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82章

第82章

兵马当家底,他到扬州招兵买马岂不是绝妙。 他也不是不想多要点兵,只是水土不服是个大问题,北边的士兵来到南方后大多不适应,真要千里迢迢从冀州到扬州,估计还没开打就已经病倒了一大片。 江东和中原气候不同,地形也不一样,那边水多,江河湖泊连成片,北边的兵大多数都是旱鸭子,估计长这么大都没坐过船,更别说在船上打仗。 骑兵去江东派不上用场,步卒水土不服需要时间适应,不如带上钱粮去那边招兵,就算短时间内招来的兵比不过身经百战的老兵,至少他们不会水土不服生病,也不用另外找人教他们游泳。 打江东嘛,怎么能缺了水军呢。 主公麾下骑兵步卒几十万,就差水军没着落,天底下最厉害的骑兵是并州铁骑和西凉大马,最厉害的步卒也在冀州,他年纪小,这时候想和吕奉先他们比已经来不及了,不如努力成为主公麾下最厉害的水军将领。 江东据有长江天险,有主公在背后撑腰,他也不怕那些世家大族给他使绊子,徐州陶谦防备兖州还来不及,有他爹在兖州虎视眈眈,陶谦那家伙就绝对不敢找他麻烦。 兵马调动需要时间,那老东西胆敢对他下手,他爹立刻就能兵发徐州来个围徐救扬,再说了,以陶谦手下那些歪瓜裂枣,能不能打到扬州来还说不准呢。 荆州刘表有野心,可惜没有和野心匹配的胆量,荆州那么好的地界儿,北有汉水、沔水,向东顺长江而下就能通到吴郡,向西也能到达巴蜀一带,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结果可好,那家伙就死盯着南阳不放。 既不敢明目张胆朝南阳发兵,还不舍得放弃南阳那块大肥肉,坐拥可攻可守的荆州却只能当摆设,他看着都觉得可惜。 刘表不够看,益州刘焉就更不用说了,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民殷富足,他却只想着让张鲁占据汉中关起门当个土皇帝,听说刘焉这几个月身体不大好,估摸着撑不过这个冬天,等来年益州易主,有个能压得住张鲁的新州牧还好,要是新州牧压不住张鲁,那可就有意思了。 孙策在丹阳的时候就眼巴巴看着扬州其他郡县,想要找郭嘉帮忙自然不会藏着掖着,手指蘸了茶杯里的水在桌案上画出江东的大致形势,顺着长江连荆州江夏一带也一起画了出来,说之以情晓之以理,誓要让郭奉孝听明白他的计划。 就算他自己有点靠不住,他们家公瑾年少成名,运筹帷幄无所不能,有公瑾在大家伙儿总能放心吧。 郭嘉抱着手臂点点头,这小子的法子虽然直接,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稚嫩的少年郎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只孙伯符和周公瑾两个人带兵到江东比乌程侯亲自回江东更能让那些世家大族接受。 两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就算手底下有几千兵马又能干什么? 有乌程侯在兖州守着,万一两个小的出事儿也来得及救援,不如让他们在扬州闯荡闯荡,不指望他们能拿下整个扬州,打下两三个郡也能算大功劳。 而且,他们也的确需要一支水军。 郭祭酒眯了眯眼睛,想着荀彧刚刚去找过他们家主公,现在再过去不太合适,于是招呼着孙家小霸王到跟前,附到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然后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不用担心别的,明天中午去主公那儿说一声就行。” 孙策眼睛亮晶晶的,跃跃欲试恨不得眨眼就能到明天,“多谢奉孝先生。” 他说什么来着,遇事不决找奉孝先生准没错。 小霸王意气风发的离开官署,趁他爹还没回家赶紧和家里的弟妹搞好关系,再去拿在丹阳当太守的舅舅当笑料去讨好娘亲,只要家里大大小小都向着他,把老爹得罪死了也没关系。 有后台就是能为所欲为。 “你们说了什么?”荀彧将目光从蹦跶着走远的小霸王身上收回来,难得按捺不住好奇心,“伯符年纪小,你注意分寸,别跟着胡闹。” “放心放心,肯定不会胡闹。”郭嘉打了个哈哈略过去,回到自己的位子坐好,提笔开始干活,“过两天就能知道我们俩说了什么,不急不急。” 他郭奉孝如此稳重,怎么可能和小孩子一起胡闹呢? 越说自己不会胡闹的人就越会胡闹,这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还没什么,从他郭奉孝口中说出来几乎没有可信度,此话一出,整个议政厅一片寂静。 好一会儿,大家该搬竹简的搬竹简,该拿墨块的拿墨块,一边处理剩下的事情一边小声讨论什么时候能让整个冀州都用轻薄的纸来代替竹简。 现在只邺城官署有足够的纸张可以取用,其他郡县有纸也舍不得这么用,主公说明年尽量让每座县城都有制纸的作坊,到时候情况应该会好些。 自从用纸代替了竹简,他们再也不用腰酸背痛扛东西了,有纸真好啊。 郭嘉:…… 这么不给面子的吗? 官署里其乐融融,大家伙儿心情都不错,处理事情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原本计划三天才能做完的事情只用两天就能收尾。 荀彧和沮授商量着将目前在他们家主公掌控下的四州一郡的事情处理完,确定没有疏忽的地方,这才踏着月色离开官署。 郭祭酒等了半天也没等来问问题的家伙,看着荀文若和沮公与相携离开,蹲地上团了个雪球来泄愤。 他决定,从现在开始,他要和荀文若绝交一个晚上。 谁还没脾气了? 第二天一早,孙策带着弟弟妹妹们在院子里展示他的十八般武器,直到吴夫人喊他们吃饭才意犹未尽的停手。 兵器架上的十八般武器,全部都是木头做的,这些东西平时属于孙权孙翊几个小家伙,他们家大哥回来立刻易主,谁让他们家除了老爹就只有大哥一个能玩转所有的武器呢。 孙策带着弟弟妹妹们玩的非常开心,主公需要静养,他去太早了会打扰主公休息,昨天荀先生在午后过去,那个时间点去找人应该没问题,吃过饭还能再教几个小的点儿东西。 不教不行,指望他们自己学,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一个人打老虎。 他不在邺城这些天孙权肯定懈怠功课了,不然怎么连小妹都打不过,他那么大一个男孩子,打不过自己的妹妹他好意思吗? 孙权垂头丧气跟在旁边,孙翊拉着两个不知道危险离他们有多近的弟弟乖乖坐在母亲旁边,只有孙尚香自己开开心心和他们家大哥说话。 隔壁吕大将军经常教他闺女玲绮骑马打架,她和玲绮一起玩的时候也学了不少,附近能和她一起玩的同龄人不多,玲绮是她最好的小伙伴,她们俩已经约好将来一起上阵打仗啦。 孙策对妹妹的目标表示支持,虎父无犬子,闺女当然也是虎女,他们家那么多孩子,还真没几个不敢上马打仗的。 吴夫人轻咳两声,把胡说八道的女儿喊到身边说了几句,一家人这才热热闹闹开始用饭。 小霸王笑嘻嘻救妹妹出苦海,有他这个大哥在,弟弟妹妹不用阿娘操心,他一定把几个小的教导的乖乖听话,哪个都不敢给阿娘添堵。 吴夫人对这个大儿子向来没办法,几个小的也越来越调皮,好在他们爹马上就回来,省得她天天操心完这个再操心那个。 雪后初晴,今天是个难得的好晴天。 大雪下了好几天,地上积了厚厚一层雪,天气放晴之后非但没有暖和,反而比前几天下雪的时候更冷了,袁璟裹成球看着外面的雪,从早上就在纠结要不要去孙家找小伙伴玩,一直纠结到现在也没能迈开脚。 太冷了,实在是太冷了。 小家伙穿戴整齐,就是迈不开第一步,趴在窗子处纠结了好半天,最后还是一脸后怕的回到里间找他爹,“阿爹无聊了吗?我来帮阿爹念书吧!” 看书看多了眼睛疼,听书才好。 原焕无奈的看着想出去玩又怕冷的小家伙,拍拍身旁的位置让他爬上来,“你若是怕冷就人去问问,看其他几位小郎君可不可以来咱们府上。” “没有怕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点冷算什么,好男儿不惧酷暑也不怕严寒。”袁璟连忙反驳,他本来不怕冷来着,只是今天冷的有点过分,他还没有准备好,才不是怕冷,“再过一会儿,再过一会儿就出去,我和奕哥约好去孙府玩,吴夫人会做好多好吃的小点心,和家里的一样好吃,可惜阿爹不能吃。” 原焕:…… 算了,还是别说了。 老父亲不开心的给了儿子一个脑瓜崩,说话就说话,没事儿说什么点心,能不能长点心,知道爹不能吃还说,是不是故意想让阿爹出丑? 袁璟小公子捂着脑袋,朝亲爱的父亲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抿嘴什么也不说了。 小家伙在家里磨蹭到午后,直到看着他爹把药喝完,这才依依不舍的准备出去玩,再不出去天都要黑了,他可不想当失信于人的坏孩子。 不一会儿,孙策带着孙翊过来求见,看到袁璟小公子的瞬间立刻把旁边的弟弟推出去当掩护,小公子不乐意主公见属下没关系,只要他看不见不就好了。 孙翊来之前被他们家大哥千叮咛万嘱咐,小小少年郎关键时刻非常靠得住,报点心名报的非常熟练,成功把袁璟小公子的注意力从“孙家大哥又不听话来打扰阿爹休息”转移到“吴夫人会的点心好多”之上。 小霸王笑的露出小虎牙,看着两个小家伙带着仆从出门找其他小伙伴汇合,这才整整衣衫进去见他们家主公。 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关乎他能不能安生过年,重要着呢。 少年郎大步进屋,看到他们家主公披着斗篷坐在外间略有些心虚,在心里骂了自己好一会儿,打定主意这是最后一次来打扰,然后才把他琢磨了一晚上的说辞说出来。 奉孝先生昨天告诉他想要兵不必拘泥于他爹手下的那些兵,别人手下的也能惦记。 关东联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孟德曹校尉和他爹是打仗最猛的两个,曹校尉有本事,可惜关东联盟里拖后腿的太多,打仗败多胜少憋屈的不行。 他爹当时虽然日子不好过,好歹还算过得去,曹校尉更惨,总是打败仗不说,还没个肯帮他兜底的大哥,由此可见,袁绍袁术这兄弟俩哪个都靠不住,还是他们家主公最好。 曹校尉手底下的兵越来越少,他们要打董卓,手底下怎么能没有兵,世上哪儿有常胜将军,吃了败仗没什么,重整旗鼓继续打就是了。 曹校尉要重新招兵,曹洪曹将军肩负重任前往扬州,他和已经过世的扬州刺史陈温有些交情,陈刺史看在以往的情面上允许他在庐江和丹阳两郡招兵,只那一次就招了四千多人。 四千多士兵,都是扬州人士,还经历过讨伐董卓、抵御黑山贼等各种大战,个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多适合来帮他打扬州啊。 第133章 龙战于野 原焕拢了拢外衣,看着满眼兴奋的少年郎,哑口无言。 谁给他的胆子想从曹老板手里抢人? 曹孟德曹校尉文武双全,之前在兖州当州牧时军务方面有孙坚在不用他操心,他自个儿只顾得管内政,好不容易有机会连军务一起管着,马不停蹄就去了关中。 曹老板大概运气不怎么好,到关中之后也没什么仗要打,还正好赶上突然爆发的蝗灾,一年下来心里正憋着火气,这个时候从他手里要兵,小霸王是不是嫌日子过的太舒服了? 孙策信心满满的说完,只等他们家主公拿主意。 他爹手下的老兵是从老家带出来的,曹校尉手下的老兵也是从扬州招的,俩人现在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人物,区区几千人马应该不会放在眼里。 再说了,他只要人,不要马。 原焕捧着茶杯暖手,很是委婉的询问小霸王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么个“好主意”的,“那些士兵自关东联盟时就跟着曹校尉,想要讨去只怕不容易。” 关东联盟十八路诸侯没几个靠谱的,曹老板想打董卓,一群人在后面拖后腿,气的他自己带兵往前冲,然后意料之中吃了个大败仗,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马让出去,只怕他当时就能栽在那里。 他手里那些扬州出身的士兵都是那次逃出生天之后招来的,跟着他打完董卓打黑山贼,又一路带去关中,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会轻易给出去才怪。 小霸王就是打他爹的主意也比从曹操手里要兵安全,谁给他出的馊主意? 孙策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是馊主意,曹操身边现在上万的兵,那些扬州籍的士兵没准儿还思乡过度想回家,关中那地方用不着水军,跟他去打扬州多好,既能让那些士兵免受背井离乡之苦,还能让他们在水上大展身手,何乐而不为。 他没说谎,在江东那地界儿,骑兵步卒都不如水军能打,主公要是不信的话,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和他回江东看看,打将军缺什么都不能缺水军。 原焕对少年郎天真的想法不做评价,只是继续问道,“如果兵马粮草充足,伯符能拿下扬州几郡?” 孙策笑得灿烂,“只看主公愿意给多少粮草。” 朝廷还没有任命新的扬州刺史,扬州郡县各自为政,只要兵马粮草充足,全部拿下只是时间问题,他的目标可没有局限于扬州一地,还有扬州隔壁的荆州呢。 没有栽过跟头的年轻人看什么都觉得简单的很,原焕笑吟吟抿了口茶,看他如此有自信,索性让这小子放开手去闯荡,“既然伯符已经有打算,年后便可以找文若要粮,不过话先说在前头,粮草可以从这里拿,兵还得你自己想办法,打了胜仗有赏,打了败仗可要受罚,到时候就算哭鼻子也得挨军棍。” “主公放心,江东没几个能打得过我。”孙策答应的干脆,他对扬州各郡县的守将都有了解,能打的没几个,肯定都不是他的对手。 不给他兵也没关系,大不了他带足了粮草回扬州再招就是,别的地方不说,老家吴郡总能让他招个几百上千人吧? 他爹乌程侯赫赫有名,背靠大树好乘凉,乡亲们就算看在他爹的面子上也不能太冷淡,只要让他度过最难熬的开始,只要拿下一座城,接下来就什么都难不住他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孙伯符到了江东就是游龙入海,神仙来了都打不过他。 小霸王目的达成了一大半,剩下没完成的那一小半也不担心,他至少要在邺城待到年后十五,近一个月的时间怎么着也能从他爹或者曹校尉手里要点儿兵,他自己脑袋瓜不够用,这不是还有奉孝先生帮忙吗。 时间还长,问题不大。 原焕看着少年人连蹦带跳的离开,沉思片刻让人将荀彧喊来,小霸王闯荡归闯荡,他们这边得做好最坏的准备,放孩子出去是让他历练,不是让他送死。 吴郡太守许贡,庐江太守刘勋,这两个人和陶谦刘表都没有关系,不会在背后下黑手,暂且可以不用那么防备,但是扬州那么多郡县,不是每个太守都和其他势力没有关系。 如果他没有记错,扬州九江郡的太守是陆康,豫章郡的太守是朱晧,名将朱儁之子,这两位都是吴中大姓,小霸王不管不顾就要打扬州,只怕跟头要栽的不轻。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猜测也不一定成真,史上小霸王能在丧父的情况下打下江东大片地盘,现在虽然性子跳脱了点儿,但是有周瑜在旁边看着,江东世家顾忌着兖州那位非常护短的江东猛虎,兴许真的能让他打出威名。 只一会儿的时间,荀彧便匆忙赶过来,原焕看看手里热气还没有散尽的水杯,猜测荀彧匆忙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这人这么快过来,应是他的人过去之前就出门了。 荀彧在门口停下脚步,稳住呼吸恢复以往的淡定,这才掀开厚厚的门帘进去,“主公。” “不必多礼,坐吧。”原焕点了点头,让人送来茶水点心,待荀彧坐定才又问道,“哪儿出事了?” “益州,刘焉背疮迸发而亡,其子刘范继任益州牧之位,今冬怕是会生乱。”荀彧沉声回道,却没有多担心,益州离他们太远,就算生乱也是内乱,最多波及到荆州,只要新任益州牧不傻就不会和他们过不去。 原焕挑了挑眉,“其子刘范?” 他刚才还在想背疮到底是个什么疮,为什么那么多名人死在这上面,听到继任益州牧的人是谁后立刻将刘焉的死因扔到一边,他怎么记得刘焉之后的益州牧是刘璋刘季玉,哪儿又蹦出来个刘范? “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前些年并不在益州,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三子刘瑁和四子刘璋,主公对刘范不甚熟悉也是正常。”荀彧解释道。 刘焉四子,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次子刘诞为治书侍御史,刘焉领益州牧之职前往益州,此二子留在朝廷为官,一来是当质子,二来也能及时给刘焉提供朝廷的消息。 原焕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益州牧从刘璋变成刘范,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的蝴蝶翅膀。 刘焉三子刘瑁体弱多病,四子刘璋懦弱无能,但是长子和次子却颇有其父之风,刘焉听人说益州有天子之气而请命出任益州牧,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刘范和刘诞应该在郭汜、李傕占据长安的时候和西凉兵马密谋攻取长安,事情泄露而被处死,长子和次子死在郭汜、李傕手上,三子体弱多病,约莫也是早亡之人,最后能继任益州牧的就只剩下刘璋一人。 现在郭汜、李傕在董卓伏诛的时候一同被杀,刘范和刘诞没有死,也没有试图攻打长安,而是在关中大乱的时候趁机去益州找刘焉父子团聚。 有向来寄予厚望的长子在,继任者当然轮不到性子懦弱的幼子。 “刘焉有本事占据益州,刘范得了他几分真传还尚且不知,多注意汉中的情况,张鲁野心勃勃,未必会服气刘范这个新州牧。”原焕缓缓说着,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曹孟德盼打仗盼了那么长时间,来年怕是真的要他亲自上阵,汉中那地方可不好打。 刘焉此人有野心也有实力,只是缺了些魄力,他能在目睹朝纲混乱的情况下促使灵帝恢复废除已久的州牧制度,I又能在别人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时改交州牧为益州牧,就已经能显示出几分称帝的野心。 益州是个好地方,天府之国不只是听上去好听,荆州物产丰饶已经是天下人向往之地,益州与世隔绝,官府民间屯起来的粮草金银至少是荆州的两倍。 刘焉有“自为天子”之心,治理益州时也颇有手段,对治下百姓宽仁有度,对当地的豪强大族下手毫不手软,刚到地方就杀了十好几个,也不管他们是罪有应得还是冤枉无辜,只要家族势力够大就全在他的死亡名单上。 之前的益州刺史死于黄巾之手,益州从事贾龙和黄巾打了几个月才肃清益州,结果把刘焉迎到益州没多久就被新上任的州牧大人找借口杀了,自那之后,益州再没有人和刘焉作对。 名为州牧,实际上就是无名之君。 “张鲁在汉中不自称太守而称师君,五斗米教在汉中如日中天,刘范想和刘焉一样降服张鲁,只怕还要费上一番功夫。”荀彧温声开口,嘴上说着“费上一番功夫就能降服张鲁”,心里想的却是“费上再多功夫也降服不了”。 小皇帝身边的人都是他安排过去的,刘范和刘诞在关中时官职不低,但凡这兄弟俩有一个是聪明人,现在的司隶校尉都不会是曹操曹孟德。 汉中是益州的北边门户,占据汉中就能占据益州通往关中的唯一门户,关中乱起来的时候刘焉还没死,张鲁听从刘焉的号令,再有刘范、刘诞兄弟二人在长安里应外合,区区刘表根本不足为惧。 结果可好,兄弟二人趁乱离开关中去益州,留下张鲁和刘表对峙,最终两败俱伤便宜了他们家主公。 荀彧只在屋里待了一会儿,益州易主虽然不是小事,但是短时间内刘范忙于接手益州各部势力,防范别人还来不及,一时半会儿没工夫顾及外面,还不至于让他们家主公因此费心。 原焕送走贴心的荀别驾,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景,刚感叹了两句局势越来越有意思,开了条缝儿的窗子就被侍女给关上了。 好吧,养病之人不能吹冷风。 今年的冬天比前两年冷得多,好在各方御寒的物资充足,连最穷苦的关中都没听说有百姓冻死。 从曹操去关中开始,整个关中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就是通往四面八方的官道重新修了一遍,以前有的重新修,没有的就修新的,短短半年的时间,关中的官道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曹校尉心里憋着火气,除了屯田就是修路,其他一概不管,修渠挖沟需要通畅的道路,在他把关中各城打通之前,所有的流民百姓还有牢里那些犯人都出来修路,不想干活也行,家里有余粮爱干什么干什么。 暴躁的曹操回到邺城之后脾气也没好哪儿去,孙家小霸王上门第一天就被吓了回来,别说要兵了,相关的一个字都没敢说,生怕曹孟德一个不开心直接拿刀追着他砍。 兵重要,命更重要,他还是找他爹要兵吧,至少他爹看在他是亲生的份儿上会留他一条小命。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小皇帝改元建安,更改年号的诏书发下去之后,各地官员都上表庆贺,一时还真有些辞旧迎新的感觉。 建安元年的邺城很是热闹,被派去镇守府城的大将们回到邺城和家人团聚,小孩子们交到了不少新朋友,大人推杯交盏联络感情,不去想他们过不了几天就要各自离开,热热闹闹的还挺不错。 荀攸被公孙瓒烦的不行,回到邺城第一天就是请命前往幽州,中山太守的位子留给高顺,他以朝廷的名义前去幽州当个太守,公孙瓒不是觉得手底下没有可用之人吗,他荀公达自认不比刘伯安差,刘虞能干的活儿他一样能干。 具体哪个太守也不用主公操心,他自己已经挑好了,渔阳郡就可以。 渔阳有盐场,公孙瓒再敢烦他,他就让那三千白马义从全都吃不上盐! 荀公达面无表情的模样着实有点吓人,原焕听着他的话感觉这人不是要去幽州帮忙,而是先拿下渔阳然后把公孙瓒打的落花流水跪地求饶。 毕竟这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分文官武官,在人均文武双全的世家子中荀公达也是其中翘楚,他要真的和公孙瓒过不去,以公孙瓒的本事十成十的不是他的对手。 多想不开啊,怎么把他们的老实人给欺负成这样,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原焕在心里感叹着,动作一点儿也不慢,当即表荀攸为渔阳太守,等年后就直接走马上任,去幽州和公孙瓒当同僚。 邺城的热闹久久不息,年关解了几天的宵禁,城里城外的百姓仿佛感觉不到冷一样争相出门游玩,直到过了十五才渐渐平息。 就在此时,益州又传来消息。 刘表趁刘焉病亡刘范继任的机会派他的别驾刘阖策反了益州不少将领,刘范大怒,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驻扎在巴东郡,虎视眈眈大有开战的意思。 原焕对荆州益州开战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被刘阖策反的将领。 沈弥、娄发、甘宁…… 甘宁甘兴霸,这人被策反之后没去荆州吧? 第134章 龙战于野 汉室衰微,朝纲不振,刘焉可以说是最早图谋自立的诸侯,没有之一。 别人琢磨坏事只会偷偷琢磨,他不一样,他不光会琢磨,还能巧舌如簧让皇帝亲自给他铺路。 灵帝在位时天下虽乱,但是还没有乱到董卓进京时那样,刘焉那时候已经察觉到汉室将亡,留在朝廷没前途,不如躲的远远的,或许还能在中原俱伤的时候有意外之喜。 没过多久,他就利用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推动灵帝废史立牧。 一郡之地太小,不够他避乱自守,太守只能掌管一郡的军政,刺史虽然能管一整个州,但是官职太低,且只能监管州郡,想以刺史的身份拿到军政大权还要另外谋算,不如最开始就先做好打算。 废史立牧,皇权遭到挑战,地方开始反噬中央。 中央和地方一直都是你强我就弱你弱我就强的关系,汉武帝当年设立刺史为的就是不让太守专权,一郡的军政大权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实在太危险,不派个亲信监督实在放心不下。 灵帝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别人说什么他都信,汉武帝尚且极力打压地方,他可好,愣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弄出了个掌握一州军政大权的州牧出来,生怕地方父母官权利不够大。 官职改了不要紧,一不小心就把大汉的江山弄得四分五裂,掌握实权的郡守已经有资格成为一方诸侯,掌一州之军政大权的州牧手上权利如何就更不用说。 大汉十三州,皇帝手底下才十三个州。 刘焉是个聪明人,偏偏灵帝又是个傻的,以为他任命的州牧各个忠心耿耿一颗丹心向大汉,丝毫不管他们到任之后会怎么样,刘焉原本想去的是交州,那地方离中原足够远,是个关起门来看热闹的好地方,只是偶然间听到有人提起益州有天子之气,便又改为申请益州牧。 由此可见,这人确实有图谋不轨之心,益州后来也确实出了位天子,只不过不是他刘焉,而是刘备刘皇叔。 益州富庶,倘若刘焉活的时间长些,未必不能以益州为根基图谋天下,巴蜀之地,天府之国,乱世天堂,盛世囚牢,如今恰

相关推荐: 月下梢   当修炼可以充值   [娱乐圈同人] 我在杂志社当主编   炮灰才是真男神   重生野人系统   奶爸的文艺人生   召唤师:我能萌化一切   魏晋干饭人   逆行万年   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