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灰姑娘狂想曲 > 第15章

第15章

” “太子还结党意图篡位,真是枉为人子!” “...” 平康坊的一处酒肆内。 一名身穿圆领半臂短袍衫,目露轻浮之色的年轻男子,他看到百姓们的怒火被成功挑起,嘴角露出一抹狞笑。 等大家的声音稍小一些,他扯开嗓子大声说道。 “太子所做昏庸之事,和隋炀帝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是让他这种德行有缺的人登基,恐怕我们大唐便会三世而亡!” “令人担忧啊!” 年轻男子的一番话,顿时引起百姓们的共鸣。 他们心里也有这种念头,只是这种会被杀头的话,并没有人敢说出来。 现在有人带头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百姓们也纷纷低声说道。 “说得有理,我们大唐的下一任皇帝,岂能让德行有缺,荒淫无度的人担任!” “况且太子瘸腿,没有半点威仪可言!” “希望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定,把这个不忠、不孝、无德的太子换掉!” “...” 年轻男子坐了片刻,他把酒樽里的浊酒一饮而尽,随后趁无人注意的时候快速离开。 接下来两天时间,随着越来越多流言传出,太子无德之事很快在雍州和周边的州郡传开。 无数百姓对太子的口诛笔伐,而且还喊出更换储君的呼声。 除了百姓议论纷纷外,长安城的文武官吏,他们同样在背后议论此事。 只不过官吏讨论的内容和百姓不一样,这帮官吏并没有跟着非议太子,而是在背后猜测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不少官吏都猜测,这件事是魏王弄出来。 因为太子名声受损,受益最大的人就是魏王! ... 夕阳西斜。 紫宸殿内。 脸色铁青的李世民高坐御台之上,看他愠怒的脸色,可知他心里充满何种的怒火。 大殿两侧。 大理寺卿孙伏伽、刑部尚书刘德威、御史大夫马周、百骑司统领牛进达四人,他们的脸色充满了凝重。 查处贺兰楚石身死之事没有头绪,长安城内又传出大量关于太子的流言蜚语。 他们几个负责司法的人,这几天心力交瘁。 甚至百姓还喊出更换储君的口号,这不是把他们架在火堆上烤么? 可成千数万的百姓都这么说,他们不敢把百姓抓起来,以免惹出民怨。 沉默许久。 李世民冷声问道:“孙伏伽,查处贺兰楚石身死一案,为何还没有结果?” 孙伏伽连忙说道:“回陛下,臣已经问遍平康坊内的百姓和商铺掌柜,亦盘问了陈国公内的所有人,均找不到目击证人。” “且贺兰楚石不曾和他人结怨,此案的突破口难以查找!” 为了查明这桩案件,孙伏伽还请刑部和御史台的人协助,可最后都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第20章 虽然他们认为此事是侯君集所为,但是没有证据,他们能怎么办? 侯君集虽然被贬为幽州刺史,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并功第一,乃是陛下的心腹重臣! 把侯君集带去牢狱审问? 谁敢? 李世民沉声道:“孙伏伽,此案继续派人查询,朕需给贺兰家一个交代!” 贺兰家族乃是洛阳的望族,其家族虽然称不上顶级世家门阀,但也是属于二流之列。 孙伏伽连忙作揖行礼道:“臣,遵命!” 陛下现在松嘴,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此案只需要有一个结果,一个能堵住贺兰家族的嘴的结果就行。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接着沉声问道:“诸位爱卿,长安最近传出的流言,你们查探出幕后黑手是谁吗?” 如果贺兰楚石的死是小事,那关于这些太子的流言,则是重大之事。 其严重程度,已经足以威胁江山社稷的稳定。 刑部尚书刘德威站起来说道:“陛下,臣跟长安县和万年县的官吏查询过,并未找到传出谣言的源头之人!” 现在谣言传的沸沸扬扬,百姓哪还记得这个消息从何处得来? 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他们也跟着议论而已。 孙伏伽也禀报道:“陛下,我们大理寺在平康坊的酒肆内,查询到一个有用的消息。” “据酒肆的掌柜所言,传出谣言之人是生面孔,听起口音应该是关中之人。” “不过此人只出现过一次,便没有再见其踪影。” 听到孙伏伽的话,李世民的眉头一挑。 不过他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听从几个掌管律法的臣子汇报。 马周犹豫片刻,随后说道:“陛下,百姓所传之事,均是太子前些年的所作所为,幕后黑手很可能是宫中之人!” “臣建议先从诸位皇子查起!” 轰隆! 众人心里本就紧张压抑,现在心里更是炸起一道惊雷。 孙伏伽、刘德威和牛进达三人脸色猛地一变。 前几天韦挺、杜楚客和崔仁师弹劾太子,被陛下严惩之事还历历在目。 没想到马周不知死活,竟然还敢把矛头指向皇子。 李世民并没有生气,而是沉声道:“马周所言有理,不过牵涉皇子乃是大事,朕会派其他人去秘密侦查。” “你们回去后,继续侦查此案外,不必强迫百姓闭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他下令百姓不得妄论太子,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到时候百姓会更加坚信,太子就是这样荒唐的储君。 四人一齐站起来行礼道。 “臣等告退!” 等马周和孙伏伽等人离开紫宸殿后,李世民怔怔地坐在胡椅上不动,他的的脸上充满了复杂之色。 “青雀,幕后之人会是你吗?” 除了李泰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外,李世民想不到其他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世民对内侍下令道。 “宣太子到紫宸殿。” 内侍领命后,低着头快步离开。 盏茶功夫后。 李承乾踏着落日余晖,步伐一瘸一拐走进来。 “儿臣,参见陛下。” 第21章 李世民看了脸色淡然的李承乾一眼,脸上带着意外之色。 没想到长安的流言如此迅猛,可太子却没有丝毫的急色,这份处事不惊的心态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错! 李世民脸上露出赞赏之色,随后指了指一侧的软垫,声音温和说道。 “坐下说吧。” 看着这个腿脚不便的嫡长子,李世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小时候表现那么好的太子,因为这条瘸腿而性情大变,实在太可惜了! 李世民轻声说道:“承乾,长安城近日传出的流言,你心里都知道了吧?” 听到李世民询问的话,李承乾的脸色没有太大的波动。 他在来紫宸殿之前,已经猜到李世民要跟他说这件事,毕竟他是此事的最大受害人。 李承乾神色淡然回道:“父皇,儿臣知道。” 在谣言传出来的第一天,杜荷就心急火燎来到东宫,并跟他禀报了这个重大消息。 而且李承乾都不用猜测,直接断定此事就是李泰所为。 舆论战,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好用。 不过对于李承乾现在的处境来说,这个舆论还真不一定是坏事。 现在百姓骂他越狠,等他做出一番成绩,再派人去民间传颂一波他的功绩,百姓的风评便会瞬间扭转。 李世民点了点头:“面对不利于你的流言,你心里怎么想?” “父皇,儿臣心中有愧。”李承乾接着说道:“儿臣前些年确实做了一些荒唐事,百姓们批评的也没错。” “现在有天下百姓监督儿臣,也能让儿臣变得和父皇一样圣明。” 听到李承乾回答的话,李世民的表情微微一怔。 他想过承乾会自证清白,也想过承乾会把这件事责怪到李泰头上,唯独没想过承乾会坦然接受百姓的批评。 看来承乾真的长大了! 李世民欣慰说道:“承乾,你能这么想,父皇心里很欣慰。” “身为储君,做错了事要有改正的勇气,要有广开言路的胸怀,这样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顿了顿。 李世民沉声说道:“承乾,朕已经令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去查探此事,朕会给你一个公道。” 对于李世民要给他讨个公道之事,李承乾的心里无半点期待。 与其相信李世民会惩罚李泰,倒不如相信母猪长了一双翅膀,能飞天遁地。 不出意外,此事最后会不了了之。 虽然心里不相信李世民的话,但是李承乾还是装出一副激动的样子。 “谢父皇。” 李世民接着说道:“承乾,以后除了处理诉讼之事,你把农桑、水利和工匠之事,也一并接过去吧。” “你协助朕处理这么多年的国事,也该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了。” 贞观十年,李世民下诏,让李承乾负责天下诉讼的国事。 凡有重大的冤屈案件,经大理寺和刑部审判后仍得不到解决,则上交尚书省,如果还得不到解决则交由太子裁定。 遇到连李承乾都处置不了的案件,最后才上奏到李世民那里。 不过处理诉讼的国事,李承乾并得不到太大的权力,也没办法在民间留名。 现在李世民让他负责农桑、水利和工匠的国事,这是李世民放实权给他,而且还能养望扬名。 第22章 这是天大的好事。 李承乾激动应道:“儿臣,谢父皇信任!”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李世民微笑着点了点头。 爱子承乾私德有缺,自己想借着谋逆之事,趁机将其废掉太子之位。 可李承乾在紫宸殿跟他说的话,震耳欲聋令人深省,他对李承乾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点改变。 他也想看李承乾是不是真的洗心革面,处理具体的国事能力如何。 沉默了一下。 李世民眯着眼睛问道:“承乾,太子詹事于志宁找朕告状,说你不尊师重道,恶意贬低他,还向朕请辞太子詹事。”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换做以前,于志宁、张玄素和孔颖达等人跟他禀明太子的不足,他不会询问李承乾,而是只是写书信呵斥。 现在太子变了,这些事得跟太子说出来。 不然太子谋逆,便会成为事实。 李世民并不担心李承乾会谋反成功,他只是不想和爱子父子相残。 他已经杀了兄弟,岂能再杀嫡长子? 后世人对他又会是怎样的评价? 李承乾轻声应道:“于詹事和儿臣侍讲,让儿臣在百官朝会上承认谋反。” “父皇,儿臣能接受于詹事的劝谏吗?” 李世民抓着胡椅的双手猛地一动。 当时于志宁跟他告状的时候,显然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陷入沉默之中,他嘴角微微一动,接着脸色淡然说道。 “父皇,不可否认于詹事是能臣,可他教导儿臣的效果并不佳。” “既然他想请辞太子詹事一职,儿臣认为父皇应该遂他的愿。” 他正愁找不到更换太子詹事的理由,没想到于志宁主动给他创造条件。 真是天赐良机! 听到李承乾也想更换太子詹事,李世民脸色纠结。 满朝文武大臣,最刚正不阿,且品德高尚之人,仅于志宁、李百药、张玄素、褚遂良和萧瑀等寥寥数人罢了。 换做其他能臣担任太子詹事,他们能劝谏得了叛逆的太子吗? 房玄龄虽然合适,但他执掌尚书省,每天要处理的政务无比繁重,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管东宫詹事府。 李世民重新看向李承乾,皱着眉头问道:“承乾,你认为谁能胜任太子詹事?” “御史大夫,马周!” “马周?” 李世民低声念了几遍马周的名字。 马周同样是一个忠正的谏臣,不仅精于吏道,还经史皆通,当前被他当做宰相来培养。 最重要一点,马周并非太子党羽。 思索片刻。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承乾,既然你认可马周,那朕就下令封其为太子詹事。” “不过马周执掌御史台,平时政务繁忙,恐怕他兼任太子詹事会比较吃力,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第23章 目前在东宫挂职的核心官吏,他们在朝堂上只是挂着闲散职务。 如于志宁是从三品文散官散骑常侍,少詹事张玄素为从三品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左庶子李百药同样是散骑常侍。 选文散官兼任东宫核心职务,这些官吏才有精力处理东宫的政务。 李承乾拱手道:“父皇放心,詹事府还有少詹事张玄素协助,儿臣相信马周能够胜任。” 真没想到,此事这么容易就达成。 有了马周进入东宫,以后东宫的气象也会不一样。 至于张玄素和李百药等人,暂时还不能动。 动作太大,必定会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 就是因为有张玄素在詹事府,他才敢让马周去担任太子詹事。 否则他可不放心!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承乾,你先回去吧。” “儿臣告退。” 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他作揖行礼后,一瘸一拐慢步离开。 紫宸殿外。 李承乾坐上步辇,在回东宫的路上,正好看到李泰乘坐步辇向这边走来。 两人相遇后,并没有所谓的剑拔弩张。 当然也没有兄弟和睦。 两人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多年,能脸色平静相处,已经算是克制。 “拜见皇兄。” 李泰笑容可掬抱拳道后,他接着皮笑肉不笑道。 “皇兄,皇弟听闻了长安百姓的流言蜚语,对您非议颇多,皇弟心里亦满是愤慨啊!” “希望百姓议论的话,不会影响皇兄您的心绪。” 看着跟母亲外貌相似,但胖成一个肉球的李泰,李承乾也清楚他被父亲宠爱的原因。 他们兄弟三人,就属李泰长的最像母亲。 李承乾的嘴角微微一挑:“私下相处,你叫我皇兄,我不挑你理。” “当值的时候,你要称孤为什么?” 李泰脸上的笑容顿失。 他不想喊出太子二字,因为在他看来,太子的名头迟早落到他的头上。 “皇弟觉得,还是叫皇兄亲切些。” 李承乾稍微提高音量:“请魏王称孤为太子!” 呃... 李泰胖嘟嘟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他咬着牙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这还差不多。”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魏王,多日不见你变得愈发圆润,比二师兄还要大上一轮。” “太子殿下,二师兄是何人?” “二师兄是孤的一个故人。” 李承乾说完后,接着笑眯眯询问道。

相关推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数风流人物   云翻雨覆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盛爱小萝莉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