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君是哪里不舒服” 卫��嘴唇微微动了动,想说什么,但很快又紧闭上嘴。有些事便是亲如惠娘都不能说,开口就是天大的丑闻。卫��只说累要休息,等惠娘和小婵全走了,她心里的委屈和害怕再也压抑不住全漫了上来,把心堵得又沉又重,几乎要喘不上气来。 她红了眼眶,咬牙强忍着泪。刚才卫钊的态度已经表现得再明显不过,她这才觉得不对。 她先是震惊莫名,然后就是害怕。 虽然兄弟之间相处一向融洽,但卫��知道,卫钊秉性霸道,手段阴狠,。如今他起了这样的心思,她怎能不害怕这一世她扮做男装,为的就是保住母亲和卫家,眼看着家里情况比前世好了许多,可没想到卫钊突然转变。 卫��实在不解,卫钊风流但从不好男色,自己又是他的“族弟”,他就算再张狂,怎能视伦常礼法为无物 越想越是烦躁苦闷,卫��躺不住,干脆起来坐着。 到了掌灯时分,惠娘来看屋里情况,见她坐着不动,着实担心,劝她吃些东西,叫厨房送了热汤和粥过来。 卫��吃了几口汤,身体渐暖。等吃过饭后又去书房练字,研好了墨,她久久没有举笔,看着砚台墨水发了一会儿呆,深深呼吸两口气后,她又振作起来,心道:伯父伯母尚在,还有大哥,便是卫钊心有歪念,也不会让他乱来。 卫��又道,自己女子身份并未暴露,卫钊又是个好颜色的,如今只是一时想岔了,日后远着他,时间长了他定能清醒过来。 如此想了一回,卫��觉得事情未必就糟糕得无法收拾,把惴惴不安的心情收拾了,这才拿起笔。 卫钊从小门回到自家院中,回头看了眼另一个卫家,心中却是有丝畅意。方才袒露了心中的念头,仿佛将最后一层枷锁打碎,但想到刚才卫��害怕的模样,显然是不愿意的,他眉心一跳,面色稍冷,抬脚缓步朝自家堂屋走去。 远远就看见灯火通明,有宴席应酬的声音传来。卫钊进门之前,面上又挂上一抹懒洋洋的笑。宾客们斛筹交错正是热闹,见他来了越发喧哗。卫钊喝了几杯敬酒,脸上虽笑着,却觉得如此应酬实在无趣,还不如刚才逗卫��,哪怕吓得小脸雪白仿佛是个受惊的猫儿似的,也还有趣。 卫��连着好几日都未去隔壁卫府,只知道卫钊人来送往的忙碌。卫胜倒是偷溜几次过来,和她说笑玩耍一阵就走。 这日仆役来请她过府,说是卫进找她。 卫��过府,跟着仆役去了书房,卫进正提笔写着什么,卫��在一旁等候片刻,卫进放下笔道:“这些问题提的不错,玉度你功课精进,父亲也夸赞你来着。我已经做了解答,你来看看。” 卫��过去拿过纸一看,果然卫进写得十分详尽。她谢过大哥,又问起雅集的事,这本就是回乡来最重要的事。 卫进道:“郡上负责选拔的中正官都已经出发,九月九日在灵山举办雅集。” 作者有话说: 明天肥章感谢在2023-02-04 00:48:34~2023-02-04 23:47: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05章 一零五章 论学 九品中正制负责选拔的官员, 也叫中正官,一般州中正为大,郡中正为小, 由本地声望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雅集当日县郡中所有待选士子齐聚, 经中正选取后定品,这叫清定, 但当日所定品级并非最终结果,后续还有访查,中正属官走访乡县,若士子在乡间有恶行, 德行有亏,中正官可以经在品状议定时降低士子品级。反之,若士子有善举或孝行名扬天下,品级也能提升。 中正官权柄颇重,如今全掌握在高门士族手中,访查这一关对士族来说几乎可有可无。 对卫进这等本地颇有名气的士子来说,定品的难度不在是否可以定品, 而在品级高低。这就要看中正官的喜好, 若是能提前知道中正官身份,便能在雅集上投其所好。若中正官喜诗词,便展示诗才;喜清谈, 就可论玄。这也是士族子弟有别于寒门的一项优势。 卫��熟知其中门道,便问:“大哥可知江夏这次中正官是谁” 卫进道:“极有可能是出身江夏士族的谒者仆射贺台。” 他怕卫��对对贺台不了解,道:“贺台大器晚成, 年近三十才入仕为官, 听说并不好清谈, 喜欢经学新意。” 卫��有些意外, 看来这中正官年纪虽大,却不喜欢听陈词滥调,更喜欢士子能从书里读出点新的看法来。对士子来说,这点就很难了,历来读书遵循圣人之道是最容易的,只要肯苦读,必有所得,但要出新意,就需要扎实的经学基础,还要触类旁通,有自己见解。 卫进见卫��皱着脸思考的模样,展颜一笑道:“玉度如此用心,莫非有意参与定品” 卫��重重点了一下头,“我想试试。” 卫钊如今表露意图,让她压力倍增,只有趁着这次雅集定下品级,相当于就有了一层官身。自有九品中正法以来,只有定品之后才能授予官职。她年纪小,并不符入仕要求,但身上有品级,便并非是白身。 而且卫��还有另一重打算,以她如今十四岁的年纪,若能定品便是一桩佳话,名声定会传扬出去,成为名士的希望也会更大一些。等她年纪渐长,无法遮掩的时候隐居也能顺理成章。 卫进笑道:“好,玉度有志气,这些天你回去好好想一想,若能琢磨出新意,以你风姿,说不定真能入中正官的眼,擢入品级,如此我卫家少年郎必将名动江夏。” 在他心中,卫��三年后参加雅集定品必然毫无悬念,如今却吃亏在年岁还小,经学尚可,玄学才刚入门,不及其他学子基础扎实。 但他仍是鼓励卫��几句。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仆从道:“郎君,彭城严思郎君求见。” 卫��闻言就要起来告辞,卫进道:“无妨,严兄是来与我论文的,你在一旁听着有益无弊。” 正说着门外走进来一位郎君,二十四五年纪,瘦高身材,五官端正,穿着天青儒袍,腰间束着玛瑙玉带,垂着五色丝绦,他脸上含笑,看着斯文随和。卫进起身与他见礼,口中称他文定。 卫��听两人寒暄几句,知道此人叫严思,字文定,来自刘氏同乡彭城,前不久来到江夏。卫进与他以文会友,最近来往甚密。 卫��与他见礼。 严思作揖还礼,瞧了卫��两眼,道:“伯正兄,我来江夏时曾听说过卫家小郎君,还以为是乡间夸大其词,见面了才知道,真如明珠在侧,风姿卓绝,有乃祖之风。” 卫进郎朗笑道:“他年纪尚小,溢美之词不宜过甚。” 严思笑了,知道卫进为人有些古板严谨,便没有再说什么,对着卫��一笑,开始和卫进论文,说的是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严思道:“劝学中有云,目好之五色。” 卫进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严思道:“老子所言五色,不可独解,需与五音,五行,五德一并而看。” 卫进点头道:“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此五色非眼所见,实为道德也。” 卫��在一旁认真听着,开始所说与自己所学还能相互印证,可渐渐两人说的更深入了,她便听得有些吃力。道德经第十二章 她已在赵师处学过,但论认知深刻和妙解,远不如卫进与严思。两人谈了小半个时辰,已辩证“为腹”与“为目”,说到道的本身。 卫进道:“近日我读佛经,其中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欲,色声香味触法。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此言,与五色令人目盲有相通之处。” 严思道:“伯正兄之搏学令人佩服。” 以佛理来论道并非易事,如今佛学刚发展不久,经文也少,卫进能引佛教经典,正是说明他所学甚广,远超一般士子。 卫��见两人说了半日,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 严思接过茶,侧过脸来朝卫��微微笑了一下,目光在她身上扫过,又转向卫进。 两人说了一个多时辰才停了下来,严思才辩滔滔,却总输卫钊一筹,他摇头叹道:“今日就到此罢,伯正兄总说自己不擅清谈,但这辩才实在让人拜服。” 卫进也有些说累了,喝过茶后问卫��,“刚才有什么不解的地方” 卫��刚才就已经想到,卫进让她旁听是为了指导,所以遇到不解的地方也不着急,用心记下来,此时正好提出。卫进一一为她详细解答,很快又过去小半个时辰。 卫进讲的深入浅出,卫��听得津津有味。仆从提醒该到用饭时间。卫进便留下卫��和严思一起吃饭。 饭后严思又坐了片刻起身告辞。 卫��看着他离开,向卫进询问其来历。 卫进道:“他是彭城士族严家的郎君,与你嫂子家是中表之亲。” 卫��闻言道:“那他不就是嫂嫂的表哥” 卫进点头。 卫��问他是何时来江夏,来做什么的。卫进道:“他六年前本应该在彭城参加雅集,却不想生了一场重病,错过机会,他家又得罪了当地第一大族,三年前并未定品,今年百般想法申请调籍,这才来江夏参加雅集评定。” 卫��又问了些关于严思的事,卫进把所知道的都告诉了她。严思刚到江夏就找上卫家,卫申见他家与刘氏沾亲,又斯文有礼,便让卫进与他交流学问,到时一同去雅集定品。 卫进道:“玉度怎么对他如此上心” 卫��笑道:“在家中见着生人,我也是好奇。” 她心下有些疑惑,上一世也不知是否同样有这样一个人出现过,只是刚才严思与卫进论学之时,偶有间隙总用余光偷偷打量她。卫��经过卫钊袒露意图之后,这两日正是最敏感的时候。偶然一次还觉得是错觉,次数多了却让卫��极为不悦,连带着对他印象也差了许多。 这些感觉不能和卫进说,他是端方君子,不会以恶意揣摩他人,她要说出口,说不定反要招一顿训。 她在这里揣度严思其人,却不知道此刻正有人正念着她。 卫钊中午应酬打发了一席宾客,又被卫申叫去,等从书房出来,他路过卫进院子,看见书房门敞着,有一个面生的士子从里出来,脸上方才还带笑,出门没几步脸色却沉了下来。 卫钊自己就是个变脸极快的,却没想到在这里也瞧见一个,站在廊下瞧了片刻,那士子走后,书房里剩下卫进与卫��。两人说着话,卫��似乎有许多话问,脸上笑
相关推荐:
师妹骗他身子后,始乱终弃了
秋珂(H)
冰火(3P)
[综英美] 普通女大的蝙蝠崽日常
救世一个魔
国宝竟是我自己
梦里她乡(短篇合集)
和boss同归于尽[快穿]
攻略得先养娃(1Vn)
大唐:彩礼加倍,反手迎娶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