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天吟剑诀 > 第226章

第226章

地众人,微微一笑道:“蔺道长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步一步来。” “为了更好的讨论这个问题,咱们引入一个新的词汇——温度。” “这温度是用来衡量外界冷热的情况。” 秦渊一解释,众人就明白了。 这确实比冷啊,热啊的,更加形象。 秦渊又继续说道:“天象的变化,是周期性的。” “这个时间会很长,动辄以上百年计算。” “而在某个周期之内,各地的温度都会突然下降,变得严寒,不适合生存。” “这个时期,不妨称为小冰河期。” “诸位道长,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大范围的温度下降,对于大周会有什么影响?” 话落,众人全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第357章 祖师爷怎么能这么偏心! 温度下降对大周会有什么影响么? 首先呢,肯定会影响作物生长。 天冷了,容易把粮食冻坏了冻死了,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种田是大周人骨子里的传承,无论男女老少都很擅长。 其次呢,还会使得牛羊马匹之类的牲畜掉膘。 毕竟天太冷,会冻死一些牛羊马匹,即便活下来的也会掉了很多肉。 这样的话,会使得大周的百姓生活变得很艰难。 会给朝廷的治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众人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气温降低给国家带来的麻烦。 然后,公投了蔺采泉代表发言。 蔺采泉恶狠狠地望了那些人一眼,无奈地叹息道:“想来会给大周带来很大的麻烦吧。” “粮食减产,牛羊掉膘,大周百姓的生活便会变得一团糟,继而,可能会引发动乱。” 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大周千年的历史上,上演了太多太多次了。 对此。 秦渊并没有说些什么,而是话锋一转,又问道。 “诸位道长可曾想过,匈奴人为什么要频繁侵略我大周呢?” “总不能是草原人,残暴成性,无比嗜杀吧?” 秦渊悠然道。 不是在聊温度下降,在聊小冰河期,怎么忽然扯到草原人身上去了? 祖师爷讲这个是想干嘛? 众人不由得一愣,面面相觑。 可秦渊问了,他们又不能不答。 于是乎,蔺采泉说道: “想来是因为草原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才侵略大周,想要获得足够的粮食吧。” “不错,你说得很对。”秦渊点头道。 “他们入侵大周,肯定是吃不饱饭了,只能来大周抢吃的。” “否则的话,谁又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呢。” 蔺采泉有些不解道:“祖师爷,小道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问。” “你问呗,想问什么只管问。”秦渊说道。 蔺采泉壮着胆子道:“草原人劫掠大周的事情,与先前说的,天象的周期性变化,似乎没什么关系吧?” 这个问题,简直问出了在场道士们的心声。 不是传授压箱底的绝技嘛? 怎么说着说着就从天象扯到国计民生,又扯到草原人身上去了呢? 祖师爷的思路咋这么跳脱啊。 他们跟不上呐! 秦渊并没有生气,而是淡淡地说道:“有,当然有关系了。” “诸位道长有没有发现,草原人劫掠中原,一般都在什么时候啊?” “呃……” 蔺采泉愣了愣,然后答道:“往往是在秋收之后吧。” “这样他们就能抢到足够多的粮食,支撑他们过冬了。” “又或者是开春的时候,他们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损失很大,需要劫掠大周,补充回来……” 说着说着,蔺采泉的声音戛然而止。 骤然惊呼道:“祖师爷,您的意思是说,天冷了,匈奴人会游牧南下???” “何出此言呐。”秦渊好奇地问道。 “先前已经说过了,南北的天象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时候,越是靠北边就越冷,温度越低。” “大周的温度都已经降低,遭遇寒灾了,匈奴人只会更冷。” “搞不好,牛羊都会冻死无数。” “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有一个选择了——” “游牧南下!” 秦渊微微点头,表示自己认同了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放到朝堂之中,足以掀起惊涛骇浪,足以让满朝文武震惊。 因为,战无不胜的匈奴铁骑就要南下了。 大周布置在边境上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拦住? 要是拦不住的话,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让这些匈奴人退去? 他们得损失多少财货? 匈奴人会不会一不留神打下了京州? …… 这对朝臣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在这些道士之中,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大家都是修道之人,远离俗世,不沾惹尘世的因果。 就算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是对这个结论,微微有些诧异和感慨罢了。 原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与天象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原来,天象能这样子影响一个王朝的命脉呐! 这个说法,让众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可是,这些东西,跟祖师爷压箱底的绝技有什么关联嘛? 这么个结论,对于太乙真宗来说,毫无意义。 祖师爷该不会是在忽悠他们吧? 他们太乙真宗的祖师爷,竟然把好处给了玉函宗。 这叫他们上哪里说理去! 他们已然预见,在可以化贫瘠为肥沃的化肥仙丹的加持下。 玉函宗的声望定然会达到顶峰。 从今以后,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无人再可抵抗玉函宗! 玉函宗的香火必将鼎盛数千载。 祖师爷怎么能这么偏心! 居然为了区区几招双修术,就给了玉函宗这么大的好处呢? 该死的抱朴子,竟然拿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诱惑人! 祖师爷啊,祖师爷! 您要是想学双修术的话,怎么不来找我们呐。 这玩意儿我们也会啊。 我们也精通! 何必胳膊肘往外拐,把这样的好处,都送给外人了呢? 太乙真宗的长老们有点儿怀疑人生了。 玻璃。 镜面。 光。 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配给化肥仙丹提鞋啊…… 现场的气氛越发沉闷。 秦渊并不清楚他们的想法,还以为他们是在为匈奴的侵略而忧心,只是静静地等着他们消耗情绪。 蔺采泉深知这些师兄弟们在想什么,眼瞧见氛围有些不对劲,急忙开口转移注意力道。 “祖师爷,那您可知道这小冰河期的出现是为什么呢?” “又或者说,为什么天象会呈现你所说的那个周期性变化。” “一个周期又应该是多少年呢?” 呃…… 他怎么知道? 后世也没搞明白的问题。 他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至于周期嘛。 好像是几百年一次,一个循环吧? 具体多久,谁记得呢。 反正明清就处在这么个时期之中吧,于是乎,多灾多难。 不懂归不懂。 忽悠还是要的,不然怎么应付这些狂热的科研工作者呢。 念及此,秦渊缓缓说道:“小冰河期出现的原因,或许跟风与水有关系吧。” “风?” “水?” 原本有些抑郁的道士们,又重新有了点精神。 秦渊施展起大忽悠大法。 “荀子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诸位道长可曾想过,为什么天冷了,水会化而为冰?” “不仅如此,诸位道长有没有注意过,水烧开了,会咕噜咕噜响个不停,要是不停火,继续烧,水会越来越少,直到一点儿水都没有。” “诸位道长可曾想过,这锅里的水,去哪儿了呢?” 第358章 合理,没毛病,高度自洽。 秦渊的话音刚落。 两个疑问赫然在他们的脑中炸开。 为什么天冷了,水会化而为冰? 为什么把水烧开了,水会越来越少,这水都到哪儿去了? 这两件事情,对于众人来说再熟悉不过,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其背后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原本不起眼的小现象,习以为常的常识,一下子就变成了陌生了起来。 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什么缘由? “如何?诸位道长有答案了嘛?”秦渊缓缓问道。 袁拱一马当先,抢先开口道。 “烧水一事,小道倒有些想法,只是这凝冰一事,小道就搞不清楚了。” “哦?”秦渊轻哼一声,淡淡地说道:“道长不妨说来听听。” 袁拱缓缓说道:“水烧开之后,云雾缭绕,说明水能化而为清气,清气轻,故而能不断上升,最后飘散至仙界,是以无影无踪。” 呃,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秦渊还没开口,其他道士也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脑洞风暴了。 “掌门师兄所言甚是啊,清气到了仙界,经过仙人炼化之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得了其中的灵气。” “而失去了灵气的之后,剩下的废气又重新化成了水,留在了仙界之中。” “等仙界积攒了太多的水之后,便会重新降回尘世,也便成了雨!” “……” 不是…… 你这脑洞把龙王爷放哪儿去了? 打回去重写! “令师兄一言,真让贫道茅塞顿开,贫道已经知道水为什么会化而为冰了!” 一屋子的道士们已经彻底放飞了自我,纷纷开口催促道。 “哦?王师兄/王师弟莫要卖关子,快说来听听。” 王哲道长拈着一道长须,侃侃而谈道:“盘古开混沌,清气上升化而为天,浊气下沉化为为地。” “若是水吸收了足够的清气,自然能随着清气飘散之仙界,不妨称之为水清之气。” "仙人取了水清之气中的清气之后,自然又变成了水,后面的一切,便如令师兄所说。" 众人连连点头,直呼合理。 确实合理。 没毛病,毫无破绽。 秦渊都快给他们跪了。 王哲道长又说道:“同样的,若是水吸收了大量的浊气呢?” “是不是便会像浊气化为大地一样,也变得坚硬,坚不可摧?” “于是,便有了冰。” “太阳一晒,火把一烤,浊气便会被逼出去,自然又变回了水!” 话落。 满屋子的道士,纷纷掖掌称赞道:“善!大善!” 紧接着,一大帮子人,开始脑暴,七嘴八舌的将这套理论补充完整。 眨眼功夫,就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完整深入、系统化的修仙理论体系。 绝,太绝了。 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啊。 我就是起了个头,你们就脑补出了一套修仙的理论啦? 秦渊差点都把持不住,信了这一套理论。 众位道

相关推荐: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综影视]寒江雪   他是斯文糙汉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莫求仙缘   深陷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浪剑集(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