人围着祝缨问长问短。 ……—— 张仙姑一个劲儿地问:“没受亏吧?没受亏吧?怎么出来的?” 祝大说:“他才回来,你叫他跨个火盆儿,喝口水再说话!就你话多!” 金大娘子就张罗着叫人再多点个炭盆出来放在门口,又叫收拾了烧热水好歹给祝缨洗个澡、洗个头,这一身的味儿……不说也罢。 祝缨要火盆不是为了跨的,她根本不信这个,不过其他三人都是好意,她也就顺着他们来了。 先在自家两个神棍一阵也不知道灵不灵的叽叽咕咕里跨过了火盆,然后说:“我是出来了,京兆狱失火引来了京兆尹王大人,问了囚犯,听说我是不明被冤枉抓进来了,他弄明白了事儿就把我放了出来了。 火盆先别拿出去,都先别抓着我啦,我这一身又是虱子又是跳蚤的,捉也捉不干净了,脏衣服都拿火盆烧了吧。我先洗个澡、篦篦头再跟你们说话,别叫虱子爬你们身上了。” 张仙姑道:“好好好!” 金大娘子心道,原来郑侯府里的力没使到,念头一闪而过,扯着金彪:“你别搁这儿裹乱了。”自己去后面张罗热水之类。 张仙姑想扑上来哭,被祝缨给制止了。他们一家三口住在金家前院的一处三间厢房里,里面拢共一张床,住个张仙姑和祝大是足够了。祝缨进了房里一看,布置得比自家租的那个房子还要好些,门上挂着厚帘子,正月里,取暖的炭盆还没有停。 屋子里头堆满了东西,她认出了一些是自己入狱前置办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撂着她那少得可怜的书本笔纸之类。 轻轻地叹了口气,祝缨除了帽子和外衫。 张仙姑接了女儿的脏衣服,也不觉得好东西烧了可惜,一边亲自引了火提在大炭盆上烧着,一边对祝大说:“孩子大了,要洗澡,你避一避。” 祝大把门带上了,祝缨说:“这皮袍子还是干娘给置办的呢,就穿了这一阵儿……” 张仙姑道:“她是个好人,你也别心疼物件儿啦,你又长高了一些,这衣裳就是好好的你也穿不上啦。包袱里还有一件,你要想她了,就把那一件好好留着。” 祝大四十来岁,张仙姑比他小一点也将近四十了,两个人都不是受了伤就很容易恢复的年轻了,祝缨看着祝大走路仍一瘸一拐、张仙姑手背上、脸颊上还有一点擦伤的痕迹。 祝缨垂下了眼睑。 不多会儿,热水也来了,大浴桶也搬来了。金大娘子道:“叫来福伺候着吧。” 张仙姑哪里肯?挡在女儿面前说:“还是我来吧!” 金大娘子心道:哎,都是当娘的人,好好的孩子受了这无妄之灾,换了我,也不愿意离开了。就说:“那好,来福,去担热水来!”又取了自己洗澡、洗头的家什来说,“别嫌弃,都是家里日常使的,大正月的,好些店铺没开张,现买新的来不及。” 张仙姑千恩万谢:“哎哟,这是哪里的话?有得使就谢谢啦,哪有嫌弃的?” 金大娘子也不好看个“年轻男子”洗澡,很快又离开了。 屋里,祝缨继续一件一件的脱衣服,张仙姑就一件一件的烧,一边烧一边说:“诸恶退散!”祝缨将身体沉进大浴桶里,略烫的水将她整个身体包裹住,皮肤很快就烫红了,舒服极了! 张仙姑烧完了衣服,又拿了个小桶过来给祝缨洗头:“哎哟,这哪是起绺呀?这都结成块儿了!”一边打湿头发,一边念叨,又说,“金大娘子真是个好人啦!哎,她这洗头的是皂角弄的么?还有香味儿哩!比你干娘使的还好。唉……你干娘也不在了……” 祝缨把脖子枕在浴桶边上,脑袋伸在外面,张仙姑给她洗了三遍才不见黑水了,最后一遍再上了金大娘那个带着香味儿的洗头发的膏子的时候,才见出洁白的泡沫来。张仙姑道:“哎,给人家快用完了。等会儿得买个新的赔给人家。” 祝缨道:“唔。” 张仙姑又拿篦子给她篦头发,篦下来的虱子抖到火盆里,烧出哔哔剥剥的声响:“你好好泡着,一会儿给搓泥。” 篦了头发又给她洗脸,用的也是金大娘子的香露。 祝缨自己搓了搓脸,又搓身上,张仙姑道:“转过来我给你擦背。” 中间也是换了一次水,祝缨披着大浴巾,祝大亲自把水送了进来。 再次泡进浴桶,祝缨说:“没见着花姐,是吧?” 张仙姑一直手脚不停、嘴不停的,这会儿终于哭了出来:“我知道,不是花姐的事儿,得是她家里那些人弄的鬼!”她抽着鼻子说,“咱们挨打受骂不是常有的吗?我就是怕你出不来……” 祝缨张开了眼睛,说:“以后不会了。” “哎……”张仙姑说,“要不,咱们这官儿也不做了,哪里黄土不埋人呢?别在这京城了。另的地方啊,就那几个官儿,京城这不知道就遇着什么阎王了,呜呜。” 祝缨道:“难的都过去了,我才不走呢!” “啊?” 祝缨道:“那我罪不是白受了吗?白丁一个,到哪里不是受欺负的?我偏不走!放心,以后都会好的。” “哎。”张仙姑满心忧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再给你篦篦头吧。” ………… 祝缨洗沐一新,穿上了干净的衣服,披着半干的头发,跟金大娘子去道谢。 金大娘子道:“哪里就值得谢了?你叫我们家那个一声大哥,叫我一声嫂子……哎哟……这怎么瘦成这样了?” 祝缨这辈子就没过几天好日子,本来就瘦,没长成个矮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是断不可能又高又壮的。牢里这几十天虽然竭尽所能,仍是个半饥半饱的样子——愈发地瘦了。她在牢里的时候整个人都灰扑扑的,头发也是结的,衣服也脏的,金大娘子跟她不是很熟,看她再惨也只是寻常的可怜。 如今洗沐一新,苍白的皮肤、发亮的眼睛、俊秀的五官极削瘦而清晰,整个人显得高瘦而虚弱,穿一件青绸的外袍,紧贴在身上,翻出点洁白的毛边来,如一株秀竹,就怕来一阵巨风再吹它。比年前见到的时候还要出挑,更添了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甚至比金大娘子平日里见的男子都要好看、可爱许多,有点像郑侯那样的大户人家里的娇贵公子了。 这样清洁的模样,才是金大娘这样身份的人心里能接受的干净模样。 金大娘子就心疼了,像被针扎了一样。 一边骂:“狠心的贼,怎么把好好的一个人折磨成这个样子了呢?!”一边张罗着上茶上吃的,又问:“想吃什么?想玩儿什么?对了!你今晚的住处我给你安排好啦,就住对屋成不成?被卧都是新的,这就晒去!哎,昨天是灯节,可惜你没见着,我这儿好些个灯,今儿给你点了,你补过个节,咱们好好乐呵乐呵。” 祝缨道:“大嫂怎么说怎么好。” 金大娘子嗔道:“就会说好话哄人。” “实话的。” “噗!快些坐下来用饭吧。” 祝缨慢慢吃饭,金大娘子给她布菜,张仙姑就给她继续擦头发,拿小手炉子给她烘干头发。祝大问道:“在里头,他们说什么了没有?” 张仙姑骂道:“你长眼了没有?她好好的吃饭,你又拿那些给她添堵。” 祝大一瘸一拐去了门槛上坐着,跟金彪两个在门口玩弹珠。祝缨道:“没事儿,都出来了,也没什么好忌讳的了。就是说,是周将军……” “呸!”张仙姑说,“什么将军?他打过什么胜仗了?” 金大娘子道:“何止是胜仗?连战场也不曾上过呢。哎,郑家七郎写了信回来,叫他们把事儿平了,哪知道王京兆厉害得很,不听人求情。哪知道他自己把你给放出来了。” 祝缨道:“我不是犯事被抓进去的,他才放的我。是周将军的朋友,就是时尚书的公子,头先时京兆的儿子……” “哎哟!”金大娘子就知道了,对张仙姑说,“这起子败家子哟!仗着他爹有本事,就欺负人!底下的小官小吏愿意巴结他们,就干出这没良心的事儿,我看他们就欠王京兆的打!” 张仙姑也说:“就得青天来收拾他们!” 祝缨没接她们的茬,心道,难道陈萌、陈蔚两兄弟就是好人了?结果呢?不是犯着了他们自己人,哪里会为了我们这样的人办他们呢? 但也不说出来扫她们的兴。 等她吃完了,头发也差不多干了,张仙姑给她把头发挽了起来,拿了根簪子别上。金大娘子说:“等一下,我叫他们煎了副药,你先吃一吃。” 祝缨道:“我没生病呀。” “知道,就是个清热去火败败邪气的汤药!安神压惊的!那里头不定有什么脏东西,喝两剂,对身体好。” 祝缨又被灌了一碗药,才被金大娘子和张仙姑放去休息。张仙姑就坐在床沿上,隔着被子拍着她给她睡着小时候常听的摇篮曲,金大娘子在一边抿着嘴听着,直到祝缨呼吸均匀地睡着了,两人才慢慢地走开。临带上门前,还检查了一下炭盆。 ……………… 祝缨一觉醒来,已是正月十七的早上了,金大娘子要给她看的花灯她也没看成。 趿着鞋推开房门,金宅的人也才刚起床。对面的张仙姑和祝大已经起来扫院子了,看到她,张仙姑扔下大扫把跑了过来:“怎么不再睡会儿?是饿醒的么?我拿钱给金大娘子,请她再给你办些好吃的。” 祝缨问道:“还干活?” “她倒不叫我们干来着,可我跟你爹闲坐着也难受,又不敢出去。不干点儿什么,就要憋死啦!” 祝缨摸了摸她的脸,张仙姑道:“姓沈的真是狗眼看人低,下眼皮肿了的王八蛋,只会往上翻哩!” 祝缨轻笑一声:“以后都会好的。洗洗手,吃个饭,等会儿我跟金大嫂说说,咱们去街上……” “还去?!”张仙姑说,“郑大人回来之前,你哪儿都不许去了!” 祝缨道:“我还欠王京兆一个人情呢,得还的。放心,现在有王京兆在,别人不敢怎么样的。” 张仙姑大急,拽着女儿不许她乱跑。金大娘子处理完家务,过来说:“这是怎么了?” “她大嫂子你瞧瞧,她这才回来有两天吗?又要跑出去。” 金大娘子道:“哎,年轻人要是闲不住呐,帮我个忙,怎么样?” 祝缨问道:“什么忙?” 金大娘子说:“先吃饭,吃饱了再说,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祝大和祝缨在一起吃,金大娘子和张仙姑、金彪一张桌子,饭倒是都一样,祝缨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在牢里亏着了些,塞了四个肉包子两碗粥,才放慢了吃饭的速度。祝大磕了个水煮蛋,一边剥一边说:“我看你娘说的对,你别出去啦。” 祝缨没吭气,就着小咸菜又吃了一个馒头才停手,擦擦嘴,说:“哦。我先看大嫂要干什么。” “也别跟男人不在家的女人多搭话,”祝大肚里清楚得很,“那是老光棍儿才干的事儿,等她男人回来,你怎么说?” “哎。” 吃完了饭,金宅的仆人收了碗筷去洗,金大娘子就对祝缨招手:“咱们家也有邸报的,你给我念念,都有什么新鲜事儿,他们是不是快回来了?” 金良最近总跟在郑熹身边鞍前马后的,弄得人几乎要忘了他自己本身是个六品武职,正经的朝廷命官,他也是能看到邸报的。现在人不在,邸报都在家里收好。金大娘子不大识字,读不顺邸报,就让祝缨给读。 她并不知道祝缨是不是读过书,但是一看祝缨就觉得这人肯定是有些学问的。 祝缨给她念了,上面并没有关于郑熹、金良等人的消息,却有一条不起眼的——周游革职。这个革职是指,他的实职被革掉了,成了个无业游……官。他身上亡父给他挣下的官品等级还是有的。周游,从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一下子又被打回了纨绔的身份。 金大娘子骂了一声:“活该!”给祝缨解释了一下。张仙姑和祝大等人对这官品、实职、差使之类是一窍不通的,只知道比大小。祝缨略知道一点,对里面的门道也不是特别的明白。金大娘娘家是武官,丈夫也是武官,混朝廷的,比祝家一家三口清楚不少,给他们讲了。 张仙姑和祝大都有点高兴。 不过上面没有写那位时小公子,想来……他还未入仕,什么都不是,纵有处罚也不配上邸报。他爹的地位又过高,皇帝等闲也不在邸报上骂他爹。 念完了邸报,金大娘子就想去郑侯府里托人给金良捎信,顺便告状,又怕祝缨出门。祝缨道:“大嫂,我今天不出去,就在家看书。” 张仙姑和祝大就看着女儿,金大娘子放心地走了。祝缨也没说谎,拿起书来翻了翻,她这儿还有些郑熹给的律书,翻了自己要用的几条,裁了小纸条夹在里面当书签。然后就磨了墨开始写字。 她的字极差,之前是没钱买笔墨练,后来是完全没功夫练,她至今仍写不来蝇头小楷,字的个头还挺大,按个头一个字能称半两。她埋头写了几十页,又到了午饭的时间,午饭有猪蹄,祝缨不客气地又啃了仨。 下午接着写。 金大娘子见她在“用功”,跟张仙姑坐在对面屋子里,一边嗑瓜子一边说:“哎,真是个好孩子,我家阿彪要是能像三郎这样省心就好啦。” 放在以前,张仙姑一准儿矜持得意地谦虚两句,此时只说:“只要她平平安安的就好啦。” 两个女人互说儿女经,说着说着,张仙姑就发愁了:沈家不是个人!怎么能把婚事退了才好!等老三养好了身子,我就跟她讲,花姐再好,也不能叫沈家这样的人家坑害了咱们! 这两个女人根本不知道祝缨在干什么。 祝缨埋头写了两天,期间不停地翻书,第四天上,金大娘子接待了一个从郑侯府里来的人,就喜盈盈地说:“他们快回来啦!!!离京也就百来里了!!!等七郎回来,咱们就什么都不用担心啦!你们可以放心回家了!” 张仙姑和祝大也都雀跃! 只有祝缨说:“那我去办点事儿。” 三人都拦着她:“你又要做什么?”、“什么事儿不能等他们回来?” 祝缨道:“等郑大人回来我就得给他办事啦,怎么还能有功夫干自己的事儿呢?我得趁这几天把私事儿办了,不能耽误了他的正事儿。” 张仙姑道:“你什么事儿?” 祝缨道:“客栈掌栈的得谢吧?中人那儿也没再聊过,他给打了折扣的。我还得再买点儿东西——咱们的钱还有吗?”她数了几件小事儿,最后说,“我自己也还得向王京兆道个谢,见不见得着另说,磕个头也是应该的。” 金大娘子道:“那叫来福跟着你。就怕京兆衙门不好进。” 祝缨一口答应了:“行!” …………—— 祝缨说要见王云鹤,就有办法见到。王云鹤升了京兆尹,他的家眷也得搬进来,估摸着也就这两天的事儿。翻一下金家的黄历,祝缨就猜着王云鹤的家眷哪天搬过来了,蹓跶到了府衙后门那儿,果然王家人正在搬家。 京兆前衙,有人给王云鹤家搬迁道喜暖宅,后门进进出出的仆人、杂工很多,门路就好走得多了。 祝缨看王云鹤的家当虽然也是成套的模样也不错,却不怎么奢华,甚至不如住她对面牢房的虞立安的用器精致。看管家模样的人,也不收凑上来的人的红包,还赶走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走走走!行贿行到这里来了!是要坑害我们大人吗?” 她就有数了,告诉管家:“先前蒙京兆大恩,现在来还报。”将写的厚厚的一叠纸向管家展示了一下。 管家要接时,她又收到了袖子里。 管家道:“你莫要钓我。” 祝缨转身就走,管家道:“小郎君,且慢!” 他还是上了钩。 不多会儿,管家就出来让祝缨进后衙。祝缨让来福远远的看着后门,如果天黑了自己还没出来,就赶紧去找金大娘子,然后才进的后衙。 后衙一间屋子里,王云鹤已经在里面了。 王云鹤道:“我见你眼熟。” 祝缨跪下,将写的东西双手呈上。管家接了,递给王云鹤,王云鹤一边翻一边说:“你是有什么冤情要诉……嗯?!!!” 祝缨写的东西很多,开篇就是同监那个斯文男子为拉生意对她吹牛的事情,一桩桩都是这讼棍自述的案子。虽有夸张,件件却都有依据,祝缨坐牢这些日子旁敲侧击与其他犯人证实,又对照律书将能确认的这讼棍助恶人脱罪的都默写了下来。 这样的案子就有十几桩。后面又有她记下的同监犯人述记,有她认为有冤情的,也有她认为有罪责的,一一梳理。 祝缨道:“前两天您才将我从京兆狱里放出来,我感您的恩,想帮您。您蒙圣恩得擢京兆,想必也想答皇帝的。这东西交给您,我心里就算报恩了,也能助您报您的恩。您要觉得这个没用,也不必告诉我,我只当自己有用了。” 王云鹤看这字是丑得紧,然而条理清晰。世人对“写”有诸多误解,以为背下字来就是会写了,其实,能够条理清晰地描述事件,至少证明头脑是有逻辑的,这个标准许多人是达不到的,让他复述个话都能复述得颠三倒四丢失许多关键信息又记错许多内容。 王云鹤看看字纸,看看祝缨,他想起来了:“是你!” 祝缨又对他磕了个头,爬了起来:“我的心愿了了,愿您能一直做个好官。” 王云鹤道:“你通律法?读过书吗?” 祝缨摇摇头:“没认真读过,看过一点律书。” 王云鹤将那叠字纸一收,严肃地说:“你该认真读些圣贤书,不该钻进这些律条里!我看你写的这些,条理清晰,然而离圣贤道远。年轻人,不要走错路!你该读经、读史!不该钻研科条,乱了心智。你心中尚能辨是非、明善恶,知道为人写出冤情,不要消磨了这份天真性情!” 祝缨失笑,一摊手:“没钱。” 王云鹤觉得很奇怪,祝缨这打扮不像很穷的人,家境至少也是个小康。他愈发板起脸来:“胡说!” 祝缨道:“真的。谁不知道读书好?我还得养家糊口呢。书都是偷听来的。” 王云鹤道:“读过什么书?” 祝缨对他印象还不错,也答了。王云鹤抽了几条《论语》又抽了几条《孟子》再抽两首《诗》,祝缨都背了出来。王云鹤让她再讲解,祝缨就将自己听过的塾师的话背了出来。王云鹤道:“胡说八道!哪个村塾野书生教的?!” 亲自给她讲了一阵儿,问道:“懂了么?” 祝缨听他讲的,比塾师不知道高明多少倍,虽然有几处不赞同,仍然复述了一遍。王云鹤大惊:“你要没钱,我助你读书就是了!不可荒废学业!” 祝缨道:“大人,我不止没钱读书,是连吃饭也没钱的,全家吃饭的钱都没有的。” 王云鹤道:“那才用多久?” 祝缨道:“照您说的这些高深的学问,我还得学个十年。我得养家,不能单靠您,且我已经有了去处,不能失约。” 王云鹤道:“是谁?什么去处?我与他讲!” 祝缨不肯对他讲,只摇
相关推荐: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交流_御书屋
新年快乐(1v1h)
山有木兮【NP】
深宵(1V1 H)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虎王的花奴(H)
恶蛟的新娘(1v2)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篮坛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