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手足 > 第464章

第464章

自的夏凉被里。 阿婉没睡过这样软绵绵、又丝滑的被子,她把被子拉到鼻头上方悄悄地闻了闻,有一股很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是柠檬的味道,很好闻。她躺在床上,肚子里饱饱的、暖暖的,还被香喷喷的被子包裹着,周围没有发霉的木头的味道,也不会被关在漆黑得像棺材的衣柜里,她今天还穿过那么漂亮的裙子,还第一次梳了好看的辫子,简直像做梦一样。 “你们家的被子真舒服。”她搂着怀里的黄白相间的猫咪布偶,这是应妈妈怕她睡不着塞给她陪她睡觉的,说是胤礽每天摆在床头的娃娃,他还有另一个娃娃是黑色的狗。 胤礽看她抱着布偶也不嫌热,忽然想起一件事,从床上弹起来,踩着拖鞋下床说:“对了,我有个朋友要介绍给你。” 阿婉也从床上一骨碌坐起来问:“是什么?” 胤礽已经开门出去,不一会儿端着个方形的塑料收纳盒进来,收纳盒带盖子,盖子上还戳了好几个小眼,他把那盖子掀开,笑着给她看:“你看。” 阿婉伸头一瞧,一只圆圆的红壳小乌龟趴在铺了泥土的收纳盒里,背上一条黄白色的龙骨,这小东西一点也不怕人,也仰着头身子脖子看她,两只圆圆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她。 “好可爱啊!”阿婉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喜欢上了,还伸手去摸,那小龟也不怕人摸,乖乖地趴在盒子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她惊喜地说,“怎么会有一只小乌龟?” “它叫元宝。”胤礽语气有些怀念又有些遗憾,他的声音很低很低,几乎散在电风扇吱呀的声音里听不见了,“那年我跟爸妈去了安徽,没找到你,只找到了你喜欢的小龟。” 在养殖户家里一池子乌龟里,几乎一眼就相中了这只,它跟元宝一样,体型又短又圆,头上两道黄色的头纹是连起来的,鼻子上方还有两个特殊的圆点,是和其他龟都不一样的。 从此他去哪里都带着它,想着有一日找到阿婉时,他一定告诉她,他和元宝都等她很久了。 第198章 番外·在现代的日子(3) 阿婉一共在铁皮屋里跟胤礽一家人生活到了开学,她妈都还没回来,她爸则神出鬼没,即便回来也是拿铺子里几包烟、几件衣服就又往煤山上去了。她没人管,就像被抛弃了一样,这让她很快敏感起来,开始天不亮就起来扫地、打水、洗衣,还主动帮应妈妈捡煤渣回来烧炉子。 胤礽劝过她好几回,但她在这上头是坚定的,摇头道:“就算是小孩子也不能心安理得的吃白饭,何况你和阿姨对我这么好,我本来就应该帮忙做家务,这都是很轻省的活。”她一向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苦难摆在面前,不退让、不逃避也不会自怨自艾。 开学前两天,她去废品站买来一个大的编织袋,又要去山上捡板栗了,因为开学前的那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五,镇上又有集市。胤礽没有多想就提出要陪着她去。 岭南的山是连成一片的,小路边上各种长长的杂草长得遮天蔽日,要先用镰刀一点一点隔开,否则会被锋利的叶片割伤手脚,这条路很多人走,但这里的草木生长得太快了,几天不割,路又走不通了。阿婉很熟练地用镰刀开路,还嘱咐胤礽小心。 脚下的泥土几乎是松软的,一踩就会微微下陷,这里的气候也经常下雨。 他们走了很久,野板栗树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林地之中,地势比下头要更高一些,因为山上气候冷,比起山下的栗子,山顶的板栗树总是更早就熟了。 胤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替阿婉背着编织袋和竹篓,手里还拿着一把小刀,头上戴着斗笠,掉在地上的板栗长满了刺,要先小心地用刀割开。而树上的那些就要用力摇晃树干让它们掉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要带斗笠的原因。 毛茸茸的栗子从树上哗啦啦掉下来,噼里啪啦砸在他们头上,又滚落在地上,两人被砸得够呛,却又忍不住蹲下来笑。但这里的栗子已经快被摘完了,两人又到处找了半天,一个大大的编织袋也只装了十斤不到,刚好铺满了袋子的底部,不过阿婉倒不大气馁,她带胤礽绕到另一条路下山,那条路边长满了桃金娘的果子,一边吃一边摘,用桃金娘的叶子铺满竹篓,再轻手轻脚地将黑紫色、圆溜溜的小果子放进去,果子很甜,等摘完两人的嘴巴和舌头也成了紫色。 又相互取笑了一通。 回了铁皮屋,应妈妈做了清蒸荷叶鸡,香味都飘到马路上,两个晒得脸红通通的孩子嗅着那喷香的鸡肉味不由加快了脚步。吃完了饭,应妈妈将竹席和长凳搬到院子里来纳凉,天还没黑透,青灰的夜空上干干净净的,透亮的星子像银色的钉子,一个个钉在天上。 胤礽和阿婉躺在竹席上仰望星空,手脚很疲惫,心却很平静。 阿婉忽然说:“其实我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她扭过头看向胤礽,伏在他耳边低低地说,“我觉得我这样挺好的。我真的宁愿他们不要回来。” 说着无意,听着却有意。 胤礽若有所思。 赶集那天一大早就得出门,应妈妈送他们两个去马路边上搭之前那种“村巴”又给胤礽塞了不少钱,嘱咐他一路上多照看阿婉:“小姑娘不容易,你是男孩子,多帮她背东西拿东西,两个人一定要牵着手,不要走丢了。” 应妈妈眼里有点担忧,但她又想让胤礽能在这里经受住更多的蜕变,她把胤礽在岭南的生活当做一次绝佳的历练,这么几天下来,胤礽说得话比在家里几个月说得都多,做事也很有条理,终于像个活生生的人了,即便不知缘由,应妈妈心里对阿婉是有几分没来由的感激的。 或许这就是老人常说的缘分吧。 胤礽和阿婉一人一个背篓,花生、板栗和桃金娘分成了三个袋子,一人背一半,这样就显得轻省多了,两人来得早,车斗里的小凳还没有坐满,还能挑到两个太阳晒不到的位置。坐车的时候,阿婉不知从哪儿掏出本翻得破破烂烂的新华字典来看。 胤礽很好奇地看着她。 她有点不好意思,没犹豫一会儿,就小声跟胤礽透露:“这是我拿第一的诀窍,我只跟你一个人说,你可别跟别人说。”她想到胤礽和应妈应爸对她的照顾,她一点也不藏私地跟胤礽分享,“你一年级学会拼音了吧?然后就买这个字典来学字,用拼音拼出来,勤快点一天能学二十个字,学会了以后就学字典里的偏旁部首自己学着写,这样学的就能比老师教的更快。” 胤礽眼底漫上温柔:“你真厉害。” 她就仰起脸笑。 “我来教你。”她说。 胤礽便耐心地跟她一起读字典、背字典,认认真真。 她不知道城里的孩子除了学校里书本上的东西,还至少会上三四个补习班,也不知道北京的学校压根不教课本里的东西,课本里的东西在小学正式上学前就通过各种培训、补习的渠道学完了,等真的上了小学,早就开始上“奥数”、“小语种”、“计算机”了,除了这些,还有绘画、乐器、舞蹈和

相关推荐: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军师威武   归宿(H)   倒刺   小公子(H)   偏执狂   小怂包重生记(1v2)   姑母撩人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老师,喘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