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于师? 而于志宁听到这个称呼后,他的眼皮猛地一跳。 他看了一眼李泰手中卷起来的诏书,心里露出不好的预感。 “魏王来者不善!” 于志宁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通过李泰对他的称呼,以及李泰手中的诏书,便猜测到李泰此行的目的。 收敛心神,于志宁走到李泰跟前躬身行礼道。 “拜见魏王殿下。” “殿下直呼下官名字即可,下官当不得殿下的老师。” 李泰看到于志宁对他没有太大的热情,虽然心里略微有些不喜,可脸上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为了成就大事,他暂且忍耐下来。 李泰看了一眼四周的官吏,随后微笑着朝于志宁说道。 “于师,我们找一处僻静之地说话。” 看于志宁的这副态度,李泰知道他心里不愿意担任自己的老师。 如果于志宁当众拒绝他,那可就难堪了。 于志宁点了点头,随后指了指办公房的方向说道。 “殿下这边请。” 看着魏王和于志宁离开的背影,门下省的一众属官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刘洎看到他们在乱嚼舌根,于是板着脸呵斥道。 “都闲的没事干了吗?” “别在这里瞎议论,都给本官干活去!” 众人看到刘洎发怒,他们悻悻地低下头,随后忙着自己的事情。 自从侍中魏征病亡,门下省便缺少主官,而身为黄门侍郎的刘洎,当前是门下省官职最高的人。 门下省的大小事务,全都在刘洎一人之手。 办公房内。 李泰正着脸色说道:“于师,自从您担任太子詹事以来,便一直规劝太子的过失,避免太子昏庸无度。” 第56章 “可太子目无恩师,忘恩负义,不仅派遣侍卫刺杀您,还建议父皇免去您太子詹事的职务!” “本王听闻此消息,心里甚是愤慨。” 听到李泰的这番话,于志宁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如果不是东宫卫士纥干承基心生怜悯,不忍心对他动手,恐怕他早已变成一堆骸骨。 想到李承乾对他做的种种事情,于志宁的脸上顿时冒出一抹愠怒。 李泰的嘴角微微一勾,他接着自信说道。 “于师,您是当朝贤臣,亦是闻名天下的大儒,不应该受到这种不公的对待。” “本王现在虽不是太子,可本王一心向善,有上进之心。” “如果能得到于师的辅佐,本王定有机会再进一步。” 说着李泰将诏令递给于志宁,满脸笑容拱手行礼道。 “于师,本王求贤若渴,特恳求父皇任您为本王老师。” “如果于师不嫌本王愚笨,本王愿成为您的弟子!” 果不其然! 于志宁的心里没有太大的诧异,因为他早就猜到魏王手中的诏令,是陛下对他的任命书。 他打开诏书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一抹意动。 陛下的诏令他不能拒绝,而且魏王态度诚恳,对他恭敬有加。 和昏庸无度的太子相比,显然魏王更胜一筹。 沉默许久。 于志宁朝李泰微笑说道:“既然是陛下所令,臣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而且能担任魏王殿下的老师,也是臣天大的荣幸。” 看到于志宁答应下来,李泰的脸上顿时充满笑容。 他朝于志宁作揖行礼道:“于师,以后本王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您尽管批评指正,本王定会虚心改正!” 于志宁满意地看着李泰。 原本心里对李泰不好的看法,也逐渐消散不见。 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和李泰的相处对话,他觉得李泰身上有陛下的几分影子。 ... 翌日。 百官朝会。 当文武大臣看到太子出现在副首位置时,他们脸上全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时隔多日,太子终于上朝听政。 太子出现在朝廷之上,是不是意味着新犁、印刷术和拼音注释即将完成? 各部主官汇报完正事后,李世民直接宣布了一则任命。 “于志宁,如今魏王在研究史事,而你又是经史大家,朕命你为魏王的老师。” “你除了教导魏王学问以外,如果魏王的一言一行不合礼法,你也要多多训导他。” 嗡~ 听到陛下竟然任命于志宁为魏王的老师,太极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 如果陛下任命寻常大臣为魏王老师,大家倒不会过于惊愕。 可于志宁是太子先前的老师之一,陛下任命他为魏王老师,究竟有何深意? 于志宁脸色淡然地站起来,他恭敬地行礼道。 “臣遵命!” “还请陛下放心,臣定会认真辅佐魏王殿下!” 坐下来之前,于志宁还看了李承乾一眼。 既然太子不珍惜他,而魏王视他为珍宝,那他就助力魏王做出一番成绩。 于志宁心里希望看到,太子后悔的那一天! “嗤~” “蛇鼠一窝。” 李承乾微微摇了摇头,脸上没有丝毫的波动。 第57章 像于志宁这样的大臣,甚至比于志宁官职还高的大臣,东宫有不下10人。 可又有什么用? 这些大臣都是李世民的心腹,他们辅佐皇子也只是合作关系。 他们看到哪个皇子占据优势,就倒头支持哪一位皇子。 因此只有培养自己的心腹,那才是自己最坚实的力量。 况且按照李世民立储的标准,他需要的是能镇压住朝中大臣,且能壮大李氏宗族势力的人。 毕竟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上位,他不希望新皇登基,会残杀手足亲朋。 文武大臣看到太子脸色淡然,脸上全都露出惊愕之色。 “太子殿下为何无动于衷?” “现在陛下一步一步加大对魏王的扶持,显然是将魏王当做替代储君来培养!” “难道太子已经放弃挣扎了?” 朝臣心里纷纷冒出这些想法。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脸色平静,其余朝臣也没有人找出来劝谏,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没有魏征那个处处找茬的人在,他的耳根也清净不少。 李世民的目光在朝臣身上划过,随后朗声询问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禀报?” “如果没有,那就退朝吧。” 听到李世民没什么大事要交代,李承乾朝人群靠后位置的杜荷点了点头。 按耐许久的杜荷,他当即持着笏板站起来禀报道。 “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朝臣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他们发现说话之人,竟然是杜荷这个不学无术的二世祖。 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 如果杜荷没有杜如晦这个好爹,依照他的个人才能,当一名跑腿的小厮都不合格。 李世民的眉头微微一挑,脸上带着一抹微笑询问道。 “杜荷,你有什么事要启奏?” 他心里有一丝期待。 希望杜荷这混小子,能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杜荷正着脸色禀报道:“陛下,一个月前,太子画了一张新犁的图纸,并让臣将其制作出来。” “臣率领屯田司的属官,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终于把新犁做出来了!” 随着杜荷的话音落下,太极殿内陷入短暂的安静。 没过多久,四周响起一阵低沉的嘀咕声。 “没想到,杜荷真的把新犁做出来了!” “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杜荷既然敢拿在太极殿上说,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吧?” 文武百官之所以惊讶,是因为新犁的构思出自太子之手,由杜荷将其制作出来。 太子和杜荷还有这样的本事? “新犁做出来了?”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顿,他饶有兴趣问道:“杜荷,新犁的效果如何?” 虽然在他看来,太子屈尊做新犁是小道。 但是如果新犁比旧犁好,哪怕只是好一点点,那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太子误入歧途多年,积重难返,得一步一步改正。 杜荷连忙回道:“回陛下,新犁不仅操纵灵活,节省畜力,还能控制翻土的深浅!” 李世民大感兴趣问道:“新犁在何处?” “回陛下,新犁放在东宫内。” “拿去北苑,朕要亲眼目睹新犁的翻地效果!” 李世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站起来下令道:“文武百官随朕移步北苑,我们一起观看太子做出来的新犁。” 第58章 百官看了李承乾一眼,随后相继站起来行礼道。 “遵命!” 出发去北苑之前。 李承乾朝张师政下令道:“你回东宫一趟,让薛仁贵披甲执画戟,骑白玉驹把曲辕犁带去北苑田地。” “你让薛仁贵别着急出发,晚半个时辰再动身。” 趁着这个机会,李承乾打算让薛仁贵露露脸。 如果薛仁贵能被李靖和李绩两个战神看中,他再从中推波助澜,就能让薛仁贵拜他们其中一人为师。 除此之外。 让李世民知道有薛仁贵这号人,后续征伐辽东点将,他也好把薛仁贵推出去。 “诺!” 张师政应了一声,随后快步往东宫跑去。 北苑虽然就在皇宫以北,但是天子出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等内侍省官吏磨磨蹭蹭做好准备,已经是半刻钟后的事情。 出发去北苑的路上,刘洎、韦挺和阎立德等魏王府党羽,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不好的预感。 如果太子弄出来的新犁效果好,那他们在民间宣扬太子在胡闹,便是一场笑话。 柴令武看了其他几个魏王府幕僚一眼,发现他们脸色凝重,他低声嗤笑道。 “大家放心吧,我跟杜荷从小一起长大,知道他有几斤几两。” “杜荷此人爱自吹自擂,喜欢把小事往大的说。” “你们把杜荷在太极殿内说的话,当做放屁就行。” 听到柴令武的话,刘洎、韦挺和阎立德等人瞥了他一眼,随后微微摇了摇头,并没有相信他说的话。 又过了半刻钟。 众人这才在杜荷的带领下,来到北苑的田地。 李世民朝身侧的李承乾询问道:“太子,新犁什么时候拿过来?” “回父皇,稍等盏茶功夫即可。” “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从龙辇上走下来,挺直身躯眺望四周的旷野。 李世民感受着春风的吹拂,又回头看了一眼李承乾一瘸一拐走过来,他忽然轻声说道。 “承乾,我们父子二人,已经很久没有去狩猎了。” 其余官吏听到李世民的话,纷纷把目光放到李承乾的瘸腿上。 如果太子不骑马狩猎,腿也不会摔断。 现在陛下提及此事,也不知道意欲何为? 李承乾微笑着说道:“虽然儿臣骑马不便,亦能陪父皇父皇狩猎尽兴。” “不过儿臣身为太子,在父皇前去狩猎之时,需留在长安监国,否则将耽误天下大事。” 听到李承乾的这番话,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后方忽然传来一道马踏声 马背上的英武男子大喊道。 “东宫备身薛仁贵,已把新犁带到!” 文武听到身后传来声似洪钟的声音,纷纷回过头。 当众人看到眼前的一幕时,眼睛再也挪不开。 只见一名英俊魁梧的男子勒住战马,马匹的一双前蹄高高抬起,男子身上的白袍也向后扬起。 特别在阳光的照耀下,男子身上银色的明光甲,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天将!” “世上竟有如此俊朗的将军!” “白马银甲白袍,东宫何时有这等人物?” 第59章 朝臣议论纷纷之时,李世民也看的出神。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说道:“父皇,来人是儿臣招募的东宫备身,其名为薛仁贵,乃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世民的眼神一亮。 他麾下猛将如云,可却找不出一名如此魁梧俊朗之人。 李世民当即朝李君羡下令道。 “带薛仁贵过来!” “朕要好好地看一看他!” 刚才薛仁贵左手托犁,右手勒住缰绳,让战马高高仰起的一幕,视觉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就连当年的秦叔宝,也没有给他这种神将的感觉。 “诺!” 李君羡应了一声,随后快步离开。 没过多久,身材魁梧壮硕的薛仁贵,在李君羡的牛进达的带领下,快步走到李世民和李承乾跟前十步。 周边的一众禁军,看到像铁塔一般的青年靠近陛下,他们全都紧张地握着手中的长矛。 他们在薛仁贵身上,感受到浓浓的威胁。 薛仁贵轻轻地将曲辕犁放下,神色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东宫备身薛仁贵,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 他认真地打量了一会薛仁贵,脸上的欣喜之色更甚。 身姿挺拔,臂膀和腰胯宽大,这是猛将才有的身形。 和尉迟恭、程咬金和牛进达等人面容粗犷不同,薛仁贵方口阔鼻,剑眉星目,给人儒雅俊朗之感。 “真魁梧!” 李世民感叹一声,随后朝李承乾询问道。 “承乾,这员猛将,你从何处挖掘而来?” 经过数十年的不间断征战,民间的能人猛将,早已经被他搜罗了一遍。 特别是府兵制全员皆兵的制度,民间但凡身材魁梧,且有勇力者,都会被当地的折冲都尉举荐上来。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竟然还遗留薛仁贵这样的人。 李承乾轻声说道:“父皇,儿臣麾下有亲卫乃是绛州龙门县人,他向儿臣举荐薛仁贵这位民间高手。” 接着李承乾把薛仁贵的家庭情况,和李世民简略介绍了一遍。 当李世民知道薛仁贵出自河东薛氏,又是名将之后,他感慨说道。 “原来是名将之后。” 接着李世民朝不远处的魁梧中年将军招了招手,等他走过来后,李世民笑骂道。 “薛万备,你们薛家还藏着薛仁贵这等猛将,你怎么不举荐给朕?” 薛万备出自河东薛氏,是薛万彻的四弟。 他当前官职为尚辇奉御,负责李世民的车驾随行,属于近臣将领。 薛万备看了一眼薛仁贵,随后摇了摇头道。 “回陛下,末将年少时随父亲居住幽州,并没有居住在族地之内。” “再加上这些年末将一直追随陛下左右,鲜少回到家族,因此对家族子弟并不了解。” 别说薛仁贵这种不同支脉的子弟,薛万备就连同一个曾祖父的其他兄弟,都不认识几个。 “你这憨货,退下去吧。”李世民微笑着挥了挥手。 “诺!” 薛万备应了一声,他在退下去之前,认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总统(H)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取向狙击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