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你讨厌的样子我都有 > 第109章

第109章

同一个家族。 = 三福晋是和和理第四子和硕图的后代,九福晋则是和和理第五子杜雷的后代。 兄弟二人虽然同父,但是和硕图是和和理原配所生,而杜雷则是和和理继娶的公主所生。 = 和硕图后来娶礼烈亲王代善第一女郡主为妻,而杜雷则娶了礼烈亲王代善第三女郡主,可以说是亲上亲。 杜雷的孙子叫七十,娶宗室巴尔霸第二女为妻,七十的儿子富永则娶了贝勒苏努的第六女。 = 九福晋的家世不用多说,和三福晋几乎是一模一样。 ==== 十福晋阿霸垓旗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彰噶喇普之女。 = 来自漠南蒙古阿霸垓部,身世非同寻常。太宗的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世祖的端顺妃,都是来自这个部落。 = 皇太极第十一女,嫁给阿巴垓部领主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这位公主死了,后面又将礼亲王代善的第十二女嫁给噶尔玛索诺木。 = 牛逼程度不用多说~ ==== 十二福晋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大学士、伯马齐之女。 = 一提到富察氏,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高宗的孝贤纯皇后一门。 但其实,在皇太极、顺治朝,沙济富察氏并不算多显赫,因为沙济富察氏坑就坑在努尔哈赤的继妻富察衮代上,皇太极上位后,是狠狠的打压富察衮代母子几人和其势力。 = 不过沙济富察氏有底蕴,镶黄旗有四个佐领,正黄旗有四个佐领,一共八个佐领,当然其中四个都是康熙八年后才有的。 = 另外了,十二福晋这一支和继妃富察衮代那一支亲戚关系有点远,早在投靠努尔哈赤之前的一百多年就分了家,所以皇太极打压得并不厉害,毕竟满人并不多,有能力的也没几个。 = 十二福晋家,从曾。 祖父哈什屯起家,虽然本事有,官职看着也不低,可一直都混不到金字塔的顶点,算不上一流世家,更不要谈顶级,这点从他儿媳妇是小门小户的乌雅氏就能看得出来。 = 不过他儿子米思翰倒是有点机遇,先是因为康熙忌惮钮祜禄氏一族,将他提拔起来,随后又是迎合了康熙力主撤藩,算是入了康熙的眼。 = 只可惜米思翰在平三藩的时候为了筹谋粮草累死了,但这也不妨碍康熙记得他的好,之后他的儿子马斯喀、马齐、马武等,纷纷被提拔,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倒了后,更有「两马吃遍天下草」的流言传出,二马就是指马齐马武。 = 众所周知马齐是八爷党,但是雍正帝即位后,下的第一道朝政上的圣旨就是:令胤禩、胤祥、隆科多、马齐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这官职差不多相对于丞相。 并恢复马齐曾被削去的世职,令世袭罔替。可见富察氏一族当时的实力。 = 不过十二福晋刚刚被指婚的时候,也就是康熙四十年左右,十二福晋的家世只能算刚刚摸到上等人家的边,家里有八个佐领,阿玛叔父都是皇上的心腹。 = 但是她姐姐只嫁了一个宗室镇国将军,并没有像其他大姓人家那样联姻亲王、郡王、贝勒之类的。 所以刚刚指婚时候的家世应该是比不上太子妃、三福晋、九福晋等人。 = 但是架不住她阿玛、叔伯、兄弟等人有真本事,又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皇帝,所以家族是一路高升,在乾隆朝达到顶峰。 ==== 十三福晋兆佳氏,满洲正白旗,尚书马尔汉之女。 = 兆佳氏本身并不是满洲的豪门大姓,十三福晋这一支来自胡布察,不过却是旁支,本家在满洲镶白旗,有两个佐领 = 十三福晋的高祖父叫觉色,祖父额赫礼只是个前锋校,但是额赫礼之子马尔汉,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康熙朝中期的重要大臣,十三福晋被选为胤祥的嫡妻,主要便是这一层关系。 后来由于胤祥在雍正朝的得势,马尔汉一门的地位屡被提高,不过最终其门第还是不如其他的世家,后代基本都是中下级官僚。 = 换句话说,其实大福晋、五福晋、十三福晋的家世是差不多的,两个拼爹,一个拼祖父。 = 别看胤祥的额捏被追封为敏妃,就觉得康熙宠这母子几人了,真是宠,嫔位可没填满了,完全可以晋位,康熙四十年册封和嫔和良嫔,嫔位也才四人。 = 追封的原因,恩宠肯定有一些,但我觉得更多是出自于要给敏妃生的两个公主指婚蒙古做准备,这样能让蒙古觉得脸上好看点。 ==== 十四福晋完颜氏,满洲镶红旗,礼部侍郎、骑都尉罗察之女。 = 根据族谱的记载,原是金世宗的后裔,家谱以打虎的杭爱为近祖(时间大概是明朝)。 杭爱的五世孙,有一位叫博尔晋的,国初归来,是十大扎尔固齐之一,封一等男,娶了穆尔哈齐的第八女为妻。 = 博尔晋的第一子叫本托辉,任都堂。其子罗多理任护军参领。 罗多理的第二子罗思汉袭叔父的二等轻车都尉,也任护军参领,这就是十四福晋的祖父。 而十四福晋的阿玛叫罗察,袭骑都尉,任侍郎,其嫡妻则是宗室图吉之女。 但是由于博尔晋的爵位由其第四子一支继承,所以十四福晋这一支只是旁支。 = 完颜氏在满洲镶红旗有十个佐领,在其他八旗还有两个佐领,另一房人尚过郡主。 ======= 只说各位福晋在「指婚」时候的家世对比: = 第一等:太子妃、三福晋、九福晋、十福晋、十五福晋、十七福晋。 = 第二等:四福晋、七福晋、八福晋(八福晋是被她阿玛坑了,如果她阿玛没倒霉应该可以排第一等。)、十二福晋、十四福晋。 = 第三等:大福晋、五福晋、十三福晋。 = 其中因为大福晋娘家没有佐领,所以硬算起来在清初的时候,其实是要比五福晋和十三福晋家世差一些。 = 如果十六福晋真的是 沾河郭络罗氏那一家,那可以排到第二等。 ===== 十五福晋是太子妃的亲妹妹,按照「龙行天下」小天使的说法,把太子妃妹妹指给十五阿哥,是想让太子照顾幼子,让十五阿哥三兄弟跟着太子混。 = 这点我是认同的,我也认同小天使说的,康熙从来没有想过让其他儿子动摇皇太子的地位,因为自古造反都是造皇帝的反,谁去造太子的反。 = 按照历史来看三阿哥表面上亲近皇太子,四阿哥忠心皇帝偏向皇太子,五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靠边站不理皇太子也不理大阿哥,八阿哥和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八阿哥,皇上要「划分」给皇太子,十三阿哥、十七阿哥跟着四阿哥混也偏向皇太子。 = 另外十四阿哥跟着八阿哥混,亲哥四阿哥又是偏皇太子的,按理说十四阿哥也应该偏皇太子…… = 如果我是大阿哥胤禔,看着弟弟们嫡福晋的家世,和康熙的动作。 我心态不炸裂才怪,感觉是谁,谁心态都会爆炸。站在大阿哥胤禔的角度上看,都是儿子康熙实在是太他妈的偏心了。 = 也就不怪大阿哥对着太子干了,一方面是真想干倒太子,一方面估计也是故意要和康熙对着干,表明自己的不满。 = 所以呀,康熙的心是真的偏,得宠的和不得宠的待遇差距太大。 === PS:算上本章说,一万五千字+,满足不~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86、例行公事 比起别人还对皇上有那么一丝幻想,觉得皇上不可能如此心狠手辣,毕竟虎毒不食子。 云果可是知道皇上心狠起来有多恨,哪怕是自己的儿子,那也是恨不得对方去死。 想到自己上辈子的儿媳妇郭络罗氏,云果才发现其实上辈子很多事情她都没有看明白看清楚,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皇上到底是无心还是有意,云果不敢抱有侥幸心理。 再仔细想想,上辈子但凡是跳出来和皇太子相争皇位的皇子,后面都倒霉了,没有人例外。 最后的赢家是一向低调隐忍看似不爱权势的雍正,要知道上辈子的雍正当真是好演技,连他亲额捏德妃乌雅氏都被骗过了,以为他真是喜欢礼佛淡薄权势,以至于后面全力支持小儿子。 这才有雍正登基后,德妃乌雅氏吐口而出的那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这不是德妃乌雅氏不满雍正登基,也不是德妃乌雅氏偏心小儿子,不想大儿子好,而是对雍正登基的事情完全意想不到,雍正之前的演技骗过了很多人人。 云果想起来了后世对雍正的评价: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皇上太偏心皇太子了。 最后皇上选择雍正,能力性子是一,恐怕还有照顾皇太子和佟家,以及报复那些将他最宠爱的儿子拉下马的人的想法。 哪怕是已经经历过一辈子,这辈子想到这点,云果心里依然恰了一下柠檬,谁让她也有儿子了。 云果抿了抿唇,在意识到这点后,她的某些计划就得改变一下,皇太子讨不讨厌她们母子无所谓,关键是皇上那边的想法。 现在看来温僖贵妃果真不愧是皇后娘娘的亲妹妹,在这方面她倒是比其他人看得都明白。 而后宫的其他人,别说惠妃了,荣妃、宜妃、德妃上辈子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野望,为此做过不少小动作。 只有温僖贵妃从一入宫就是一副低姿态,在赫舍里氏一族的事情上更是处处退让,难怪能在皇上那么忌惮钮祜禄氏一族的情况下,还能让皇上默许她生下皇子。 温僖贵 妃是在某些事情上比不上皇后,但那也是因为身份和处境不一样,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云果觉得之前不应该小视她,甚至于她的很多行为举止都值得深思借鉴,不过还好这辈子温僖贵妃已经嫁人了,不可能在入宫,于自己没有威胁。 怎么能「不争」了? 云果眯了眯眼睛,她得好好想想才行。 皇太子那边也得动动才好。 现在云果已经全面抛弃了让皇上厌恶皇太子的各种手段,这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但她自己不能做,不代表别人不能做,云果可以借刀杀人,毕竟人心是永远平不了的。 再则,现在皇太子身上的仇恨值还不够深,指婚的事情,得十几年后各位阿哥都指婚了才能看的出来,所以她得再帮皇太子狠狠的拉一把仇恨值才行。 ??? 第二天,云果早早起床梳洗用膳,然后去了翊坤宫。 昨天虽然没有人亲自去延禧宫给惠妃道喜,可想想也能猜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幸灾乐祸着了,至少皇太子一党肯定会幸灾乐祸。 其实在这事上,除了皇太子一党外,别人还真没多少实际上的好处。 只是怎么说了,在皇宫这地方,看见别人倒霉了,别管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反正对自己肯定没坏处。 对自己没坏处,那就是有好处,怎么能不幸灾乐祸一副自己是胜利者的姿态去看待那些倒霉货。 再则,之前惠妃高调选儿媳妇的姿态,也着实是碍着了不少人的眼,现在见惠妃不能得偿所愿,自然有人幸灾乐祸。 不说所有人,至少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心态,所以在惠妃走进来的时候,不少人脸上都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看上去倒是有几分滑稽。 “给惠妃妹妹道喜。”佟贵妃第一个开口,有了养子后的贵妃娘娘又抖起来了。 眼瞧着虽然折腾了一些,但愿望一个又一个的实现,佟贵妃心里的野心也膨胀了不少,自然对于皇上给大阿哥胤禔指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嫡福晋表示特别高兴。 佟贵妃头一个开口,底下就有不少人跟进,纷纷给惠妃道喜,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自觉没什么可喜的,可这要是不道喜,又怕被惠妃记恨上。 “谢诸位姐妹的道喜,大家同喜同喜。”惠妃脸色不变的说道,生气什么的,昨天她就已经生完了,而且惠妃在宫中多年,哪能不知道宫中嫔妃的德性,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想要看她的笑话,没门! 惠妃笑盈盈的说道:“一想到想到儿媳妇过门后,不日就有皇孙出生,我呀,喜得都睡不着觉。” 众人脸上的笑容一顿,想到「皇长孙」这个词,都有些没法平复自己的心情。 有子嗣的当然是对此嫉妒恨,惠妃不知道靠着一个「长子」得了多少好处,眼瞧着「皇长孙」也要收入囊中,这心里怎么可能不恰柠檬。 而没子嗣了就更不要说了,人家孙子都快有了,自己孩子都没有,对比太强烈,柠檬更是恰个不停。 场面突然有些安静。 还好这个时候皇后从屋子里出来了,众人连忙起身行礼,这才打破了刚刚那短暂的尴尬。 “尹答应和牛答应新入宫,底下奴才可有怠慢的?”皇后开口道。 坐在最后的两个新鲜面孔,听见自己被点名,连忙起身回道:“奴才多谢主子娘娘关怀,奴才一切都甚是妥当。” 皇后娘娘微微颔首。 众人这才像是回过神来一般,突然想起皇上这一次大选还选了两个秀女入宫了,都是汉军旗的,一个是尹氏,一个是牛氏,被皇后娘娘分别安排进了长春宫和启祥宫。 都被大福晋吸引了注意力,倒是忘了这一茬。 不由得,不少人看向两人的眼神,各种不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呀! 不过好在很快众人就安下了心来,因为皇上在新鲜了一个月后,两个新人就不怎么得宠了。 时间这么一转,就到了大阿哥胤禔大婚的日子,期间除了庶妃章佳氏诞下十三阿哥外,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而十三阿哥不出意外的被惠妃抱养了。 说起来这一年多来,延禧宫那边倒是喜事不断,看得不少人眼红。 皇子大婚,那是皇后、礼部和内务府的事情,别说云果了,就是惠妃这个生母能插手的地方也不多。 别管对伊尔根觉罗氏这个儿媳妇有多不满意,表面上惠妃总是一副喜气的表情,对于儿媳妇也是多有夸赞。 惠妃性子是有些要强的,不管内。 里如何,都不会让别人看了她的笑话。 而且惠妃也聪明理智,皇上亲自指的婚,自己对儿媳妇恶语相向,那不是表明自己不满意皇上吗? 之前才吃到了「失宠」苦头的惠妃,怎么可能会再犯。 婚礼是在北头所办的,作为宫妃的云果自然是不可能去阿哥所凑热闹,皇子大婚宫里虽然一派喜气,可和宫妃却没多大关系。 云果也只是在晚上临睡前叮嘱身边的奴才,将明天给大阿哥胤禔夫妇的新婚贺礼准备好。 第二天不用去翊坤宫请安,但云果也早早的起床梳妆打扮,今天要见新人。 对于大阿哥夫妇,云果没什么感觉,上辈子云果的确是和大福晋相处过,但碍于底气不足,大福晋一向低调与人和善,和云果自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双方也就是面子情而已。 客客气气的接待了大阿哥夫妇,云果又笑盈盈的送走了两人,仿佛例行公事一般。 和云果例行公事一般的态度,惠妃心里就颇为有些百味杂陈,一方面是高兴自己儿子大婚,长大成人,要是大福晋肚子争气很快就有孙子抱了。 另外一方面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大婚,结果自己却是最后一个受礼的,惠妃心里有些小疙瘩。 按照规矩,皇子大婚后,新婚夫妇先要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然后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再去宁寿宫给皇太后请安,然后是去翊坤宫给

相关推荐: 壮汉夫郎太宠我   靴奴天堂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在爱里的人   花花游龙+番外   一梦三四年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地狱边境(H)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我的美女后宫