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魏王,长安城的百姓都怎么议论孤,你说几条给孤听听。”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泰脸上的假笑顿时变得僵硬。 他眯着眼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哥,心里充满了疑惑。 “为何李承乾还不生气?” 李泰脸色恢复如常后,他故意摆着手说道。 “皇...太子殿下,要不算了吧?” “百姓骂的很难听,皇弟怕说出来您会生气。” 李承乾看到李泰明明很想说,但是又生怕留下把柄,故意装作为自己考虑的样子,他心里就觉得好笑。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微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说。” 呃... 第24章 李泰再次愣住。 他心里都已经想好要说的话,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不受他的刺激。 李泰假笑道:“如此也好,皇弟我听完百姓非议您的话后,都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您听完肯定更受不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魏王,你这体型可骗不了人,你这几天没少吃吧?” 说完后,李承乾也没有继续和李泰叽叽呱呱,而是笑眯眯地离开。 等李承乾的步辇走远后,李泰脸上的笑容顿失。 他咬着牙暗想到:“李承乾,你嚣张不了多久!” 接着他对侍从下令道。 “出发。” 他今日去见面父皇,也是想了解父皇对他态度。 毕竟民间传出的谣言,父皇肯定会第一时间怀疑到他的身上,要是父皇不在意,那就说明父皇默许他的行为。 没过多久。 李泰去到紫宸殿,可他甜甜地喊了一声父皇后,发现父皇看他的脸色有些冷漠。 “青雀,谣言是不是你派人散播出去?” “回父皇,此事并非儿臣所为。” “真不是你所为?” “不是。” “朕也希望此事不是你所为!” 李世民说完后,脸上露出一抹黯然之色。 他从李泰的眼眸里,看到了躲闪和惊慌,不出意料,幕后黑手定然是爱子李泰。 不过李泰的心性和承乾相比,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李承乾想提前谋权篡位,在面对自己逼问和抽打下,眼神依旧保持坚定。 而自己只是随意质问两句,李泰就有些慌乱。 李泰看到气氛不对,他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对百姓非议大哥之事,心里同样充满愤怒,恨不得马上出宫为皇兄澄清。” “不过百姓很健忘,说不定他们非议几天,便会将此事忘于脑后。”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李泰看到父皇的脸色不悲不喜,也不知道父皇心中究竟是何种想法。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正当气氛陷入尴尬时,李世民缓缓开口说道。 “青雀,你先回去吧。” “父皇还有要事要处理。” 他最宠爱的两个儿子,一个意图发动宫廷政变提前登基,一个在背后捅大哥的刀子,没一个让他省心。 他想一个人静静。 李泰也不想在这里多待,以免父皇继续追问谣言之事。 “儿臣告退。” 他作揖行礼后,快步离开。 李世民看着李泰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随后把目光看向案几上的大臣名单。 现在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和太常卿几个重职空缺,必须尽快挑选合适的官吏顶上。 而重臣的选拔,除了能力考量以外,还要权衡其背后所属的势力问题。 否则朝廷都被一个势力把持,以后恐怕会架空新皇的权力。 天黑以后。 思索良久的李世民,这才做出决定。 ... 翌日。 百官朝会。 随着各部主官汇报完政务后,李世民也让内侍省官吏宣读人事任命。 “大唐皇帝令,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兼任吏部尚书一职!” “大唐皇帝令,特进李靖,兼任太常卿一职!” “大唐皇帝令,将作大匠阎立德,擢升为工部尚书!” 第25章 随着内侍宣布完第一道圣旨,不少文武官吏的脸上全都露出失望之色。 特别是六部侍郎,九寺五监副官,他们还以为有机会跻身正三品的官职,没想到陛下竟然让三个老臣担任。 高士廉、李靖和阎立德三人 站起来行礼道。 “臣,谢陛下隆恩!” 对于高士廉和李靖的任命,李承乾心里并无太大波澜,毕竟他们两人本就身居高位,现在只是向下兼任官职并。 唯独阎立德被提拔为工部尚书,让他心有不爽。 阎立德出身雍州阎氏,是阎立本的亲哥哥,其在武德元年(618年),担任秦王府士曹参军,属于秦王府老人。 可他还有一个身份,魏王李泰的岳丈! 他的嫡女阎婉,是魏王妃。 身为老丈人的阎立德,会不帮女婿争夺皇位? 李承乾看着脸色威仪的李世民,他在心里腹诽道。 “真特么偏心!” 李世民把杜楚客这个魏王府的幕僚拿掉后,又把阎立德这个魏王亲信提拔上去,要是没有私心那都是假话。 就在李承乾在心里骂骂咧咧时,内侍接着宣布人事任命。 “大唐皇帝令,将作少匠李道裕,精于工匠,性谨忠良,擢升为将作大匠。” “大唐皇帝令,虞部郎中李德謇,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擢升为将作少匠。” “大唐皇帝令,内给事韩瑗,竭诚奉国,正色拒下,擢升为给事中。” 李承乾看到李德謇被提拔为将作少匠,脸上这才带着一抹笑容。 李德謇是卫国公李靖的嫡长子,也是和自己交好的人,虽然他不支持自己谋反,但却是自己的拥护者之一。 原历史自己谋反失败,李德謇也受到牵连,被下旨流放岭南。 后因为李靖劳苦功高的缘故,被流放到吴郡。 宣布完官吏的升迁后,李世民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锐利的目光在群臣身上划过,特别在韦挺、崔仁师和刘洎三人身上,停留了足足数息的时间。 过了十余息。 李世民这才悠悠说道:“近日,有百姓非议太子,不仅让太子名声受损,还威胁到朝廷的威信。” “如果被朕查出与你们相关,朕绝不轻饶!” 虽然李世民的语气听起来十分冷静,可心里有鬼的韦挺和崔仁师两人,他们的后背全都吓出一身冷汗。 至于其他文武大臣的目光,也集中在魏王府的一众党羽中。 谏议大夫褚遂良站起来,他脸色凝重说道。 “陛下,太子声名受损,可不能放任百姓继续无休止地议论下去。” “臣建议出一则法令,禁止百姓非议太子!” 紧接着马周、岑文本、高士廉和杨师道等大臣,他们纷纷站起来附和。 等大家的声音稍小一些,李世民轻声说道。 “太子,你来说说吧。” “诺。”李承乾应了一声,随后站起来说道:“诸位大臣,百姓非议孤,幕后定是有包藏祸心的势力推动。” “如果朝廷出禁令,百姓则会更加抵触,也会彻底认为孤是昏庸的太子。” 听到李承乾的这番话,朝臣脸色变得十分古怪。 百姓们有说错么? 你做的那堆破事,还不昏庸? 如果大唐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他们的利益没有跟李承乾挂钩,说不定第一个弹劾李承乾的就是他们这帮人。 李承乾也留意到众人的表情,他继续说道。 “百姓议论孤也好,有百姓时时刻刻的监督,孤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太子。” “以后也请诸位大臣监督孤,多多指正孤做的不对的地方!” 李承乾说完后,朝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微微抱拳作揖。 第26章 什么! 太子殿下让众人监督他? 还要做一个贤明的太子? 究竟是太子受了刺激,还是他们在做梦? 随着文武百官惊愕地张大嘴巴,太极殿内顿时陷入沉寂之中。 “啪啪...” 就在这时,一道鼓励的声音从文臣一列响起。 只见年逾70的李靖站起来,他拿笏板大力地拍在手上,并且语气带着赞赏说道。 “太子殿下大善!” 没有战事的时候,李靖很少在朝廷之上说话。 可今天太子的这一番话,所展现出来的阔达胸怀,让李靖心里大受震撼。 中书令杨师道也站起来,他和李靖一样,拿着笏板拍打手掌心。 “广开言路,乃圣明之君,殿下贤明!” 其余朝臣也相继持着笏板站起来,他们一边拿笏板拍着手掌心,一边朝李承乾躬身行礼道。 “殿下贤明!” 听到众臣夸赞的话,李承乾和李世民的脸上,全都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李世民当即下令道:“杨师道,你们中书省马上出一则官文,把太子所说的话,昭告天下百姓!” “朕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太子宽阔的胸怀!” 中书令杨师道朗声应道。 “臣,遵旨!” 文官一列,刘洎、韦挺、崔仁师和柴令武等人,他们的眉头全都皱在一起。 待官方文书张贴出去,天下百姓定会改变对太子的看法! 可恶! 没想到声名狼藉的李承乾,能想出以退为进这一招。 这么一来,陛下断然不会在近期内考虑更换太子。 魏王府的谋划,岂不是要落空? “众爱卿坐下吧。” 李世民把手往下压了一压,他看了于志宁一眼,随后朗声说道。 “前几天,太子詹事于志宁以身体不适,请辞太子詹事一职。” “朕思虑良久,决定同意于志宁的请辞!” 嗡~ 大殿下方顿时响起一片低声的议论声。 太子詹事乃是正三品的职事官,其官职品阶和中书令、侍中、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持平。 于志宁这老家伙飘了? 连太子詹事都看不上? 面对同僚疑惑的目光,于志宁的脸色跟死了爹一样难看。 他也没想请辞太子詹事这个重职啊! 他只想在陛下面前诉苦哭惨,让陛下跟以前一样呵斥责罚太子,为他讨回一个公道罢了。 没想到陛下误解他的意思,竟然真的革去他太子詹事的职务。 麻了! 于志宁的心里拔凉拔凉,肠子都要悔青。 李世民接着朗声说道:“御史大夫马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乃肱骨良臣。” “即日起兼任太子詹事一职,辅佐太子统御东宫!” 第27章 马周听到陛下对他的任命后,他脸色惊愕地看向副首位置的李承乾。 当他看到李承乾向他点了点头时,他心里顿时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是太子在背后当推手! 马周收敛一下心神,他持着笏板站起来,恭敬地躬身行礼道。 “臣,谢陛下隆恩!” “请陛下放心,臣定会殚精竭虑,辅助太子执掌东宫!” 他原本执掌御史台,已经是手握重权之人,现在兼任太子詹事,统御东宫一切事务,权力更是更上一层楼。 换做在一个月之前,马周肯定不会接受太子詹事这个苦差。 因为太子昏庸无度,沉溺声色,还听不进谏言。 除此之外,太子的报复心极强。 像于志宁就被太子派遣死士前去暗杀,而张玄素更是被太子派人殴打,卧病三天不能上朝。 可现在他明显感觉太子不一样,好像跟多年之前那个贤明的太子回来了。 既然太子浪子回头,他也正好抓着这个机会往上爬。 除了升官以外,马周还想讨要一个爵位。 贫民出身的马周,已经贵为御史大夫,可他依旧没有获得爵位的赏赐,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渴望。 只有获得爵位,才能迈入士族阶层,彻底摆脱平民的身份。 李世民对马周很放心,他没有说叮嘱的话。 他接着对朝臣说道:“太子年长,且心系天下百姓,也该多为朕分忧国事。” 文武百官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后,他们的心里一凛。 难道陛下要放权给太子? 这个念头刚在众人脑海中出现,李世民的声音便随之响了起来。 “以后除诉讼之事,农桑、水利和工匠之事,皆上启东宫,由太子裁定。” “若太子无法定夺,再由太子上呈给朕处置!” 当前负责农桑、水利和工匠的部门,主要为工部、将作监和都水监。 也就是说,以后这三个部门负责的重大政务,均要太子李承乾拍板定夺,才能执行下去。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文武百官先是愣了数息,随后齐身站起来行礼道。 “陛下圣明!” 紧接着李世民又说了几句,随后宣布朝会结束。 李承乾在离开太极殿之前,走到杜荷的跟前说道。 “杜荷,稍后来一趟东宫。” “遵命!”杜荷连忙行礼道。 长孙无忌神色复杂地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他的眉头充满了忧虑。 根据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他深知李世民还没有彻底放弃李承乾。 一旦李承乾表现优越,恐怕他的太子之位会变得稳固。 他虽然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可这些年他从未公开支持李承乾,以后李承乾登基,恐怕也不会让他成为百官之首。 除了长孙无忌心思复杂外,魏王府的一众党羽更是变了脸色。 他们几人眼神交流了一番,纷纷离开太极殿,旋即往一旁的武德殿走去。 ... 武德殿内。 当李泰从一众党羽口中得知,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后,他肥胖的身子直接从胡床上弹起来。 第28章 李泰失声道:“父皇让太子负责诉讼、农桑、水利和工匠的国事?” “还让御史大夫马周担任太子詹事?” “长安百姓把太子骂的狗血淋头,难道父皇真的不在乎,也一点都不考虑百姓的言论吗?” 他们费尽心思去抹黑太子,为的就是让父皇疏远太子。 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完全是适得其反。 父皇不仅没有放弃太子,反而还给太子增加权力,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大殿下方。 韦挺沉声说道:“殿下,要不我们再次挑起民间言论,就说陛下包庇偏袒太子。” “现在第一波言论尚未平息,相信第二番言论会快速传开。” 崔仁师也说道:“陛下面对天下悠悠之口,定会改变主意。” 看到韦挺和崔仁师提的建议,黄门侍郎刘洎的脸色一变。 他连忙说道:“殿下,不可!” “现在陛下和文武百官,全都盯着魏王府的一举一动,民间更是有不少朝廷的探子潜伏。” “一旦事情败露,魏王将彻底失去争储的资格!” 陛下最憎恨的事,是皇子间的手足相残。 以前陛下宠爱魏王,也是因为太子叛逆以来,对一众兄妹无比冷淡。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盛爱小萝莉
致重峦(高干)
小白杨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