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他给了底线,手段也很简单,直接以势压人,从今日起就派兵把道家叫的上名的门派都给封了,许进不许出。 但是时间只到柳仙渡劫结束,而且只封门,其他皇帝都不做。 凌潇也明白,这位皇帝赤裸裸的把等价交换摆在明面上。 一分钱一分货,皇帝只愿意付出这么多去交换柳仙的“预言”。 在一旁当壁花的朱标和朱棣看来,原本该威严万方的皇帝,和理应不理人世高高在上的妖仙,谈起交易来却如凡尘中的商贾锱铢必较。 朱棣眼中有了一丝明悟,不管是谁都能被利益打动,关键在于利益够不够大。 又来回争锋了几回,条件终于达到凌潇满意的程度。 柳仙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成交。” 最紧张的环节结束,气氛顿时和缓下来。 “陛下准备什么时候用掉这两次机会,本君渡劫之人不远了。” 意思很明显,要是不趁早,这位妖仙忙着渡劫,可没时间去履行约定。 “不远,不远,就在三日后的早朝。”朱元璋笑呵呵的喝了一口茶,咂咂嘴道。 这下连凌潇都有些好奇了,正统皇朝的早朝参与的官员不下三四百,朱元璋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听后世子孙的预言。 就不怕有些“丑事”被爆出来,让人嗤笑。 不会吧,不会吧,难道他觉得自家皇朝能千秋万代不成,不然怎么这么自信。 朱元璋身后两个姓朱的也大惊失色,老爹要干什么,把老朱家的脸皮往下扒吗? 朱棣更是忧心忡忡,要知道之后的皇帝可都是他的子孙。 要是出了些,嗯,不太英明的皇帝,岂不是也会连累到他。 朱元璋看了几人的神色,眯着眼睛哼了一声: “史书上亡国的皇朝不知凡几,大明又岂能幸免,现在知道些后世的情况,也算预警,说不定还能早早发现些问题,让大明多延续一段时间。” 哦,原来是想摸着“儿孙”过河,取长补短,想法很大胆嘛。 凌潇给他点了一个赞,然后决定选两个最奇葩的皇帝,给他们的祖宗开开眼。 ………… 朱棣心事重重的回到王府,迎面就碰上自家王妃徐氏。 徐王妃这次端午没入宫,因为他们的长子生了病,她放心不下就向宫中告了假,在家照顾。 见她脸上焦急忐忑的样子,朱棣便明白徐王妃知道柳仙预言之事了。 他怕王妃一知半解反而担心,于是一五一十的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又道: “你不必担心,父皇他……他没有对我做什么,甚至接下来和柳仙的谈话我和太子一样都留了下来。” 徐王妃看着丈夫兴奋激动的样子,心中微叹了一声。 她知道,丈夫是有大才能的,只不过往日碍于太子,半是兄弟之情,半是皇帝心意,他都没有起过那个心思。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是天命,后世史书定鼎,燕王朱棣举兵反无道之君,最终功成,甚至功绩赫赫,开创盛世。 丈夫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拼一拼了。 徐王妃心想,这又有什么不行,难道自己不敢陪着一起吗? 唐时,长孙皇后敢陪着丈夫冒天下之大不韪,她往日就慕长孙皇后的德行,这次也要效仿一次长孙氏了。 一念及此,徐王妃心也安定下来了,甚至提了一个建议——向柳仙示好。 朱棣想了想,觉得办法不错,首先要不是柳仙,他可能还是诸王中的一员,现在却不一样了。 其次,柳仙神殿收容女子,所掌握的势力不小,却又为朝廷官员隐隐排斥,是可以拉拢的。 朱棣叹慰的看着妻子: “不愧是女诸生,智计非凡。”徐王妃并不居功,反而掐了朱棣一把,怪他揶揄人。 朱棣装模作样的龇牙咧嘴,见徐王妃真的要打人了,才连忙转移话题: “这个主意好,正巧几个女儿年纪也差不多了,就送她们去柳仙神殿任职吧。” 徐王妃自然同意。 第211章 奇葩子孙一 这次端午节,大明百姓过得很以往不一样,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消息在某些人的有心散播下,让他们吃瓜吃了个够。 虽然他们连皇帝有多少个儿子都不知道,可是讨论起来却是唾沫横飞。 个个变身为朝堂大臣指点江山。 一个说必须还得是太子继位,太子是正统,只要不让那个败家子皇太孙继位就是了。 另一个愤愤不平,明明“成祖”才是大明君,史书都说他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冒风险呢。 前面人就指责“成祖”是造反起家的,这就不名正言顺! 其他人就不服了,什么叫不名正言顺,他们只知道“成祖”治下,百姓们有好日子过,而且太子会不会早死还说不定呢! 要是太子一死,又是皇太孙继位,他们可就苦了。 没错,这些讨论的人以为太子朱标只有一个儿子。 最后争来争去,居然争出了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太子先登基,然后把皇位传给他弟弟“成祖”不就行了吗。 民间闹得沸沸扬扬,也都是嘴上功夫,大臣之间的风起云涌那才叫,赌上一家甚至一族的性命真枪实弹的站队。 不同于百姓们隐隐偏向于“成祖”,官员们多数站在太子朱标一方。 没办法,他们已经投资了太多了,太子理政多年,不知多少官员与他有过牵扯。 还有因为老朱的偏心,几乎所有官员都在东宫挂名。 饶是如此,燕王朱棣也不差,总有投机者想烧冷灶,而且作为唯一的“冷灶”,某种层面上,他还挺抢手的。 并且徐王妃出身开国功臣徐家,她爹是徐达! 这份巨大的政治资本,徐王妃自然要为她的丈夫争取,连日来往娘家交流感情。 这些都落到了朱元璋的眼里,一一记下。 无人注意,各地兵马纷纷有了动作,有名的道观殿宇俱被团团围住。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日早朝,能活着喘气的爬着都爬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早朝没有大臣争吵,也没有天灾人祸等着陛下裁夺,结束的特别早。 望着底下臣子如饥似渴的眼神,朱元璋有点烦躁,敲敲龙椅的扶手: “看朕有什么用,得看柳仙什么时候来。”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一道魅惑华丽的声音: “本君最信守承诺了,早早便到了的。” 其他人还在发懵的时候,朱元璋想到当初马皇后千秋节上这位妖仙隐匿在一旁吃了许久,都没人发现的事,心下一跳。 上下左右去看,一抬头,果然,大殿的房梁上,不见其人,却有蜿蜒摇摆的蛇尾一荡一荡。 顺着他的目光,其他人往上看也发现了那灵活的蛇尾,这样的肆无忌惮,简直突破了他们的心灵防线。 有人在心中暗道“妖仙,果然妖性还是大了些。” 忽然,一根白色长发飘飘荡荡落下,众目睽睽之下扭曲变化,居然变成一座华丽的白色宝座。 柳仙坐了上去,蛇尾化作人腿,让她看上去少了一份惊悚的妖异。 似真似假的说:“哪有邀请客人过来,却连座位都不准备的。” 说真的,朱元璋真没想到这上面,不过,他看了一眼白色宝座—— 就离龙椅不远,同样高居其上,俯视底下百官。 朱元璋假笑:“是朕考虑不周,不过凡俗之物,如何比得过柳仙发丝所化,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吧。” 柳仙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其他人低着头,从毛孔里嗅到了异样的气氛,没敢打扰。 “本君的时间都很宝贵,也并不想浪费在这里,直接开始吧。” 冷冷的丢下这句话,柳仙不待他们说话,古怪的扬起的笑容,让不小心看到的臣子心中生寒。 “这次的片段很有趣嘛,让本君看了也很高兴,说不定你们看了也会高兴。” 这句话让很多人包括朱元璋都好奇起来了,为什么柳仙会这样说。 难道这位未来的大明皇帝又是个明君? 不,不对,朱元璋下意识否定。 果然,下一秒柳仙慢条斯理的揭露答案: “道君皇帝,这个称呼不错,本君记得曾经有一个皇帝被称为菩萨皇帝呢,道门这是也扳回一城了呀。” 众臣一阵骚动,有人抬头去看皇帝,被那铁青的脸色吓的连忙低下头。 菩萨皇帝指的是梁武帝,这人信佛到什么地步呢,一个皇帝卖身到佛寺,让臣子们拿钱去赎他。 还足足卖了三次! 他的臣子也是真爱,居然每次都凑足了钱去赎他。 第一次一亿钱,第二次两亿钱,第三次也是一亿。 这样的壮举下,梁武帝才拥有了“菩萨皇帝”的称号。 朱元璋自问,要是有人给他那么多钱,他当场给人封个佛祖都能做到。 可是,自家子孙却做了什么狗屁道君皇帝,成了冤大头,他的大明,他的家底…… 难怪柳仙说她看了高兴,有了这个例子在眼前,不说别的,现在他恨不得把道门生吃了。 朱元璋看了一圈,目光落到某个缩头缩脑的儿子身上,一腔怒火有了发泄的地: “老四,你是怎么教的子孙,教出这种脑子不正常的畜生……” 朱棣被骂的脑袋都抬不起来,脸色涨红,心里也在怒骂。 这一幕看起来是燕王丢脸,落到有心人眼里却是另有深意,这不是皇帝承认了燕王的子孙继承的皇位嘛。 这时,柳仙轻飘飘的开口打断了皇帝: “陛下这可骂错了,这位皇帝的聪明程度纵观历史,也是数得着的了。” 第212章 帝王手段 “哦,这狗崽子还算聪明的?”朱元璋气火上涌口不择言,台下众人脸色古怪无比,却又不敢提醒。 朱家王朝的后世皇帝是狗崽子,那陛下你不就是狗崽子的祖宗——老狗。 “陛下这话是在怀疑本君!” 没人想到,柳仙居然忽然变了脸色,收敛了笑容冷淡的望着朱元璋,极白皙的脸上隐隐浮现出了蛇鳞的轮廓。 似乎皇帝下一句话不合心意,她便要大大的发作一场。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人怀疑柳仙有没有掀桌子的实力,可是就为了一句话些微的冒犯就要动怒。 在他们这些搅和政治的家伙来看,太不值得,也太不懂人情了。 台下一阵骚动,朱元璋迅速冷静下来道,面不改色的说了几句软话,看到柳仙缓缓靠回宝座,方才放下一半的心。 系统不理解宿主为什么要突然发火。 “人性欺善,柳仙之前显得可以沟通交易,就会有人想着让妖仙再退一步,变得更符合他们的心思。 试探来,试探去烦死人,索性借着机会发一次火,打消他们的念头。” 凌潇随意的向系统解释自己的动机,当然话是这样说,还有一重原因就是她要占据主动权。 过了一会儿,柳仙幽幽的瞥了一眼朱元璋,似真似假的道: “本君也算是大明的国师,自然也挂了一分心思在大明上面,不然这些年没了本君,大明是如何汲取万国之物力供养自身的呢。” “大明国运于本君也是息息相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本君只会念着大明蒸蒸日上,这次窥探未来本君可不会胡乱误导你们。” 没人问,如果到了万不得已之时,这位信誓旦旦的妖仙会怎么做。 也没人愿意去想。 气氛僵住了,自然有贴心的人来打圆场。 朱棣当仁不让,恭敬的朝柳仙弯腰,抬头便是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相: “柳仙你看,刚才不是我等不信您的话,实在是想象不到一个信道到疯魔的皇帝居然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妖仙好像被取悦到了,含笑打量他道: “这有什么不信的,这位道君皇帝论起当皇帝的本事,在场所有人绑在一起都比不过他。” 一石激起千层浪,柳仙话说的言之凿凿,朱元璋半信半疑的道: “他还有这本事?” “当然。” 柳仙道:“从一介籓王之子,被过继给大宗承继帝位,此时他已经是少年了,既没有势力倚仗,与大臣没有往来,偏偏先帝还是他的堂兄。 可以说除了一个名分,他是一无所有。” “你们猜,这位道君皇帝是什么时候动手攥取权力的?” 朱元璋也觉得这位后辈面临的情况很棘手,不是说当上皇帝就有了皇帝的权力,这得看个人的情况和手段。 他不禁开始思考,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办,须臾—— 去他娘的,老子为什么要想这个,难道现在朝堂上有人敢朝自己呲牙吗。 于是,朱元璋一指太子:“标儿,是你会怎么做。” 朱标一愣,随后出列思考不久便道: “既有了名份在手,自然可徐徐图之了,待理清宫内朝外情况,抽丝剥茧慢慢的来便是。” 朱元璋没说什么,又指了朱棣让他答,朱棣也不怵,直接开口: “我和大哥想的不一样,有了名分在手就不必束手束脚,先整肃王府的侍卫,等正式登基了,安插自己人进军队,就可以放开手去动作了。” 朝臣们也看出来了,这两位一缓一急,虽然方向不同,但是展示出来的手段都不弱。 有喜欢太子和缓风格的,觉得这才是帝王气象,当然也有偏向燕王的,先掌握武力作为保障。 朱元璋挥挥手让两个儿子退下去,觉得答的都不错,就是不知道那个聪明绝顶的后世皇帝是如何做的了。 “都错了,这位皇帝在还未登基的情况下,就想好了自己该怎么做。” “首先,他从籓地赶到京城登基,就在宫门口停下了脚步,朝臣子发难——他是以嗣皇帝的身份继位,就不能使用皇太子的礼仪。” “说白了,这位皇帝他要继统不继嗣!” 轰隆,朱元璋两只眼睛睁的老大,继统不继嗣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当这个皇帝但是不过继,我爹娘还是我爹娘。 这个操作太出乎人意料了,老朱喃喃道: “他怎么有胆子这样干,就不怕朝臣直接不选他做皇帝了吗……他娘的,真不愧是是朕的种,脑子就是好使。” 朱元璋很快想明白,朝臣不敢换人了。 从籓地到京城这么远,沿途官员甚至百姓都拜见过了他,都知道皇帝就是他了。 现在突然要换一个,说不定就要天下动荡了。 可是就算事实如此,若不是有过人之勇怎么敢冒失去皇位的风险。 听到父皇又承认是他的种了,朱棣敢怒不敢言,不好的时候就一口一个老四生的。 呵呵,本王早就看透了。 “这一次是道君皇帝赢了,他以嗣皇帝的礼仪登基。 一战即胜,他没有就
相关推荐:
翡色沉沉(轻松向NP)
高潮暗号(校园h 1v1)
姐夫宠
若愚(校园H,强制爱)
【小排球】原来你们都想上我(nph)
闺蜜弟弟爱上我_高h
转生成为肉文女主的女儿后(nph)
末世七人行(NPH)
嬲
qing欲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