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相关部门,调来了几台轮式挖掘机。 一辆辆挖掘机轰隆隆地开进了村子,那阵仗把村里人都给看呆了。 村民们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哟,这是竜啥呢?恁大动静。” “听说啊,是要帮咱们翻地的!” “咦,这么好么?” 这是赵振国和王栓住沟通后对外的说辞,就当冬小麦播种前,帮忙翻地了。 挖掘机的铲子一下又一下地挖进土里,扬起了阵阵尘土。 “慢点儿,慢点儿,别伤着...”贾教授在一旁大声喊道。 其实这时候轮式挖掘机斗容差不多才0.2立方米,柴油驱动,劲儿也不大,基本上伤不住化石。 随着挖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石头蛋子露了出来,有圆的、椭圆形、长椭圆的,还有橄榄形等多种形状。小的与鸭蛋差不多,大的有俩篮球那么大。 杨教授拿着小刷子,轻轻地刷去化石上的泥土,眼睛里满是惊喜和激动。 “太壮观了,这么多恐龙蛋化石聚在一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啊。”杨教授说。 贾教授也在一旁兴奋地说:“老师,咱们这次肯定能揭开恐龙灭绝的神秘面纱。” 他们这次不光找到了恐龙蛋化石,甚至还找到了金属盒子,里面有一个牛皮笔记本,记载着猿人头盖骨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秘密。 第683章 李助理捧着铁盒子跑来的时候,赵振国正吸溜着面条跟杨教授唠恐龙蛋化石的事儿。 他盘算着,得把这两位教授引到临县去挖一挖。 临县上辈子那可是出了名的恐龙之乡,那地界儿埋着的化石,指定比自家老家还多。 说起来,上辈子九十年代初那会儿,临县出了档大事,大规模的恐龙蛋化石盗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 还有个叫什么“贝贝”的恐龙蛋化石,被人偷摸卖去了漂亮国,后来还是国家强大了,通过外交手段要了回来。 赵振国就寻思着,要是两位教授能早点去那儿开挖,这宝贝疙瘩也不至于落到外国人手里,漂洋过海跑那么远。 ... 要是二十年头里挖出个铁盒子,肯定要被拿去炼钢,但现在不兴那个了,而且这东西埋太深了,谁家犁地能挖三米那么深?那不是刨坟么? 杨教授小心翼翼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本牛皮本子。 直觉告诉他,这本子很重要。 他带上手套翻开了本子,这一看就禁不住热泪盈眶。 赵振国脑袋伸得老长,也跟着他看。 这是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叫做赵晏宁,记录了猿人头盖骨的故事。 —— 1941年冬, 秦皇岛潮湿的海风裹挟着硝烟灌进鼻腔,护卫队长杰克死死扣住扳机,黄铜弹壳在箱子上叮当作响。 这个装着七十万年人类记忆的铁皮箱,此刻成了他们最后的掩体。 "三点钟方向!" 赵晏宁突然用枪托撞了下杰克的肩膀。 暗礁后方,钢盔的反光刺破晨雾。 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飞溅的碎石在杰克脸上划出血痕。 国宝护卫队众人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一次次击退了日本人的进攻。 然而,日本人的数量众多,火力也越来越猛。 最终,由于寡不敌众,他们不幸被日本人俘虏,被送往了天津战俘营。 被俘之前,有人提议要把东西给毁了,千万不能落入敌人之手,负责销毁的赵晏宁实在下不去手,咬了咬牙,决定把箱子沉入海中,还特意做了标记,盼着等以后有机会了,还能把这宝贝给找回来。 —— 战俘营的霉味渗进赵晏宁的绷带,他咬着后槽牙,将最后一片磺胺粉洒在化脓的伤口上。 铁栅栏外飘来日语呵斥,混杂着皮靴踏过青砖的脆响。 这是他在天津杨柳青战俘营的第一百七十九天。 他尝遍了各种酷刑,以活人之身经历了十八层地狱。 无数次他都觉得痛不欲生,但他舍不得死,每每想起那个沉在海里的箱子,他就跟自己打气:“再撑一天,就一天。” 那箱子里装着的,是国宝,是民族的根,他盼着有朝一日能把那宝贝完完整整地弄回来。 可隔天,伤口化脓得更厉害,他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得,觉得自己怕是熬不住了,不能把秘密带到地下去,心一横,打算把这个秘密告诉狱友林风。 林风是穿山一派的传人,被关进来已经一个月了。日本人想让他带着去刨坟挖宝贵,他嘴上说着考虑考虑,内心却死活都不愿意干,说盗墓虽然缺德,但也不至于缺德到卖国啊。 第684章 赵晏宁刚开口想跟林风说出自己的秘密,就被林风打断了。 林风说:“你甭一副托孤的样子,你不会死的。” 赵晏宁这才知道,林风进来的第一天就开始秘密观察战俘营的地形和守卫情况。 他发现,战俘营的围墙虽然高大坚固,但有一处地方的土质较为松软,或许可以利用穿山一派的技艺打通一条地道。 每天晚上,等赵晏宁昏睡过去,林风都偷偷开牢房门出去挖洞,一个月真没忙活,还真把地道给挖通了! 当天晚上,熄灯之后,林风用铁丝捅开了自己和附近牢房的门,架着赵晏宁,趁换班的间歇,跑到了放风操场的角落里,准备钻进早就挖好的地道里。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名守卫察觉到了异常。 警报声瞬间响起,战俘营里顿时乱作一团。 在保护赵晏宁和林风逃离的过程中,好多人牺牲了。 有些人赵晏宁知道名字,有些人他连名字都不知道。 本子上,他按照自己的记忆,把那些人的特征都记录下来。 赵晏宁和林风还有另外两名爱国人士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他们一路东躲西藏,辗转到了秦皇岛。 最终在海边,赵晏宁找到了自己当初沉下去的箱子。 林风问他准备怎么办,赵晏宁这时候已经不相信南京政府能保护好国宝了,就说想回自己的老家。 不知道是怎么走漏了风声,他们从秦皇岛走的时候,日本人在后面紧追不舍,跟一群闻到血腥味的恶狼似的。 赵晏宁和林风等人只得抛弃了笨重的箱子,用布包裹着国宝辗转奔逃,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 这一路上,他们多次路过敌占区,枪林弹雨、盘查搜捕,经过漫长的跋涉,只有三个人成功到了赵晏宁的老家。 那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四周环山,地势险要。 赵晏宁把头盖骨埋了起来,并在笔记本中仔仔细细地画出埋藏的位置,生怕日后找不到。 笔记的最后,赵晏宁写那个爱国人士要去延安,自己和林风也准备同行,盼着能在这乱世里,为国家和民族再出份力。 ... 众人读完笔记本上的记载,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 这些猿人头盖骨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那段屈辱历史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守护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而不懈抗争的见证。 赵晏宁的那本日记上,光有名有姓的,都有38人,还有诸如大长脸、酒糟鼻等不知道姓名的人... 也不晓得为啥,那笔记上写名字的人叫赵晏宁,这名字让赵振国听着怪耳熟的。 都姓赵,莫不是赵家的亲戚? 可他把族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瞅见有这么一号人物。 赵振国打着手电筒抹黑去问大哥,可大哥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没印象。 他又跑去问王栓住,王栓住抽着旱烟,嘟囔着: “这名儿我好像在哪儿听过,可猛一下又想不起来。” 赵振国有点像只漏了气的皮球,结果王栓住一句话,又给了他希望。 王红旗听完赵振国的话,也顾不上吃饭了,就在自家院子里头,背着手,一圈一圈地转,转了三圈之后,突然“啪”地一拍大腿,扯着喉咙喊:“难道是他?” 第685章 赵振国最烦这种说话说半句留半句的人,可眼前这老头,岁数大辈分高,给他当爷都绰绰有余,当太爷都不过分。 他脸都绿了,又不能发作,麻溜地给老爷子递上一根烟,点上。 等老爷子舒舒服服吐了个烟圈,他才开口问:“您说的是?” 老村长慢悠悠地说:“听你说的这些,有点像是狗蛋…” 赵狗蛋?赵晏宁?这俩名字跟画风差了十万八千里,能是一个人么? 老村长看出了赵振国的困惑,长叹一口气,说: “要是狗蛋的话,也就说得通了。他是咱村子里第一个剪辫子的人,还说要闹革命,你们老赵家怕他连累全家老小,就把他从族谱上除名了,就当从来没这个人。” 赵振国问这是哪一年的事儿,老村长摇摇头,无奈地说: “记不清了,听长辈无意中说起过这事儿时,我才七八岁,他应该比我大个六七岁。算起来,他应该是你堂太爷。”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沉地压在了小山村上。白日里的喧嚣早已消散,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赵振国还想从老村长嘴里再挤出点故事,这堂太爷太厉害了,不知道当初把他除名的那位赵家祖宗,后不后悔把这么一个大英雄给除名了。 也不知道这人后来怎么就音信全无了,这样一个人到了延安,也不可能是个无名之辈... 可还没说几句,王栓住就像被鬼撵了,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扯着嗓子喊,“不好了!不好了!” 两人心里一“咯噔”,赶忙围了上去。 王栓住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考古队、考古队跟村里人打起来了!” 考古队挖的日子也不短了,从山脚一路挖到了村里,就差没把村里的房给刨了。 眼瞅着播种的时节就要到了,好不容易分田到户的村民急眼了。 一个个都愁的要命,但有些坐得住,有些可是坐不住了。 李二牛等几户人家一合计,决定夜间偷挖田垄,先把地整好,把小麦种上再说。 有这么耕地的么?一挖挖半米,那是种地么?简直是刨坟,瞎帮忙!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村里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锄头、铁锹,偷偷摸摸地来到了山坡。 打算趁着考古队不注意,赶紧把田垄挖好。 而考古队那边,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挖掘现场,安排了队员守夜。 这些队员,一个个年轻气盛,责任心也强,他们拿着手电筒,在山坡周围来回巡逻。 当村民偷偷摸摸地来到山坡开始挖田垄时,守夜的队员很快就发现了动静。 他们赶紧跑过去,手电筒的光直直地照在村民身上,大声制止: “你们不能在这儿挖,这是考古现场,受保
相关推荐:
梦游的妈妈
先让室友爽爽(H)
[韩娱]疼吗?疼就对了(1v1h)
诱竹马(重生 高H 1V1)
熹微(H)_御书屋
宠爱 甜宠1V1 姐弟恋
好运纯阴男(H)
在恐怖游戏里被疯狂觊觎(np)
大众情敌
咽下这口白浊(BDSM 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