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沉默稍许,顾烈才睁开眼,重新看向坐在地上的狄其野。前世,正是这个人令顾烈背上了最不想背的骂名。 他祖父顾麟笙英勇善战,昔年,燕朝皇帝还是太子,顾麟笙为太子伴读,二人是情同手足的交情。待到皇帝登基,顾麟笙更是豁出命去为皇帝征战天下。 没想到他南征北战的功绩,在燕朝皇帝后来着人编造的《九罪》中,都成了心存不轨的罪状。 前世有人拿狄其野比顾麟笙,说顾烈步了燕朝暴君后尘。 初次听闻此等谬论,只在那一刻,顾烈是真切地恨过狄其野。 前世顾烈临死,都被刺客拿狄其野做借口气得呕血,这骂名顾烈心底有多厌恶,可见一斑。 顾烈低声道:“你近来躲着本王,就为此事?若是本王答应你,不论你打下青州后坦白了什么,只要你不存反心,一切照旧呢?” 四目相对,都觉对方眼底纷杂,看不清。 狄其野到现在都没放开顾烈的衣角,慢慢地回:“……此话当真?” “一言九鼎。” 狄其野下意识接道:“鼎足而立。” 顾烈失笑:“看来四个字的词,狄将军着实精通。” 狄其野想了想,突然像偷着油的老鼠一样笑起来:“你说‘打下青州后’,也就是说,你同意派我打青州了?” 就知道这小子当时说什么打下青州再告诉,是存了要仗打的心思。 顾烈不给他定心丸:“是吗?” 狄其野上眼皮一抬,眼睛瞪起来,英俊的脸上一副不甘心的模样。 顾烈不禁想着,若是狄将军前世在人前露出这般表情,就算那莫须有的风流名声再响亮,上门提亲的人也能多到磨平狄家门槛。 狄其野忽然问:“除了亡燕复楚,你有什么想要的?” “狄将军何出此言?”顾烈揉了揉眉角。 “我只是觉着,”狄其野看着顾烈,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打仗让我开心。什么事,是能让你开心的?” 顾烈想说你少语出惊人几回本王就开心了,但也许是狄其野看着他的眼神太过认真,让顾烈没法说谎。 顾烈沉默,狄其野也沉默了。 殿外又有侍人来报:“陛下。” “何事?” “燕朝皇帝来旨!” 来旨! 燕朝先帝冤杀楚王,祸乱天下,惹得群雄并起乱世,如今不过是偏安北方三州苟延残喘。 国仇家恨算起来,那个傀儡文人皇帝凭什么给顾烈下旨? 狄其野下意识握紧了青龙刀。 顾烈整理衣衫站起来,淡然招呼狄其野:“走。” * 姜扬办事还是牢靠,等顾烈和狄其野回到殿前,燕朝使臣已经被教训过,老老实实跪在地上,没有刚来时趾高气扬的模样。 所谓的来旨摊在桌前,顾烈步上王座,众人行礼。 顾烈凝神看去,只觉满纸荒唐言。 “诸位如何看?” 他一问,忍着气的众将都炸了。 第12章 华夷之辨 顾烈眼前的来旨,与燕朝如今所有的圣旨一样,是由丞相韦碧臣书写,文人皇帝杨平批印。 韦丞相的字,铁画银钩,正气端方;杨平的字,笔笔缠绵,勾连纤巧。 正文是韦碧臣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把顾烈从头到脚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一骂顾烈身为“燕臣之后”却举兵反燕,不忠不义,不配做人。 二骂荆楚作为“蛮夷之族”却妄图逐鹿天下,名不正言不顺,不配出兵。 最后韦丞相话锋一转,淳淳劝导顾烈回头是岸,现在幡然醒悟,回投燕朝还来得及,正好有个现成机会,命令顾烈出兵去打入侵燕朝的风族骑兵。 韦碧臣这一通颠倒黑白,还搬出仁礼大架子压人,已经够恶心了。 然而文人皇帝杨平大概是读完韦丞相的大作深受感动,在盖玉玺之前,还往篇末提了首词。 这首词十分婉约哀怨,杨平以闺中怨妇自比,又把顾烈比作伤了怨妇心的浪子,用似嗔似怨的笔调表达了殷切盼望顾烈浪子回头、效忠燕朝的愿望。
相关推荐: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将军在上
恶蛟的新娘(1v2)
过激行为(H)
树深时见鹿
乡村桃运小神医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婚里婚外
桃源俏美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