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犹豫的时候,宇文阐接着说道“赵国公不必担忧,朕的祖母是你的大姐,你就是我的亲舅姥爷。如今朝廷里面的诸位贤良和衮衮诸公都在这里,他们都可以给我们作证,明天的天一亮,以前的事情就全都不作数了,这依然还是大周的天下,诸位也依然是大周的忠臣良将。” “谁要是敢敢再提及杨坚此人,犹如次木!”宇文阐说完,抄起手中长剑,顺手在身边的马车上挥了一剑,整个马车的木架瞬间被砍成两段。 “哈哈,陛下如此说,那自然是极好的,赵国公就不要推辞了!” “这可是大宗正呀,老臣想都不敢想的位置,独孤家能够坐镇大宗正,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羡煞旁人呀!” “独孤老弟他身体不太好,这骁骑将军对他来说也是个折磨,不如早些回家休养,岂不美哉!” “放心,咱们这些人都是一同随着先帝打天下过来的,大家都立下过誓言,要同生共死,一同辅佐圣上,独孤老弟就不要太担心了,我们都会帮着你们的!” 其他几个关陇贵族的家主们纷纷开口道,这话听上去是在安慰独孤罗,实际上是在威逼独孤罗赶紧把骁骑军交出去。因为宇文阐刚才那番话也说的极为明白,只要独孤罗交出骁骑军,以往跟着阳间造反的事情就彻底翻篇,谁也不能拿出来说事,这岂不是极好的? 反正损失军队的是独孤家,和他们又没有关系。 其实宇文阐想要独孤家的军队也正常,毕竟宇文家是当皇帝的,需要强大的力量来压制住其他家族,否则这天下也不可能安稳的嘛! 可宇文家原本的部队已经被杨坚彻底打乱,宇文家的底子已经没了,现在不想方设法的弄到更多的军队来镇压天下,这宇文家的天下就安稳不了。 其实关陇贵族也不喜欢天天打架,一个心胸开阔,天天背锅的皇帝待在上面。他们在下面分食天下的利益才是最好的局面,谁愿意当皇帝呀。 毕竟这一个不好,整个家族都没了。就好像是杨家,就因为杨坚想要当皇帝,结果现在整个杨家上下全都没了,怕是连一丝血脉都传不下来了。 所以除非是皇帝不当人,想要动他们家族的利益,否则谁TMD的想要造反来着。 现在牺牲一个独孤家,重新达成皇室和各个家族的平衡才是可以长期执行的好事,谁都不会反对。 于是在其他关陇贵族的一致劝说下,独孤罗只能苦着一张脸宣布同意派人将自己的弟弟召回来当大宗正,而宇文阐则直接指派李靖带着五万城防军去接收荥阳的骁骑军,成为新一任的骁骑将军。 听到这个命令,众人都好奇的看着李靖,不知道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年轻人究竟是哪家的子弟,居然一步登天到了这种地步……他是陇西李氏的,还是赵郡李氏,还是唐国公家的? 嗯,应该和唐国公没有关系,唐家都是一群胆小怕事的弱鸡,而且宇文阐也不可能再让同为关陇贵族集团的唐李手上再多足足十万骁骑军出来。 那这可把天下送给李家有什么区别,他宇文阐又不是李家的人。 第1593章 天下平定 稍稍的动用手段,就直接借助整个关陇贵族集团想要天下稳定的心思,成功的把强悍的骁骑军给弄到了手里面,众人再一次对宇文阐的政治手腕感到惊叹,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8岁的孩子,那么敢相信这个8岁孩子之前居然被杨坚给坑死了。 之后众人再央求宇文阐回宫,不过宇文阐依然拒绝,他直接就住在了战场上,或者准确的说是住在了战俘营里面。 这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宇文阐都在鹰扬军的战俘营里面行走,不但将整个鹰扬军的大小校尉军官都见了一遍,还和那些战战兢兢的士兵们打成一片。 后来宇文阐直接命令守军给所有的俘虏松绑,然后又派人送来上好的美酒,和鹰扬军以及联军上下醉了个通宵……此情此景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毕竟今天白天还在打生打死,在对方身上戳出十几个窟窿的士兵们,此刻却互相拥抱在一起,不分彼此的畅饮,最后干脆醉倒在篝火旁边。 有不少还保持清醒的俘虏们分明看到,堂堂的大周皇帝宇文阐就和三十几个俘虏士兵醉卧在了一张草席上面,那醉的是呼呼大睡,但凡有一个士兵起了歹心,一剑砍下去,这刚刚复辟的大周皇帝就没了。 但没有哪个士兵会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和哪个皇帝醉倒在一起过。 接下来三天的时间,宇文阐都呆在军队里面,上下倾听着军队里面的各种声音,详细的和各个基层士兵交谈,从他们口中知晓了整个军队的各个情况,以及诸多将校们的人品和性格如何。 然后每天晚上,宇文阐都和这些俘虏们住在一起,连皇宫都不回,等到第四天早上,难得睡了几晚好觉的士兵们从帐篷里面爬起来,忽然就收到了紧急集合的命令,紧接着就看见许多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将军校尉们,此刻全都被牢牢的绑在一棵棵柱子上,惊恐的大喊大叫着。 “诸位兄弟们!”宇文阐走到了所有人面前,高声道“这些天我都在和大家谈心,从大家口中听到了许多事情,也知道军中有许多将校不干人事,害的许多士兵兄弟们悲苦不已。” “朕这些日子也令人核查过了,凡事确有其事,同时罪不可赦的家伙都被绑在这里,总共63人,朕今天就将这些军中的蛀虫们全都砍了,给大家一个公道!” 说完,在众士兵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宇文阐就亲自动手,直接手起刀落,毫不犹豫的一个个将这些将官的脑袋全都砍了下来,鲜血几乎将整个斩首台都给染成了一片红色。 而台下的士兵们在最初的呆滞之后,一个个都兴奋的大喊大叫了起来,他们都是在这些将官手底下吃过苦的,见到这些混蛋全部被斩杀了,自然是兴奋到了极致,对于宇文阐也感到到了极致。 “既然有些人不合格,那自然也有一些合格的好汉子,朕这些天也同样从诸位的口中听到了不少名字,个个都是咱们鹰扬军里面的豪杰。朕今天砍了多少个脑袋,就任命多少个豪杰接替他们的职位,这鹰扬军就还是鹰扬军,是大周的鹰扬军!” 说完,宇文阐就真的开始念名字了,也全部都是他这些天了解到的,军队里面真正能够服人心,但一直都深受打压的底层士兵的名字。 一时之间整个鹰扬军上下振奋不已,口中大周和陛下的呼喊声震彻云霄,接着宇文阐就直接让鹰扬军重新返回驻地,再任命秦琼和程咬金为鹰扬军的正副统领,之前的事情一律既往不咎,宛如根本不曾发生一般。 消息传到了长安城内,关陇贵族上下都叹服不已,这手段简直太妙了,既赢得了军心,还斩杀了原本属于杨家的心腹,而那些被推上去当将军的底层士兵自然对宇文阐感恩戴德,他们从此就是宇文阐最忠实的走狗了,整个鹰扬军上下也通过这些新上任的军官而彻底被宇文阐牢牢的掌控,再加上之前的禁卫军和城防军,宇文阐本人就直接牢牢的掌控住了22万大军,宇文家的天下算是彻底的稳定下来了。 在送走了鹰扬军之后,宇文阐总算回到皇宫里面开始办公了,不过之前4天的时间也没有闲着,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们亲自带人将整个皇宫上下给犁了一遍。 首先所有太监全部赶出宫廷,并且至此宣布皇室不再会任用任何太监。 而宫女们也被赶走了一大半,凡是有一点点不对劲的人统统都被赶走,但却没有新招募宫女,最后皇宫里面的人数被清掉了八成,只剩下不到几百人的宫女和禁卫军还在皇宫之内。 用宇文阐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又没有大婚,没有任何的皇后与妃子,整个皇宫里面要伺候的人也就他一个,用那么多宫女干什么? 什么,你说先帝,也就是宇文阐父亲的妃子? 拜托,那些妃子要么被杨坚给杀了,要么被赶出了皇宫,宇文阐自然也不可能再将她们给召回来,皇宫之内自然也就要不了那么多人了。 不过神奇的,杨家的人却还呆在皇宫里面,独孤伽罗连同杨勇和杨广都没有死,杨林甚至都还活着。 如此举动也让关陇贵族上下相信宇文阐确实没有对他们进行清算的意思,否则杨家的人怎么可能还活着? 宇文阐别人最痛恨的杨家人都不杀,杨丽华这依然是太后之尊,宇文阐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无冤无仇的人过不去。 很快,长安城的变动就迅速地传遍了整个天下,原本还在习惯大隋这个新名称的老百姓们,忽然发现大周居然又回来了,皇帝还是之前的那个。 不过老百姓们只是感叹上面的人玩的真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反应,毕竟谁当皇帝和他们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日子该过照过,还能变得更好不成? 真正为此感到心惊肉跳不已的则是各个地方上的大员们,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继续效忠大隋,还是重新回到大隋的怀抱。 如果说一开始这个选择还让他们感到为难的话,那随着鹰扬军被一战全灭,杨林本人被俘之后,这个选择也就变得没有那么的困难了。 而且几天之后,天下的封疆大吏们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宇文阐的亲笔信,这封信里面亲切的问候了他们的身体如何,吃饭睡觉可好之类的。还反复的告诫他们,朝廷虽然有些动荡,但地方上绝对不能乱。 所以你们这些封疆大吏就先不用回朝廷了,等一年之后他就会陆陆续续地召见大家,到时候再见面也不迟,最后还催促了一下今年的税赋,要求尽快将各地的税收交上去,朝廷还等着急用呢。 这封信一看完,所有封疆大吏的脸上都露出了放松的笑容,不急着召见大家,回去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回京被杀的命运,而一年之后分批召见,则是让各地的封疆大吏们可以看看他宇文阐是否真的记仇,最先回去召见的那几个封疆大吏是否会被折腾等等,这些都是表明自己的诚意和态度。 最后催大家交税,则是告诉他们大周非常的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税收,只要你税交的积极,那依然就是大周的好官。但反过来,如果哪家交税交的不积极的话,就是还念着大隋,接下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一封信后,大周上下各个奋勇交税,有些地区甚至还交出了比往年多出一倍的税收出来,让大周原本已经变得干瘪的博库也迅速的丰盈了起来。 可以说,大周上下95%的官员都是明智的,善于交税的好官,但也有那么少数几个不识好歹的家伙,迎接他们的就是大周毫不犹豫的铁蹄。 在休整一个月后,鹰扬军直接开始奔赴地方,将那些个交税不积极,又或者是摆明的造反的官员们全都斩了脑袋,整个大周的局势,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迅速平定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杨勇分散而逃的弟弟们都没有得到什么杨家宿将的效忠,这些原本在杨坚面前忠诚的如同小狗一般的封疆大吏们,第一时间就将这几个弟弟给全部擒拿,然后送到了长安。 宇文阐也非常的仁慈,依旧将他们与独孤迦罗等人关在一起,所以整个杨家上下除了杨坚惨死之外,其余人居然全都幸运的活了下来,屁事没有,全家安康。 但杨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1594章 秘书阁 接下来整个大周度过了相当平稳的三年时间,宇文阐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那就是没有对除了杨家死忠,哪怕大周复辟之后也依然造反的人之外进行任何的清算,甚至就连杨家的几口人也依然好好的活在皇宫里面,太后也还是杨丽华,这让整个大周的天下又彻底的稳了下来。 似乎整个天下就没有发生过改朝换代这样的事情一般。 当然了,还是有某些地方能够看出来的,比如在复辟之后的第2年,宇文阐就果断舍弃了大宁这个由杨坚建议的年号,改元贞观,从此就是大周的贞观年间了。 除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之外,宇文阐还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能力。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朝廷大臣想要欺负宇文阐年纪小,不懂朝廷大事,故意将很多杂乱复杂的事情全部送给宇文阐批复,还美其名曰不敢擅权,以免重蹈覆辙等等。 其实这个举动是有着相当的不合理的,毕竟朝廷的各个衙门本身就有处理这些日常事务的权利,这些衙门的官员也可以自行处置。除了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判决的内容之外,其余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以奏折的方式送到皇宫里面。 说白了这就是关陇贵族给皇帝的一个示威,皇帝直接吞掉了整个独孤家的骁骑军,其他关陇贵族虽然是促成此事的主要推手,但这是为了平衡,并不代表这些贵族们心中并不愤怒。 所以他们借着这样的手段给皇帝一个小小的警告,告诉他们想要掌控天下仅凭武力是不行的,还得靠他们这样的官陇贵族以及朝廷上的各大世家门阀们来处理朝廷政务才行,否则你皇帝陛下就算一天只睡6个小时,也不可能处理得了天下海量的事务。 毕竟这些奏折可不仅仅只是看一眼就可以了的,皇帝本人还必须要亲自批阅。 而处理一本奏折,肯定要先细致的看一遍奏折的内容……官员们递上去的奏折全部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这种和日常口语截然不同的文体,会极大地影响皇帝的阅读效率。 有些官员在一本奏折上甚至会写上几千字的文言文,这就导致光是看完这本奏折,可能就需要花上半个小时乃至一个小时的时间。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茹太素的官员,是堂堂的户部尚书。这位写奏折基本上都是千字起步,偶尔还会有万字级别的奏折,最长的一个昼则多达17,000字。 以至于勤奋的朱元璋看到这奏折都头疼,只能让手下的官员念给自己听。结果念了15,000多字,不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等到之后的2000字才正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切中时弊,朱元璋本人全部采用,但还是把朱元璋气的炸裂,让人把茹太素狠狠的打了一顿,同时言令奏折里面不得有任何空泛虚谈的东西,否则直接打死。 但就算这样,后期的朱元璋本人每天依然要花16个小时以上去处理各种奏折,比现在的社畜们还要内卷的多。 而现在,这些人将同样的手段用在了宇文阐的身上。 结果就是原本数倍于正常政务的海量奏折全都送到了宇文阐的面前,不少人都期待着看宇文阐上下混乱,手足无措,不得不将各位官员们请回来处理朝政,继续将大权交给他们的场面。 然而从复辟之后的第5天开始,奏折只要送到了宇文阐里面,最多不过两天时间,必然就会有相关的批复送回给各个衙门。 而且有不少批复文字很多,许多奏折本身只有几百字,但批复却给了数千字,其中还包括许多详细的政策和政令等等,基本是拿着批复就可以直接执行的水平,把那些上交奏折的官员都给吓了一跳,这真的是一个8岁小孩能够处理出来的事情? 后来有官员暗中将奏折凑到一起,发现这奏折上总共有13种不同的笔迹,而每本奏折的批复上都最少有两种,最多有七八个人的笔迹。 其中有一个人的笔迹是一定会出现的,而且这个人的文字是专门用红色朱砂来写的,其中大部分是画个圈圈或者画个叉叉这样的。 画圈圈的代表同意,后面就没有什么文字了。但如果是画了叉叉的话,就代表不同意,同时后面会跟上一句为什么不同意,然后发回各个衙门重新审议等等。 当然了,偶尔也会有奏折上出现大量的红色文字,其中的写出来的道理不比其他人要弱多少。 如此奇怪的状况让不少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皇帝陛下在宫廷内部设立了一个名叫秘书阁的机构,然后专员征召了十二名内阁秘书,所有送到皇宫里面的奏折会先交给12名内阁秘书。 由12名内阁秘书审阅批复之后,再交给皇帝陛下亲自裁决。 因为内阁秘书已经提前看了奏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皇帝陛下只需要审阅一遍内阁秘书提出的处理办法是否合格就行了。 合格的话就画个圈圈,交回给各个衙门执行。 不合格的话就发个叉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打回到各个衙门或者是秘书阁去重新审阅和拟定。 而如果在秘书阁进行审阅的时候,一两个内阁秘书拿不定主意,那就会请多个内阁秘书一起商议,所以也就会出现一本奏折上拥有七八种不同笔迹的情况,这代表有七八个哪个秘书都对这本奏折进行了不同的回复和处理。 后来这整个过程还演化出了两个专有名词,其中内阁秘书处理奏折叫做“贴条”,而皇帝陛下进行最后审阅则是“圈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据说小皇帝每天只需要工作一个半时辰的画圈圈就够了,有时候遇到了一些大问题,才勉强工作到两个半时辰左右,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骑马,画画,作诗,还有就是修仙……没错,小皇帝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觉得命不够长,直接就开始修仙了。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众关陇贵族们也松了口气,修仙好呀,只要皇帝开始修仙,那就必然无心处理朝政,也就没有时间去约束他们兼并土地,吸取民脂民膏了。 等等……这小皇帝好像也不用怎么处理朝政,都有内阁秘书替他办了! 第1595章 贞观三年 同时在这三年期间,哪怕对宇文阐再挑剔的人来说,都不得不承认这三年居然是大周发展的最为顺遂和完美的三年。三年的时间里面,这个小皇帝在不触动各大官僚贵族集团利益的情况下,居然还完美的实现了民生和经济的发展,百姓的日子有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个叫做经济的词汇,搞了诸如大周皇家钱庄的东西。钱庄这玩意儿并不稀奇,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只能够提供存取款业务,而且还是原地的存取款业务。 另外因为此时钱庄的功能只有替用户保管财务的安全,同时如果在遭到盗抢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部赔偿银钱,所以这钱庄的收费极高,平均一年居然要收取高达2%的保管费用,再多一些都快赶上高利贷的利息了。 但是大周皇家钱庄居然表示免费提供存款业务,不收取任何保管费,而且保证财务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大周皇家钱庄还提供异地存取款业务,只要手中拿着大周皇家钱庄的银票,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州郡的州城里面取出相应的金钱。 这么牛叉的服务居然不收取任何的废物!!! 更重要的是,朝廷还宣布所有朝廷的财务相关,全部转移到大周皇家钱庄来进行,所有税银相关都是直接由当地的衙门直接存进大周皇家钱庄的官方账户里面,然后再直接通过汇款的方式汇给朝廷。 也就是实实在在的金银其实待在当地钱庄的保险库里面没有动,但钱就已经神奇的送到朝廷去了,中间省去了大笔的专门用来运输金银的费用。 这还不算,更加离谱的是粮食,布匹,金属等等,传统上也需要官府负责运输的批量物资,统统都按照朝廷公布的统一价格折算成了金银,也存进了钱庄里面。 这样朝廷并不需要实际的运输任何粮食和物资,这些传统的农业税和布匹税等等,就全部通过金银的方式上缴了,而真正的粮食布匹等等,则全部在民间流通,根本不进朝廷的库房里面。 如此一来,就有大量原本要浪费在运输和官府仓库里面的粮食,全都投入到了自由市场里面。如此大量的粮食就算有人想要囤积居奇也是吃不下来的,最后让整个大周的粮价以惊人的速度降了下来,从原本的一石粮食要足足2贯。 直接降到了一石粮食只要400文,降低到了原本的20%。 当然了,朝廷的仓库里面完全没有储备粮食也不行,毕竟军队打仗是要粮食的嘛,所以宇文阐又推出了史无前例的盐引制度。 因为盐是官方管控的,而大量产业的南方地区又在陈朝手中,所以盐价很高,利润也非常惊人。原本盐的销售是由官府控制的,中间无数人上下其手,盐价到了非常离谱的程度。 宇文阐直接宣布放弃官方经营盐业……毕竟有了钱庄业之后,盐业这点小钱已经完全看不上了。转而将盐的销售全部交给商人来进行。 只是产盐的源头,以及和南方交易的市场都控制在官府手里面,想要在官府手中买盐,就必须要盐引,而盐引需要完成官府发布的各项任务。 比如某地的粮仓缺粮了,需要运输一批粮食过去,那么就需要商人收购粮食,然后想办法运输到目的地,再从当地官府的手中换取盐引等等。 也不仅仅是粮食,其他朝廷需要的各项物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给民间来运输,以至于后期催生了大量的货运镖行出来。 最后就连朝廷日常发俸禄和各种补助等等,也全部转换成银票……户部直接把银票送到每个官员手中,官员们直接拿着银票去钱庄兑换金英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整个大周朝廷就不需要承担任何实物运输,以及在此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漂没损失等等,让大周的省掉了海量的麻烦,也充分的调动了民间商业的积极性。 原本死气沉沉的大周朝,在瞬间开始万象更新了起来。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太麻烦,毕竟每次要用银子或者铜钱都需要去钱庄里面存钱和取钱才行,但是随着头一年,大周皇家钱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执行各种兑换业务之后。 渐渐的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不愿意去钱庄里面拿银票铜钱或者金银再去消费,而是直接拿银票消费。毕竟银票就可以直接在钱庄里面换钱,何必多跑一趟呢? 最初的时候,世家大族们还有所抵触,但是钱庄行业所带来的惊人效益是没有任何实体能够抵挡的,最后大量的世家也为了方便,而将手中的金银全都送进了钱庄里面储存。 至此,整个大周皇家钱庄就彻底成了,大周明明没有增加任何赋税,可是朝廷却有花不完的钱了……当然了,宇文阐没有无耻到批量银票这么夸张的地步,而是开放了房贷功能,大周皇家钱庄直接给百姓和官员们放贷款,利率大概只有传统高利贷的一半。 结果自然就是持续不断的钱生钱,大周一年的收入,就能够比得上之前足足5年的收入了。 与此同时,宇文阐还大量推动各种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层出不穷,大周只用了三年,就从一穷二白的状况变成了富足无比的状态,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廷都积蓄了大量的生产物资,同时各地方的军队也都不断训练。 大周此时除了人口还不足的话,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几乎能够超越真正历史上的贞观年间了。 而大周的政策能够执行的如此顺遂,主要因素自然还是因为宇文阐这个穿越者,站在大唐皇帝的角度上,他清楚的知道隋朝初期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以及各家势力的态度等等。 所以他可以精准地捏住整个社会的矛盾核心,以及各大门阀的利益所在,再通过各种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 更别说李世民本人也在作者世界,白象世界都待过,这些现代文明的各种东西李世明都是亲眼见过的。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也都在秦汉世界出现了,而且有着完整的发展轨迹,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弊端,以及解决方案等等……人人都说事后诸葛亮是最恐怖的,但事后李世民你怕不怕? 第1596章 十八岁大寿 贞观四年,宇文阐亲自到太庙告祭先祖,然后宣布伐陈。 宇文阐本人御驾亲征,带领军队亲自抵达了淮泗地区,而杨素则被任命为江南都督,完全负责这一次的伐陈之战,具体的将领们自然就是李靖等宇文阐的绝对心腹。 整个伐陈的过程没啥好说的,就是完完全全的国力碾压,当年数倍于陈朝的水军,以及六路大军的平推,陈朝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整个过程只用了43天就攻破了建康,俘虏了陈叔宝,比历史上还早了四年时间。 大周一统天下,全华夏所有的臣民都臣服在这位年仅12岁的天子脚下……12岁的一统天子,纵观整个历史,恐怕也就只有清朝的福临能够比一比了。 但福临是有个好后爹,而宇文阐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 贞观十年,宇文阐十八岁了,虽然没人胆敢提出给这位一统天下的皇帝要加冠的事情,但是整个大周依然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庆祝活动,宇文阐甚至豪横的宣布全国免税一年,整个大周这一年的时间都不收取任何赋税,完全依靠往日积攒的钱粮来过活。 这个政策一宣布,全国上下,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全都傻了,然后无数文人喜极而泣,高喊着三皇治世的年代又回来了,整个华夏抵达了史无前例的巅峰,大周上承周命,堪比三皇。 虽然民间吹嘘的让宇文阐都有些不好意思,但哪怕是关陇贵族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大周在宇文阐的带领下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尤其是当宇文阐带领他们参观了最新组建的神机营,十万神机营士兵拿着燧发枪,列成了三阵,表演了排队枪毙之后,关陇贵族们就对宇文阐史无前例的拜服了。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宇文阐的十八岁万寿节到来了。 因为是宇文阐的十八岁生日,又有史无前例的免税一年的政策,所以全国上下各个州郡的封疆大吏们,除了一部分实在是走不开身的之外,其余的人全部汇聚在了太液池的西花园之内。 此时这个原本是用来皇室欣赏的御花园内,摆满了各种桌椅,宇文阐本人就在这花园之中和所有官员们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 不过也有官员注意到,这个应该栽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的花园里面此时却平平无奇,只有无数平平无奇,花朵小小,一点观赏价值都没有的绿色草丛。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身边的桌椅板凳其实都放在这些绿色草丛里面,否则只是放在过道上的话,哪怕是偌大的御花园也是放不下这么多桌椅,招待不了全国数千名官员的。 宴会开始后的各种套话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是所有官员齐刷刷的跪在地上恭贺宇文阐的18岁生日,然后按理说就该是各种吃吃喝喝,然后一朝散去了。 但宇文阐显然没有这样的打算,在百官朝贺完毕之后,宇文阐没有让人上菜,反而笑眯眯的说道“朕知道各位臣公都已经很饿了,但这既然是朕的18岁寿辰,那就不请大家吃那些已经吃腻的山珍海味了,今天要请各位臣公吃一些不同寻常之物。” “敢问陛下,什么东西是不同寻常的食物?”顿时有好事者问道。 “那自然是天底下所有地方都找不到的,由朕自己亲手栽种的食物!”宇文阐笑道。 “什么?陛下亲手栽种的食物!”众臣们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心中顿时冒出了一股荣幸之至的感觉出来。 有一说一,以宇文阐目前的功业来看,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虽然不能够算得上是秦皇汉武,但次一级的皇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能够吃到这样的皇帝亲手栽种的食物,大家自然是荣幸之至的。 可问题是,现场的官员可有数千人之多,如果都吃饭的话,那最少也要上百石的粮食,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菜肴,这皇帝陛下哪怕不当皇帝了,当一个全职的百姓,恐怕也种不出这么多粮食出来吧! “估计就是亲手撒了点种子而已……”众人心中腹诽道,没有人相信宇文阐真的种出了这么多粮食出来。 然后他们就听见宇文阐笑道“想来各位臣公还是有些不相信的,其实朕亲手栽种的食物就在这西花园内,别就在各位的脚下。各位臣公不妨辛苦一下,将你们脚下的花草全都连根拔起,这就是朕亲手栽种出来给你们的食物!” 众人一听,哪里还抑制得住心中的好奇,立刻纷纷弯下腰,短暂的化作辛勤的农民,开始了拔菜的大业。一旁的宇文阐还提醒道“诸位臣公,这菜可不好拔,根系又粗又大,各位最好先将土给刨开,再把东西给挖出来!” 于是乎,在数千文武百官的努力下,原本将整个西花园装点得郁郁葱葱的花草就全部都被拔了出来,全都放在了桌子上。 而众大臣们也发现,这似乎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土地表面的绿色枝叶看上去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泥土下面的根系却非常的特殊,是一个又黄又大的,如同大鸭梨一般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究竟能不能吃。 台上的宇文阐则笑着介绍道“诸位臣公,植物名曰土豆,乃是我大周水师不辞劳苦,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从美洲找来的一种农作物。” “原来是从美洲找来的植物!”众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贞观5年的时候,随着南北一统,大量的用来攻打陈朝的水师,一下子就成了无用之物了。 毕竟敌人都没了,要那么多水师干什么。 于是有不少大臣认为应该立刻砸毁大部分的战船,将水师士兵全部遣散,节省朝廷的开支。 但宇文阐却力排众议,下令将所有的水师战船全部改造成海船,整个水师连同所有的官兵则大部分改造成为海军,守卫大周的沿海。 等到贞观七年,整个水师全部改造完毕之后,宇文阐直接下令组成了一支史无前例的远洋船队,前去寻找传说中的美洲大陆。而这个传说则源于宇文阐本人的一场梦,他梦见了这个美洲大陆,陆地面积足足有好几个华夏巨大,而且物种和资源丰富,更重要是一个人都没有,是天赐给华夏的领土。 当宇文阐在朝堂上说出自己这个梦境的时候,所有大臣们只当是皇帝陛下浪漫了,等到宇文阐下令由上百艘战船,上万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舰队直接根据海图去美洲的时候,大家才知道皇帝陛下居然是玩真的,真的为了一场梦境就去寻找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方,而代价则是数万人有可能死在大海之中。 第1597章 土豆盛宴 如果是刚刚复辟的宇文阐那这个命令估计早就引得天下大乱,群臣拼死反对了。但这是成功的一统天下的宇文阐,那就没事了。哪怕朝臣们也反对的非常激烈,但是屁用没有,舰队还是按照时间出发了。 三年后整个舰队返回,有20%的船只和人员永远地留在大海中,但整个舰队却带来了许多惊人的消息。 比如皇帝陛下那个梦中的大陆真实存在,而且远远比梦里面的还要繁华,有许多船员甚至直接在大陆上捡到了成型的狗头金……和正常情况下需要熔炼100公斤的石头才能够得到几克的黄金不同,这块大陆上的金子居然是天然成型,直接落在地面上,用手剪就可以得到的。 更别说还有他们从这块大陆上带来的各种稀奇的动物和植物,甚至就连传说中的麒麟都被找到了。只可惜麒麟无法适应长时期的海上颠簸,死在了大海上,不过好在船上的能工巧匠将麒麟制作成了标本,让大臣们也能够看个新鲜。 现在这个麒麟标本还摆在长安城的坊市中央,给长安市民以及所有前来朝拜的外国使臣们瞻仰,看一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天降祥瑞,麒麟降世。 之后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展示会,一年之内居然足足有数百万人前来参观来自其他大陆的奇怪生物和植物,现在这些动物和植物还待在一个专门建设的美洲物种园里面,三十文一个人的门票,每天也依然会有上千人参观。 这些植物居然是来自美洲的。 “陛下行事,必然有特殊的目的,他老人家特意这么安排,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不少聪明人已经开始揣测圣意了,他们的目光不断的在放在桌上的土豆,以及整个西花园里面游荡,而有些人的脸色已经开始胀红,显然发现了什么。 “来人呀,将这些众爱卿们辛辛苦苦挖出来的土豆都送去御膳房。给他们半个时辰的时间,半个时辰之后朕和朕的爱卿们都要吃到最丰盛的土豆大餐!”宇文阐命令道,早就准备好的侍卫们领命而去,用筐子将一筐筐挖出来的土豆全部带走了。 “陛下怕不是疯了,只有一种食材,哪有什么丰富可言?”一个官员小声的说道。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陛下说丰富那就是丰富,不丰富你也要吃出丰富来!”另一个官员没好气的回复道。 “屁,都是一个味道的东西,就算做出花来,也没什么丰富可言……”不少官员嘴巴里面不敢说,但心里面却是这么想的。 御膳房的动作还是很快的,或者说他们早就有了准备,根本不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顶多40分钟左右,如同流水一般的宫女们就端着一盆又一盆的土豆做成的美味佳肴回来了,一盘盘的放在了餐桌上。 而每放一道菜,宫女们就笑着报出了各自的菜名“酸辣土豆丝”“土豆莲藕汤”“狼牙土豆”“土豆炖牛肉”“麻辣小土豆”“土豆泥”“土豆丸子汤”“焦糖土豆”“土豆粉丝汤”“酸辣土豆粉”“拌土豆粉”“炸薯条”“炸薯片”“烤土豆串”…… 足足二十多道完全由土豆制成的,那样子却千奇百怪,截然不同的菜肴出来。 其中有一部分菜肴能够看出原本土豆的模样,还有一部分菜肴则根本没有任何土豆的形状,完全如同面食一般。 当官员们好奇的品尝这些土豆制作的菜肴后更加惊叹的发现,这些土豆菜肴的味道居然也完全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和滋味,这种从没尝过的味道让不少官员狼吞虎咽,显得像一个孩子一般。 等到半个时辰之后,宫女们开始撤盘子,官员们则满足的摸着自己的肚皮,同时心中感叹,这场寿宴不亏,好歹是吃了个新鲜,只是不知道以后哪里还能够吃得到这些土豆。 与此同时,他们听见台上的皇帝陛下将侍卫总管招来,然后漫不经心的问道“这次大臣们总共收获了多少斤土豆呀!” “回陛下,总共收获了一万两千斤土豆!”侍卫总管低头道。 “哦,整个西花园有多少亩地种了土豆呀?”宇文阐又问道。 “不多,也就五亩地而已!”侍卫总管笑道。 “是吗?”台上的对话漫不经心,台下的官员们则听得浑身发麻。 “什么鬼东西?如果自己数学没问题的话,5亩地种出了12,000斤土豆,那岂不是说这土豆的亩产达到了2400斤?”所有官员们吓得连肚子都不敢摸了,他们都被这个数据给彻底惊呆了。 要知道大部分官员们虽然不曾种过田,但他们个个都是地主,每年都要收租,自然也对地里面庄稼的情况了如指掌。 如果一亩地用来种水稻的话,那一般亩产在150斤左右,哪怕风调雨顺到了极致,那最多也不过200斤罢了。 可现在这土豆的亩产居然达到了恐怖的2400斤?岂不是水稻的足足12倍之多?那这天下究竟可以养活多少人?? 天底下还会有饿死的人吗? 所有官员们都惊呆了的看着宇文阐,而宇文阐此时嘴角才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道“好了,朕想要跟你们说什么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走的时候你们每人可以从朕这里带走一批土豆的种子,还在准备的土豆种植手册。” “算是给你们一个先发优势,从明年开始全国上下就要推广土豆种植了,朕要让整个大周再也没有饿死的老百姓!”宇文阐淡淡的说道,官员们这时才反应过来,集体跪倒在地上高呼万岁。 宇文阐接着道“另外跟你们说一下军事改革的事情,朕打算将全国所有的军队全部改编成12个方面军,将领和士兵会更换的比较繁杂,另外还有对所有将官进行考核。合格的继续留下,不合格的也可以到地方上去当兵。” 宇文阐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内部的含义却格外的让所有人发抖,这意味着宇文阐要彻底对军队下手,把大周所有的军队全部打散了然后重新整编,将军校尉们也要考核,这样折腾一套下来,那些光荣贵族们原本掌握在手中的军队就要全部归宇文阐一人所有的。 面对这几乎是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镇妖博物馆
交流_御书屋
神秘复苏:鬼戏
女奴的等价替换
猛兽博物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虎王的花奴(H)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