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凭画符征服帝国[直播] > 第81章

第81章

的头巾,就能在大乱之中获得新生。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于是乎,声势浩大的黄巾之乱就这么来了。 只靠传播宗教广收信徒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聚起大批人,但是他没有想到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反正现状已经不能再坏,先把这黑暗的朝廷给推翻了再说。 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袁璟小公子捏着拳头气愤不已,决定回头就找小伙伴把那反贼的骗人路数传出去,他们都是聪明的小孩子,不能被这么简单的骗术骗到。 看来不光天上的神仙不靠谱,民间的神棍也靠不住,以后谁要是在他面前装神弄鬼,他一定拔剑把人赶出去,太气人了。 原焕放任小家伙拿被子当假想敌吼吼哈嘿出气,拿起他写好的作业继续检查,一边看一边感叹小家伙那聪明的脑袋瓜。 郑玄老爷子说这是放慢了进度,他怎么觉得放慢了进度也和正常孩童的进度不太一样,小家伙大概继承了他亲爹的聪慧,总之将来肯定比他强。 他也不用挑毛病,对这个年纪的小家伙来说,能独立写文章已经很不错,只要没有错别字,这就是一份值得收藏的作业。 袁璟在床上打了个滚儿,再起来的时候小脸红扑扑的,感觉自己过来的时间不短了,下床穿鞋一气呵成,然后把他爹手边的书和纸全部收起来,“阿爹该休息了。” 原焕:…… 倒也不用看那么严。 第130章 众生皆苦 袁璟小公子对父亲的身体比什么都上心,生病的人不能累着,看书和看公文一样都很费神,阿爹还在病中,需要做的是好好休息,而不是操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疾医说阿爹是操劳过度才会生病,荀先生也说前些天太忙,忙到他爹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甚至晚上熬到三更天才睡觉,疾医怎么说来着,不能累着不能累着,这下可好,又生病了吧。 看看这都是什么书? 《春秋》诶! 那么难懂,丢掉丢掉! 小家伙嫌弃的把他看不懂的书扔到一边,正好这时候侍女端着药碗过来,身为一个孝敬爹爹的好儿子,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尽孝机会。 原焕好笑的看着小家伙跑来跑去,看到他要朝药碗下手立刻笑不出来了,如果这小子要拿勺子一口一口的喂他喝,他们两个的父子之情今天就能画上句号。 袁璟小公子小心翼翼接过托盘,目不转睛将药碗端到床头,正想让他亲爱的爹爹感受到来自儿子的关怀,就对上了他爹那双似笑非笑的漂亮眸子。 要不……还是让阿爹自己喝吧…… 小家伙敏锐的察觉到危险,把药碗端到父亲面前,然后露出一个乖巧可爱的笑容。 原焕被他这反应逗笑了,碗里的苦药刚刚喝完,蜜水紧跟着来到手边,贴心的不能再贴心,“乖,去找奕儿他们玩吧,别在家里闷坏了。” “不会闷,老师让我在家看书,年后到书院还有考校,要做的事情多着呢。”袁璟小公子趴在床边,用老气横秋的语气说他有多忙。 不光他,隔壁奕哥也一样,能天天出去玩的只有孙家几个哥哥。 “孙家几位小郎君,的确是有点闲。”原焕轻咳几声,抿了口蜜水想了想,觉得邺城只有教习四书五经的书院还不够,武将也要从小开始培养。 科举考试还有武举,他现在不好推广科举,在邺城书院增设偏重骑射技勇的学科却没问题。 以骑射技勇为根本,再学着如何利用山川形势来退敌,将帅之才可遇不可求,能教出来几个是几个。 君子六艺之中射御和礼乐书数并重,世家培养出来的子弟大多文武双全,除了身体原因之外,偏文和偏武的都不常见,像荀彧、荀攸、沮授这样能打仗也能打嘴仗的才是正常。 原焕想到这里,下意识要拿纸笔把事情记下来,只是现在手边没有笔墨,只好有劳他们家忙得不行小公子帮他从外间的书案下面拿支炭笔过来。 “不可以,疾医说了让阿爹多歇歇,不可以写东西。”小家伙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蹬蹬蹬跑去找了纸笔,还让侍女帮他搬了个案几过来,“阿爹歇着,我来写。” 原焕看着小家伙坐在案前煞有其事的摆好架势,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只是三两句话而已,何必这么麻烦?” 袁璟小公子一本正经抬起头,“为阿爹做事,不麻烦。” 老父亲因为懂事的儿子欣慰不已,小家伙才这么大一点儿就知道要为父亲分忧,想来将来十几岁接收家业也不成问题,他真是太感动了。 袁璟认认真真的在纸上写下“武举射御”几个字,小家伙的字体还很稚嫩,圆滚滚一看就知道出自小孩子之手,“阿爹,武举射御是干什么的?” “书院里教习君子六艺,身体不好的学子可以免去射御二科,若有不爱读书的学子,也可专精射御。”原焕看了眼纸上的字迹,让小家伙把东西收拾好放去外间,然后继续解释道,“孙家几位小郎君不爱读书,乌程侯平日里不在家,只靠他们的母亲来教导可能有些地方顾及不到,开春后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去书院,专注射御两科。” “不用学四书五经吗?”小家伙震惊的睁大了眼睛。 原焕笑着摇摇头,“当然不是,如果最基础的都不肯学,书院只怕不会收。” 邺城书院是官学,郑玄老爷子治学严谨,到现在为止不少人都想往书院塞人,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老爷子自己笑呵呵不得罪人,可他身边有个能干的好学生,崔琰崔季珪出面,什么甜言蜜语明枪暗箭都能挡回去。 袁璟在书院待的时间比在家多,听出他爹话里的意思后也眉眼弯弯开始偷笑,“翊哥不爱看书,但是权哥还行,如果权哥去了书院而翊哥没有去,吴夫人肯定要拧他的耳朵。” 原焕揉揉儿子的脑袋瓜,想着孙策差不多也该到邺城了。 周瑜要回庐江和家人一起过年,小霸王还没有成亲,留在江东也没什么,不过到底有些孤单,少年郎正是爱热闹的年纪,大过年的不和家人在一起只怕也不习惯。 正想着,外面就有人来通报说孙家郎君回来了,这会儿正在门口等着。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哦,不对,曹操就在身边,不能随随便便拿曹老板开玩笑。 孙策一路从丹阳回到邺城,身边只带了几个人,越往北走天越冷,还没过黄河就开始下雪,要不是他舅给他准备的行囊足够厚实,半路还得去城里买衣服穿。 风卷残云,雪花打着旋儿落到地上,连他这种自诩火气重的年轻人也有点受不了,今年冬天那么冷,明年应该不会再有蝗灾了。 人都冻得受不了了,地底下的蝗虫卵还不得冻死完。 小霸王一路回到邺城,回家之后和家里人打声招呼换身衣服就立刻跑了出来,趁天还亮着赶紧找主公汇报汇报,他和公瑾在江东可没有闲着,干的事情可多了。 吴夫人许久没见儿子,还没来得及高兴,臭小子就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只能看着飘着雪花的院子摇头叹气。 这火急火燎的性子,和他爹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司徒大人还在病中,这时候过去打扰多不好。 原焕身边,袁璟小公子也是这么想的,说好的只要天不塌下来就不能打扰阿爹养病,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孙家大哥不听话,该骂! 小家伙竖起眉头,板着小脸走出去,仰起头看着比他高一大截的孙家小霸王,感觉这个姿势不太利于发挥,数着步子后退几步,又觉得距离有点远,话还没说出来自己先急了。 孙策不明所以的看着走来走去的小公子,索性蹲下来让小家伙别那么费劲,“怎……” “早这样不就好了嘛。”袁璟松了一口气埋怨道,他平时和孙翊一起玩的多,孙家大哥比他们大太多,相处的时间不长,不过从小伙伴口中知道这是个好哥哥心里也不害怕,板着脸说话的时候还挺像那么回事儿,“阿爹生病了,疾医说不可以劳心费力处理公务,孙小将军有事的话,去官署找荀别驾就好。” 孙策:??? 怎么感觉怪怪的? 袁璟小公子逐字逐句说完,看对面这人呆愣愣的没反应,清清嗓子又说道,“孙小将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孙策:…… 明白倒是明白,就是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被一个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小家伙喊小将军什么的,谁站在这儿都得懵。 原焕隐隐约约听到外面的声音,小家伙声音不大,隔着厚厚的帘子他也听不清,等了一会儿看俩人都没有进来,又让人过去催催。 雪天正冷,站在外面容易着凉,家里已经有一个病号,可不兴再来一个。 孙策正被袁璟背着双手数落,一边忍笑一边自责不该来那么急,主公正在养病,他贸然求见只会扰人清净,回头去官署找荀先生也一样,左右他们在江东的功劳没人能抢,早一会儿晚一会儿没有区别。 袁璟板着小脸要把人赶走,听到屋里让他们进去的声音后有些不高兴,可是也没有说什么,阿爹都发话了,他再多嘴岂不是让阿爹面上无光? 他懂,他都懂。 小霸王拍拍衣服站起来,看了一眼踱着步子走进去的袁璟小公子,摸摸鼻子跟着进去。 原焕裹着斗篷站在炉子旁边,在床上躺久了浑身没力气,走几步都感觉累得慌,嫌站着费劲儿又到主位处坐下,“原以为伯符要过些天才能回来,现在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孙策咧嘴笑笑,“舅舅嫌我和公瑾在丹阳只会惹事,刚到腊月就把我们俩赶出来了。” 丹阳郡隔壁就是庐江郡,小伙伴带上行囊回老家,他可不就只能快马加鞭回邺城了吗。 徐州陶谦陶州牧正记恨他们,他也不好从徐州路过,一路从豫州到邺城,中途没有去兖州找他爹,路上花的时间自然不多。 小霸王惦记着袁璟刚才说的话,看他们家主公的脸色的确不太好,长话短说精简的不能再精简,其实也没多少事情,就是扬州现在已经乱了起来,即便今冬没有大战,明年肯定也要乱起来。 不管朝廷派谁去当刺史,都挡不住扬州即将被瓜分的趋势。 原焕耐心的听他说着,心道江东双璧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刚过去就把张昭张子布弄到官署,的确是有能耐。 孙策说完之后就要告辞,这次是他疏忽,下次来之前肯定打听好情况,不过今天情况有些特殊,他还没开口,外面就又来了个人。 袁璟小公子气鼓鼓的看着含笑走来的荀彧,说好的只要天不塌下来就不打扰阿爹休息呢,为什么全都说话不算数? 外面只是下雪,天还没塌呢! 原焕把生气的小家伙哄去一边玩,然后朝荀彧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陛下那边有事?” “主公英明。”荀彧笑了一声,将目光从小家伙的背影中收回来继续说道,“行宫的小黄门到官署传话,说是陛下有意更改年号。” “陛下从长安搬到邺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改元换新无甚不妥。”原焕拢了拢斗篷,掩唇咳了一声,抿了口水压下喉中痒意又问道,“不知陛下想要换成什么年号?” 如今的年号“初平”二字乃是董卓改立天子后换的,董仲颖此人说他聪明他有聪明的一面,说他不聪明他也是真的不聪明,将“初平”年号放在灵帝“中平”年号之后,不知道的还以为当今天子在前而灵帝在后。 他隐约记得“初平”之后还有个“兴平”,只是这两年朝廷没有提过更改年号的事情,也就没有在意这些。 荀彧抬眸看向他们家主公,低叹一声回道,“陛下选了‘建安’二字。” 行宫名叫“承平”,年号改成“建安”,他们这位小陛下对太平的期盼那么明显,让人想假装看不到都不行。 第131章 龙战于野 ——建安。 原焕的动作顿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如常,“既然陛下已经将年号定下,过完年就着手昭示天下吧。” 建安,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汉末最精彩的时期,后世妇孺皆知的几场著名战役,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全都发生在这几十年里。 他总觉得时间还早,没想到不知不觉竟然到了要改元建安的时候。 自汉武帝首创年号形成制度,历代的天子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内忧外患都要改个年号以示尊敬,打个仗要改年号,打个猎也要改年号,只汉武帝自己就有十多个年号,想凭年号记清现在是哪一年一般人还真记不住。 原焕抚平衣袖上的褶皱,看着欲言又止的荀彧又是一声叹息,他如今已经身在局中,记住和记不住又能有什么区别,左右局势已经变的和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不同,就算现在把史书放到他面前任他翻阅,能起到的用处也没有多大,反倒容易让自己被局限住。 算了,现在这样就很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算一步,能走到哪儿是哪儿。 原老板心态非常好,笑吟吟看着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的荀彧,大概能猜到这人想说什么。 小皇帝如今在邺城,更改年号不是小事,能让荀文若纠结成这样,无外乎怎么对待小皇帝这一件事。 天子毕竟是天子,太严苛了他心里过意不去,给朝廷太多权利他心里还是过意不去,平日里忙起来顾不得想这些,现在要过年了难得清闲,正好小皇帝又要换年号,后知后觉想起来可不又开始发愁了吗。 太过理想主义最后折腾的还是自己,不知道他们家荀别驾这次能纠结几天。 如果在荀彧刚来身边那些天遇到这种情况,原焕或许还会跟着担心,现在却是完全没有跟着担心的必要,他不光不担心,甚至还有心情在旁边看热闹。 小皇帝在洛阳时被人胁迫,在长安时也是身不由己,在别的地方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来邺城能重建朝廷对他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 有行宫可以住,有人安排日常起居,有人提供朝廷花销,空架子朝廷没有实权,但是他们不能说原焕对不起他们。 如果没有邺城让他们落脚,天知道他们现在会沦落到什么境地。 他们在长安的时候,只一个关中就治理的乱七八糟,现在虽然掌权的是邺城官署,但是至少名义上大汉十三州有大半数都听从朝廷的命令。 冀州、兖州、豫州原本就已经在原焕的掌控之中,如今再加上司隶关中一带,他们直接控制的地方已经占了大半个中原。 青州、幽州名义上在别人手中,但是一旦邺城这边有动静,以士孙瑞和公孙瓒的本事根本挡不住冀州的大军,更不用说青州的兵马本就归原焕手下的将领掌控。 并州那边袁绍还忙着和匈奴、乌桓抢地盘,中原乱,乌桓、匈奴也乱,上谷一带的乌桓部落零零散散,首领难楼号称能指挥九千多个部落,辽西乌桓不甘示弱,号称能指挥五千多个部落,和这些相比,辽东、右北平那些只能调动几百个部落的乌桓首领似乎不值一提。 乌桓大小部落数以万计,大部落几百上千人,小部落只有几十个人,匈奴和他们差不多,北边胡人聚族而居,部落和中原的村子类似,又不太一样,村寨的族老乡老要听官府的命令,部落首领一旦觉得上头的大首领靠不住,卷了铺盖就能带着族人跑远。 游牧部落本就逐水草而居,不像汉地百姓有固定住处,草原那么大,只要不怕死,想跑到哪儿都没人管。 小皇帝在长安时,政令可能传不出长安,可是现在皇帝诏书自邺城往外发,走不通路被堵回来的情况大大减少,只要不想背上造反的名声就不能再对朝廷的政令视若无睹。 如此一来,徐州、扬州、荆州也勉勉强强算是能联系上。 益州不算,益州是真的道路不通,只要张鲁把路堵死,除非能飞不然谁都进不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几百年后尚且道路不通,何况几百年前的今天。 冀州、兖州、豫州、司隶,再加上一个荆州南阳郡,这四州一郡名义上在朝廷的管辖之下,别的不说,至少州郡之内没有盗匪作乱,也没有胆大包天的贪官污吏,宦官和外戚早在前几年已经被收拾干净,就算天灾不断,在官府的赈济之下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这要是放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旁人只觉得有天子在身边,遇到各种事情都要去小皇帝面前走一圈,“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怎么看怎么不方便,不如把烫手山芋扔给别人。 真正把小皇帝接到身边才能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不方便,在年幼的天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的情况下,迎奉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管是史书上还是现在,他都不得不说一句天下诸侯最不该的就是觉得天子是个麻烦。 迎奉天子之人未必忠心于汉室,但是论迹不论心,在天下人眼里,谁接天子到身边谁就是忠勇的榜样,和这既忠且勇一颗红心向大汉的贤臣相比,其他只知道争抢地盘,对天子的安危无动于衷的各路诸侯可不就都是面目可憎的小人。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如今天子蒙尘,尊奉天子乃是顺天应人的绝妙计策,他们想着不盯紧点小皇帝就要被别人抢走了,结果却是一群人迫不及待想看着他们接收无处可去的小皇帝。 事到如今,他们家荀别驾不可能看不清形势,与其担心他会不会开始琢磨如何匡扶汉室,不如看他怎么纠结。 看聪明人犯傻,别有一番趣味。 孙策托着脸等着这两位说完,等了一会儿发现没人出声,看看眉眼含笑的主公,再看看垂眸敛目的荀先生,捏捏下巴不知道还要不要等。 荀彧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等他们家主公养好身体再说这些,可是抬起头对上那双含着笑意的眸子,又觉得没有提起那些事情的必要。 比起让他们家主公看笑话,他更乐意看他们家主公的笑话,“主公坐了多久了?身体可还撑得住?” “无妨,躺久了出来坐坐也不错。”原焕忍俊不禁,不敢再随意调侃,既然人闲着容易胡思乱想,不如忙起来,“正好伯符刚刚回来,带回来不少南边的消息,扬州的情况有些复杂,文若觉得谁可以担任扬州刺史之职?” “扬州刺史?”荀彧正想开口说什么,注意到他们家主公又开始咳嗽,眉头微蹙轻声道,“此事不急,等主公养好身体再商议也不迟,我们便不打扰主公休息了。” 孙策连忙跟着点头,跟着荀彧一起告辞,直到走出房间才松了口气。 袁璟小公子听到动静立刻跑出来,朝一点儿也不贴心的孙家大哥挥挥手,手舞足蹈比划着他明天去孙府找孙翊玩儿,也不管孙策有没有看懂,比划完之后立刻缩回房间盯着他爹休息。 今天操心的事情已经超标,明天后天大后天,哪天都不能再听那些烦心的事情。 孙策摇头转身伸了个懒腰,然后眼睛亮晶晶的看向荀彧,“荀先生,您是回官署还是去哪儿?” “去官署吧。”荀彧微微一笑,这些天只顾得忙手下几个州的事情,对扬州徐州都没怎么关注,看他们家主公的意思,明年或许要对扬州下手。 小霸王等的就是这句话,从门口的下人手中接过油纸伞殷勤的走在前面,一看就知道有事相求。 袁璟趴在窗子上看着他们离开,直到连背影也看不着了才跑回里间,“阿爹阿爹,荀先生他们已经离开了,阿爹现在要睡觉了吗?” 原焕摇头笑笑,“还早,不睡。” 白天睡多了晚上容易睡不着,白天的药里也没有安眠的成分,刚刚午睡醒来才没多久,这时候想睡也睡不着。 小家伙握了握拳头,挺起胸膛自告奋勇,“我来给阿爹念书解闷。” 阿爹不能随意走动,看书的话眼睛会累,什么都不干又无聊,不如他来给阿爹念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还能直接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万一读多了自己就明白了呢。 这边袁璟小公子兴冲冲的显摆自己又认了多少字,那边孙策小霸王也在显摆自己和小伙伴在扬州干了多少大事,其实不光扬州,在陈温陈刺史去世之前,他们在徐州才是真正的大展身手。 今年各地天灾轮番降临,又有小皇帝来到邺城,邺城官署能名正言顺的过问其他州郡的事情,几乎人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往年刚到腊月就该准备过年休沐的事情,今年直到腊月快要过完还没能清闲下来。 这也就意味着官署依旧是满员状态,毕竟过年不能在官署过,所有人都想着赶紧把手头的活儿干完回家,只要他们好好干活不躲懒,最多三天,这堆满了屋子的公文就能全部处理完。 小霸王的到来让整个官署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忙活了那么久,听听南边的形势权当解闷儿了。 左右官署里没有外人,孙策也没藏着掖着,扬州各郡的太守郡丞是谁推上去的不是秘密,想知道的话稍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不需要遮遮掩掩。 扬州现在没有刺史,郡县各自为政,他舅舅吴景目前担任丹阳太守,防着陶谦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荆州和徐州离得远,刘表和陶谦这两个老东西早有联手给他们使绊子的意思,就算主公现在没空拿下扬州,也不能让那俩老东西在扬州太嚣张。 郭嘉笑眯眯看着气势磅礴的孙家小霸王,“万一主公真的没空管扬州,你待如何?” 孙策眨眨眼,笑嘻嘻在郭嘉旁边坐下,“还要看奉孝先生愿不愿意帮忙。” 小霸王这辈子最得意的除了长得好就是会说,长得好归功于爹娘,能说会道归功于他自己,他打小就能和城里的名士大儒交朋友,现在长大了,交朋友的本事更胜一筹,只看现在就知道,只要他愿意,整个官署都是他的好朋友。 他的朋友是他的朋友,别人的朋友和他打了照面也成了他的朋友,没毛病。 郭嘉挑了挑眉,不知道这小子想干什么,“想让我去主公那边说情?这可不行,其他事情还好,这等事关大局的事情可不好说。” “奉孝先生放心,和主公没有关系,绝对不会累着主公。”小霸王眉眼弯弯笑得开心,轻轻松松把郭鬼才从席位上拉起来,朝旁边几人打了招呼立刻神神秘秘把人拽进旁边屋里嘀咕个不停。 沮授啧了一声,转头看向荀彧,“文若可知晓这小子想干什么?” 荀彧无奈摇头,“少年人没个定性,除了他自己,别人怎么能猜着他在想什么?” “话说乌程侯是不是快回来了?”田丰拿着笔杆,难得跟着打趣儿,“虎父无犬子,孙小将军莫不是想自己打扬州?” 荀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倒也不是不可以。” 田丰:??? 可别,他只是开个玩笑! 隔壁屋里,小霸王正亲亲热热的和郭鬼才分享他的天才计划,官署里的人都太正经,以他在邺城这几年的经验,公瑾不在的时候找奉孝先生最为妥当。 别人会觉得他年纪小只会胡闹,奉孝先生不会,就算觉得他是在胡闹也会和他一起胡闹。 他就喜欢这种朋友。 就是说,主公没空管扬州那点破事儿,他们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扬州落到别人手里,正好他和公瑾闲着也是闲着,邺城这边不需要他们两个发光发热,扬州需要啊。 丹阳郡在他舅舅手上,招兵买马需要避开,不然容易被舅舅告黑状,但是其他地方不用,只要粮草充足,轻轻松松就能招好多兵。 南方山贼多,他在冀州没有用武之地,扬州正适合他发挥,黑山贼泰山贼打服了都能为官府所用,那些小股山贼更不用说,一次打不改就再来一次,他孙伯符最不怕的就是打架,对面是勇冠三军的吕布吕温侯他都敢往上冲,那些基本没打过仗的山贼水匪根本不够看。 他对他自个儿有信心,再有小伙伴周公瑾一起就更有信心了,主公可以继续忙着北边的事情,把扬州交给他们俩就好,等什么时候主公腾出手来,他们俩必定能交给主公一个完完整整的扬州。 十一个郡国,一个都不会少,没准儿还能多几个,他感觉荆州江夏那片儿也不错,反正长江通去那边,万一打着打着就打过去了呢。 郭嘉拍拍自信满满的少年将军,心道这小子还真敢想,“所以呢,需要我做什么?” 小霸王表情一僵,退到门口左右看看,确定门口没有人,这才关进门回来小声说道,“那什么,万事开头难,征兵需要粮草,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新兵也不行,需要奉孝先生帮个小小的忙。” 吕奉先的兵他不敢抢,他爹的兵还是可以惦记惦记的,兖州如今兵多粮足,分他两千应该不成问题。 他也不是什么胆大包天要造反的人,老爹身边四员虎将能坑过来一个就成,左右都是一家人,老爹的兵就是他的兵,只要能赶在老爹提刀手刃儿子之前跑掉,其他就都不是事儿。 具体怎么坑……这不是还没想出来嘛。 嘿、嘿嘿。 第132章 龙战于野 孙家小霸王想的可好了,北方算不得安稳,他们家主公来年大概率会把精力放在关中以及函谷关西边的凉州,扬州没有主心骨才好,没有主心骨才不会给他们添麻烦。 扬州落到别人手上是大麻烦,在他们自己人手上可不一样,主公麾下的大军不好南下,给他两千

相关推荐: 逆行万年   三国:军师收手吧,都统一罗马了   我救赎了暴戾太子   鼎立炎黄   从逃出大蛇丸实验室开始   篮球最强领域   照亮我   两代,黑道   炮灰才是真男神   NBA:开局打破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