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王新军才端起杯子,一口闷掉了一缸子茶水。 赵振国是真想尝尝这年代的北京烤鸭什么味道。但是... 陈丽华笑着说:“吴叔,我下班的时候买过了,昨天没让振国吃上,是我这个当嫂子的安排不周到,您也一块儿,吃了再走不迟。” 她昨天就想买了,结果下了班过去排队,烤鸭已经买完了。今天专门让人早早去排队买的。 电话没打,赵振国自然不肯走。 去往王克立书房的路上,吴老头拍拍赵振国的背,赵振国心领神会低下头,干爹在他耳边说: “干儿子,千万别答应他,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自古以来,改革哪次不是伴随着流血的。 首钢那个巨无霸,动了这块蛋糕,他王克立怎么都能保住亲生儿子王新军,但他怕自己保不住这个干儿子啊! 赵振国听懂了干爹的意思,他朝干爹笑笑,让他放心。 ... 这边,老人刚返回办公室,就有一个三十多岁、其貌不扬的人过来跟他汇报赵振国今天做过的事情。 听完他的话,老人问身旁的中年人:“你咋个看哦?” 中年人犹豫了下说: “一个山里的野小子,偶尔发现了个金矿,迫于形势跟新军做了个交易而已,又歪打正着搞了个酒,一身匪气,领导您又何必那么看重他...” 老人摆摆手说:“莫光看长相和岁数噻,他们这些年轻人,才是咱们的未来...要敢做梦才行!” “想想你当年为啥子参加革命的!” 中年人惭愧地笑了笑问:“领导,您决定要让首钢改革了么?用新军我没意见,但用这小子...” 老人说:“好了好了,你去忙吧...” 这段时间,他见了很多人,听了很多声音。 有人表面上信心满满,但其实只是哄着他开心罢了;但也有赵振国这样的同志,是真的相信国家会好起来,觉得改革是有出路的。 第542章 振国描述的国家四十年后的样子,真好啊! 他想起了五零年,那时候很多人说打不赢,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我们赢了... 想起了三零年,很多人没信心,但星星之火...还是燎了原...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犯了错误,改正了便是,是时候该变变了... 他年纪大了,总怕有些事情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 从京市往大队部挂个电话,真快赶上蜀道难了! 赵振国守着电话线那头,先是京市的长途台接起来,又转到省里的长途台,接着再拐到县里的总机,最后才算是摸到了生产大队的电话,这一通折腾,足足费了十五分钟的光景。 等电话真正接通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十分了。 宋婉清早早扒拉完面条,王大海赶着牛车,把人稳稳当当地送到了大队部。 他让嫂子进屋等着那金贵的电话,自己就蹲在屋檐底下,抽烟、喂蚊子,跟小白大眼瞪小眼。 他是真想摸小白一把的,但小白哪能让他得逞,差点没把他手啄出血窟窿来。 其实,不用他叔多吩咐,这是他大嫂,振国哥不在家,护着嫂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虽然一红一白够使了,但振国哥走后,他还是跟另一个民兵交替着去振国哥家附近巡逻。 电话打得太艰难了,以至于赵振国也没敢跟媳妇煲电话粥,浪费宝贵的资源。 他只说自己在京市啥都挺好,让媳妇放心,自己还见着了大领导,上了电视那种,领导还夸他呢。 那高兴劲儿,比当初捡了小白的时候还高兴! 电话这头宋婉清还想象不到领导能有多大,不过她觉得,振国就该有这样的大出息,不该窝在这小山村里头。 她想跟赵振国说自己今天去找应教授夫妻了,应夫人问她想不想学医,她有点心动,但又怕在电话里说不合适,便只说家里一切都好, 问赵振国啥时候能回来,赵振国说日子还定不下来,等确定了,一定捎信儿给她。 ... 吃饭的时候,王新军一提那档子事儿,吴老头就急忙打岔,生怕干儿子一不小心答应了,掉坑里去。 头一回,王克立还琢摸着是不是碰巧了,可第二回,王克立懂了,这老头明显是故意的嘛!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至于吗?这个胆小鬼!王克立干脆就出口呛了吴老头几句。 这下可热闹了,俩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老顽童,你一句我一嘴地,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跟俩小孩儿拌嘴似的。 武斗不过瘾,到最后还想武斗。 这下子李梅看不下去了,转身从厨房里头拎了根擀面杖出来,往那儿一站,扯着喉咙喊: “再吵吵,不好好吃饭都给我出去!” 俩老头这才偃旗息鼓,老实了下来。 赵振国全程埋头干饭,别说,烤鸭挺好吃的。 ... 吃完晚饭,吴老头非拽着赵振国走不可,王家人劝了半天也没劝住,只好把两人送到首都医院家属区的门口。 下了车,吴老头拉着赵振国往自家筒子楼走。 路上,吴老头又扯起了那个话题,“振国啊,你可千万别掺和那浑水,别搞政治,跟着我学医吧!” 赵振国听懂了干爹的好意,但他根本不是学医那块料,他比较喜欢搞钱。 吴老头瞧出他的心思,又劝道: “干儿子哎,当医生多好,跟我一样,谁也不得罪,清清静静的,不挺好吗?那事儿,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干爹真怕保不住你...” 第543章 赵振国知道,后世的新闻里讲的那些事情,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背后藏着的故事都非常惊心动魄。 吴老头接着说:“你媳妇是我好不容易救回来的,我干孙女也那么水灵漂亮,你千万别犯糊涂,好好想想吧...” 赵振国重重地点点头说自己会好好考虑的。 接下去的两天,除了去拜访了趟楼下的干娘,赵振国就没有踏出吴家半步,闭关写调研报告。 报告不难写,难的是怎么把后世总结的一些问题写出来,同时又避免自己惹上麻烦,被拉去切片。 话说这算是剽窃么?愁人。 纠结了一天,他觉得自己都重生了,能少走点弯路为什么还非要走弯路?为啥要没苦硬吃? 以隔壁老大哥为例,有不多人在解体前当起了蛀虫,贪污、贱卖国有资产,侵吞工人们的遣散费... 如果他能把该提防的都写下来... 想到这里,再想想老人期待的目光, 心一横,就一个字,干! ... 两天一晃而过,还是在王家,不过这次换到了王克立的书房。 老人先看了王新军那份报告,看完之后没说话,让在场的人都轮流看了一遍。 然后向赵振国要他的报告。 赵振国瞅着王新军那厚厚一沓报告,字写得板板正正,刚劲有力,顿时有点自卑,自己那字跟狗刨似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他写得最好看的字,也就是他的名字了,毕竟上辈子总签合同,不能丢人,所以花大价钱找名家给设计了一个。 王新军看他干掏,掏不出来,还拿他开涮,说他怎么跟大姑娘一样扭捏。 “振国,别怕,没得事!”老人鼓励他。 赵振国只能从裤兜里头掏出那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小心翼翼地展开,纸还是他好不容易拼起来的。 他恭恭敬敬地把报告递给了老人,心里头那个忐忑啊。 这可是他绞尽脑汁、左思右想才写出来的报告。 干爹怕这东西给他惹来麻烦,一把抢过去就要撕,还差点给扔厕所里冲了。 要不是他眼疾手快,这东西就保不住了,别问他为啥不重写一份,撕碎了拼起来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老人有些诧异这贴满胶布的纸,但也没问,只是戴上眼镜,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是他收到的第十份调查报告,但这份,写得最是大胆、也最丑、最土! 一张纸的报告里头,把问题列得明明白白: “计划经济啊,就像绳子捆着企业,让它动弹不得,憋得慌!” “产能和经济效益,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差老远了!” “管理体制僵化,工人们干活儿都没劲儿,像霜打的茄子。” ... 还有解决方案呢,写得清清楚楚: “得放权让利,让大家都有奔头,干得有劲。” “改革得和收益挂上钩,干得多就得多,公平合理。” “技术得升级,产能也得扩,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第544章 … 赵振国琢磨着,老人胸襟宽广,气度不凡,应该不至于这份报告就把他“咔嚓”了吧。 老人细细看了十分钟,没说话,递给了王克立,示意他看看。 在场的秘书、王新军,轮流传阅了这份报告。 看完之后,一个个都闷声不响。 这… 老人没有点名问大家的看法,而是笑着开口打破了沉默, “振国是个敢想敢干的同志,怎么样,跟新军一起去试试?” 王新军那份报告,其实写的也很好,但耐不住赵振国开了挂,他觉得自己实在是胜之不武,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这啊,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真让我干,我干不好,我没这个水平…不过...” 众人都没想到能写出这样报告的赵振国居然会拒绝,王新军更是情不自禁地瞪了他一眼,这家伙,怎么这么大的胆子? 他刚想开口说赵振国两句。 老人摆摆手,示意他别说话:“听振国把话说完。” 赵振国深吸一口气,接着说: “不过...我老家有个丰收酒厂,之前胡志强跟我说,这个酒厂没有厂长,现在乱得很,领导想让他去管管。 我想,要是老爷子信得过我,我就和他去这个酒厂,把这个当作试点,看能不能行。 要是能行,那再跟王大哥去那儿干...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赵振国说完,屋里更安静了,大家都盯着他看,思考着他的话。 两天时间赵振国不光在写报告,还在琢磨这事情该怎么办? 这是他想出的妥协之法,一是可以拖延时间,在老家陪媳妇,明年再上京,二是可以提前试验下,他确实是个纸上谈兵空有后世理论的家伙,老爷子让他去的地方可是巨无霸,他怕啃不动这块硬骨头,崩了牙! 他倒也真的打过退堂鼓,可老爷子夸他的话就跟过电影一样在他脑子里过,实在是张不开嘴拒绝!对着老人,谁能拒绝的了? 丰收酒厂王新军知道,是个市属企业,厂长享受副处级别待遇,原来的厂长是省里某个领导的女婿,水也没那么浅。 不对不对,自己怎么也被他带偏了,本来聊的是首钢的问题,他怎么也开始思考振国提的
相关推荐:
梦游的妈妈
先让室友爽爽(H)
[韩娱]疼吗?疼就对了(1v1h)
诱竹马(重生 高H 1V1)
熹微(H)_御书屋
宠爱 甜宠1V1 姐弟恋
好运纯阴男(H)
在恐怖游戏里被疯狂觊觎(np)
大众情敌
咽下这口白浊(BDSM 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