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达到您预期的效果。” “不过现在炼制出来的精钢,比以前的好多了。” 李承乾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 别看蒸馏和精钢炼制的原理不难,可对于第一次尝试的人来说,依旧是难如登天。 而短短一个多月就有这样的进度,说明这帮工匠的能耐都很不错。 李承乾看到脸色略带疲惫的马周,他温声说道。 “宾王,辛苦了!” 马周身为御史大夫兼太子詹事,每天的政务十分繁忙。 可饶是如此,他还是把自己交代的事放在心头上。 要是换做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恐怕他们不会这么上心,而是把活都丢给下面的属官去做。 马周连忙拱手道:“回殿下,这都是臣的职责所在。” 因为殿下的提携,他不仅获得爵位,还获得大量的赏赐。 半个月前他买下一所大宅院,殿下还送了四个侍从去服侍他。 太子对他恩重如山,他岂能不尽全力做事? ...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长安城也提前进入节日的氛围之中。 这段时间上街游玩的百姓明显增加,大家都提前准备过节的物品。 倏然,一道大喝声划破平静的长安。 “八百里急报!” “速速让开!” 宽敞的朱雀大街上,四名唐军骑着快马一路疾驰,他们不时地大声提醒百姓让开。 行走在大街上的百姓,慌忙向两侧躲避。 第155章 八百里加急说明有最紧急的军报,百姓们可不敢拦住骑兵的道路。 否则被挥上两马鞭,挨痛的也是他们。 等司马骑兵快速离开后,百姓们纷纷围拢起来,他们对着骑兵离开的方向议论纷纷。 “出什么事?” “难道是周边的异族有异动?” “应该是异族犯边,否则士卒也不会八百里急报!” “莫不是突厥人叛变?” “也不一定,现在刚秋收不久,估计突厥人又南下抢掠边关百姓的粮食。” “...” 通过百姓们的言语可知,他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突厥人,而且对突厥人的态度是那么的深恶痛绝。 中原王朝自强汉以来,北方的州郡便一直遭受突厥人的犯边。 甚至在陛下刚登基不久,颉利可汗还率领20万突厥骑兵杀到渭水河畔,逼迫陛下签署渭水之盟。 就在百姓们议论纷纷之时,四名士卒也进入皇宫。 盏茶功夫后。 一大群侍从走出甘露殿,他们朝不同的地方赶去。 没过多久。 李承乾、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李靖、李绩和程咬金等人,神色匆匆地赶往两仪殿。 大殿内。 李世民看到文武大臣已经到齐,于是他脸色凝重说道。 “诸位爱卿,莱州刺史宇文峤派人送来紧急军报,新罗使臣乘坐大船在莱州靠岸,并向我们大唐求援。” “自今年开春,高句丽联合百济袭击新罗,迄今为止新罗已被丢了48城。” “宇文峤已经派人把新罗使臣送来长安,预估3天后到达。” 什么! 高句丽和百济在开春的时候便进攻新罗,过了半年时间新罗的使臣才来大唐求援? 而且隔了这么久,大唐才知道这三个藩属国发生战争! 就在其余大臣满脸惊愕时,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一勾,他在心里暗忖道。 “果不其然!” “高句丽还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联合百济这个猪队友,一起去收拾新罗这块硬骨头。” “我要不要争取挂帅出征?”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李世民这个昔日的天策上将亲自御驾亲征。 虽然此战并没有打下高句丽,但是却斩敌八万余,俘虏男女十余万,基本把高句丽打废。 通过这场大战说明,唐军的实力要远超于高句丽。 李承乾之所以想挂帅出征,不仅为了展示他的武功才能,还能给苏定方、薛仁贵和刘仁轨等人创造立功的机会。 掌握兵权,他才有主动权! 就在李承乾皱眉思索时,坐在靠前位置的大臣开始说话。 长孙无忌脸上凝重说道:“陛下,为何高句丽攻打新罗半年,营州那边都没有军报传回来?” “难道张俭他玩忽职守?” 营州在辽东疆域,和高句丽相隔不远。 为了防备高句丽和辽东诸国南下侵扰边关百姓,陛下特派遣国戚张俭担任营州都督。 没想到发生这么大的事,张俭竟然充耳不闻。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高句丽切断了新罗通往大唐朝贡的道路,百济也切断了新罗海上的道路。” “新罗使臣乘坐大船绕了一个大圈,才在莱州靠岸。” 原来如此! 按照高句丽和百济的动作来看,他们肯定蓄谋已久,否则不可能把消息藏的这么严实。 第156章 李世民接着说道:“诸位爱卿,针对新罗的求援,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重大臣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着头思索起来。 出兵救援虽是一句话的事,但不能随便说出口。 高句丽很邪门,他们的核心城池基本都依山而建,前隋百万大军征伐三次,都没能将其啃下来。 最后强隋也因为三次战争失败,百姓不堪战争重负,导致前隋政权被推翻。 大唐虽强,也不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像这种能影响大唐国运的大事,必须考虑周全,否则他们的决策失误会给大唐带来严重后果。 过了半盏茶功夫。 中书令杨师道站起来说道:“启禀陛下,我们大唐近年接连征伐吐谷浑、高昌和薛延陀,百姓疲惫国库空虚,不宜继续大动干戈。” 如果派遣大军征伐高句丽,百姓的负担加重,这无疑是穷兵黩武。” “臣认为应当外交干涉,遣使臣去勒令高句丽退兵!” 不打? 杨师道的这一番话,让李世民和一众武将的脸色微动。 紧接着。 特进萧瑀站起来:“高句丽的实力不弱,前隋打了三次都没打下来,甚至连辽东城都没能攻破。” “如果我们这时候也出兵,恐怕会走前隋的老路,请陛下三思。” 嗡~ 萧瑀的这番话,顿时让一众武将不爽。 看不起谁呢? 前隋能跟他们大唐相提并论? 程咬金腾地站起来,他指着萧瑀鄙夷说道:“萧瑀,你们文臣就是一群软蛋,连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不敢收拾!” “只要陛下给末将10万精兵,末将有信心把高句丽打下来!” 呵呵! 大言不惭! 萧瑀沉声说道:“程咬金,你少在这自吹自擂,你有单独统兵灭国的经验吗?” “如果靠一把嘴嚷嚷就能打下高句丽,三岁稚童也能做到!” 程咬金的脸色一变。 他挽起手袖,指着萧瑀骂道:“老匹夫,你看不起老子?” “信不信老子揍你!” 如果程咬金恐吓的是其他文臣,说不定还有一点效果。 看他面对的是铁骨铮铮的萧瑀,这是一个比魏征还不要命的谏臣,岂会怕程咬金? 萧瑀走到程咬金跟前,把头伸到他的拳头下冷声道:“你打,你往老夫的头上打!” “今天你要是不打死老夫,你就是没卵蛋的懦夫!” 这... 程咬金愣住了。 面对萧瑀这个不怕死的老匹夫,他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今天要是把拳头落到萧瑀的身上,恐怕他会遭到所有文臣的弹劾,到时候在长安都混不下去。 李承乾看着萧瑀的动作,他心里也佩服不已。 不愧是文臣里面的滚刀肉,铁骨铮铮! 就在气氛陷入尴尬之时,高士廉站起来把萧瑀拉开,并且给他们两人台阶下。 “两位都消消气,我们现在讨论国事,不必上升到人身攻击。” “都坐下吧。” 萧瑀和程咬金也点到为止,他们互相瞪了一眼对方,随后老老实实地坐了下去。 第157章 御台山。 李世民的脸色淡然,并没有要呵斥或者处罚这两位大臣的意思。 两位都是滚刀肉,而且他的心腹大臣,手心手背都是肉。 再加上商议国事吵起来,那也是家常便饭。 安静下来后。 李靖沉声说道:“高句丽的城池都建在山上,城高且坚,并不好打。” “前隋之所以打不下高句丽,也是因为没有破城的战术,最后导致三次大败而归。” “我们得把破城之事考虑清楚,才能做下一步的决定!” 不愧是大唐军神,李靖道出了打与不打的核心要点。 高句丽难打的地方,就是他的城墙建在山脊上,城内还有田地和水源,完全不怕大军围城。 而且攻城战不能发挥唐军的优势,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伤亡。 至于穷兵黩武,对大唐来说并不存在。 因为大唐走的是精兵路线,近些年攻伐异国,都只是出动数万兵马。 即便征伐强盛的东突厥,也才出动十万大军而已。 李世民的目光从李靖身上移开,所有放到李承乾的身上,并朝他询问道。 “太子,说说你的看法。” “我们该不该出兵攻打高句丽?” 众人纷纷抬起头,把目光放到李承乾的身上。 这段时间太子的表现堪称神奇,这帮重臣对他也多了一丝期待。 或许太子有不一样的高见! 迎着李世民和众大臣注视的目光,李承乾微笑着说道。 “打!” “必须打!” 嗡~ 大殿下方顿时传来一阵低沉的嗡嗡声。 李承乾的这番话一说出来,一众主战派的重臣脸色一喜。 太子主战! 看来这次对高句丽的战争,肯定是势在必行。 李承乾看了一眼众大臣的反应,他接着朗声说道。 “新罗乃大唐的藩属国,年年向大唐进贡,他们被高句丽侵略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我们大唐这一次师出有名,可趁机收复辽东那大片的魏晋故土,甚至还能一举把高句丽打下来!” “高句丽侵占老祖宗的领地,是时候连本带利还回来了!” 房玄龄、高士廉和褚遂良等几个不说话的文臣,他们认可地点了点头, 隋朝四征高句丽,不就是为了收复老祖宗丢掉的领土么? 顿了顿。 李承乾接着说道:“高句丽有70万户,约350余万人口,其国土横跨半岛和东北平原,有很强的战争潜力。” “如果高句丽打下新罗,再顺势吞并盟友百济,高句丽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渊盖苏文狼子野心,后续肯定会吞并契丹、奚族和霫族等小国,成为我们大唐的心腹大患!” “高句丽再难打,也不可不除!” 高句丽的国情跟大唐一样,农耕、渔业和畜牧业都十分发达,而且民风无比彪悍。 如果放任其发展壮大,将来必定是大唐的劲敌! 李世民的双眼一凝,他搭在胡椅两侧的双手,紧紧地攥成拳头! 他沉声说道:“太子说的不错!” 第158章 “不能放任高句丽扩张领土!” 除了防止高句丽成为大唐的强大对手,打下高句丽收复魏晋故土,他就可以趁机去泰山封禅。 完成他多年的梦想! 此前已经错过三次封禅机会,这一可不能再错过了! 陛下和太子都表态后,一众重臣心里也知道该说什么。 房玄龄站起来说道:“贞观十六年,渊盖苏文发动宫廷政变,篡取高句丽政权,已经招惹不少高句丽权贵的不满。” “渊盖苏文下令攻打新罗,其目的也是为了消除篡权的影响,转移国内百姓的仇恨。” “现在高句丽国内动荡,正是我等出兵的大好时机!” 紧接着。 高士廉也出声道:“太子所言极是!新罗是我们的附属国,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大战前,总结前隋失败的原因,再做好周全准备,我们肯定能把高句丽打下来!” 两位尚书左右仆射表态后,其余文武大臣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李绩、程咬金和牛进达等一众武将,他们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把狼子野心的高句丽打下来。 对于武将来说,战场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最好地方。 杨师道和萧瑀两人知道劝阻不了,暗中叹了一口气。 “哎!” 这帮战争疯子! 他们两人虽然也热衷于开疆拓土,但是他们都是从前隋过来的老臣,知道前隋灭亡的原因。 毫不夸张地说,高句丽已经成为他们两人的梦魇。 沉默片刻。 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心里也做出了最终决定。 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划过,脸色凝重说道。 “既然太子和诸位爱卿的意见一致,那朕就答应新罗的求援。” “出兵攻伐高句丽!” 随着李世民做出最终决定,文武大臣纷纷站起来,他们一齐拱手行礼道。 “陛下圣明!” 他们大喊过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大战要来了! 只要把高句丽打下来,他们这帮人在史书中的地位,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李世民抬手示意大家坐下,他微微颔首说道。 “刚才李靖说的没错,高句丽的城池大多数建在山上,墙高且坚,像一个巨大的乌龟壳。” “大家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李世民对自己的统帅很自信,但是面对高句丽这块难啃的骨头,他不得不慎重。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众人都在商议战术问题。 大家提出的办法还是跟以前一样,多打造攻城器械,面对坚固的城池,一点一点硬攻。 李承乾并没有多说,他全程都在用心听。 傍晚。 李世民捏着眉心说道:“战术先聊到这里吧,等确定好各路大军的人选后,再继续商议具体的战斗计划。” “我们聊一聊何时出兵?” 他们现在只是定下大概的计划,具体的细则还需要选定出来的将军制定。 出兵时间,事关后勤准备。 房玄龄站起来说道:“陛下,调兵遣将、准备粮草和打造大船,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臣建议在贞观十九年春耕后,正式对高句丽动兵!” 第159章 打仗可不是脑子一热,带着兵马就冲上去。 攻城器械的打造和调度,士卒的募集和训练,粮草的筹备和运输,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准备。 除了战争物资的准备,还要考虑天气。 连续的阴雨天,大军也不能出征,否则有士卒染上风寒,便会快速地在大军里传染。 严重影响将士们的战斗力。 对于房玄龄提出的出征时间,长孙
相关推荐: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捉鬼大师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吃檸 (1v1)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