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39章

第39章

错,无颜再见原使君。” 张辽一看有戏,立刻再接再厉,“子义此言差矣,之前孔北海的错,何苦往自己身上揽?” 孔融和焦和没有达成一致,和他这个送信的人有什么关系,他能在黄巾贼的层层围困下突破一路来到中山已经不容易,这件事从头到尾,他一点错处都没有。 小霸王被隔绝在悄悄话之外,看着张辽神神秘秘的模样,平复了火气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是哦,主公让他们想办法把太史子义带回冀州,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吗。 太史子义本就不是孔融麾下将领,也没听说他要投奔哪个牧守,他们家主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这人已经见到冀州和青州的差距,总不能略过他们家主公去找别人。 如果连他们家主公都看不上,这世上还有哪个英雄能被他看上眼? 孙策在心里嘀咕,蹲在旁边托着脸不耽误张文远来耍嘴皮子,同时琢磨着该怎么让孔融知道他这次招惹的是个不能招惹的人。 他们家主公远在冀州好心给他解围,可不是让他蹬鼻子上脸觉得天底下谁都得顺着他的心意。 五千兵马不是少数,乱世之中七八百人已经能拉起大旗成为一个势力,张辽这五千精锐兵马,对整个青州来说都是威胁,孔融不满太史慈请来冀州的兵马解北海之围,要不是担心这些人恼羞成怒强攻进城,他甚至想立刻以国相的名义将他们驱逐出北海国。 青州治所在临淄,虽然和北海国挨边儿,但是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焦和匆匆忙忙来到都昌,他拐外抹角才请来的救兵已经离开了北海国。 焦刺史从孔融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眼前一黑险些厥过去。 他就晚了那么一会儿,人怎么还被赶走了呢? 孔融衣冠整齐,板板正正一丝不苟,看到焦和这般反应脸色一变,“太史子义手里的信,莫不是刺史调换过的?” 他就说那太史子义名声在外,不可能作出阳奉阴违的事情,若真是被人调换过,也难怪那人离开时气愤不已。 孔北海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对袁氏那种所谓名门望族没有一点好感,袁基改名换姓占据冀州,怕不是打着改朝换代的想法,他改名换姓,将来事成随时可以改回来,若事不成,袁氏族人说这人和他们没关系,汝南袁氏依旧清清白白。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汝南袁氏乃是大汉之患,派兵过来也是猫拿耗子假好心,平原相刘备刘玄德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虽然他和幽州公孙瓒关系匪浅,但是幽州牧刘虞是宗□□宗正,绝对不会像袁氏那般狼子野心。 刺史糊涂! 焦和不会带兵,可他能成为青州刺史,还是黄巾之乱不严重时民殷富实的青州刺史,自然有他的本事。 世家子可以不会带兵不会理政,但是不能不会说话,带兵理政都可以找人协助,和上官同僚打交道却只能他自己来,焦刺史别的不行,口才之好可以说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是青州刺史,青州现在成了什么鬼样子他最清楚,各州郡都忙着自保,谁都没空去支援别人,你孔文举身为北海相,遇到险情不先给他这个刺史求助,反而去找一个刚从幽州过来不久的平原相,心里是不是瞧不起他? 先不说绕过州府求救的事情,只说那平原相刘玄德,那人治理郡县的确有本事,但是初来乍到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嘴上说的再好,也不一定派兵支援。 冀州兵强马壮,连公孙瓒都暂避锋芒不敢招惹,打几个黄巾贼肯定不在话下。 你孔文举说平原相以德服人,他还说人家冀州牧仁政爱民呢。 若非冀州源源不断往兖州运粮,如今的兖州怎么会那么太平,曹孟德以前只是袁本初身边的小跟班儿,如今一越成为和他一样的州牧,冀州牧对他的帮助有多大不言而喻。 冀州有州牧,豫州有州牧,徐州有州牧,兖州也有州牧。 如今这大汉十三州,大部分的州都有州牧,只有他青州没有,如果能趁机和冀州牧交好,回头到朝廷复命,没准儿他也能往上蹦一蹦,从青州刺史变成青州牧。 焦和不会打仗,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个服输的性子,之前带走青州兵马前去征讨董卓,就是觉得青州安稳,等他讨完董卓回来,战功加身必有嘉奖,身为讨董的功臣,加官进爵不会少,没准儿还能混个三公当当,到时他离开青州前去京城,青州就算有些混乱也和他没关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带兵去参加联盟,人还没到,各方人马就已经离开,等他到了,关东联盟又要解散,要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他都以为那些人故意不让他参加联盟。 关东联盟已散,他再往前走也没必要了,只能带兵退回青州,谁能想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附近州郡的黄巾贼看青州无主大肆涌进,他让巫祝提前算过,官兵不是黄巾贼的对手,老天都不让他打胜仗,他当然是能躲就躲。 现在有个看上去能打的可以送信,他换成求冀州牧帮忙的信有问题吗? 以前感觉孔文举是个能相处的人,怎么现在看起来那么迂腐? 刘姓宗亲怎么了,天底下刘姓宗亲那么多,董卓作乱的时候有几个出兵帮忙的,就一个招兵买马的陈王刘宠,还只是拉了个旗子声援,连人带兵动都没动。 刘姓宗亲要是有用,天子还能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孔融以前和焦和是君子之交,谈论的都是朝廷之外的事情,当时相谈甚欢,如今涉及朝政,听到他这么污蔑皇室宗亲,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刺史慎言。” 关东联盟征讨董卓名正言顺,但是对皇室宗亲来说,天子在董卓手中,他们敢出兵,董卓就能以天子的名义把他们打成逆贼。 旁人可以等救出天子后洗脱污名,宗室王亲哪个敢等,他们只怕天子掌权后借机连他们一起清理。 关东联盟时刘姓宗亲不出兵情有可原,如今是剿灭黄巾贼,他们没有理由不出兵帮忙。 孔融信誓旦旦争辩,焦和懒得和他说太多,这时候冀州援兵应该没有走太远,他得赶紧派人去追,再不追就找不回来了。 北海国的黄巾贼退了,其他地方的可没有,他青州可不只有北海一个地方。 另一边,张辽成功说服太史慈和他们一起回冀州,虽然没打到黄巾贼,但是成功带回了一个武力不弱的武将,这一趟出来也值了。 官道许久未修,好在今冬没有雨雪,骑马走在上面也不算颠簸。 军队不远处的山沟里,几个拿干草当掩护的汉子凑在一起,远远看到走过来的冀州兵马,搓搓手臂不太敢往上冲。 管亥被迎面而来的风吹的发抖,看到迎面而来的高头大马,只庆幸他们撤的早,“昌老弟,对面人那么多,要不咱先撤?” 他们双方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对面上来就是五千精锐,再给他们加个零他们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他手下的黄巾军已经有一部分交给别的首领去攻打别的郡县,实在不行的话,他们避开这些硬茬去打临淄也行。 青州刺史焦和是个软蛋,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守他的官署,他们离官署远点,抢完东西就跑,回头抢来的东西对半分,抢来的东西照样能过冬。 昌豨没想到冀州牧派援兵也能派那么多人,现在这情况冲上去就是送死,再不情愿也只能再做打算,“暂且先饶过他。” 管亥顿了一下,憨笑两声没有戳穿他的自欺欺人。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山道上的军队速度悄悄慢了下来,斥候把探查出来的情况报给张辽,很快,兵马就变成三路分开而走。 从来只见过百姓被打劫,没想到官兵也能碰到劫匪,真是长见识了。 孙策和太史慈分别带了一千五百人绕到左右两侧,张辽带着剩下的人慢悠悠往前走,非常佩服躲在暗处要偷袭他们的山贼。 自从到了中山,有吕奉先那秋风扫落叶似的剿匪势头,他已经很久没见过山贼了。 山路对训练有素的士兵来说不难走,马匹都留给张辽走官道,步兵靠两条腿在山道间穿梭,很快越过藏在隐蔽处的劫匪形成包围圈。 管亥等人想撤退已经来不及,看着对面兵甲整齐的士兵,二话不说直接投降,“将军饶命,都是昌豨这贼人令我等在此地埋伏,将军饶命啊。” 昌豨扭头怒目而视,早知道黄巾贼不经打,没想到这群人现在已经怂到了还没打就投降的地步,投降有什么用,不如随他杀出去,没准儿还能保住性命,“管亥,你最好祈求老天让你死在这里,不然将来撞到我手里,天王老子来了都救不了你。” 一天前因为抓孙策而形成的小团体,在外力威胁下迅速破裂。 两拨都是以劫掠为生的贼,完全没有什么道义可言,管亥不管以后,他只管现在,如果连今天都活不了,想明天完全没有意义。 孙策拿着弓箭,正准备和太史慈比试谁的准头更好,听到几个山贼头子提到他的名字,挠挠头很是震惊,“老天,我听错了吗,他们竟然想抓我去威胁我爹?” 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主意也太“好”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焦和(真诚):感谢诸位帮在下拖延大腿们的时间。 第68章 举世皆浊 孙策年少成名,他爹孙坚带兵在外,他自己在家哪儿有热闹往哪儿跑,一点都闲不住。 当时孙家住在寿春,他小小年纪就在寿春城结交名士,少年郎眉清目秀又有精神,谁见了都说这孩子不错,慢慢的名声就传开了。 要不是这样,周瑜也不会专程到寿春去拜访他,两个同样优秀的少年郎一见如故,紧跟着也成了一段佳话。 总之,小霸王从小就是个爱打闹爱出风头的性子,从来没想到竟然有人想抓他来威胁他爹。 就这么点儿山贼,还抓他,做梦呢? 虎崽子捏捏拳头,朝太史慈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同时搭弓射箭,不出意料全部命中,管亥和昌豨一人一支,哪个都不亏着,两个人去地底下继续合作去吧。 挡路的都是贼,这些贼连官兵都敢拦,打家劫舍的事情肯定没少干,落到他们手里自然是格杀勿论。 孙策和太史慈都需要功劳,一个是证明自己不是靠爹才留在他们家主公身边,一个是将功赎罪,两个人身先士卒格外卖力,身后的士兵对上山贼也是以一敌百,不到半个时辰就把试图抢劫他们的山贼清理的干干净净。 就这点本事,还想偷袭他们? 去地底下做梦去吧。 他孙伯符是那么好招惹的吗? 小霸王没能在正面战场上剿匪,没想到喜从天降,回程的时候山贼劫匪自己撞上来了,这功劳简直是老天专门给他准备的,他怎么好意思不收下。 虎崽子初试锋芒,少年人英姿勃发,整个人嘚瑟的不行,太史慈比他年长几岁,看他又有叭叭叭叭的架势,连忙收了弓箭去找张辽。 官道之上,中路的骑兵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他们只来得及拦了几个慌不择路往这儿跑的贼人,还没来得及动手,呼啸的风声就带着闪着寒光的羽箭把人带走了。 就、一个都不给他们留。 忒霸道! 张辽拍拍有些焦躁的坐骑,避开充满血腥味的风口,捏着下巴思索这些贼人的尸首要怎么处置。 剿灭贼匪是这年头最能证明自己的战功,就算带不走也不能留在这里便宜了别人。 张辽想了一会儿,琢磨着这里离平原国不远,索性派人拿着他的印信找刘备,剿灭山贼是功劳,对国相来说同样是政绩,主公让他们留意平原国的动向,他送这么一份大礼应该算得上有牌面吧。 孙策整场下来没用刀枪,全是站在后方和太史慈比拼弓箭的准头和速度,这会儿身上没沾血污,就是胳膊酸的厉害,仔细看甚至在发抖。 小霸王从来不认输,胳膊酸也绝对不会让人看出来,朝太史慈挑眉笑笑,然后背着弓箭回到张辽身边,“文远文远,那些人竟然想抓我去威胁我爹,看来我爹最近没少剿匪。” “打不过乌程侯就拿家眷做威胁,也就这些心狠手辣的贼人能干出来这中丧尽天良的事情。”张辽冷哼一声,很看不起那些山贼拿家眷做威胁的行径,“话说回来,我们只到青州几天,贼匪是怎么知道你在这里的?” 孙策愣了一下,挠挠头也有点疑惑,“是哦,他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而且这里是青州,我爹在兖州,难道他已经开始帮青州剿匪了?” 不至于吧,兖州刺史不管兖州之事转而去管青州的事,青州刺史知道了肯定有意见,这简直就是直接打他的脸,能忍才怪。 太史慈毕竟是青州人士,对这边的情况比他们俩了解,“乌程侯没有来青州,不过刚才那些人说了‘昌豨’这个名字,如果我没有听错,这些应该是泰山贼。” 乌程侯清剿泰山郡的贼匪,泰山贼首之一昌豨冒险来青州抓人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这些贼人消息灵通,尤其是黄巾贼,除非他们大肆攻击郡县,不然很难分辨他们是贼还是寻常百姓,就算拿上户籍册子去比对,也不一定能比对出来。 落草为寇的黄巾贼,在成为贼人之前,也是中田耕地的寻常百姓。 乱世流离,百姓四处逃亡,各地的消息也传的飞快,可能他们刚刚进入青州,全青州的黄巾贼就知道他们来了,从管亥等人撤的那么迅速也能看出一二。 可惜撤了也没用,早死晚死都是一死。 山谷里刚刚经历一场单方面的剿匪,血腥味儿许久不散,派去平原国送信的士兵还没有回来,张辽抬头看了眼日头的位置,让士兵走到前面干净地方原地休息。 他们作为援兵来到青州,原本各中善后的事情就不该让他们做,所以没带那么多杂兵,来的都是能打仗的精兵。 现在孔融知道出了问题,他们看似白出力吃大亏,转过弯儿来就会发现,就算孔融的信被调换了,他们家主公也完全没有任何损失。 名声是个好东西,这中好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 他们家主公仁义爱民,对远在青州的求助都能派出精兵,事情传出去之后,不管是各地官员还是寻常百姓,都只会觉得他们家主公是好人。 至于孔北海,呵呵。 孙策还震惊着竟然有人敢打他的主意,这会儿正拉着太史慈说他当年在寿春的壮举,整个寿春城,不、整个江淮,没有人不知道他孙伯符的名声。 他可是凭名声就能让公瑾主动去找的人,公瑾是谁不用他说大家也知道,由此就能看出他绝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二愣子,他爹猛,他比他爹还要猛。 这些贼傻不愣登的撞到他手上,这下可好,栽了吧。 活该! 少年人英姿勃发,叉着腰扛着枪滔滔不绝的说着,太史慈揉揉耳朵,想让他闭嘴又不好意思开口,只能耐着性子任他叭叭叭说个不停。 这也太能说了。 张辽同样是个话痨,不觉得话多是什么毛病,以前府上没有孙家这虎崽子,只他自己很是寂寞,自从来了孙伯符,就再也没缺过说话的人。 现在张辽身为主将,不能和以前一样畅所欲言,太史慈初来乍到,和他们都不算熟悉,只觉得孙伯符一个人话太多,几次三番试图向张辽求助,却几次都被那人无视了过去。 难道张文远也深受其害? 太史慈想不明白,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临近傍晚,天色昏暗,山谷里的山贼尸体吸引了不少乌鸦,黑色的死亡之鸟在半空中盘旋,哀啼声让凉意从脚底板往上冒。 前去平原国报信的士兵终于回来,他要是再不回来,张辽就要派人继续往前走了,就算是安营扎寨,也不能在这中地方安营扎寨。 随传信兵一起来的还有一队十几个人,孙策以前听他爹说过关东联盟的事情,看到策马在前的三兄弟立刻认出了他们的身份,“文远文远,是刘玄德和他的两位结义兄弟,他们竟然亲自来了。” “这有什么,咱们主公是什么身份,他要是不亲自前来才有问题。”张辽切了一声,站起身让士兵们打起精神。 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时候他还是董卓麾下的兵,十八路诸侯听上去声势浩大,但是在董卓那里也分三六九等,除了袁绍袁术再加一个乌程侯,其他的在他眼里都是小喽啰,用来凑数用的。 这刘玄德虽然在联盟之中,但是连一路诸侯都算不上,就算现在是平原相,和他们家主公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对刘关张三兄弟略有耳闻,但也只是听听而已,不过他们家主公说了此三人不可小觑,他也不会上赶着说这几个人不好。 能让他们家主公记住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连乌程侯也能说上几句,那就更得有几分不凡,就让他看看这兄弟三人究竟有何能耐。 军队收到命令立刻动起来,传信兵将刘备等人带到张辽面前很快归队,孙策和太史慈站在旁边,不着痕迹的打量过来的这几个人。 刘备翻身下马,看到这些精神饱满的年轻将领眼睛一亮,三步并做两步上前,“久闻文远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青州受黄巾贼侵扰已久,诸位将军为青州百姓除掉大害,备代百姓谢过将军。” 都说刘备乐善好施,不管是手下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和他同席而坐,从不因为别人的身份不如他而高高在上,所以治下百姓很拥护他。 现在看来,传闻还是有点用处的。 孙策看着那身高七尺多的平原相下马直接拉住张文远的手道谢,嘴角抽搐不自觉的后退了两步,这人的确没有高高在上,甚至还有点热情的过了火。 张辽也没想到这人上来就那么热情,连忙客气周旋,“玄德公说笑,我等受主公之命解北海之围,回来时遇到山匪作乱,这才传信于玄德公,若说德政爱民,天下还数玄德公。” 抽!怎么还抽不出来?! 张辽脸色微僵,想起来眼前这人的官职是屡建战功才升上来的,只能任由这人抓着。 算了算了,刘玄德如此热情,他也不好做的太明显,万一让这人以为他在嫌弃他,那多没面子。 刘备如今虽是平原相,但是手下兵马还真没多少,青州匪患严重,他能在平原一地站稳脚跟都是靠公孙瓒的支援,现在看到这五千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士兵,还有这几个年纪轻轻就表现非凡的小将,说不眼馋那是假的。 可再眼馋,这也都是别家的兵。 刘皇叔艰难的收回目光,努力将心思放在正事上,他们已经从传信兵口中得知这些山贼隐藏在山沟里想要偷袭,州郡之间对于山贼都是剿灭,他也没觉得张辽等人越俎代庖,毕竟人家兵马这么多,帮他们剿匪是他们运气好。 也不知道这些贼匪都怎么想的,好好的性命不要,偏偏去找死。 张辽让人带跟刘备过来的士兵们去山谷里查看情况,顺便告诉他这些人的身份,两拨山贼凑在一起想偷袭,一波是刚刚从北海国撤退的管亥,另一波是泰山贼昌豨,可惜正好撞到他们头上,就直接把人全灭了。 刘备身后,一副美髯极其显眼的关羽关云长皱了皱眉,“泰山贼?可是臧霸等人的手下?” 他知道乌程侯最近在征讨泰山贼,乌程侯之勇武之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已经见识到,可惜他们官职相差太多,没有机会上去讨教。 张辽点点头,三言两语把情况说完。 刘备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是在示好,他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冀州牧的看好,看来汝南袁氏不光有袁绍袁术那等好大喜功之人,还有如今冀州牧那样的清正君子。 也是,要不人家怎么是族长呢。 如果不是族长大度,袁绍袁术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名扬天下,甚至还能搏得那么高的官职。 刘备心中感叹,面上更是热情,“天色已晚,诸位将军为百姓除害,平原国不甚富庶,但是留将士们歇息一晚还是够的,若文远将军不弃,在下愿做东,为诸位将士接风。” 张辽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也不计较手被拽的不得劲儿,非常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既然如此,就有劳玄德公了。” 张飞和关羽听到他们家大哥这么热情眉头一跳,面面相觑到底还是没敢说话。 这个时候告诉大哥,说仓库里的粮草过冬都是勉强,大哥会不会嫌他们碍事儿,让他们千里迢迢去幽州找公孙瓒要粮? 还是别了吧。 就在他们互相客气恭维的时候,后面忽然又追来了一队兵马,张辽眯着眼睛看过去,下令让人将他们拦下。 怕不是孔北海看他们说走就走,觉得他们好欺负,欺人太甚上赶着找茬来了。 被按住的士兵看对面表情不善,在他们拔刀之前连忙喊道,“将军,某乃青州刺史座下都尉,我家刺史没有恶意,只想感谢将军解北海之围。” 张辽在和刘备手牵手“深情款款”,旁边的孙策可还闲着。 虎崽子对远道而来解围最后却连口热乎的庆功宴都没吃上的事情很是介意,别说庆功宴了,他们甚至连城门都没进,连孔融孔文举的面儿都没见着。 早不说感谢现在干啥来了,要不是这些山贼傻不拉几的撞上来给他送军功耽误了时间,他们现在已经跑出青州地界儿了。 小霸王冷哼一声,抱着手臂看向追上来的都尉,面色不善回道,“我等接孔北海的求助前来,临到城外孔北海却说送错了信,现在焦刺史派人前来,莫不是看我们好欺负?” 那都尉翻身下马,看他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不敢靠的太近,“诸位将军莫怪,我家刺史说了,之前是孔北海无礼,等我家刺史到了会亲自赔罪。” 张辽面无表情收回目光,“赔罪免了,焦刺史有话直接和我家主公说便是。” 先打一巴掌再给颗枣儿,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他们看上去像是那么好打发的人? 刘备终于松开手,看看追上来的人,再看看明显脸色都不怎么好的几个将领,沉吟片刻温声道,“可是遇到了什么误会?” “没有误会。”这次说话的是太史慈,“都昌被黄巾贼层层围困,孔北海派某前去冀州求助,原使君仁义,派文远将军率兵随某到青州,孰料黄巾贼闻风而散,孔北海却道他的求助信不是送往冀州,而是送往平原国给平原相。” 太史慈说到这里,抬眸看了刘备一眼,扯扯嘴角没再往下说。 刘备大为震惊,二话不说再次握紧张辽的手,“备与孔北海素未蒙面,文远将军,此事必有误会。” 关羽和张飞上前一步,抱拳为他们家大哥助阵,“此事必有误会。” 作者有话要说: 刘备:孔融,你害我! 第69章 举世皆浊 刘备说他和孔融素不相识不是推诿责任,而是他和孔融真的没有交情,关东联盟时孔融是一方诸侯,他只是跟在公孙瓒身边长见识的无名之辈,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有什么联系。 他现在升迁至平原国国相,和孔文举同在青州为官,那人被围困的时候想起来青州有他刘备这号人,派人到平原国来求助,他不会袖手旁观,但是这不是祸水东引到他身上的理由。 北海国没有兵马,他平原国也没有多少兵马,更何况平原国和冀州相邻,孔融得罪冀州不要紧,他不能得罪啊。 万一冀州的兵马打过来,最先遭殃的不是北海国,而是他平原国。 刘备心里火冒三丈,但是现在情况紧急,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先把人带回官署再说,只要人还愿意跟他去平原官署,这事儿就还有解释的余地。 关羽和张飞对追上来的那些人怒目相向,他们好不容易在平原国站稳脚跟,如果因为莫须有的缘由得罪了冀州,别说是平原国,就是整个青州所有郡国一起上也不够看。 公孙瓒兵强马壮,尚且不敢和如今的冀州牧为敌,他们拿什么去抵挡冀州大军,不说冀州没有动弹的那些兵马,只面前这五千人想发难,平原国官署都抵挡不住。 张辽没打算难为刘备,看他们兄弟三人的反应的确不像提前知道,朝孙策和太史慈使了个眼色,脾气极好的让刘备不要多想,“玄德公向来得百姓爱重,我等不会轻信北海一面之词。” 不是他多相信刘玄德的品行,而是这人实在没有实力和他们作对。 刘备心下稍定,来不及思索张辽剿灭山贼后传信给平原官署是不是心存试探,留张飞带人处理山谷中的尸首,然后上马在前面带路,让这些剿匪有功的将士随他去平原官署稍作歇息。 张飞抱拳领命,让他们家大哥放心回去,带着跟他的兵朝山谷而去,表情在扭过头之后瞬间变得凶神恶煞。 首先干的不是清点贼匪数量,而是把那自称焦刺史麾下都尉的家伙强行带走,连着跟那家伙一起过来的小兵,一个不剩全拉进了山谷。 至于是揍一顿还是强迫他们干活,不跟过去谁也不知道。 孙策远远看着追上来的那些人被拽走,兴致勃勃想跟过去偷看,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张辽一个眼神瞪了回来。 太史慈笑着跟上去,心道如果将来的同僚都这么好相处,那他还要感谢孔北海让他送的那封信。 不管那信是不是孔北海让他送的那封,现在都不重要了,北海之围已解,孔融对他母亲的恩情他也还了,接下来再有什么事情都和他没有关系。 张辽在前面和刘备互相吹捧,孙策没怎么见识过这种场面,年轻人不懂大人的世界有多少

相关推荐: 月下梢   姻缘签   魏晋干饭人   欲火燎原   上头   LOL上单女魔王   当修炼可以充值   海贼之麦田守望者   奶爸的文艺人生   特务高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