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龙来做效果有限的阻拦。 因为委实不值得。 然而,大魏百万雄师布置妥当,从容渡过落龙滩后,却反过来全军贪功冒进,外加傲慢到过了头……尤其是来战儿,他率领的偏师登陆成功后,居然中了诈败之计,被东夷那位大都督当面大败了一场,不得不狼狈逃窜。 但他们毕竟是偏师,真正荒唐的地方在于圣人在距离前线十几里的临阵指挥。 大军过了落龙滩,进入东夷人的城镇区,开始大面积围城……结果往往辛苦数日,耗费无数性命、物资,一旦城内派出使者求降,圣人便会立即准许,然后下令全军撤退,准备受降,可这种事情,却无一例外,全都是缓兵之计……更让人崩溃的是,这种已经被验证过的缓兵之策,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 最后,部队不停损耗,后勤越来越艰难,再加上来战儿偏师的崩溃使得那位大都督亲自率精锐主力绕后侧击,然后不停沿着海路对魏军发动反击与突袭,终于酿成了全局崩溃。 一场必胜的局面,以损失了近百万丁壮的结果告终。 据,消息传到东都,当日首倡征伐东夷的张世昭张相公和被圣人弃用的新科大宗师曹皇叔正在南衙吵架,二人看完简略军报,足足失态了大半日,是怎么想都想不通是怎么一败涂地的。 就好像此时的三人一样,也都想不通是为什么? 三人正在沉默,忽然看到百余骑衣装熟悉的骑士自大营另一个方向疾驰往乱处而去,经行三人跟前时,颇有人回头诧异相顾那是他们旧日同僚,甚至还有蓄了胡子的老朋友李清臣。 “若是咱们还在,有旨意让咱们去,三哥和钱兄会下手吗?” 秦宝见到昔日同僚飞驰而过,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问这种问题干什么?”张行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钱唐,平静来看秦宝。“是你秦二是个没主见的,还是钱黑绶与我是?真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下决断。此时多言,的再好听,都也只是无用。” 钱唐干咳了一声。 时间一点点过去,动乱渐渐平息,傍晚时分,军营正中的大堂内忽然如紧绷的弦一样松开,无数高级官吏、军将涌了出来,同时议论纷纷。 而三人也不敢多待,立即集体转回张行的那间房。 不过片刻,一人便匆匆抵达,然后直接来到此处,与等待的三人会面不是别人,正是伏龙卫年纪最小、修为最差的周行范周公子。 他爹来了,他自然又变回周公子。 “出兵方略已经定了。”周行范莫名有点兴奋,又似乎有点遗憾。“中路军依然是主攻,十四卫将军分两大部分,前方出八卫,各聚精兵一万五千,分开、分散、分路过落龙滩,再合而击之,司马相公跟于将军俱在其中;其余六卫将军则与金吾卫一起遮护圣驾,缓缓前行,并为后续总督;然后河北的北路军集中铁骑,自北面借船只出击,越过落龙滩,为侧翼遮护兼奇兵;我爹所在的南路军还是以水师绕后,登石首川口,然后直趋东夷都城寿华府。” 到这里,周行范忍不住又加了一句:“我爹和来公都在御前发誓,要一雪前耻,结果不知道为何,来公被留了下来,在御前做统揽,南路水军是我爹如今在做掌握……他刚刚已经匆匆带着来面圣的部将往归东海了,让我好生在御前做事。” 屋内三名伏龙卫核心军官面面相觑,却无人言语。 这倒不是最终方案有些出乎意料,而是完全没有出人意料……想想就知道了,即便是南北两路军士气更高,但也不可能能就这么直接让南北两路上去的,中路主力必然要出击,甚至一定要做主力,否则,圣人颜面何在? 十四卫大将军颜面何在? 打仗不要讲政治的吗? 哦,就你叫李澄/李立/来战儿/周效明啊? 什么出身?什么资历?什么修为?什么战绩? 宗师加上柱国了? 那好,当年谁提拔的你啊? 故此,这个与当日一征东夷没有太大区别的方案,本就没有太大悬念。 唯一的槽口似乎在来战儿那儿……把来战儿留在御前,到底是御前需要一位资历大将替圣人统揽局面,还是担心伏龙卫-伏龙印加牛督公加数不清的凝丹及以下高手没法拦住那位大都督,又或者是担心来战儿在前面会使得水军不听司马相公跟于叔文将军的招呼,那就真不清楚了。 总之,李定不在,但不用李定,张行都能看懂这里面的意思这就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原定方案,理论上只要执行妥当,不出篓子,哪怕避海君再出来,也都没法办的那种。 不过,这么一算的话,这看起来必胜一战的真正要害似乎也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圣人不要作,然后务必在后勤线崩溃前,维持住人心,认真打完这一仗。 但是,后勤线到底还能撑几日? 民夫逃窜的速度,谁能控制住? 人心怎么维系? 今日下午的骚乱就在那里,当大家是瞎子吗? 似乎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接下来几日,登州大营内,上上下下并没有着急出兵,反而都在着力安抚人心……直到三月底,东夷使者忽然抵挡登州大营,向圣人乞降。 皇帝回答的很干脆,要东夷大都督郦子期亲自来降,同时将之前逃到东夷的李枢等逆贼送上。 使者喏喏而去。 使者既去,司马相公以下,所有领兵将领一起出列,尽言东夷人只是缓兵之策,请求发军东征。 圣人当然是个聪明人,晓得自己在这里空耗,连打都不打,进军都不进军,只会沦为笑柄,甚至大军自溃也不定他真的很聪明,一路上早就看到那些民夫和军士的逃亡了,心里明白的很,只是事到如今,骑虎难下罢了。 而且,终究还是觉得能赢。 于是乎,圣旨随即发出,要司马长缨与于叔文等八卫将军,各自率兵万五,实际上率精锐十二万,先发向东,去“迎接”来“投降”的东夷大都督郦子期。 然后,他将亲自督师,去落龙滩接见来郦大宗师兼郦大都督。 话的很好听,实际上,就是按照原计划发兵了……尚有二十万兵马,三四十万民夫的登州大营,只留下一万余兵监督转运,其余尽数启动。 张行再度发挥了大时代小人物的特色,跟着历史的洪流缓缓向前,丝毫不显。 顺着大路进发了四五日,一百四五十里,来到距离落龙滩不过百里的地方,这日晚间,张三郎的至亲兄弟、刑部侍郎王代积王九郎主动过来,告知了张三郎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原来,司马长缨和于叔文这两位已经成功过了落龙浅滩,并无什么谣言中的避海君出现,这是注定无误的大胜了。 当然,他顺便也告知了张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大概是因为圣人亲自驱驰大军主力离开登州大营的缘故,身后本该自东都至登州,自登州至落龙滩转运如常的民夫开始大面积逃散,地方官拦都拦不住。 但不要紧,军中目前粮食是十分充足的,大河沿线也是安全的,这点他王代积可以拿脑袋保证。 “然后呢?”正在泡脚的张行恳切来问。“王侍郎是想将自己的马放一匹在我们伏龙卫的队伍里?” “不行吗?”王代积搓着手紧张来问。 张行想了下,依旧搓着脚恳切来解释:“如今上好马料难寻,只怕伏龙卫中其他兄弟们不满……” “交给我。”王侍郎昂然拍着胸脯做答。“咱们至亲兄弟一般的交情,区区伏龙卫百十人的干粮与坐骑粮草,我王九郎一人包了便是!” “是百余人。”张行将脚从热水中取出,认真更正。“好多至亲兄弟呢……小张相公都存了一匹!” 王代积怔了征,重重颔首。 ps:大家晚安。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浮马行(13) 徐大郎是什么人? 是济北第一豪强的实际当家人,是祖传的东齐余孽,是因为世代传袭的顶级仕途被中断而对大魏天然带有反动立场的人,是巨野泽周边最大的不法分子总头目。 这种人,身上不法的事情多了去了,但却一直好好活到了现在。 但今日,正当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有识之士,都觉得他最大的敌人,也就是大魏朝廷开始走上不归路的时候,他却因为一个区区盗窃御马的案件而满头大汗起来。 原因再简单不过,这事一个不好,怕是真要抄家灭族。 其他人,李枢也好,雄伯南也罢,也明显意识到什么,然后沉默一时。 说白了,这个时候,你便是真造反了,也未必有人管你,因为太乱了,自动变成反贼的人太多了……跑了那么多人,不也就公开杀了几百个衅鼓吗?耽误继续跑了当反贼? 但丢了几匹御马,靖安台的人受到了来自最上头的直接压力,是需要交差的,再加上时间又仓促,那哪怕这御马没在你徐家手里,也很有可能要你徐家负责……谁让你是巨野泽周边第一号不法分子呢? 也难怪徐大郎如此失态。 “就这么一句话。”张行见到对方醒悟,居然不再多理论此事,反而继续看向李枢,他对这个意外遇到的人似乎更感兴趣一点。“李先生……你回来只是亮个面吗?” 李枢看了眼满头大汗的徐大郎,又认真打量了一下这个两年前的河上溃卒,居然站起身来再度郑重一礼,语气也慎重了许多: “惭愧,彼时狼狈逃窜,这两年也是颠沛流离,居然忘了张兄弟的姓名……委实惭愧。” “我叫张行,背井离乡之人,从北地出来的,先去当兵,结果遇到了二征东夷,那日后送了兄弟归乡安葬,便随白巡检去了靖安台,如今在伏龙卫做副常检。”张行一边起身回礼,一边重新做了自我介绍。“时间那么久,河上萍水相逢那么一回,真记住了才怪……李先生,咱们都坐。” “原来如此。”李枢重新坐下,复又感慨。“区区两载,自一溃兵至于伏龙卫副常检,看来还是我李枢小觑了天下英雄。” “张兄弟这两年做得好大名头。”雄伯南看了一眼还在流汗的徐大郎,心中莫名惊慌,却只硬着头皮学着其他两人镇定说话。“东境、中原、晋地,甚至河北,都有好汉念他的好……不过,最根本的还是淮上,江淮好汉人人服气,那场面好大的淮右盟根本就是他一手立的,还亲手杀了个东夷的凝丹间客……江东好像也有说法,但我就不太清楚了。” 李
相关推荐:
狐媚魇道(古言 剧情)
第三按摩室(sc1v1)
淫欲催眠术
女配多娇艳(快穿)_御书屋
战火与蔷薇 [二战]
ABO之强制受孕(H)
十八禁主播掉马后(高H)
骚给你看1v1h
壁上观(古言 h)
欲女绘卷(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