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尾,重新总结一下,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王朝周期律的核心——就是土地兼并与人口增长之间无法调和得矛盾。” “换句话说就是——人地矛盾。” “有的人饿肚子,吃不饱了,就会造反了,就会导致国家动乱。” “国家动乱了,王朝自然也就会发生更迭。”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都在想办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以此来延长王朝的寿命。”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王朝前中后期的土地制度大多是不一样的,甚至于说南辕北辙!” “如此一来,娘子,如果你想给大周续命的话,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怎么样才能抑制土地兼并,缓解这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激烈的人地矛盾呢?” 秦渊原以为自家娘子的思绪被绕进了死胡同。 会回答说:“她怎么知道云云。” 然后傲娇地看着自己,让自己说出答案。 却没想到。 自家娘子竟是罕见地动脑子思考了,还认认真真地回答起了自己的问题。 虽然磕磕绊绊,但是逻辑十分清晰。 “相公你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本质的就是人口和粮食产量的问题。” “因此要解决这个人地矛盾,就必须要提升粮食产量。” “只要尽可能地让粮食产量越来越多就好,自然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那人地矛盾也就被缓解了。” “这天底下能种的地,抛荒的地多的是,再不济还能到山上去种地。” “也就说土地的总量,肯定是不会缺的。” “这样看来,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还是人能吃的粮食变少了。” 燕姣然偶一抬眸,忽然瞥见秦渊面露赞许,整个人一下子就亢奋起来,更加大胆地说了下去。 “想要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来提升亩产其实是很困难的,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人做到。” “因此,我以为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不太实际。” “但是,之前相公你说过,‘生产关系’是可以进步的啊!” “也就是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归谁所有;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因此,只要围绕着‘生产关系’的这三个方面。“ “结合大周的实际好好地改一改,肯定就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了!” 听到这儿,秦渊很满意。 虽然上回说起这事的时候,自家娘子装傻了,但很显然背地里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然很难有这样清晰的逻辑,层层剖析,将土地政策的改革方向,给点了出来! 秦渊点点头,夸奖道:“不错,娘子,你说得很对,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燕姣然抿着红菱似的唇瓣浅浅一笑。 这夸奖,她很满意! 果然这些日子的苦没白吃,这些日子的罪没白受! 这个狗男人终于夸自己了! 终于不用听这个狗男人的垃圾话了! 然而。 很快,燕姣然的笑容便凝固了。 只听秦渊笑呵呵地问道:“那娘子,你觉得该怎么改呢?” 他铺垫了一晚上,为的就是这一刻! 燕姣然脸色一垮,无可奈何地道:“至于怎么改,一时半会我也没什么好的主意……” 没主意就对了! 秦渊得意地说道:“娘子,你看哈——” “其实你已经说到根上了。” “土地政策,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生产关系在土地上的体系。” “因此,重点还是那三句话。” “因此,重点还是那三句话,也就是生产关系三要素。” “第一,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 “第二,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是两者一体,还是互为主奴,亦或是雇主和佃农。” “第三,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自秦代以后,农业技术并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革,粮食的产量并没有提升。” “如此一来,历朝历代,改革土地制度,缓解人地矛盾,延长王朝寿命的思路,也就只剩下那三条路。” 秦渊见自家娘子听得十分认真,于是提问道。 “娘子,我想问问你,依照现在大周的实际情况来看,你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呢?” “或者说,在大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这三点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 “与先代而言,又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 “只有通过这个角度,逐条梳理下去,你才能真正理解历代以来到现在,所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原因。” 燕姣然是大周天子,对于大周的土地制度,自然很了解。 于是开口说道:“太祖皇帝开国鼎业,继承的是前朝的土地制度——两田制。” “即把大周的土地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 “其中官田约一百二十余万顷,大概占所有耕地的七分之一。” “私田约七百二十余万顷,大约占所有耕地的七分之六。” “基本上可以说官田占的比重并不高。” 燕姣然瞥了眼秦渊,见他听得津津有味。 当下更加起劲,顿了顿,缓了口气,又继续说道: “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前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 “比如说平定前朝吴王张诚士叛乱的时候,就没收了吴王统治下权贵所有的土地划分为官田。” “还有江南地区一些顽固的士大夫家族,抵制大周统治的富绅,他们的土地家产也都被没收了。” “除此之外,皇室、藩王、勋贵的田产也属于官田。” “另外军屯、商屯、民屯,也算在官田之内。” “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高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都用于卫所官兵。” “私田则由鱼鳞册统计,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分图以里甲为单位,再以若干里的分图汇总为乡为单位的总图,每十年更新一次。” 燕姣然思考了片刻,继续说道:“如果按第一点,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来算的话……” “大周的官田属于朝廷所有,分给皇室、藩王、勋贵、军队使用,而私田则属于农夫或地主。” “第二点,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 “第三点粮食最终归谁分配,也根据第二点而产生。” 秦渊点了点头,自家娘子说得很详细,很显然进步不小。 自己那个举一反三、聪明过人的娘子又回来了! 因而,秦渊夸奖道:“不错不错,真不愧是我家娘子!” “娘子,你这一番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看来这些日子没少用功啊!” “脑子这东西就得多用,用进废退,不然早晚生锈!” 明明是夸奖的话。 可燕姣然听起来怎么感觉很刺耳,这是什么情况?! 第160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朕要睡了这个狗男人! 燕姣然也来不及计较了,毕竟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辰了,可别听课听到一半就给自己送走了。 那她可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因此,她略有些撒娇地催促道:“夫君,你快继续说嘛!” 这夫君是越叫越顺口了。 秦渊也不卖关子:“那好,娘子,我就给你简单讲讲历朝历代的区别吧。” “娘子你不妨对比着看看,相信你就有思路了。” 秦渊顿了一会,缓缓说道:“大糖早期的时候,权力主要掌握在关陇集团手里。” “对于关陇集团而言,维持现状利益更大,因而,在土地政策上,继承了前朝的均田制。” “同时由于战乱,人口锐减,又重新回归了平衡。” “而到了中后期,关陇集团破灭,内部又发生了大的叛乱,导致藩镇做大。” “中央为了收到更多的税,同时减少百姓的负担,于是就将税制改为了两税制。” “总而言之,大糖的土地制度是从朝廷所有,逐渐过渡到大地主所有,税收制度也随着土地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而到了大怂的时候,情况又不一样。” “他们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并不抑制私人土地兼并,因此,国家所有的土地大幅减少。” “土地制度基本上也就围绕地主展开了。” “同时呢,也正因为土地制度比较宽松,地主会竭尽全力进行土地兼并,于是就使得大量农民破产,沦为佃户。” “所以,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危局,王半山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土地兼并。” “但是很可惜,王半山遭到了整个地主阶级的反对,所有的一切都被否定了,回家养老去了。” “他仅仅只是触碰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就在强大的阻力之下,使得改革以失败告终。” 秦渊所说的事情,燕姣然都知道,也都记载在史书之上。 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背后还有这样的关联。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原先只是单纯记载在史书上的事件,其背后的意味,就有些发人深思了。 原来还能这样读书啊…… 燕姣然微微有些动容。 同样是经史子集。 在一些人手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事件,一句话。 可到了另一些人手里,却成了横贯古今的大道理,是施政治国的方针。 她眸子一转,带着顾盼生姿的媚态,嫣然而笑。 说完这些,秦渊摸了摸明栈雪的脑袋,微笑道:“娘子,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所以,纵观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改革,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简单得规律。” “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得性质)决定了税收制度,地主阶级与农民得比例决定了王朝的税收情况,税收情况最终会决定一个王朝的寿命。” 对此,燕姣然表示很认同。 朝廷没有钱了,自然办不成事,遇上天灾人祸,就可能会灭国。 若非是上天庇护,让她和明栈雪交换了身体。 想来,城外那近百万的灾民,她就根本没法安顿。 等那些人饿得不行了,多半就要造反了。 到时候,自己只能在群臣的胁迫下,下令各地藩王进京勤王。 再之后嘛。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自己最好的下场,恐怕也就是在道观里安心修仙了吧? 燕姣然很是动容。 幸好有秦渊,有这个狗男人。 听他一席话,对于治国理政的很多东西,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 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
相关推荐:
危险情人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深陷
[综影视]寒江雪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