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106章

第106章

人视线之中,马车上的几个小家伙见此又是一阵大呼小叫,听的袁璟火气直冒,拉上帘子开始给他们鬼鬼神神的不靠谱,那道人只是障眼法,真起了冲突还不够他们奉先将军一根手指头打的。 袁耀还想反驳,他觉得那个老神仙可厉害了,堂兄说那是障眼法,有本事也从清水里钓几条鱼给他们看看,或者和那老神仙一样嗖的一下消失不见,堂兄能做到他就相信。 然后,奋起反抗的小家伙就被袁璟大魔王无情镇压,小公子不会障眼法,但是他会揍弟弟大法,别人不敢揍这破孩子他敢揍,反正车厢里都是他的小伙伴,这破孩子喊破嗓子也不会有人来帮他。 袁小耀能屈能伸,对上堂兄凶残的表情识相的选择闭嘴,切,堂兄就会仗着蛮力欺负小孩儿,他不说了还不成吗。 小孩子们吵吵闹闹,大人一边赶路一边商量事情,车队再次启程,这次路上没有再耽搁,回到邺城的时间和预料中的相差无几。 司马懿到了邺城后就被送到他哥司马朗那里,回来之后事情太多,原焕暂时分不出精力安置这个奇才,随随便便放出去他又觉得浪费,只能先把人交给家长,等他过些天闲下来再做安排。 司马懿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可是他不敢说什么,身为一个犯过事儿的人,他只能听从安排,毕竟当家做主的不是他,他想有意见也不行。 司马朗得知弟弟来到邺城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听完来龙去脉后差点祭出家法来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 当年谁说的当什么都不当官,谁说的要一直在家读圣贤书,谁说的就算司徒大人亲自征召也绝对不会走出家门一步? 臭小子说话不算话也就算了,认个错服个软他这个当大哥的也不会说什么,现在可好,不光偷偷摸摸离开家,还瞒着所有人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他是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是吧? 司马伯达是个温润和善的君子,能和崔季珪成为好朋友的人怎么想也不会太暴躁,能把这样一个人气到拿出棍子追着弟弟满院子跑,司马仲达是头一个。 不过在被追着揍之前,司马懿也没想到他哥还有这么凶残的一面。 原焕他们这次一去关中两三个月,邺城这边早就等的着急,尤其是沮授,恨不得天天催他们赶紧回。 不是他一个人稳不住邺城,只是荀彧一走,他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儿,主公和荀文若都不在,贾文和三天两头逃滑不干活,也就是他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儿,他是不是该庆幸郭嘉不在,不然就是他一个人干四个人的活儿? 沮公与对他的同僚们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他们有才吧,他们的确有才,可有才不用在正道上算什么事儿,他看上去那么像冤大头吗,连贾文和一个刚来没多久的都跃跃欲试要欺负他? 要不是知道贾文和私底下和郭奉孝没联系,他甚至觉得这人偷偷和郭奉孝一起琢磨的怎么耍滑躲懒。 一个二个的不像话,他沮公与看着脾气好还是咋滴? 对于来自同僚兼上官的控诉,贾文和笑得一脸无辜,他初来乍到,对邺城处处不熟悉,凉州偏远荒凉,以前在洛阳城做官的记忆已经模糊,他实在没见过邺城这般繁华的城池,好不容易有机会过来,怎能不好生熟悉熟悉? 沮治中大人有大量,就不要和他这样的小人物计较了。 原焕回来后只歇了一天,想着官署里可能积压了很多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正好他也有事情要安排下去,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官署,谁曾想官署里等着他的不是满桌需要批阅的公文,而是怒目相视几欲动手的一众下属。 好的,看来没事,真有急事他们也没精力闹别扭。 荀彧正好声好气的劝沮授不要动气,生气不好,看看他们家主公那离不得汤药的模样,气坏了身子就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主公,为了些许小事实在使不得这样。 原焕:…… 荀文若你是不是想挨打? 原老板咳了两声弄出点动静,路过荀彧的时候瞪了他一眼,被回了个温良无害的眼神后抿了抿唇,转过身不再搭理这个越来越过分的家伙,“公与说文和在邺城悄悄躲懒?” 贾诩望天望地不说话,沮授看他们家主公已经听到,想着必须给贾文和一个教训,于是重重点头,“正是如此。” 原焕轻飘飘看过去一眼,“既然如此,过几天由文和随奉先一起去并州。” 两大杀器一起出动,他看谁还敢再胡作非为! 第180章 何以天下 贾诩贾文和,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怎么躲懒躺平的咸鱼,好不容易悠闲享受了一个夏天,还没嘚瑟够就被同僚一状告到他们家主公面前,即便厚脸皮如他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一直躲懒也不大好,左右现在主公已经回来,他接下来几天按时来官署干活儿就是。 不慌,问题不大。 贾诩摸摸鼻子,眨眨眼只是干笑两声,没有要反给自己求情的意思。 虽然他没有干活,但是沮授在干,活儿就那么多,谁干都是干,他没干沮授干了不就行了,又没有误事,主公要罚也不会太过分,最多派人盯着他干几天活儿罢了。 万万没想到,等着他的不是多干几天活儿,而是随军去并州。 贾文和的笑容僵在脸上,差点把精心修剪的胡子拽掉一撮儿,“主公?” 原焕微微一笑,“并州可能有些不安稳,为了防止中原世家和并州里应外合,过几天奉先就得点兵前往并州震慑宵小,文和还有什么不清楚?” 贾诩沉默片刻,蔫蔫儿回道,“并无。” 他们家主公为什么前去关中他们很清楚,不说他们,就是那些本来被瞒在鼓里的家伙经过关中的变故后也能想明白,某些人触及他们家主公的底线,一不小心玩儿脱了,惹得他们家主公亲自出手教训,能死在那么大的阵势之下,那些人这辈子也是值了。 关中阵势太大,敲山没有震出老虎,但是震出了不少猴子,大世家有动静的没几个,按捺不住的小家族却不少,他们在自家地盘悄摸摸搞事,动静小了他们家主公或许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偏偏那些人惦记上了还在并州的袁绍,这可没法睁只眼闭只眼装看不见。 这个时候和并州眉来眼去,那是太岁头上动土,活腻歪了。 吕布带兵去并州震慑他没意见,让他跟着过去干什么? 奉先将军勇武冠世,哪里需要他一个体弱文士跟着,主公一定是在说笑。 再说了,他和奉先将军不熟,真遇到什么事情,奉先将军也不一定乐意听他的话,他们俩要是大军阵前出现争执,岂不是让别人看笑话? 并州兵荒马乱的没比凉州好哪儿去,主公既然让他远离西凉苦寒,又如何忍心再让他去并州那等荒僻的地方? 原焕眉眼弯弯,“奉先不是不讲理之人,文和在邺城过的悠闲,再闲下去难免闲出病来,不如和奉先一起去并州,袁绍在并州多年,纵然奉先勇冠三军,只他一人难免让人放心不下。” 派兵去并州要震慑的不只袁绍一个,还有北边的匈奴人和鲜卑人,袁本初的确野心勃勃,但是却不是傻子,明知道打不过还上赶着送死的事情他干不出来,不然当年就不会老老实实被打发去并州。 就算袁本初一时被迷昏了头,他身边的谋士也能让他清醒下来,如果实在清醒不下来,把人打清醒也不是不可以,并州兵马虽多,粮草却一直需要中原这边支撑,一旦开战,不出三个月那边就会因为断粮而发生哗变。 他这边通过粮草卡着袁绍的脖子,比让那家伙想起来虚无缥缈的兄弟情靠谱的多。 贾诩不高兴,沮授的心情瞬间好转,向来喜欢板着脸的沮公与难得露出笑容,夸的还是总给他找麻烦的吕奉先吕大将军,“文和放心,温侯行事有分寸,且温侯和其麾下铁骑皆出自并州,此战不会耗费太长时间,文和放心随军便是。” 现在不是大举对北边胡人动兵的时候,中原战乱多年,百姓苦天灾人祸久矣,中原稳定下来首先要做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和北方胡人一争高低,只要胡人熄了南下劫掠的想法,他们完全可以相安无事当邻居。 胡人生性不安稳,想让他们停下南下劫掠的念头,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人打老实,只靠封赏完全不足以打发那些贪心不足的部落首领,对那些胡人来说,还是直接大军压境更实在。 他们这次没想将北地的胡人赶走,只是让他们消停个三五年,不需要打太狠,自然也不需要在那里浪费太多时间,中原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只要北边不会威胁到中原,他们也没工夫琢磨怎么让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文和兄在凉州时和马腾韩遂二位将军抵御氐人羌人入侵,现在和奉先将军一起前去并州那是轻车熟路,一点难度都没有,此事非文和兄莫属。 贾诩:…… 看不出来你沮公与还是个能说会道的家伙,失策了。 沮授滔滔不绝说了半晌,从他贾文和运筹帷幄抵御胡人的过往经验到并州如今胡汉混杂的现状,从袁绍身边谋士武将的情况到吕布麾下并州铁骑的勇武,总之只有一句话,这差事他不接也得接。 等沮授停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原焕又接着说道,“奉先那边我会另外叮嘱,文和放心,有建议直接与他说便是,奉先虽然桀骜,但是却不是不听劝的人。” 贾诩:??? 这话换成其他人他还能相信几分,用在吕奉先身上,他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吕布当年在董卓麾下做事的时候正好贾诩也在西凉军中,对那个太师义子的脾性很是了解,或者说,但凡听到过吕布这个名字的人没有不了解他的脾性的,吕大将军为虎作伥、咳咳、反正就那么回事儿,他要是肯听劝,当年在洛阳城中也不会人见人怕。 没想到多年不见,连吕布都能变成能被夸奖的人,也是司徒大人御下有方,天底下那么多人,能降住吕布的除了他还真没几个。 “主公说笑,奉先将军征战多年,又怎会听不进劝。”贾诩明白这次肯定躲不过去,神色如常拱了拱手,“承蒙主公看重,诩定不负主公厚望。” 左右他已经在邺城潇洒了几个月,秋高气爽,正是适合策马出游的时候,吕布那家伙配合的话,他们进展顺利,寒冬降临之前就能回到邺城窝冬。 问题不大,可以接受。 再说了,以吕奉先那脑子也玩儿不过他。 原焕笑着点点头,“既然文和答应,稍后奉先回来自去寻他便是。” 前些天调去关中的兵马不在少数,各地的兵马需要重新分配,最要紧的是官员的选拔,只凭名声来任命官吏完全不够,钻空子的太多,稍不留心就会造成大乱。 郭嘉在青州待了好几个月,再过不久就是秋收,粮仓放入新粮取出旧粮,正是最忙碌的时候,那家伙向来不喜欢干农事相关的差事,再过不久还得把人调回来。 贾诩得了差事老实下来,沮授心情颇好的和荀彧交接本该这人处理的事情,官署里气氛大好,原焕坐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开,他得去小皇帝那里看看。 改动官职不是小事,必须小皇帝亲自出面。 承平宫一如既往的安静祥和,刘协坐在院子里悠哉悠哉看着新买来的医书,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舒适的气息,自从邺城书铺里出了名医张仲景的书,不少医者紧随其后,为了和张仲景一较高低,将祖传的本事都拿了出来。 高手在民间,小皇帝之前觉得宫里的疾医是天底下医术最高超的疾医,见了那么多医书后才意识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么多书不学白不学,他学不会怎么当个好皇帝,还学不会怎么当个好疾医吗? 刘协自觉找到了人生目标,悄悄和杨彪商量之后没有被杨太尉数落更加开心,连太尉都不觉得他的选择不对,可见当疾医比当皇帝更适合他。 阳光正好,守在外面的小黄门脚步匆匆进来,附到小皇帝耳边小声说了句几句,吓得少年人大惊失色,慌忙收了书跑回寝殿,“去告诉他,就说朕身体不适,改日再见他。” 小黄门连忙应下,等他们家陛下跑回寝殿这才缓口气出去,走到承平宫门口才堆起笑脸,“对不住了刘将军,陛下身体不适,这会儿正卧床休息,您要不改天再来?” 刘备听到这话低叹一声,什么也没说便转身离开,张飞跟在他身边,走远了之后才愤愤出声,“什么鸟皇帝,大哥屡次求见他都卧床休息,他一天十二个时辰待在床上不成?” “翼德,慎言。”刘备皱眉斥道,心里对小皇帝的屡次躲避也有些不满,只是里面那位到底是当今天子,怎能如此出言不逊? 张飞已经被训斥习惯了,骂骂咧咧闭上嘴,面上依旧带了几分不忿,他说的又没错,他们兄弟二人被强行“请”来邺城,这儿处处都是那鸟司徒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脱身寻找二哥? 兄弟俩走着回住处,人刚拐过弯,司徒府的马车便停在了承平宫门口,刚才把刘玄德兄弟打发走的小黄门忙出来迎接,一个人手忙脚乱也来不及进去通报,只好一边带路一边将刚才的事情说出来。 刘协对那个自称汉室宗亲的刘玄德实在没有好感,第一次见面就在他面前说什么光复汉室云云,他要是有那个本事当年还至于被董卓王允欺负吗? 小皇帝对光复汉室不感兴趣,他对自己有多大本事很清楚,如果他真的能在乱世中撑起天子的威严,不用刘玄德来和他说什么祖宗的丰功伟绩,杨太尉就会教他如何理政如何平乱。 袁卿家当家做主做的很好,现在的邺城比当年的洛阳城还要繁华热闹,也没再听说哪儿有百姓造反,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粮食棉衣送到各州各郡赈济灾民,尽可能的让百姓不被冻饿而死,别说是他,就是他父皇,他皇祖也做不到这一步。 他们是天潢贵胄,但是他们刘家人当天子的时候只能激起民变,无数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铤而走险当山贼,甚至聚在一起造反生乱,他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什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知道什么是“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既然袁卿家做得更好,他们又何必非要强求光复汉室? 不说别的,他就只问一个问题,光复汉室之后谁来治理大汉,如果他们自己治理,迟早还会变成前些年那般乱象,如果继续走袁卿家的路,他们又何必费劲从袁卿家手中夺权? 还有就是,虽然他是天子,但是他是个寄人篱下的天子,他们在邺城吃的穿的住的都是袁卿家给的,拿什么从袁卿家手中夺权,这不是闹着玩儿吗。 刘协很喜欢现在的平静生活,说他懦弱也好说他无能也罢,反正他不想现在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过够了,就算一定要寄人篱下,他也要选袁卿家这样的人当寄托。 原焕让人将刘备张飞请到邺城只给他们俩封了两个将军的闲职,手上没有兵权,称什么将军都是虚的,没有兵权就没有威胁,兄弟俩在邺城也翻不起风浪,没想到倒是给小皇帝找了个麻烦。 小黄门低眉顺眼停在寝殿门口,刘协听出外面不只一个人的脚步,以为刘备强行闯进来使劲搓搓脸让自己显得像在生病,同时心里想着过些天让人给袁卿家送信,承平宫的侍卫太没用,怎么能让刘玄德强行闯进来? 这下可好,弄得他在寝殿都没法安心。 原焕听到小皇帝咳嗽的声音眸中带了几分笑意,“陛下病了?可要请疾医过来?” “袁卿家?”刘协听到久违的声音后掀开被子跑下床,看到门口那道温润如玉的身影眼中带了光芒,语气中还带了几分抱怨,“袁卿家要来怎么不早说,朕没病,朕只是在躲刘玄德。” 原焕缓步走进去,“陛下若是不愿见他,直接将人打发了就是,何必这么委屈自己?” “他毕竟是天下皆知的汉室宗亲,朕总不能太不给他面子。”刘协叹了口气,不想一直提糟心的人,“听说袁卿家去关中后生了场大病,现在身体怎么样,可有留下暗疾?” 原焕笑着摇摇头,“只是些小病,陛下不必担忧。” 小皇帝带他走到书案前,知道他们家袁卿家无事不登三宝殿,自觉拿出玉玺和空白诏书,同时好奇这次是什么事情需要他来出马。 司徒之位已经可以处理天下所有的政事,需要加盖玉玺的事情寥寥无几,袁卿家终于决定把并州那个弟弟废了吗? 刘协面上带了些兴奋,他不问政事不假,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杨彪时不时也会和他说一些外面的情况,虽然这样想有点不好,但是他真的很好奇就袁家三兄弟之间的恩怨。 比他们家的争斗刺激多了。 第181章 何以天下 少年人眼中的迫不及待毫不遮掩,原焕顿了一下,竟然从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看出几分八卦的意思。 小皇帝这是想听什么?他身上有什么八卦可以传吗?还是说他不在的这些天邺城出了他不知道的事情? 原老板仔细想了想,感觉身边并没有什么奇闻怪事,就算回来的路上见了个神出鬼没的左慈,那家伙没在邺城作乱,城里也不会有人传奇奇怪怪的话。 语言是把杀人的刀,邺城百姓茶前饭后谈论什么有人盯着,一旦发现出格的情况立刻会有人引导,绝无出现煽动人心作乱的可能。 可能是年纪大了,和小一辈有了代沟,搞不懂年轻人心里想什么很正常。 原焕无声笑笑,将整理好的官职体系递到小皇帝跟前,“陛下且看看。” 司徒的身份足够他处理所有政事,但是司徒毕竟只是三公之一,还不是天子,改动官制事关重大,必须有天子的旨意才行。 刘协听到事情和并州袁绍没有关系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诏书和玉玺已经准备妥当,袁卿家想干什么都可以,可他有一点不明白,这三省六部的规制实行下去,袁卿家的官职是不是反而比现在更小了? 这劳什子中书令、尚书令听上去哪儿有司徒风光,袁卿家一下子给他看那么多东西,他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袁卿家难道要陪他在这里看完吗? 小皇帝不自觉的皱了皱脸,小心翼翼的往后翻翻,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后呼吸一窒,拍拍胸口稳下心神,“袁卿家做主就好。” 虽然他看不懂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能写那么多字还拿来给他看的肯定不是小事,袁卿家送过来之前肯定已经经过深思熟虑,他什么都不懂,袁卿家只需要告诉他诏书怎么写就是,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字,他也没法写诏书啊。 真是的,袁卿家不要对他有太高的期望,这是在难为人。 小皇帝期期艾艾委婉的表示他看不懂那么复杂的东西,原焕想起杨彪这些年基本不教这孩子怎么理政,意识到忽然让他看这些的确有些困难,于是找了张白纸画张简单的示意图给他解释。 杨太尉的担忧他理解,不过他也不是无缘无故磋磨人的人,只要小皇帝乖乖不搞事就没有人敢在邺城找他们麻烦,而且改动官制这种事情,小皇帝还真不能一无所知。 官制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又很简单,抛开其中各种权利制衡,只解释改动的几项官职并不费事。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最后尚书省六部分司执行,示意图画出来后轻轻松松就能理解。 本朝光武帝建国时改制不少,朝廷扩大三公的权力,取消了丞相的设置,诏令政令皆出自尚书台,如今改三省来分三公和尚书台的权力,完成之后对掌权者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各部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从某种程度来说杜绝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能,所有的政令都是重臣商议之后共同拟定,只是正常来讲最终拿定主意的是皇帝,现在情况特殊,他不说小皇帝也能明白。 刘协听的认真,只是他对这些不感兴趣,最开始的时候能听懂,听着听着又迷糊了起来,他也不好意思打断面前人的话,忍着打哈欠的冲动耐着性子听完,然后才将空白诏书推过去,“袁卿家,你自己写,写完之后朕再加盖玉玺。” 不是他不愿意写,实在是这事儿有点复杂,他不确定要如何措辞,不如袁卿家亲自执笔,也省得他写错了需要改动再浪费东西。 原焕无奈笑笑,倒也没再难为他。 需要变动的东西还要很多,这些天少不得还要再来承平宫叨扰,小皇帝现在都不乐意听,接下来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各种制度更加枯燥,怕不是要听到睡过去。 刘协托着脸看着诏书空白处落上字迹,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只是这个念头太不合常理,只是刚刚冒出来就吓的他出了一身冷汗。 少年人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扰到旁边人写诏书,只是念头冒出来之后不是他想压就能压下去的,越不想琢磨脑子里的念头就越清晰。 反正袁卿家什么都懂,他这个天子当着也没意思,如果他把玉玺送给袁卿家,还有这天子之位…… 刘协矜矜抬头看了一眼,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没敢说出来,袁卿家难得来一趟,他别再把人吓跑了。 诏书不长,朝廷发布政令不会写太多字,往往是短短几个字就能延伸出几千几万字的解释,具体怎么解释底下人会搞定,总之在诏书上字数不会太多。 诏书就那么大,字太多了也写不下。 原焕看着小皇帝拿走写好的诏书盖上玉玺,刚想再说几句,小皇帝就把诏书和他刚才拿过去的奏疏一起推了过来,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甚至感觉小皇帝想把玉玺一起推过来。 “这些陛下留着,现在看不懂没关系,多看看总能看明白。”原焕只拿了诏书,将写满了字的奏疏留给小皇帝当课外作业。 刘协:QAQ~ 小皇帝想拒绝,对上那双温和的眸子又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假装很高兴的将东西留下,将人送走之后才坐回来唉声叹气。 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小黄门守在门口,隐隐听到房间里面传来的叹息心里有些担心,难道陛下和司徒大人之间发生了矛盾?承平宫即将不复安宁了吗? 小皇帝不想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他身边伺候的人同样不想,尤其是一路跟他从洛阳到长安再到邺城的亲信,他们比谁都希望别再折腾。 刘协不知道外面的小黄门在想什么,只是有气无力的翻着整整齐齐的奏疏,艰难的看了两页后发现脑子里一片空白,迷糊了好久才又清醒过来。 算了算了,他看不懂,太尉肯定能看懂,太尉看了和他看了无甚区别,他还是不要折腾自己了。 小皇帝吸吸鼻子,让人去请杨太尉到书房,刘备已经被打发走,大白天的一直待在寝殿多不像话,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手头的医书看完要找病人实践一下,不然谁知道书上写的方子有没有用? 不多时,杨彪来到书房,看到小皇帝推到自己跟前的奏疏神色复杂,这哪儿是给陛下看的,这分明是留给他看的。 刘协眨眨眼,不知道这人为什么忽然变了脸色,“太尉?” “老臣无事。”杨彪低叹一声,颤着手接过没多重的纸张,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袁家小子拐弯抹角把这东西送到他面前,他怎好一点面子都不给。 小皇帝不打扰老人家办正事,悄悄拿出看了一半的医书继续看,瞧见上面哪个方子有趣就记下来攒着,他这里不缺药材,哪天配好了药就改换行头去城外村寨里行医,城里人生病轻易能找到医馆,城外村寨往往好几个村子才能找到一个懂医术的人,别看他年纪小,每次表明疾医身份后他都非常受欢迎。 城里药铺里的药材太贵,寻常人家攒一两年的钱买几副药就能花完,所以百姓不是不知道身体有问题,而是知道有问题也不敢去医馆,去一趟医馆不要紧,病可能没看好,但是一家人好几年的积蓄绝对能全部搭进去。 每个村子里都有些会辨识药材的猎户,尤其是深山附近的村寨,采药甚至是他们的主要收入,一般身体有什么毛病随便找些草药吃吃就算了,能治好是他们运气好,治不好也没法说什么。 小皇帝自己受过苦,如今日子好过了更看不得百姓受苦,别的疾医开方子之后还得病人家里还要费劲上山采药,他不一样,他把脉之后免费送药,整个邺城独一份,他不受欢迎谁受欢迎? 一老一少安安静静谁都不打扰谁,房间里只剩下翻书的声音,直到日头偏西,杨太尉的一声长叹才终于打破安静。 刘协听到动静放下笔,倒了杯水端过去,“太尉,您觉得袁卿家的法子怎么样?朕已经给诏书盖上大印,现在觉得不好也没办法了。” 杨彪无奈的看着理直气壮的小皇帝,接过茶杯温声道,“盖就盖吧,也没什么不好的。” 皇帝年纪小,这些年疏于教导,看不出这上面写的东西有多惊世骇俗很正常,他却是浸淫官场几十年的老家伙,有些事情瞒得过皇帝却瞒不过他。 更何况,袁家小子也没想瞒。 高祖建国,丞相独揽大权,即便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那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也归丞相所管,可以说是真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光武帝立国之后觉得丞相权力太大不利于

相关推荐: 开局成为万仙始祖   与卿谋   凡人修仙:我有熟练度面板   爱到深处无怨尤   我的邻居黑手党   穿越红楼去修仙   重生之宠你没商量   随身带着战神系统   心瘾   月下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